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_第1页
X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_第2页
X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_第3页
X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_第4页
X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桑日县比巴河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1.综合说明 11.1概述 11.2水文气象 3工程地质 7工程任务及规模 11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3施工 16工程占地及拆迁 22环境影响评价 23工程管理 24投资估算 27经济评价 292.水文 12.1流域概况 12.2气象特征 3水文基本资料 42.4设计洪水 62.5泥沙 102.6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112.7排涝洪水计算 13.工程地质 13.1前言 13.2地质概况 43.3曲龙沟泥石流 123.4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23.5天然建筑材料 273.6工程地质结论 334.工程任务和规模 14.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

2、工程建设任务 7工程保护范围及规模 74.4防洪标准及堤线布置与堤距选择 8设计洪水水面线 104.6河道稳定分析及冲刷深度 114.7曲龙沟整治规划 12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15.1工程概况 1设计依据 1基本资料 25.4工程布置及建筑物设计 56.施工组织设计 16.1 施工条件 16.2 施工导流66.3 料场的选择和开采 76.4 主体工程施工86.5 施工总布置 116.6 施工总进度 146.7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157.工程占地折迁 17.1占地范围 1占地补偿计算 2拆迁及安置 38、环境影响 18.1工程所在区环境状况 18.2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48.3环保

3、投资估算 89.工程管理 19.1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 19.2管理机构的任务和职责 29.3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29.4管理设施 49.5工程年运行管理费测算 510.投资估算 110.1工程概况 110.2编制原则和依据 110.3基础资料 110.4其它 310.5估算表 311.经济评价 111.1评价依据 111.2费用 211.3效益 311.4国民经济评价 511.5综合评价 8附件:1.桑日县县城防洪堤工程建设立项报告2.XX自治区水文资源勘测局比巴河桑日县城段防洪堤工程水文分析计算报告审查意见3.XX自治区桑日县比巴河县城河段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招标初步方案1.

4、综合说明1.1 概述比巴河系雅鲁藏布江中游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海拔高5560m处,流经比巴、桑日等处,于桑日注入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河长38.6km,河道平均比降53.1。桑日县属XX自治区山南地区管辖,位于岗底斯山南麓、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地理座标介于东经91519235,北纬29352951之间,幅员面积2633.63km2,全县辖3乡一镇、44个行政村、人口15616人。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986万元。该县以农牧业为主,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具有光辉的灿烂的民族文化、独特的风土人情,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近年来,社会局势更加稳定,国民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发展

5、,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协调发展,预计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7894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638万元,农牧业总产值达到248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47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810元。比巴河域地势北高南低,流域海拔高程55603540m,流域内大部分为山地所盘踞,平原面积狭小,仅在山地斜坡间及河流沿岸夹有盆地或河谷平原。流域内植被稀疏,河流属山区小河流。比巴河流域雨量集中在69月,由于桑日县城段防洪能力差、抵御洪水能力弱,每年汛期都有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发生。建国以来,除1962年和1998年爆发过两次特大洪水灾害外,近两年连续遭受洪灾。1962年桑日县雪巴乡(现合并改名为桑日镇)被

6、淹庄稼500余亩,损失惨重。1998年受灾1079.9亩,各种经济损失总计万元,损失极大。2001年桑日县洪灾面积2965.5亩,其中桑日镇亩。2002年全县受灾面积834亩,其中桑日镇冲毁农田280亩,同时县城北面的曲龙沟的泥石流爆发,县中学、格热村等多处被淹,造成县城周围数户居民搬迁,多处河岸冲垮,直接威胁县城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洪涝灾害已明显制约当地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严峻的防洪问题已引起当地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近年来,虽然组织了干部职工和当地农牧民群众修建了部分防洪应急工程,但标准低,质量差,又无完整的规划治理方案,目前河堤被毁严重,2/3以上的河堤被冲毁。为了减少和免除洪水的

7、危害,保证县城及广大农牧民群众生产财产安全,保证农牧业生产正常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并结合县城的城市建设,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为创造良好的投资和生产环境,比巴河桑日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自治区、地区和地方各级领导对比巴河的防洪治理十分重视和支持。在1999年以来完成了桑日县城总体规划及桑日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桑日县县城防洪堤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报告。受桑日县政府的委托,我院于2003年5月开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设计工作。其中地形测量、工程地质勘测,由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公司101分司承担,水文设计洪水由XX自治区拉萨水文水资源勘测大队承担。5月底基本完成野外勘测,于6月中旬完成可

8、行性研究设计,并提交本报告。遵照国务院国发(1999)12号文件精神“坚持统筹规划、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县计委的桑日县县城防洪堤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报告的意见,可行研究阶段涉及的防洪工程均是近期急需整治的工程。堤防总长度其中:一、比巴河右岸防洪堤上段(P=10%) 2400 m二、比巴河右岸防洪堤下段(P=%) 1974 m三、比巴河左岸防洪堤段(P=%) 1897.24 m并修建曲龙沟排洪沟整治420m,重力式拦档墙长792m。共计工程总长度,工程总投资万元。工程建成后将大大减少桑日县城洪灾损失,保护了县城机关及附近农牧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并改善县城环境,保持县城及周边地

9、区生态平衡,促进桑日县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为桑日县的经济腾飞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议该工程早日兴建。1.2 水文气象1.2.1 自然地理概况比巴河是雅鲁藏布江中游左岸一级支流,发源地海拔5560m,流经比巴、桑日等处,注入雅鲁藏布江、汇口处海拔3540m。流域面积2,河长,河道平均比降53.1。流域呈长条形,流域内大沟道较多,呈羽毛状。河源地带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湖泊。比巴河流域在大地构造上主要属于冈底斯念青唐唐古拉地质构造,区域地质作用,流域内构造发育,大小断裂纵横交织。岩层以上古生界石灰二叠为岩层为基底,中生界三迭纪岩层做盖层。流域地势北高南低,相对高差较大,地形复杂多变,流域大

