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口头练习_第1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口头练习_第2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口头练习_第3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口头练习_第4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口头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市小学数学学科一年级教学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编写说明为落实上海市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秩序的指示精神,优化幼小衔接的研究与实践,深入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工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组织编制各学科一年级教学基本要求,突出“控制要求”“把握节奏”“培养习惯”“丰富形式”“优化环境”等指导思想。上海市小学数学学科一年级教学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以课程标准中“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四个课程模块的内容与要求为依据,结合现行教材编排的单元学习内容,呈现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学期数学学科的教学基本要求。每个学期的教学基

2、本要求包括“概述”、“学期教学目标”和“内容与要求”三部分。“概述”呈现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概要及其课时设置。“学期教学目标”以课程标准1-2年级年段目标为依据进行细化。“内容与要求”中的“单元教学目标”是在学期教学目标基础上,结合教材每一单元的内容对教学目标做进一步具体化。“具体内容与要求”,先概述整个单元的内容与要求,再具体阐述单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并提供课时分配建议。“实施建议”部分从教学、评价和管理等视角提出落实教学基本要求的总体建议。“教学设计举隅”部分提供了若干教学设计案例,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小学数学学科一年级教学基本要求及其实践导向。上海市小学数学学科一年级教学基本要求(征

3、求意见稿)由姚剑强主编,郑开达、吴健、陈谨、虞怡玲、黄建军、徐向颖、黄琰共同参与编写。【教学基本要求(第一学期)】一、概述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材共5个单元,由“基本内容”与“拓展内容”两部分组成。“基本内容”涉及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四个知识模块的部分内容。“数与运算”的基本内容是:2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及应用。“方程与代数”的基本内容是:用(eqoac(,)、)等形式表示未知数。“图形与几何”的基本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的基本内容是:分类计数生活中的事物。“拓展内容”包含“式的相等与不

4、等”等内容。在小学一年级入学的起始阶段,数学学科专门设置了为期4周的学习准备期教学活动与内容。根据学习准备期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第一单元“10以内的数”时,可放慢进度,了解学生学习基础,通过设计“说一说”、“分一分”、“数一数”、“写一写”、“比一比”等学习准备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帮助学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环境,顺利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根据上海市小学课程计划,小学一年级每周有3课时的数学课,一学期共计54课时。其中,12课时为“学习准备期”,其余教学内容约需38课时,有4课时用于复习巩固和学科考查等机动性教学内容。二、学期教学目标1.

5、经历对周围熟悉的物体进行对应、分类、计数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20以内的数;会用符号“”和“=”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结果,会用“第几个”表示生活中某些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区分几个和第几个。2.经历在生活情景中认识加减法的过程,知道加减法各部分名称。探索2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知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利用学具探究算法的能力以及簿本整洁、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3.能口述实际问题的题意,能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列式解答用文字叙述的一步计1算实际问题,能结合生活实际口头提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问题,培养口头表达能力。4.通过所提供的

6、情节,初步学会在含有(eqoac(,)、)的算式中填写要求的数。5.经历观察、操作(触、摸、滚、画)等活动,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对图形进行初步的分类。6.在初步经历分类计数的过程中,学习收集数据。7.明确数学课堂“听”、“说”、“写”、“做”的常规;培养利用学具探究算法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交流自己的算法;培养簿本整洁、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为后继学习做准备。三、内容要求学习准备期(即第一单元10以内的数)(一)单元教学目标学习准备期(即第一单元10以内的数)在教学活动中要强化学习兴趣形成,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着重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

7、惯和学习习惯,帮助学生逐渐地适应小学学习环境。1.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学会对具体事物进行分类,学会用“第几个”表示生活中某些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区分几个与第几个,初步感受对应思想,会用符号书写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会在“数射线”上标数、比较大小。2.在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的过程中,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3.在游戏、情境设计等多种教学活动中,逐步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欲望;4.在坚持以过程性和激励性为主的评价中,通过学习预备期的学习,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情感;5.明确数学课堂“听”、“说”、“做”、“写”的常规,首先是认真观察和倾听的习惯,其次是先

8、举手、再发言并且声音响亮的习惯,再次是按一定标准有序操作的习惯,为后继学习做准备。2(二)具体内容与要求学习准备期(即第一单元10以内的数)共4周,12课时。主要设计“说一说”、“分一分”、“数一数”、“写一写”、“比一比”等学习准备期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明确数学课堂常规,培养数学学习习惯,初步接触一些分类、对应等思想,逐步适应小学学习环境,同时为后继数学学习做准备。教材内容学习要求建议课时通过观察“我们的教室”,初步掌握“按顺序数”,并在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的实际运用。说一说(P2)分一分(P3)在翻阅数学教材的过程中,与教材中的“数学伙伴”建立积极的情感,初步体验数学教材的作用

