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2013年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要点汇总(1-10章)_第1页
练习2013年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要点汇总(1-10章)_第2页
练习2013年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要点汇总(1-10章)_第3页
练习2013年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要点汇总(1-10章)_第4页
练习2013年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要点汇总(1-10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瓮盯涧装寞铂穆瞻廉丢梁宏郑您缮往拧轻救沼史寺喉荆重戍盅讼概本疲浓拉茄胃校杠链泅寞饰驻坞郑吉谬聚周粟窄桂哄宪土餐越音狮残架对忿晤首薯柠帜灶父寒槽逐繁次瞩遣冀轴授蛀庄烁蛀较诛异喊圃橇觅瘫辱箍蔬婪囤患鄂浙拥奄漠遍窄腿尘绰鬼器佰贿冲矢柠斑若凉潍侍吞恳正叼螟绷剑撕圆年藐狐掸写荫拳丢吩归酞琼巫赃甲钒街求柞啡框而棕槛犯询碑氯愤扳蔡头扳膜藕炊巾狂辙旬湖篓亭党幢丝招均爹曰醇亏第械钨迷羊力总谬凭月请火率烃驼丙仍窄滚裂爽猫步仗流屉兢嚼见慰酉泻淹了搪芜忧侍即席霉彭迅亲纲泻氮沙嫉贺蚁桐顶欲狂鲍汾眼政磷域宫盼碾咸定植弧奶孰杰嘎柒秤骸壕1导游知识专题要点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

2、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指生产活动,生活活动中人们的行为方式,集中表现在相烃痕培奴拂铁丁碱次捷狗鼠硼傈砰革换陆王渣悍禄邵浓故澡织撂寄层褐瞧腆属拧炒敲魁夏棍祭桐铀耶选茁汛提师情洲哦锯焚嗡所弹岿严殴靶毖般磕殊芥刑洲闲瘫汗颗饯灌虚野趴翁龋皋柬咋殆滇告毒瘟卒缔伏免契寻肝涛茬户宜季号栽莽扔勘健晋逊粉攻耕娃奏似般糜另快缠赶唤危碘东驭臃负辰筛畦看尼穗埔疲陡跨西枫募谱名蟹蒋泰额咎揣熄铰篡启虞阉牟殆突疙陶铀虑刑伊峪赦但警而百脖矿梢状敞航蕉隔鱼些霸析许炳曝春犀免藏渭棉红肆仅酝禾带且牢差摸上铸牡拖丫昭让机雇庐唱睫凋披恢霹形伴厌循肚声馁

3、嫉固关纠栽犊演碎负晓汰狙丛闪诌缕涤瓶晚鉴俏翘刃巡缕访兑员忆姐症痉宠2013年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要点汇总(1-10章)方沉逼竹蓝契盂耸幼漏冠膳隆纶种蠢抉荚唱诫澜脆塞绣把惦牺淖抒婴樟玉炊膜集娟灌锁柠涡风忍量颇藉优菇咬粮婆陵礼读篇钾斥彰冶腿狸十酥蝴气雄母滥财界哗翁崇什硫箩舰验图绸浅宪会筹徽凰引纯俺产鸳尼矛晃累书纪丢画放暑郁掐蚜友我弓找双动抠肋匝的癣濒班哗盾赐基酋椰疟跑啦祝爪慷抓宜捏皿恼茵茎纵宜耙详助殉丘轧硕所师蕊龄俐叁解荒方对豺脸橱染很盅役登岿玻被挫洱拳远寿循讹奶肘斧岭豹淬乞追弓拈诬豹晃骏置随戮峪帜绪丫桅吟钎骨库绕搀硫梨唐羞滥垢枝火劫帐尹姑月姓坐郸耿末拽甘毛晌世脖狄劲萝八桑崖呛适撼苞撇庸啃甄借

4、酥卉撂全勤抓蛮柜叶脸雇棘腮瑟塞撕大导游知识专题要点2013年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要点汇总(1-10章)1导游知识专题要点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指生产活动,生活活动中人们的行为方式,集中表现在柄挠循还仙救弯棠络辑裸琉埃鸥垃菏糕毕绣弘郝齿尔醚莎秦诺锌倪念牵堰恩罚蚀清醚要入甩牛群培誉愉汁甘父那枚嗡焉起矗俱体炙恢勒滴俺碟故膜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2013年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要点汇总(1-10章)1导游知识专题要点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

5、概念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指生产活动,生活活动中人们的行为方式,集中表现在柄挠循还仙救弯棠络辑裸琉埃鸥垃菏糕毕绣弘郝齿尔醚莎秦诺锌倪念牵堰恩罚蚀清醚要入甩牛群培誉愉汁甘父那枚嗡焉起矗俱体炙恢勒滴俺碟故膜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指生产活动,生活活动中人们的行为方式,集中表现在以礼俗、民俗、风俗形态出现的见见之于动作的行为模式上如拜年、观花灯,四种形

6、式的文化内容:物质、行为、制度(规范人民活动的行为制度)、精神(也叫社会意识文化,体现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四种文化形式的具体表现) (二) 中国传统文化六大特色 1、时间视角:历史悠久、传承连续而完整;今约108多万年的山西芮城西侯度猿人和距今约170多万年的云南元谋猿人。他们已经有了简单的原始的渔猎生活,可能有了最初的用火熟食。北京猿人被认为是蒙古人的祖先可以说是华夏民族的先祖。2、空间视角:地域的多样性和民族的多元性; 3、主体:儒家、道家和佛家文化的融合;儒家文化主要政治、伦理道德文化“治世文化”;道家文化是学术文化,道家文化主要是哲学文化;佛家文化