10、部分为高山,平原面积较为狭小。河谷、山坡及山坡上发育的水蚀支沟为其主要地貌景观,河谷区地貌形态主要是山麓洪积扇群。比巴河系山区河流,多急流陡滩。植被较差,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多有泥石流发生。1.2.2 水文气象特征一、气象特征桑日县地区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气温低,日、月温差大,四季不分明,降雨少,多夜雨,干湿季分明,夏季多雨,冬春季干燥多大风,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区域和垂直气候分异明显,灾害性天气频繁。二、水文特征比巴河为雅鲁藏布江中游一级支流,流域面积287.96km2,河流补给以降水为主,其次是融雪和地下水补给。比巴河多年平均流量3/s,但年内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夏季、暴雨多发生在6

11、9月,在天气系统影响下,常产生局地短历时暴雨,往往形成洪水,并时伴有泥石流发生。洪水过程尖瘦,陡涨陡落。1.2.3 水文资料情况比巴河流域缺乏水文气象资料,仅邻近有雅鲁藏布江羊村水文站及沃卡河沃卡水文站的资料,XX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编制的XX自治区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XX自治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本次在工程河段5月份开展了水文调查包括1998年洪水调查资料。“98.8”洪水工程处洪峰流量57.4m3/s,重现期约为10年一遇。1.2.4 设计洪水一、设计洪峰流量由于该河流缺乏实测水文、气象资料,采用了水文比拟法及地区经验公式法推求设计洪水。两种方法成果接近,但水文比拟法成果更接近调

12、查洪水,故采用水文比拟法成果。比巴河桑日县城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1-2-1均值CVCS/CV各频率设计值QP(m3/s)P=2%P=3.33%P=5%P=10%P=20%P=50%二、分期洪水根据比巴河流域的洪水特性,按丰水期,过渡期,枯期进行时段划分,以沃卡水文站延长后的洪水资料,按各分期的年最大值选择进行频率计算,按面积比拟移用到比巴河设计河段。比巴河桑日河段分期洪水成果表流量(m3/s)表1-2-2率频率分期 69月(丰水期)5、10、11月(过渡期)14、12月(枯水期)P=10%P=20%P=50%1.2.5 泥沙流域内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汛期降水集中,河流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河流

13、含沙量与邻域雅砻河相似而移用让姆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3。年悬移质输沙量万t。年推移质输沙量万t。1.2.6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由于该工程河段无实测水位,流量资料,采用水力学公式法计算CS1、CS5、CS9、CS12等代表性断面建堤前和建堤后各级水位相应的流量,并按建堤前和建堤后分别绘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1.2.7 排涝洪水计算对桑日县城威胁最大的县城北面的曲龙沟的稀性泥石流洪水。该沟集水面积11.75km2(包括流通区及堆积区),沟长,平均比降17.82。经计算,P=3.33%清水洪峰流量5.93 m3/s,泥石流洪峰流量17.4 m3/s,一次泥石流固体总量约1103.9 m3,平均每年冲出泥

14、石流的固体总量为30004000 m3。1.3 工程地质1.3.1 地质概况一、地形地貌桑日县城主要属高山河流侵蚀地貌。泥石流堆积物、洪积扇、河流阶地和漫滩等构成了城区的主要地貌景观。河谷区地貌形态主要是山麓洪积扇群、河流冲洪积台地及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地形相对平坦。以平面工程地质测绘,曲龙沟泥石流工作区地貌主要为冰川地貌及斜堆积地貌;比巴河堤防工作区地貌形态以侵蚀堆积地貌为主,主要表现为两岸不对称一、二级阶地及河漫滩、江心洲发育。二、地层岩性工程区出露第四系地层以坡积坡洪积,冲洪积成因的碎块石、土、漂卵石土为主,出露基岩地层为老第三世晚白垩世旦师庭组(k2Ed)火山岩及早白垩世晚侏罗世桑日群

15、比马组(J3Kb)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三、地质构造及地震(一)地质构造工程区地质构造主要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控制。区内断层发育,地震不连续,主要发育有桑日错那断裂,曲松错那断裂,雅鲁藏布江断裂近南北向且断具有张性活动特征。(二)地震区内全新活动断裂以桑日错那断裂为代表,断裂活动往往伴随着地震的发生。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设部建标2001156号),桑日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第二组。四、曲龙沟泥石流曲龙沟泥石流处于比巴河下游右岸,为桑日县城后山发育的一条较大冲沟,沟道总长m。具有流短、沟谷形态简单,沟道较顺直,发育不成熟等特点。沟谷流域最高点高程为5293m,入河口高程为3565m,集水面

16、积约11.75km2。曲龙沟泥石流活动是在特定的地形条件、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下进行的。由于沟道沿岸有丰富的固体物沅储备,一旦遇到大暴雨及沟岸局部坍塌、溜滑等情况,泥石泥具有暴发的可能,从沟谷地形地貌及形态上分析,曲龙沟处于发育阶段的中壮年期,泥石流在今后数十年都将处于活跃期。曲龙沟泥石流出山口后,一部分减速堆积下来,一部分沿堆积扇上的冲沟继续向下游运动,危及相邻的桑日中学、比玛村及其他城镇设施,对曲龙沟泥石流必需采取停淤加排导方式予以治理。1.3.2 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工程区位于比巴河下游地段,起点高程3606m,终点位于比巴河出口,高程为3542m,相对高差64m,河床宽度2035m,工

