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第2单元第5课荆轲刺秦王 课件(系列1)_第1页
【优品】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第2单元第5课荆轲刺秦王 课件(系列1)_第2页
【优品】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第2单元第5课荆轲刺秦王 课件(系列1)_第3页
【优品】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第2单元第5课荆轲刺秦王 课件(系列1)_第4页
【优品】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第2单元第5课荆轲刺秦王 课件(系列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5课 荆轲刺秦王 第二单元人教版 必修一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不食周粟的伯夷、勇于自荐的毛遂、刺秦的荆轲、击筑的高渐离,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成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临危不惧的象征。特别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千百年来,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在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六国的大局已定。燕太子丹为了抵抗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当初在秦被凌辱之仇,决定派荆轲劫持秦王,想要挟秦王归还被秦侵占的土地;如果要挟不成,便刺杀秦王,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

2、的背景下发生的。知人论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战国策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1.注字音 课前达标2.识通假(1)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返回)(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

3、”通“震”,害怕)(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3.解多义 4.辨活用(1)太子迟之(迟,意动用法,以为迟,即认为迟)(2)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白衣,戴上白帽)(3)箕踞以骂曰(箕,名词用作状语,像簸箕一样)5.分古今 6.明句式(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定语后置句)(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3)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5)嘉为先言于秦王(省略句、介宾短语后置句)(6)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句)(7)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句)7.积名句(1)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2

4、012天津高考)(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2012江西高考)(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4)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重点评析1.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点评:文章开头,寥寥几笔,便交代了秦国已经“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而且“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的形势,说明燕国已危在旦夕。在这句话中,一连使用动词“破”“虏”“收”“进”“略”“至”,尽显秦军攻取之势。在如此急迫的形势下,燕太子丹必须选用最理想的人来解决这最急难的问题,这为荆轲的出场做了铺垫,黑云压城的气势映衬不同凡响的人物,足见文章布局之妙。2.荆轲有所

5、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点评:这句话表面上看好像没有太多的意义,实则是文章的一处伏笔。文章前面已经交代了太子丹为荆轲准备了年少就凶悍无比的杀人高手秦武阳,而荆轲再“有所待”似乎于理不应该。虽已有秦武阳,荆轲还“有所待”,是因为荆轲实感人手不够,没有得力的助手,就没有成功的把握。这也从一个侧面暗示了表面上凶悍无比的秦武阳可能在秦廷上不能完成使命,预示了行刺失败的可能性,为后文写秦武阳的表现和廷刺中无人助荆轲一臂之力埋下了伏笔。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至“终已不顾”。点评:易水送别场面的描写烘托了悲壮、凄怆的氛围,有力地彰显了荆轲重义轻生的侠士性格和英雄气概,使荆轲的形象活灵活现、生

6、动感人,颇富立体感。我们掩卷而思,其人物和场面犹在眼前。作者首先抓住特点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然后,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有点有面,“既祖,取道”略写,慷慨悲歌详写,太子、宾客、高渐离等在场人物都顾及,而且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人物活动按时间顺序描写,有条不紊;“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用景物描写来烘托气氛。“廷刺秦王”是文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个场面,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提示:通过语言、神态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7、”,读之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荆轲“取奉发把持揕逐提”,主动进攻未遂,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惊引起拔走搏击”,由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动作描写,层次分明。讨论探究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写“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色变振恐”,衬托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恐急”,群臣“惊愕”“尽失其度”,卒“不知所为”,衬托荆轲英雄虎胆,威慑秦廷;最后荆轲事败身亡,秦王仍“目眩良久”。这些描写,从侧面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结构板书荆轲刺秦王的悲剧色彩 荆轲刺秦王充满了悲剧色彩。一开始,樊於期为报自身“日夜切齿拊心”之仇,毅然自刎,献出了

8、太子和荆轲所急需的头颅。易水送别的场面充满悲壮色彩,送别者白衣白冠,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也无不暗示着荆轲有去无回的结局。经过这一重重的烘托、铺垫,最终上演了图穷匕见、绕柱逐秦王的一幕,让人看到荆轲悲剧形象的完成。这些都在文章前边做了铺垫,因此文章始终笼罩着一层悲剧色彩。 荆轲的悲剧是以弱对强的悲剧,实际上也是时代的悲剧。结束长达数百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实现大一统,已是历史大趋势,而执行这一历史使命的恰恰是拥有雄图大略又极端残暴的秦王嬴政。鉴赏评价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攻占赵国长平城,“斩首十万”;攻下赵都邯郸之后,秦王嬴政来到此地,凡是当年与其生母赵姬有仇怨的

9、“皆坑之”,等等。代表被欺凌的弱燕做拼死一搏的荆轲,的确反映了弱小者、被欺凌者反抗强暴的正义性;面对汹涌的统一大势,燕国仍想谋求分割、独立,这又是无望的挣扎,甚至是盲目地逆历史潮流而动。荆轲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看到六国失败是大势所趋,所以听到太子的要求,认为“生劫”或刺杀秦王既不是容易的事,也不可能挽狂澜于既倒,不可能使燕国脱离险境,因此他曾婉言拒绝过太子丹的委托。然而禁不住太子丹的“固请”,他终于还是答应下来。这也充分说明荆轲刺秦王是一个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一个性格的悲剧。士为知己者死,千百年来的传统思想,让荆轲明知难以成功也要以死报答知遇之恩,这是一个不能破解的怪圈,一个让人扼腕叹息的悲

