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历史全程考评特训卷课时练28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高考历史全程考评特训卷课时练28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高考历史全程考评特训卷课时练28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高考历史全程考评特训卷课时练28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含解析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9课时练28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狂刷小题分层练基础达标练12022云南省红河州统一检测晋朝道教学者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北朝道教学者寇谦之提出“若有罪重之者,转生虫畜”。上述主张说明()A.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化需要B.修身齐家治国为道教的宗旨C.该时期出现了三教并行趋势D.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挑战22022合肥市质检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其中“民”指老百姓;“胞”即同胞或亲兄弟;“物”指自然界的万物;“与”指朋友或同伴。这一主张体现了()A.唯物思想B和谐精神C.知行合一D自由平

2、等32022江西省鹰潭市模拟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提出了“主静”的修养方法,在通书中则进一步指出“主静”的关键在于寡欲,强调“一”与“无欲”的主体修养,提出了“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养论。由此可见,周敦颐()A.为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B.使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D.深受陆九渊心学影响42022江西省抚州市质监南宋淳祐元年,宋理宗令以张、周、二程、朱熹从祀孔庙;1271年,忽必烈宣布“建国号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明永乐十三年,将五经四书性理大全(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颁布天下。材料反映了()A.理学影响力的上升B.封建统治受到理学制约C.理学兴起束缚思想D.儒学正统地位

3、逐渐确立52022陕西省渭南市质检古人讲究“入土为安”,认为土葬才是正统。虽然宋代官方明令禁止火葬,但民间屡禁不止,以至于后来朝廷允许将在外战死的士兵施以火葬。明清时期,朝廷对火葬的禁止极为严厉,从宋代刮起来的火葬之风也就逐渐消失了。这一变化反映了()A.社会文明的进步B儒家思想的强化C.商品经济的发展D血缘关系的淡化62022安徽省安庆市模拟黄宗羲在清入关初期以明朝为“本朝”,对清朝持敌对态度;稍后,以“有明”代替明朝,用“北”字比喻清朝;康熙十八年后,他用清年号,称康熙帝为“圣天子”,与清朝官吏交往。材料表明()A.黄宗羲政治立场左右摇摆B.清政府践行“天下为主”思想C.清朝君主专制达到了

4、顶峰D.黄宗羲对清初国家治理的认同72022河南省巩固卷“一代大儒”王夫之声称,盐业利润很高,应该放开给商人去经营;文化人做生意不仅不是丢人的事情,而且更被人所推崇,徽商、晋商涌现出许多“儒商”称号的生意人。这表明,明清时期()A.传统“重义轻利”思想被完全抛弃B.商品经济的繁荣冲击了传统观念C.早期人文主义思想有了一定发展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有所松动82022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月考顾炎武提出以经学取代理学的主张,认为对那些“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要“一切不为”。据此,顾炎武()A.认为应独尊儒家经典B.反对空谈义理,要大胆实践创新。C.强调经学要解决现实问题D.认为六经能解决

5、一切现实问题高考适应练92021浙江卷1月,5一位理学家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切己自反,改过迁善”,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该理学家()A.被朱熹批评其理学过于“支离”B.推动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C.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D.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102021全国甲卷,26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弑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D

6、.促成婚姻习俗变革112021广东高考,5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122021全国乙卷,27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132

7、021浙江卷6月,7清初思想巨人王夫之在“气一元论”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他强调()A.“心外无理”B“宇宙便是吾心”C.“人是万物的尺度”D“天地之化日新”142020江苏卷,14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152020全国卷,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

8、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162019全国卷,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172019浙江卷4月,6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A.“经世致用”B.“人心一点灵明”C.“循天下之公”D.“以天下之权

9、,寄之天下之人”素能培优练18魏晋玄学是以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它所讨论的问题,从周易老子庄子三本经典而来,并以老庄思想解释周易等儒家经典,探究宇宙人生哲理,即“本末有无”的问题。这表明魏晋玄学的发展()A.助长了宗教迷信思想的泛滥B.促使汉代经学走向辉煌C.有利于儒道思想的融合发展D.完成了儒家信仰的重建192022安徽省安庆市模拟李白因为作诗永王东巡歌,在永王割据失败后也被捕入狱。因郭子仪等人以天下动荡、不宜大动干戈为由为他求情,他才免于一死,流放夜郎。两年后,朝廷因旱灾大赦天下,李白得以重获自由身,从长江一路疾驰而下,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材料主要体现了

10、()A.唐朝以民为本的法律文化理念B.唐朝纲常伦理得到强化C.李白对于唐朝诗歌的突出贡献D.佛教思想影响唐朝司法202022河南省安阳市模拟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徽州人郑千龄被擢升为泉州录事,但他认为泉州录事牵涉通番贸易,不易洁身自守,以“吾老矣,毋以贪介取辱”而辞官。这表明,郑千龄()A.具有鲜明排外思想B.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C.意在践行“致良知”D.极力反对“理欲合一”212022四川省成都市断性检测南宋初年,为了彰显其统治的正统性,统治者沿袭了北宋礼仪中以大象为“祥瑞”的传统,其礼仪用象主要来源于贡献和购买。后来,又以异兽“劳远人”“失土性”“象乃无用之物,重扰吾民”为由,停止接受

11、贡象与购象。这反映出()A.财政状况左右君主行为B.天人感应学说被摈弃C.儒学观念影响庙堂决策D.中外贸易与交流受阻222022四川省凉山州检测汉唐时期,官方通过乡里制度全面控制基层社会管理体系,但从宋代以来,士大夫们自觉地、义务地开展思想教化,汉至唐被官方控制的三老教化由民间组织执行,“乡约”等民间组织日渐发展。宋代的乡里教化()A.表明中央集权遭到削弱B.体现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C.有利于理学在民间的传播D.削弱了宗族的凝聚力232022安徽省江南十校联考王阳明曾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他还说:“夫道,天下之