9、。在课堂交流过程中,能够安静地听他人发言,逐步养成课堂中要发言先举手的学习习惯。能听懂教师明确的活动要求,在学具操作的自主活动中,初步体会分类的方法。能尝试用集合圈以及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分类的结果和依据。在圈画练习中基本做到簿面整洁;作业评价的过程中,初步建立表达的自信和书写的兴趣。11通过圈、数、连等,进一步认识10以内的数。指着数,听着数会用小圆片、中文数词、阿拉伯数字等表达物体的个数。(P47)通过多种数数活动,体会学具操作的乐趣;并初步感受同桌合作学习的乐趣。通过圈、数、连等进一步巩固数的各种表达形式;建立“数物”1数一数(P4-14)数一数,连一连(P89)的对应,渗透集合思想。了解“

10、日”字格的基本结构,和数字“1”和“2”的书写笔顺和结构要点,经历“书空描红书写”数的书写的基本过程,学写数字。1通过搭、分、数、填的学习活动,初步了解统计表的含义,并能根据统计表的要求,准确表达(填写)计数结果,初步体验统计的数一数,记一记思想。(P10)能与同桌合作进行简单的学具操作,开展简单的同伴之间的数学1交流。在初步了解数字书写步骤基础上,感悟书写要点,书写数字“3、4”。3教材内容学习要求建议课时通过圈、数以及生活经验,建立关于“5、10”的量感;知道“5”“5”和“10”与“10”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P11-12)在观察与交流中,掌握“5、10”的书写要点,能进

11、行书写。在完成书本练习的活动中,逐步提高作业的书写速度。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关于“0”的含义,并能尝试用语言描述在不“0”的认识(P13)同情境中的含义。在理解写数步骤及要点的基础上,书写“0、6”。通过掷双色片的活动,进一步体会一个数的分与合的不同情况,初步感悟“随机现象。”11掷双色片(P14)通过掷5个双色片的活动,尝试记录投掷结果,初步感悟有序思考的价值。在操作以及互动交流中,初步感受统计在生活中作用,并能积极2(P1516)1参与。了解数字“7、8、9”结构,在理解写数步骤及要点的基础上,书写“7、8、9”。借助生活经验、自主观察、同伴交流等感知“几个”与“第几个”几个与第几个的区别。

1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基本读懂例题的主要内容;会用“几个”表示物体的个数,用“第几个”表示某些事物的顺序与位置。比一比(P1718)数射线(P19)通过独立阅读和思考,能较为准确地理解例题图的含义。借助生活场景和操作活动,理解“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会用“”、“、或=”号呈现比较结果。利用数射线模型理解加法(减法)算式的计算结果所在的区间,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帮助理解。11111教材内容学习要求建议课时从生活情境中理解加倍的关系,从加倍与一半的互逆关系中进一步理解“加倍”与“一半”,为乘法、除法的初步认识作铺垫。加倍与一半(P57)大家来做加法(P58)大家来做减法(P59)用表格有序呈现加倍与一半的

13、图示、算式等,在表格填写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加倍”与“一半”的规律;对“加倍”与“一半”间的互逆关系有理解。能对“加倍”或“一半”关系进行算式表述,并正确计算结果。观察加法表,通过颜色的提示找寻有序题组的规律,并尝试用语言表述。对加法表中的“加倍”算式、“和为10”的算式等有了解,能联系表中各算式间的位置关系与算式中数据的关系,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加法。能聚焦加法表的一部分,进行推算并正确填写,在过程中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加法。观察减法表,通过颜色的提示找寻有序题组规律,并能尝试用语言表述。对减法表中的“一半”算式、“10-”的算式等有了解,能联系表中各算式间的位置关系与算式中数据的关系,进

14、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减法。111(P60)1(P61、62、63)1能聚焦减法表的一部分,进行推算并正确填写,在过程中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减法。在具体情境中找寻信息,利用3个数间的关系,组成相关的两个加法、两个减法算式;对相关的两个加法算式间的“交换”关系有组算式所感悟,为进一步学习加法交换律作铺垫。通过数牌游戏,能找寻有关系的3个数组算式,并以题组的形式呈现。通过实际情境、数射线模型等对20以内数的序列进行复习巩固,能依据以上内容正确写出一个数的相邻数。正确且熟练完成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同时通过形如+a=b或-m=n等加减法算式的填写,初步渗透代数思想。能找寻有关系的三个数组成一组算式,

