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地球的外部圈层的地质作用第一节 风化作用第二节 剥蚀作用第三节 搬运作用第四节 沉积作用第五节 成岩作用第1页,共114页。地质作用地球的内圈层的地质作用地球的外圈层的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构造运动作用地震作用板块构造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第2页,共114页。第一节 风化作用一、风化作用(weathering) 风化作用是一种自然现象,如古墙的层层脱落;石刻的模糊不清、残缺不全;路基的斑剥,甚至铁器的生锈等等,均与风化作用有关。 所谓风化作用,就是岩石在地表常温常压下,遭受大气、水及生物的破坏作用,使坚硬的岩石变成疏松的过程。第3页,共114页。一、风化作用(w
2、eathering) 1、物理风化作用(physical weathering) 岩石在地表条件下,在原地产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称为物理风化作用。第4页,共114页。1、物理风化作用(physical weathering) 卸载作用(unloading) 卸载作用是指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时,由于静压力解除,在张应力作用下自发膨胀,这种现象就叫卸载。 结果使岩石表面产生一系列平行或垂直于地表的裂隙。这种裂隙就叫席理。 由于长期的卸载作用,促使岩石层层剥离崩解,所以又叫剥离作用。 第5页,共114页。温差作用 温差作用是因气候变化而导致岩石产生崩解。1、物理风化作用(physic
3、al weathering) 第6页,共114页。冰劈作用(riving) 冰劈作用是当昼夜气温在0上下变动时,渗透在岩石裂隙中的水,时而冻结,时而溶解。冰冻时因体积增大,使岩石裂隙扩张,最后使岩石崩解 1、物理风化作用(physical weathering) 第7页,共114页。2、化学风化作用(chemical weathering) 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大气和水所引起的氧化、溶解、水解、水化等作用对岩石的分解破坏过程。 化学风化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受降水量的影响。在干燥的荒漠地区也有化学风化的痕迹,然而在终年冰冻的寒冷气候区,化学风化十分微弱。第8页,共114页。氧化作用(oxidation
4、) 是指大气中的氧与矿物化合形成氧化物的作用。2、化学风化作用(chemical weathering) 在地下水面低,地形起伏大,岩石裂隙发育的温湿地区,氧化作用进行得比较充分,深度也大,甚至可达百米以上,从地面到地下被氧化的地带,叫氧化带。第9页,共114页。溶解作用(dissolution) 自然界纯水是罕见的,不论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不同程度的含有各种气体和化合物,自然界的水都是水溶液。 在自然界,硅酸盐类的矿物最难溶。碳酸盐、卤化物、硫酸盐等较易溶解。 溶解作用的结果是:易溶物质流失,难溶物质残留原地,岩石孔隙增多,硬度变小,岩石被破坏。 2、化学风化作用(chemical weat
5、hering) 第10页,共114页。水解作用(hydrolysis) 某些矿物一遇水就变成带氢氧根离子(OH)的新矿物,这种化学作用叫水解作用。4KAlSi3O8 +6H2OAl4Si4O10OH8 +8SiO2+ 4KOH (钾长石) (高岭土)胶体 真溶液 残留 流失 褐铁矿、铝土矿、高岭土、蛋白石等。当残留物中铁质少,铝质多时,就形成红色粘土,称为红土。第11页,共114页。3、生物的风化作用(biological weathering) 是指生物的生命活动,促使岩石发生破坏的作用。生物物理-根劈作用生物化学-土壤(soil)第12页,共114页。二、风化作用的产物-风化壳1、风化壳概
