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整版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0266b791bc743d751f326be32b642f3/50266b791bc743d751f326be32b642f31.gif)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整版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0266b791bc743d751f326be32b642f3/50266b791bc743d751f326be32b642f32.gif)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整版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0266b791bc743d751f326be32b642f3/50266b791bc743d751f326be32b642f33.gif)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整版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0266b791bc743d751f326be32b642f3/50266b791bc743d751f326be32b642f34.gif)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整版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0266b791bc743d751f326be32b642f3/50266b791bc743d751f326be32b642f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选自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全诗围绕诗人的“喜欲狂”,着力向我们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兴奋之情,掩藏在这狂喜背后的,是诗人对国家的深情爱恋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忧思。因此,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好教材,又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好教材。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但对诗歌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难以深刻地体会。3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注释了解古诗大意;2.学习“借助点评”的读诗方法
2、,抓住诗眼“喜欲狂”,体会诗人听闻喜讯时欣喜若狂的心情;3.通过对比朗读何炼字朗读,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激发爱国情怀。4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诗眼“喜欲狂”,体会诗人听闻喜讯时欣喜若狂的心情。难点:能在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激发爱国情怀。一、导入: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教给大家一种新的读诗方法借助点评,借助名家的点评来进一步理解品味诗歌。明代文学家王嗣奭,对杜甫的诗颇有研究,他是第一个把杜甫尊为“诗圣”的人。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他作出如下点评“此诗句句有喜跃意,绝无装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敢道。”句句有喜跃意,句句有喜,你有同感吗?诗中有个词将喜发挥到了极致,你找到了吗?喜欲狂,什么意
3、思?【板书】喜欲狂二、品诗。1、对比阅读:(出示课件)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喜欲狂”?第一句中有两个地名?剑外在四川省,蓟北在河北的最北端,也就是叛军的老巢,这两个地方在地图上看上去很近,实际上是千里之遥,千里之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好消息,这个好消息从天而降,这样的喜叫喜从天降。杜甫刚一听说这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就涕泪满衣裳。这是一种怎样的泪?喜悦的泪、激动的泪、感慨的泪这是一种喜泪,喜极而泣!你能读出这份喜悦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杜甫不是一个爱哭之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出示课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
4、却国破家亡,杜甫看花落泪,听鸟鸣揪心。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眼泪?(伤心的泪;痛苦的泪,仇恨的泪)这是一种悲泪,(出示课件)杜甫的泪有喜泪,“初闻涕泪满衣裳”是因为“剑外忽传收蓟北”。班上有同学也曾因为自己考了双百分,因为获得全国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喜极而泣。(出示课件)杜甫的泪有悲泪,“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因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班上有同学也曾因为考试失误,因为同学之间的误会,留下悲伤的泪水。通过对比阅读,同是喜泪与悲泪,你发现了有什么不同吗?我们是为自己的得与失而喜而悲,杜甫的一喜一悲都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为国而悲,为国而喜。(谁说杜甫“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今天你就是杜甫的
5、知音。)2、对比阅读:(出示课件)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喜欲狂”?这是漫卷诗书的杜甫。他们一家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们在眉开眼笑,开怀大笑,喜笑颜开。为何笑得如此灿烂,就连平时嗜书如命的杜甫也随意地卷起了书稿?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剑外忽传收蓟北”,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你能想象他们一家在安史之乱期间的生活吗?(出示课件)(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译文:小女儿饿得直咬我,怕小孩哭声被虎狼听到。捂住她的嘴不让出声,但小孩却哭得更厉害了。)这是安史叛军攻陷潼关,杜甫携家带口逃亡,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真是“凄凄惨惨戚戚”啊!剑外忽