15、在其中的两个加法算式中体验“交换”的思想,为加法交换律作铺垫;在有关系的一组加减数学游乐场法算式间感悟加减法的关系。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顺序有了解,并能正确运算;对以上内容所对应的实际情境有了解,并能解决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能依托数射线等模型,对数与数、数与式、式与式的大小进行比较。对分类统计有所感悟,并能依据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把分类后的计数情况进行统计。12【教学基本要求(第二学期)】一、概述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教材包含6个自然单元,涉及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基本内容”的“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的部分内容。“数与运算”的基本内容是:100以内数的

16、认识与加减法;人民币的认识;时、分、秒的认识;应用。“方程与代数”的基本内容是:用(eqoac(,)、)等形式表示未知数。“图形与几何”的基本内容是:长度单位的认识(一);位置;线段的认识与度量、量物体的长度。从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小学数学教材在每一学期的开头安排了“复习与提高”,在每一学期的结束安排了“整理与提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已有“整理与提高”单元)。前者有利于帮助学生在一个假期之后复习前一学期的相关内容并作适当的提高,后者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本学期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巩固提高。根据上海市小学课程计划,小学一年级每周有3课时的数学课,一学期共计54课时。其中,整册教学内容约需48课

17、时,有6课时用于复习巩固和学科考查等机动性教学内容。在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进一步帮助学生积累数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学期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熟悉的具体情景和学具操作,通过面包装箱、捆扎、十朵花一圈、用数表示三十六朵桃花等活动,经历十进制形成的抽象过程,能借助实物图、百数图、位值图、数射线等多种模型,描述并用十进制表达百以内的数,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积累数感。2.认识时间单位“日”、“时”、“分”和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懂得能用它们来表示时间与长度,并在此过程中丰富对数概念的理解。3.经历利用学具探究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18、、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法,会提出自己的算法,进行交流和比较,初步具有选择合理算法的意识。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13行口算。4.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会运用两位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5.识别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能说出人民币的币值,并能进行简单的兑换。6.通过填写算式中的()、,进一步体会用符号表示数的思想。7.通过观察和操作,能用“左、右”、“上、中、下、左、中、右”来表示方位,确定位置。通过长度的直接比较和间

19、接比较,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能通过用直尺画线段、量线段,直观地认识线段的初步概念。三、内容与要求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一)单元教学目标1.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口算。对探究规律感兴趣,能通过观察、计算、发现一组算式中各算式之间的一些简单的规律。2.对游戏中数学问题具有好奇心,通过摆圆片、填合适的数等具体操作活动,感受到“计算游戏”中三角形三个区域内的数与周边的三个结果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计算、尝试来解决有关问题。3.通过在里填数的过程,学会在形如a+beqoac(,的)里填合适的数,并能通过口算,进行式与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渗透用符号表示数的

20、思想,体会eqoac(,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数,有时还可以表示一些不确定的数。(二)具体内容与要求本单元主要是对上一学期的主要内容“2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复习与提高。本单元教学共4课时。主要包括“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计算游戏”、“比一比”三个教学内容。“20以内数的加减法”通过“游数城”的情境,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14要求达到熟练程度。在此过程中,探索一组算式中各算式之间的规律。“计算游戏”是继上一学期“数墙”之后,进一步发展思维的多边计算练习,涉及有条件限制的加、减、补的题。学生通过摆圆片、填合适的数等具体操作活动,探索规律,通过计算、尝试、检验、修正来解决计算游戏中的

21、有关问题。“比一比”通过数卡的使用,让学生用“尝试法”解一个含有变数的不等式。当然这里涉及的只是不等式的雏形,只有一个很小的自然数范围内的解集。这些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重要意义在于“它们可能有很多解”,而,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数,有时还可以表示一些不确定的数,渗透用符号表示数的思想。教材内容学习要求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建议课时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对探究一组算式中各算式之间的规律感兴趣,能通过观察、计算、(P2)发现一组算式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也相应增加或减少多少”等简单规律。对游戏中数学问题具有好奇心,通过摆圆片、填合适的数等具体1