6、念(crust of weathering) 岩石在长期的风化过程中,一些不稳定的矿物遭到分解,其中可溶性部分被水流失,难溶部分残留在原地,这些残留在原地的物质叫残积物。 由残积物组成,且在地壳上构成一个不连续的薄壳,叫做风化壳。第13页,共114页。2、风化壳垂直分带 风化壳的风化程度是从地表向地下深处逐渐减弱,因此风化壳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二、风化作用的产物-风化壳第14页,共114页。 土壤层(风化壳表层):表层处在氧化环境,矿物风化彻底,生成各种粘土矿物。; 残积物:一般由岩屑、粘土组成,风化不彻底,含有少量有机质;第15页,共114页。2、风化壳垂直分带 半风化层:受风化作用微弱,
7、主要是未经化学风化的岩屑组成; 底层:由基岩组成。第16页,共114页。三、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一般说来,在岩浆岩中,最早结晶的矿物在地表条件下最先分解,最后结晶的矿物。 如石英,抗风化的能力最强。含铁镁矿物多的超基性岩比含硅铝矿物多的酸性岩易于风化。 1、矿物性质第17页,共114页。三、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单矿岩因具有各向同性,不易物理风化。而复矿岩因所含矿物颜色、成分、内部晶架各不一样,其导热率、体胀系数也不一样,因此在温度和水溶液的作用下,易遭受破坏。 1、矿物性质第18页,共114页。三、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岩石结构 矿物的粒度大小,等粒不等粒,胶结物的性质和胶结程度,也影响风化作用
8、的速度。 细粒、等粒,胶结好的岩石抗风化能力强。疏松的岩石有利于水溶液渗透和生物的活动,因而抵抗风化的能力弱。 2、岩石性质第19页,共114页。 岩石构造 在层理或节理发育的岩石中,由于水溶液沿层面和节理进行化学风化,特别在层理与节理的交叉处,岩石块的棱角风化快,且逐渐圆滑化,结果岩块表面呈浑圆形,这种现象叫球形风化 三、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2、岩石性质第20页,共114页。三、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在温湿地区,雨量丰富,植被发育,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强烈。在干寒地区,降水少,植被差,则盛行物理风化。 3、气候条件4、地形 陡坡处地下水面深,植物少,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基岩裸露又促使物理风
9、化的持续进行;在缓坡或平凹区,地下水面浅,植被发育,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表现强烈。第21页,共114页。第五章 地球的外部圈层的地质作用第二节 剥(侵)蚀作用 地表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可以使其分解、破碎。且被运动介质剥离原地,称剥(侵)蚀作用。 岩石外形及地貌发生变化-地貌学第22页,共114页。一、地表流水的侵蚀作用 1、片流和洪流的侵蚀作用雨蚀作用(rain erosion)-山坡上部松散沉积物经雨滴冲击,遭受剥蚀,堆积于山坡下部的地质作用。 *机械的冲击作用, *化学溶蚀作用。 降雨量和降雨强度, 斜坡的坡度与性质, 风向也有一定关系。第23页,共114页。一、地表流水的侵蚀作用
10、 1、片流和洪流的侵蚀作用 洗刷作用(sheet wash)-片流沿斜坡把细小的松散物质冲洗至斜坡下部的过程。 溶沟石牙(karren)-可溶性岩石。 土柱(earth pillar)-石块保护底下的松散堆积物。第24页,共114页。2、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的类型第25页,共114页。第26页,共114页。上游中游下游第27页,共114页。1)下蚀作用(bottom erosion) 河水挟带的碎屑物质对河床底部产生破坏,使河谷加深的过程称为河流的下蚀作用。 河流的侵蚀方式2、河流的侵蚀作用 第28页,共114页。2)侧蚀作用(lateral erosion) 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挟带的砂石对河