17、区内河谷长度,平均比降14.9。河流较弯曲,一级阶地和漫滩在区内较为发育,桑日县城部分位于一级阶地之上。堤防地段河流两岸第四系河流冲洪层(Q4al+pl)广泛分布,主要由粉砂土(局部夹粉土)、漂砾卵石土组成,厚度未揭穿。出露基岩以早白垩世晚侏罗世桑日群比马组(J3K1b)为主,岩体强度较高,抗风化和抗冲刷力较强,透水性差,一般为中细粒结构,巨厚层块状构造。堤防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堤线一般沿比巴河两岸平缓岸坡通过,总体走向近南北向,主要穿越河流一级阶地、漫滩及少量泥石流堆积物等地貌单元。堤防地基岩土主要由第四系冲洪积成因的砂土和漂卵石土构成。表层砂土以粉砂土为土,局部为粉土,两者具有过渡性,层厚一

18、般,仅在河流出口处厚度相对较大,为2.22.5m,砂土强度低,结构松散,且埋深浅,抗冲刷能力差,存在渗漏、渗透变形及抗冲刷稳定等工程地质问题,不宜作堤基基础持力层,建议予以清除。砂土层以下为稍密密实卵石层,厚度较大,强度相对较高,可作堤基基础持力层,但由于地下水位较浅且堤线靠近河岸,卵石土层抗冲刷能力差,透水性强,主要存在渗漏、渗透变形、抗冲刷稳定及基坑涌水等工程问题,建议采取相应工程处理措施。曲龙沟泥石流及洪水,危及相邻的桑日中学、公路线、城镇建筑设施、民宅等安全。泥石流活动具有有利的地形条件、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泥石流在今后很长时间范围仍将活动。对曲龙沟泥石流可采取停淤加排导的方式加以治理

19、:在县中学与比玛村后建重力式挡墙以拦挡泥石流中的漂石、块石等大颗粒成分,同时归顺泥石流的浮浆和洪水;在县中学与比玛村之间地带建排导堤(槽)直接将泥石流浮浆和洪水排入比巴河;在停淤导游之前为稳固沟床,减缓泥石流的流速。1.3.3 天然建筑材料堤防工程所需天然建材主要为砂砾石料和块石料。砂砾石料在工作区内分布较多,主要集中于比巴河床及河流出口一带,而块石料则以河流左岸工作区起点至桑日雪巴村一带岩体相对较好。本次天然建筑材料按初查精度进行调查,工作手段以地质测绘为主,辅以少量浅井及取样试验。本工程所需块石料储量较丰富,基本能满足工程所需,石料强度较高,属硬质岩石,能满足堤防工程要求。但块石料场坡度大

20、,开采条件相对较差,县城易产生危岩崩塌等地质灾害,建议从上而下放坡开采为宜。块石料场附近有公路相通,运距短,运输条件较好。工程所需砂砾石料水上储量偏低,如有必要,可向料场下游或两岸拓展开采范围。砂砾石料级配较差,粘粒含量偏高,需采取相应工程处理措施方可使用。由于砂砾石料场处于漫滩上,汛期即淹没,建议在枯水期开采,水下开采条件较差。有简易公路直接通往料场,运输便利,但运距相对稍远。1.4 工程任务及规模1.4.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桑日县属山南地区管辖,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气候温和,风光宜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是一个半农半牧的边远贫困县、近年来经济保持了较高速发展,国内生产

21、总值6986万元。桑日县城所居的桑日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巴比河贯穿其中,洪水灾害严重威胁到县城和河道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近年来发生洪灾和泥石流灾害,如1998、2001、2002年均发生大的洪水,仅就1998年洪灾、受灾耕地1079.9亩,粮食减产万斤,冲毁水渠8330m,公路8050m,桥梁17座,防洪堤,林地亩,人工造林亩,草场388亩,倒塌民房17间,损坏房屋40间,直接经济损失总计109.07万元。该河段防洪基础设施薄弱,大部分仍为自然河岸,原来零星修建的防洪堤,标准低、质量差,已有2/3以上的河堤被冲毁,无法保护该河段的安全,一旦发生洪水,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难

22、以得到保证,并直接威胁县城各机关、学校等部门的安全。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防洪的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一个保证防洪安全、稳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以确保地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是贯彻“三个代表”的具体的体现。比巴河桑日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1.4.2 工程建设规模比巴河桑日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保护桑日县城和桑日镇的4个行政村。该段位于比巴河下游出口段、河谷开阔、地势较为平坦、人口较为密集,是桑日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桑日的经济较发达的地段。由于比巴河贯穿其中,两岸常遭到洪水灾害,并受到曲龙沟泥石流的危害、极大影响当地经济的发

23、展和社会稳定。按照桑日县防洪堤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报告,结合桑日县城总体规划,在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基础上,本次可研确定了当前防洪整治的范围。由于该河段目前基本上无防洪堤,剩下被冲毁留下的防洪堤已是断垣残壁,根本起不到防洪的作用。因此,本阶段左右岸不对称地新建防洪堤,总长71km,其中右岩防洪堤上段(右0+0002+400)2.4km,城区段(右2+4003+520)出口段(3+5204+374);左岸防洪堤城区段(左0+0001+090),出口段(左1+0901+897.24)9724km。曲龙沟治理、新建排洪渠槽420m,重力式拦截坝792m。总工程投资1698.16 万元。1.5 工程布置及主

