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贸易情况对比分析_第1页
中欧贸易情况对比分析_第2页
中欧贸易情况对比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进入新世纪,随着中欧贸易的迅猛发展,欧盟对华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双边贸易失衡 已经成为双方经贸博弈的焦点首先列举了中国和欧盟对贸易失衡原因的认识,然后通过比 较双方认识的异同,对双边贸易失衡问题进行了较为客观全面地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又从 贸易失衡对双方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中欧应该理性看待贸易失衡问题,积极做 出互惠互利的让步同时,双方还应该从战略伙伴的高度看待这一问题,切忌因为急于求成 而激化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矛盾,毒害双边贸易的良好氛围,努力将这一问题对双边经贸关 系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点进入新世纪,随着中欧贸易的迅猛发展,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快速增加,从2001年的51.7 亿美元剧增至

2、2007年的1342.3亿美元,年均增幅达到59.3%其中,2002 2005 年的增幅一直保持在90%左右 虽然2006年2007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增幅明显回落, 仅为30.7%和46.4%,但由于基数很大(2005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为701.2亿美 元),这两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分别增加了 215.4亿美元和425.7亿美元 欧盟的统计 数据更为惊人2005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为1 085亿欧元(约合1349.7亿美元), 甚至超过了中国2007年的统计数据,1 342.3亿美元 严重的贸易失衡大大地刺激了欧 盟本就敏感的神经,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公开指责对华贸易赤字不可容忍,强烈要求中

3、国采取措施扭转贸易失衡局面中国也注意到贸易失衡给双边经贸关系带来的消极影响,正 在积极想办法缓解双边贸易严重失衡的局面目前,中欧贸易失衡已经成为双方经贸博弈的 焦点。中国对贸易失衡原因的认识中方认为,中欧贸易失衡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大背景下 包括欧盟在内的发达国家/地区对华产业转移的必然结果 欧盟对华产业转移使得中国对 欧盟的出口盈余,有很大一部分是中欧贸易转移的结果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及东盟成员国 也加快了对华产业转移的步伐,在中国组装加工产品,然后再出口欧美,这样欧美对这些 国家的部分贸易赤字也转变成对中国的贸易赤字这些逆差始于2000年(约400亿美元), 并一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态势;至20

4、06年,中国对上述贸易伙伴的逆差总额已达1 539 亿美元,而同期中国对欧盟与美国的顺差总额约为2 359亿美元中方还认为,中欧贸易 失衡与欧盟歧视性的对华军售禁令有关欧盟对贸易失衡原因的认识一中国和欧盟对贸易失衡原因的认识欧盟承认在贸易失 衡方面中国是代人受过,中国的顺差部分是其他国家的顺差2006年10月,欧盟发表 了竞争与伙伴关系:欧中贸易与投资政策文件,明确指出,近十年来,亚洲国家在欧盟进 口中的比例相对稳定在20% 25%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中国已经部分取 代了亚洲其他国家成为出口来源国的事实欧盟也承认,产生这一逆差的部分原因是结构性的, 因而这一现象还会继续存在一段时

5、间但欧盟更加强调贸易逆差反映了中国严重的市场准入 问题以及中国未能履行世贸义务,强烈要求中国完全履WTO成员的义务,全方位地向其他 成员开放货物和服务业市场放松对外国投资的限制和保护外国公司权利同时,欧盟还认 为,中国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特殊的经济增长鼓励机制强化了中国的竞争优势,抑制了 进口需求,加剧了贸易不平衡另外,欧盟还认为贸易失衡同中国充分利用了欧盟的普惠制 有关二中国和欧盟对贸易失衡原因认识的比较分析第一,双方均认同贸易失衡与国际产业转移和随之出现的贸易转移有关,具有一定的长 期性但是中方认为,这是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而欧方则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中国市场准入问题上入世后,中国努 力兑

6、现承诺,将关税总水平下调至9.9%,取消了包括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和特定产品招标等在内的所有非关税措施, 并加大了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力度2001年,欧盟对华出口为357.2亿美元,2007年猛增至1 109.6亿美元,在7 年内增长了 3倍多,是欧盟所有贸易伙伴中增长最快的,这表明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显著 提高但是,中国确实保留了一些限制条件,如资本要求带来的设立成本限制投资规则所 有权上限,以及当地含量要求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只有坚持循序渐进的开放,才能有效 地保护和扶植我国的战略性产业,降低经济运行风险,推动国民经济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进 而持续扩大从欧盟的进口,才能实现双赢第二,欧盟认为,中