6、传收蓟北,从此以后,不用颠沛流离,远走他乡,怎能不喜?从此以后,可以家人团聚,尽享天伦,怎能不喜?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3、以酒传情:(出示课件)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除了放声高歌,还必须干嘛?纵酒,开怀畅饮,把酒言欢。曹操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曰:“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王维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从古至今,酒是传递情感的最佳表达方式,一切酒语皆情语。这一杯杯的酒里包含着杜甫怎样的情感?杜甫为何而喜?因为剑外忽传收蓟北,终于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重返故乡,这一路上,有谁与他作伴呢?青春,美好的春光。除了明媚的春光
7、作伴,还会有谁与他作伴,当年,杜甫随着浩浩荡荡的逃难人群别离了故乡,历尽千辛万苦。现在,他又要和千千万万还乡的父老一起重归故里。这份喜悦,只是诗人一家之喜吗?还有谁的喜悦?杜甫的心里时刻装着的是国家和百姓,他的一生都在为国而喜,为民而狂。【板书】爱国爱民让我们随着酒香,与诗人一同放歌纵酒,一同颠狂吧。此时的诗人欣喜若狂,连回家的路线都想好了。4、炼字朗读: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短短两句中出现了四个地名,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在我内心深处,他超越了狂放不羁的诗仙,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有几个地名?三个。杜诗更胜一筹,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是“路曼曼其修远兮”,而用穿,下,向三个动
8、词贯串起来,显得紧凑又有一气呵成的感觉,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更能突出杜甫此刻怎样的心情?归心似箭。这是一种归心似箭的还乡之喜。就像李白说,千里江陵一日还,此时杜甫想说,千里家乡一日还。语言就在方寸之间,他却行了几千里。这就是绝无装点,愈朴愈真之意。这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这就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啊!三、小结:漫卷诗书的杜甫,放歌纵酒的杜甫,一生都在为国而喜,为民而狂,所以王嗣奭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四、升华杜甫一生命运多舛,生活艰难,但是他笔下流露出的并不是一已之悲,而是忧国忧民的巨大痛苦。他的大量诗篇都深切地表达了对天下民生的担忧,即便是自已所住的
9、草屋被狂风卷破时还在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没有任何一所房子可以永恒地流传,但有一种精神的屋宇,像杜甫可以永流传!杜诗就是凝固在笔墨之间,我们民族的灵魂。因此,他被后人尊称为“诗圣”。板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平。过程与方法初读古诗,初步感知;再读古诗,理解诗意;赏析悟情,体会写法;课外研读,提高积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的热情。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教学难点品词析句,提高对古诗的欣赏水平。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揭示课题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
10、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侍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听到这消息后写了这首诗。解题: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简介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杜甫在
11、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自己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学生放声自由朗读,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指名读一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请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地倾听。听后请同学们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师强调“即”不要读成“既”,“裳”是轻声字。“妻子”是指夫人和孩子,则“子”读为“z”。)齐读。交流初读后的感受,提出疑问。通过反复地读诗,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质疑。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指名再读,读出诗人高兴、喜悦的心情来。借助注释,自主弄懂字词之意和诗句之意。交流字词理解情况。闻:听说。收:收复
12、。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初闻:刚听说。涕泪:鼻涕和眼泪。这里指因喜极而泪下。却看:再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漫:随意地,胡乱地。漫卷:胡乱卷起。(唐朝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欲:将要,简直要。放歌:放声歌唱。须:须要。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宜人景色相伴。即:就。巴峡:地名,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巫峡:地名,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13、。襄阳:地名,在今湖北省襄樊市。洛阳:在河南省。(杜甫有田园在洛阳。)交流诗句之意:剑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我的涕泪就洒满了衣裳。再看看夫人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白天放声高歌还要痛饮美酒,趁着这明媚的春光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于是,就放舟从巴峡穿过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就一直奔回洛阳。四、赏析悟情,体会写法第一、二句是写诗人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时的心情。“忽”字写出了喜讯来得突然。“涕泪”写出了什么?(惊喜的程度。从这泪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多么渴望国家的统一啊!)第三、四句中告诉我们诗人和家人听到胜利的喜讯后情绪怎样的变化?从哪
