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六安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六安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六安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六安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氮气与氧气沸点的不同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出热量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进入干枯的深井或菜窖

2、之前应该做灯火试验2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H BNe CN DH2O3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在一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容器中所剩余的气体几乎都是氮气的是A蜡烛B红磷C硫D木炭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两个氯原子:Cl2B氧化铝:AlOC钙离子:Ca+2D钾元素:K5下面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BCD6某同学设计或实施的下列实验方案中,你认为合理的是A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氢气中是否含有氧气B通过颜色区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两种固体物质C检查加热固体制气体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手握试管,再将导管伸入水中D二氧化碳、氮气、氧气分

3、别盛于三个集气瓶中,欲鉴别他们可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各瓶内7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水的天然循环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水的天然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子运动的结果ABCD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氮用作冷冻剂B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C金刚石作钻探机钻头D氧气用于炼钢9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MnO2BNaOHCO2DH2SO410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R”代表的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分析图

4、中内容回答问题:(1)如图中海水属于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海水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由_(填离子符号)和Cl-构成。(2)如图试管A中气体的化学式为_。(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与水蒸发形成水蒸气的区别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思考下列问题并回答。(1)实验甲中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_管中产生气体为10mL时,则B管中产生气体体积为_mL,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目的是_。(2)实验乙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_,若反应中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写一点即可)。(3)实验丙中进行实

5、验时,先关闭K1和K2,加热c至沸腾,一段时间后再通入CO2,观察到b、d中纸花均不变色。再打开K2,b中纸花逐渐变_。若打开K1,还可以证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1)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2)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刚开始时,水槽里导管的合理位置是_(填“D”或“E”),如最后收集的氧气浓度只有约88%,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_?(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不选B而选C作发生装置,理由是什么_?(4)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时,在氧气瓶和病人吸氧器之间连接一个如图所示装置,装置中盛放部分蒸馏水,导气管

6、_(填“a”或“b”)端连接在供氧气的钢瓶上,该装置的作用是_。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如用如图装置收集气体,请把集气瓶内的导管补画完整_。(5)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得,现欲制41 t氮化铝,求参加反应的氮气的质量是多少_。14某化学小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根据如图回答问题。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_,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_。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实验结论:_(2)用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Na2S4+O2+2H2O 8S

7、+4NaOH(氢氧化钠)。小资料:四硫化钠(Na2S4)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固体硫(S)和易溶于水的氢氧化钠。(实验过程)取足量的四硫化钠固体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1所示)。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2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_,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2h1=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萍乡的著名景点“孽龙洞”是由石灰岩被地下水及空气长期冲蚀而成,石灰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碳酸钙(CaCO3),生产中可用来制取熟石灰Ca(OH)2,若生

8、产工艺中钙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试问:(1)200吨碳酸钙(CaCO3)中含钙元素_吨?(要求写出计算过程)(2)200吨碳酸钙(CaCO3)在理论上可制得熟石灰Ca(OH)2_吨?(要求写出计算过程)16醋酸钠(CH3COONa)可用作调味酱、酸菜、香肠、面包,粘糕等的酸味剂。根据醋酸钠的化学式计算,(1)醋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2)醋酸钠中C、H、O、Na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最简整数比)(3)醋酸钠中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4)l6.4g的醋酸钠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_g。(5)_醋酸钠与46g乙醇(C2H5OH)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

9、析】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氮气与氧气沸点的不同,A正确。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出热量,B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空气中不能燃烧,C错误。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容易富集在低洼地带,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进入干枯的深井或菜窖之前应该做灯火试验,D正确。故选:C。2、B【解析】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详解】A、H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A错误;B、Ne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可表示氖元素,表示一个氖原子,还

10、能表示氖气这一纯净物,故B正确;C、N可表示氮元素,表示一个氮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C错误;D、该符号是水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D错误。故选B。3、B【解析】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充分燃烧后,容器内剩余气体除了氮气,还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不符合题意;B、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消耗了氧气,剩余气体几乎都是氮气,符合题意;C、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完全反应后,容器内气体除了氮气,还有二氧化硫,不符合题意;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容器内剩余气体除了氮气,还有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故选B。4、D【解析】A、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数目。两个氯原子表示为2Cl,