22、计算游戏(P34)比一比(P5)操作活动,感受到“计算游戏”中三角形三个区域内的数与周边的三个结果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尝试、检验、修正来解决计算游戏中的有关问题,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在里填数的过程,探索找到所有适合在a+b的数的方法,学会在形如a+beqoac(,的)里填合适的数。能通过口算,比较式与数的大小。进一步渗透用符号表示数的思想,体会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数,有时还可以表示一些不确定的数。12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一)单元目标1.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数源于计数,经历由具体实物的计数15一步步抽象出数的过程,发展数感。2.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百,知道个

23、位、十位、百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3.初步认识数位表,经历十进制计数法形成的抽象过程,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4.进一步学习数射线,会在数射线上数数和标数,并能通过数射线找到与某数相邻的整十数以及最相邻的整十数。5.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6.了解每个数在0100数列中的位置,以及与相邻数的关系。7.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8.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9.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业,并懂得要爱惜人民币。(二)具体内容与要求本单元教学共8课时。主要包括“100以内数的认识”和“人

24、民币的认识”两部分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后面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认识更大数的基础,教学中要借助多种模型,如小棒、百数图、位值图、数射线等,帮助学生经历行为阶段图的阶段符号语言阶段的过程,认识十进制计数法。人民币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从数学信息(如币值、单位、年份、编码等)和中国元素(国徽、拼音、汉字、少数民族文字等)两个角度来进行梳理,在体现人民币的学科价值的同时,挖掘其德育价值并自然渗透。教材内容学习要求建议课时通过十个十个地数,体会以“十”为单位计数的便捷,进一步认识十位和个位。十个十个地数(P7-8)通过数一数、圈一圈,捆一捆

25、等操作活动,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各数的组成,并能正确读写。能在数位表中正确写数。通过对物体个数的估测,发展数感。161教材内容学习要求知道10个十是1个百,认识百位。建议课时认识100(P9-10)会用100以内数的组成来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借助百数图,自主探究100的多种分拆方法,发展思维的灵活性。2(P1114)2能与他人进行数学交流,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认识位值图,初步体会位值的含义。通过数一数、涂一涂、画一画等操作,逐步抽象出简图,探究数的各种表示方法,会在位值图和数位表上表示数。百以内数的表示能在数射线上正确数数和标数,并通过数射线找出相邻的整十数以及最邻近的整十数。在操

26、作、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化的能力,发展数感。经历从具体情境借助数射线抽象比较三个层次的活动,探索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感受比较策略的多样化,发展思维的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灵活性,培养数感。(P15)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比较的方法和结果,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初步发展应用意识。这样写可以吗?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培养学习兴趣。认识百的数列,了解每个数在0100数列中的位置及与相邻数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1小练习(P16-17)通过在数龙上找出与之相邻的数以及相邻的整十数,逐步归纳出找相邻数、相邻的整十数的方法。1认识人民币(P18-19

27、)通过从直观到抽象,初步培养计算、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基本能力。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会说出人民币的币值。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人民币的简单换算。能在创设的购物情境中,学会简单的购物,发展思维的灵活性。1通过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初步发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懂得爱惜人民币。(一)单元目标1.通过观察各式钟表,认识钟表,了解钟面的构成,知道时针和分针。2.结合生活经验知道用日(天)、小时来表示时间。173.通过动手操作拨玩具钟,掌握认读整时、半时的方法,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几时、几时半),了解24时计时法。4.结合小胖一天的学习和生活,联系到自

28、己的亲身经历来体验、初步建立实际的时间观念。5.通过对时间的认识和学习,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二)具体内容与要求本单元教学共3课时。主要包括“认识钟表”和“几时、几时半”两部分教学内容。钟表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时工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常常接触。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认识钟面的构成,认识时针和分针。“几时、几时半”的教学可结合小胖一天的活动与钟面时针、分针位置相对照,掌握认读整时、半时的方法,并了解24时计时法。教材内容认识钟表(P21)学习要求建议课时利用各式钟表的展示,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时工具钟表。1通过观察钟面,了解钟面的构成,知道时针和分针。结合生活经验知道

29、用日(天)、小时来表示时间,并认识到能用数字来表示时间。通过动手操作拨玩具钟,掌握认读整时、半时的方法,能正确说几时、几时半(P22-24)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几时、几时半),了解24时计时法。结合小胖一天的学习和生活,联系到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体验、初步建立实际的时间观念。通过对时间的认识和学习,有珍惜时间的感悟,养成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2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单元目标1.借助计算条、位值图和数射线等模型,探究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182.能熟练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熟练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3.会提出自己的算法,