11、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侧蚀作用,亦称旁蚀作用。 河流的侵蚀方式2、河流的侵蚀作用 第29页,共114页。顺直河侵蚀作用 1)分水岭(drainage divide)侵蚀 流域与流域之间由山体或高地所分开,水流方向不同,这种分开相邻流域的高地称为分水岭。 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主干水流水体源头部位的分水岭是巴颜喀拉山脉。而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两大水系的地理分界是秦岭山脉。分水岭以北,所有支流汇集到黄河干流并流入渤海。分水岭以南,所有支流汇集到长江干流并流入东海。2、河流的侵蚀作用 第30页,共114页。1)分水岭附近的侵蚀作用 向源侵蚀(up stream erosion):使河流向
12、源头方向加长的作用称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2、河流的侵蚀作用 顺直河侵蚀作用 2、河流的侵蚀作用 第31页,共114页。 河流袭夺(river capture)作用:如果分水岭两侧河流向源侵蚀能力相同,则分水岭高度降低,而其位置不发生变化。倘若一侧河流的向源侵蚀能力超过另一侧河流,则分水岭高度降低的同时,就会伴随其位置向着向源侵蚀能力弱的河流一侧移动 。向源侵蚀能力强的河流向上坡加长的结果可以交切向源侵蚀能力弱的另一条河流,将后者上游的河水截夺过来,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2、河流的侵蚀作用 1)分水岭附近的侵蚀作用 顺直河侵蚀作用 第32页,共114页。 基本特征:坡陡、流急、流速大; 河流以下
13、蚀作用为主。形成 “V”型谷、急流(湍流)、小型瀑布、河流阶地。2、河流的侵蚀作用 2) 河流侵蚀作用 顺直河侵蚀作用 第33页,共114页。“V”型谷或称峡谷(Canyon) 由于坡度陡,水流急,河流产生较强的下蚀作用,将山谷侵蚀呈“V”型的河谷地貌。 这种谷地边坡陡峻,坡度高达70以上。著名的金沙江虎跳峡江面最窄处仅为30m,最陡的坡谷可达70,峡谷深度达3000m。 虎跳峡第34页,共114页。 由于河床坡度大,水流湍急,下蚀作用非常强烈,往往形成下蚀凹槽(即凹槽式河谷)。 急流(torrent)小瀑布(small waterfall) 第35页,共114页。河流阶地(river ter
14、race) 因活动山地的上升,下蚀作用增强,使原本的谷底呈阶梯状残留在新的谷坡上,成为在河谷两坡的阶梯状地形。第36页,共114页。 堆积阶地(accumulation terrace) 阶地面和阶地斜坡全由河流沉积物组成,无基岩暴露。这种阶地在山地边缘地带出露较多。 基座阶地(basement terrace) 阶地下方有基岩裸露,上部残存有河流沉积物,表明河流已切过早先的冲积物而达于基岩之中。 侵蚀阶地(erosion terrace) 阶地斜坡上有基岩裸露,阶地面上仅有零星甚至缺失河流沉积物,呈现河流侵蚀的痕迹。 第37页,共114页。低弯曲流河的侵蚀作用 中游相对稳定山地中河流侵蚀既有
15、下蚀作用,又有侧蚀作用。 壶口瀑布区是黄河中游相对稳定山地中河流侵蚀作用的典型。2、河流的侵蚀作用 第38页,共114页。 瀑布群(Hukou waterfall group)2、河流的侵蚀作用 低弯曲流河的侵蚀作用 第39页,共114页。 十里龙槽 宽度40m 50m,长度达5km,深度20m-40m,总体近南北走向,局部为北东、北西走向。在壶口瀑布的下游,汹涌澎湃的河水一般在槽谷内流动,因而被称为 “十里龙槽”。 因它是黄河大峡谷内出现的又一沟谷,所以称为“谷中谷”景观,此沟谷展现了瀑布后退或向源侵蚀的轨迹。第40页,共114页。 在河水常常呈逆时针旋转或于特定的环境中顺时针旋转的涡状水流
16、中,水推石移,会使掉入空隙中砾石或棱角明显的石块就地转动,按着自旋的轨迹,在河床上刻蚀、磨蚀出洞穴。同一洞穴的形成是多期(次)水力作用的结果,在涡穴的内壁往往可见同心圆状的磨痕,穴内常见一扁平状或浑圆状砾石。 涡穴及漏斗(eddy hole)第41页,共114页。第42页,共114页。侧蚀洞穴及凹槽 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对河岸两侧岩石有强烈的侵蚀和破坏作用,这种作用尤其突出表现在水平岩石地区。第43页,共114页。高弯曲流河的侵蚀作用 河水流出山地之后,地势转为平坦,水面变得开阔,水流相对平稳,与山地中地貌及其侵蚀作用明显有别,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 形成蛇曲以及“U”型谷和牛轭湖。2、河流的侵蚀作
