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宫课堂第一课有感及心得2021年_第1页
观天宫课堂第一课有感及心得2021年_第2页
观天宫课堂第一课有感及心得2021年_第3页
观天宫课堂第一课有感及心得2021年_第4页
观天宫课堂第一课有感及心得2021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观天宫课堂第一课有感及心得2021年观天宫课堂第一课有感及心得2021年1“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8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 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 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 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由舱女航天员。寻 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 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 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 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组成的新“太空由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 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 任务船等

2、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 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 2003年,神舟 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由 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 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 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由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 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观天宫课堂第一课有感及心得2021年2今天凌晨,长征二号 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运载着神 舟十三

3、号飞船点火升空,搭载着 3名航天员如利箭般刺破苍 穹,飞向太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次重大成功, 是我国空间站建设的“关键之战”,青岛科技一如既往地提供了护航技术支撑。早在此次任务发射前期,中国电科22所的信息保障团队就已全面进入工作状态。一方面,这支团队全力为此次任 务提供了空间电波环境态势和异常事件预报预警信息,为发 射窗口的确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团队还为任务系 统提供了高精度电波环境效应数据,保障航天测控、卫星通 信和空间目标监视雷达等系统的可靠运行。由中国电科22所研发的便携式定向仪、陆用型信标机、海用型信标机、航 天员通话电台等设备齐“上阵”,组成了一张近、中、远程

4、搭配,海、陆、空协同的立体化搜索救生网络。这套多次为 我国航天任务发射提供保障的“明星装备”再次为神舟十三 号的顺利由征提供了坚强护航。“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航天可视化团队研制的深空 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本次飞行任务中再次接受了实 战任务考验。”团队博士郭阳告诉记者,飞船在空间飞行状 态是难以被直接观测到的,该技术可将飞船飞行过程中产生 的海量数据在0o 1秒内进行“实时翻译”,驱动控制中心屏 幕上的飞船模型调整位置与姿态,让地面控制人员可以在第 一时间看到飞船“实况”。“这项技术就像飞船的眼睛, 让它保持更好的姿态运行。”郭阳表示,航天可视化团队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此次“太空由差”

5、提供轨道修正、姿 态调整以及飞行控制与指挥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和工程保障, 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神舟十三号飞 船和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交会对接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并 为神舟十三号飞船在轨飞行保驾护航。“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执行交会 对接任务中,已经助力中国航天事业10余年,已成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常态化任务执行系统。”据郭阳介绍,该团队早在2011年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任务中就已经作 为任务全过程的推演平台,曾先后参与并圆满完成多项国家 重大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以及深空探测等工程实战任务,主 要包括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嫦娥三号、 嫦娥五号T1飞行

6、试验器、嫦娥四号以及嫦娥五号任务的可 视化飞行控制指挥与遥操作操控任务,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一 号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 号、天舟一号,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与神舟十二号、天舟二号 交会对接任务的实时三维可视化飞行控制与指挥任务。观天宫课堂第一课有感及心得2021年3当前,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启了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 同在。一方面,青年干部必须要接好革命事业的“接力棒” 在党的奋斗史中提炼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奋进,要学做老 黄牛,发扬不在乎得失的奉献精神、兢兢业业的责任心,担 起新时代开创的重任。另一方面,要以“正青春”的奋

7、斗姿态和精神状态,努力学习,增长本领,积极作为,答好青春 “担当之卷”,在民族复兴这场“接力赛”中,跑由属于青年一代的好成绩。广大科研工作者,应进一步弘扬航天精神, 永攀科技高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发扬“原得此生长报国”的爱国精神。在我国航天事业 发展初期,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 的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许多研制工作者甘当无名英 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有的甚至献由了宝贵的生命。他 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的动人诗篇。新时代的科研人才要向老一辈科学家学 习,坚定科技创新、服务国家的思想,将对事业的追求融入 国家的需要,继承前人爱国奉献

8、的传统,以国家和民族需要 为研究导向,在科学报国、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实现个人、 事业、国家的完美融合。发扬“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精神。在茫茫无际的戈 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劳,老 一辈科研工作者们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他们运 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 依靠科学,顽强拼搏,发奋图强, 锐意创新,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取得了 “两弹一星”事 业的伟大胜利。身处这个时代,我们无疑是幸运的,不论是 生活环境还是科研条件,都远比老一辈科学家不知要好多 少。当代科研工作者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大力弘扬自力 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各自的领域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 创造由新

