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国际贸易理论适用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的新贸易理论及其政策建议 战略性贸易政策,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部分学 者提出,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已经过时,应紧跟国际 潮流,用战略性贸易政策来指导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另 一些学者则认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还是应该以比较优势理 论为基础。本文将从分析两个理论的前提假设条件入手,研 究两个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要探索传统贸易理论与现代贸易理论在中国现阶段的 适用性问题,首先必须从一般理论意义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 贸易实践历程分析这两种理论的适用性。两种国际贸易理论前提假定比较优势理论的实质是自由贸易论,其基本理论立足点 是古典和新古典经济思想
2、,考虑的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何 在世界范围内最优配置经济资源的问题。比较优势论最根本 的前提假定是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这是一种典型的新 古典分析方法。尽管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在理论史上遭到了 众多的批评,但其理论大厦历经100多年的风雨却从来没有 被摧毁过。比较优势理论是新古典经济理论在国际范围的延 伸,它所倡导的是基于国际分工基础上的贸易互利论。从福 利经济学的角度说,这种国际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可以达到整 体世界经济的帕累托最优。因此,比较优势理论具有坚实的 理论根基。从理论的应用来看,传统贸易理论较客观地解释 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 现象。但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不
3、了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贸 易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如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跨国公司在国际经贸活动 中的作用空前加强、产业的规模经济明显等现象。新贸易理论正是抓住了比较优势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 对其进行否定,认为国际商品市场具有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 益递增两个基本特征,从而合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领域的新 现象。以古鲁格曼、赫尔普曼、迪克西特等为代表的新贸易 理论,其精髓和要义集中体现在规模经济理论中。规模报酬 递增意味着厂商存在内部规模经济,也即大厂商比小厂商有 成本优势,从而可形成寡头垄断或垄断竞争的不完全竞争市 场结构。在这种前提下,同行业厂商数目少,各厂
4、商生产有 差异产品,从而每个厂商一定程度上都是价格制定者而不是 价格接受者。这就是说,假定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是异质的, 那么即使在资源禀赋相似的情况下,各国出于规模经济考虑 来专业化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也必然产生国际贸易。即除比 较优势外,规模经济成为国际贸易又一独立动因,通常用来 解释行业内贸易现象。由新贸易理论必然逻辑推演出战略性 贸易政策,即一国政府借助研发补贴、生产补贴或出口补贴 等政策手段,保护国内市场,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 实现规模经济,抢占国际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或者通过进 口征税攫取外国垄断利润。因此,战略性贸易政策本质上是 一种有限保护政策。单纯就理论本身的适用性而言,两种
5、理论的主要分歧点 在于对国际商品市场结构的把握和判断上。如果国际市场是 一个完全竞争市场,那么,比较优势理论就是绝对成立的; 反之,如果国际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那么,攫取垄 断租金必然成为各国或各经济主体追求的目标,因而在假定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战略性贸易政策有其合理性。为此, 我们需要从国际贸易历程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效果 来进一步分析。从国际贸易历程看两种理论的适用性反对比较优势论的观点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学家。他们认为,比较优势论的完全竞争假定不能成立,因 而,比较优势论虽然在短期内有利于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 但在长期内却导致各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具体来说,由于发 展
6、中国家主要出口初级产品,技术进步慢,需求弹性低,且 规模收益递减,完全竞争特征明显;而发达国家主要出口技 术产品,需求弹性高,且规模收益递增,这样,发展中国家 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就是一种“不平等贸易”,发展中国家贸易 条件日趋恶化,如果发展中国家一味奉行比较优势论,将在 国际分工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落入“贫困陷阱”。从世 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情况看,确实出现了各国经济差异越来越 大的特征,因此,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实行有限的贸易保 护政策存在合理性。问题是,实行有限保护政策是否就意味 着完全否定比较优势论的适用性?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否可 以完全替代比较优势论,并作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基 础?我们