14、些地方可以体会到杜甫“喜若狂”的心情?(从“涕泪满衣裳”“放歌”“纵酒”“青春作伴”“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等词句可以看出。)这抒发诗人怎样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无比欢快的心情。)第五、六句是把诗人内心的狂喜之情进一步渲染和升华。“放歌”“纵酒”能让你体会到什么?(写出了诗人当时如痴如狂的情态。不仅因为诗人自己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表达了作者深厚的爱国忧民之情)第七、八句“即从穿”“便下向”写出诗人同到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急切返乡的异常欢快的心情和强烈的爱国热情。这里用了哪些地名?(剑巴峡、巫峡、襄阳、洛阳)有何作用?(因为贯穿了
15、诗人的喜悦之情,并不使人感到丝毫的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真切。这是诗人爱国热情的自然流露。)师小节:“放歌”“纵酒”写“喜若狂”的“狂”态;“还乡”则写“喜若狂”的狂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穿起来,就出现了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从眼前一闪而过。诗人闻讯而喜,盼归急切的心情跃然纸上。归纳中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忽闻叛军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补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律诗,其中第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讲究对仗。这里,“却看妻子愁何在”与“慢卷诗书喜欲狂”,“白日
16、放歌须纵酒”与“青春作伴好还乡”对仗十分严谨工整,又极其贴切自然。五、课外研读,提高积累同学们学诗的兴致这样高,老师为大家再推荐杜甫写的另外一首诗歌春望,希望同学们运用刚才的学诗方法,好好研读一下,作为课外积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平。过程与方法初读古诗,初步感知;再读古诗,理解诗意;赏析悟情,体会写法;课外研读,提高积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的热情。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教学难点品词析句,提高对古诗的欣赏水平。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揭示课题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
17、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侍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听到这消息后写了这首诗。解题: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简介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
18、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自己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学生放声自由朗读,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指名读一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请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地倾听。听后请同学们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师强调“即”不要读成“既”,“裳”是轻声字。“妻子”是指夫人和孩子,则“子”读为“z”。)齐读。交流初读后的感受,提出疑问。通过反复地读诗,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质疑。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指名再读,读出诗人高兴、喜悦的心情来。借助注释,自主弄懂字词之意和诗句之意。交流字词理解情况。闻:听说。收:收复。官军:指唐王朝的
19、军队。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初闻:刚听说。涕泪:鼻涕和眼泪。这里指因喜极而泪下。却看:再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漫:随意地,胡乱地。漫卷:胡乱卷起。(唐朝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欲:将要,简直要。放歌:放声歌唱。须:须要。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宜人景色相伴。即:就。巴峡:地名,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巫峡:地名,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襄阳:地名,在今
20、湖北省襄樊市。洛阳:在河南省。(杜甫有田园在洛阳。)交流诗句之意:剑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我的涕泪就洒满了衣裳。再看看夫人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白天放声高歌还要痛饮美酒,趁着这明媚的春光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于是,就放舟从巴峡穿过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就一直奔回洛阳。四、赏析悟情,体会写法第一、二句是写诗人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时的心情。“忽”字写出了喜讯来得突然。“涕泪”写出了什么?(惊喜的程度。从这泪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多么渴望国家的统一啊!)第三、四句中告诉我们诗人和家人听到胜利的喜讯后情绪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杜