11、化学用语表示错误;B、氧化铝中氧元素显-2价,铝元素显+3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其化学式为,化学用语表示错误;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钙离子符号为,化学用语表示错误;D、钾元素符号为K,化学用语表示正确。故选:D。5、B【解析】试题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挥发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助燃性等;A是氧气

12、的助燃性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B固态二氧化碳用作人工降雨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选B;C是氧气的氧化性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D是利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考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6、B【解析】A、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氢气中,若氢气中混有氧气,容易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B、高锰酸钾为紫黑色固体,氯酸钾为白色固体,可以通过观察颜色区分,故符合题意;C、检查加热固体制气体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故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氮气中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木条都熄灭,无法鉴别,故

13、不符合题意。7、D【解析】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正确;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正确;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正确;水的天然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子运动的结果,正确。故选D。8、D【解析】A、液氮用作冷冻剂,是利用了液氮的物理性质-蒸发时吸收热量,故选项错误;B、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是利用了氢气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小,故选项错误;C、金刚石作钻探机钻头,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硬度大,故选项错误;D、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高温条件下能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故选D。9、A【解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14、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溶于水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 。由金属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叫盐,由金属或铵根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叫碱。【详解】A. MnO 2是氧化物; B. NaOH是碱; C. O2是单质; D. H2SO4是酸。故选A。10、B【解析】空气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氮气78%,最大;氧气21%,第二;剩余气体物质为1%;则R表示氧气;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混合物 Na+ H2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

15、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水蒸发形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解析】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水通电分解正极生成氢气,负极生成氧气。【详解】(1)海水中含有较多杂质,属于混合物,海水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由Na+和Cl-构成。(2) 水通电分解正极生成氢气,负极生成氧气,试管A和电源负极相连,故试管A中气体是氢气,化学式为H2。(3)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与水蒸发形成

16、水蒸气的区别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水蒸发形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点睛】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水蒸发形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A 5 增强导电性 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和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集气瓶中氧气不纯(或氧气浓度太低) 红 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解析】(1)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图中可知,在

17、实验甲中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B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大,因此A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当其体积为10mL时,则B管中产生的氧气气体体积为5mL,因为纯水的导电性较差,所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目的是增强导电性。(2)实验乙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和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因为铁丝必须在较高浓度的氧气中才能燃烧,若反应中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集气瓶中氧气不纯(或氧气浓度太低)。(3)实验丙中进行实验时,先关闭K1和K2,加热c至沸腾,一段时间后再通入CO2,观察到b、d中纸花均不变色,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水蒸气也不能使紫色石蕊

18、变红。再打开K2,c中的水蒸气进入b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因此纸花逐渐变红。若打开K1,还可以观察到烧杯中的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证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点睛】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 E 没有等到气泡冒出均匀连续冒出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里的水没有装满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a 湿润氧气,观察流速 14t 【解析】(1)A装置为加热固体制取气体装置,且试管中没有棉花,是加热氯酸钾制取气体,为加快反应速率,常加入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化学方程式为:。(2)为了保证收集到的氧气纯净,应该等到气泡均匀连续的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时水槽里导管的合理

19、位置是E,如最后收集的氧气浓度只有约88%,可能是没有等到气泡冒出均匀连续冒出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里的水没有装满。(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不选B而选C作发生装置,是因为C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4)此装置中蒸馏水的作用是为了湿润从氧气钢瓶中进入的氧气,同时通过观察气泡的流速控制氧气的输入量;根据分析此瓶的作用可知, a端连接在供氧气的钢瓶上,b端连接病人的吸氧器。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如用如图装置收集气体,应该长管进气,空气从短管逸出,装置图为:。 (5)设参加反应的氮气的质量是x, x=14t答:参加反应的氮气的质量是14t。14、红磷氧

20、气五氧化二磷 剧烈燃烧、黄色火焰、大量白烟、放热 进入集气瓶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恢复到室温集气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水倒吸入集气瓶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试管内液面上升至液面高度不再改变 h2h1= 79:100(或4:5) 【解析】(1)根据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进行分析。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后,导致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2)根据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或21%)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红磷有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剧烈燃烧、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后,由于氧气被消耗,瓶内气压减小,能够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水倒吸入集气瓶;实验结论:,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五分之一;(2)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2所示),拔下橡胶塞,由于试管中的氧气被消耗,导致试管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试管中的液面上升,至液面高度不再改变时,塞紧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