24、要建筑物1.5.1 概况本工程除桑日县比巴河防洪堤工程外还含桑日县城后山曲龙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本工程位于比巴河下游桑日县城区段,上起比巴村下至比巴河出口处,河段长4.3km,新建堤长7124km,其中左岸堤长,右岸堤长。其中坝式防洪堤长。墙式防洪堤长。防洪工程保护区县城及两岸耕地及居民点,人口2184。耕地3890亩,16800亩林地及28890亩草场。1.5.2 工程等级及防洪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标准(GB50201-94)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0286-98)规定,确定桑日县城比巴河段防洪工程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防洪工程属等工程,其主要建筑物按4级设计(比巴河右岸上段防洪堤防

25、洪标准为十年一遇),次要建筑物按5级设计。曲龙沟的治理按三十年一遇的标准。1.5.3 设计原则1.5.3.1 堤线布置原则河堤堤线应与河势流向相适应,并与洪水的主流大致平行,河段两岸堤距不宜突然放大或缩小。堤线应力求平顺,各堤段平缓连接,不得采用折线或急弯。堤防原则上靠岸修建,以减少工程量和不侵占河道行洪断面和力求少拆迁、少占地。1.5.3.2 堤型选择原则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就地取材、方便施工的原则,按各段所处地理位置,堤基地质,城市环境景观等条件确定各堤段的堤型。1.5.4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5.4.1 堤线布置第一段:右岸0+0002+400,该段为保护右岸大片农田,堤线沿河道岸边

26、布置,不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第二段:右岸2+4003+520,左岸0+0001+090,该段位于桑日县城区,结合城区规划建设,堤线沿河岸边布置。第三段:右岸3+5204+374,左岸1+0901,该河段位于比巴河下游,堤线沿河道两侧布置,约束河床,防止因洪水冲刷而扩宽河道。 1.5.4.2 堤型确定墙式防洪堤比巴河桑日县城段防洪堤中段,人口和土地集中,河道较窄,在满足防洪和河床冲刷要求下,少占地,少拆迁,该段防洪堤选用墙式堤型。坝式填筑堤该堤型工程造价低,易施工,因砂卵石料,可就地取材,堤对基础要求不高,在比巴河上、下游段采用。1.5.4.3 曲龙沟泥石流整治工程(1)曲龙沟发育于县城北面后山

27、,以稀性泥石流为主的一条冲沟,集水面积2,P=3.3%泥石流洪峰流量17.4 m3/s。(2)曲龙沟泥石流出山口后一部分减建堆积下,一部分沿堆积扇上的冲沟继续向下游运动,危害桑日中学、比玛村及其他城镇设施,如其发展下去,便直接威胁县城的安全,因此曲龙沟泥石流的治理是必需的。(3)在出山口附近修建一道长重力式拦截坝,以拦挡泥石流中的漂石、块石等,同时归导泥石流中的浮浆和洪水,在县中学与比玛村之间建一道约排导渠槽,直接将浮浆和洪水排入巴比河。1.5.4.4 排涝及取水渠进出口在堤后修建排水沟,并每隔800m设一集水井,堤内埋设排水管,管内安装止回阀。取水渠穿入防洪堤时,考虑沿河取水要求,埋设管径,

28、并在管道进口处设手动阀门。1.5.4.5 防洪工程汇总防洪工程分类及相应设计洪标准如表1-5-1表表1-5-1 工程名称岸 别起止庄号型式及长度(m)防洪标准坝式堤墙式堤防洪堤左岸左0+0001+090左1+0901+109030年一遇右岸右0+0002+400右2+4003+520右3+5204+3742400854112010年一遇30年一遇30年一遇小 计2210泥石流治理工程排导渠槽及拦戴坝30年一遇420+7921.6 施工组织设计1.6.1 施工条件比巴河桑日县河段防洪堤工程位于XX山南地区桑日县比巴村至比巴河出口处,工程河道总长4.3km,工区附近有公路通过。两岸新建防洪堤工程总

29、长6.271km,左岸堤全长1.897km,右岸堤全长4.374km,其中坝式防洪堤61km,墙式防洪堤。曲龙沟泥石流整治工程位于桑日县城北后山,新建重力式泥石流拦截坝全长792m。新建排导稀性泥石流浆渠槽全长420m。工程主要的工程量见下表1-6-1。工程主要工程量表表1-6-1 部 位项 目单位左岸堤防右岸堤防曲龙沟整治合计土方开挖m3540012600970027700砂卵石开挖m3216050407200砂卵石填筑m3254005960085000砼施工m3100148248干砌块石m3964385517106529浆砌块石m353707600325016220回填土m32500630

30、06009400过渡层m3100400500降雨集中在夏季,暴雨多发生在69月,在天气系统影响下,常产生短历时局地性暴雨,往往形成洪水。 桑日县城主要属高山河流侵蚀地貌。泥石流堆积物、洪积扇、河流阶地和漫滩等构成了城区的主要地貌景观。河谷区地貌形态主要是山麓洪积扇群、河流冲洪积台地及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地形相对平坦。工程区出露第四系地层以坡积、坡洪积、冲洪积成因的碎块石土、漂卵石土为主;出露基岩地层为老第三世晚白垩世旦师庭组(K2Ed)火山岩及早白垩世晚侏罗世桑日群比马组(J3K1b)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施工用电可就近利用县城的供电系统解决。施工用水采用水泵从河中直接抽取解决。 1.6.2 施