21、甫“喜若狂”的心情?(从“涕泪满衣裳”“放歌”“纵酒”“青春作伴”“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等词句可以看出。)这抒发诗人怎样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无比欢快的心情。)第五、六句是把诗人内心的狂喜之情进一步渲染和升华。“放歌”“纵酒”能让你体会到什么?(写出了诗人当时如痴如狂的情态。不仅因为诗人自己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表达了作者深厚的爱国忧民之情)第七、八句“即从穿”“便下向”写出诗人同到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急切返乡的异常欢快的心情和强烈的爱国热情。这里用了哪些地名?(剑巴峡、巫峡、襄阳、洛阳)有何作用?(因为贯穿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并
22、不使人感到丝毫的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真切。这是诗人爱国热情的自然流露。)师小节:“放歌”“纵酒”写“喜若狂”的“狂”态;“还乡”则写“喜若狂”的狂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穿起来,就出现了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从眼前一闪而过。诗人闻讯而喜,盼归急切的心情跃然纸上。归纳中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忽闻叛军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补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律诗,其中第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讲究对仗。这里,“却看妻子愁何在”与“慢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与“青
23、春作伴好还乡”对仗十分严谨工整,又极其贴切自然。五、课外研读,提高积累同学们学诗的兴致这样高,老师为大家再推荐杜甫写的另外一首诗歌春望,希望同学们运用刚才的学诗方法,好好研读一下,作为课外积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涕、洛”,理解诗句的意思。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课堂实录:师:在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前,我们来读读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
24、君不见下渝州。师:发现了吧,李白的诗里面地名很多,把地名圈出来。生: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师:一共28个字,地名就占了将近一半。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同时代诗人杜甫的这首诗里面也出现了许多地名,自己先读一读这首诗。师:请你翻到第150页,你觉得哪些是地名,请你圈出来。(师巡视指导:圈得很好,但是别忘了诗题也是诗的一部分。)(反馈)师:我们来听听,*同学圈的是哪一些?生:河南,河北,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师:一个个来,他先圈的是河南,河北,然后是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放慢速度,让其他孩子都听见)师:还有没有?生:剑外。师:对,剑外也是也是一个地点。这首诗里面有很多很多的
25、地名,跟李白那首诗有很多相似之处。(齐读诗歌,教师声音穿插其中,产生和音的效果。)师:这么多地名,有哪些是你知道的?生:河南,河北。师:这首诗中的河南河北跟现在的河南省、河北省地域差不多。不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里面的“山东”不是现在的山东省,而是指“山的东面”。(现在想来,表述确实有问题)生:襄阳好像看到过。师:师:襄阳好像在书里看到过,不过模模糊糊的。(课件出示地图,结合地图浏览一遍这些地名。)教师依次指地名,学生读古诗。师:杜甫现在在哪块地方?想到哪里去?心在哪里?学生带着自己的心情再读这首诗。师:这首诗有情绪在里面。这么多字其实是围绕一个字在写的,请你把这个字圈出来。师:*,你圈
26、哪个字?生:喜。师:我们会发现整首诗是围绕“喜”字来说的。板书:喜师:如果给“喜”字组词,*,你会组什么?生:喜悦。生:欢喜。生:欣喜。生:欣喜若狂。师:“喜”字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变过,都是欣喜,高兴的意思。是什么原因让杜甫欢喜,喜悦,欣喜若狂?生:剑外忽传收蓟北。所以杜甫这么开心。师:了解历史的同学知道是因为什么事件导致蓟北这个地方“失去”吗?生:安史之乱。师:是的,自古以来很多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心怀国家,一心渴望九州能够统一,希望能够收复失地。这的诗,你读到过吗?生:已亥杂诗。师:已亥杂诗,那是龚自珍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那是希望国家通过改
27、革实现振兴,跟收复失地还没有关系。生: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师:读了陆游的诗,我们能感受到陆游一生都在盼望九州统一,例如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例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愿望不实现,他心里悲伤啊。从这一点上说,杜甫比他幸运。为什么?生:因为杜甫听到了好消息剑外忽传收蓟北。师:所以杜甫心里“喜”啊,再次默读。说他喜,你从哪些细节看出来的?请划一划。(学生独立找一找,划一划,较长时间。)生:白日放歌须纵酒,他白天都唱着歌,还喝酒。师:两点,一个是放歌,一个是纵酒。板书:放歌,纵酒。师:除了这两点,还有吗?生:却看妻子愁何在。妻
28、子的愁也没有了。师:他说的“妻子”指的是什么?生:现在的妻子和儿子(孩子)。板书:妻子。师:这个妻子跟现在不一样,现在的是指老婆,古代指两类人,老婆和孩子。在这首诗里面,还有没有词语跟现在用法不一样的?生:青春,现在指示年轻,古代指春天中的景物。师:还有哪个词跟现在用法不同?生:(沉默,发现不了)师:“衣裳”也不一样呢,现在,衣裳指的是衣服,在古代指两类,上为衣下为裳,杜甫这个眼泪流得够可以啊。(生笑)师:从“放歌”可以看出喜,从“纵酒”可以看出,还可以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喜”?生:漫卷诗书喜欲狂。从“漫卷”这个动作可以看出。师:“漫卷”就是随随便便一卷,杜甫性格上是一个比较沉稳的人,跟李白不
29、一样,但是性格这么沉稳的人现在却漫卷诗书,高兴啊,高兴才这个样子。还有吗?板书:漫卷生:初闻涕泪满衣裳。他哭得衣和裳都湿透了。师:是啊,这不是难过地哭,而是喜极而泣。生:即从巴峡穿巫峡。“即”可以看出杜甫听到这个事情很高兴,马上就要回家。师:立马就动身,一刻不停留,干嘛呀?还乡(再读一遍诗歌。)师:你看(指板书),杜甫高兴了,做了哪些事?涕泪(交零)、与(妻子)家人同乐、漫卷诗书、放歌、纵酒、还乡。你也过高兴的时候,哪些事你也做过,哪些你没做过?生:我也喜极而泣过。生:我也放歌过,在卡拉OK。(生笑)生:我有高兴的事会跟爸爸妈妈讲。师:是的,你也不可能和妻子讲啊。(生笑)师:没做过的事呢?生:
30、我没喝过酒。(生笑)师:你也不能喝酒啊,你还没成年。(生笑)但是古代的诗人喜欢喝酒,回忆一下,哪些诗里面出现过酒?生: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酒)生:葡萄美酒月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有酒)生: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专门就奔着酒去了)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湖阳关无故人。(有酒)生:酒酣胸胆尚开张。(那是苏轼的词)师:关于酒的诗歌太多太多。各种情绪,诗人都用“酒”来表达,而在这里面,“白日放歌须纵酒”主要表达什么情绪?生:喜悦,高兴。生:老师,我“还乡”也没体会过,因为我都没离开过家乡。师:是啊,诗人想快快地回到家乡,你从哪些字里感受到
31、这种“快”?生: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表明诗人想立刻动身,一刻都不停留。生:诗里写到马上到了巴峡,就到了巫峡,刚过了襄阳马上到洛阳。师:还是回到诗中吧,你是从哪些字里感受到的。生:穿,便,下,向。这些字眼让我们感受到这一路非常畅通无阻,非常的快。师:同学们,人高兴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不相信我们来看看另外一首诗。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师:李白为什么高兴,谁还想得起来?生:被放逐的时候突然得到赦令。师:嗯,被放逐的时候突然得到赦令。没罪了,相当于无罪释放了。高兴啊,哪两句特别能体现他的高兴?生:两岸猿声停不住,轻舟已过
32、万重山。师:还有吗?生: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就到了。师:千里江陵一日还,不可能实现,这样写无非表明生:李白很高兴。师:我们再来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是因为生:高兴。蒋军晶执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教学实录师:“便下襄阳向洛阳”还是因为生:高兴。师:让我们练习读出这份喜悦。(练习朗读)师:你们猜想一下回到故乡后,杜甫的生活应该怎样呢?生:我猜他后面的日子过得很舒适,与他妻子一起劳作,过着快乐的生活。师:有老来伴,然后过一种惬意的田园生活。因为还乡了嘛,因为收蓟北了嘛。你的设想呢?生:他们不会很辛苦,回到家乡不难过。生:回到蓟北后,他们的心情每天都愉悦,但生活应该不会过
33、得很好。师:可能在战争刚刚结束,在恢复阶段,生活可能还比较穷困,但心情很好。到底如何,我们还是来看杜甫写的诗;出示: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师:跟刚才几位同学的设想一样吗?生:不一样。师:你感觉不一样,这是他回到家乡后三年写的诗。剑外忽传收蓟北,那个欢喜呀,但是三年后,他竟然写了这样一首诗。如果刚才那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用“喜”来概括,这首歌用什么来概括。生:悲。师板书:悲。师:小组里讨论一下,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的悲?(约一分半钟)师:从哪里看出他的悲?生:万里悲秋常作客。师:“常作
34、客”什么意思?生:经常不高兴。师:可不是现在走亲戚的意思,而是常年的客居他乡。他就觉得自己永远是个客人,没有找到自己的故乡,悲,哪里看出来?生:艰难苦恨繁霜鬓。他非常难过,两鬓都斑白了。生:潦倒新停浊酒杯。现在连酒都喝不下了。师:你看我们刚才读了好多诗,我们古代的诗人高兴的时候喝酒,送别朋友的时候喝酒,重逢的时候也喝酒,但是现在已经酒都喝不下去,还从哪里读出悲?生: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师:是啊,境由心生啊。这落木,这不尽的长江水让人悲从心来。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看起来很难过,景色很凄凉。生:百年多病独登台,感觉身体也力不从心了。生:一个“独”字也感觉到诗人很孤独。师
35、:本来以为收回蓟北高兴,回到故乡很高兴。但是生活并没有如他所愿,我们回到刚才那一刻,他知不知道他未来的生活是怎样的?当时他还是充满着向往,充满着希望。每一句都写进一个字“喜”。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背一背,换一种方式。请*来读一读这个版本,什么体?隶书。接着依次出示行书,草书版本的诗歌。(有意思,换一种方式背,既欣赏了书法作品,又背了诗歌)师:三个版本,你认为更符合这首诗意境的,你认为那种版本更合适,为什么?生:那个时代用的应该是草书。生:因为当时他的心情很欣喜,用草书。生:漫卷,比较随意。师:漫卷,很狂放,很随意,所以整首诗凸现一个“喜”字。师:所有的喜欲狂都是因为课件出示:剑外忽传收蓟
36、北。师:诗人那喜极而泣的涕泪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怀?生:爱国情怀。师:诗人这份浓郁的爱国情怀激动着我的心,相信也同样激动着你的心,让我们把他的这份情怀铭记于心吧!出示课件,配乐朗诵。拓展。1、短短56个字,写满了诗人的欣喜若狂和浓郁的爱国情怀,这是诗的魅力,要是把它改写成一个小课本剧会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课下组织排练。板书:闻官军手河南河北杜甫涕泪妻子漫卷喜放歌爱国情怀纵酒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涕、洛”,理解诗句的意思。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
37、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课堂实录:师:在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前,我们来读读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师:发现了吧,李白的诗里面地名很多,把地名圈出来。生: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师:一共28个字,地名就占了将近一半。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同时代诗人杜甫的这首诗里面也出现了许多地名,自己先读一读这首诗。师:请你翻到第150页,你觉得哪些是地名,请你圈出来。(师巡视指导:圈得很好,但是别忘了诗题也是诗的一部分。)(反馈)师:我们来听听,*同学圈的是哪一些?生:河南,河北,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
