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3年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04579)考试大纲_第1页
广东2013年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04579)考试大纲_第2页
广东2013年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04579)考试大纲_第3页
广东2013年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04579)考试大纲_第4页
广东2013年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04579)考试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HYPERLINK http:/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第二节 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第二章 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的依据及构成第二节 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材第三章 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第一节 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第四节 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第五节 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第四章 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生教师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第五章 语言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第一节 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意义第二节 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内容第三节 语文知

2、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及要求第六章 中学的阅读教学第一节 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第二节 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第三节 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第四节 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第五节 中学阅读教学的备课第七章 中学的作文教学第一节 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第二节 中学作文训练的要求及方式第三节 中学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第四节 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和课型第五节 中学作文教学的备课第八章 中学的口语交际训练第一节 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和任务第二节 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第三节 常用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第四节 口语交际训练方案的制订第九章 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第一节 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第二节 中学课外语文活

3、动的方式第三节 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原则第十章 中学语文课的HYPERLINK http:/ 中学语文课的复习第二节 中学语文课的测试、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的教育应用理论学科,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从业者必须修读的一门课程。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认识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论,明确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原理和方法,形成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为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工作者打下基础。(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语文教学工作,具备本学科较为坚实的理论

4、基础和专门知识,能够运用本学科的理论HYPERLINK http:/ http:/ 72 学时。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掌握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需要深入理解其中关于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分析以及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和体系。难点在于对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12 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一、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1、语文教育的含义2、语文课的设立3、“语文”名称的含义二、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

5、本特点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1、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第二节 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一、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二、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1、国家的教育方针2、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三、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1、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1、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2、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3、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三)考核知识点1、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四)考

6、核要求1、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识记:语文教育;语文课的设立:“语文”名称的含义。(2)领会: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3)简单运用: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4)综合运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1)识记: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2)领会: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语文素养的内涵。(3)简单运用: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4)综合运用: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语文课程内容系统的构成,认识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掌握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构成及其使用。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6 学时

7、。(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依据及构成一、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依据1、课程理论依据2、社会需要依据3、学科规律依据4、学生心理依据二、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系统的构成1、识字与写字2、阅读3、写作4、口语交际5、综合性学习第二节 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一、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编订1、过去的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2、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二、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1、课程导引2、课程性质3、课程目标4、课程内容5、教学建议6、相关附录三、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1、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管理及其评价的基础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材一、语文教材的意义1、凭借功能2、示范功能3、

8、教育功能4、发展功能二、中学语文教科书1、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构成2、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三、现行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求四、中学语文教材的使用1、语文教材的使用理念2、语文教科书的钻研(三)考核知识点1、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依据及构成2、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3、中学语文教材(四)考核要求1、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依据及构成(1)识记:课程。(2)领会: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依据。(3)简单应用: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要素。(4)综合应用: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系统。2、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1)识记: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2)领会: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3)简单应用: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4)综合应用

9、: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3、中学语文教材(1)识记:中学语文教材的概念;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构成。(2)领会:现行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求;语文教材的使用理念。(3)简单应用:语文教材的意义。(4)综合应用:语文教科书的钻研。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掌握中学语文德育、智育、美育和情感教育的依据、特点和内容。本章是本课程的次重点部分,需要理解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智育、美育和情感教育的特点。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8 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一、语文教育的基础性二、语文教育

10、的整体性三、语文教育的终身性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一、语文德育的依据1、从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看2、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过程看二、语文德育的特点1、情与理的结合2、德育内容的明朗性与隐蔽性三、语文德育的内容1、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2、培养学生优良的政治品质3、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一、语文智育的依据1、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看2、从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看二、语文智育的特点1、语文智育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关系紧密2、语文智育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关系紧密三、语文智育的内容1、培养观察力2、培养记忆力3、培养思维能力4、培养想象力5、培养注意力第四节 中学语文教学与