7、认为不可。第一,尽管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论”早在50年代就 已提出,但并没有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产生实质性影 响。相反,国际贸易规模变得更大了,各国经济增长对对外 贸易的依赖性更强了。以1996年为例,低、中、高收入国 家外贸依存度分别达到了 43%、52%和40%。研究表明,自 50年代以来,在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有关的各经济指标 中,要数出口活动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程度最高;而且,至今 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长期使其经济增长率保持在高于出 口增长率的水平上。这说明,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表明,尽 管各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程度不同,但均从中获益却是无可 辩驳的事实。第二,尽管国际市场存在不完全竞争
8、因素,但商品的竞 争程度一般大于国内市场。一方面,世界经济的自由贸易是 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各国间贸易壁垒的解除,自由竞 争的程度更大;另一方面,面对众多国际竞争对手的反应, 某一经济主体要想在一个广泛的国际市场上长期控制某一 类产品的价格变得非常困难,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因 此,战略性贸易政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具有普遍的指导 意义,相反,比较优势理论在指导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战略 上更具有适用性。第三,尽管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理论上有助于发展中国家 改善贸易条件,但实施的难度很大。从理论上看,这一政策 实施成功的关键在于行业的不完全竞争特性,至少在国内市 场上具有规模经济,但发展中国家往
9、往既面对完全竞争的国 际市场,又面临条块分割的国内市场结构;而且,战略性贸 易政策的成功还取决于单方面采取战略性行动,即假定外国 没有采取相应报复措施。显然,这种理想状态不可能达到, 日本在钢材业实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就招致了美国的报复。 相反,比较优势理论不存在招致报复性的问题,它是一种“双 赢”政策。显然,无论从两种贸易理论的假定前提还是世界贸易实 践来看,比较优势理论对于指导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具有 更强的适用性,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前景并不乐观。更 具体地说,探讨一种理论政策在某个国家的适用性问题,就 是要研究这个国家是否具备这种理论或政策所要求的前提 假设与实施条件。我们认为,中国现
10、阶段尚不具备战略性贸 易政策赖以实施的前提和条件。原因在于:其一,行业及企业规模经济不明显。战略性贸易政策所 实施的行业要求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特征,这就首先要求这些 行业在国内市场上具有规模经济。据发达国家经验,战略性 贸易政策的实施对象包括商业航空部门、半导体、电信设备 部门、汽车部门等。而在我国,这些行业地理集中度偏低, 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达不到最小有效规模,不足以与国外同 类部门相抗衡;另一方面,企业“遍地开花”,重复生产,过 度竞争严重。国内市场的行政性分割造成了这些行业的规模 不经济。其二,容易导致新的市场扭曲。战略性贸易政策本身在 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对自由贸易的干预,它可能带来两种市
11、 场扭曲。第一,扭曲微观经济主体。中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许多重要产业多属于国有企业, 尚未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内部转制,企业在一定程度 上仍然带有行政色彩,企业现有的垄断地位是一种行政性垄 断,而不是由市场竞争中自然产生的,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 动力和压力,无法实现规模收益递增,因而不能胜任战略性 贸易政策的微观主体角色。在这种情况下,战略性贸易政策 的强制性推行反而可能使行业或企业产生更多的政策依赖 性,甚至引发大量的非生产性寻租行为,造成效率流失。第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全面实施必然需要政府的大量补贴或 经济支持,这往往过多用稀缺经济资源,导致过高的机会成 本,从
12、而削弱我国比较优势产品的出口。同时,对战略性贸 易产业或企业进行垄断性保护,让其在“温室”中成长,也牺 牲了市场竞争的效率,不利于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除了以上制约条件及招致外国报复的可能性大等因素 外,战略性贸易政策还需其他一系列苛刻的必要条件及应用 领域限制。比如,鉴别战略部门需要大量、及时、充分、可 靠的信息,而且政策制定稍有失误都将导致极为严重的后 果。由此可知,我国现阶段不宜采用战略性贸易政策,不但 是经济理论逻辑推演的必然,更是中国现实经济利益保护所 必需。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现阶段对外贸易地位相适应第一,中国贸易的伙伴国多为发达国家。克鲁格曼(1998) 认为,“行业内贸易、行业间贸