30、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培养自觉选择合理算法的意识,逐步发展计算的灵活性,提高数学交流能力。4.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5.学会运用两位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逐步体会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源于日常生活,初步感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是简单的、准确的、快捷而有效的,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7.在学习数学和数学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二)具体内容与要求本单元教学共14课时。主要包括“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

31、基础,因此,学生要能熟练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则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学生要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算法,并促进数学交流。以达到群体算法的多样化;但并不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掌握多种算法,而应提倡算法的个性化,即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教材内容学习要求建议课时借助计算条与位值图,理解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掌握“个位两位数加减整十数(P26-27)不变,十位相加减”的算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口算。会运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

32、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借助计算条、位值图和数射线,理解“满十进一”、“退一作十”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P28-30)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口算。会提出自己的算法,进行比较和交流。在比较中,逐步发展算法思3维;在交流中,提升表达的意愿与自信,体验学习的乐趣。会运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19教材内容学习要求建议课时借助位值图,理解与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横式计算和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理解加法竖式计算的算理,知道竖式计算中“满十进一”的含义。两位数加两位数(P3136)两位数减两位数(P37-40)在交流、比较、优化算法的过程中,逐

33、步发展算法思维。通过观察与交流,探索和发现两位数加两位数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4内在联系。在购物情境中,能对信息进行简单处理,会进行简单的金额计算,初步培养应用意识。通过课堂练习,培养仔细计算、书写完整的良好学习习惯。借助位值图,理解与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横式计算和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理解减法竖式计算的算理,知道竖式计算中“退一作十”的含义。在交流、比较、优化算法的过程中,逐步发展算法思维。通过观察与交流,探索和发现两位数减两位数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2内在联系。在创设的情境中,能对信息进行简单处理,初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培养仔细计算、书写完整的良好学习习惯。进一步理解连加

34、、连减及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P4143)小练习(2)(P44)会用两种形式的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养成规范、工整的书写习惯。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巧算的便捷,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在创设的情境中,能通过收集、汇总信息,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两步式题。能运用所学的两位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完成练习,养成认真审题、工整书写、自觉检验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31(一)单元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左、右”、“上、下”的基本含义。202

35、.经历从认识自身躯干上的左右位置到以自我为参照中心认识物体的位置关系,再到以不同的物体为参照中心来认识物体的位置关系的过程,能说出自身躯干上的左右位置。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能说出以具体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3.联系实际,认识物体的上、中、下、左、中、右位置,能用语言描述某一物体的上下、左右位置关系,初步感受位置关系的相对性。4.通过操作活动,会直接比较物体的长短。5.初步感知量源于“量”,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建立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认识米尺,能使用尺或其他度量工具测量出物体的长度。6.初步认识线段,通过测量常见物体的活动,并能用尺量出线段的长

36、度和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二)具体内容与要求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共8课时。主要从左与右、上中下左中右、长度比较、度量和线段等方面展开。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能够用“左、右”、“上、中、下、左、中、右”等来表示方位,用几排几座、几楼几室等方式描述、确定物体的位置,渗透坐标思想。通过长度的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掌握比较长度的方法,理解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长度单位的认识(一):联系实际,认识米尺,通过测量常见物体等活动建立1米和1厘米的实际长度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初步感知量源于“量”(说明:可以选用适当物体或人体的一拃、一庹等,作为标准去度量其他物体的长度,在交流讨论

37、中理解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学会用米、厘米和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掌握线段的特征,正确识别线段,会用直尺画线段、量线段。在学习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构建生动活泼的、学生熟悉的情景,通过比较、测量等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21教材内容学习要求建议课时能说出自身躯干上的左右位置关系,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左与右(P46-47)能说出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在具体场景中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能按左右等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2上中下左中右

38、(P48-49)长度比较(P50-51)结合具体情境,说出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识别上中下左中右。初步理解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正确判断上1中下、左中右等位置关系。会用目测的方法直接比较出物体的长短,初步理解感知长度概念。1运用直接比较的方法确定物体的长短。初步学会在方格纸上比较物体的长短。能用身上的“拃”“庹”等作为标准去度量其他物体的长度。通过测量活动,理解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识别米和厘米,度量(P52-55)线段(P56-57)建立1米、1厘米、1毫米的实际的长度观念。运用米、厘米、毫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理解掌握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并会正确计算