17、用 第44页,共114页。蛇曲(free meander) 侧向侵蚀牛轭湖第45页,共114页。第46页,共114页。第47页,共114页。第48页,共114页。“U”型谷(“U”type valley) 在凹岸后退、凸岸前伸的同时,由于主流冲击凹岸的点偏向弯顶的下方,所以河弯最大弯曲点的位置也不断向下游移动,若遇大水时,河谷的凸岸地形不断被削直,使河谷整体河道变得越来越宽和越来越直,这种宽阔的河道称为“U”型谷。最后,河床只在宽阔的谷底迁徒摆动达不到谷坡部位。所以,蛇曲在“U”型谷内最为发育。 第49页,共114页。牛轭湖(oxbow lake) 随着河床的摆动,“U”型谷内蛇曲河床相邻两个
18、河弯的距离不断靠近。当洪水期,河水冲溃两个河弯之间的河岸,从上一个河弯直接流入相邻的下一个河弯,这种现象称为河流的截弯取直。被遣弃的弯曲河道的两个河口被泥砂堵塞,演变成象牛轭状湖泊,人们称其为牛轭湖。 第50页,共114页。第51页,共114页。1、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称为地下水的潜蚀作用(suffosion)。二、地下水、冰川、风的剥蚀作用第52页,共114页。1、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冲刷(scour) 地下水流体一般分散,流速缓慢,冲刷力微弱,只能冲刷细小的颗粒,使岩石的空隙逐步扩大。但是长时间的冲刷,也可造成大型空洞并引起地表塌陷。规模较大的洞穴和裂隙中
19、的地下水流速较快,冲刷力较强。 黄土最易被地下水冲刷破坏,因为它主要由粉砂组成,颗粒细小而且松散,同时,黄土含有较多碳酸盐类矿物,易被地下水溶解。 第53页,共114页。1、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溶蚀(corrosion) 地下水中含有CO2 ,易溶解石灰岩或含碳酸盐类矿物的岩石。其反应式如下: CaCO3 + CO2 + H2O = Ca2+ + 2HCO3- 此处分解而成的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便随水消失。 第54页,共114页。1、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喀斯特(karst) 由于地下水的运动是发生在岩石孔隙中,水与岩石的接触面大,而且地下水流速缓慢,因而溶蚀作用极为显著。特别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溶
20、蚀是可溶性岩石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并形成特殊的地貌。将以主要为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地貌,称为喀斯特(karst)。第55页,共114页。1、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喀斯特(karst)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沿海一带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石灰岩地形。十九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司威治(JCvijic)对这个地区首先进行了研究,并借用“喀斯特”一词来称呼石灰岩地区的一系列特殊的地貌形成过程和水文现象。喀斯特作用也称岩溶作用。第56页,共114页。溶沟(karren)和石芽(stone bud) 溶沟是石灰岩表面上的沟槽,是地
21、表水流沿可溶性岩石表面进行溶蚀和机械冲刷的结果。沟槽的宽度和深度一般由数厘米到数米,有时更大,其形态各异。沟槽之间凸起的石脊称为石芽。如石芽形态高大,沟坡近于直立,且发育成群,远观之宛如森林,称为石林(stone forest)。 第57页,共114页。落水洞(sinkhole) 地表水沿近于垂直的裂隙向下溶蚀而成的直立或陡倾斜的洞穴,下接地下河(underground river)或溶洞,是地表水转入地下河或溶洞的通道。 在两组直立的裂隙交汇处,落水洞最易形成。有时许多落水洞呈串珠状分布。 第58页,共114页。溶斗(corroded funnel) 又称漏斗,是小型洼坑。其平面呈圆形或椭圆