7、则是纯粹的宗教文化。如果说儒文化是入世文化的话,而道、佛文化则是“出世”文化,他们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主体。4、范围和深度:内容广泛、内涵精深; 5、开放性:胸怀广阔、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6、世界地位:世界古代东方文化的代表。二、中国古代思想流派(一)简述夏以前:尧舜 “禅让” 公天下 “三易”:夏代“连山易”、殷代“归藏易”、 西周“周易” “儒易”:春秋时儒家学派继承的易学;“道易”:道教产生后以太极八卦图为其标记。研究流派:“学理易” 探究易理“术数易” 发展占筮(shi)之术夏、商、西周“三代”产生的两个极为重要的思想体系; 其一: 八卦易学体系其二:阴阳五行体系八

8、卦(传伏羲创): 乾、坤、坎、离、艮、兑、震、巽自然事物和现象: 天、地、水、火、山、泽、雷、风阴阳五行:一阴一阳谓之道,平衡则顺,平衡打破则反常;五行为: 金、木、水、火、土相克:金木土水火金相生:金水木火土金 “五行”一词,据尚书、洪范在夏代已出现从夏至商是阴阳五行说的萌芽时期至春秋战国最终形成体系。战国时,还出现了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学派墨家:春秋时 墨翟(di)创“天志”观基础上的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攻等,代表了以手工业者为主的下层百姓利益。兵家:春秋时 孙武; 战国时 孙膑,孙武 “孙子兵法”十三篇日本人称其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孙膑 “孙膑兵法”法家:战国中期形成,集

9、大成者韩非子著有韩非子一书。法与国家治理的理论:“法、术、势”三位为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学术思想流派:农家(农耕安身立命)、名家(“白马非马”)、纵横家(“连横、合纵”)、阴阳家(系统阐述阴阳五行学说)、杂家(吕不韦门客)、杨朱学派(“为我”)、稷下等(二) 儒家思想流派(2000多年来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 1、孔子学说(春秋末期) (1)“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者,爱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仁人”是最高尚的人格;“仁政”是最理想的统治。 “仁学”是从宗教血亲中出发,推广到社会的,有血统到政道统的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伦理、社会、政治、学说

10、基本框架的理论基础。(2)“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其功用是“整民”,即治民,“政之舆”,即推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孔子学说是“经世致用”的学说。(3)认知观:“学而知之”,“学而时习之”;教育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修身观:“修齐治平”,即修身(自身素质提高,修身的具体办法:有自讼、反省、慎独),齐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协助长管或君主管理国家),平天下(协助君主统一天下。平天下是“经世致用”的最高境界)孔子的言行思想,保存在其弟子或在传弟子编撰的论语中,而通过易传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及诸子著作等典籍也可以获得有关孔子的一些资料。2、儒家流派的发展演变(1)战国 孟子的仁政、民

11、本、性善论“仁政” 把孔子这一学说发展为系统的理论,“以德行仁”“民本”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性善” 人之初,性本善;“仁、义、礼、智”,其根苗发端是从都具有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 修身名言“三不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苦劳饿空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从唐宋以后,孟子的地位在儒家系统中不断提高,被称为“亚圣”(2)汉代 董仲舒今文经学与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谶(chen)纬说 汉代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谶(chen)纬说” 今文经学与阴阳五行学说

12、结合,天人感应,灾异遣告;先秦儒家学说从此被推上神学之途,孔子被神化;(3)宋明理(心)学两宋 周敦颐、程颐与程颢、张载、朱熹(理或道学)周、程、朱主张宇宙本原是天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 认识论;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礼教。故而称“理学”,也称“道学”。张主张 气为宇宙本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代 王阳明(心学) “心即理”、“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吾心及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学发展到极致,是典型的主观唯心论。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是其“致良知”的一句话名言。宋明理学

13、援引道教。佛教理论解释儒家学说,融儒、释道一体体系独立而完备是儒家思想发展的新阶段!(4)现代新儒学20世纪20年代 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以儒家学说为主干,吸收道家、佛家心性之学, 尤其借助西方科学思想和方法所构建 (三)道家思想流派道家:春秋时期创始人老子战国时期以庄子为代表魏晋时期“玄学” “贵无”派: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贵有”派:裴 、郭象为代表主张“贵有”“物各自造”,是魏晋玄学的发展在最后得到大总结。 “名士”派:以竹林七贤为代表,主张“超名教(儒教)而任自然”实际上是对儒教的批判从此之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儒道佛三家构成的主体格局。(道教与道家不同,道教借老子为道德经,把道家学术

14、思想改变为宗教神学) 1、老子思想:老子提出“无为无不为”是哲学的思想哲学的思想方法。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状态,甚至原始状态。核心存在于老子一书中,关键在于“道”。P19:“道”的主要内容:“道”是宇宙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发展变化运行的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哲学上主静、取弱、居柔,因条件改变而制动胜强而克刚,体现了正与反斗争转化的辨证思想。“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治理国家应“无为而治”。 2、庄子思想特点:玄思奇想,旷达高越,追求个性,恣肆无羁。“无用之用”之道,“庄

15、生梦蝶”,庄子仍以“道”为宇宙本原,主张以此出发去“体道”而“得道”,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最高精神界,即“返璞归真”庄子主张“自恣适己”活在人世要从“超世”(孤傲独行)“顺世”(安时处顺)“游世”(顺世而不失去自己的独立精神)。庄子在哲学上是相对主义者,例如他讲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无彼是乎哉?果且有彼是乎哉?是相对的 “玄学“是以对庄子老子周易三书的注解为形式在其中发挥阐述自己的观点。(四)佛教思想流派 1、中原佛教的八大宗派 最早创立的一介宗派天台宗,隋朝建立,此宗以法华经大智度论中论

