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试卷(教师版)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试卷(教师版)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试卷(教师版)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试卷(教师版)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试卷(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祭祀(sh) 国殇(shng) 颠倒(din) 惨绝人寰(hun)B.杀戮(l) 抵赖(li) 篡改(cun) 威尔逊(shn)C.呓语(y) 警惕(t) 遁形(dn) 振聋发聩(gu)D.铭记(mng) 缅怀(min) 磅礴( b) 公祭鼎(dng) D 【考点】常用字字音 【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对汉字的识记和积累。A、 s 祀:B、逊: xn C、聩: ku 故D【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

2、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的劫难,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B.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的,则是茶堂倌振聋发聩的吆喝。C.离开几十年,今日重回故乡,已是人事全非,颇有沧海桑田之慨。D.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一以贯之的根本精神。 B 【考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分析】B、振聋发聩:意思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不符合语境。 故B【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

3、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书藉 悠久 矢志 颠倒黑白B.典章 忘图 野蛮 沧海桑田C.扭曲 右翼 顽固 百般抵赖D.催残 初衷 隆重 时代变迁 C 【考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分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识记和积累,注意对选项的仔细辨析。A、藉籍B、忘妄C、正确D、催摧 故C【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央视中国成

4、语大会的热播,引起了一股追捧传统文化的热潮。B.到了退休年龄的他,身体和精力还很健壮。C.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把禁烧工作落实到田间地头。D.在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九龙小学开展了“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国家公祭日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D 【考点】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用词不当 【分析】A用词不当,应是“掀起了一股追捧传统文化的热潮”。B搭配不当,可以说身体健壮,不能说精力健壮;C句式杂糅。 故D。 【点评】修改病句是小学语文科目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也是在小学阶段教学比较常见和重要的一项内容。小学生掌握了修改病句的方法后,就可以在造句、写

5、文章时避免或少出错误,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文章中出现的病句,这将对其今后的写作有很大帮助。5.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当然,国家公祭鼎并非是对文物楚大鼎的简单仿制,更多的是“借其神韵”。 国家公祭鼎正面则铸有160字的铭文,用魏碑简体字。“国家公祭鼎”高165厘米,鼎上外口径126.6厘米,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2014公斤,石质的底座重1213公斤,象征 2014年12月13日。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表达了对遇难同胞痛悼、祭奠之意。楚大鼎是同时期出土的圆鼎中最大的,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达400公斤。此外,楚大鼎上共有

6、16字铭文。A.B.C.D. B 【考点】句子排序 【分析】结合这几句话的内容,第一句应该是先总说楚大鼎的情况,应为;接着描述“国家公祭鼎”的情况,为句;依次按照顺序选择即可。 故B。 【点评】找出文段叙述的中心,确定首句;然后利用上下句之间的对应关系,借助一些关联词语,譬如“而”“也”等即可轻松作出正确排序。二、填空题6.文学常识填空。 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_和_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_的范畴。新闻评论一般具有_、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 新闻事实;社会现象;论说文;时效性 【考点】

7、新闻 【分析】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新闻评论是一种写作形式,一种传播力量,一种社会存在,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方式。特点:一、与其他评论一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时效性、针对性和准确性;二、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三、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四、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故新闻事实;社会现象;论说文;时效性【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对当前重大的新闻事件或重要的社会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明是非的一种议论文体,它是新闻媒体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的重要社

8、会公器。而新闻评论的“立意”,正是作者对所评述的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就是确立评论文章的基本观点与主要思想内容。注意理解。7.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到横线上。 (1)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_。(顽强 顽固) (2)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_辱没人类的良知。(企图 妄图) (3)中国_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一以贯之 一如既往) (1)顽固(2)妄图(3)一以贯之 【考点】近义词,词语的使用(搭配) 【分析】(1)顽强: 坚强;强硬。褒义词。顽固: 愚妄固陋,不知变通。贬义词。根据语境分析,这里用来形容日本右翼分子应该用贬义词。故应选

9、用“顽固”。 (2)企图: 1.图谋;打算。妄图: 狂妄地谋划。妄图比企图程度更深,用在这里更具有鞭挞作用。 (3)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一如既往: 跟从前一样。结合语境分析,这里写中国始终贯通和平誓言。故选用“一以贯之”。 故顽固 妄图 一以贯之【点评】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正确运用词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注意词语运用的范围;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注意区分近义义词语;注意某些词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答题时,还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词语使用是否恰当。8.填空。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_(新

