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分析及政策启示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cc9d0b5d4559178c6f67dcd69eceac/b2cc9d0b5d4559178c6f67dcd69eceac1.gif)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分析及政策启示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cc9d0b5d4559178c6f67dcd69eceac/b2cc9d0b5d4559178c6f67dcd69eceac2.gif)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分析及政策启示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cc9d0b5d4559178c6f67dcd69eceac/b2cc9d0b5d4559178c6f67dcd69eceac3.gif)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分析及政策启示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cc9d0b5d4559178c6f67dcd69eceac/b2cc9d0b5d4559178c6f67dcd69eceac4.gif)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分析及政策启示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cc9d0b5d4559178c6f67dcd69eceac/b2cc9d0b5d4559178c6f67dcd69ecea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分析及政策启示论文导读::国内还在防止经济增长由过快转向过热。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分析及政策启示。论文关键词:经济增长,就业弹性,协整分析一、引言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增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计算,1978-2021年年均GDP增长率到达9.89%,而就业的增长率只有2.16%,近几年来更是持续出现了高增长,低就业;的局面。经济的快速增长却伴随着就业增长的瓶颈,这就引起了大家的思考,经济增长不能带动就业增长吗?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一般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经济增长越快,
2、越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1962通过研究美国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得出奥肯定律:u=-0.5y-2.25,当经济实际增长率高于自然增长率一个百分点时,失业率将下降0.5个百分点。这个定律经常在经济学文献中被提及或引用。William Seyfried(2004)选取1990-2003年美国十个州的经济增长与就业的数据,通过函数分析,得出经济增长对促进就业具有短期效应。邓志旺,蔡晓帆协整分析,郑棣华等2002分析了中国1985-1994年的就业弹性,认为就业弹性系数只是稍有震荡,整体上变化不大,从而认为经济增长可以拉动就业的进一步增长,所谓中国的高经济增长,低就
3、业增长;的矛盾并不存在。而一些学者并不同意这个观点,程永宏2005梳理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中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中国关于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经验资料,得出结论:经济增长并不必然会带来就业的增长,二者之间的一致性缺乏坚实的理论根底;经济增长伴随就业下降的现象非常普遍,在一定条件下,经济增长可能抑制就业增长。龚玉泉、袁志刚(2002)肯定了中国的就业弹性呈现下滑趋势,并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非一致性的关系,虽然经济高速增长,但就业增长率逐渐下降,失业和下岗人员逐步增多。刘键等2021计算了1978-2005年经济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及就业弹
4、性系数,得出我国就业弹性与经济增长是负相关的,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是弱正相关的,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不存在一致性的关系的结论。王艾青2006从过度劳动角度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不一致性的原因,他认为当前我国很多行业存在过度劳动的现象,过度劳动不会影响宏观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过度劳动却挤占了就业岗位,抑制了就业增长;资本的盈利与经济的增长所应该带来的就业增长均被过度劳动抵消,甚至在某些个别行业或领域还出现就业负增长的情况。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本文借助1978-2021年我国GDP和就业的数据,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进行分析,并从整体和分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5、进行协整分析,根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二、我国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弹性分析一总体就业弹性分析由于经济增长与就业变动的关系在数量上会表现为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即就业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 可以依据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的考察来判定经济增长与就业变动的一致性问题小论文。当就业弹性为正值时,弹性越大,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就越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越强,反之那么越弱。在就业弹性为负值时,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协整分析,经济负增长而就业增加,此时就业弹性的绝对值越小,对就业的吸入;效应就越小;第二,经济正增长而就业减少,此时,就业弹性的绝对值越小,对就业的挤出;效应就越小。表1我国GD
6、P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和就业弹性值 年份 GDP增长率 就业增长率 就业弹性 年份 GDP增长率 就业增长率 就业弹性 1978 11.7 1.97 0.17 1994 13.1 0.97 0.07 1979 7.6 2.17 0.29 1995 10.9 0.90 0.08 1980 7.8 3.26 0.42 1996 10.0 1.30 0.13 1981 5.2 3.22 0.61 1997 9.3 1.26 0.14 1982 9.1 3.59 0.40 1998 7.8 1.17 0.15 1983 10.9 2.52 0.23 1999 7.6 1.07 0.14 1984 15.