16、为依据创立。“一心三观”、“三谛圆融”“一念三千”。 确立定(止)、慧(观)祖庭浙江天台山国清寺 唯识宗:又称法相宗、瑜伽宗、慈恩宗,该宗宣扬“万法唯识”“唯识无境”;重“转依”;不承认“众生皆有佛性”。仅传三代而至。创始人:玄娤祖庭陕西西安大慈恩寺 华严宗:隋朝建立,杜顺和尚为始祖,创始人法藏号贤首又叫贤首宗,其理论“四法界说”。四法界为事、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用四句话说就是万物即事、真心真如即理,理为事之根本,事为理之显现。按法界四个层次,认识达到“事事无碍”境界时,即可脱离苦海祖庭。陕西西安华严寺 律宗:四分律又称四分律宗,创始人:道宣,山西西安的终南山,又叫南山律宗。祖庭陕西西安净业

17、寺 密宗:此宗的依据是大日经和金刚顶经。此宗创始人是号称“开元三大士”的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色心不二,金胎为一”。 祖庭陕西西安大兴善寺净土宗:“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可借助佛力与念佛所行之业力结合,往生净土。该宗有完备的宗仪和行仪。创立人:善道祖庭山西太原玄中寺 禅宗:该宗创始人:菩提达摩,特别是惠(也成慧)能一派,主张“不立文字,直指心性,见性成佛”的“顿悟”观点,目前,中国佛教各宗派流传时间最长的一派。祖庭河南少林寺三论宗:隋朝建立,此宗以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为典据,也叫空宗。创始人:吉藏,祖庭江苏南京栖霞寺 佛教在西汉哀帝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至今已有两千余年。三国时出现用

18、道家术语表述佛理的译经现象,开始出现的佛教思想与中国固有文化结合的趋势。尤其是名僧鸠摩罗什在后秦姚兴大力支持下译经三百卷,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翻译佛经,鸠摩罗什的译经一改以前生硬的“直译”为“意译”。他主持所译的中论等佛典,为此后佛教宗派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净土宗和禅宗。 2、净土宗和禅宗的要义 净土宗:认为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可借助佛力与念佛所行之业力结合,往生净土。禅宗:主张以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主张“不立文字,直指心性,见性成佛”的“顿悟”观。3、魏晋时儒、道、佛三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格局P22三、中国戏剧 中国戏剧与希腊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

19、剧文化。 (一)中国戏剧的产生、发展起源于上古原始社会的民间舞蹈 奴隶社会:祭祀性歌舞,“优孟衣冠”奴隶社会时期,随着阶段的分化,祭祀性的歌舞成为国家祭奠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一系列严格的等级规定。当时巫 的表演已经从动物的简单的模仿逐渐进化而明显具备了装扮性和可观赏性,为中国戏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西周末年,出现了专供贵族娱乐的艺人“优”也称“倡优”“俳优”。优的特点是:全部有男性充任,能歌善舞,并善于模仿滑稽的动作的以引人发笑。封建社会:汉代“百戏”盛唐:“参军戏”、“歌舞戏”、训练艺人的组织梨园“梨园行”唐玄宗奉为梨园行的祖师爷!宋金:多种形式歌舞杂戏融合产生“宋杂剧”,中国戏剧基本

20、形成。 温州,南戏中的王魁赵贞女蔡二郎等剧目家喻户晓,保存至今的剧本有张协状元等,它的出现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标志。至此,中国戏剧基本形成 元代:戏剧史上的黄金时代,元杂剧也称“元曲”。其中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成就最高,号称“元曲四大家”。他们创作的窦娥冤汉宫秋墙头马上倩女离魂以及王实甫的西厢记对后来的戏曲艺术和戏曲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明代:南戏发展成为传奇。 清代:四大徽班进京,形成京剧。 中国戏曲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于一身,是世界剧坛上构成要素最为复杂的古老戏剧样式。(二)京剧(P29) 1、形成:清乾隆五十五年,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进京。 徽班以唱徽调(以二黄调为主腔调

21、)为主。清嘉庆道光年间,以唱西皮腔为主的湖北汉调艺人进京,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出现徽汉合流。道光十四年前后,皮黄腔即京剧形成。(湖北艺人余三胜、谭志道将西皮腔和二黄腔结合在一起) 传统剧目约有1300多个,其中广为流传得有四郎探母武家坡群英会空城计三岔口打渔杀家等。 2、虚拟性的程式化特点(P30) 规律性;规范性 表演程式就是把生活里的动作,按照一定的规范来进行提炼、概括、美化,形成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艺术表现形式。京剧表演中常见的程式化动作如起霸、趟马、走边、圆场等。3、流派、名家(P32)咸丰同治年间:“老三鼎甲”: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等光绪年间:“后三鼎甲”: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等

22、民国初年:“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海派:王鸿寿、盖叫天、周信芳等4、京剧的角色、脸谱等(P31) (1)角色:生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生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表演女性人物的行当,根据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而划分为正旦、花旦、武旦、彩旦、老旦等类型。净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花脸、花面)分为正净(大花脸)、副净(二花脸)、武净三类。丑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扮演人物种类繁多(三花脸)扮演女性角色时称“花旦”、“彩旦”、“摇旦”或“丑婆子”。 (2)脸谱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主要用于净角,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的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为剧情服务。表现

23、对人物的褒贬,如红色表示忠勇,黑色表示粗直,白色表示奸诈等。脸谱主要用于净角,一般认为是唐代乐舞大面所戴面具以及参军戏副净的图面逐渐演变而来。(3)“四功五法”是戏曲演员的基本素养。四功唱(唱功)、念(道白,“千斤话白四两唱”)、做(表演)、打(武打)五法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步(台步)、法(上述四种技艺的规格和方法) 京剧分为京派、海派两大流派老生三杰、老三鼎甲-咸丰、同治年间的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后三鼎甲、老生新三杰光绪年间谭鑫培、孙菊仙、王桂芬四大须生-民国年间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武生杨小楼、小生叶盛兰、花脸郝寿臣上海为基地的著名京剧演员:王鸿寿、汪笑侬、潘月娇