10、闻体裁),作者分析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列举世界各地对这段历史的记忆,痛斥了_,表达了_的强烈愿望。 新闻评论;日本右翼分子篡改历史的阴谋;中国人民铭记历史,捍卫和平 【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分析】根据对这篇文章有关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故新闻评论;日本右翼分子篡改历史的阴谋;中国人民铭记历史,捍卫和平【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三、语言表达9.写作训练 本文针对2017年12月13日举行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这一重大事

11、件,联系相关历史背景和现实,发表评论,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请你针对社会或学校发生的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评论。 岁月变迁,沧海桑田,转眼间又是一个浓情的九月。如今的我们正沐浴在阳光中,走在和平时代的阶梯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颜,享受着这属于和平年代的幸福时光。但是在享受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始终牢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那段屈辱的历史,那段血与泪交加的黑暗历史。日本军队蓄谋已久,在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在中国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丧心病狂的日本鬼子在我们的土地上肆意的掠夺,迅速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接着又把目标转向华北,不断吞噬着我国的主

12、权和领土。我们的中华儿女再也无法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人肆意掠夺,无数无辜的生命惨死。因此我们的先烈们不惜一切代价,誓死捍卫祖国,捍卫中华民族,与这帮强盗展开了殊死的斗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进行的南京大屠杀,多达30万的中国人无辜丧失了生命,这是多么的惨绝人寰啊!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回顾这段历史,内心httpsng.Net/https:/wWw.ZuoWenwang.Net/仍不由泛起阵阵寒意,再看到那一张张经历过血雨腥风的老照片,耳边似乎又响起了无辜的百姓凄厉的哭喊,那么无助,那么悲凉。我们永远都无法

13、忘记清政府被迫签下的那些不平等条约,就是这些屈辱的条约,使中国步步沦陷,任人宰割。为了复兴中华,多少优秀中华儿女抛头颅、撒热血,以顽强的斗志和不怕死的决心,打倒了帝国主义。时光匆匆,那段黑暗年代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了,沐浴在金色阳光中的我们要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记住血与泪的教训,要坚强勇敢,开拓进取,要有奋斗精神。我们的使命就是要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我们的智慧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时代重任落在了我们的肩上,我们要用全部的忠诚和青春去书写新的历史篇章。几十年的战争岁月,在浩瀚广阔的历史长河中显得如此渺小和微不足道。时间永远无法洗刷掉铭刻在我们灵魂中的伤痕

14、。在此时,我们必须回顾历史、认真思考历史,以历史为鉴。我们作为复兴中华的脊梁,更应该不负自己的使命,为祖国做出贡献。【考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迁移阅读能力,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结合自己对热点事件的看法进行阐述。 故岁月变迁,沧海桑田,转眼间又是一个浓情的九月。如今的我们正沐浴在阳光中,走在和平时代的阶梯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颜,享受着这属于和平年代的幸福时光。但是在享受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始终牢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那段屈辱的历史,那段血与泪交加的黑暗历史。日本军队蓄谋已久,在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在中国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丧心病狂的日本鬼子在我们

15、的土地上肆意的掠夺,迅速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接着又把目标转向华北,不断吞噬着我国的主权和领土。我们的中华儿女再也无法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人肆意掠夺,无数无辜的生命惨死。因此我们的先烈们不惜一切代价,誓死捍卫祖国,捍卫中华民族,与这帮强盗展开了殊死的斗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进行的南京大屠杀,多达30万的中国人无辜丧失了生命,这是多么的惨绝人寰啊!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回顾这段历史,内心httpsng.Net/https:/wWw.ZuoWenwang.Net/仍不由泛起阵阵寒意,再看到那一张张经历过血雨腥

16、风的老照片,耳边似乎又响起了无辜的百姓凄厉的哭喊,那么无助,那么悲凉。我们永远都无法忘记清政府被迫签下的那些不平等条约,就是这些屈辱的条约,使中国步步沦陷,任人宰割。为了复兴中华,多少优秀中华儿女抛头颅、撒热血,以顽强的斗志和不怕死的决心,打倒了帝国主义。时光匆匆,那段黑暗年代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了,沐浴在金色阳光中的我们要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记住血与泪的教训,要坚强勇敢,开拓进取,要有奋斗精神。我们的使命就是要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我们的智慧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时代重任落在了我们的肩上,我们要用全部的忠诚和青春去书写新的历史篇章。几十年的战争岁月,在

