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起书院山间云起散文_第1页
云起书院山间云起散文_第2页
云起书院山间云起散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云起书院山间云起散文曾经听她的画友讲,当年,就是1982年,资阳文化馆调进一位小美女,又能画画、又会写毛笔字,梳两个小辫子,着一身白色连衣裙,好让人羡慕匡晓英生在书香世家,绘画缘于家学,父亲在文化馆工作,那年接了父亲的班,就到了文艺青年们向往的工作单位,尽管有如此优越的条,她还是始终保持着质朴、谦逊、好学的优秀品质不变。三十三年来,她先后进修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受过专业的西画训练,后来又慢慢喜爱上了中国画,在工作之余,一直坚持不懈地临摹自学。20XX年报名参加了四川省诗书画院研修班,在我的工作室学习了三年。每次上课她都要起个大早,从资阳赶车到成都,上一整天课,又从成都赶回

2、资阳。她的这种精神也影响着她身边对中国画喜爱的资阳朋友们,之后他们邀约又按照同样的作息时间来成都上课。这种学习精神让我感动,值得我学习。匡晓英是位为人正直、质朴,学习孜孜不倦的画家,她做实事,不张扬,不说大话。正是这种品德,使得她的作品笔墨厚重、朴拙、大气,没有轻浮和油滑,带有一种朴厚之气。可能就是古人说的“画如其人吧。然而,这点可贵的笔墨之气,也是在她的勤奋学习、不断追求的过程中,慢慢地体现出来的。她的作品用笔大气、笔墨丰富,不拘泥于小节、注重整体。从山间云起中就可以看到作品的构图简洁、完整有趣,并以中锋用笔,厚重肯定。疏密有致的松林与山间白云掩隐着小桥流水、山亭文士,这些笔墨语境的运用,较

3、好地传达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古意山水情怀。而家在青绿山水间这幅作品是以古法描绘的崇山峻岭、松林幽深、烟岚萦绕的雄伟与秀美的精神家园。用干、湿、浓、淡的笔墨变化,相互渗合,形成了丰富的笔墨层次,而不拥堵,表现出大山怀抱下的苍翠与丰茂,虽无着色,“绿意尽在其中。作品知音大的构图很简,就两部分,上半部不着一物,空灵宽广,与下半部形成对比,而几行竖款书法,承接了天地之气,既增加了文气也庄重了画面。为了整体和氛围的营造,将画面处理得朦胧化,使苍松、溪水、山亭掩在迷蒙的雾霭之中,穿过松林,我们的视野被引至深处的亭台,亭下两位文士,仿佛在弹琴听曲,显得十分幽远且与世隔绝。我们仿佛感受到松林下的远古、高洁这两年,

4、匡晓英对中国山水画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又开始注重写生和临摹,她知道笔墨功夫需要长久的锤炼,而师造化,师我心更需要不断学习,还需要有对生活观察理解的点滴积累。我国古代画家,很早就发现笔墨是一种非常丰富的抽象语言,他们在画画的时候,侧重追求笔墨的趣味和笔墨承载的抽象表现。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画家笔下所画的物象,都是一种“载体”。他们终极目的不是要追求外物,而是要通过描绘物象展现自己内心。所以,中国画是需要“载体的绘画,讲究“形神兼备,不走极端。得意忘形,而形在心中。仅有一点笔墨功夫也是不够的。笔随意走,意从物生。笔墨精神、笔墨意趣还必须依托在“形”上面,形与笔墨是不能分割的统一体,二者不可偏废。古人的笔墨玩弄得比我们讲究,理解也深刻,但他们却从不把“形“和“神“对立起来。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国画画家自然也要讲绘画基本功、美学修养、审美情趣以及对笔墨的驾驭能力一一既绘画基础,基础是垫脚石能让你登高望远从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