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世纪教育网 精品试卷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2 页)氮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氮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单元5学科化学年级高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氮气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教材通过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让我们认识氮的结构和性质。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氮就是我们身边的元素,通过对氮的深入了解,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NO2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
2、、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Vwijb4Hj2 另外,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主要污染物之一。体现新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关注环境问题,体现了知识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并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其中,在介绍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主要的性质与应用时,不回避对环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指出化学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能的方向和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本节安排了“氮气的性质”,“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这两部分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学生通过
3、学习这部分知识,掌握氮的单质和常见的氧化物。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氮的循环,了解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主要性质,认识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观察实验,提高获取知识、分析知识、评价知识的能力,通过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问题和假设出发,设计探究方案,探究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在探究中互利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激发学生透过观察探究本质的兴趣,尊重科学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通过参与探究过程,培养自身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分析能力。但是,我们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办法,杜绝污染,还社会一片蓝天净土。重点
4、难点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和水的反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940 年至 1960 年间,在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严重的有毒烟雾污染大气的事件光化学烟雾。那么光化学烟雾到底是什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光化学烟雾污染有关的一种物质N。 讲授新课第一节 氮及其化合物一、氮气的性质(1)氮分子的结构:N2双原子分子,无色无味、低沸点(-195.8),难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0.02体积N2),密度比空气略小,占空气体积78%。2、氮气的化学性质键能比较,N2 :946KJ/mol;O2:493KJ/mol;Cl2:247KJ/mol。由键能数据可以推
5、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稳定),但在获得了足够能量情况下,氮气还是能发生反应的。因此氮气发生反应的条件往往是高温或放电。化学性质高温高压催化剂N2+ 3H2 2 NH3放电=N2+O2 2NO点燃N2+3Mg Mg3N22.氮的固定自然界氮的固定三个主要途径、原理,分为生物固氮,大气固氮和工业固氮。认识氮在自然界的循环工业合成氨为农作物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必须的氮元素,为其他化工产品(如炸药、农药、染料等)的生产提供了重要原料。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N的氧化物的种类它们都有毒,是大气污染物。N2O、NO、N2O3、NO2、N2O4、N2O5六种,其化合价分别是+1,+2,+3,+4,+4,+
6、5。1 .一氧化氮(NO)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有毒气体(和CO相同),难溶于水。放电=化学性质 易被O2氧化为NO2 ,2NO+O2 2NO2。催化剂加热 与NH3反应:6NO + 4NH3 5N2 + 6H2O表现氧化性. 和O2、H2O: 4NO + 3O2 + 2H2O = 4HNO3.二氧化氮(NO2)物理性质: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化学性质:(1)难被氧化,易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3NO2+H2O =2HNO3+NO。NO2的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2NO2+ 2NaOH =NaNO3+ NaNO2 +H2O。(3)常温下易转化为N2O4,2NO2 N
7、2O4。(4)NO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还可将SO2氧化:NO2 + SO2 = SO3 + NO。思考:NO2和溴蒸气都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怎样加以区别?【提示】由于NO2和Br2在性质上有不少相似性:均有氧化性;溶于水均有酸生成;均可与碱反应;均为红棕色等。所以不能用淀粉KI试纸、pH试纸、NaOH溶液来鉴别,但二者性质又有差别。可以用下列方法鉴别:AgNO3溶液;CCl4;用水洗法。【实验5-5】 如图5-10所示,在一支50mL的注射器里充入20mLNO,然后吸入5mL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封住管口,振荡注射器,观察现象,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10mL空
8、气后夹上弹簧夹,观察现象,振荡注射器,再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加入水后,注射器内水和NO的体积几乎没放电=有变化,吸入空气后,气体的体积减少。反应方程式:2NOO2 2NO2, 3NO2H2O=2HNO3NO思考与讨论: 实验5-5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如果要将注射器中的NO充分转化,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上述实验对工业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3NO2H2O=2HNO3NO 2NOO2 = 2NO2 所以x2+得 4NO2O22H2O4HNO3 x3+x2得 4NO3O22H2O=4HNO3也就是按此比例的气体可以和水完全反应生成硝酸。值得注意的是:4NO2+O2
9、和4NO+3O2从组成上均相当于2N2O5的组成。即两情况中的总反应式都与N2O5+H2O=2HNO3等效。这不仅是记忆二式的方法,也为上述问题的解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利用混合气体中的N、O原子个数比进行分析判断: NO25O2剩余 NO25完全反应 NO25NO剩余如果不是恰好反应,则剩余气体只可能是氧气或NO,不可能剩余NO2(为什么?)5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1)光化学烟雾:NO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有毒的烟雾。(2)酸雨:NO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3)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
10、外线辐射量增加。(4)N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放电知识梳理:1.氮气的化学性质2NO+O2 =2NO2。高温、高压=催化剂N2+ 3H2 2 NH3N2+3Mg=Mg3N22.氮的氧化物NO和NO2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放电3NO2+H2O=2HNO3+NO 2NO+O2=2NO2 4NO2+O2+2H2O4HNO3 4NO+3O2+2H2O=4HNO3 课后练习:1.NO吸收治疗法可快速改善SARS重症患者的缺氧状况,缓解病情,病毒学研究同时证实,NO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关于NO的叙述正确的是()ANO是一种红棕色气体B常温常压下,NO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C含等质量的氧元
11、素的NO和CO的质量相等DNO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解析: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常温常压下,NO易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NO2。答案:D2.汽车尾气主要含有CO2、CO、SO2、NOx等物质,这种尾气逐渐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汽车尾气中的CO、NOx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催化转化法处理,使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催化剂加热答案:2xCO2NOx 2xCO2N23.汽油中氮元素及其微量,为什么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因含有氮的氧化物,而污染大气,造成产生氮的氧化物的主要原因是 ( )A燃烧含氮化合物燃料引起的 B燃烧含铅汽油引起的
12、C是由于燃烧不充分引起的 D是在气缸中N2被氧化生成的解析: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因含有氮的氧化物而污染大 气产生氮的氧化物的主要原因是在汽缸中N2被氧化生成的。 答案为D。4.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装有N2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经足够时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3/5,则混合气体中N2和NO2的体积比为( )A23 B32 C35 D53解析:3NO2+H2O=2HNO3+NO,所以设N2为a体积,NO2为b体积,则总体积为a+b。反应后为a+(1/3)b ,因为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3/5;所以 a+(1/3)b /(a+b)=3/5,a:b=2:3答案为:A5.下列反应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品经营企业员工岗位职责
- 研究经费管理改革-洞察分析
- 虚拟现实与船舶驾驶教学资源整合-洞察分析
- 研发投入与产出分析-洞察分析
- 图像元智能识别与跟踪-洞察分析
- 《浙江卷生物》课件
- 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洞察分析
- 勤俭节约是美德讲话稿范文(16篇)
- 移动网络地址转换技术-洞察分析
- 循环经济政策对碱业影响-洞察分析
-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执法监督检查表
- 2024年广东开放大学《财务管理》形成性考核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化工类行业分析
- 大班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现状及其改进
- 房屋装修售后服务方案
- 民航服务礼仪(民航服务类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可燃气体检测仪》课件
- 《黄土高填方地基技术规程》
- 部编版九年级中考复习戏剧阅读 (教师版)
- 裸光纤施工方案
- 小学英语-Unit2 Ways to go to school Part B Read and write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