17、浩瀚广阔的历史长河中显得如此渺小和微不足道。时间永远无法洗刷掉铭刻在我们灵魂中的伤痕。在此时,我们必须回顾历史、认真思考历史,以历史为鉴。我们作为复兴中华的脊梁,更应该不负自己的使命,为祖国做出贡献。【点评】考生在表达是要切合微评的特点,结合对热点事件的人生和辨析,选取好评论的角度进行阐述,注意观点要准确,语句要简洁。结构要完整。10.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某校组织了以“书法+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收集了丰富的材料(见链接),发出了“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倡议,呼吁更多的师生学习书法。 【链接】 新闻摘录:近日,各地纷纷出台文件,规定本地七至九年级学校,在语文课程

18、或校本课程中每学期安排不低于10课时的书法课。 调查数据:各学校书法教师中,书法专业教师占15%,语文教师兼任占56%,美术教师兼任占29%。 学者感言:写字时,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存在,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围成字的轮廓。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让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蒋勋汉字书法之美) 书者留言: 柔软的毛笔,可以写出有力的线条:一个个不同的汉字,都有优美的结体;写字还是自己心情的记录,真是太有趣了! 练字需要凝神静气,汉字书写中的姿势、笔顺、运气等对如何做人都有启发意义。从链接材料中,再提炼两个要点作为倡议书

19、的内容。学校开设书法课,为培养学生热爱书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_ 学习书法让人中规中矩,懂得纪律和规矩的意义,并能以此约束自身。;书法是优美的艺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自律精神,对做人有启发意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根据学者感言可以概括出:学习书法让人中规中矩,懂得纪律和规矩的意义,并能以此约束自身;根据书者留言可以概括出:书法是优美的艺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自律精神,对做人有启发意义。 故学习书法让人中规中矩,懂得纪律和规矩的意义,并能以此约束自身;书法是优美的艺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自律精神,对做人有启发意义。【点评】本题考查探究材料

20、内容的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11.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后面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京被侵华日军攻破后,作为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的拉贝与多位国际友人奔走,组建南京国际安全区,为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避难所,拯救了大批中国人生命。拉贝在灾难期间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成为揭露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罪行的铁证,也是近年来中德两国历史题材歌剧、电影,书籍的重要灵感来源和史实依据。(节选自2020年1月7日新华网)(1)上面的新闻能作为课文的论证材料吗?请说出你的见解。 (2)1950年1

21、月5日,拉贝先生去世。如果你有幸能在他的墓前悼念,请你为他写一段悼词。(35字左右) (1)可以。一方面,拉贝先生在灾难期间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可以成为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证据;另一方面,拉贝先生的善举,代表了正义的力量,体现了课文“为佑世界和平”的主题。(2)(示例)你是中国人的朋友!你的正义之举挽救了无数生命,你的高尚美德永载史册! 【考点】材料探究,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分析】(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能力。答题时,一方面根据新闻中的信息,另一方面再联系文章的主题即可。如拉贝先生的善举“拯救了大批中国人生命”能从维护世界和平的角度与课文对接,“拉贝在灾难期间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成为揭露日军制造

22、南京大屠杀罪行的铁证”可以从日军的罪证来与课文对接。据此理解作答。(2)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答题时,可以从行动和品德等方面对拉贝先生进行褒奖。注意字数要求,语言力求精练。示例:拉贝先生,感谢您为中国人所做的牺牲,您的善举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支持,您永远是中国人的朋友! 故可以。一方面,拉贝先生在灾难期间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可以成为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证据;另一方面,拉贝先生的善举,代表了正义的力量,体现了课文“为佑世界和平”的主题。 (示例)你是中国人的朋友!你的正义之举挽救了无数生命,你的高尚美德永载史册! 【点评】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的能力。论据一定要与论点相契合,也就是能证明观点的正确。 本题

23、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悼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要对去世人物盖棺定论,对其生平事迹做准确精要的概括,对其影响给出评价,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 四、现代文阅读12.课内阅读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节选)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80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

24、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0年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 ,不可能被忘却。 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

25、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1)填空。 第一段在达方式上有_和_相结合,同时有记叙顺序的_。开篇引用铭文在结构上_,便于引出下文;内容上,一方面点明_,增强现场感,另一方面,增添_。(2)第二段中“历史,不可能被忘却!”一句中的逗号可否删去?为什么?这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4)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说明了什么? (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篇新闻评论主要述说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