39、。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理解掌握线段的特征,正确识别线段。能用尺度量线段的长度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运用进率关系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的换算。会解决与长度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22第六单元整理与提高(一)单元目标1.通过百数表复习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并探究百数表上的各种规律。2.能对两位数加法、两位数减法的各种类型进行整理分类、归纳,理解加减法笔算方法,能进行计算。3.通过计算,初步学习加法交换律,探究使计算简便的方法,养成自觉选择合22理算法的意识,逐步发展计算的灵活性。4.能一组一组地计数,会把20分拆成同数连加的形式。5.经历提出自己的

40、想法、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发展数学交流的能力。6.通过解决各种有趣的问题,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魅力,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知道珍惜时间、爱惜人民币。(二)具体内容与要求本单元教学共10课时。主要包括“百数表”、“两位数加减法复习”、“交换”、“各人眼中的20”和“小练习(3)”五部分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是对本册重要的知识进行复习、提高。“百数表”复习100以内的数以及百以内的数列,并在百数表上探究规律。“两位数加减法复习”先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的各种类型分类,复习每一类的计算方法,然后由学生提出自己的算法,并且进行交流,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交换”是让学生探索加法算式中,交换

41、两个加数进行计算可以使计算简便的情况。“各人眼中的20”通过几个小伙伴对20个鸡蛋的不同计数方法,初步学习“几个几”的计数方法,为下一学期学习乘法的含义做准备。教材内容学习要求建议课时通过百数表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以及100以内的数列,会读写100以内的数。百数表(P59-60)在百数表上探究各种有趣的规律(行的规律、列的规律、行数和列数与数位上表示的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等)。1能利用百数表中行的规律与列的规律在百数表上正确地填空。探究用行与列描绘百数表上的数,初步感受两个数(行数、列数)组成的数组可以确定一个位置的思想。能对两位数加法的各种类型进行整理、分类、归纳。两位数加减法复习(P61-

42、66)交换(P67-68)理解加法笔算方法,能进行计算。能对两位数减法的各种类型进行整理、分类、归纳。理解减法笔算方法,能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初步学习加法交换律,探究使计算简便的方法。探索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计算。2342教材内容各人眼中的20学习要求通过数实物个数的活动,学会一组一组地计数。建议课时1(P69)小练习(3)(P70-71)会把20分拆成几个几相加(同数连加)的形式,为学习乘法做准备。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数学化的过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计划和决策的能力,逐步发展创新思维。2通过解决各种有趣的问题,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

43、验数学的魅力,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知道珍惜时间、爱惜人民币。【实施建议】1.数学教师应把握教学节奏,控制学习要求。要明确课程标准1-2年级年段目标、一年级数学学习课程内容和学期目标,尤其是学习准备期的阶段目标。在制订教学计划和实施课堂教学中,要明确学习水平和要求,自觉体现基于标准的教学。2.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应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心理环境,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通过游戏、操作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具体向抽象过渡,逐步建构数学概念,并会简单的应用。3.在教学活动中要强化学习兴趣形成和学习习惯养成,明确数学课堂“听”、“说”、“做”、“写”的常规

44、,培养学习习惯,为后继学习做准备。4.坚持以过程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为主,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和态度是评价的重点。建议采用不同方式(如口头回答、操作实践等)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激励学生更努力地参与学习。具体可参见小学低年段小学数学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试行稿)。5.实施学业评价时,要体现“突出为了改进学习的评价”理念,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改进与激励功能,让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倡导根据评价内容进行分项评价,采用等第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明确、有针对性地反馈评价结果。6.学校要加强学科教学的过程性管理,指导教师严格按照一年级数学教学基本要求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45、,明确学习重点,放宽教学进度,控制学习难度,关注学生差异,自然平衡过渡。24【教学设计举隅】教学设计一课题几个与第几个单元学习准备期教学任务与设计意图(一)教学内容分析课例几个与第几个是沪教版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学习准备期中的一节课,教材呈现了停车场上排列五辆车的情景图以及小卖部门口小朋友排队买冰淇淋的情景图。通过这两幅生活情景图,学生可以从自己熟悉的环境出发,经历“具体情境表象模型抽象概念”的学习过程,分别从基数和序数的角度来学习自然数的概念。(二)基础学情分析由于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对学生的

