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最新文案_第1页
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最新文案_第2页
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最新文案_第3页
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最新文案_第4页
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最新文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最新文案 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文案1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用等式的性质解简简单的(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 初步具有解方程中的化归意识; 培养言必有据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知识难点需要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并且有一定的思维顺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复习引入解下列方程:(1)x+7=1.2;(2) 在学生解答后的讲评中围绕两个问题: 每一步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求方程的解就是把方程化成什么形式? 这节课继续学习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由于这一课时也是学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所以通过复习来引入比较

2、自然。 探究新知对于简单的方程,我们通过观察就能选择用等式的哪一条性质来解,下列方程你也能马上做出选择吗? 例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0.5x-x=3.4(2) 先让学生对第(1)题进行尝试,然后教师进行引导: 要把方程0.5x-x=3.4转化为x=a的形式,必须去掉方程左边的0.5,怎么去? 要把方程-x=2.9转化为x=a的形式,必须去掉x前面的“-”号,怎么去? 然后给出解答: 解:两边减0.5,得0.5-x-0.5=3.4-0.5 化简,得 -x=-2.9,、 两边同乘-1,得l x=-2.9 小结:(1)这个方程的解答中两次运用了等式的性质(2)解方程的目标是把方程最终化为x=

3、a的形式,在运用性质进行变形时,始终要朝着这个目标去转化. 你能用这种方法解第(2)题吗? 在学生解答后再点评. 解后反思: 第(2)题能否先在方程的两边同乘“一3”? 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允许学生在讨论后再回答. 例2(补充)服装厂用355米布做成人服装和儿童服装,成人服装每套平均用布3.5米,儿童服装每套平均用布1.5米.现已做了80套成人服装,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几套儿童服装? 在学生弄清题意后,教师再作分析:如果设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儿童服装,那么这x套服装就需要布1.5x米,根据题意,你能列出方程吗? 解:设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儿童服装,那么这x套服装就需要布1

4、.5米,根据题意,得 80 x3.5+1.5x=355. 化简,得 280+1.5x=355, 两边减280,得 280+1.5x-280=355-280, 化简,得 1.5x=75, 两边同除以1.5,得x=50. 答: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50套儿童服装. 解后反思:对于许多实际间题,我们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以求出问题的解.也就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判别求出的答案50是否正确? 在学生代入验算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方法: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可以把这个数值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例如:把x=50代入方程803.5+1.5x=355的左

5、边,得803.5+1.550=280+75=355 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50是方程的解。 你能检验一下x=-27是不是方程的解吗?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尝试就会有不同的收获:一部分学生能独立解决,一部分学生虽不能解答,但经过老师的引导后,也能受到启发,这比纯粹的老师讲解更能激发学生的积级性。 这里补充一个例题的目的一是解方程的应用,二是前两节课中已学到了方程,在这里可以进一步应用,三是使后面的“检验”更加自然。 解题的格式现在不一定要学生严格掌握。 课堂练习教科书第73页练习第(3)(4)题。 小聪带了18元钱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品,他买了5支单价为1.2元的圆珠笔,剩下的钱刚好可以买8本笔记

6、本,问笔记本的单价是多少?(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 建议: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进行评议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建议:先让学生进行归纳、补充。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2)我有哪些收获? (3)我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思考题用等式的性质求x:-2x=-5x+7引发竞争意识,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以达到激发兴趣,巩固知识的目的。评价包括对学生个人、小组,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投入及学习的效果方面等。 本课作业必做题:教科书第73页第4(1)、(2)、(4)题;补充: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3+4x=17;4-=3 选做题:教科书第73页第4(3

7、)题,第74页第10题。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 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设计从新课的引人、例题的处理(包括解题后的反思)、反馈练习及小结提高等各环节都力求充分体现这一点. 2、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大量地讲解,把学生变成任教师“灌输”的“容 器”,学生只能接受、输入并存储知识,而教师进行的也只不过是机械地复制文化知识.新 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8、,将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本设计在这方面也有较好的体现. 3、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使学生能有较多机会接触列方程,本章把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作为贯穿于全章前后的一条主线.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讨论始终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即先列出方程,然后讨论如何解方程,这是本章的又一特点.本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文案2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页至第6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

9、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

10、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 100t+120(t-0.5)千米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 上面的式子、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 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120(t-0.5)=+120t-60-120(t

11、-0.5)=-120+60 比较、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思路点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示: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 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