10、剧。两千年前的闪击王开岭去西安的路上,突然想起了他。两千年前那位著名的死士。漉漉雪雨,秦世恍兮。眺望函谷关外那漫漶恣肆的黄土川壑,我竭力去模拟他当时该有的心情,结果除了彻骨的凉意和内心丝丝的坠痛,什么也说不出美文品读他是死士。他的生命就是去死。活着的人根本不配与之攀交。咸阳宫的大殿,是你的刑场。而你成名的地方,则远在易水河畔。我最深爱的,是你上路时的情景。那一天,“荆轲”这个青铜般辉煌的名字作为一枚一去不复返的箭镞镇定地迈上弓弦。白幡猎猎,万马齐喑,谁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寒风中那屏息待发的剑匣已凝固到结冰的程度,还有那淡淡的血腥味你信心十足,可这是对死亡的信心,是对人格对诺言和友谊的信心。无人

11、敢怀疑,连太子这个只重胜负的家伙也不敢怀疑毫厘。你只是希望早一点离去再没有什么值得犹豫和留恋了吗?比如青春,比如江湖,比如故乡的桃花和爱情你摇摇头。你认准了那比生命更大的东西:义。人,一生只能干一件事。士为知己者死。死亡的含义就是死,这远比做一名剑客更重要。再干一杯吧!为了沉重的托付,为了那群前仆后继、无怨无悔追随你的真正的死士!樊於期、田光先生、高渐离太子丹不配“知己”的称号。他是政客,早晚死在谁的手里都一样。这是一个怕死的人,一个怕死的人也是濒死的人。濒死的人却不一定怕死。“好吧,就让我做给你看!”你威仪的嘴唇浮起一丝苍白的微笑。这不易觉察的绝世凄笑突然幻化出惊心动魄的美,比任何一位女子的

12、微笑都要美它足以赢得世间任何一种爱情。“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的唱和是你一生最大的安慰,也是你最当之无愧的荣誉。他的绝唱其实只是奏给你一个人听。其他人全是聋子。琴弦里埋藏着你们的秘密,只有死士间才敢问津的秘密。遗嘱和友谊,这一刻他全部都给了你。如果你死了,他将成为第二个用才华去死的人。你凄冷地一笑:谢谢你,好兄弟!记住我们的相约!我在九泉之下,迎候你是时候了。是誓言启动的时候了。你紧握剑柄,手掌结满霜花。夕阳西下,缟绫飞卷,你修长的身影像一片苇叶在风中远去朝着那预先埋伏好的结局逼近。黄土、白雪、枯草从易水河到咸阳宫,每一步都写满了乡愁和忧郁。那种无人能替代的横空出世的孤独,

13、和那“我不去,谁去”的剑客的自豪是的,没有谁能比你的剑更快!你是一条比蛇还疾的闪电!闪电正一步步逼近黑夜的时刻,漆黑中的你后来什么也看不见了一声訇响,石破天惊的一声訇响。接着便是躯体重重摔地的沉闷。死士。他的荣誉就是死。没有不死的死士。除了死亡,还有世人的感动和钦佩。那长剑已变成一柄人格的尺子,你的血只会使青铜平添一份英雄的光镍。凭失败而成功的人,你是第一个。以承诺换生命的人,你是第一个。你让“荆轲”这两个普通的汉字成为一个万世流芳的美学碑名!那天,西安城飘起了雪,站在荒无一人的城梁之上,我寂寞地走了几千米。我寂寞地想,两千多年前的那一天,是否也像这样飘着雪?那个叫荆轲的青年是否也从这个方向进

14、了城?这个念头是否显得可笑?我想起诗人的一句话:“我将穿越,但永远不能抵达!”荆轲终于没能抵达。而我,和你们一样也永远到不了咸阳。品读提示:这是一篇独特的随感类散文,深刻的思想和犀利的语言让我们折服。作者以诗化的语言讴歌了重承诺、轻生死的死士荆轲。几处语句堪称警句:“没有不死的死士”“那长剑已变成一柄人格的尺子,你的血只会使青铜平添一份英雄的光镍。”文章主要运用了第二人称的手法写作,使叙事、抒情更直接,更自然,更亲切。荆轲刺秦王是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对于荆轲来说,这是一个悲剧性事件,但他赢得了千百年来人们的尊敬。荆轲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人生中的两个重要瞬间:一是易水悲歌,

15、二是廷刺秦王。这两个瞬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荆轲。荆轲虽然失败了,但他牺牲自我、反抗强暴的侠义精神可歌可泣。他的勇于担当、为国赴死的英雄气概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请积累下面以“担当”“侠义”“奉献”为中心的写作素材。素材积累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着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知己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2014年10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