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_第1页
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_第2页
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_第3页
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_第4页
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一方面,“在夹缝中求生存,在竞 争中求发展”,业务和分支机构在东南沿海迅速扩张,在一些地区甚至 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从而促动了在全国范围内新的银行体系的 形成;另一方面,本着作为银行改革“试点”的初衷,这些银行也不同水 准地在建立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实行了大量有益的探 索。历史地看,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商业银行对于我国体制转轨时期的经济、 金融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在打破市场的条块分割,推动区域市场的形 成和发展;增加新的融资渠道,推动银行竞争性市场的形成,促动金融创 新和银行服务水准的提升;建立按市场机制调控金融的市场传

2、导基础; 形成有利于增强银行竞争力的激励机制等诸多方面,确实作出了应有的 贡献。不过,也毋庸讳言,商业银行的改革不可能脱离整个经济体制改 革的大环境,没有作为“合格的”市场主体的企业,没有规范、有序的 市场体系的成熟构建,就不可能有所谓“规范的”商业银行。所以,这 些建立并发展于体制转轨时期的商业银行,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这个时 期的强烈印记。一、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上存有的问题.缺少明确、科学的战略规划从10多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轨迹能够看出,商业银行大都以短期 内自我扩张迅速“做大做强”为主要经营指导思想 ,同时却缺乏明确的 银行定位及长期战略构想。在这个指导思想下,股份制商业银行这

3、些年 来,仅仅通过自我扩张,即在很短的时间内跻身于世界前 500家大银行 的行列,规模扩张速度惊人,快的平均增长70%Z上,最慢也近50%与 此同时,在经营方针、产业定位、业务定位、功能定位及与之相对应的 信贷政策;在收益与风险、近期与远期平衡机制的建设;在以新技术为 基础的、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的管理架构的建设;在构建系统竞争力的整 体营销机制的建设等长期战略规划的诸多方面,却十分粗疏甚至模糊不 清,乃至于造成商业银行之间在市场、客户、业务功能、产品服务等方 面同构化倾向严重,竞争异常残酷,风险隐患巨大且难以有效监管和调 控。.缺乏系统的核心竞争力现在股份制商业银行构建系统竞争力的水平大都十分薄

4、弱,往往主要 依赖于对业务的所谓目标考核机制,通过层层分解,对各项业务实行推 动。结果催生了一种以客户资源“个人化”为特征,急功近利、单兵作 战的营销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不是强调银行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现金 管理、综合服务等有利于降低客户经营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满 足客户需要的服务争取客户,而是强调通过员工个人能够为银行带来的“资源”来扩大业务;不是强调通过整个银行专业化的团队提供高效、 高质的专业化组合服务来赢得市场,而是强调通过员工个人“复合型” 的服务技能来争取客户。在这种营销模式下,银行经营上的竞争,逐步“简化”成了通过持续增大的所谓“激励”,对拥有“客户资源”的员 工个人争夺的竞争

5、,从而形成了一种系统竞争力持续“淡化”,银行员 工个体“竞争力”持续“强化”的经营模式。脱胎于传统银行管理模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当前实行的仍主要是以比 较粗疏的岗位分工为基础,通过制订制度霭浏贾贫醛国徽橹葱些醋晕 粗贫刃形处罚纠正这样一种方式来实行内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形成 的工作状态是:虽然有制度及违反制度的处罚规定,但大量是否执行制 度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岗位员工手中;管理层和员工面对的管理或业务操 作领域跨度过大,不但专业水平受到限制,且管理和操作也过于粗疏;各 岗位的员工需要面对的“内控”制度繁多且还在持续修订和增加之中,使之往往难以全面、准确、有效地掌握,经验的积累为此显得十分突出。 因

6、为上述原因,加上员工流动频繁,管理层不得不日益增加培训、检查 的频度和强度,并对违规处罚持续加码。这样一种“内控”管理的工作 状态,其所造成的结果是:普通员工和管理层虽不得不面对超负荷的工 作压力疲于奔命,内部控制水平却难有根本性的提升,而工作的效率乃至整个银行运行的效率却持续下降,进而系统竞争力也持续受到削弱, 整个银行最终不得不日益依赖于对员工持续增强的“道德教育”。因为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存有上述问题,相当一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形 成了因发展过快且无序,案件频发、控制力与发展不相适合而产生大量 不良资产,为了解决这些不良资产,又不得不通过进一步“加快发展” 以“稀释”这些不良资产,而“加快发展