31、工导流桑日县城河段防洪工程属IV级,其主要建筑物按4级设计,根据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规定,相应土石围堰挡水标准为35年重现期洪水,本工程选择导流标准为5年一遇洪水重现期。堤防工程基础施工导流时段选择为12月次年4月,相应导流流量为5.72m3/s。鉴于河道枯期流量较小,堤防施工可以不需围堰保护,对于局部较低堤段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考虑采用草袋土围堰进行临时挡水,以保证干地施工。1.6.3 天然建筑材料块石料源为比巴河左岸山体,两料场的指标基本都达到质量技术要求,有简易的碎石公路通行,可做为本工程块石料场。砂卵石料选取在比巴河出口的右岸漫滩,有简易的机耕道通行,但运输距离较远。1.6

32、.4 施工方法土方开挖用EX200型液压反铲挖装,180HP推土机集渣,58t自卸汽车出渣,人工修坡削渣至基础平台。砂卵石开挖用EX200型液压反铲挖装,58t自卸汽车运至中转渣场,用于后期堤身填筑,或运至就近填筑区直接上堤,用作填筑料。堤体采用砂卵石填筑,其中堤基开挖料中满足填筑质量要求的砂卵石开挖料就近由汽车直接运输上堤或由中转渣场回采上堤,其余自指定砂卵石填筑料场开采,采用EX200型液压反铲挖装,8t自卸汽车运输至填筑面。填筑料采用推土机摊铺,铺料厚度,13.5t振动碾压密实。砼浇筑砼由移动式拌和机生产,人力推胶轮车运输入仓,人工平仓,软轴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浆砌块石块石料自料场开采

33、获得,12t农用车运输至工作面,0.4m3搅拌机拌制砂浆,人工挂线浆砌。1.6.5 施工总布置场内、外交通均采用公路运输。本工程位于桑日县城区,周围有公路通过,整修或新修少量道路可满足对外交通要求,交通非常方便。场内公路主要修建沿堤公路、至渣场公路等,以满足施工运输要求。场内公路面宽,泥结碎石路面。本工程堤线较长、工程紧靠城区,施工生产用水采用IS65-50-160型水泵从比巴河直接抽取解决。本工程施工用电负荷较小,施工用电可直接与桑日县供电局协商,就近接400v动力线至各工区。施工通讯于各工区分别设置对讲机联系,场外辅以有线电通讯。根据堤防工程布置特点采取分区布置方式,本工程共分为四个工区,

34、其中左岸堤防设一个工区,右岸堤防设二个工区,曲龙沟整治工程设一个工区,每工区控制施工范围2km左右。各工区施工范围详见施工总布置图。1.6.6 施工总进度1.6.6.2 施工总进度根据堤防工程战线长的特点,拟采取分段同时施工。桑县防洪堤工程施工总工期为10个月,其中工程准备期2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8个月。堤防主体工程施工安排于第一年10月第二年5月施工,全部工程至第二年5月完工。施工月高峰强度指标为:土方、砂卵石开挖8725 m3/月;砂卵石填筑13077 m3/月;砼浇筑55m3/月;砌石4192 m3/月。高峰人数约500人。施工进度特性见下表1-6-2。施工总进度特性表1-6-2项目单位

35、数量备注施工工期工程准备期月2第一年8、9月主体工程工期月8第一年10月第二年5月总工期月10施工强度土方、砂卵石开挖m3/月8725砂卵石填筑m3/月13077砼浇筑m3/月55砌石m3/月4192高峰人数人500.7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施工主要机械设备见下表1-6-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表1-6-3机械名称型 号单位数量备注液压反铲EX200台4装载机1.5m3台2自卸汽车8t辆125t辆8载重汽车5t辆4推土机180HP台4蛙夯机台8振动碾13.5t台4汽车起重机5t辆2砼搅拌机3台4离心水泵IS65-50-160台4潜水泵台4备注:机械设备数量按施工分区工作面配置。1.7 工程占地及拆迁

36、1.7.1 占地范围占地范围包括工程占地和临时占地。工程占地防洪工程占地是指堤线布置中留足行洪断面,堤基所占用的农用耕地。比巴河桑日河段防洪堤是沿河岸布置,临水侧堤基为河滩地、堤背紧靠岸边,大部分为非耕地。基本不占用耕地,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占用少量土地,永久占地65亩挖压占地是指挖用筑堤材料和堆放堤材料所占用的耕地。由于砂卵石的采集主要取自巴比河的河槽及河滩;条、块石主要是收购,因此挖用筑堤材料,基本不占耕地。但有筑堤材料临时堆放的问题。临时占地根据施工布置规划、临时施工占地30亩。其中弃渣7亩,临时道路17亩,生产占地6亩。管理用地在堤防工程建成后应征用的管理用地,由于该堤防临水侧是河滩不存

37、在占地,背水侧是护堤地,本应属堤防的管辖范围,已在堤防修建中征用,本次不再重复征用。1.7.2 占地补偿费本工程永久占地应为65亩,由于均在岸边和滩地,绝大部分为非耕地,故仅占耕地65亩,按当地实际耕地补偿15000元/亩计应补偿万元。本工程临时占地30亩,按800元/亩计,应补偿万元。1.7.3 折迁及安置堤线布置时尽量不拆迁房屋,故无拆迁和安置的问题。1.8 环境影响评价防洪工程的实施可保护桑日县城及桑日镇4个行政村,保护2184人,耕地3890亩,林地16800亩,草场2889亩,以及县政府机关和附近家牧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抗御自然灾害,将改善城区周边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稳定,保障该地经

