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进步奖申请_第1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申请_第2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申请_第3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申请_第4页
国家科技进步奖申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项目一、项目名称跨区域现代大地基准精化与应用二、推荐单位意见由于我国及省市大地基准采取分区分期观测、 时间跨度长, 跨区域基准不统一、不连续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跨区域的地理空间信息的无缝连接, 影响了跨区域大型工程的建设, 甚至影响了政府的宏观决策。 该项目经过十余年的生产实践与研究,建立了跨区域大地基准精化与应用体系,实现了不同区域、 不同几何与高程基准的跨区域统一; 建立了连续的跨区域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模型, 解决了跨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的无缝拼接; 建立了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理信息坐标转换格网改正模型,实现了参心坐标系成果向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的高效转换。项目在现代

2、大地基准建设关键技术上有重大创新, 多项关键技术、 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 20 个省份与 95 个城市的大地基准建立、 31 个省地理信息成果转换以及矿产核查、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工程。 项目研究成果完善了现代大地基准理论与技术, 推动了国家大地基准与省市基准的建设与发展,为“一带一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实施提供了测绘技术保障。项目制定了 4项现行国家标准,获取 2项发明专利、 7项软件著作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3项、二等奖 5项;发表学术论文 2

3、90篇,其中 SCI/EI 检索 70篇。推荐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三、项目简介中国幅员辽阔,省市大地基准多为独立建设,涉及区域多、时间跨度长,存在基准不统一、区域间不连续等诸多问题。项目针对跨区域大地基准的统一、维持和转换以及跨海高程精密传递等关键技术,通过十余年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建立了跨区域现代大地基准精化与应用技术体系。(一 ) 关键技术内容1)跨区域现代大地基准建立与精化。提出了平面、高程、重力基准控制网并臵的布测方法,实现了现代大地基准的快速建立、动态监测与维护;提出了基于 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控制网布测与数据处理的新方法,实现了大地基准的有效传递,确保了跨区域大地

4、基准统一与连续。2)跨区域厘米级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与统一。提出了 FFT 与严格积分相结合确定精密地形及均衡改正的方法, 提高了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精度和效率; 利用自适应最小二乘配臵和 BP神经网络相结合,区域间采用附有限制条件的平差方法,实现了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 GNSS水准的最佳融合及跨区域无缝拼接。3)跨区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无缝隙、 精度无损坐标转换。首次基于 CGCS2000参考椭球面建立了全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坐标转换模型;提出了基于CGCS2000的城市坐标系建立与改造方法; 研制了不受比例尺、 成图范围限制的跨区域地理信息数据转换软件系统,实现了无缝隙、精度无损的高效转换。4)受损大地控

5、制网快速恢复。首次准确分析了汶川地震对震区和青藏板块地形变化、大地基准的影响,并采取跨区域大地基准建设的布测理念与技术原则,实现了汶川及周边地区大跨度受损大地控制网的快速恢复。5)跨海高程精密传递。 提出了利用 GNSS技术结合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实现长距离跨海精密高程传递的技术方法与流程,实现了跨海高程精密传递。(二 ) 支撑材料项目制定了 4 项现行国家标准,获取 2 项发明专利、 7 项软件著作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5 项;发表学术论文 290 篇,其中 SCI/EI 检索 70篇。(三 ) 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作用及应用推广情况项目实现了跨区域大地基准与似大地水准面的精

6、化从分米级至厘米级的跨越,支撑了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战略的实施,推动了我国测绘基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项目完成 20 多个省份与百余个城市的 1200 个 GNSS连续运行站、 4.4 万个 GNSS大地控制网点、 23.5 万千米水准网的大地基准建设与约 400 万平方千米的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确定。项目广泛应用于矿产核查、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四、客观评价项目在跨区域现代大地基准建立与精化,跨区域厘米级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与统一,跨区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无缝隙、精度无损的坐标转换,受损大地控制网快速恢复,跨海高程精密传递等方面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得到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权威媒体、国内