7、”又导致更大的风险这样一种 怪异的发展轨迹,从而使得金融杠杆对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的有效性受到 很大影响,支撑经济高效运作的金融基础亦受到削弱。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模式上产生的这些问题 ,原因当然是多方 面的,包括本身体制问题、市场体系问题等等,限于篇幅,在此暂且不表 仅就下述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略做剖析。从客观原因分析,这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时的产业基础相关。综观 西方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跨国商业银行大都以前历了从最初 主要为区域中小客户和个人客户提供贸易融资或“自偿性”融资服务,到逐步参与大型制造业及投资项目的融资服务,再到工业资本逐步

8、与银 行资本紧密结合,形成以明确的产业支柱为基础的“全国性”乃至“跨 国性”银行兼并和业务扩张的过程。虽然嗣后在经济、金融危机的冲 击下,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在一些国家又经历了一个适度分离的过程,但是商业银行大都仍继续维系着与业已形成的传统产业支柱的紧密关 系。因为这种关系,基于其产业支柱的特点,商业银行进而又出现一些 功能性分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十分明确的战略管理模式。由此可知 商业银行对产业支柱的依托,对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财务 基础、经营特征、专业水准、战略管理乃至经营管理模式 ,实际上具有 相当水准上的决定性意义。有鉴于此,对照我国,近年来组建的商业银 行,除招商银行外,从建

9、立之初,即面临内无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外有几 大银行超大规模强势竞争,生存缺乏基本保证的恶劣局面。在这种局面 下,这些商业银行若要生存,除了单纯地以尽快“做大”为主要目标且 主要通过对员工的强力激励来实现这个目标外,别无他途。所以,正是这种生存困境造就了股份制商业银行以维持生存为基本出发点的指导 思想及由此形成的有严重缺陷的经营模式。事实上,以全国性交通系统 为强力产业支撑组建的招商银行,即使始于南海边陲的蛇口,却以初具 系统竞争力的经营模式迅速发展起来并领先于其他商业银行,或可为此 提供国内银行发展的历史佐证。反观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往往从建行初始就一直试图建立自身的产业支柱却始终无法如愿 ,

10、恰恰就是因为这 些银行未能从资本形态上获得工业资本的强力支撑 ,“省略” 了金融资 本这个商业银行历史发展必经阶段的结果。从主观原因分析,我们知道提升银行竞争力需要有专业化的管理和服 务,却不知道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来源于专业化的精细分工 ,反而要求 员工成为“复合型”人才;我们知道提升竞争力需要提升银行运行效率 却不知道提升效率必须以更精细的专业化分工结合对新技术的有效使 用为依托,反而在权限的“放”与“收”之间徘徊;我们知道提升银行 的竞争力必须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却不知道现代内控是建立在更为精 细的分工并将业务流程的内控要求计算机化的基础之上的,反而在持续增加制度和持续提升对员工道德素质要

11、求之间苦苦挣扎,乃至于最终将 全面控制员工八小时内外的言行并辅之以日益严厉的处罚,作为“内控”的主要诉求。由此,期望重点依靠制度管理的“制度管人”的良好初衷 因为理解上的肤浅及基于此的管理构架的缺陷,最终却蜕变成了更多地 依靠人的主观条件管理的“人管制度”的主观要求。三、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在新一轮改革中重塑科学、现代的经营管理 模式.遵循银行发展的历史规律,考虑引进工业资本,以使股份制商业银行 取得产业支柱的强力支撑由前述可知,引进工业资本,以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对于我国股份制 商业银行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容营造一种良性的经营管理 模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现实条件看,如果说在以往

12、转轨时期一 些支柱性产业仍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框架之内 ,相关条件尚不够 成熟的话,那么经过近十多年的改革,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为代表的石油产业,以宝钢、鞍钢为代表的钢铁产业,以中国电信、中国移 动、中国联通为代表的通讯产业,以联想、海尔、TCL为代表的电子产 业,等等,企业化水准已经相当高,且具有相当大的实力,已完全有条件 成为商业银行强有力的产业支撑。而要真正促成银行这种产业支柱的 形成,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的融合并形成所谓“金融资本”,将是一个无法跨越的历史阶段。通过这种资本的融合,一方面,商业银行以资本为纽带,能够较为顺利 地获得产业支撑,按资本构成形成不同的产业支柱,进而解决银

