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 同步试卷(学生版)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 同步试卷(学生版)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 同步试卷(学生版)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 同步试卷(学生版)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 同步试卷(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 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选出下面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较量(jio) 剌叭(l) 雕像(dio)B.爱慕(m) 凯歌(ki) 中伤(zhng)C.庇护(b) 气概(ki) 跐蹈(c)D.崩坠(zhu) 溉汲(gi) 引弦(xun)2.下列对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译文:又有一个为他的担忧而担忧的人。B.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得到一个人使唤,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人。C.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译文: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D.奈地坏何? 译文:对毁坏大地有什么办法呢?3.下列加点的

2、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的话语攻势凌厉,没有一丝感情,有些咄咄逼人。B.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我们还能取得如此大的突破,真是喜出望外。C.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他成为我们的榜样。D.因为要完成这项任务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于是他杞人忧天 , 总是皱着眉头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4.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B.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C.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再点明寓意。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

3、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二、填空题5.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及其家穿井_国人道之_闻之于宋君_因往晓之_若屈伸呼吸_6.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文段选自_,又称_,是_代表著作,是_(朝代)秦国相_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7.根据解释,写出成语。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_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_ 三、语言表达8

4、.谣言,即不实的传闻的滋生和泛滥,会导致许多人成为受害者。为此,七年级(1)班开展“我看网络谣言”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漫画解说)静怡同学向大家展示了自己搜集到的这幅题为网络谣言的漫画。请仔细观察这幅漫画,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表达的观点。 (2)(材料探究)阅读下面的案例,写出你得出的结论。 案例一2020年2月5日13时许,周至县公安局四屯派出所接群众报警称:有人通过抖音上传发布“村霸收费放车”视频,请公安机关核实处理。接报后,四屯派出所高度重视,快速反应,在四屯镇党委政府及县公安局网侦大队的密切配合下,通过认真调查,确认了造谣滋事者的身份信息和住址,于当日17时许

5、,将发布不实言论的陈某某依法传唤到执法办案中心。案例二2020年2月6日,部分微信群中有一则“华宇理想国小区号楼单元户新增确诊两例新型肺炎患者”有关信息。西安航空基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着重声明,目前辖区尚无疑似及确诊的新型冠状肺炎病例,该信息为虚假信息,公安机关将依法调查处理。(3)(献计献策)如何有效地遏制网络谣言? 请你提两点建议。第(2)题材料中涉及的方法除外拟写一条宣传标语。9.阅读伊索寓言中“猴子和骆驼”的故事,回答问题。 猴子和骆驼 在兽类的集会上,猴子起来跳舞,受到热烈欢迎,赢得了大家的称赞。骆驼嫉妒他,也想获得同样的荣誉。他站起来,试着跳舞,结果,做出许多怪相,野兽都很生气,就用棍

6、子把他打跑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出于嫉妒去和强者竞争而招致失败的人。我国古代有一个成语故事与这则寓言寓意相同,请写出这个成语,并说明寓意。四、文言文阅读10.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选自吕氏春秋,北京出版社,2006年7月版)

7、【注释】己亥:中国农历用“天干”“地支”来纪年。60 年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己亥是 其中的一年。(1)请用“”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各划一处) 得一人之使夫“己”与“三”相近(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及其家穿井_ 丁氏对曰_子夏之晋_ 是己亥也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有闻而传之者。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4)两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共同的道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 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

8、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 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因往晓之_终日在天中行止_奈何忧其坏_其人舍然大喜_(2)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4)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怎样的评价? 五、现代文阅读1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

9、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儿。”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

10、!”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如何理解句中的“笑”呢? (2)蚊子和狮子中,蚊子在与狮子战斗前吹了一次喇叭,战斗后又吹了一次喇叭,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战斗前:_。战斗后:_。(3)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两则寓言的寓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_。蚊子和狮子:_。(4)下列

11、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B.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C.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伏。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 B 【考点】形声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分析】A剌喇; C概gi;D弦xin;故B【点评】形声字、形近字和多音字的掌握除了要强化记忆之外,平时还要多留心、多总结,根据词语的含义灵活掌握。2. D 【考点】文言文翻译 【分析】D.错误,正确的翻译应为:地陷了怎么办呢? 故D【点评】

12、句子翻译可先将句子中重点词语进行翻译,然后再把其他词语连贯起来即可。3. D 【考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 【分析】A.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使用正确; B.喜出望外: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使用正确;C.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表示要求极高。使用正确;D.杞人忧天: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此处用于“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不正确;故D【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除了准确理解成语的原始意义和引申义之外,还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灵活使用。4. A 【考点】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 【分析】A.错

13、误,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采用了对话描写,蚊子和狮子中虽有语言描写,但没有对话描写,更多地采用了动作描写。 故A【点评】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手法的掌握,要通过仔细阅读寓言,反复思考和体会。尤其是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二、填空题5. 待,等到;讲述;使知道;告知,开导;你 【考点】常用文言实词 【分析】句意为:等到他家打了水井。及:待,等到。 句意为:国中之人谈论这件事。闻:讲述。 句意为:使得宋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闻:使知道。 句意为:他的朋友就开导他。晓: 告知,开导 。 句意为:如果你(身体的)收缩舒展每天都在天里面行动和停止。若:你 。 故待,等到;讲述;使知道;告知,开导;你。 【点评】本题考

14、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6. 吕氏春秋;吕览;先秦杂家;战国末;吕不韦 【考点】先秦诸子百家,穿井得一人,作家作品 【分析】根据平时记忆答题,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7.大模大样;张牙舞爪 【考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言) 【分析】考查学生根据意思写词语的能力。大模大样: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