26、初衷及历史背景。B.文章针对国家公祭日有感而发,论述的过程中饱含着爱国情感。C.文章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的事例,强调了“历史,不可能被忘却”。D.文章写南京的变化,突出和平的珍贵,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热爱和追求。 (1)议论;记叙;插叙;开篇点题;文章的内容;表现力(2)不能;表达强调,突出不能忘记的对象“历史”;此段写全世界的正义之士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的不同态度,形成对比,所以运用的是对比论证;通过对比,鲜明的表现作者的情感,对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的批判。(3)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历史, 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4)1、 证名和平的

27、珍贵;2、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3、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了解 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5)A 【考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中心论点,举例论证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熟读文段,理解文段内容,结合题干的提示进行理解。(1)1、议论2、记叙3,插叙,4、开篇点题。5、文章的内容。6、表现力。(2)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及论证方法的理解。第一问,此句是表达强调,突出不能忘记的对象“历史”,此段写全世界的正义之士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的不同态度,形成对比,所以运用的是对比论证,通过对比,鲜明的表现作者的情感,对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

28、史的顽固态度的批判。3)本题考查读文章中心论点的理解,中心论点常在文章的标题、第一段或结尾,阅读文章,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宝鼎铭文,插入南京大屠杀惨案,引出我国举行公祭的目的,从而表明作者的观点: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历史, 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4)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结合语句所在文段的内容进行概括,此句说明了1、 证名和平的珍贵;2、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3、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了解 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本文主要讲述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历史的否

29、认。 故(1)1、议论2、记叙3,插叙,4、开篇点题。5、文章的内容。6、表现力。(2)表达强调,突出不能忘记的对象“历史”,此段写全世界的正义之士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的不同态度,形成对比,所以运用的是对比论证,通过对比,鲜明的表现作者的情感,对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的批判(3)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历史, 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4)1、 证名和平的珍贵;2、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3、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了解 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5)A【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

30、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结合对文段的阅读理解,结合题干的提示进行分析理解。 (2)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语句及论证方法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语句,理解语句的意思,注意语句所表达的内容,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结合文段的内容进行理解。 (3)本题考查看对文章中心论点的理解。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 (4)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语句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熟读语句所在的段落,结合语句的意思提取信息,归纳概括。 (5)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进行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13.类文阅读 莒南村民讲述渊子崖保卫

31、战:“团结起来就是那无敌的力量”本报记者王洪涛本报通讯员徐德理陈德溪 对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莒南县渊子崖村村民林祥松感慨,这个纪念日太有意义了,要让子孙后代都铭记这段历史。 “我们得吸取教训,要团结起来,团结起来就是那无敌的力量。”说到这儿,67岁的林祥松给记者讲述了发生在渊子崖村的抗日保卫战。渊子崖村,被称为“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保卫战被称为“村自卫战的典范”。 林祥松说,1938年,渊子崖村为了避免兵匪的骚扰、掠夺,在村子四周建起了4米高的城墙和炮楼。1941年12月的一个早晨,到沂蒙山区进行铁壁合围的1 000多名日军,包围了渊子崖村。“一看鬼子围过来了,村里的男女老少,

32、都拿起土枪、土炮,在炮楼上对着鬼子打。”林祥松说,鬼子就用小钢炮炮轰城墙、城门,最终将村子西北部的城墙炸了一个半人高的洞,“一看破了洞,就有五六个人拿土枪过去封堵,离洞最近的林九兰,从家里拿来了铡草用的铡刀,蹲在洞的旁边,钻进来一个铡一个,一共砍死了7个鬼子。后来,鬼子就调整了小钢炮的方向,往天上射,炮弹刚好落在城墙里边,林九兰就这样牺牲了。” 在老辈们的述说里,林祥松印象深刻的还有林庆一、林庆海两兄弟。“鬼子进村之后,就到处放火。躲在柴火垛里的两兄弟,一下子被鬼子点了,两人蹿出来之后,和四五个鬼子赤手肉搏,最后,两个人每人抱了一个鬼子,跳进火堆里,与敌人同归于尽。” 依靠“以死的精神来抵抗”