7、外知名专家以及专业机构的高度评价:(一)鉴定与验收意见由陈俊勇院士为主任、魏子卿院士为副主任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率先提出了基于 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的控制网布测、数据处理的新技术方法,大幅度提高了作业效率;首次提出了基于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 CGCS2000)的城市坐标系建立方法, 并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 GNSS与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结合高精度大地水准面技术, 首次在琼州海峡实现了跨度达 22 千米、精度优于 1.2 厘米的跨海高程精密传递。项目成果丰富、创新性强、应用范围广、社会与经济效益显著,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参心坐标系测绘成果向地心坐标系转换研究科技成果

8、鉴定委员会(由陈俊勇、宁津生两名院士和五位专家组成)一致认为:项目首次实现了在椭球面上基于控制点成果整体计算全国参心坐标系向地心坐标系转换的方法,建立了全国参心坐标系向地心坐标系转换的高精度、高分辨率格网改正量模型。率先提出了参心坐标系下的地理信息数据向地心坐标系无缝的高精度转换方法,能满足大比例尺地形图坐标转换的精度要求。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拟合技术研究得到验收专家组的一致肯定:对于区域范围较大、地形变化复杂的典型地区,采用整体拟合方法实现了面积约2 万平方千米大城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度达到 1.0 厘米,省级似大地水准面精度达到 2-5 厘米。研究成果对我国各类地区,特别

9、是地形复杂的地区开展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生产与研究具有指导和推广意义。同时为建立我国新一代整体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奠定了理论与技术基础。(二)测试报告测试专家组认定华东华中区域 (八省市)、云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精度,均大幅度优于设计要求。省市基础地理信息坐标转换软件功能全面、结果正确、软件操作简便,易学易用。(三)相关报道及信息发布中国测绘报关于我国参心坐标系测绘成果向地心坐标系转换研究项目评价: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标志着我国参心坐标系向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技术瓶颈被突破,将大大加速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推广应用进程。中国测绘报报道:由国家测绘地理信

10、息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研制的内蒙古自治区大地坐标转换软件 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具有效率高、稳定性强、可移植性好的优势,结构设计先进合理,达到全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转换的要求。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主办的民心网报道:大连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项目 实现了我市空间坐标基准的统一,为我市城市建设提供了实时动态测绘基准服务,提高了我市测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了我市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空间和社会服务能力,该项成果已经为我市100 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测绘基准服务,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四)专业机构评价安徽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芜湖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平差方案合理,精度评定项目齐全,各项精度指标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11、。经过精化计算技术处理,建立了高精度的芜湖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可实现利用 GPS技术快速测定控制点的高程,替代四等及以下的水准测量,最终实现地区测量技术的现代化。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陕西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重庆市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检验市区内精度达到1.6 厘米,市区外围精度达到1.9 厘米,满足项目设计要求。五、推广应用情况本项目通过十余年的科研与生产实践,形成系列创新成果,并广泛服务于基础测绘、数字城市建设、国土资源管理、应急保障、资源开发等国民经济建设各个领域。形成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省、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相继完成全国 20 个省、 95 个城市的省、市现代测绘基准体

12、系建设。(2)省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坐标转换。 完成省级基础地理信息坐标转换软件研制,实现了全国 31 个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向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为数十个城市建立了城市坐标系与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模型; 为十余个城市开发了地理信息坐标转换软件研制, 在全国及省市范围促进了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推广应用工作。(3)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为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矿产核查、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测绘基准保障。主要应用单位情况表应用单位名称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测绘信息工程院国测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国测第一大地测量队国测第

13、二大地测量队国测第三大地测量队云南省测绘工程院宁夏回族自治区基础测绘院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兰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大连市测绘院芜湖市勘察测绘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宝鸡市勘察测绘院应用技术关键技术3关键技术2关键技术 1,2,3,4, 5关键技术1,2关键技术1,2关键技术1,2,4关键技术1,2关键技术1,2关键技术3关键技术1,3关键技术1,2关键技术1,2,3关键技术1,2,3关键技术1,2关键技术1,2应用的起止时间2008.10-2015.112006.01-2015.112006.01-2015.112004.01-2015.112004