22、形,直径一般由数十米到数百米;深度常为数米或数十米,最深可达400多米。纵剖面形态有碟状、锥状和井状等。 第59页,共114页。干谷(dry valley)和盲谷(blind valley) 落水洞如果发育在河床中,它可吸收河水,使其转入地下,把河流截断。落水洞以上有水流的一段河谷继续受河水侵蚀使河床降低,落水洞以下的河谷因断水遂转变成干谷,干谷谷底相对高起。 第60页,共114页。峰丛(peak cluster)、峰林(peak forest)和孤峰(isolated peak) 它们都是正向的喀斯特地貌。其中,峰顶尖锐或圆锥状竞相突出,而基部相连,宏观上似簇状者称为峰丛。它是喀斯特发展较早
23、阶段的地貌。如峰体上部挺立高大,基部仅稍许相连,称为峰林。耸立于喀斯特地区平原上的孤立山峰称为孤峰。 第61页,共114页。溶洞 系指地下水沿可溶性岩层的构造面(层面、节理面、断裂面等)进行剥蚀,并进一步崩塌扩大形成的洞穴。形成初期,孔隙孔道很小,地下水运动缓慢,以溶蚀为主。空洞扩大后互相串通,水流加强,动能增大,引起冲刷。在水平流动带发育者多呈水平状态。 第62页,共114页。2、冰川的刨蚀作用(exaration) 刨蚀作用的方式 挖掘作用(sapping):冰川将冰床底部及两侧基岩破碎,并将破碎物质掘起带走。 磨蚀作用(abrasion):冻结在冰川底部或边部的岩块在运动中,象锉刀一样不
24、断研磨和刮削着谷底及两侧的基岩,其本身也同时被磨损。第63页,共114页。2、冰川的刨蚀作用(exaration) 冰蚀地貌 冰斗(cirque) 雪线附近的围椅状的半圆形洼地是冰斗冰川的源地。因为雪线附近冰冻风化作用极为盛行,普通的积雪洼地易被冻裂崩解。崩解的岩块随着冰川运动而搬走,洼地的周壁后退而拓宽,底部蚀深,积雪洼地便发展成为冰斗。 第64页,共114页。鳍脊与角峰 冰川作用之初,高地上冰斗规模较小,相邻冰斗的间距较大。随着冰川作用发展,冰斗扩大,斗壁后退,相邻冰斗靠拢,在平行发展的两冰斗之间的分水岭变得愈来愈窄,形成象鱼鳍一样的山脊,称为鳍脊(kuife-edge crest)。 如
25、果同一山头有三个以上冰斗同时进行溯源侵蚀,可形成锥形的孤峰,称为角峰(horn peak)。 第65页,共114页。冰蚀谷(glacial valley) 它是由山谷冰川剥蚀而形成的谷地。谷地宽阔、平直。其横剖面呈“U”形。 羊背石(sarsen stone) 突起于冰床上的坚硬基岩受刨蚀后变为一系列低缓的椭圆形小丘,其长轴方向与冰川流动方向一致,且迎流坡较平缓,并有许多镲痕或磨光面,背流坡为陡坎。羊背石可以指示运动的方向。 第66页,共114页。3、风蚀作用 风蚀及方式 吹扬(deflation) 磨蚀(abrasion) 第67页,共114页。风蚀地貌 第68页,共114页。风蚀洼地(ae
26、olian depression) 因风蚀而形成的洼地。洼地的底面如达到地下水面,这里就会成为沙漠中的绿洲。 风蚀谷(aeolian valley)和风蚀残丘(aeolian monadnock) 由暴雨和洪流的强烈冲刷所产生的并因风蚀而扩大的谷地称为风蚀谷。它或为狭长的壕沟,或为宽广的谷地,常常蜿蜒曲折,长可达数十公里,谷底崎岖不平,谷壁一般较陡,谷坡坡脚因堆积着崩塌的岩块,比较平缓。 第69页,共114页。风蚀城(aeolian castle) 层叠状的平顶残丘,犹如毁坏的古城堡。产状平缓的基岩裸露区因岩层软硬相间和垂直节理发育经长期风蚀而成风蚀城。 我国新疆东部吐鲁番盆地的库姆达格沙漠北
27、部以及柴达木盆地西部都有由第三纪砂岩、页岩及泥岩所构成的风蚀城。 第70页,共114页。第71页,共114页。风蚀蘑菇(aeolian mushroom)与风蚀柱 上大下小的蘑菇状地形称为风蚀蘑菇。其形成是因气流在近地面部分所含的砂粒较多,一些突出地面上的孤立岩石,下部受风蚀较甚所致。如果下部岩性较上部岩性为软,或因水平节理发育,在差异风蚀下,更易形成风蚀蘑菇。垂直节理发育的岩石经长期风蚀后,易成为柱状,称为风蚀柱。它可以成群分布,成为风蚀柱群,也可以单个挺立。 第72页,共114页。三、海洋(及湖泊)的剥蚀作用 1、海蚀作用 海洋的剥蚀作用是指由海水的机械动能、溶解作用和海洋生物活动等因素引