7、2 3.79 0.25 2000 8.4 0.97 0.11 1985 13.5 3.48 0.26 2001 8.3 1.30 0.16 1986 8.8 2.83 0.32 2002 9.1 0.98 0.11 1987 11.6 2.93 0.25 2003 10.0 0.94 0.09 1988 11.3 2.94 0.26 2004 10.1 1.03 0.10 1989 4.1 1.83 0.45 2005 11.3 0.83 0.07 1990 3.8 17.03 4.43 2006 12.7 0.76 0.06 1991 9.2 1.15 0.12 2007 14.2 0.77
8、 0.05 1992 14.2 1.01 0.07 2021 9.6 0.64 0.07 1993 14.0 0.99 0.07 2021 9.1 0.66 0.07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年版如表1显示了我国1978-2021年GDP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和就业弹性值,通过表中数据绘制趋势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1978-2021年间,我国的GDP和就业人数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全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9.89%,同期平均就业增长率为2.16%,就业弹性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每创造一个增量的价值,所需要的劳动力下降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大于就业增加的速度。但是GDP
9、增长率波动比拟大,1992年到达最大值14.2%,1990年处于最低值3.8%。除了1990年就业增长率较高外,其它年份的就业增长率远远低于GDP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和就业弹性变化趋势一致,除了1990年波动特别明显外,整体上波动不是很大。我们可以看出,1978-2021年我国就业增长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我国的经济增长率持续稳定的保持高位数增长,另一方面,就业增长缓慢且呈整体下降的趋势。图1中国GDP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二三次产业就业弹性分析我国三次产业对就业的奉献能力是不同的。1978-2021年我国第一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为-0.03,第二产业为0.49,第三产业为0.73。而
10、同期我国总体就业弹性平均为0.22。从以上的就业弹性数值来看,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最大,第二产业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也比拟大,但是和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相比,作用要小很多。第一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为负值,说明随着经济增长,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都在不断减少。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未来我国的就业要主要靠第二和第三产业,特别要注重大力开展第三产业协整分析,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图2我国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的变化图2描述了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的变化情况。第一产业就业弹性变化可以大致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9-1990年,这个阶段就业弹性值比拟平稳,波动幅度不大,总体上先
11、下降后上升,上升到最高点弹性值为2.35。第二阶段为1991-1998年,这个阶段就业弹性值波动幅度比拟大,是先下降后上升。第三阶段为1999-2021年,就业弹性先下降,后上升,波动非常的大,最低点的就业弹性到达-0.92。第二产业就业弹性的变化也可以分为3个阶段:1979 - 1990年为第一阶段,这阶段就业弹性波动幅度较大,到1990年到达最高值4.91。从图2也可看出,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波峰波谷反向相对,当第二产业就业弹性值升高,第一产业就业弹性下降,反之,也是这样。实际上,当城市的就业时机减少时,大批流动劳动力会被排挤出工作岗位,被迫回到农村和农业中。1991 - 1998年为第二阶
12、段,这阶段就业弹性保持稳定。第三阶段为1999-2021年,这段时期内,我国第二产业就业弹性持续上升。第三产业就业弹性在 1979-1990年波动比拟大。1991-2021年就业弹性那么比拟平稳小论文。1978-2021年,第三产业就业弹性都是正值,而第一和第二产业有时会出现负值,这说明,第三产业的开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一直都是积极的。三、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协整分析一整体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协整分析协整理论是从经济变量的数据中所显示的关系出发,确定模型包含的变量和变量之间的理论关系。该理论的意义在于用非平稳经济变量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检验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本文根以1978-202
13、1年经济增长与就业数据为样本区间,为消除时间序列中的异方差现象,对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取自然对数,分别以 LRGG和 LREG表示。在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进行协整分析之前,先用 ADF单位根检验方法确定各变量的单整阶数。ADF检验通过三个模型完成:模型1: ,t=1,2模型2: , t=1,2模型3: , t=1,2在ADF检验中,通过AIC准那么确定的滞后阶数,在确定好最大滞后阶p之后进行自动选择。时间序列LRGG和 LREG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2LRGG和 LREG的平稳性检验 变量 检验形式 ADF统计量 1%临界值 结论 LRGG -0.169653 -2.6471
14、20 非平稳 DLRGG -5.106752 -2.647120 平稳 LREG -2.930495 -4.309824 非平稳 DLREG -6.019110 -4.309824 平稳 注:检验形式中的c表示带常数项,t表示有趋势项,k表示滞后阶数;D表示一阶差分。检验结果说明协整分析, LRGG和LREG在1%显著性水平下不平稳,但经过一阶差分之后,变为平稳序列。接下来通过EG两步法检验LRGG与 LREG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如下方程: LREG = 2.46605 -0.89223xLRGG表3 方程的参数检验 变量 系数值 标准误 t统计量 伴随概率 C 2.466050