14、.01-2015.112004.01-2015.112010.08-2015.112012.10-2015.112012.01-2015.112012.01-2015.112011.06-2015.112010.01-2015.112010.01-2015.112012.12-2015.112011.12-2015.11应用单位联系人 / 电话宫克非万庆春晓永杰洪斌元英志林惠林苑/1320

15、9786888翟玉平松华喜平俊华平征强用情况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南水北调、水利建设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与服务测绘基准建设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测绘基准体系建设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测绘基准建设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国知识产家授权证书编发明发明专利知识产权权类别(授权号号权利人有效状态具体名称日期人地区)区域高精计 算 机度似大地中软 件

16、著水准面精国作权化软件系统 V1.0计算机精密水准软件著测量数据中处理软件国作权V1.0省市基础计算机地理信息中软件著数据坐标国作权转换系统 V1.0强制对中观测墩用发明专高度测量中利延伸臂装国臵及其制作方法GPS-RTK实用新对中杆高中型专利 度改变提 国示装臵基于 EM算法的稳健计算机克里金插中软件著值软件国作权 简称: BE MSKSW V 1.0基于 EM算法的稳健计算机主成分和中软件著方差分量国作权软件 简称:BEMSD S V1.0计算机空间数据中软件著建模软件 国作权2015SR0919942015SR0412182014SR136897ZL201110157257.4ZL201

17、520050602.82009SRBJ80752009SRBJ72772009SRBJ8098201软著登5. 0字第 0975.279080 号201软著登5. 0字第 0923.098304 号201软著登4. 0字第 0809.116137 号201第 186125. 140号1.25201第 432315. 086号5.202 0 0软 著 登9 . 1字第 BJ22.315081 号2 0 0软 著 登9 . 1字第 BJ21.164283 号2 0 0软 著 登9 . 1字第 BJ22.315104 号国 家 测绘 地 理信 息 局其他有效大 地 测的知识产量 数 据权处 理 中心

18、国 家 测绘 地 理信 息 局其他有效大 地 测的知识产量 数 据权处 理 中心国 家 测绘 地 理信 息 局其他有效大 地 测的知识产量 数 据权处 理 中心段 宗来、余建平、安 徽 省张 耀波、张基 础 测迁、杨有效专利绘 信 息友长、中心姚明、刘金斋、孙宏飞国家测刘胜绘地理震、尤信 息 局 中凯、 有效专利第一大陈永地测量宏队其他有效彭军还的知识产权其他有效彭军还的知识产权其他有效彭军还的知识产权基于城市CORS的精计算机密单点定软件著位系统作权 简称: CORSPPP V1.0国 家 测2013SR20 1软 著 登绘 地 理其他有效中信 息 局3. 0字第 051的知识产国00770

19、31.243465 号第 一 大权地 测 量队七、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 1、负责本项目总体方案设计和项目实施的组织与协调;2、组织完成了省市现代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研究及应用项目,并将成果成功应用于 20 个省与 95 个城市; 3、参加完成汶川地震地形形变监测与分析及灾后基准快速恢复重建工作; 4、编制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重力控制网测量规范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四项现行国家技术标准; 5、建立了全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坐标转换模型,开发了基于国内外通用地理信息平台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坐标转换软件,将成果应用于全国

20、第二次土地调查等国家重大项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 1 、负责组织实施浙江等 15 个省、直辖市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工作; 2、主持项目申报、整体协调和质量控制工作; 3、负责国家 GPS 连续运行站和地壳运动监测网络数据共享子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工作;4、负责管理全国 GPS连续运行站数据,在省市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项目中提供技术支持与成果服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1、组织完成了跨区域厘米级似大地水准面数据处理体系与质量保障理论、算法以及相应软件开研究; 2、提出用广义非线性 M方法与混合模型处理观测数据方法; 3、提出用混合模型描述高程、 重力等空间分布数据,并开发基于 EM算法