28、起的海岸及海底物质的破坏作用,简称海蚀作用。 第73页,共114页。三、海洋(及湖泊)的剥蚀作用 1、海蚀作用 海岬(strait)海湾(gulf)海蚀柱(marine stack)海蚀崖(marine cliff)海蚀洞穴(marine cave)海蚀凹槽(marine trough)海蚀沟谷(warine canyon)第74页,共114页。2、湖泊的剥蚀作用 湖泊的剥蚀(湖蚀)作用包括机械冲刷、磨蚀和化学溶蚀等方式,其中以机械剥蚀为主。湖蚀主要是由波浪运动引起,波浪越大,湖蚀作用越强,它主要发生在湖岸带。大湖的湖岸在湖浪的冲击和磨蚀下可形成湖蚀洞穴、湖蚀凹槽等地形。湖蚀崖逐渐后退可形成湖
29、蚀平台。第75页,共114页。第五章 地球的外部圈层的地质作用第三节 搬运作用 自然界中风化、剥蚀产物被运动介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第76页,共114页。一、搬运作用的方式 1、机械搬运作用 机械搬运作用是各种营力搬运风化、剥蚀所形成碎屑物质的过程。可分为推移、跃移、悬移和载移四种不同形式 。第77页,共114页。第78页,共114页。推移(traction transport) 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对碎屑物质有一个向前的推力,使其沿介质底面滑动或滚动,这种搬运方式叫推移。 小碎屑物易被推移,大碎屑物难被推移;比重大者需要大的推力才能移动;球形颗粒易被推移,椭圆形、棱角
30、状碎屑较难被推移。 第79页,共114页。跃移(saltation transport) 在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沿地面呈跳跃方式向前移动的过程叫跃移。 一般说来,细砂、粉砂的搬运方式以跃移为主。颗粒跃起、降落、再跃起、再降落这种过程反复进行,碎屑颗粒就不断跳跃前进。 第80页,共114页。悬移(supension transport) 粘土、粉砂等较小颗粒,由于流水的紊流作用而呈悬浮状态进行搬运。 实验表明,如在清水中撒入粘土和粉砂,它们很快散开,水变浑浊,而且每个颗粒运动的途径都是不规则的。粉砂和粘土在流水中因紊流运动,一般都保持着悬浮状态,只有当紊流停止时,它们才能沉落下来。 第81页,共
31、114页。载移 碎屑物质恰似一条传送带载运物质。多在冰川搬运常见,固体搬运过程称为载移。 第82页,共114页。2、化学搬运作用 母岩经过化学风化、剥蚀作用的产物(溶解物质)呈胶体溶液或真溶液形式被搬运称化学搬运作用。 胶体溶液搬运 胶体溶液的性质介于悬浮液和真溶液之间,质点常带电荷。当胶体具有相同符号的电荷时,因排斥力而避免颗粒聚集,而有利于搬运;反之,则不利于搬运。 第83页,共114页。真溶液搬运 即易溶岩石及矿物成分溶解于河水,以离子状态进行搬运。 每立升河水中溶解的盐类物质约为150300mg,其中以钙、镁的碳酸盐最多,达盐类总量的7%左右,而钾、钠的氯化物较少。 在沙漠地区河流中N
32、aCl及CaSO4的含量显著增高。可溶物质的搬运,与溶解度、水介质的PH值、Eh值、温度、压力及CO2含量等一系列因素有关。 第84页,共114页。二、不同营力的搬运作用特点 1、地面流水的搬运作用 地面流水的搬运作用既有机械搬运,也有化学搬运,但以机械搬运为主。 片流的流量和流速均较小,它只能搬运少量的、细小的碎屑颗粒,但在大雨时,片流借助于重力,也能搬运较大的砾石。 洪流的流量和流速均较大,因而具有很强的搬运能力,它能携带大量的泥砂和巨大的石块沿沟谷流动。第85页,共114页。二、不同营力的搬运作用特点 1、地面流水的搬运作用 河流流量和流速变化大。取决于河流的大小。如,长江在一般的流速下
33、携带的仅是粘土、粉砂和砂,但数量巨大;一条快速的山间河流可以携带巨砾,但搬运量很小。 河流的搬运能力(transport competence) :能够搬运多大粒径碎屑的能力。它决定于流速。 搬运量(capacity):河流能够搬运碎屑物质的最大量。它决定于流速和流量,更重要的是流量。 第86页,共114页。2、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地下水的搬运主要是以化学方式进行,包括真溶液及胶体溶液两种形式。 搬运物以重碳酸盐为主,有时氧化物、硫酸盐、氢氧化物、二氧化硅、磷酸盐、氧化锰以及氧化铁等也很重要。 地下水搬运的成分和数量,取决于渗流区岩石性质和风化程度。地下水的搬运能力,与水温、压力、运移速度、PH