38、。师:一个个来,他先圈的是河南,河北,然后是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放慢速度,让其他孩子都听见)师:还有没有?生:剑外。师:对,剑外也是也是一个地点。这首诗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地名,跟李白那首诗有很多相似之处。(齐读诗歌,教师声音穿插其中,产生和音的效果。)师:这么多地名,有哪些是你知道的?生:河南,河北。师:这首诗中的河南河北跟现在的河南省、河北省地域差不多。不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里面的“山东”不是现在的山东省,而是指“山的东面”。(现在想来,表述确实有问题)生:襄阳好像看到过。师:师:襄阳好像在书里看到过,不过模模糊糊的。(课件出示地图,结合地图浏览一遍这些地名。)教师依次指地
39、名,学生读古诗。师:杜甫现在在哪块地方?想到哪里去?心在哪里?学生带着自己的心情再读这首诗。师:这首诗有情绪在里面。这么多字其实是围绕一个字在写的,请你把这个字圈出来。师:*,你圈哪个字?生:喜。师:我们会发现整首诗是围绕“喜”字来说的。板书:喜师:如果给“喜”字组词,*,你会组什么?生:喜悦。生:欢喜。生:欣喜。生:欣喜若狂。师:“喜”字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变过,都是欣喜,高兴的意思。是什么原因让杜甫欢喜,喜悦,欣喜若狂?生:剑外忽传收蓟北。所以杜甫这么开心。师:了解历史的同学知道是因为什么事件导致蓟北这个地方“失去”吗?生:安史之乱。师:是的,自古以来很多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心怀国家,一心渴望
40、九州能够统一,希望能够收复失地。这的诗,你读到过吗?生:已亥杂诗。师:已亥杂诗,那是龚自珍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那是希望国家通过改革实现振兴,跟收复失地还没有关系。生: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师:读了陆游的诗,我们能感受到陆游一生都在盼望九州统一,例如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例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愿望不实现,他心里悲伤啊。从这一点上说,杜甫比他幸运。为什么?生:因为杜甫听到了好消息剑外忽传收蓟北。师:所以杜甫心里“喜”啊,再次默读。说他喜,你从哪些细节看出来的?请划一划。
41、(学生独立找一找,划一划,较长时间。)生:白日放歌须纵酒,他白天都唱着歌,还喝酒。师:两点,一个是放歌,一个是纵酒。板书:放歌,纵酒。师:除了这两点,还有吗?生: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的愁也没有了。师:他说的“妻子”指的是什么?生:现在的妻子和儿子(孩子)。板书:妻子。师:这个妻子跟现在不一样,现在的是指老婆,古代指两类人,老婆和孩子。在这首诗里面,还有没有词语跟现在用法不一样的?生:青春,现在指示年轻,古代指春天中的景物。师:还有哪个词跟现在用法不同?生:(沉默,发现不了)师:“衣裳”也不一样呢,现在,衣裳指的是衣服,在古代指两类,上为衣下为裳,杜甫这个眼泪流得够可以啊。(生笑)师:从“放歌”
42、可以看出喜,从“纵酒”可以看出,还可以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喜”?生:漫卷诗书喜欲狂。从“漫卷”这个动作可以看出。师:“漫卷”就是随随便便一卷,杜甫性格上是一个比较沉稳的人,跟李白不一样,但是性格这么沉稳的人现在却漫卷诗书,高兴啊,高兴才这个样子。还有吗?板书:漫卷生:初闻涕泪满衣裳。他哭得衣和裳都湿透了。师:是啊,这不是难过地哭,而是喜极而泣。生:即从巴峡穿巫峡。“即”可以看出杜甫听到这个事情很高兴,马上就要回家。师:立马就动身,一刻不停留,干嘛呀?还乡(再读一遍诗歌。)师:你看(指板书),杜甫高兴了,做了哪些事?涕泪(交零)、与(妻子)家人同乐、漫卷诗书、放歌、纵酒、还乡。你也过高兴的时候,
43、哪些事你也做过,哪些你没做过?生:我也喜极而泣过。生:我也放歌过,在卡拉OK。(生笑)生:我有高兴的事会跟爸爸妈妈讲。师:是的,你也不可能和妻子讲啊。(生笑)师:没做过的事呢?生:我没喝过酒。(生笑)师:你也不能喝酒啊,你还没成年。(生笑)但是古代的诗人喜欢喝酒,回忆一下,哪些诗里面出现过酒?生: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酒)生:葡萄美酒月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有酒)生: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专门就奔着酒去了)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湖阳关无故人。(有酒)生:酒酣胸胆尚开张。(那是苏轼的词)师:关于酒的诗歌太多太多。各种情绪,诗人都用“
44、酒”来表达,而在这里面,“白日放歌须纵酒”主要表达什么情绪?生:喜悦,高兴。生:老师,我“还乡”也没体会过,因为我都没离开过家乡。师:是啊,诗人想快快地回到家乡,你从哪些字里感受到这种“快”?生: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表明诗人想立刻动身,一刻都不停留。生:诗里写到马上到了巴峡,就到了巫峡,刚过了襄阳马上到洛阳。师:还是回到诗中吧,你是从哪些字里感受到的。生:穿,便,下,向。这些字眼让我们感受到这一路非常畅通无阻,非常的快。师:同学们,人高兴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不相信我们来看看另外一首诗。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师:李
45、白为什么高兴,谁还想得起来?生:被放逐的时候突然得到赦令。师:嗯,被放逐的时候突然得到赦令。没罪了,相当于无罪释放了。高兴啊,哪两句特别能体现他的高兴?生:两岸猿声停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师:还有吗?生: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就到了。师:千里江陵一日还,不可能实现,这样写无非表明生:李白很高兴。师:我们再来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是因为生:高兴。蒋军晶执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教学实录师:“便下襄阳向洛阳”还是因为生:高兴。师:让我们练习读出这份喜悦。(练习朗读)师:你们猜想一下回到故乡后,杜甫的生活应该怎样呢?生:我猜他后面的日子过得很舒适,与他妻子一起劳作,过着快乐
46、的生活。师:有老来伴,然后过一种惬意的田园生活。因为还乡了嘛,因为收蓟北了嘛。你的设想呢?生:他们不会很辛苦,回到家乡不难过。生:回到蓟北后,他们的心情每天都愉悦,但生活应该不会过得很好。师:可能在战争刚刚结束,在恢复阶段,生活可能还比较穷困,但心情很好。到底如何,我们还是来看杜甫写的诗;出示: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师:跟刚才几位同学的设想一样吗?生:不一样。师:你感觉不一样,这是他回到家乡后三年写的诗。剑外忽传收蓟北,那个欢喜呀,但是三年后,他竟然写了这样一首诗。如果刚才那首诗闻