13、行的后 顾之忧,银行有条件将重点和精力从确保生存,转到构建新的科学、现 代的经营管理模式上来,同时商业银行也能够借此解决当前存有的行业 专才严重不足,对行业变化导致的风险缺乏掌控水平的困境,大大提升 自身应对市场风险的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资本融合,工业资本则不但可 能获得更有力的金融基础的支撑,而且也有可能大大改善金融服务的条 件,提升资金的使用效能。总来说之,通过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优势 互补,整个经济、金融运行的质量和效率,都有可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当然,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这种融合,也会产生一些可能的弊端,引 起一些专业人士的忧虑。如:工业资本的介入可能会影响商业银行做 出非专业化的决定;

14、银行决策层无法得到丰富的银行专业经验的支撑; 过于紧密的业务关系可能导致风险难以控制,等等。但作者以为,任何 有利的改革举措,都难以避免产生一些新的问题,这是其一;其二,因为 这种资本融合在国际上曾有广泛经验,完全可为我借鉴,我们能够通过 法律、法规界定和监管制约实行控制;其三,工业资本的进入并不会妨 碍商业银行按照监管要求聘用专业团队对商业银行实行专业经营。总 来说之,权衡利弊,像当前这样跳过商业银行历史发展必经的阶段,同时 又希望以当前形势的要求来改造现有商业银行的做法 ,可能遇到的问题 会更大。所以,以为商业银行建立产业支柱为目的引进工业资本 ,对于 重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模式,理应是当

15、前新一轮银行改革的一个关键 性的战略选择。.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为依托,以更为精细化的分工为基础,重塑 商业银行的内控模式认真观察一下外资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够发现,即便是在一些不成熟、 不发达的市场,包括在中国的市场上,这些银行雇佣的也是当地雇员,且 对员工也并无8小时之外的监管要求,其基层行却很少有案件或严重的 违规发生。与我国的商业银行对照,为何同样的人进了外资银行就变得 循规蹈矩?盖在于外资银行建立在精细化分工和全方位计算机管理及操 作系统之上的管理模式,使基层的员工很难作案或有重大的违规。由此 能够得出一个结论:现代银行管理不但要建立在不准员工违规的主观 规定上,更要创造使员工无法违

16、规的客观条件。电子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及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上的使用,对于商业银行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从电子计算机的功能上看 ,对于商业银 行的经营管理,至少有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有助于实现整个银 行系统即时的信息共享;第二,有助于银行大大提升运行效率和运行质 量;第三,有助于银行更有效地监督和控制操作及其他风险 ;第四,有助 于银行为客户展开组合式服务或“一站式”服务,并为银行的业务创新 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从西方的情况看,伴随着现代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 商业银行,其内部根据风险控制和专业化经营的要求,业务分工日益精 细化,成为电子计算机大规模引入的重要管理基础。正是在此基础上,西方商业银

17、行设计了以中央会计系统为核心的综合业务操作系统和信 息管理系统。反观我国的商业银行,电子计算机的引入,基本是在十分 陈旧的业务操作框架中逐步推动的。从以计算机取代算盘 ,到计算机复 制手工操作流程,到形成计算机单项业务的操作系统,到分行一级的综 合业务系统,再到总行一级的综合系统,其间因为对计算机和通讯可靠 性的疑虑问题、系统兼容性问题、功能不全问题、流程缺陷问题等等,走了很多弯路,且持续重复建设,耗费巨大。而在这个推动过程中,因为 业务和技术专业人员互相之间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沟通困难,并未对业务 操作和技术从前述四个方面的角度实行重新整合,而是仅局限于相互的 迁就,进而使得整个经营管理框架并未

18、得到根本性的改造。由此可知,若要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框架实行改造,使之能够将新技术的引进效能充分提升,首先需要立足于对整个银行业务操作和管理系统的整 合,对所有业务的流程实行重新疏理,明确其中需要相互制约及专业分 工的各个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厘清岗位设置。然后需要将所有各项相关 的制度规定,分解成各个岗位的操作要求与岗位标准,由此形成基本的 需求,结合计算机的特点,通过充分沟通,从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功能 的角度出发编制相关程序,最终在全行形成一种通过技术达到相互制约 和专业化管理目的的新的经营管理框架。毫无疑问 ,这项工作工程浩大 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综合性人才的统筹协调及高度敬业的 专业人才的协同努力,决非是一项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只要真正有 清楚的思路,以一定的实力为支撑,有效组织,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现有的 基础上是能够完成这项工作的,也是必须作出努力的。因为无论如何引 进战略投资者,企图以此轻易地依靠外资实现这种改造,因为这种系统 对于任何一家商业银行来说均关乎“核心商业机密”,所以是不可能的C.以新的经营管理系统为基础,建立自上而下的专业化培训、技术评 价和考核体系系统的构造一方面是对流程和岗位设置的疏理和细化;另一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