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日本的教育_第1页
19世纪日本的教育_第2页
19世纪日本的教育_第3页
19世纪日本的教育_第4页
19世纪日本的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四章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 日本的教育第六节 19世纪的日本教育1大背景明治维新(1868年)1、幕府封建统治的衰落森严的等级制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人民的反抗 2、西方列强的 入侵 外因3、倒幕派的胜利1、政治 2、经济3、教育4、军事、文化2教育发展概括教育管理体制的演进初等教育的发展中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师范教育3教育管理体制的演进明治维新前教育管理权主要掌握在皇室、幕府及各地藩国之中宫廷教育成立:265年中国学者王仁应赴日讲学日本宫廷由此成立学问所日本学制大宝律令701年起源确立德川幕府执掌教育权,比较重视文化教育事业设立直辖学校:昌平坂学问所 在下辖各地设立分校各地藩国对

2、教育权也有所掌握 广设藩校 设寺子屋、乡学学在民间 有教无类4教育管理体制的演进明治维新后中央集权式的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 延续实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日1871年明治政府在中央设立文部省,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的领导与管理1872年颁布学制令,确立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即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1879年颁布教育令,废除大学区制,改行美国式的地方分权制1880年底修改教育令,纠正它过于自由化的倾向,重新恢复实施大学区制58个大学区32个中学区210个小学区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示意图6初等教育的发展 早在镰仓与战国时期,一些有条件的寺院即向有志于成为僧侣的少年及一般世俗子弟,提供初等教育程度的读写知识教

3、育 江户时期出现的寺子屋及乡学,主要向平民子弟提供初等教育7寺子屋:最初设于寺院,就读者称为寺子而得名乡学专为大藩领主的支系及家臣子弟所设,教育程度逊于藩学为平民子弟所设,条件简陋,类似于寺子屋8明治政府相当重视初等普及教育1872年颁布的学制令,设立了小学代替了寺子屋与乡学;实施八年制的的义务教育,四四分段 过于理想化 1879年颁布的教育令,初等教育的年限被缩至四年 稍显实际 1880年八年制的初等学校被划分为“三三二”三个阶段 1886年4月颁布的小学校令,也分“四四”两段前四年:寻常小学,义务教育后四年:高等小学,收费制9课程设置:小学一般常设科目包括修身、国语、作文、算术、几何、图画

4、及唱歌等10中等教育的发展学制令的颁行,催生了日本近代中等学校,设立六年制中等学校1881年,中学的六年划为四二两段1886年颁布中学校令1893年实业补习学校令,1899年实业学校令及高等女子学校令的颁布与实施,出现了农业学校、商业学校、徒工学校、女子中学等新型中等教育机构11中学校令的两大任务及课程设置实业教育寻常中学,毕业生大部分直接就业,主要开设了修身、国语及汉文第一二外国语、唱歌及体操等课程基础教育高等中学,实行分科教育,一般设文、法、理、医、农商五科。12 至19世纪末,日本中等教育结构已构筑完成,其中等教育的发展也颇具规模13高等教育的发展日本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始于明治维新时期的

5、 教育改革奠基:昌平坂学问所和学讲习所开成所医学所讲武所军舰操练所兰学塾(庆应义塾)1858年福泽谕吉创办14开端新大学的创办以1877年东京大学的成立为开端,后又另设庆应、早稻田、京都、东北、九州、北海道等几所大学这些大学为日本实现工业化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15东京大学16早稻田大学17帝国大学令1886年颁布任务:适应国家发展需要,教授学术、技术理论,研究学术及技术的奥秘帝国大学大学院:学术和科学研究分科大学:传授专门知识,培养应用型人才。共有(文、法、理、工、医)五个分科大学18师范教育教育发展的“工作母机”1874年,创办了包括东京师范学校在内的七所师范学院,还创设了女子师范学校保证措施1886年颁布了师范学校令19师范学校令颁布于1886年寻常师范学校:为公立小学培养教师和校长2.高等师范学校:为寻常师范学校培养教师 和 校长师范学校毕业生享受国家分配工作的待遇20进步意义19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摆脱了幕府时代封建教育的束缚,并在明治政府的重视与参与下,通过颁布学制令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法令,成功实现了对封建教育的改造,近代学制基本定型,日本国民的文化水平提高,为日本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造就了专门人才,使日本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发展成为一个进步较快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