47、官军收河南河北用“喜”来概括,这首歌用什么来概括。生:悲。师板书:悲。师:小组里讨论一下,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的悲?(约一分半钟)师:从哪里看出他的悲?生:万里悲秋常作客。师:“常作客”什么意思?生:经常不高兴。师:可不是现在走亲戚的意思,而是常年的客居他乡。他就觉得自己永远是个客人,没有找到自己的故乡,悲,哪里看出来?生:艰难苦恨繁霜鬓。他非常难过,两鬓都斑白了。生:潦倒新停浊酒杯。现在连酒都喝不下了。师:你看我们刚才读了好多诗,我们古代的诗人高兴的时候喝酒,送别朋友的时候喝酒,重逢的时候也喝酒,但是现在已经酒都喝不下去,还从哪里读出悲?生: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师:是啊,境由心生啊
48、。这落木,这不尽的长江水让人悲从心来。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看起来很难过,景色很凄凉。生:百年多病独登台,感觉身体也力不从心了。生:一个“独”字也感觉到诗人很孤独。师:本来以为收回蓟北高兴,回到故乡很高兴。但是生活并没有如他所愿,我们回到刚才那一刻,他知不知道他未来的生活是怎样的?当时他还是充满着向往,充满着希望。每一句都写进一个字“喜”。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背一背,换一种方式。请*来读一读这个版本,什么体?隶书。接着依次出示行书,草书版本的诗歌。(有意思,换一种方式背,既欣赏了书法作品,又背了诗歌)师:三个版本,你认为更符合这首诗意境的,你认为那种版本更合适,为什么?生:
49、那个时代用的应该是草书。生:因为当时他的心情很欣喜,用草书。生:漫卷,比较随意。师:漫卷,很狂放,很随意,所以整首诗凸现一个“喜”字。师:所有的喜欲狂都是因为课件出示:剑外忽传收蓟北。师:诗人那喜极而泣的涕泪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怀?生:爱国情怀。师:诗人这份浓郁的爱国情怀激动着我的心,相信也同样激动着你的心,让我们把他的这份情怀铭记于心吧!出示课件,配乐朗诵。拓展。1、短短56个字,写满了诗人的欣喜若狂和浓郁的爱国情怀,这是诗的魅力,要是把它改写成一个小课本剧会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课下组织排练。板书:闻官军手河南河北杜甫涕泪妻子漫卷喜放歌爱国情怀纵酒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
50、古诗,背诵古诗。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平。过程与方法初读古诗,初步感知;再读古诗,理解诗意;赏析悟情,体会写法;课外研读,提高积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的热情。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教学难点品词析句,提高对古诗的欣赏水平。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揭示课题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侍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听到这消息后写了这首诗。解题:这首诗的题目是
51、什么意思?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简介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自己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学生放声自由朗读,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指名读一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请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地倾听。听后请同学们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52、师强调“即”不要读成“既”,“裳”是轻声字。“妻子”是指夫人和孩子,则“子”读为“z”。)齐读。交流初读后的感受,提出疑问。通过反复地读诗,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质疑。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指名再读,读出诗人高兴、喜悦的心情来。借助注释,自主弄懂字词之意和诗句之意。交流字词理解情况。闻:听说。收:收复。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初闻:刚听说。涕泪:鼻涕和眼泪。这里指因喜极而泪下。却看:再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漫:随
53、意地,胡乱地。漫卷:胡乱卷起。(唐朝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欲:将要,简直要。放歌:放声歌唱。须:须要。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宜人景色相伴。即:就。巴峡:地名,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巫峡:地名,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襄阳:地名,在今湖北省襄樊市。洛阳:在河南省。(杜甫有田园在洛阳。)交流诗句之意:剑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我的涕泪就洒满了衣裳。再看看夫人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白天放声高歌还要痛饮美酒,趁着这明媚的春光陪伴,我
54、正好回到我的故乡。于是,就放舟从巴峡穿过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就一直奔回洛阳。四、赏析悟情,体会写法第一、二句是写诗人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时的心情。“忽”字写出了喜讯来得突然。“涕泪”写出了什么?(惊喜的程度。从这泪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多么渴望国家的统一啊!)第三、四句中告诉我们诗人和家人听到胜利的喜讯后情绪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杜甫“喜若狂”的心情?(从“涕泪满衣裳”“放歌”“纵酒”“青春作伴”“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等词句可以看出。)这抒发诗人怎样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无比欢快的心情。)第五、六句是把诗人内心的狂喜之情进一步渲染和升华。“放歌”“纵酒”能让你体会到什么?(写
55、出了诗人当时如痴如狂的情态。不仅因为诗人自己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表达了作者深厚的爱国忧民之情)第七、八句“即从穿”“便下向”写出诗人同到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急切返乡的异常欢快的心情和强烈的爱国热情。这里用了哪些地名?(剑巴峡、巫峡、襄阳、洛阳)有何作用?(因为贯穿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并不使人感到丝毫的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真切。这是诗人爱国热情的自然流露。)师小节:“放歌”“纵酒”写“喜若狂”的“狂”态;“还乡”则写“喜若狂”的狂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穿起
