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与应用(10分)1.积累诗句。(5分)(1) ,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2)过秦论中陈述秦统治者把守要害、盘问百姓的句子是 , 。(3)过秦论中运用三个比喻,表现出天下支持陈涉起义的句子是 , 。2.选择题。(5分)(1)下列选项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2分)A.经常光顾老师办公室问问题,是成绩优秀学生的一大共同特点。B.既然小茗同学你如此虚心探讨问题的本源,我也就不吝赐教了。C.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向他表示感谢。D.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2)当我们今天沉浸在“未来已来”
2、的兴奋之中时,人齐学科所要坚持的是, , 。 , 。(3分)更为具体地说相信人类的悠久历史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东西使我们在“未来已来”的时代更加审慎人文学科应该推动一种批判立场的形成我们还要将之保存下去A. B. C. D.二、阅读(60分)现代文一(13分)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资中筠(1)从小听说太史公久历名山大川而为文有奇气,颇心向往之。但是过去读史记常觉得不过瘾,找不到我想象中的“奇气”。那时总以为只有庄子的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战国纵横家的辩才和词锋,苏东坡的豪放潇洒,再不然就是六朝文章的华丽铺陈,才称得起文“气”。后来稍谙世事,从同情司马迁的遭遇出发,逐步体会到他的笔调
3、之深沉、隽永,不同凡响。然而,还是在“四人帮”横行时期那种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怀着压抑无告,欲哭无泪的心情,通读了史记,才真正感受到那强压在字里行间的满腔悲愤之情,对司马迁自称修史记是为了“意有所郁结”,“以舒其愤”,更加理解。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终于找到了太史公文章之“奇气”所在。(2)这“奇”,不仅以其简洁、凝练的文字囊括了纵横万里,上下千年的时间和空间领域;也不仅在于生动地刻画了数以百计的文臣、武将、帝王、游侠、骚人、处士,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尤其在于以克制、含蓄的笔法,表达了深沉的感情和强烈的爱憎。通篇没有雕琢的形容词,也极少激昂慷慨的议论,而在那貌似平淡的叙事之中,却蕴藏着极大的感
4、染力。千载之下,仍然能使读者不知不觉跟着作者去爱、去恨,是其所是,非其所非。(3)李将军(李广)列传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谁都知道,司马迁由于为李陵说了几句话而获罪,遭受了宫刑。他对汉家天子的刻薄寡恩有切肤之痛,对李陵始终抱着惋惜和同情。但是他既不能作不平之鸣,也不能发怨谤之声,只好把种种复杂的感情通过为李陵的祖父一代名将李广立传抒发出来。(4)李将军列传全文不过三千字。从李广的祖先写到他的孙子,也就是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历经一百余年。写了李广身经百战、屡立奇功的英雄业绩;写了他一生坎坷、凄凉悲惨的下场;写了他多少次化险为夷、惊人的大智大勇;写了他廉洁、朴实、身先士卒的品德。还从文帝的赞叹、士兵的爱
5、戴、匈奴的畏惧和百姓的怀念,多侧面地反映出他的可敬可爱。这里面有千军万马鏖战方酣的古战场情景,也有单枪匹马、深入敌阵的惊险场面。如果不是太史公特有的笔法,恐怕再加一倍笔墨,也不足以充分表达这一切。更主要的是,作者通过精心选择的事例,刻画出李广的鲜明性格;而且处处使他的英雄事迹和他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自然形成对比,在人物形象一步步完整和深化的同时,李广一生的悲剧也一步步推向高潮。(5)当读者怀着紧张的心情,屏息读到这里时,谁都会对这位将军非凡的谋略和英雄气概无限钦佩,期待着他得到应有的荣誉。然而,结果如何呢?文章至此,笔一转,出现了这么几个字:“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
6、,赎为人。”(6)这短短的、冷冷的二十几个字,吐露了多少冤枉和不平!还需要再多说些什么呢?(7)写李广最后结局的一段,是全文的高潮:那时李广已经老了。在他自己再三申请下,随卫青大将军出战匈奴。这次是有机会活捉单于的。他恳切陈辞,请求打前战,但是那位与皇帝亲上加亲的国舅卫青要把立头功的机会留给自己的亲信公孙傲,硬是派李广走那明明是回而难走的东道,限期与前线会合。结果迷了路,误了限期。卫青自己把单于放跑了,还要问李广失道之罪,再次叫他去与“吏”对质。李广最后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8