38、济的持续发展,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较小,影响范围不大。本工程占地较少;保护区的排涝一是结合城市排水,二是整治曲龙沟泥石流,因此可采取工程措施予以解决;控制和减免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可行;施工期短且环境影响较小,并可采取改善措施总计投资10万元。综上所述,从环境影响角度评价,无制约工程建设环境因素,工程兴建可行。1.9 工程管理1.9.1 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堤防工程实行流域水系和行政区划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使河道管理和堤坊管理相结合。对于本次新建堤防,由桑日县水利局主管,设置河道管理所,具体对堤防工程进行管理。参照有关规定,新增管理人员3人,汛

39、期巡堤员3人。1.9.2 管理机构的任务和职责桑日县河道管理所,应在县防洪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下列工作:一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河道堤坊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二在管理范围内严禁“四乱”(乱倒乱占乱采乱建),督促清除消障,保证行洪安全。加强砂石管理,规定砂石开采条件范围,发放砂石开采证书,制定收取管理费办法及标准等。三加强雨情和水情工作,以尽早预知水情,以便作好防洪抢险工作。及时处理各种险情,通知群众撤退,重要物资转移,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四作好工程项目的观测,如堤身沉降,变化观测及水位观测。当工程发生重大险情和重大事故时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请求报告。五组织堤防护岸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岁修

40、,维护工程的完整,确保工程安全。六作好堤防绿化等多种经营,以增加经济效益。1.9.3 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1.9.3.1 工程管理范围堤防工程管理范围包括工程和设施的建筑场地及管理用地。堤防工程堤身及河道部份,里程桩、水尺,测量控制点及观测设施。管理设施建筑场地由于桑日县原没有河道及堤防管理机构,因此要新设置防洪物质仓库,办公室等场地60m2。管理用地护堤范围:护堤地的纵向长度与堤向走向一致,右岸堤首未端也不外延,末端为与雅江相接,可外延100m;左岸堤首端不延,末端可外延100m。护堤地横向宽度,从堤内外坡脚线开始起算,临水侧包括河道及其沙滩,背水侧20m为耕地及部分河滩,需征用部分耕地。

41、堤防工程管理范围,应通过行政或法律程序划定边界,树立界碑,绘制平面图,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确权发证手续。1.9.3.2 工程保护范围为了防止某些特殊人类活动对堤防工程安全的危害,结合地形条件,各种人类活动的性质,规划,影响距离等,在紧邻护堤地边界以外的区域,按规范划定背水侧50m宽度作为保护范围。临水侧属于河道管理范围,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之规定执行。在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爆破打井钻探开採地下水及其它可能危及堤防安全的活动。1.9.5 管理设施一、交通设施包括对外和对内交通考虑到桑日县河道和堤防机构是新建的,尚无交通工具,应新购越野车1辆,载重车1辆。二、通讯设施桑日县河道管理机构因

42、是新设置,为了及时传递信息,不致贻误水情,应配置专用 1部;用于堤防巡视和抢险应配置4部对讲机。三、观测及其它设施(一)工程观测:为了解堤防工程及附属建筑物的运行和安全状况,初步确定的观测项目:堤身外形观测(堤表面破损,变形沉降等),堤基冲刷及河床断面变化,水位观测等。(二)生物工程:一般堤防工程主要为堤防背水侧的护堤林,种植适宜于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材质好,生长快的树种。该项目结合水土保持工作中城市堤岸绿化进行。(三)其它管理设施1)沿堤防工程从起点到终点,依序进行计程编码,埋设永久性里程碑,每两个里程碑之间,依序埋设计程百米断面桩。2)沿堤建造的堤岸防护工程和工种观测设施的观测断面,设立统一制

43、作标志牌和护栏,并进行统一编号。3)堤防工程沿线与交通道路交叉的道口,应设置交通管理标志牌和拦车卡。1.9.5 工程年运行测算堤防工程年运行管理费主要包括:工资及福利费万元;材料燃料及动力费13万元;工程维护费万元;其它直接和间接费万元。总的年运行费万元。1.10 投资估算比巴河桑日县城区河段防洪工程主要建筑物由左、右岸堤防工程、曲龙沟排洪工程等组成,右岸堤防长4374m,左岸堤防长,泥石流整治工程中排导渠槽420m,重力式拦截坝792m。主要工程量土石开挖34900m3,土石填筑85000 m3,砼248m3,砌石22749 m3,钢材,工程总工期10个月(跨两个年度)。经估算工程总投资万元

44、。一、编制原则和依据1、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关于发布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的通知。2、水利部水建管(1999)第523号文颁发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的通知。3、采用概算定额编制估算单价时乘以定额过渡系数。二、投资估算:见下表总 估 算 表序号编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建安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其它费用合计占15部分投资%1、第一部分:建筑工程第二部分:机电设备及安装28.30第三部分: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第四部分:临时工程第五部分:独立费用一五部分 合 计基本预备费静态总投资总投资2、环境投资工程总投资单元:万元1.11 经济评价本工

45、程新建防洪堤,以及曲龙沟泥石流的治理,工程建成后,使桑日镇不再受到洪水威胁,保护区内的城市建筑,企事业单位、居民及交通、电力、通讯等各项设施得到相应保护,并保护沿岸农田及农牧民生命财产安全。将有力地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工程总投资万元。本工程主要经济评价指标:经济净现值: 901万元 经济内部收益率:16.37%效益费用比: 投资回收年限: 年从以上看出,比巴河桑日县城段防洪整治工程经济净现值大于零,经济内部效益大于社会折现率12%,效益费用比大于1,各项经济指标均符合规范,说明本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附:工程特性表工程特性表序 号项 目单