13、易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国家之 间的相似性”,而国家之间的相似性可以用资本劳动比率这一 指标来衡量。他的基本观点是:国家之间若资本劳动比率非 常相似,则行业内贸易占据统治地位;相反,若国家之间资 本劳动比率截然不同,则所有的贸易都会建立在比较优势的 基础上。有资料显示,与我国贸易的伙伴国多为与我国资本 劳动比率差别大的发达国家或地区,中国香港、日本、美国、 欧盟是我国的四大贸易伙伴。以1998年出口为例,当年我 国出口额为1837亿美元,对上面四大贸易伙伴的出口就占 我国出口总额的,而对其他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及 原苏联、东欧国家的出口所占比重还不到27%。由此可见, 我国的对外贸易理应并且
14、必然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第二,中国出口商品更多地是面临完全竞争的国际市 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控价能力差。根据微观经济学理 论,判断市场结构是否属于完全竞争类型关键在于两点:一 是进入市场的生产厂商数目;二是厂商是否为价格接受者。 一般而言,生产者甚众且产品之间差异不大的属于完全竞争 市场,最典型的例子是农产品市场;反之,生产者较少且产 品之间差异大的归于非完全竞争市场,比较典型的如汽车 业、飞机制造业等。虽然我国在“八五”期间已基本完成出口 商品结构由以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但 我国目前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绝大部分是粗加工的轻纺产 品和一般机电产品,而精加工和高科技产品
15、所占比重很少, 这意味着我国大多数出口产品仍属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 型产品。由于不具备生产资料的独占性、规模收益和专利技 术等形成垄断的因素,在国际市场上没有控价能力。特别需 要指出的是,尽管中国的主要出口行业如纺织、服装、制鞋、 加工装订业务等诸多产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产品雷同、产 业相似、竞争角逐日趋激烈,但还是具有相当强的国际竞争 力,而这些产品都属于比较优势产品。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站稳和拓展国际市场。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现阶段仍具潜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轨,比较优势理论伴随着这种转型而得以在外贸领域贯彻和 适用。可以说,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外贸
16、成就就是立足于 比较优势而取得的。具体现现在:第一,外贸结构逐步反映 了要素禀赋。从进口品的结构变化看,农业密集型产品大幅 度下降,资本密集型产品增长最快;在出口结构方面,劳动 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在1986年后较快增长,虽然资本密 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也在提高,但它的大部分生产是对进口 原料和零部件进行加工、组装,其中进口零部件占到出口值 的4/5,因而这类出口实质上仍属劳动密集型。第二,加工 贸易充分利用了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将我国劳动力同外 商的资金、技术、市场相结合,贯彻和体现了比较利益思想。 近些年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 由是观之,我国已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初步建立了劳动密集型 产品的出口模式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模式。我们认为,目前,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贸易模式在我国 还远未发挥其潜力,仍有很大增长空间。从发达国家和新兴 工业化国家贸易形式的转换过程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 口在劳动力成本未大幅上升以前,不宜转换成资本或技术密 集型,特别是对我国这样一个劳动力充裕、就业压力巨大的 大国而言更是如此。如此我们运用巴拉萨显示比较优势指标 进行衡量,我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煤炭市场趋势预测委托采购服务范本3篇
- 2025年度科研合作合同知识产权成果分配协议3篇
- 2025年度特种柴油委托采购居间代理合同6篇
- 2025年度简单工程款支付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环保设备定向采购及监测服务合同3篇
- 2024版个人纳税担保权益保障合同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技术研发合作与知识产权共享协议书3篇
- 版产后乳房护理
- 小学数学与科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研究
- 2024年金融衍生品交易委托代理合同
- 完整版:美制螺纹尺寸对照表(牙数、牙高、螺距、小径、中径外径、钻孔)
- TCI 373-2024 中老年人免散瞳眼底疾病筛查规范
- 2024四川太阳能辐射量数据
- 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考核试卷
- 法人变更股权转让协议书(2024版)
- 研究生中期考核汇报模板幻灯片
- AQ/T 2061-201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防治水安全技术规范(正式版)
- 培训机构与学校合作协议书范本
- 留置导尿法操作评分标准
- 2024年高考数学经典解答题-立体几何专项复习17题(附答案)
- 麻醉管理-血气分析在手术中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