12、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二、范例学习 例1.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 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例2.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 (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

13、)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教师操作投影仪,展示例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 思路点拨: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行驶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千米/时,乙船速度为(50-a)千米/时,2小时后,甲船行程为2(50+a)千米,乙船行程为(50-a)千米.两船从同一洪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所以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 解答过程按课本. 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

14、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68页练习1、2题. 2.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 思路点拨: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四、课堂小结 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 学生作总结后教师强调要求大家应熟记法则,并能根据法则进行去括号运算。法则顺口溜: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

15、号。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71页习题2.2第2、3、5、8题. 教学后记: 通过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观察、比较,得到了整式的去括号法则。这样的通过实例,设计起点低,学生学起来更自然,对新知识更容易接受。 在总结出去括号法则后,又给出了一个顺口溜,这是考虑到学生年龄小,顺口溜更便于记忆,而且也增加了学习的情趣。 安排了例1到例5的一个组题,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训练,以使学生更好地全方位地掌握去括号法则?另外,还安排了某些变式训练,既能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去括号法则,又训练了他们的逆向思维。 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文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身边可以尝试、探索的场景,经历有理数加法法

16、则得出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2能进行简单的有理数加法运算。3发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得出,和的符号的确定;难点:异号两数相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我们早知道正有理数和零可以做加法运算,所有的有理数是否都可以进行加法运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先来分析一下,所有的有理数相加的时候有哪些情况呢?请你想一想 2从前有一个文盲记录家里的收入和支出的时候是这样的,用一颗红豆代表收入一文钱,用一颗黑豆代表支出一文钱,有一个月他发现记账的盒子里有10颗红豆6颗黑豆,他发现红豆比黑豆多了4颗,于是他不仅知道了这个月结余了4文钱还

17、知道了自己这个月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图形来表示他这种记账方式。“”,“”分别表红豆和黑豆。 ,这个图形其实就是一个有理数的加法算式:(+10)+(-6)=+4下面我们借助数轴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一个单位代表1千米 1同号两数相加 小亮从O点出发,先向西移动2个千米休息一会儿,再向西移动3个千米,两次走路的总效果等于从点O出发向_走了_千米,用式子表示为_. 从上,你发现了吗,同号两数相加结果的符号怎么确定?结果的绝对值怎么确定?请把你的发现填在下面的框里。 同号两数相加,取_的符号,并把它们的_相

18、加。 2异号两数相加 (1)小明先从点O出发,先向东走4千米,发现口袋里的钥匙丢了,急急忙忙掉头向西走了1千米,找到了掉在路边的钥匙,小明这两次走路的效果总等于从点O出发向_走了_千米,用式子表示为_. (2)小李先从点O出发,先向东走了1米,突然想起今天家里有事,赶紧掉头向西往家里走,走了3千米到达家中,小李两次走路的总效果等于等于吃哦从点O出发,向_走了 _千米。用式子表达为_. 从上面例子,你发现了异号两数怎么做吗?把你的结论填在下框中。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相等时,取_的符号,并用_的绝对值 减去_的绝对值。 3一个数和零相加,以及互为相反数相加 (1)某个人第一批货获得利润3万元,

19、第二批货物保本,这两批货物总的利润是多少万元? (2)某人第一批货物的利润是5万元,第二批货物亏损5万元,这两批货物总的利润是多少? 从上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结论写在下框中,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相加得_,一个数和零相加,任得_. 三应用迁移,拓展提高 例1计算(1)(-8)+(-12)(2)(-3.75)+(-0.25) (3)(-5)+9(4)(10)+7 例2计算(1)(-3)+(2)(-)+(-) 例3填空 (1)-7+_=0(2)(+)+_=-(3)_+(-)=(4)_+=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P21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哪些?请你把它们写在下面: 1 2 3

20、4 六作业p24-25A组1-4B1 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文案4 复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柱体、锥体、球体,并能对它们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 2、能了解直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等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判断和制作几何模型。 3、能描绘出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并能根据三视图判断立体图形的形状。 4、了解截面,能想象截面的形状。 5、经历几何体的展开、折叠、切截等活动,激发好奇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 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填空 1、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2、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

21、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3、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4、我们把从正面看到的物体的图形叫做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5、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6、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二.典型例题 例题1:如图,甲的图形经折叠后能否形成乙图的棱柱?如果能形成,回答: (1)这个棱柱有几个侧面?侧面个数与底面边数有什么关系? (2)哪些面的形状与大小一定完全相同?如果不能形成,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