15、 0.821957 3.000218 0.0054 LGDP -0.892231 0.360865 -2.472476 0.0193 -3.290402 -4.296729 非平稳 RGG2 -3.445981 -4.309824 非平稳 RGG3 -2.487130 -3.679322 非平稳 REG1 -2.615743 -3.670170 非平稳 REG2 -2.514604 -4.309824 非平稳 REG3 -2.113636 -3.679322 非平稳 DRGG1 -5.973782 -4.309824 平稳 DRGG2 -4.484958 -3.679322 平稳 DRGG3
16、-5.679519 -3.679322 平稳 DREG1 -4.952149 -3.679322 平稳 DREG2 -5.558143 -4.309824 平稳 DREG3 -4.667769 -3.689194 平稳 表4说明,RGG1、RGG2、RGG3、REG1、REG2、REG3六个变量的ADF值分别大于于1%的临界值,它们是非平稳的,但是在进行一阶差分后的ADF值均小于1%临界值,说明它们是平稳的。1通过EG两步法检验对RGG1与REG1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如下方程:REG1 = -0.63328+ 0.160541xRGG1R2=0.137DW=1.1481 F=0.
17、4005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残差的ADF统计量为-3.4976,1%临界值为-3.6617, REG1和RGG1之间协整关系不成立。2通过EG两步法检验对RGG2与REG2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如下方程:REG2 = 2.58429+0.14639xRGG2R2=0.208DW=1.4285 F=0.6364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残差的ADF统计量为-5.7865,1%临界值为-3.6617,由此可见残差为平稳序列,RGG2与REG之间协整关系成立。3 通过EG两步法检验对RGG3与REG3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如下方程:REG3 = 4.35134+0.14989x
18、RGG3R2=0.146DW=1.593 F=0.4434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残差的ADF统计量为-5.2569,1%临界值为-3.6617,说明REG3与RGG3之间的协整关系成立。根据协整检验,整体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以及第一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协整关系不成立,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说明就业增长率与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根据修正的协整方程协整分析,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弹性值均为正,说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可以拉动就业的增长。因此,在继续保持第二产业持续开展的情况下,仍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对第三产业的开展。四、主要结论及
19、原因分析一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的GDP和就业人数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但增长速度不一致GDP增长率波动比拟大,就业增长率和就业弹性变化趋势一致,整体上波动不是很大。1978-2021年全国就业弹性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每创造一个增量的价值,所需要的劳动力下降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大于就业增加的速度。就业增长率远远低于GDP增长率。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增长率持续稳定的保持高位数增长,另一方面就业增长缓慢且呈整体下降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不存在一致;现象。2.我国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同1978-2021年我国总体就业弹性平均为0.22小论文。同期,我国第
20、一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为-0.03,第二产业为0.49,第三产业为0.73。第一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为负值,说明随着经济增长,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不断流出。从三次产业平均就业弹性数值来看,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最大,第二产业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也比拟大,但是和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相比,作用要小很多。3.长期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不存在一个稳定的关系由协整检验可以看出,整体的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增长的影响是不确定的,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会带来就业的大幅度增长;而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第三产业的开展可以促进就业。二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
21、增长非对称性的原因分析1.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就业增长的奉献有限当前我国主要依靠规模庞大的根本建设投资拉动经济高速增长,以及吸引外资的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特别是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来带动国内需求,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可知,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奉献率为63.7%,2006年为42.0%,2021年已接近45.1%。而投资主要集中在根底产业、根底设施行业、农业根底设施。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这些大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较高,投资量大协整分析,周期长,对就业的奉献不明显。甚至出现投资在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反而不断排
22、挤出在岗的劳动力。而这些被排挤出的劳动力又不能被其他的行业和渠道充分吸纳和消化。2.产业结构升级减少了劳动力使用我国经济开展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企业走的是一条资本不断加速的开展道路,出现了排斥劳动力的过程。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企业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过渡,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这不仅影响了工业部门就业总量的增长,而且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就业结构转换出现困难,致使对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削弱。3.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开展缓慢根据世界银行2004年公布的一组数据,全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平均值超过50%,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就业总人数的40%。2021年我国的两组数据分别为40