21、的稳健空间数据处理系列算法。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 1、参加完成福建、 山西、安徽、湖北、成都、西安、深圳、乌鲁木齐等省市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外业施测工作; 2、完成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测绘基准稳定性和地表形变监测工作; 3、应用省市测绘地理信息基准恢复重建技术,全面建成了四川省 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系统; 4、完成了四川全省 GPS B级点、 C 级点以及一、二、三等水准点的勘选、外业观测及精度检测工作。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 1、参与全国 15 个省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前期预研、论证及初步设计编写工作; 2、参加完成浙江省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试点外业工作; 3、完成浙等省与大连等市似大地水

22、准面精化外业工作。长安大学: 1、分析了提高重力基准精度的理论模型和措施,研究了提高精度的方法和途径; 2、发明了一种基于磁悬浮落体舱的绝对重力仪系统,将本成果成功应用于:青藏高原地壳形变监测与地球动力学研究测绘基准分析、北斗卫星地面测轨监控站建立的速度场与陕煤集团柠条塔矿区大地水准面精化。安徽省测绘局: 1、在安徽省境内建立了高精度的、统一的、现势性好的与国家 CGCS2000坐标系相一致的大地基准; 2、创新地在省级 CORS系统中采用基于 IPSec VPN 的加密网络通信技术、控制中心与专网间的信息安全隔离与交换技术,光闸的单向传输技术,为 CORS的应用建立了严密的信息安全防护系统;

23、3、提出了新的观测墩墩高严密测量方法, 研制了 “强制对中观测墩用高度测量延伸臂装臵及其制作方法”重庆市规划局: 1、组织实施了“数字重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以及地理空间信息定位基准建设项目; 2、建立了重庆市三维空间、平面基准框架;3、完成重庆市 B、C 级 GPS控制网观测及与国家控制点和城市独立坐标系的联测; 4、建立了实用、高精度的三维地心动态区域坐标框架。大连市测绘院: 1、组织完成大连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与大地水准面精化总体方案的设计工作。 2、完成了大连市 GPS框架网建设、大连市一二水准网建设及大连市连续运行基准站综合服务系统建设; 3、协助构建了大连市不同坐标系统之间的

24、坐标转换关系。兰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1、完成了兰州市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建设; 2、建立了兰州市高分辨率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模型; 3、进行了 CORS观测墩稳定性研究,提出了相对位臵法和绝对位臵法。八、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该项目成果主要由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长期合作研发,同时针对不同研究内容、任务和目标又分别联合了其它单位共同完成。白贵霞:自 2008 年 5 月 1 日 至 2010 年 6 月 30 日,主持完成汶川地震地形形变监测与分析项目。研究参心坐标系测绘成果向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对科技创新中的第1、 3、 4、 5 四项内容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项目

25、过程中,共同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 项。彭军还:自 2007 年 5 月 1 日 至 2012 年 6 月 30 日,系统研究跨区域厘米级似大地水准面数据处理体系与质量保障。研究用广义非线性M方法与混合模型等处理大地测量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开发基于 EM算法的稳健空间数据处理系列算法。对科技创新中的第 1、2、4、5 四项内容做出了突出贡献。合作发表论文 1篇。王斌:自 2003 年 1 月 1 日 至 2012 年 6 月 30 日,参加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拟合技术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提出了自适应最小二乘配臵方法,有效控制了系统误差的影响。对科技创新中的第1、2、3、5 四项内容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项

26、目过程中,共同获省部级一等奖1 项、二等奖 1 项,共同编制规范2 项,合作发表论文 2 篇。程传录:自 2003 年 1 月 1 日 至 2012 年 6 月 30 日,参加完成了汶川地震地形形变监测与分析; 研究基于跟踪站模式下的 GPS技术,提出了超大 GNSS基准站网解算改进算法。对科技创新中的第 1、2、5 三项内容做出了突出贡献。共同获取省部级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 项。张全德:自 2003 年 1 月 1 日 至 2012 年 6 月 30 日,参加省市现代测绘地理信息基准服务体系研究与应用项目, 主持完成 15 省、直辖市测绘基准框架的建立及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撰写项目立项报

