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藏族的历史与文化一、藏族的历史(一)藏族人的概况 藏族的历史与文化藏族分布在中国的西藏高原,主要聚居于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省的海北、黄南、海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阿坝、甘孜两个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根据1990人口统计为4593330人。操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藏文是参照梵文某些字体于公元7世纪前期创制的一种拼音文字,自左向右书写,一直沿用至今。藏族的历史与文化(二)藏族的族源及历史沿革1、 藏族的族源汉文史籍记载:“吐蕃本西羌属,盖百有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 有人根据此类
2、汉文史料及其其他语言学和考古学资料,认为“羌人是甘青的土著民族种族,羌人是藏族的前身,藏族起源于甘、青”。藏族的历史与文化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根据考古发掘材料可知,“早在旧石器时代,西藏就已经有人类生存” 。藏族的历史与文化吐蕃先民来自印度说实际是佛教传入吐蕃后,一些佛教徒为扩大佛教的影响,臆造出吐蕃王室的始祖聂赤赞普出身于印度王室的说法。但史实及人种、语言、考古等方面的资料表明,吐蕃族源“南来说”毫无科学依据,而且这一反科学的伪说还为帝国主义侵略和分裂我国领土西藏制造了口实。藏族的历史与文化根据藏文史籍记载,自天而降的聂赤赞普到达雅隆河流域后,做了“六牦牛”部的首领。历30余世,传至松赞干
3、布。在松赞干布之前,吐蕃已发展到奴隶制社会。松赞干布约于633年(唐贞观七年),迁都逻些(今拉萨市),正式建立吐蕃王朝。藏族的历史与文化松赞干布颇具雄才大略,他对内统一内部,制订了一整套军政制度,创制文字,倡导佛教;对外征服青藏高原上的诸羌部,增强实力,拓展疆域,开创与唐朝的友好关系。藏族的历史与文化 二、藏族人的文化 (一) 藏族人的风俗习惯1、家庭藏族农牧民以及其他平民,均无姓氏,只有豪门贵族才在他们的名字前冠以房名或地名。如:索康汪青格来,“索康”即房名。名字有男女之分,多取自佛经。 藏族的历史与文化2、婚姻旧社会藏族的婚姻制度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1)一夫一妻。这是藏族婚姻制度中的主要
4、形式。(2)一夫多妻。除农奴主或其他豪贵上层人家外,一夫多妻的家庭比例很小。藏族的历史与文化平民的一夫多妻,通常的情况是姊妹共夫。如,有女无子的家庭,为长女招来过门的丈夫,幼女长大成人后,也与姐夫同居,久而久之,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默认。还有姊妹先后同嫁一个男子的。只要是自愿的,就会得到认可,不会引起反感。个别的也有母女同夫的,但只发生在非血缘关系上,即寡妇改嫁,携女同去造成的。藏族的历史与文化(3)一妻多夫。一妻多夫制家庭,多指兄弟共妻或朋友共妻。这种一妻多夫制的家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以妇女为中心,不然是无法维持的。兄弟共妻的,常由长兄出面成婚,婚后弟弟逐渐亲近嫂子,形成多夫事实。藏族的历史与
5、文化属朋友共妻的,一友早有妻室,另有来往密切的友人与其相好,或因其家庭缺乏劳力,便与来客合并为一家成为共妻关系。过去,这种以妇女为中心的多夫制家庭,在社会上并无不好的反应;而各夫之间也无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主妇定居一室,各夫轮流同居。谁与主妇同居时,将本人的信物置于室外,他夫见后,自行回避。藏民认为:同是一个父母所生的兄弟,生在一起,长在一起,永不分离,是为幸事。对于朋友共妻的,人们认为:虽无亲属关系,若能相处和睦,也无须责难藏族的历史与文化关于宗教界的婚姻问题,除黄教的喇嘛外,都可以结婚。大活佛通常是娶贵族的女儿,贵族也愿意把女儿嫁给活佛。喇嘛结婚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宗教上的考虑,如修密法或传衣