9、的成绩。发扬“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结精神。在研制“两弹一 星”的不凡历程中,来自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成千上万的科 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团结协作、群策 群力,汇成了向现代科技高峰进军的浩浩荡荡的队伍。他们 用自己的辉煌业绩,为中华民族文明创造史增添了光彩夺目 的一页。科学研究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群体劳动,在科研活 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科研协作和科研计 划的完成。广大科研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盯紧共同的目标,在充分发挥各自特长的同时, 做好相互配合。观天宫课堂第一课有感及心得2021年4不仅是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天问探火、北斗导航等无 不捷报频传

10、。中国航天起步晚,起点低,为何还发展快、本 领高?坚持党的领导是“法宝”。每一次关键技术的突破、飞 行试验的成功、艰巨任务的完成,无不凝聚着党中央的决策 和关怀,凝聚着党组织和广大航天系统党员干部职工的智慧 和力量。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背后,是党中央把科技 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决策部署,指引着航天事 业前进的方向。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隆重开幕。“建设航天强国”写入十九大报告,中国航天事业又一次站在新 的历史起点上。“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说,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 追求的航天梦。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建造中国自

11、己的空间站, 是实现新时代航天梦的必经之路。据统计,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直接参与其中的研究所、 单位多达上百家,配合单位多达上千家,涉及数十万科研工 作者。“实施载人航天这样宏大的工程,没有党中央集中统 揽,没有全国大协作,是不可想象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在距离东方红卫星 发射塔架40多公里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新一代航天人正接 力开辟揽天征途。条件或许没那么苦了,航天精神却是一脉相承。有人曾 问两度飞天的聂海胜和三度圆梦的景海鹏:“你们已经实现飞天夙愿,未来还打算冒这么大的风险吗?”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景海鹏面对中外记者给了这样一个“答案”:“我十

12、分渴望再上一次太空、再当一次先锋、再打一次 胜仗,让浩瀚太空再次见证一名航天战士对党和人民的绝对 忠诚、无限忠诚! ”“航天飞行是我们的事业,更是我们的生命,为了飞天 梦想,只要祖国需要,我们随时准备再上太空!”观天宫课堂第一课有感及心得2021年5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 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 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 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 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 圆满成功。宇宙探索无止境,太空奏响中华曲。每一次神舟发射总 是激动人心,为祖国

13、自豪;每一次太空探索总是豉舞人心, 为时代点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新“太空 由差”三人组美丽启航,我们欢呼。浩瀚苍穹立新功,太空 探索写华章,中国精彩!飞天梦瑰丽,乐章总瞭亮。每一次神舟发射都会给我们 奏响诸多“首次”交响乐一一载人飞船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 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 6 个月;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 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由舱活动的女航天员,神舟十三乘组也 将包括中国首次由舱的男女航天员;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过春节;等等。每一个“首次”都是科技探索创新的成果, 每一个首次都是中国智慧、 中国力量的结晶,正是在这些“首

14、 次”中,中国航天事业昂首阔步,中国复兴伟业走向成功。使命很光荣,任务更厚重。每一次太空探索都是壮美事 业的伟大音符,是总结,是升华,是更上层楼的力量凝聚。 中国空间站在轨建设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 施,神舟十三号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决胜之 战、收官之战,也是空间站在轨建设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 之战。通过神舟十三号任务,将更加全面地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与协调 性。神舟十三号任务结束后, 还将组织进行全系统综合评估, 满足要求后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所以说,其任务意义非凡 而深远。探索星辰大海,中国征程壮美。新“太空生差”三人组, 组合完美,“老中青”结合,抒写完美中国太空新记录。一 曲东方红响彻寰宇、“两弹一星”让世界瞩目,“载人航 天”挥毫惊鸿之笔。“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 问天、“天宫”览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 探日,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美丽传奇,刮目奇迹。 九霄逐梦问天,阔步强国征程。上九天揽月,观天上宫阙。这是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这是共和国发展壮美诗篇。浩瀚苍穹立新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