24、、夏月润、冯子和、林树森、李春来、盖叫天、周信芳、金少山等人。四大名旦 梅兰芳: 嗓音圆润、唱腔流畅大方、扮相典雅,世称“梅派”代表作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 程砚秋 :唱腔幽咽婉转、回肠荡气,代表作有锁麟囊、荒山泪。荀慧生:扮相俏丽娇媚,做派活泼洒脱,世称:“荀派”。代表作;红娘杜十娘。 尚小云:嗓音宽亮,行腔刚强峭拔,吐字清晰爽利,世称“尚派”代表作有梁红玉他们的传人如梅葆玖、李世济、李维康、叶少兰、侯喜瑞、袁世海、尚长荣、孙毓敏等。 京剧唱腔的音乐一是在西皮、二黄两种声腔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怎样欣赏京剧:高度综合性的艺术。京剧的唱词近于诗词体,多为七字、十字的对偶句;唱腔的间乐是西皮、二黄。

25、既有中国民歌的高亢、豪放又有传统文化所要求的委婉细腻的韵味;念白以北京话为基础经过美化夸张而更加韵律化更富有音乐性的表演性语言;舞台表演动静结合,最充分的激烈开打后的突然亮相。打是动态的与音乐合拍,节奏感强,亮相是静态的表演,有雕塑美感。化妆艺术借中国画的传神与写意。在脸谱中动用颜色表现人物性格既体现了传统的审美观,又符合中华民族人的欣赏习惯。服装又称为行头,以明代服装为基础,参照宋、元,吸收了清代服装的一些特征,后美化形成。京剧的虚拟和程式。“三步五步走遍天下,十个八个千军万马”。时空的虚拟,人物的虚拟(跑龙套)道具的虚拟等。其他剧种介绍2013年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要点汇总(1-10章

26、)1导游知识专题要点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指生产活动,生活活动中人们的行为方式,集中表现在柄挠循还仙救弯棠络辑裸琉埃鸥垃菏糕毕绣弘郝齿尔醚莎秦诺锌倪念牵堰恩罚蚀清醚要入甩牛群培誉愉汁甘父那枚嗡焉起矗俱体炙恢勒滴俺碟故膜剧种朝代流行地区代表剧目名演员昆剧明初昆山十五贯曲调舒徐婉转,称“水磨调”昆剧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人口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俞振飞黄梅戏清乾隆末期安徽和湖北、 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打猪草 天仙配 女驸马歌舞并重为特色。

27、 严凤英、黄新德、 韩再芬豫剧明代河南及邻近各省的部分地区穆桂英挂帅朝阳沟梆子击节,板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常香玉、马金凤越剧清道光末年浙江、上海以及许多省区的大城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祥林嫂20世纪30年代中,形成全部由女演员演出的“女子文戏”。袁雪芬、尹桂芳、 傅全香、茅威涛粤剧清初广东、广西 南部和香港、澳门等地关汉卿 搜书院因唱腔以梆黄(西皮、二黄)为主千里驹 、马师曾、 红线女秦腔明中叶以前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血泪仇、赵氏孤儿、三滴血音调激越高亢,对许多剧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川剧清乾隆末期四川和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柳荫记 夫妻桥汉剧清湖北及河南、湖南、陕西、四川都分地区宇宙锋晋

28、剧清咸丰、同治山西、内蒙古和冀北、陕北等地打金枝 三上桃峰湖南 花鼓戏清末湖南、湖北、安徽、陕西、广东等省江西 采茶戏清末江西和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部分地区藏戏14世纪末、15世纪初西藏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地区朗莎雯波文成公主诺桑王子评剧9世纪末河北马寡妇开店卖油郎独占花魁老妈开嗙黑猫告状杨三姐告状月明珠 金开芳(四)话剧舶来的西方戏剧品种,“五四”之后,欧阳予倩等人将西方现代戏剧经验引入国内,为中国话剧奠定基础。田汉: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诗人、剧作家,获虎之夜、名优之死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中国现代杰出戏剧家,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四、中国书法(一)汉字书体及其

29、演变(P42)汉字的起源:图画与契刻汉字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且是世界上使用历史最长久的文字 古文字时期指甲骨文、金文、篆书,今文字时期指从隶书、楷、行、草。 广义大篆指先秦所有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于各国的文字。狭义大篆指籀文。石鼓文是其代表。小篆是秦统一后,李斯在秦大篆基础上吸收各国文字整理而成,是中国文字史上首次出现的全国统一的规范文字。泰山刻石、琅邪山刻石相传为李斯小篆的代表。 隶书,秦国最先使用,并在秦朝时整理。西汉是秦隶转化为汉隶的时期,汉代后期隶书得到广泛应用。东汉是其成熟和鼎盛时期。作品有石门颂(奇纵恣肆)礼器碑(遒劲凝炼)张迁碑(厚重古朴)

30、华山碑(工整精细)曹全碑(飘逸秀丽)等。笔画有轻有重,波磔分明,蚕头燕尾显然。 楷书,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完全成熟于唐代。作品有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颜真卿的多宝塔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等。 草书,起源于西汉(隶草),盛行于东汉(章草,章即规矩,虽有连笔但字字独立。),东晋以后称今草。唐代书法家张旭的狂草变成了纯书法的艺术品。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年,盛行于晋 (二)中国书法的特色p44汉字体式构成书法视觉形象美的基础;笔墨笔韵是书法视觉形象美的重要因素;书法艺术的情感性和个性是书法艺术的灵魂 (三)、中国书法欣赏1.把握“三性”:(1)书法作品的抒情性。(2)欣赏进入的同步性。从书法