23、%,33.19%,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开展缓慢。英美等国家的资料显示,60%-80%的人在中小企业就业。有统计分析,同样的投资,我国中小企业可以提供的就业人数是大型企业的23倍。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长期开展中面临许多困难。无论是在融资还是市场准入方面都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加上中小企业许多为家族式企业,管理者水平不高,信用较差,法制观念较弱,劳资纠纷多,管理呈现封闭性,对城镇就业人口的吸引力也是有限的。4.就业结构不对称,劳动力过剩与短缺同时并存我国正处于体制和结构的转型和产业升级时期,一方面高新技术行业迅速开展,如生物制药、金融证券、IT技术等行业需求大量的劳动力,但是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要求很高
24、,一大局部失业者无法进入这些行业,造成了需求大于供应的局面;另一方面是传统的低端产业,如效劳、建筑、家政等行业,对劳动者的技能素质要求不高,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充满到这些行业,出现供应大于需求的情况。这种就业结构的不对称,造成低素质劳动力过剩和高素质劳动力短缺同时并存的局面。五、政策启示在上述结论的根底上,本文给出如下政策建议:一应将就业作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首要目标纵观世界经济开展史协整分析,在方案经济体制下,政府通常把经济开展作为首要目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通常把就业作为首要目标。而我国经济正在转轨时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央政府仍选用GDP指标作为对地方的政绩考核,这就导致了各级政府大力开展经
25、济增加GDP,而无视就业问题。所以应该在各级政府中树立就业意识,把就业作为政绩考核最主要的指标,缓解当前就业压力问题。二采用益贫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就业量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占世界的20%,而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技术资源相对贫乏小论文。根据这种资源禀赋状况,要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可以考虑逐步转变我国的宏观目标,由经济增长优先转向就业优先,采用益贫式增长;模式。该增长模式被世界银行定义为:如果经济增长能使穷人的绝对收入等衡量其绝对福利水平的指标改善,令贫困缓解,那么这种增长就是益贫式增长;Ravallion Metal,2003。益贫式增长;模式十分强调经济增长过程中对劳动力的吸纳
26、,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开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同时,提高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投资力度,采取资本密集、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各地区客观经济条件,选择三种密集型企业的投资比例。如在广阔欠兴旺地区,可选择多用劳动,少用资本的劳动密集型经济。总之,利用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就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拉动经济增长,逐步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同步开展。三大力开展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明显高于第一、第二产业,而且第三产业的行业具有就业门槛低、见效快、容易创造就业岗位的特点,因此大力开展第三产业,扩大第三产业的就业规模对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问题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我国作为一个开展中国家,相对于兴旺国家的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还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说明我国第三产业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存在很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机绝缘材料成塑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出租车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考核试卷
- 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安全运营监控系统开发案例考核试卷
- 2025-2030年手术室设备出口代理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古法腌制品专卖店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手机电子书阅读器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塑木生态停车场地面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数字化电机测试仪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叶酸备孕营养素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成长骨胶原胶囊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食品企业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记录及其报告格式参考
- 产品质量法解读课件1
-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复习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 仓库搬迁及改进方案课件
- 精神科护理技能5.3出走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 采购管理学教学课件
- 《供应商质量会议》课件
- 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能力评价研究的中期报告
- 毕业论文-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供应商审核培训教程
- 音乐思政课特色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