6、钵等等。有些贵族妇女自愿作红教活佛或大喇嘛的侍者,其实这“侍者”就是他们变相的妻室。藏族的历史与文化2、饮食农区以青稞、小麦为主粮,其次还有玉米和豌豆。日常主食是糌粑(zan ba),糌粑是用炒熟的青稞或豌豆磨成的粉,与汉族人的炒面相似。藏族的历史与文化牧区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食。每年初冬时节,牛羊膘肥体壮,牧民大量宰杀牲畜,制成“风干肉”供一年甚至多年食用。“风干肉” 做法是把整块整段的肉悬挂起来风干,或把肉切成长条搁置起来凉干。“风干肉”可以生吃。 藏族的历史与文化(二)藏蒙民族的格萨尔王传格萨尔王传,在藏语中称为甲吾格萨尔纳特或格萨尔阿种,在蒙语中称为格斯尔王传。它在广大藏族、蒙古族民间
7、广泛流传,是藏族和蒙古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伟大英雄史诗。藏族的历史与文化在历史上,由于不同的部落、邦国之间争城夺地,相互杀伐,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有些地方甚至赤地千里,寂无人烟。格萨尔王传的主题思想,恰恰表达和反映了在这种在动乱不安的年代里,广大藏族人民厌恶战争,反对侵扰,盼望过和平、安定的生活。13世纪后,格萨尔王传逐渐流传到蒙古族地区。蒙文的格萨尔王传虽说源于藏文本,但并非是藏文本的简单转述、翻译或改编,而是蒙古族人民依照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标准,结合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形式,通过再创作的方式融入自己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重新塑造了格萨尔王的英雄形象。因此蒙文本的格萨尔王传在蒙古族文学发
8、展史上同样具有很高的地位,它同蒙古秘史、江格尔一样,被誉为蒙族古典文学的三大高峰。 藏族的历史与文化格萨尔王传塑造出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个个人物都性格鲜活,形象突出,尤其是以岭国格萨尔为首的众英雄形象的刻画更为深刻,如格萨尔王是史诗中的一位大英雄,既有人的性格,又有神的特征,可以变化莫测,役鬼使神,并且勇敢、智慧、善良,是一个代表着藏族人民群众利益和理性的古代英雄楷模。格萨尔王传集中了藏族文学的说唱形式,具有语言通俗、故事性强、情节曲折、描绘细致等特点,深受广大普通藏族人民的欢迎而历久不衰。藏族的历史与文化格萨尔王传涉及藏族的文学、艺术、宗教、语言、历史等领域,是研究青藏高原古代社会的不可多得
9、的重要文献。现在世界上有英、法、德、俄、日、印度、土耳其、雷布查、乌尔都等文字的译本藏族的历史与文化13世纪后,格萨尔王传逐渐流传到蒙古族地区。蒙文的格萨尔王传虽说源于藏文本,但并非是藏文本的简单转述、翻译或改编,而是蒙古族人民依照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标准,结合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形式,通过再创作的方式融入自己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重新塑造了格萨尔王的英雄形象。因此蒙文本的格萨尔王传在蒙古族文学发展史上同样具有很高的地位,它同蒙古秘史、江格尔一样,被誉为蒙族古典文学的三大高峰。藏族的历史与文化(三)藏族信仰的宗教:藏传佛教1、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在今
10、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王子悉达多乔答摩(既释迦牟尼)创立。 藏族的历史与文化佛教的根本教法,即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四谛”“四谛”(苦、集、灭、道)是早期佛教的立足点,其核心是宣传整个世界和人生犹如无边苦海。世俗世界的一切,本性都是苦。何谓苦谛,“所谓苦谛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恩爱别离苦、所欲不得苦、取要言之,五盛阴苦。是谓名为苦谛。”集谛,是造成诸苦的原因,即贪和欲。灭谛,即造成世间诸苦的根由都可以断灭,从而可超脱生死轮回,达到无苦“涅槃”之境界。道谛,指通向寂灭的道路。佛教认为,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 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出