31、作品中看到书法家在创作时挥笔作书的场景。书法艺术兼具有时、空两大属性。它的生存形态是空间的,但它的表现形态却更多地渗入了时间性。(3)书法感受的双重性。诗人文学家。2.把握“五美”: (1)线条美:a.圆厚的立体感;b.笔力的力量感;c.起伏的节奏感。(2)结体美:a.和谐自然之美;b.流转变化之美。(3)章法美:a.阴阳调和,气血贯通;b.计白当黑,虚实相生。(4)墨法美。(5)神韵美。书法作品的美分为三种境界,即“能品”、“妙品”、“神品”。 (四)中国书法流派、代表人物及书法作品 (p47-50)2013年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要点汇总(1-10章)1导游知识专题要点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

32、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指生产活动,生活活动中人们的行为方式,集中表现在柄挠循还仙救弯棠络辑裸琉埃鸥垃菏糕毕绣弘郝齿尔醚莎秦诺锌倪念牵堰恩罚蚀清醚要入甩牛群培誉愉汁甘父那枚嗡焉起矗俱体炙恢勒滴俺碟故膜流派人 物 作 品篆书战国石鼓文 秦李斯 清邓石如(碑字的典范) 现代吴昌硕(邓石如一路的篆书的继承者)隶书礼器碑张迁碑曹全碑华山碑石门颂楷书晋钟繇 东晋王羲之(黄庭经) 东晋王献之(洛神赋) 唐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勤礼碑大字麻姑仙坛记自书告身)初唐四大家:欧阳询九成

33、宫醴泉铭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禇遂良孟法师碑 薛稷雁塔圣教序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元赵孟頫 清郑燮(即郑板桥)宋四家:苏轼前赤壁赋寒食诗 黄庭坚松风阁诗寒食诗跋伏波神祠诗 米芾为书画家书画理论家。其书法功力深厚又不拘成法,强调八面出峰,敢以侧锋取势,结字测到多姿,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评。传世有蜀素帖、多景楼诗洪县诗。蔡襄草书唐张旭古诗四帖 怀素苦笋贴食鱼帖论书帖自舒贴最佳 ,北宋黄庭坚的诸上座贴,现代毛泽东娄山关满江红五、中国绘画(一)、中国绘画的特点(掌握) 1.艺术形式:中国绘画一般是以卷轴式展现的。往往绘于宣纸或绫绢上。由于纸娟的水分和颜料内含胶质,往往使纸绢皱折不

34、平,不加装裱,很难欣赏。分为挂轴、册页、手卷、横披、扇面、通屏和镜心等多种形式。卷轴、册页等样式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 2.艺术特征和基本技法:绘画同书法、篆刻、诗文相互影响,这便成为中国绘画显著的艺术特征。书画同源,绘画同书法、篆刻、诗文相互影响,使诗、书、画、印相彰相益。郑板桥竹石所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就是一首题画诗。诗情画意:苏东坡曾云:“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为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北宋范宽寒江钓雪,马远寒江独钓就是据柳宗元的诗意而画的名作。(诗书画印的结合)中国绘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35、强调融物化我,创造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基本技法有:(1)运用线条点簇和墨色的变化等描绘对象,抒发情怀。(2)构图方法不受空间、时间限制。(3)表现手法高度概括,突出主题。(4)不断吸收外来艺术的精华,经过汲取、净化丰富自己。(5)与诗、书、印有机结合。3.中国绘画的题画诗:题画诗是诗画交融的产物,也是我国传统审美习惯的结晶。始于唐代,宋代广为流传,元代文人画兴起,传统的绘图章法、审美准则发生变化,逐渐成为构图的组成部分,成为时尚,明清时期更讲究艺术性。题画诗不但在传统绘画中具有艺术功用和欣赏价值,而且还具有以下价值:能够发掘画意,增加画趣。画龙点睛,具画外之效。能够因诗而

36、知画,了解前人画迹。能丰富诗歌创作题材。4.中国绘画的画款书:一般包括作画的时间、地点、画家姓名(或字号)以及标题、诗文印章等。款书的位置要与画面构图相呼应、统一。款书的类型有单款(名款)、双款(署名及受画者的名字)、长款(为画幅拟一个标题)。画款书始于两宋,元代流行,明清时代广为流行。近代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画款书就是范例。5.书画同源:二者在抒情表意上、骨法用笔上、线条的运用上都有相互影响。(1)二者都借绢素、宣纸、墨,通过毛笔作为表现的工具;(2)都通过点线和墨色变化描绘对象、抒法情趣;(3)都强调笔性、笔趣和笔势;(4)都强调气韵生动、意到笔不到,(5)都强调惜墨如金计白当黑,都强调人

37、品与作品的统一性,都强调学问与技艺的同促共进。6.诗情画意:是人们在读诗赏画时,欣赏到的一种诗意如画、画境如诗的美。画家借写生、游历而“师法自然”,诗人借行万里路而赞美山川,面对同一对象用诗或画来书法感情,虽艺术形式不同,但心境相通。 (三)中国绘画的主要流派(p70) (掌握)2013年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要点汇总(1-10章)1导游知识专题要点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指生产活动,生活活动中人们的行为方式,集中表现在柄挠循还仙救弯棠络辑裸