15、的样子。张牙舞爪: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根据词语所在具体语境来理解它的含义。三、语言表达8. (1)(示例)网络谣言就是杀手,太危险了!(2)制造、散布谣言会受到法律的制裁。(3)(示例)a.完善规范网络行为的法律制度。b.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净化网络环境。 (示例)遏制网络谣言,营造绿色网络环境!【考点】图表信息,广告标语,材料探究,见解表述 【分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仔细观察,根据漫画中“网络谣言”四个字幻化成两颗炸弹,被投向两个人的头部,可知网络谣言的危险性。据此可表述观点为:网络谣言是“毒瘤” (2

16、)本题考查材料的探究。材料一写的是周至县公安局四屯派出所将在抖音上发布不实言论的陈某某依法传唤到执法办案中心;材料二写的是公安机关将依法调查处理在微信群中散布“华宇理想国小区号楼单元户新增确诊两例新型肺炎患者”信息的相关人员。综合两则案例,可知其相同点是:造谣、散谣者受到法律制裁。 (3)本题考查提建议。可从法律制定、网络监管等角度思考,建议要具有可操作性。示例:1)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加强执法和监管力度,严惩不法网站;2)互联网企业:增强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依法规范经营行为,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3)网民: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做到文明上网,不发布、不传播谣言,做到对自己负责任,坚持理

17、性上网,学会抵制不良诱惑。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宣传标语要体现对网络谣言的遏制。示例1:让网络谣言止于你我,营造健康网络环境。示例2:网络谣言须明辨,自觉抵制不传谣! 故 (示例)网络谣言就是杀手,太危险了! 制造、散布谣言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示例)a.完善规范网络行为的法律制度。b.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净化网络环境。(示例)遏制网络谣言,营造绿色网络环境!【点评】图文转换的题型,一定要通读题干,从宏观把握图片的外形特点,仔细观察图片的各个组成部分,具体分析各部分所代表的寓意和设计意图,然后再进行阐述,切忌答非所问。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答此类整体感知的题目,要通读材料,带着问题找

18、到相关段落细读(即定点阅读),从中提取或概括要点回答。 建议要从不同角度去提,而且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有感召力,言之有理即可。9. 东施效颦。寓意: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模仿他人的人,必然遭遇失收。 【考点】寓言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成语积累,这则寓言中,猴子登台跳舞,深受欢迎,骆驼却十分嫉妒狮子,自我得意地显示自己的舞技,结果,他那怪模怪样的舞姿,洋相百出,使动物们大为扫兴,所以可以用成语东施效颦或邯郸学步为形容他。这故事是说:不要不顾自身条件而盲目模仿别人。 故东施效颦。寓意: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模仿他人的人,必然遭遇失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寓

19、言寓意的把握,注意首先要理解文意,把握主要内容,才能明白寓言的寓意四、文言文阅读10. (1)得/一人之使 夫/“己”与“三”相近(2)等到;回答;去;是,表判断(3)有听到这个消息并且传播它的人 到了晋国探问此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4)无论读书还是做事,都不能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凡事须亲自调查,这样才能了解到事情的真相。 【考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得一人之使,意思是:得到一个人的劳力。故断句:得/一人之使。夫“己”与“三”相近,意思是:那“己”跟“三”相近,故断句:夫/“己”与“

20、三”相近。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及:古今异义词,等到;对:古今异义词,回答;之:实词,表示去。 (3)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重点词的解释:闻:听到;传:传播。至:到;师:军队;涉:渡过。 (4)考查对文言文的感悟,解答此题需要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主旨。甲文当听说丁氏穿井得一人后,“宋君令人问于丁氏”, 丁氏回答,“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与井中也。”明白真相,告诉我们凡事不要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要经过调查,了解事情真相。乙文,读史记的人读:“晋师三豕涉河”,待子夏到晋国询问,是“晋师己亥涉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要有怀疑精神,要通过调查研究,辨别真伪。据此

21、回答即可。 故 得/一人之使夫/“己”与“三”相近1、等到2、回答3、去、是,表判断 有听到这个消息并且传播它的人到了晋国探问此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 无论读书还是做事,都不能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凡事须亲自调查,这样才能了解到事情的真相。【点评】文言句子的断句,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

22、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内容的理解分析要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进行阐述。注意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参考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23、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子夏(人名,孔子的弟子)到晋国去,路过卫国,有个人读历史书念道:“晋国的部队三豕过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古代计时法)。那己跟三相近,豕跟亥相似。”到了晋国于是问(晋国人)那句话怎么读,回答是:“晋师己亥过河。”11. (1)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释”,解除、消除(2)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3)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4)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

24、,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常用文言实词 【分析】(1)句意为: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句意为: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行止:行动,活动; 句意为: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奈何:为何,为什么; 句意为: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舍:同“释”,解除、消除。 (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本文具有讽刺意义。可以寻找词典的解释。庸人自扰, 其意思是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从这则寓言中得出意思相近 的成语是“ 庸人自扰 ”。意思相反的成语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3)句中重点词有:坠:掉;句意为:即使坠

25、落了,也不会有所伤害。 句中重点词有:舍:通“释”,释然。句意为:那个人释然后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释然了很高兴。 (4)“杞人忧天”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从积极意义上看,要有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对我们来说也很有必要。如20世纪下半期,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为了不辜负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早日实现现代化,也为了拯救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该忧天忧地了。 故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释”,解除、消除; 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本题考查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