11、美育一、语文美育的依据1、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2、语文学科的优越条件二、语文美育的特点1、形象生动性2、情感愉悦性3、个性鲜明性4、和谐统一性三、语文美育的内容1、自然美2、社会美3、艺术美第五节 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一、语文情育的依据1、语文情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需要2、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情育因素3、学生情感活动特点为情育提供条件二、语文情育的特点1、语文情育以语言为媒介2、语文情育始终伴随认知教育进行3、语文情育与认知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三、语文情育的内容1、良好的情感品质2、积极的情感倾向3、高尚的情感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三)考核知识点1、语文教育功能的特殊性。2、中学语文教学与德

12、育的关系。3、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的关系。4、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5、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的关系。(四)考核要求1、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1)识记:语文学科的三种功能。(2)领会:语文教育功能特殊性的三个方面。(3)简单应用:语文教育各种功能在教学中的体现。(4)综合应用:语文教育功能在教学中的综合发挥。2、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1)识记:德育;语文德育的内容。(2)领会:语文德育的依据。(3)简单应用:语文德育特点在教学中的体现。(4)综合应用:遵循语文德育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3、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1)识记:智育;语文智育的内容。(2)领会:语文智育的依据。(3)简单应用:语文智育特

13、点在教学中的体现。(4)综合应用:遵循语文智育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智育。4、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1)识记:美育;语文美育的内容。(2)领会:语文美育的依据。(3)简单应用:语文美育特点在教学中的体现。(4)综合应用:遵循语文美育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5、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1)识记:情育;语文情育的内容。(2)领会:语文情育的依据。(3)简单应用:语文情育特点在教学中的体现。(4)综合应用:遵循语文情育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育。第四章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师(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认识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领会并自觉培养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4 学时。(二)课程内容第

14、一节 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一、语文知识教养二、语文能力培养三、学生智力开发四、品德观念影响五、审美情操陶冶六、非智力心理因素培养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一、思想品德素养1、必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2、热爱学生,期待成才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4、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二、学业知识素养1、深厚的语文专业知识2、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三、语文教学能力1、语文备课能力2、语文施教能力3、语文考核能力四、职业心理品质1、认知方面2、情感方面3、意志方面五、语文教育研究能力1、调查研究的能力2、选题定向的能力3、收集资料的能力4、开展实验的能力5、总结经验的能力6、观察想象的能力7、反馈验

15、证的能力(三)考核知识点1、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2、中学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四)考核要求1、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1)识记:中学语文知识;中学生语文能力。(2)领会:初中生和高中生语文能力要求的异同。(3)简单应用:中学语文教学某方面任务的完成。(4)综合应用:全面完成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2、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1)识记: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的构成。(2)领会: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的内涵。(3)简单应用:中学语文教师学业知识的学习。(4)综合应用: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发挥第五章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内容,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熟练掌

16、握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要求。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4 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意义一、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素二、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意义在于“基础”二字第二节 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内容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确定的有关内容二、对上述内容的分析第三节 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及要求一、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1、教材的分散性与系统性2、教学的随机性与专门性3、学生的模仿性与实践性二、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要求1、传授知识要做到“精要、好懂、有用”2、技能训练要联系读写和口语交际实际3、注重启发引导,讲求整体提高(三)考核知识点1

17、、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意义。2、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内容。3、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及要求。(四)考核要求1、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意义(1)识记:“双基”的含义。(2)领会:语文知识是一切知识的基础。(3)简单应用:使用教材落实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教学。2、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内容(1)识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有关初中阶段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基本内容。(2)领会:对初中阶段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基本内容的分析3、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及要求(1)领会: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2)简单应用:分析语文教学中知识和能力教学的表现。(3)综合应用

18、:在教学中贯彻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要求。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阅读的本质特征,认识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理解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掌握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熟练掌握中学各类文体的特点及教学要领,具备中学阅读教学的基本技能。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既要掌握中学阅读教学的基本理论,又要具备中学阅读教学的基本技能。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各类文体教学的要领。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12 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一、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1、开发智力,发展思维,提高理解事物和认识世界的能力2、获得综合文化素养,丰富个人精神