22、按顺序将上、下两个五边形折叠到所在长方形同侧,然后对着五边形的边依次折下去,就能形成右边的五棱柱。 (1)这个棱柱共有5个侧面,侧面个数与底面边数相同。 (2)五棱柱的上、下两个底面一定完全相同,其侧面都是长方形,但不一定完全相同。 注意:从展开图折叠成棱柱,得到的图形是唯一的,而把棱柱展开成平面图形,得到的展开图不是唯一的。 例题2:将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能否展开成如下图所示的图形? 分析与解:解答此类问题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也要掌握一些技巧。(2)中有五个小正方形连成一条线,正方体表面不可能展开成这种图形。(7)中有七个小正方形,这就更不可能了。一般来说,有四个小正方形连成一条线

23、,这条“线”的两侧各有一个小正方形,都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因此,正方体表面可以展开成(1)、(3)所示的图形。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或用手折叠可知,正方体表面也可以展开成(5)、(6)所示的图形,但不能展开成(4)所示的图形。即(2)、(4)、(7)不可能,其余都可能。 例题3:请你设计一种方法,用平面去截正方体使得截口是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分析与解:在正方体相邻的三个棱上各取一点,使这点到这三个棱的交点距离相等,连结这三个点得到三条连结线,沿这三条连结线用平面去截,所得的截口是三边相等的三角形。见下图 注意:做此类题目时,应先充分想象一下,然后操作,以保证正确性。 例题4: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搭

24、成的几何体的甲、乙两个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上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它们的主视图与左视图。 分析与解:本题可根据俯视图确定主视图和左视图的列数,然后再根据数字确定每列方块的个数。 注意:从俯视图画主视图和左视图时,应从左到右找每列个数最多的作为该排的个数。 例题5:如图,是由几个一样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请在俯视图中的小正方形中填上该位置上的小立方体的块数。 分析与解:由主视图可知,俯视图第2行第1列的正方形中有1个小立方体,同理可知俯视图右上角的正方形中有1个小立方体;由左视图可知,俯视图第2列中的两个正方形中都有两个小立方体。 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文案

25、5 一、感受相反方向的数量,经历负数产生的过程。 1、回忆小学学过那些数:自然数,分数 出示信息:看数的产生过程,现实中负数学习的必要。 2、引入负数的概念 3、总结正负数 (1)这些数很特别,都带上了符号,它们是一种“新数”。 -9、-4.5等都叫负数; +7、+988等都叫正数。你会读吗?请你读给大家听。 注意“-”叫负号,“+”叫正号。 (2)读给你的同伴听。 (3)把你新认识的负数再写两个,读一读。 下面让我们走进正数和负数的世界,进一步了解它们。(板书课题) 二、借助实际生活情境的直观,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 1、负数有什么用? 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数量。 (1向东走200米,用+20

26、0米表示;那么向西走200米元用 表示。 2.说说实际问题中负数的确定 (1)表示海拔高度 (2)解释温度中正负数的含义 (3)做练习三 3、怎样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理解0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 2、0只表示没有吗? 空罐中的金币数量; 温度中的0; 海平面的高度; 标准水位; 身高比较的基准; 正数和负数的界点; 3、总结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负数的分界。 0是整数,0是偶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 四、探究活动(出示课件) 1.探究活动一:东、西为两个相反方向,如果- 4米表示一个物体向西运动4米,那么+2米表示什么?物体原地不动记为什么? 若将2

27、8计为0,则可将27计为-1,试猜想若将27计为0,28应计为。 2、探究活动二:某大楼地面上共有20层,地面下共有5层,若用正数、负数表示这栋楼房每层的楼层号,则地面上的最高层表示为 ,地面下的最低层表示为 ,某人乘电梯从地下最低层升至地上6层,电梯一共运行了 层。 3、探究活动三: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相反意义的量,其中正确的是()。 A、2003年全球财富500强中对主要零售业的统计,大荣公司年收入为25320100万美元下列,利润为-195200万美元,该公司亏损额为195200万美元。 B、如果+9.6表示比海平面高9.6米,那么-19.2米表示比海平面低-19.2米。 C、收入30元与下降2米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D、一天早晨的气温是-4,中午比早晨上升4,所以中午的气温是+4。 E、收入与支出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F、如果收入增加18元记作+18元,那么-50元表示支出减少50元 5、探究活动四:如果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数,那a可能是什么样的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