56、来,就出现了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从眼前一闪而过。诗人闻讯而喜,盼归急切的心情跃然纸上。归纳中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忽闻叛军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补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律诗,其中第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讲究对仗。这里,“却看妻子愁何在”与“慢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与“青春作伴好还乡”对仗十分严谨工整,又极其贴切自然。五、课外研读,提高积累同学们学诗的兴致这样高,老师为大家再推荐杜甫写的另外一首诗歌春望,希望同学们运用刚才的学诗方法,好好研读一下,作为课外积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涕、洛”,理解诗
57、句的意思。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课堂实录:师:在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前,我们来读读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师:发现了吧,李白的诗里面地名很多,把地名圈出来。生: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师:一共28个字,地名就占了将近一半。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同时代诗人杜甫的这首诗里面也出现了许多地名,自己先读一读这首诗。师:请你翻到第150页,你觉得哪些是
58、地名,请你圈出来。(师巡视指导:圈得很好,但是别忘了诗题也是诗的一部分。)(反馈)师:我们来听听,*同学圈的是哪一些?生:河南,河北,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师:一个个来,他先圈的是河南,河北,然后是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放慢速度,让其他孩子都听见)师:还有没有?生:剑外。师:对,剑外也是也是一个地点。这首诗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地名,跟李白那首诗有很多相似之处。(齐读诗歌,教师声音穿插其中,产生和音的效果。)师:这么多地名,有哪些是你知道的?生:河南,河北。师:这首诗中的河南河北跟现在的河南省、河北省地域差不多。不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里面的“山东”不是现在的山东省,而是指“
59、山的东面”。(现在想来,表述确实有问题)生:襄阳好像看到过。师:师:襄阳好像在书里看到过,不过模模糊糊的。(课件出示地图,结合地图浏览一遍这些地名。)教师依次指地名,学生读古诗。师:杜甫现在在哪块地方?想到哪里去?心在哪里?学生带着自己的心情再读这首诗。师:这首诗有情绪在里面。这么多字其实是围绕一个字在写的,请你把这个字圈出来。师:*,你圈哪个字?生:喜。师:我们会发现整首诗是围绕“喜”字来说的。板书:喜师:如果给“喜”字组词,*,你会组什么?生:喜悦。生:欢喜。生:欣喜。生:欣喜若狂。师:“喜”字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变过,都是欣喜,高兴的意思。是什么原因让杜甫欢喜,喜悦,欣喜若狂?生:剑外忽传收
60、蓟北。所以杜甫这么开心。师:了解历史的同学知道是因为什么事件导致蓟北这个地方“失去”吗?生:安史之乱。师:是的,自古以来很多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心怀国家,一心渴望九州能够统一,希望能够收复失地。这的诗,你读到过吗?生:已亥杂诗。师:已亥杂诗,那是龚自珍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那是希望国家通过改革实现振兴,跟收复失地还没有关系。生: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师:读了陆游的诗,我们能感受到陆游一生都在盼望九州统一,例如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例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愿望不实现,他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专车(快车)行业投资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 2025年高回弹海绵橡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盐酸硫必利片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4中国纤维素纤维原料及纤维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叉车出租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双边磨过渡输送机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 2024雕塑工艺品制造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 2025年中国物流配送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甘肃制动压力调节器项目投资分析报告范文参考
- DG-TJ 08-2242-2023 民用建筑外窗应用技术标准
- 2024-2025上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附每周工作安排)
- 【中考真题】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YYT 0653-2017 血液分析仪行业标准
- JT-T-445-2021汽车底盘测功机
- 高考英语经常用的七百个词汇
- 不定代词用法总结及配套练习题
- 糖尿病孕妇护理:案例分析
- 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14)电子表格版
- 2022年4月自考00808商法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光伏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规程》(NBT 32039-201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