19、世界,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操3、建立丰厚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获得语言文字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二、中学阅读教学的地位1、阅读教学为整个语文教学提供识字写字基础2、阅读教学为整个语文教学提供一般知识和能力基础3、阅读教学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练习机会,为写作教学提供借鉴和模仿的范例4、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操教育的主要阵地第二节 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1、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2、构成阅读能力的心理因素分为:感知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评价能力二、中学阅读教学的内容1、培养阅读兴趣2、传授阅读知

20、识3、传习阅读方法4、养成阅读习惯第三节 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一、中学阅读教学过程1、一般文章阅读的心理过程2、学习课文的行为阶段二、中学阅读教学的方法1、一般阅读方法2、常规的阅读教学方法3、阅读教学的多媒体方式4、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第四节 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一、实用文的阅读教学1、记叙文的阅读教学2、说明文的阅读教学3、议论文的阅读教学4、应用文的阅读教学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1、诗歌的阅读教学2、小说的阅读教学3、散文的阅读教学4、剧本的阅读教学三、文言文的阅读教学第五节 中学阅读教学的备课一、备课的意义1、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2、备课有助于提高教师业务修养二、备课的内容和步骤1、

21、熟悉大纲2、钻研教材3、了解学生4、设计教学三、教案的编写和使用1、教案的种类2、教案的格式3、教案编写的注意事项4、教案的使用(三)考核知识点1、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2、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3、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4、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5、中学阅读教学的备课。(四)考核要求1、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1)识记:“阅读”的定义。(2)领会:中学阅读教学的地位。(3)简单应用: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2、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1)识记:阅读能力;中学阅读教学的内容。(2)领会: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3)简单应用: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兴趣,传授阅读知识,传习阅读方法,养成阅读

22、习惯。3、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1)识记:一般文章阅读的心理过程;中学阅读教学的方法。(2)领会:学习课文的行为阶段。(3)简单应用:中学阅读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学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4)综合应用:中学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应用。4、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1)识记:实用文、文学作品、文言文的含义。(2)领会:各种实用文、文学作品以及文言文教学的地位。(3)简单应用:各种实用文、文学作品以及文言文教学的要领。(4)综合应用:各种实用文、文学作品以及文言文教学的设计。5、中学阅读教学的备课(1)识记:备课;课型。(2)领会:备课的意义;备课的内容和步骤。(3)简单应用:教学设计的分项练习。(4

23、)综合应用:教案的编写和使用。第七章中学的作文教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认识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明确中学作文训练的要求及方式,理解中学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掌握中学作文教学的过程和课型,具备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技能。本章是本课程的次重点部分,既要掌握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又要具备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技能。难点在于理解中学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掌握中学作文教学的过程和课型,具备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技能。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8 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一、作文教学的目的1、培养写作能力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二、中学作文教学的内容1、写作知识的学习2、写作方法的实践3、写作

24、心理的养成第二节 中学作文训练的要求及方式一、中学作文训练的要求1、文体方面2、文风方面3、篇幅方面4、速度方面5、态度方面二、中学作文训练的方式1、命题作文2、看图作文3、给材料作文4、话题作文5、自由拟题作文6、多媒体网络作文第三节 中学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一、作文训练的序列1、从心理层面划分的序列2、从操作层面划分的序列二、遵循知能转换规律建构写作能力培养程序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写作知识2、引导学生从知识短文中掌握写作理论3、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进行知能结合尝试4、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完成知能转换第四节 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和课型一、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1、命题2、指导3、批改4、讲评二、

25、作文教学的主要课型1、作文指导课2、作文讲评课第五节 中学作文教学的备课一、作文教学备课的内容1、明确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2、研究语文课本3、了解学生的作文水平4、制订作文教学计划二、作文课的教案编写1、作文指导课的教案编写2、作文评奖课的教案编写(三)考核知识点1、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容2、中学作文训练的要求及方式3、中学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4、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和课型5、中学作文教学的备课(四)考核要求一、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容(1)识记:作文能力;写作知识;写作方法;写作心理。(2)领会:作文教学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3)简单应用:培养学生作文的基本能力。(4)综合应用:通过作文教学