7、国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特殊的鼓励机制加剧了贸易失衡近年 来,尽管我国一直保持着10%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国内消费需求有限的状况一直未有明显地改善目前,国内经 济增长一半以上都靠进出口拉动对中国来说,过度依赖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持续的不仅如此,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最主要评价指标由于纺织制造生产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 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税收以及就业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一些地方政府对这些行业的出口企业一直持鼓励的态度,给 予它们各种优惠政策和补贴,造成这些行业投资过度,产能大幅度提高而且由于大部分出口产品差别不大种类重复, 压价竞销的现象十分普遍,有

8、些产品的利润甚至只有2% 5%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特殊的鼓 励机制确实给欧盟同类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贸易失衡第三,中国认为,欧盟歧视性的对华军售禁令加剧了贸易失衡入世后,中国具有比较优 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潜力被释放出来,大量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涌入欧盟市场,深受欧盟 消费者的欢迎同时,中国急需的高技术产品军民两用产品却因欧盟对华军售禁令而无法进 行贸易,而欧盟的其他产品又因为价格太高无法获得中国老百姓的青睐在此情况下,欧盟 对中国的很大一部分出口能力被搁置,自然会加剧双边贸易失衡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大 背景下,产业的国际转移和产业链条的全球配置使得贸易

9、顺逆差的原有内涵和经济意义发生 了改变,以国界划分的贸易顺逆差已经不能真实地反映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得失因此, 不能仅仅因为中国对欧盟存在巨额的贸易顺差就认定中国在双边贸易中获益,欧盟在双边贸 易中受损事实上,中欧贸易失衡给双方带来的影响各有利弊,必须要理性看待三贸易失衡对中国欧盟影响分析对中国来说,巨额的贸易顺差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从好的一面来看,巨额 的贸易顺差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到200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高达1.5万 亿美元,居全球首位巨额的外汇储备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支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为日后服务贸易领域的全方位开放汇率的更加弹性以及未来资本项目的更加开放

10、等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另外,我国对欧出口企业大都集中在纺织制造 生产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这些企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不高,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中等技术专业人员提供了宝贵 的就业机会,有效地缓解了低层次就业的压力从不好的一面来看,首先,巨额的贸易顺差 为欧盟对华实施贸易保护措施提供了借口,加剧了双边贸易摩擦欧盟认为,欧盟的相关产 业和就业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冲击,为了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保护国内产业和就业的健康发展, 欧盟有必要对中国进口商品设限近年来,欧盟大幅度的削弱对华普惠制待遇,加强对华反 倾销调查,并设置了一些针对中国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打火机 CR标准其次,巨额的贸易

11、顺差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2007年10月,欧元区13国 财长发表声明,首次把人民币汇率水平认定为比美元和日元汇率更让欧洲关切的事情欧盟 一改在这一问题上较为谨慎温和的态度,积极仿效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加压力,使得人民 币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最后,巨额的贸易顺差还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巨额贸易顺差加大了国内市场人民币的投放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内经济发展 过热,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不利局面另一方面,中国对欧盟出口的产品大都属于需求价格 缺乏弹性的产品,只能依靠不断的降低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极易使我国对欧出口陷 入丰产不丰收的尴尬局面更为不利的是,由于这些产品的大量出口

12、对国内经济增长税收 增长就业的推动作用明显,某些地方政府对这些产业的发展持鼓励态度,导致这些行业不 断扩充,影响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欧盟来说,尽管存在着巨额的贸易逆差,但欧盟仍然从双边贸易中获益第一,通过将产 业转移到中国,欧盟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在中国生产产品,然后 再返销欧洲市场,获取高额的利润就此而论,中国的出口盈余,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欧 洲人的口袋里而且,对华产业转移还有利于欧盟集中盟内资源,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第二,欧盟从中国进口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使得消费者中间商销售商获得了巨大的实惠, 不仅增加了消费者剩余,而且还提高

13、了中间商销售商的利润第三,欧盟从中国进口的商品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欧盟相关产业的不足,提高了欧盟市场的有效供给,弥补了消费缺口, 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的发生,为物价的稳定做出了贡献据OECD统计,2001 2005年 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为-0.2%从不利的一面看,巨额的贸易逆差引发了欧盟内部对其就 业工资以及一些传统产业能否实现健康发展的担忧而且,中国产品在欧盟市场份额的快速 扩大,也打破了欧盟市场上原有的均衡进口集中化的趋势令欧盟感觉到自身的经济安全受 到了威胁四结论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中欧双方应该理性的看待贸易失衡问题,积极地做出互惠 互利的让步:一方面,中国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拉动内需,分担出口压力,尽量减少对欧 的贸易顺差;另一方面,欧盟也应该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