33、,渊子崖村等来了八路军的援军。战斗从清晨一直到傍晚,渊子崖村民和八路军共歼灭日军112人,同时也有140多名村民和40多名八路军、武工队战士牺牲。 “虽然参加这场战斗的村民都一个一个离世了,但这段历史,我还要不断地讲给村里的小一辈听,让他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林祥松说。(1)第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文章第段的内容。 (3)林祥松还要不断地把这段历史讲给村里的小一辈听的目的是什么? (4)自国家公祭网开通以来,海内外网友纷纷参与在线公祭并留言。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在“缅怀留言”一栏里留下自己的话。 (1)点明了这篇文章的背景和机缘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引出后文,

34、并且奠定沉重的感情基调。(2)全村抗敌,林九兰壮烈牺牲;两兄弟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与敌同归于尽; 渊子崖村 民配合八路军歼灭了敌人。(3)为了让小辈们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所以更应该珍惜现在。(4)缅怀过去,珍惜现在,铭记历史,守护和平。 【考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分析】(1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导语的作用有:概括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奠定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兴趣。结合文章进行分析,第一段点明了这篇文章的背景和机缘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引出后文,并且奠定沉重的感情基调。2本题考查对文段的概括。此题要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用简

35、洁的语言对主要事件的概括,一般用“谁在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的模式进行概括。第三段主要人物:林九兰,事件:奋勇杀敌,结果:壮烈牺牲。概括为:全村抗敌,林九兰壮烈牺牲;据此概括4/5段:两兄弟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与敌同归于尽; 渊子崖村 民配合八路军歼灭了敌人。(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就是铭记历史,珍惜现在,而林祥宋不断给小辈讲这些故事就是为了让小辈们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所以更应该珍惜现在。(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分析,解答此题应结合文章的内容,围绕文章的主题回答即可。如:缅怀过去,珍惜现在,铭记历史,守护和平。 故(1)点明了这篇文章的背景和机缘是为了纪念

36、南京大屠杀,引出后文,并且奠定沉重的感情基调。(2)全村抗敌,林九兰壮烈牺牲;两兄弟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与敌同归于尽; 渊子崖村 民配合八路军歼灭了敌人。(3)为了让小辈们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所以更应该珍惜现在。(4)缅怀过去,珍惜现在,铭记历史,守护和平。【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句子作用要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个是结构上的作用,一个是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要看这句话所在地位置,放在开头部分的作用大致有:总领全文;点题;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文段,理解文段的内容,注意答题模式的掌握和运用

37、。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熟读文段,理解相关的内容,确定答题的范围,提取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主旨基础上,结合主题进行表达。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举行“清明祭” 新华社南京4月4日电(记者 蒋芳)“亲爱的父亲,我们兄弟俩来看您啦!您安息吧!”83岁的马庭禄、81岁的马庭宝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前一边鞠躬一边向父亲告慰。4日上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遗属50余人在这里举行清明祭扫仪式。据统计,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仅剩100人。 小提琴演奏着悠扬的乐曲辛德勒的名单,琴声哀

38、婉忧伤,静静流淌,葛道荣、濮业良、刘民生、佘子清、王秀英、常志强、阮定东、岑洪桂、马庭禄、马庭宝、陈德寿等11位幸存者陆续到达,依次在“哭墙”前焚起香烛、献上花圈,还有人制作了小小的白花,贴在亲人的名字旁9时祭扫仪式开始,人们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向遇难同胞默哀1分钟。 90岁高龄的幸存者葛道荣在儿子的搀扶下找到了“哭墙”上亲人的名字,一遍遍摩挲着,长时间凝视着,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寒冷的冬天。1937年日本人打进南京,葛道荣家中男丁几乎被杀光,年仅10岁的他逃进安全区却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伤右腿。 位于纪念馆南面的遇难者名单墙俗称“哭墙”,上面镌刻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经历五次增刻后,目前“哭墙”上

39、共刻有10615个遇难者姓名。截至目前,在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100人。 马庭禄和马庭宝是一对亲兄弟,对于他们来说,家一半在身边,一半就刻在了“哭墙”上。他们的父亲马玉良、姑父杨守林、舅舅温志学都在安全区被日本兵抓走,拉到下关江边用机枪屠杀后浇上汽油毁尸灭迹了。“亲人们没有留下尸骨,这里就成了我和哥哥唯一能祭祖的地方。这段历史,我会一遍遍地讲给下一代听。” 已多次参加“清明祭”的日本友人松冈环在仪式后与几位老人拥抱、告别。“我理解清明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所以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来。这些年我采访了三百多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二百多名日本老兵,把他们的证言写成文章、拍成纪录片陆续出版和上映,就是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