46、位数 量备 注一河流特性1干流长度km38.60整治河段长2流域面积km23平均比降整治河段平均比降14.94多年平均流量m3/s5工程处集水面积km26域内河长km7设计洪水:P=10%m3/s右岸上段堤P=%m3/s二工程级别级三防洪标准P(%)四保护区概况1保护区面积亩耕地3890亩林地草场45690亩2保护区人口人21843国民生产总值万元6986五主要建筑物1新建防洪堤总长度m627其中:坝式堤m墙式堤m2曲龙沟泥石流治理新建重力式拦截坝m792新建排导洪渠槽长m420六占地1永久占地亩652施工临时占地亩30工程特性表序 号项 目单 位数 量备 注七主要工程数量1开挖土及砂卵石m3

47、349002回填土m394003砂卵石填筑m3850004干砌石m365295M浆砌块石m3162206砼m32487钢筋t八施工1总工日2总工期月10九工程投资总投资万元1698.16其中:建筑工程万元1102.26机电设备及安装万元临时工程万元独立费用万元基本预备费万元十效益指标1多年平均防洪效率万元2392经济内部收益率%3经济净现值万元9014效益费用比5投资回收期年2. 水 文 流域概况 比巴河是雅鲁藏布江中游左岸一级小支流,发源地海拔高程5560m,流经比巴、桑日等处,注入雅鲁藏布江、汇口处海拔高程3540m。流域面积2,河长38.6km,河道平均比降53.1。流域呈长条形,流域内

48、大沟道较多,水系呈羽毛状分布。河源地带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湖泊。 比巴河流域在大地构造上主要属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质构造区。由于受历次造山运动的影响,流域构造发育、大小断裂纵横交织。褶曲形态以倒转倾斜为主,见层曲、绕曲现象。流域内的地层,以上古生界石灰二叠纪岩层为基底,中生纪三叠纪岩层做盖层,所有岩石普遍受到区域变质作用,完整性较差。比巴河流域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复杂,流域内大部份为山地,多呈零、小块分布仅在山地斜坡间夹有盆地或河谷平原。河谷、山坡及山坡上发育的水蚀支沟为其主要的地貌景观。河谷区地貌形态主要是山麓洪积扇群、河流冲洪积台地及山前冲积倾斜平原、地形相对平坦。流域土壤呈垂直分布、海拔450

49、0m以上为高山草甸土、42004600m为亚高山草甸土,40004200m为亚高山草原土,4000m以下为山地灌丛草原土和草甸土。高山草甸土表层冻融频繁,草坡层由于下面土壤自然断裂,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提供大量物质来源。流域内植被稀疏,多为草原、草甸类型,主要分布有狼牙剌,沙草等、覆盖率低,开垦后易引起土壤的侵蚀。比巴河桑日县城河段防洪整治工程位于比巴河下游及出口河段。县城座落右岸,两岸现保护区有人口2184人,集中全县主要党政企事业单位,为全县人口、粮食生产及企业相对集中区域,人类活动最为密集地区。在桑日县城处集水面积287.3km2,河长36.4km。至今上游尚无控制性水利工程,无较大

50、的人为活动影响。河流仍保持着天然原始状态。整治河段全长,平均比降,河道平面形态呈“ ”型,县城上游河道相对顺直。断面呈不对称复式断面,左岸陡峻,右岸平缓为农田,常年水面宽约1520m,中枯期水流紧靠右岸。临近县城后山有一较大支沟曲龙沟汇入,县城河道下端则无支沟汇入,约2km注入雅鲁藏布江。县城下游河道不太规则。断面为宽浅式,岸高平均。两岸以上为耕地,河宽2535m,大洪水时漫滩,水面有的可达100m以上。工程河段内农牧业相对发达,人类影响频繁,植被条件较差。至今无规范的防洪工程,比巴河流域水系图见2-1。 水文气象特征.1 气象特征本区属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雅江中游桑日加查亚区。在气候垂直

51、分带上,海拔4000m以下为半干旱温带高原气候,40005000m之间为亚寒带高原气候,5000m以上则属寒带高原气候。桑日县气候特征表现为气温低,日、月温差大,年气温变率小,四季不分明;降雨较少,多夜雨,干湿季分明,夏秋多雨,冬春季干燥多大风;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区域和垂直气候分异明显,灾害性天气频繁。据19611990年资料统计,桑日不同地区多年平均气温-。桑日县城(海拔3550m)多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18.2。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2-2-1。桑日县城年、月平均气温表表2-2-1月 份123456789101112年平均气温()夏季高温多雨,降雨多集中在69月,占全

52、年降水量的89%左右。据邻近的羊村水文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雨量的72.6%,其中7月份最多,约为,而冬季仅为,其中12月份最少,仅。本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864h,日照率达64%,年蒸发量,年平均相对湿度43%。平均大风日数天,平均大风速20 m/s,年平均风速。河谷地带年无霜期150180天。冰雹一般一年发生3次,多的年份可达8次。最大冻土层深度26cm。 水文特征比巴河为雅鲁藏布江中游一级小支流,流域面积287.96km2。河流补给的降水为主,其次是融雪和地下水补给。由于地形复杂、平均高程和相对高差大,受降水垂直梯度的影响,上游冰川积雪发育,比巴河常年水量较丰,据

53、XX自治区径流等值线图和实地调查资料,比巴河多年平均流量为,但降雨受时空分布不均,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往往46月灌溉期不能满足用水要求。降雨集中在夏季,暴雨多发生在69月,在天气系统影响下,常产生短历时局地性暴雨,往往形成洪水,并时伴有泥石流发生,从而造成两岸洪水灾害。洪水过程尖廋,陡涨陡落。 水文基本资料 水文资料情况由于比巴河流域缺乏水文气象资料,仅邻有雅鲁藏布江羊村水文站(19562002)及沃卡河沃卡水文站(19711977年)的资料,以及XX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编制的XX自治区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XX自治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可供本阶段设计参考使用。为满足水文设计要求,今年4