46、基础学情进行分析。通过学习前测分析可以发现: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早已有了“第几”的概念,无论是在操场上站队,还是自己在教室里的座位以及在课表中,学生都会接触到“第几”的知识点。但是对于“几和第几”,他们并没有认真区分过,在表达上也极易搞混。从学生的发展程度来说,学习准备期中的他们好动、爱玩、易兴奋、集中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也有限。因此,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观察的主动性、针对性,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完整表达的好习惯。(三)学习准备期的内容与要求在小学数学学科学习准备期教学指导意见中指出:学习准备期的教学活动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确数学课堂常规,培养数学学习习惯,为后继学习

47、做准备。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借助汽车板贴等教具达到教学的直观性和趣25味性,采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把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通过摆一摆汽车位置、演一演排队的故事、说一说对于小胖插队的想法,将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化为解决生活情境中的小任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减轻一年级新生在此过渡期中的生理和心理不适应的程度,为学好数学打下基础。(四)设计思路1.教学重点及其解决思路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初步体会“几”与“第几”的区别,对“几个”和“第几个”有准确的认识。因此,在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时,我沿用了教材上停车场图,引导学生先数一数停车场有几辆车,

48、再说一说每一辆车从不同方向看所占的位置。这样设计的原因是旨在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通过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轻松地掌握本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从引入到第一层探究,这一环节不但复习了数一数,体会了“几”表示物体有多少,从基数角度学习自然数的概念,还知道了“第几”表示物体排列的序号。通过教师的提问和肢体语言,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直观印象,知道了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的位置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2.学习难点及其突破方法在本节课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理解“第几个”表示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并不难,但是要正确区分“几个”与“第几个”这两个概念表示的含义学生容易混淆、表达不清,因为这

49、是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关,他们往往需要依靠具体的表象,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际体验来发现规律,掌握学习要领。因此,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分别在新授和练习环节中试图通过2个“变化”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虚拟到现实的变化。即在新授部分的探究活动中,将看停车场图说虚拟车的位置引申到在现实生活中说说教室里小朋友的位置。其中,在比较“从前往后第5个学生”与“从前往后5个学生”这个活动时,通过亲身的经历和感性的认识,小朋友们不但学会了用“第几个”正确表示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还会正确区分几个与第几个。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在练习部分里,我继续采用教材中买冰淇淋的场景,并进一步把静态的图演绎成了动态效果,让学生亲眼看

50、到买冰淇淋时队伍的变化过26程。理解买冰淇淋是个动态的过程,当第一个人买好走掉,总人数每次都会变。并在层层提问中,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两幅场景图,从而发现每个人的位置其实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以及小胖插队后引起的部分位置不变。此外,针对小胖插队这个情景,我还请小朋友们发表对插队行为的看法,谈一谈对小胖想说的话,从孩子们的回答中,也体现着德育渗透的教育效果。最后,在综合练习环节,我设计了小动物排队的游戏,让学生扮演小动物按要求进行排队活动。同样属于变化的情境,不仅巩固学生今天的所学,而且带动小朋友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小朋友在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中感受数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51、.会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个和第几个。2.知道和区分几个与第几个的含义。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知道“几个”与“第几个”的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变化情境,培养观察能力,感受数学中的变与不变。2.渗透德育教育,培养遵守秩序的文明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会用“第几个”表示事物的顺序和位置。难点:知道和区分几个与第几个的含义。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1.器材:汽车图片板贴、角色扮演道具2.课件:多媒体PPT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271.情境:马路上停了一些车。请你数一数,一共停着几辆车?2.介绍:分别是什么车。3.小结:通过数一数,我们知道了一共有几辆车。(二)探究新

52、知探究一:认识第几个方向不同,位置不同1.说位置请同学们分别从左往右,从右往左数,说一说这些车分别在第几辆?2.设疑:为什么卡车一会儿在第2辆,一会儿在第4辆?3.小结:对呀,因为数的方向不一样,所以卡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在描述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方向。方向不同,位置可能相同1.提问:在这些车里哪一辆车的位置很特殊?2.设疑:为什么不论从左往右还是从右往左数摩托车始终是第3辆呢?3.小结:对呀,因为它在正中间。所以,当我们在描述物体的位置时,数的方向不同,物体所在的位置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探究二:用“第几个”描述位置1.出示教室图,说说小丁丁的位置。(1)小丁丁从前往后数是第几个?(