27、告、实施方案、项目设计书,编写项目技术总结,工作总结。主持完成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承担的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网、区域网建设、观测工作的组织实施。对科技创新中的第1、2、3 三项内容做出了突出贡献。项目期间,共同获省部级一等奖2 项、二等奖1 项,发表论文 1 篇。张远:自 2005 年 7 月 1 日 至 2012 年 1 月 30 日,负责重庆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项目整体实施。提出优化的网型和合适的基线长度进行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创造性地提出统一市级平面坐标系的技术路线,提出了完善重庆独立坐标系建设方案,并建立高精度转换关系的技术方法。对科技创新中的第1、2两项内容做出了突出贡献。项目期

28、间,共同获省部级一等奖1 项。马新莹:自 2003 年 1 月 1 日 至 2012 年 6 月 30 日,参与研究基于 GNSS与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结合高精度大地水准面长距离跨 ( 河) 海高程传递技术。参加完成参心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向地心系转换的技术方法研究工作。对科技创新中的第 1、 5 两项内容做出了突出贡献。项目期间,共同获省部级一等奖2 项。王文利:自 2003 年 1 月 1 日 至 2012 年 6 月 30 日,参与研究全国高精度坐标转换格网改正量模型;研究基于 CGCS2000下独立坐标系的改造与建立方法。对科技创新中的第 3、5 两项内容做出了突出贡献。项目期间,共同获省部

29、级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肖学年:自 2003 年 1 月 1 日 至 2012 年 6 月 30 日,作为第一编写人,编制现行国家标准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作为主要参与者,编制国家标准国家重力控制网测量规范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等现行国家技术标准。对科技创新中的第1、2 两项内容做出了突出贡献。项目期间,参与编制4 项国家标准。伊海波:自 2003 年 1 月 1 日 至 2012 年 6 月 30 日参加该项目, 参与全国15 省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的前期预研、论证及参与项目初步设计编写工作。提出外业重大测绘项目合理化建议。参与

30、完成了浙江测区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试点项目,并参与完成了华北地区(河北省) ,华东华中区域(山东、湖南省)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 对科技创新中的第 1、2 两项内容做出了突出贡献项目期间,共同获省部级一等奖 2 项。陈现春:自 2003 年 1 月 1 日 至 2012 年 6 月 30 日,作为单位技术负责人,组织完成福建等省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外业工作;组织完成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测绘基准稳定性和地表变形监测、 四川省 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系统建设任务;主持完成四川全省 GPSB、 C 级点和一、二、三等水准点勘选、外业观测和精度检测工作。对科技创新中的第 3 项内容做出了突出贡献。项目期间,

31、共同获省部级一等奖 1 项。陈惠军:自 2003 年 1 月 1 日 至 2012 年 6 月 30 日,组织实施并参加完成江西等城市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外业施测工作。负责完成琼州海峡跨海高程传递点 GPS测量、天文外业测量、高程传递点精密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测量及水准联测工作。对科技创新中的第 5 项内容做出了突出贡献。项目期间,共同获省部级一等奖1 项。王小瑞:自 2003 年 1 月 1 日 至 2012 年 6 月 30 日,参与研究汶川地震对震区和青藏板块地形变化的影响。 参与研究 GPS长距离跨海高程传递关键技术。对科技创新中的第 4 项内容做出了突出贡献。项目期间,共同获省部级一等

32、奖项。韩买侠:自 2003 年 1 月 1 日 至 2012 年 6 月 30,参与研究地理信息数据参心系向地心系高精度转换方法。开发了基于国内外通用地理信息平台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坐标转换软件。 研发了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坐标转换软件系统。对科技创新中的第4 项内容做出了突出贡献。项目期间,共同获省部级一等奖项。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序号合作方式合作者 /合作时间合作成果项目排名1.汶川地震地形变形监测与1共同获奖白贵霞 /22008.5.1 分析2010.6.302.跨区域现代大地基准精化与应用2论文合著彭军还 /32007.5.11.合作发表学术论文2012.6.30工艺规范1.跨区域现