26、培养学生的作文专门能力;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教学的内容。二、中学作文训练的要求及方式(1)识记:各种中学作文训练方式的定义。(2)领会:中学作文训练的要求。(3)简单应用:命题作文、看图作文、自由拟题作文方式的要求。(4)综合应用:各种中学作文训练方式的实际应用。三、中学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1)识记:作文训练序列。(2)领会:中学作文训练的各种序列。(3)简单应用:作文训练序列的分阶段实施。(4)综合应用:“感悟明理尝试转换”写作训练程序的系统实施。四、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和课型(1)识记:命题、指导、批改、讲评;作文指导课的具体做法;作文讲评课的具体样式。(2)领会:一次作文教学中教与学的过程。(

27、3)简单应用:落实作文指导的内容;应用作文批改的方法。(4)综合应用:作文讲评课的设计。五、中学作文教学的备课(1)领会:作文教学备课的内容。(2)简单应用:作文教学计划的制订。(3)综合应用:作文课的教案编写。第八章中学的口语交际训练(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明确中学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和任务,掌握中学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熟练掌握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6 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中学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和任务一、中学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1、从中学生的年龄阶段看2、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3、从开发智力的角度看二、中学口语交际训练的任务1、口语交际态度和习惯的培养2、口语交际技巧的训练第二节

28、 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一、实践性二、提高性1、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2、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三、随机性1、课堂教学中的随机性2、社会生活中的随机性第三节 常用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一、听话的训练方式1、结合阅读教学的听话训练2、结合写作教学的听话训练3、口语交际中的听话训练二、说话的训练方式1、结合阅读教学的说话训练2、结合作文教学的说话训练3、口语交际中的说话训练第四节 口语交际训练方案的制订一、口语交际训练方案的内容二、口语交际训练方案的编写(三)考核知识点1、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和任务2、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3、常用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4、口语交际训练方案的制订(四)考核要求1、学生口语交

29、际训练的意义和任务(1)识记:听、说;听话活动、说话能力。(2)领会:中学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3)简单应用:落实中学口语交际训练的各项任务。2、中学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1)识记:中学口语交际训练的三个特点。(2)领会:中学口语交际训练的提高性和随机性特点。(3)简单应用:结合生活实际随机开展口语交际训练。3、常用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1)识记:各种听话、说话训练方式的含义。(2)领会:口语交际活动中听话与说话的关系。(3)简单应用:各种听话、说话训练方式的应用。4、口语交际训练方案的制订(1)领会:口语交际方案的内容。(2)综合应用:一次口语交际方案的编写。第九章中学课外语文活动(一)学习目的

30、与要求认识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掌握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方式和原则。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4 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一、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广泛和密切的联系1、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2、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际的应用和操作3、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传承发展民族文化4、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时代发展的信息二、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1、开展课外语文活动可以满足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个性要求2、课外活动可以引导和培养学生个人的专业特长三、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第二节 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方式一、课外阅读活动1、培养学习兴趣为目的的阅读活动2、配合课堂教学为目的的课

31、外活动3、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阅读4、提高学生某种语文能力的阅读二、课外写作活动1、培养写作兴趣的课外活动2、培养写作能力的课外活动3、配合课堂作文教学的课外活动4、锻炼学生某种写作技巧的课外活动5、配合其它活动开展的课外写作三、课外口语交际活动1、培养学生听话能力的活动方式2、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活动方式四、课外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1、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活动2、语文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3、丰富学生人文情感的课外语文活动4、以培养兴趣为目的的活动第三节 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原则一、学生自主原则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2、坚持全员自觉参与二、加强指导原则1、指导学生切实做好活动计划2、指导课外活动有组织地进行3、指导学生把课外活动与课内教学结合起来三、适合学生原则1、充分了解学生2、切合学生的实际四、不加重负担原则1、加强计划性2、不作硬性规定(三)考核知识点1、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2、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方式3、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原则(四)考核要求1、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1)识记: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2)领会: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广泛和密切的联系;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2、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方式。(1)领会:各种中学课外语文活动方式的特点。(2)简单应用:各种中学课外语文活动方式的应用。(3)综合应用:课外综合性语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