53、2)小丁丁从后往前数是第几个?2.模仿练习:用“第几个”和同桌说说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探究三:区分几个与第几个1.小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最迅速。2.设疑:为什么都是5,两次站的人不一样呢?3.出示马路上停着的车,请学生指一指。感知“5和第5”。4.讨论:几个和第几个是否相同?5.小结:几个表示的是数量,第几个表示的是位置。(三)综合练习练习一:出示买冰激凌图281.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排队买冰淇淋?2.谁排在第1个?剩下的人分别排在第几个?3.德育渗透:小胖插队(1)提问:你们有什么话对小胖说?(2)小结: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小胖排在了最后,现在,大家都按顺序排队买冰淇淋了。4.说说现在大家的

54、位置。练习二:小游戏:角色扮演7只小动物排队。(四)总结回顾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五)板书设计几个和第几个数量位置5个人,5辆车第5人,第5辆方向轿车卡车摩托车救护车巴士从左往右第1个第2个第3个第4个第5个从右往左第5个第4个第3个第2个第1个(案例提供:上海市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教学设计二王莉)课题比一比单元学习准备期教学任务与设计意图(一)教学内容分析1.内容重点29比一比属于“数与运算”模块中“数的认识”部分。教材中将“比一比”这一内容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学习,掌握用两两配对(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初步了解对应思想。第二课时则是认识符号,会用符号进行比较自然数之间的大

55、小关系,初步建立符号感。本教学内容的重点就是通过学习,掌握比较的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了解两两配对的含义,并能用简单、正确的数学语言说出比较的结果,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让学生多次经历比的过程,应用比的方法,了解对应的思想;感受这些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应用意识。2.教材特点教材主要有以下编排特点:(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同时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一方面,教材注重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了解“多”、“少”、“一样多”的含义;另一方面,让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由实际生活场景巧妙地向抽象的数与符号过渡,将抽象的数学思维形

56、象化,激发学生兴趣。(2)以操作为主线,让学生在操作中逐步掌握比较的方法。由于这部分内容有很强的实践性,教材除了让学生说一说、连一连以外,还联系现实生活提供了一些动手操作、自主设计等活动方式,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操作中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基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好动、易兴奋、易疲劳的年龄特征,使得他们有意注意时间短,观察能力有限,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延长学生有意注意的范围与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学生的规则意识虽已开始逐步形成,但自律意识仍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一年级

57、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启蒙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只关注表象。学生在学习本教学内容之前,已经接触过“比较物体的多少、长短、轻重”等实际问题,但往往只关注“比”的结果,比较的过程是模糊的,比较的方法也是单一的,需要教30师通过有趣的生活情境、丰富的活动操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三)学习准备期的内容与要求学习准备期是为了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上海市小学一至二年级数学课程调整方案的要求,通过设置为期4周的学习准备期和设计“说一说”、“分一分”、“数一数”、“写一写”、“比一比”等学习准备期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明确数学课堂常规,培养数学学习习惯,初步了解

58、一些分类、对应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后继的数学学习做准备。1.关注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平台,使教学内容更富有趣味;创设问题情境,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思善问”。2.关注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会看基本内容:看黑板、看书本。渐进要求:默看边看边想表达。会听基本内容:听要求、听问题、听表达。渐进要求:复述理解思考借鉴。会读基本内容:读教材、读板书、读练习册。渐进要求:读图读题号或页码读问题读例题。会说基本内容:音量适中,态度自信,表述正确、有序。渐进要求:叙述表达提问。会写基本内容:姿势端正、字迹工整、格式规范、簿面整洁。写数(10以内的数)

59、渐进要求:书写“数”书写“符号”书写计算过程书写简单的思考过程。会做基本内容:认识学具、整理学具、运用学具。31渐进要求:模仿操作独立操作合作操作做想说结合。3.不断改进和完善学习评价坚持以过程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为主,通过学习预备期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了解和初步养成一些数学学习的习惯。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和态度是评价的重点。采用不同方式(如口头回答、操作实践等)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激励学生更努力地参与学习。(四)设计思路1.教学重点及其解决思路:本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两两配对”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直接

60、经验,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加深对应地理解。因此,本课中利用碰碰车与小伙伴的连线图,直观地呈现出两两配对的含义后,联系学生生活,通过“对手指、钮钮扣”进一步进行体验,并在小组合作中操作常用的“套笔套”、“塞瓶塞”,逐步了解对应思想。2.学习难点及其突破方法:本教学的难点是能根据实际情况,在生活中灵活应用对应方法。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节课通过设计“小丁丁、小胖、小巧、小亚,4顶女生的帽子,1顶男生的帽子”进行比较,虽然帽子数量多于人数,但由于性别原因,需根据实际灵活运用,引发学生思维冲突。再通过一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