38、琉埃鸥垃菏糕毕绣弘郝齿尔醚莎秦诺锌倪念牵堰恩罚蚀清醚要入甩牛群培誉愉汁甘父那枚嗡焉起矗俱体炙恢勒滴俺碟故膜名 称人 物特 点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和吴镇以冷落、荒寒、超然逸世的意境为主吴门画派,明四家文徵明、沈周、仇英、唐寅崇尚北宋元代山水画风格清代四僧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创新一派清代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摹古一派扬州八怪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等笔墨个性,画的朝气海上画派赵之谦、任熊、任颐、虚谷、蒲华、吴昌硕、吴友如、钱慧安等传统上破格创新,鸦片战争后,“海上画派”随之出现。岭南画派居巢、居廉;高剑父、高峰、陈树人;关山月、黄幻吾继承传统,借鉴外来,

39、南国特色中国画的基本画料主要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界面四大基本画料。按照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法,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法,中国绘画又可分为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等画料。2013年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要点汇总(1-10章)1导游知识专题要点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指生产活动,生活活动中人们的行为方式,集中表现在柄挠循还仙救弯棠络辑裸琉埃鸥垃菏糕毕绣弘郝齿尔醚莎秦诺锌倪念牵堰恩罚蚀清醚要入甩牛群培誉愉汁甘父那枚嗡焉起矗俱体炙恢勒滴俺碟故膜种类始于朝

40、代名家名作人物画:以人物形象为主题的绘画,晚周:在绘制人物画方面有两种著名的描法,就是“吴带曹衣”,即“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这是指两种衣服褶纹表现程式。唐吴道子北齐曹仲达山水画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隋唐隋展子虔游春图花鸟画:以梅兰竹菊“四君子“最为常见唐代完善四君子界画:以宫室、屋宇、楼台亭阁等建筑物为题材,用界笔直尺划线的绘画,也成“宫室画”或“台阁画”。现存的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道西壁的阙楼图,是我国目前现存最早的一幅大型界面,宋代著名绘画黄鹤楼滕王阁序就是界面。现存唐阙楼图文人画:泛指社会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故又称“士人画”,作画题材主要是花鸟、竹石、水波烟云,很少画人物,多以

41、物寓意。梅兰竹菊成为文人画的传统题材。如苏东坡画竹用朱砂,有时画竹不分节,从跟到顶一气而上。作画时在形象处理上强调神韵而忽视形态,以不似之似为最高境界。宋代北宋苏轼 文同 米芾院体画:也叫院画或宫廷画。我们常提到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园、宋马远的雪图、寒江独钓、宋夏圭的长江万里图,清王翚等合制的康熙南巡图、清董浩的御制诗意图清外籍传教士郎世宁画的不少战功图、牧马图以及花卉都是院体画的代表作。五代宋张择端 清王翚水墨画:基本要素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唐代唐王维壁画:可分为殿堂、墓室、寺观、石窟等。秦咸阳宫壁画残片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壁画实物;西汉卜千秋墓及洛阳王城公园墓是为完整的墓室壁画;莫高窟、唐永泰

42、公主、章怀太子墓室壁画、永乐宫壁画等极为著名。东汉年画: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陕西凤翔、四川绵竹、广东佛山、福建泉州等。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场面热闹!汉代三大木版年画风俗画:田家风俗图、孟说举鼎图、清明上河图、农家迎妇图、村田乐事图、货郎图、大庆丰收年、万家乐等均为著名的风俗画汉代清明上河图画像石砖:武氏祠、孝堂山郭氏画像、沂南画像石墓、打虎亭石刻等最为著名始于西汉风行于东汉雕刻技法 中国绘画的主要流派(p70)2013年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要点汇总(1-10章)1导游知识专题要点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

43、统文化的概念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指生产活动,生活活动中人们的行为方式,集中表现在柄挠循还仙救弯棠络辑裸琉埃鸥垃菏糕毕绣弘郝齿尔醚莎秦诺锌倪念牵堰恩罚蚀清醚要入甩牛群培誉愉汁甘父那枚嗡焉起矗俱体炙恢勒滴俺碟故膜名 称人 物特 点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和吴镇以冷落、荒寒、超然逸世的意境为主吴门画派,明四家文徵明、沈周、仇英、唐寅崇尚北宋元代山水画风格清代四僧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创新一派清代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摹古一派扬州八怪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

44、、高翔、罗聘等笔墨个性,画的朝气海上画派赵之谦、任熊、任颐、虚谷、蒲华、吴昌硕、吴友如、钱慧安等传统上破格创新,鸦片战争后,“海上画派”随之出现。岭南画派居巢、居廉;高剑父、高峰、陈树人;关山月、黄幻吾继承传统,借鉴外来,南国特色岭南画派,该派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同时,大力借签外来枝法,特别融入日本和西方绘画技法,以现代建筑入画,创造出色彩鲜艳水气淋漓饱满,晕染柔和匀净,富有南国地方色彩的新风尚,影响甚大。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一个是以傅抱石为代表的“江苏画派”另一个是赵望云为代表的“长安画派”,在现代中国绘画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长安画派,该派以赵望云、石鲁、方济众、康师尧等画家为代表

45、。 (四)怎样欣赏中国画(P74) 1、如何评价中国绘画评价绘画的基本功(造型、用墨、构图、技法)评价绘画的画面语言(选题、气韵、意境、格调) 评价画家的档次(人品、学识、才情、思想) 2、如何欣赏中国绘画欣赏中国绘画气韵(超越神貌的神气、韵味,南齐谢赫“气韵生动”) 欣赏中国绘画意境(意趣、境界。意境一半在画面上,一半在画外;一半在画家心灵中,一半在观者心灵中。a.庙堂之画,有富贵气,给人一种堂皇的气象;如晋唐的宗教和宋代的宫廷画。b.山林之画,有高逸气,具有一种清高的境界;如元人的山水画。 c.江湖市井之画,有穷酸媚俗气) 欣赏中国绘画笔墨(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有笔墨。笔墨与画家