7、)于是,“引刀自刭”了。(9)这短短的一段话,概括了李广一生的悲剧。对于一个毕生以征战为业的武将来说,还有什么比生擒敌酋更大的满足呢?但是眼看到手的机会,偏偏被无理剥夺了。而这样一位力能射虎、曾统帅千军万马、使敌人闻风丧胆的“飞将军”,到白发苍苍的晚年还要交到为虎作伥的刀笔吏手里去挨整,最后逼得只好自杀。读到这里,谁能不为之扼腕、太息,拍案愤起!在对李广无限惋惜、无限同情之余,总不能不想一想,这悲剧是谁造成的,是谁之过?自然会想到,汉朝赏罚制度多么不合理,对待功臣多么不公平,刀笔吏又多么可恨。这样,作者的目的达到了,虽然他自己一句评论也没有。(10)文章到此,没有结束,而是以平常续家谱的方式轻
8、轻带过李陵。笔法依然是那平淡的客观叙述。但是惜墨如金的太史公在三千字的李广传里给了李陵三百多字的篇幅,这本身已见其偏爱,而对其为人和遭遇的每一个细节的描述,处处都使人联想到他的祖父,不禁叹息:“何其相似乃尔!”通过这,作者顽强地坚持了他的观点:李陵也是杰出的将才,不是贪生怕死的懦夫;他降匈奴是不得已的。并且以单于对他的器重,进一步反衬出汉朝统治者的不知爱惜人才和残酷无情。(11)全文最后的结尾是:“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以为耻焉。”这就不仅是李广一个人的悲惨命运,而是进一步作为武将世家李氏门第的败落。再回过头来看文章的开头,李广的祖先就是当年逐得燕太子丹的秦时名将李信。首尾呼
9、应,两相对照,在重门阀的封建时代,使整个悲剧的意义更加深刻,更加典型。(12)人们有理由以为,作者如此克制自己的感情,写完本文之后,在篇后的“太史公日”里面,总该发一点感慨和议论吧!还是没有。“太史公曰”只正面称道李广的为人,无一字涉及他的遭遇,最后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结。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何尝不正是太史公文章本身的写照!(13)堪与李将军列传相表里的另一篇,是孝(即汉武帝刘)本纪(此文一说非司马迁所作,但我认为还是反映他的观点的)。这是一篇很奇特的帝王传记。汉武帝在位五十三年,也算是盛世之君,特别是以开拓边疆著称。但是他的传记中丝毫没有反映。如果说,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是通过
10、正面的叙述,以弦外之音暗示了他对李氏祖孙的同情和不平,那么,在孝武本纪中,他是以独特的省略来表达他对汉武帝的怨怼。这省略,这沉默,远胜过一篇洋洋洒洒的檄文,可以收“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这,又是太史公文章“奇”之所在。(14)当然,为项羽立本纪,把当朝开国皇帝手下败将写成悲壮的英雄,这也是太史公一大奇笔,关于这点,论者已经很多。可惜后世修官史的再无此襟怀。(15)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人们可以同意或不同意司马迁的观点。但是,至少,他虽身遭刑戮,却丝毫没有“臣罪当诛兮天皇圣明”那种精神状态。他不加回避地写了大量本朝历史,始终坚持对刘家天下的独立见解。(16)正统观念比较强的班彪对史记颇有微词,说它
11、“是非颇谬于圣人”。殊不知太史公以刑余之身,不阿世,不迎俗,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荣辱定是非,用他的笔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这是班氏父子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也正是一部史记千百年来,无论是在史学史,还是文学史上始终闪耀着不灭的光辉原因所在。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算得千古知音之谈。1980年(有删节)3、第12段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4、以下能够根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 )(3分)A、如果没有经历“四人帮”横行时期,作者就不可能感受那强压在字里行间的悲愤之情。B、李将军列传表层写李广,实际上其要旨在于塑造李陵的人物形象。C、在史传文学中,省略也是一种塑造人物的
12、手法,也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D、司马迁的最可贵之处在于他对于刘家天下的见解总是与世俗价值判断不同。5、文章以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结尾,为何标题却只有后半句呢?(4分) 6、以下材料是否能体现“以克制、含蓄的笔法,表达了深沉的感情和强烈的爱憎”?请选择一则,并说明理由。(4分)(1)“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李)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2)“单于既得(李)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4)“(楚)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其后,诸侯共