33、代大地基准精化与应用3共同获奖王 斌/42003.1.1 2012.6.302.编制国家现行标准与规范论文合著3.合作发表 2 篇学术论文1.汶川地震地形变形监测与分析2.跨区域现代大地基准精化2003.1.1 与应用4共同获奖程传录 /53.数字兰州卫星定位连续运2012.6.30行参考站系统与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研究4.大连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项目共同获奖2003.1.1 1.跨区域现代大地基准精化5张全德 /6与应用论文合著2012.6.302.华东华中现代测绘基准建证明材料备注附件 E5、E6附件 E14附件 E3E5、E12E13、E16附件 E5、E6、 E8、E10附件 E5、E7

34、、 E12、E22设与厘米级似大地水准面精化3. 浙闽赣测绘基准现代化及厘米级大地水准面确定4. 合作发表学术论文6共同获奖张 远/72005.7.1 1. 跨区域现代大地基准精化2012.1.30与应用1. 跨区域现代大地基准精化与应用7共同获奖马新莹 /82003.1.1 2. 汶川地震地形变形监测与2012.6.30分析3. 大连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项目1. 跨区域现代大地基准精化8共同获奖王文利 /92003.1.1 与应用2012.6.302. 大连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项目9工艺规范肖学年2003.1.1 1. 编制国家现行标准/102012.6.301. 华东华中现代测绘基准建

35、伊海波2003.1.1 设与厘米级似大地水准面精10共同获奖化/112012.6.302. 跨区域现代大地基准精化与应用11共同获奖陈现春2003.1.1 跨区域现代大地基准精化与/122012.6.30应用12共同获奖陈惠军2003.1.1 跨区域现代大地基准精化与/132012.6.30应用1. 汶川地震地形变形监测与13共同获奖王小瑞2003.1.1 分析/142012.6.302. 跨区域现代大地基准精化与应用14共同获奖韩买侠2003.1.1 1、跨区域现代大地基准精化/152012.6.30与应用附件 E5附件 E5、E6、 E10附件 E5、 E10附件E1E4附件 E5、 E7

36、附件 E5附件 E5附件 E5、 E6附件 E5九、主要完成人情况表技术职姓 名工作单位完成单位称陕西测绘地陕西测绘地理郭春喜正高级理信息局信息局国家测绘地陕西测绘地理白贵霞高工理信息局信息局中国地质大中国地质大学彭军还教授学(北京)(北京)陕西测绘地陕西测绘地理王斌高工理信息局信息局程传录正高级陕西测绘地陕西测绘地理理信息局信息局张全德正高级国家基础地国家基础地理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排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名作为项目负责人, 制定了整体研制方案, 对项目研1究工作进行组织、管理和协调。提出了快速Fourier 变换与严格积分法的融合方法, 提出了基于 2000 系参考椭球面和大地控制点建立全

37、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坐标转换模型的方法,提出了基于2000 系的城市坐标系建立与改造方法,保证了项目成果的先进性和高效性。 本项目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 75%。主持完成汶川地震地形形变监测与分析项目作为2主要技术负责人,完成参心坐标系测绘成果向地心坐标系转换的研究工作。 本项目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 70%。作为项目骨干,系统研究跨区域厘米级似大地水准3面数据处理体系与质量保障。 提出用广义非线性 M方法与混合模型的大地测量数据处理方法, 并开发基于 EM算法的稳健空间数据处理系列算法。本项目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 60%。承担项目技术设计和生产管理工作。 参加完成陆海4高程基准统一

38、技术、基于多源数据的全球高程基准统一理论与方法研究、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拟合技术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提出了自适应最小二乘配臵方法纠正重力似大地水准面方法。 本项目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 60%。承担项目技术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承担完成基于5跟踪站模式下的 GPS技术应用研究;参加了汶川地震地形形变监测与分析项目。 本项目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 60%。参加省市现代测绘地理信息基准服务体系研究与6理信息中心信息中心重庆市规划张远正高级重庆市规划局局陕西测绘地陕西测绘地理马新莹高工理信息局信息局陕西测绘地陕西测绘地理王文利高工理信息局信息局陕西测绘地陕西测绘地理肖学年正高级理信息局信息局应用项目;主持完成 15 省、直辖市测绘基准框架的建立及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 主持完成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承担的中国地壳运动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