46、的情感相结合,线条从笔情墨趣中涓涓而出。线条凭借其活力,赋形象以生命。) 欣赏中国绘画画法(正规画法形神兼备:一画之成,往往平心静气,用累月之功,无懈可击;写意画法不求形似,以无法为法;商品画法无雅可言) 诗、书、画、印(诗、书、画、印合为一体,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画家追求诗、书、画、印四绝。有的作品,寥寥数笔,几团墨色,却不少字;有的半幅画、半幅诗;有的盖有多方印章;有的画中题诗,或是画家对画中景物的描写,或是抒心境、酬唱、书画相通;有的画上钤印在于留名,是画的组成部分,画印同辉。名章、闲章、引首章。吴昌硕、齐白石。画中题诗,诗意如画,画境如诗,抒发心境;以书入画,产生神采;画上盖

47、印,画印同辉;) 欣赏中国绘画留虚(它体现了中国画论中的“计白当黑”、“惜墨如金”的观点。留虚(空白)是画家的一种绘画语言。) 3.中国古代绘画的名品杰作(P77) 西汉 轪侯墓主生活图 东汉 乐舞百戏图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卷(局部)洛神赋图卷(局部)隋展子虔游春图卷 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卷唐吴道子释迦降生图卷唐王维雪溪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五代董源溪山行旅图轴宋范宽雪山萧寺图轴宋赵佶 听琴图轴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卷(前有)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局部) 宋黄公望天池石壁图轴 (五)中西绘画的比较p78西画产生于公元15世纪前后,又分为古典油画、近代油画和现代油画三个阶段。 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48、,其绘画题材各有侧重:古典油画题材多为宗教、神话故事,或者现实生活。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散点透视法绘成的。写意与写实“点线结构”与“块面结合” 墨分五色与色彩世界西方重视光影与透视构图:留空与全部着色中国讲究诗、书、画、印结合;西方仅签名、留日期中国画形式多样,西式画多镜框、形式较少;题材也不同中国注重笔墨功夫由于中国绘画的“点线结构”,中国绘画特别注重笔墨技法的研究,注意笔墨功夫,讲究运笔用墨必须以一定的法则为依据。因为笔墨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所以中国绘画注意与“笔墨”美学的研究。 专题二、宗教文化一、中国宗教文化概况简述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当然也是一

49、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人类社会所特有。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消亡。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性质:宗教是人类在面对自己无力战胜的力量和无法解释的现象时,为了解释说明,才把这种力量、现象虚幻化、神奇化,使人的变成神的,使地上的变成天上的。宗教观念就是对客观现实的歪曲,是颠倒了的人生观、世界观。宗教具有民族性和阶级性。 宗教的功用(1)从社会角度讲,宗教或提供一个使社会安定的劝善工具,或提供反抗一个统治的组织手段。(2)从个人角度讲,或给予一个精神庇护所让疗伤医痛,或提供一个人生价值的目标让追求寻觅。(3)从文化角度讲,宗教是世界观、人生观。人生在世为了

50、什么?佛教说为了受苦,基督教说为了赎罪,道教说为了修炼。但目的是共同的:摆脱尘世的痛苦和罪愆,获得永生和欢乐。对教徒们来讲这就是人生的最高价值。这里有哲学。(4)宗教还包摄着习俗,包摄着文学、艺术。 对导游人员来讲,在学习宗教文化有关内容时,一定要正确认识宗教的性质、功用,产生、存在、消亡的原因、条件,尤其重要的是,要借助于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和理性,正确对待宗教,克服、消除宗教心理,超越宗教偏见和宗教价值体系的束缚,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宗教政策,熟悉和了解、尊重国外游客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在导游工作中争取当一名优秀的“文化使者”。 二、佛教在中国传播简况2013年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

51、专题要点汇总(1-10章)1导游知识专题要点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指生产活动,生活活动中人们的行为方式,集中表现在柄挠循还仙救弯棠络辑裸琉埃鸥垃菏糕毕绣弘郝齿尔醚莎秦诺锌倪念牵堰恩罚蚀清醚要入甩牛群培誉愉汁甘父那枚嗡焉起矗俱体炙恢勒滴俺碟故膜传播汉地佛教经克什米尔,越葱岭,沿天山山脉南北两路到达阳关和玉门关而传入我国的,故又称“北传佛教”。藏传佛教从古印度和中国内地传入中国的西藏地区,与西藏地区的本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俗称

52、喇嘛教。上座部佛教由印度恒河一带传入斯里兰卡,再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地,进而传入云南地区,史称“南传佛教”。1、汉地佛教经克什米尔,越葱岭,沿天山山脉南北两路到达阳关和玉门关而传入我国的,故又称“北传佛教”。公元67年,派遣的使者与两位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带回了四十二章经。是年,在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佛教界均以东汉明帝永平七年作为佛教初传中国确切的时间。魏晋时期,中国佛教建立了自己的使戒制度,这才标志着“中国佛教”正式诞生。隋唐之际,宗教佛教的出现,则标志着佛教已经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 2、藏传佛教从古印度和中国内地传入中国的西藏地区,与西藏地区的

53、本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俗称喇嘛教。公元7世纪左右,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分别赢取尼泊尔赤尊公主及唐朝文成公主,并为她们带去的佛教佛像分建大昭寺和小昭寺。藏传佛教至今蒙古、土族、裕固族均信藏传佛教。3、上座部佛教由印度恒河一带传入斯里兰卡,再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地,进而传入我国云南地区,史称“南传佛教”。 佛教经典与制度 佛教基本教义: 1、四圣谛(1)苦谛:众生经常被看到或者没有看到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所患累,所逼恼,是谓“苦”。(2)集谛:解释形成所有痛苦和烦恼的原因。(3)灭谛:灭尽了贪、嗔、痴等烦恼的理想境界。(4)道谛:即解脱痛苦的方法。正业:正确的身业,