13、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 现代文二(11分)说书人 师陀我第一次看见说书人是在这个小城里。在城隍庙月台下面,他放一张断腿板桌,周围-前面和两旁,放几条板凳。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脸很黄很瘦。他有一把折扇-黑色的扇面已经不见了,一块醒木,一个收钱用的小笸箩,这便是他的一切。他说武松在景阳冈打虎,说李逵从酒楼上跳下去,说十字坡更快活林,大名府与扈家庄。他的声音不高,并且时常咳嗽,但是很清楚,有时候他要学鲁智深大吼,喽啰们呐喊。他用折扇打、刺、砍、劈,说到关节处把惊堂木一拍,听书的每次给他一个或两个制钱。这无疑是一种贱业。我不知道别人对于这种职业抱的态度;但是如其有人教我填志愿书,我会在我
14、自己的大名下面,毫不踌躇的写上一说书人,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我很难说出所以要如此决定的理由;也许这是唯一的理由,我觉得这种职业可爱,另外,或者我应该说我被他迷住了。实际上我们全被迷住了。他从傍晚直说到天黑,一会儿定更炮响过,接着是寺院里的大钟,再接着,鼓楼上的云牌。当这些声音一个跟着一个响过之后,摊肆全被收去,庙里安静下来,在黑暗中只有说书人和他的听客。其实只剩下大盗刘唐或莽夫武松一这时候,即使过后回想起来,还有什么是比这更令人感动的?一切曾使我们欢喜和曾使我们苦痛的全过去了,全随了岁月暗淡了,终至于消灭了;只有那些被吹和根本不曾存在过的人物,直到现在,等到我们稍微安闲下来,便在我们昏暗的记
15、忆中出现,永远顶生动顶有光辉。跟这些人物一起,我们还想到在夜色模糊中玉墀四周的石栏,一直冲上去的殿角,在空中飞翔的蝙蝠。天下至大,难道还有比这些更使我们难忘,还有比最早种在我们心田上的种子更难拔去的吗?时光于是悄悄的过去,说书人所有的仍旧是那把破折扇,那块醒木,那个收钱用的小笸箩。我每次到这小城里来第一个总想到他。渐渐的他比先前更黄更瘦;他的长衫变成了灰绿色;他咳嗽,并且吐血。间或他仍旧吼,但是比先前更衰弱,他的嗓子塌了,瘖哑了。听书的也由每次一个或两个制钱给他增加到三个,后来五个。“再请八个,一个馒头的钱。还有六个;还剩四个;只剩三个了,哪位一动手就够了。时常将收到的钱数一下,他叹息日子艰难
16、,让客人另外给他增加他的老听客慢慢减少了,年老的一个跟着一个死了;年少的都长成大人,他们有了大人的职务,再不然他们到外乡去,离开了这个小城。而最重要也是最不幸的,乃是他时常发病,他不能按时开书,有时候他要在中间停好几天。最后一次我到这小城里来,就在不久以前,我已经好几年不曾听说书人的书。我到城隍庙里(城隍庙早已改成俱乐部),在月台下面,原来说书人放桌子的地方停着一个卖汤的。我感到一阵失望,城隍庙原先我们看来多么热闹,现在又如何荒凉;它的大殿原先在我们心目中是多么雄伟,现在又如何卑陋;先前我们以为神圣的现在又如何可怜了啊!“说书的还没有来吗?”我忍不住问。卖汤的说他正害病一“他好几天没有来了。”
17、第二天说书人死了。我正在城外漫不经意走着,一副灵柩从后面赶上来,我停在路旁让他们过去。他们是两个杠手,另外跟着个拿铁铲的。“你们抬的是谁?”“说书的,”他们中间有人回答。“说书的死了?”他们大概认为我的话没有意思,全不作声。“他怎么死的?”因此我接着问。“吐血。”“他病的很长远吗?”“他家里人呢?他家里有人吗?。”“不,不长远;七八天前他还说书“他压根儿没有家。”“那么他也没有儿子吗?”“谁知道!我们没听说过。”他们顺着大路到郊野上去。天气是很好的,大路上照满了阳光;游丝在空中飞动,有的挂在草上;郊野上,一望几乎看不见行人。我跟在他们后面。这所谓灵框,其实只是一卷用绳子捆着的芦席,说书人的脚从
18、席子里露出来,不住随着杠手的步骤摆动,他的破长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一路上扫着路上的浮土。我们全不说话。不久便越过一个土坡,在乱葬岗上停下来了。就在这里,他们在荒冢中间掘了个坑,然后把说书人放下去,将泥土送下去。“现在你好到地下去了,带着你的书。”当他们把说书人放下去时候,内中有一位嘲弄的说。我在旁边看着,毫不动弹的站着。一点不错,说书人,现在你的确应该带着你的书到地下去了;但是当你还活着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你感动过多少人,你给了人多少幻想吗?你也曾想到你向这个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在人类的平凡生活中创造了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侠义勇敢的天地吗?埋葬的人走了,郊野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这是怎么回事
19、?十字坡现在在哪里?小商河在哪里?隋炀帝赏过的琼花又在哪里?凡是回忆中我们以为好的,全是容易过去的一逝不再来的,这些事先前在我们感觉上全离我们多么近,现在又多么远,多么渺茫,多么空虚!我抬头望望前面,这个小城的城外多荒凉啊!文中三处写到说书人的长衫,请分析其在表达上的作用。(3分) 划线部分巧妙地描写出了说书人说书的魅力,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以文中“我”的身份,为说书人写一段简短的悼词(现代汉语、100字以内)(4分) 古诗词(6分)和游景叔月报三捷黄庭坚汉家飞将用庙谋,复我匹夫匹妇仇。真成折棰禽胡月,不是黄榆牧马秋。幄中已断匈奴臂,军前可饮月氏头。愿见呼韩朝渭上,诸将不用万户候。【注释