11、现了小乘和大乘、显宗和密宗的分别。佛教从兴起到公元1世纪的500年间,是小乘佛教。乘者,运度、运载的意思,即驾御它到达另外一个世界的工具。修小乘,目的在于救渡自己,独善其身。大乘佛教兴起于公元1世纪,是对小乘佛教的发展。修大乘除救渡自己外,还要救渡一切众生。如果说小乘是独善其身的话,那么大乘则是兼善天下。在印度大乘佛教中,又有显宗和密宗的区别。显,意为用明显的教义来说明修证的途径,并通过该途径来达到成佛的目的。密宗又叫密教。密是指修习一种不能对外人道密法来达到成佛的目的。2、佛教在吐蕃的早期传播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藏族先民信仰本教。本教属于多神崇拜的自然宗教,是人类早期“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
12、一切和人们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天地、日、月、星辰、雷电、山川、草木、禽兽等,都构成本教的自然崇拜。 本教的主要活动手段是祭祀,人们相信祭祀既能取信于神,又能得到神的旨意和启示,因此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皆听命于祭祀、占卜巫术等宗教活动。 佛教在公元5世纪拉托多聂赞时开始渗入西藏,但大规模、正式的传入是在松赞干布建立起奴隶制的吐蕃王朝时期。 3、西藏佛教的形成与各个教派 宁玛派:西藏佛教各教派中历史最久远的一派叫宁玛派。宁玛意为“古”、“旧”的意思。所谓古、旧,是指这个教派尊崇公元8世纪时印度僧人莲花生入藏所传密咒和修习传统 .宁玛派僧人既从事生产,也娶妻生子。他们喜欢戴红色僧帽,因此一般人习惯把宁
13、玛派称为红教。 噶当派:噶当派也是藏传佛教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教派。“噶”,藏语意为“佛语”,“当”意为“教授”或“教诫”;“噶当” 意为一切佛语(经史论三藏)都是对僧人修行全过程的指导。15世纪以后,黄教(格鲁派)在噶当派教义基础上发展起来,原来属于噶当派的寺院变成了黄教的寺院,噶当派并入格鲁派。 萨迦派:萨迦派的创始人是贡却杰部(1034-1102).萨迦派寺庙的围墙上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因此又被称作花教。萨迦派主要弘扬道果教授等显密宗教法,可以娶妻,但规定生子后不再接近女人。 噶举派:噶举派是一个注重口传的教派。“噶举”藏语意思是“口授传承”。噶举派注重密法的
14、修炼学习,但所学东西须由师长亲自言语传授,再由门徒口耳传承下去,故名。也有人认为“噶”的意思是白色,“噶举”意为“白传”,说这一派的创始人玛尔巴、米拉日巴等人,因从印度学来的习惯修法是穿白色僧裙,以后相沿成习,据此有人把噶举派称为白教。 4、格鲁派的兴起格鲁派兴盛于15世纪初期,它是西藏佛教各教派中最晚兴起的一个大教派。虽然格鲁派的历史相对较短,但它自兴起后势力迅速扩张,很快取得了其它各教派的地位,成为藏族社会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一个教派。15世纪初,宗喀巴倡导宗教改革成功,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格鲁派。 宗喀巴(1357-1419),本名“罗桑扎巴”,出生于今青海省湟中县。藏语称湟中一带为“宗喀”
15、,因此他被藏族人民尊称为宗喀巴。格鲁派,意思是善规(善律)派,这是从该寺倡导严守戒律而得名的 因为宗喀巴原来师承于噶当派,在宗喀巴创立新教派后,噶当派被合并到他的教派之中,所以也有人称他所创立的教派为新噶当派。又因为宗喀巴及其弟子戴黄色僧帽,所以又有人称他们的教派为黄帽派或黄教。5、达赖、班禅活佛系统的建立格鲁派有两大活佛转世系统: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达赖喇嘛是格鲁派中最大的活佛,被认为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观音菩萨,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观音、文殊、普贤和地藏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
16、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灾难。在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在唐朝观世音被改为观音,与当时唐朝君王李世民姓名有一世字同到,为大忌 第一代达赖喇嘛是根敦朱巴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拜宗喀巴为师,是宗喀巴的八大弟子之一。去世后被追认为达赖喇嘛一世。 二世达赖法名根敦嘉措(1475-1542)出生在后藏达纳地方。认定根敦嘉措是根敦朱巴转世的“灵童”。此为达赖喇嘛转世的开始。 三世达赖索南嘉措。从此,格鲁派采取的活佛转世制度稳定下来。索南嘉措(1543-1588)为了寻求格鲁派发展的强大盟友和靠山,跨出了民族界限,与蒙古土默特部的汗王俺答汗取得了联系。1578