34、值及CO2含量有关。 一般说来,温度高、压力大、流速快、CO2 和酸类物质含量高时,其搬运能力强;反之,则较弱。 第87页,共114页。3、冰川的搬运作用 它具固体搬运即载移搬运能力;冻结在冰体内的岩石碎块不能自由移动,彼此间很少摩擦与撞击,只是岩块与岩壁间有摩擦;冰川具有较大的压力,往往形成“丁“字擦痕。 第88页,共114页。3、冰川的搬运作用 冰川的搬运物质通称为冰碛物(ice-moraine)。位于冰川表面者称为表碛(surface moraine);陷入冰体内部者称为内碛(internal moraine);位于底部者称为底碛(ground moraine);分布在冰川两侧者称为侧碛
35、(lateral moraine)。两条冰川汇合后,相邻的两条侧碛在汇合点以下并合成一条,成为位于冰川中间的中碛(medial moraine)。 第89页,共114页。4、风的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以悬移、跃移和推移三种方式进行 第90页,共114页。4、风的搬运作用 以跃移为主,其搬运量约为总搬运量的70% 80%;推移量次之,约占20%;悬移量最少,一般不超过10%。占搬运量90%的跃移和推移的物质主要是0.22mm的砂,它们主要富集在离地面高度30cm以下,尤其是在10cm以下,紧贴着地面运行,其搬运距离较近;第91页,共114页。4、风的搬运作用 悬移的物质主要是小于0.2mm的碎屑,其
36、搬运距离较远,而且颗粒愈细搬运愈远。 如我国西北的尘土搬运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蒙古中部的尘土吹送到西北的黄土高原,美国西部的细微尘土搬运极远,而砾石等粗大颗粒残留原地。第92页,共114页。5、海洋(及湖泊)的搬运作用 波浪的搬运作用 波浪的作用能引起近岸带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当激浪进击海岸时,形成向陆地前进的水流,称为进流(ingression current)。如波浪前进方向与海岸垂直,进流就将水下的砂、砾向岸上搬运。随着进流能量的耗散,部分砂砾留在岸上,部分砂砾随退回外海方向的水流回流(reflux)又搬回水下。在进流与回流的往返作用下,砂、砾被磨圆而且得到分选。 第93页,共114页。
37、5、海洋(及湖泊)的搬运作用 潮汐的搬运作用 由潮汐引起的海面高度变化迫使海水做大规模水平运动,形成潮流(tidal current)。 涨潮时,潮水涌向陆地;落潮时,潮水退向外海。在平坦海岸带,潮水的涨落影响到相当宽阔的范围,对于沉积物起着反复的侵蚀、搬运和再沉积的作用,控制着沉积物的性质和特征。第94页,共114页。5、海洋(及湖泊)的搬运作用 洋流的搬运作用 海水做大规模的定向流动称为洋流或海流(ocean current)。它即见于海水表层,也能形成于海水深部;即发生在近岸地带,也分布于远海水域。表层洋流影响深度不超过100m,深部洋流可达深海底。 洋流的运动方向可以是水平的,也可以是垂直的(上升或下降)。 洋流的地质作用主要在于搬运。洋流对海底轻微的侵蚀作用并能搬运细粒的碎屑物质。 第95页,共114页。5、海洋(及湖泊)的搬运作用 浊流的搬运作用 浊流(turbidity current)是含有大量悬浮物质,因而比重大(最大可达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中介服务项目协议
- 2024适用房产中介购房协议格式范本
- 2024年期建筑工人劳务承揽协议
- 2024年专利技术许可格式协议
- 2024年化玉米购销协议模板
- 2024届安徽省安庆二中、天成中学高中数学试题竞赛模拟(二)试题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镇海中学高三高考冲刺第一次考试数学试题
- 2024年安全烟花爆竹零售协议样本
- 2024年材料采购协议典范
- 2024年度商品采购协议样式
- 第四代住宅百科知识讲座
- 浙江大学沈志坤法律知识讲座
- 亚马逊账户安全培训试题
- 《饭店服务心理学》课程教案
- 政务短视频运营方案书
- 电厂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 护士团队的协作和领导力培养培训课件
- 国有资产委托经营管理协议
- 2024年陕煤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冬季防溺水安全课件
- vsd负压吸引术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