54、月下旬至5月中旬在工程河段进行了包括现时水流状况和历史洪水调查等内容的水文调查工作。比巴河流域邻近水文站点分布见下图:比巴河水系图及水文站点分布图2.3.2 洪水调查XX自治区拉萨水文水资源勘测大队、于2003年5月1315日在比巴河县城河段进行了历史洪水调查,调查到1998年大洪水,推流断面在简易木桥处。用比降法推流,其成果如下表2-3-1。比巴河桑日河段洪水调查成果表2-3-1年份水位(m)A(m2)R(m)InV(m/s)Q(m3/s)1998 该年洪水重现期估算为10年一遇的洪水。2.4 设计洪水2,河长36.4km。该流域洪水主要由降水形成,年最高洪水位一般出现在70.40。由于缺乏

55、实测资料,下面分别采用水文比拟法、地区经验公式法进行设计洪水的计算。2.4.1 水文比拟法推求设计洪水采用邻近流域沃卡河沃卡水文站为参证站。沃卡水文站具有19711977年共7年的实测洪水资料,由于洪水资料系列较短,建立沃卡水文站和羊村水文站雨量系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97,然后用沃卡降水与径流相关延长沃卡径流,相关系数0.87,最后以沃卡1971年1977年多年平均最大流量与多年平均流量的倍比关系系数5.53,延长沃卡水文站洪水系列。经频率计算后得到:多年平均洪峰流量 3/s,变差系数Cv=0.38,偏差系数Cs=2Cv。参证站集水面积F参=1434km22。利用面积比,根据参证站平均洪峰

56、流量可计算得设计站洪峰流量均值。计算公式如下:设=(F设/F参)n 参式中: 设、 参设计流域、参证站洪峰流量均值(m3/s);F设、F参设计流域、参证站控制流域面积(km2);n指数,取n=0.6。将数据带入后计算得比巴河设计洪水参数:3/s,直接移用参证站洪水参数,Cv=0.38,Cs=2Cv。根据P-型曲线计算得设计断面各频率下的设计洪水见表2-4-1。比巴河桑日河段设计最大洪峰流量成果表(水文比拟法)表2-4-1频率P()25102050KP设计洪峰流量(m3/s)62. 地区经验公式法推求设计洪水地区经验公式的形式为:式中: 平均洪峰流量(m3/s);C系数,本计算中取0.00015

57、;F设计流域面积(km2);H年降水量(mm)。2。年降水量采用雅鲁藏布江羊村水文站、沃卡河沃卡水文站年降水量的均值以及XX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编制的XX自治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经综合分析求得比巴河流域年降水量H=430mm,扣除10%固态降水,取用H=387mm。3/s,Cv=0.38,Cs=2Cv。根据P-型曲线计算得比巴河桑日段各频率下的设计洪水见表2-4-2。比巴河桑日河段设计最大洪峰流量成果表(地区经验公式法)表2-4-2频率P()25102050KP设计洪水峰流量(m3/s)2.4.3 推荐成果本次计算洪水,采用了水文比拟法和经验公式法,计算结果接近。其中用面积比拟成果,其

58、计算值更接近洪水调查成果。因此,推荐采用水文比拟法成果。2.4.4 分期洪水为满足施工期防洪和设计要求,需要估算分期设计洪水。依据相邻的沃卡水文站实测的历年各月最大流量及发生日期,点绘其最大流量散布图,分析的其洪水发生规律,并结合本流域降雨年内分布以及流域暴雨洪水季节性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考虑设计要求,把整个施工期划分为过流期及枯水期。然后在各分期内按最大值选样、进行频率分析。分期施工洪水频率,分别为十年一遇、五年一遇、二年一遇。1、丰水期:69月直接采用设计流域水文比拟法设计洪水成果。2、过渡期:在1011月、5月的参证站系列中挑选10月、11月、5月中最大值进行排频计算,比如:1971198

59、6年逐年挑选10月、11月、5月中最大值进行排频计算。然后按面积比拟到设计流域。3、枯水期:在12月至次年4月参证站系列挑选最大值进行排频计算,比如:19711986年逐年挑选124月中的最大值进行排频计算,然后按面积比拟到设计流域。具体时段的划分主要决定于工程设计的要求。分期太短,相邻期的洪水在成因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同一期的洪水由于年际变差加大,频率计算的抽样误差也将更大。因此,一般分期不宜短于一个月。根据比巴河流域的洪水特性,以紧邻。沃卡水文站延长后的洪水资料,选择各分期年最大值,进行频率计算,按面积比拟移用到比巴河设计河段,分期设计洪水成果具体见表2-3。比巴河桑日河段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

60、表2-3 流量单位:m3/s分期流量频 率丰水期过渡期枯水期6-9月5、10、11月1-4、12月P=10%P=20%P=50%2.4.5 合理性分析通过对桑日县(比巴河)防洪堤工程的水文前期工作,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到不同的设计洪水成果,水文比拟法计算的设计洪水反映的是参证站的洪水特性,两站均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且相距较近,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地区经验公式法是在综合XX各地区洪水特性后得出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以上分析,水文比拟法和地区经验公式法计算的设计洪水成果,可作为本次设计依据。推荐采用水文比拟法成果。(附件三:XX自治水文资源勘测局藏水文200348号比巴河桑日县城段防洪堤工程水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