17、年索南嘉措到达青海与俺答汗会见。会见后,俺答汗赠送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尊号。“圣识一切”意思是“遍知一切”,“瓦齐尔达喇”是梵文“金刚持”(金刚持是密宗菩萨名,又名金刚手、持金刚、秘密主 )的意思,“达赖”是蒙语“大海”的意思,“喇嘛”是藏语,意为“上师”。此后就有了达赖喇嘛的称号.根敦朱巴和根敦嘉措是后世追认的。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1589-1616)索南嘉措病逝(1588年)后1年,俺答汗的曾孙出生,这位曾孙被认定为索南嘉措的转世“灵童”,是为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1589-1616),这是诸达赖喇嘛中唯一的一位不是出身于藏族,而是出身于蒙古族的达赖喇嘛。班禅:160
18、7年云丹嘉措赴扎什伦布寺,向担任扎什伦布寺池巴的四世班禅罗桑曲结求法。清顺治二年(1645)统治卫、藏的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赠给他“班禅博克多”的称号。“班”是梵文“班智达”(学者)的略称,“禅”,藏语意思是“大”,“班禅”即大学者之意,“博克多”是蒙语对睿智英武人物的尊称。固始汗还令他主持扎什伦布寺,并把后藏部分地区划属他管辖。由此班禅活佛转世系统建立起来。一世班禅是是克主杰、二世班禅是索南乔郎(1439-1504)、三世班禅是恩萨巴罗桑顿主(1505-1566),这前三世班禅都是后来追认的。班禅活佛在西藏佛教界中被认为是无量光佛的转世。 无量光佛,也称无量寿佛,阿弥陀佛,无边光佛等;藏传佛教称为月巴墨佛,是佛教中西方极乐世界的创造者。从梵语音译而来,意义上,阿是“无”,弥陀是“量”,佛是“觉”,故有自性的“无量觉”之意。他手持莲台,与观音菩萨等清净大海众接引十方念佛众生。释迦牟尼佛曾多次宣讲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这是不分利根钝根人都可以修学的法门。其要求就是信、愿和念佛。“班”是梵文“班智达”(学者)的略称,“禅”,藏语意思是“大”,“班禅”即大学者之意,“博克多”是蒙语对睿智英武人物的尊称。固始汗还令他主持扎什伦布寺,并把后藏部分地区划属他管辖。由此班禅活佛转世系统建立起来。一世班禅是是克主杰二世班禅是索南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甘孜职业学院《大跨度空间结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宁夏吴忠市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一模)历史试卷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六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做账实操-代理记账行业的账务处理分录
-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幼儿舞蹈创编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安全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五年级上册英语Module6Unit1Youcanplaybasketballwell外研社课件
- 工程施工派工单
- 编纸条 市赛获奖 完整版课件
- 玩具公司职位说明书汇编
- 平面设计创意与制作课件
- 化学专业英语元素周期表
- 新湘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 Q∕SY 06349-2019 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 实验心理学课件(周爱保博士版)
- 04 第三章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毒物动力学
- 珍爱生命 安全第一 中小学主题教育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