20、】庙谋:兵略。折棰:喻轻易取胜。黄榆:边寨。呼韩:匈奴单于呼韩邪,曾主动与汉交好。10、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是七言律诗,将游景叔比作汉飞将军李广,借以表现游景叔的非凡谋略和豪壮气魄。B.第一联下向表明战事取胜、已为匹夫匹妇复仇,照应了题目月报三捷的内涵。C.中间两联承接首联,以铺排词句极言战斗慘烈,突出了将士们苦战得胜的功绩。D.尾联在前三联的基础上,收束全诗又更进一层,符合了格律诗起承转合的章法特点。11、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加以分析。(4分) 文言文一(16分)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琦风骨秀异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授将作监丞、通判
21、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时方贵高科多径去为显职,琦独滞箢库,众以为非宜,琦处之自若。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拜右司谏。时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在中书罕所建明,琦连疏其过,四人同日罢。又请停内降,抑侥幸。凡事有不便,未尝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佞为急,前后七十余疏。王曾为相,谓之日:“今言者不激,则多畏顾,何补上德?如君言,可谓切而不迁矣。”曾闻望方崇,罕所奖与,琦闻其语,益自信。益、利岁饥,为体量安抚使。异时郡县督赋调繁急,市上供绮绣诸物不予直,琦为缓调蠲给之,逐贪残不职吏,汰冗役数百,活饥民百九十万。赵元昊反,琦适自蜀归,论西师形势甚悉,即命为陕西安抚
22、使。元昊介契丹为援,强邀索无厌,宰相晏殊等厌兵,将一切从之。琦陈其不,条所宜先行者七事,继又陈救弊八事。谓:“数者之举,谤必随之,愿委计辅臣,听其注措。”帝悉嘉纳。时二府合班奏事,琦必尽言,虽事属中书,亦指陈其实,同列或不悦,帝独识之,曰:“韩琦性直。”琦蚤有盛名,识量英伟,临事喜愠不见于色。论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其为学士临边,年甫三十,天下已称为韩公。嘉祜、治平间,再决大策,以安社稷。当是时,朝廷多故,琦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或谏曰:“公所为诚善,万一蹉跌,岂惟身不自保,恐家无处所。”琦叹曰:“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闻者愧服。12、
2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四人同日罢( ) (2)以安社稷( )1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琦陈其不便( ) A.有利之处B.方便 C.便捷 D.明晰畅达(2)继又陈救弊八事( ) A.破败的B.衰落的C.弊端 D.低劣的人14、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15、为第段画线部分用“/”断句。(3分)16、韩琦是北宋三朝明相,后人评价“天下后世,儿童走卒,感慕其名”,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其原因。(4分) 文言文二(14分)五代史 宦者传论 欧阳修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口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农家乐转让合同及乡村旅游服务合作协议
- 2025年新型包工不包料建筑工程服务合同
- 2025版城市基础设施测绘服务合作协议
- 农行理财课件介绍
- 二零二五版高端会议室家具定制与购买服务合同
- 2025年度车辆抵押反担保保险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清洁模板商品购销合同书
- 二零二五年文化办公用品区域代理经销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材料买卖合同范本:高端建筑材料采购合作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茶叶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协议范本
- BA系统对电气设备动力柜(箱)的自控接口要求
- 汕尾市市直单位招聘政府聘员笔试真题2024
- 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 房颤患者用药护理
- 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全国二卷)
- 小学音乐课歌唱活动流程
- 无菌技术及手卫生
- 托管机构转让合同范本
- 绿电制绿氢及其综合利用技术
- 农村房产抵押协议书
- 2025年中国主控操作键盘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