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_第1页
1.4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_第2页
1.4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_第3页
1.4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_第4页
1.4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7000多年前人类发明日晷,约5000多年前,古希腊人发明最早的计时工具滴漏。公元前1500年,中国人修改这个装置,使它变成了水漏的形状。到了13世纪末,意大利米兰的工程师率先在一个塔楼里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机械打钟。1656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有摆的钟(很精确)。1820年,瑞士研制出第一个可将秒分离出来、又可随时停下来的钟。而世界上最早的手表是于1790年在日内瓦制成的,但是并不完整,直到1902年,第一只机械手表才终于问世,1946年美国物理学家利比首创了原子钟的原理。两年之后,在华盛顿国家标准局诞生了第一台原子钟。原子钟靠计算铯原子或者氨原子的天然

2、振动来计时,准确性相当高,300年中的误差不到1秒。2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及学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的研究方法,描绘速度时间图象 。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 );纸带;刻度尺;学生电源(4-6V的交流电压档);导线。3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原理永久磁铁振针振片线圈限位孔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原理4实验原理:点火花计时器工作原理正脉冲输入插座负脉冲输入插座墨粉纸盘纸带电火花计时器工作原理5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方法步骤: 1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了解其结构。 2 按照说明把纸带装好。 3 启动电源,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行小 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4 取下纸

3、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如果数出N个点,这些点划分出来的间隔数是多少?由此计算出纸带从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运动时间。 5 用刻度尺测量出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 6 测量瞬时速度实验原理 如果运动物体带动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就记录了物体运动,纸带上的点子也相应地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在不同时间里,物体发生的位移和速度的大小及其变化,从而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7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如下图在D、G这两 个点的时间间隔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 可由公式 v=x/t 求出。这个速度可以代表E点的平均速度。

4、 FDx0.06s8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如果再取包含E点在内的DF,那么这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就会更能准确地表示出E点的平均速度。 从公式来看,如果距离E点越近,间隔时间越短,就越接近E点的瞬时速度,不过对于实际测量来讲,距离过小又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1 2 3 4 5 6 求平均速度10求瞬时速度 上表中算出的V是0,1,2,3,4,5各点附近的平均速度,把它们当作计时器打下这些点时的瞬时速度,填入下表。点0作为计时的开始, t =0。11用图象表示速度12n012345V m/s0.05

5、0.10.20.30.280.280 1 2 3 4 5 6 7 80.60.50.40.30.20.1t/10-1sv/(ms-1)用图象表示速度示例13注意事项: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或点的颜色较淡或打不出点,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片的高度。 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水平拖动纸带。 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之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思考:本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4信息反馈1.对纸带上的点迹说法正确的是?A: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B:点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C:点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体积和大小。D:点迹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ABD)152.打出的点迹不够清晰的原因可能是?A:电源电压偏低B:永磁体磁性不足C:振针位置过高D:复写纸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