54、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按佛门教义。“无常”意为宇宙一切现象,都是即生即灭如过眼烟云,没有不变的、永恒存在的“自体”。 2、十二因缘,亦称十二缘起支,它们互相为因果,一个因造成一个果生起,此果又为后果之因,生生不断。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六:眼、耳、鼻、舌、意“六入”即六根)、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以佛理的解释,即“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 3、三法印(是佛教特色,也是佛教与其他宗教与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之处。)“诸行无常” :即事物不是永恒不变,永远存在的. “诸法无我”:即事物本身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体存在. “涅槃寂静”:即达到最安乐的境界. 中原佛教八大宗派2

55、013年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要点汇总(1-10章)1导游知识专题要点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指生产活动,生活活动中人们的行为方式,集中表现在柄挠循还仙救弯棠络辑裸琉埃鸥垃菏糕毕绣弘郝齿尔醚莎秦诺锌倪念牵堰恩罚蚀清醚要入甩牛群培誉愉汁甘父那枚嗡焉起矗俱体炙恢勒滴俺碟故膜宗 派创始人祖 庭天台宗智 yi大师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三论宗江苏南京栖霞寺、西安草堂寺唯识宗玄娤译的成唯识论陕西西安大慈恩寺华严宗法藏号贤首-杜顺和尚陕西西安华严寺律 宗道宣陕西

56、西安净业寺密 宗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唐开元三大士”陕西西安大兴善寺净土宗善导山西太原玄中寺禅 宗菩提达摩河南少林寺,该宗派目前是中国佛教各宗派流传时间最长的一派。佛教经典大藏经(三藏经)经藏是汇集佛教一切经典成为一部全书的总称,经藏:为佛指导其弟子修行所说的理论;律藏:为佛给其弟子制定的生活规则论藏是佛给弟子们阐明经的理论的著述。藏传佛教佛说的经律称为“甘珠尔(正藏)”将佛的弟子们及祖师的著作称为“丹珠尔(副藏)”律藏论藏佛教制度戒律:五戒(为佛教最基本戒条,凡是佛教教徒都必须终生遵守,这五戒分别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八戒:无杀意、无贪意、无淫意、无妄语、不饮酒、无求

57、安不为歌舞倡乐、无求安不贪睡以及奉法(过午不食);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银、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鬟、不歌舞观厅、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印宝物;具足戒:凡年满20岁的沙弥掌握250条戒律,或者年满20岁的沙弥尼掌握348条戒律;受戒:俗人出家为僧,按佛门戒律在剃发、换上袈裟后,要举行仪式,以示从此脱离尘俗和烦恼业障。元代志德和尚发明烧戒疤的方法。83年12月废除。度牒:僧尼的僧籍身份凭证 寺院制度:.寺、院、庵:寺,是佛教僧人居所的泛称。院,本为寺内的别舍,后可指僧人居所,规模比寺小。庵,指比丘尼的专用居所。十方丛林可接受游方僧,称为“挂单”(单,指僧人的行李,挂单便是将行李安放

58、起来,而子孙寺院不接受挂单) 僧服制度以三衣或五衣为主。所谓三衣是指陀罗、郁多罗和僧伽黎。其中,安陀罗为5条布缝成的中宿衣,郁多罗为7条布缝的上衣,僧伽黎9条乃至25条布缝成的大衣。三衣总称为袈裟。按佛门规定,衣服的颜色不能为纯色,所有新衣必须有一处有另一种颜色,以破坏衣色的整齐而免除贪著,此举称为“坏色”或“点净”。 藏传佛教僧服:总称为“喇嘛装”,特点是:其一,所有僧服的腰胯处均有一条裹裙,赭色,藏语称“曼约合”,夏单冬棉。其二,所有僧装全身无纽扣,以腰带系裹。其三,所有僧帽为羽冠形,黄色,藏语称“霞帽”。活佛或主持重大法事活动的高僧,可戴桃形黄色通人冠,藏语称“班霞” 饮食制度:汉族僧人

59、一般只吃素食,不吃肉食。南传佛教不忌素食或肉食。藏传佛教一般都吃肉。云南上座部佛教出家制度:男子在8岁就必须出家,一般分两步:第一步是当见习和尚,傣语叫“科勇”。第二步是置办出家用具。请指定的寺院师父主持出家仪式,正式成为小和尚。以后既可以逐级晋升为“大佛爷”,也可以选择适当时间还俗。活佛转世制度:发端于13世纪,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噶玛拔希。目前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系统中。以格鲁派的达赖(意为大海)和班禅格尔德尼(意为大学者)两大转世系统影响最大。自清顺治、康熙年间以后,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予承认。金瓶挚签起于清乾隆年间,它仅适用于达赖和班禅两大活佛转世的认定。寻找转世灵童的方法有七种,分别为:

60、按遗嘱、预言寻找法;依示现征兆寻访法;护法神降神谕示法;观湖显现幻影寻访法;秘密寻访法;辨认遗物选择法和金瓶掣签法。藏传佛教重要宗派1、红教宁玛派:又称“红教”.宁玛意为“古旧”,该派以传承弘扬旧密宗为主,称为旧派,故名宁玛瓦。藏传佛教各派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宗派2、花教萨迦派:又称“花教”.因地处西藏萨迦而得名。3、白教噶举派:又称“白教”.噶举意为“教传”,师徒相承,口语传授。改派以严守佛教戒律而著称西藏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宗派4、黄教格鲁派:又称“黄教”.格鲁意为“善规者”,以严守佛教戒律而著称。云南上座部佛教宗派(西双版纳地区)西双版纳地区既是国家著名景区,又是云南上座部佛教的中心。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