12、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其言论的主要意义在于()A.鼓励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B.掀起了明清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C.隐含了王阳明的平等和叛逆色彩D.挑战了孔子、朱子等儒学的权威242022陕西省汉中市模拟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之弗贵,而积粟者闭籴,则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之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其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A.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B.发挥市场作用以促进商品流通C.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课时测评提能力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

13、2安徽省淮北市模拟唐初,无论扬道抑佛或是抑道扬佛,最终都只是以扬为主。三教之外,基督教(景教)也在贞观年间传入,摩尼教、祅教及其他民间宗教也十分活跃。这说明当时()A.封建迷信思想盛行B.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C.三教并行政策确立D.文化政策开明促进信仰多元2有学者评述理学称:“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这一评述表明理学()A.建立了完备的礼仪程序B.重建了礼治秩序C.承认了个体的独立价值D.培养了人际亲情32022马鞍山市检测玄学的代表王弼(226249年)认为“崇仁义,愈致斯伪顺自然而行,不造不施”才是治国根本,故应

14、当“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魏晋士人崇尚“无为”反映出当时()A.门阀制度受到抨击B儒学面临信仰危机C.无为而治成为主流D三教合一趋势显现42022河南省开封市模拟宋代存在大量改易乡名的现象,下表为部分地方改名情况,据此可知()原地名改后地名太平乡孝感乡安亭乡服礼乡春申乡守信乡光宅乡宅仁乡醋塘乡乐智乡A.重文轻武政策直接影响地方治理B.商品经济推动改易乡名C.强化中央集权导致官僚机构膨胀D.理学影响社会基层治理52022华中师大附中高考押题卷宋代人记述当时“吴越闽蜀,家能著书,人知挟册”“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这反映了宋代()A.思想控制不断强化B经济重心完全南移C.程朱理学影响广泛D文

15、化下移趋势显著6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甚至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据此可知,王阳明的思想()A.受到佛教思想的启发B.注重加强道德修养C.体现平等和叛逆萌芽D.最终引出异端思想72022贵州省毕节市诊断性考试王阳明认为:“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人各有心,至有视其父子兄弟如仇仇者。”这说明王阳明()A.强调“良知”在实践中的作用B.继承了荀子“人性本恶”的思想C.倡导“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D.率先提出“心即理”的哲学命题82022吉林省长

16、春市监测王夫之认为,历史发展存在某种不以人的善恶标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势”,并据此指出“理”在“势”中。这表明王夫之()A.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B.发展完善了程朱理学C.吸收西方的启蒙思想D.反映社会思潮的变化92022驻马店市期末清初学者颜元“讥宋儒偏重读书,未脱汉唐俗见,异于孔门之教,主躬行,务六艺”。晚清学者评价其“深斥洛闽党说(程朱理学)之非,其所拟学校之教科,暗合西洋之通制”。由此可知,颜元()A.维护儒学纲常伦理B.秉持经世致用原则C.借鉴程朱理学思想D.吸取西方学术理念102022四川省成都市诊断性检测明朝后期,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初至中国传教时四处碰壁,做了善事也会遭恶意猜测。后来

17、,他专注于教理书籍的著述,受到明朝官员的好评。利玛窦因编译出版了十几种中文书籍而轰动士林,有工匠为了高价销售货物而托名是利玛窦的发明。这反映出()A.中国社会尊崇文化的传统B.士民普遍接受基督教义C.西方科技占据了优势地位D.程朱理学受到猛烈冲击112022河南省新乡市模拟以李贽、戴震、颜元、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学者为代表的一批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家,在批判和否定宋明理学纯粹道义论、幸福观的同时,还重构了幸福的内涵,倡导重欲、尚利、贵私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全新的均衡幸福观。这表明明清早期启蒙思想()A.与西方启蒙思想核心相吻合B.丰富与发展的传统儒家思想C.反映了新兴阶级的时代诉求D.动摇了宋明

18、理学的统治地位122022马鞍山市检测明万历时,“儒为名高,贾为厚利”得到徽商的普遍认同。当时,徽商家庭多以“第教之儒,成则嗣我声,否亦不失本业”为信条,命子孙分事儒贾,以维持家族“业儒”传统。该现象反映了当时徽州地区()A.尊儒重仕的风气B等级观念的瓦解C.商业竞争的激烈D农耕经济的衰退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2安徽省阜阳市统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李贽反对长期盛行的轻商贱商的封建流俗,旗帜鲜明地为商贾辩护:“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赀,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抉者重,所得者末。然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

19、远其害,安能傲然而坐于公卿大夫之上哉!”他还宣扬典型人物和事迹来为商人正名,提出了“良贾何负宏儒”的论断。例如,他在阿寄传中赞扬一位市井细民不仅有经商才能,还具有忠厚诚笃的品德;在商士传中歌颂小商人程琼拾金不昧的美德,赞叹“孰知其事出士人之上如此也!”摘编自周治华李贽的经济伦理思想与经济治理策论材料二15世纪初开始,佛罗伦萨的知识精英积极肯定财富的价值波焦布拉乔利尼在论贪婪中强调“贪婪”或“占有欲”是人的本能,追求财富是合乎人性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他指出物质占有欲和财富是市民生活、国家和文明的基础“请不要给我提起那些粗俗、伪善的蠢货,他们披着宗教的外衣,四处游荡,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却向别人鼓

20、吹贫困和鄙视物质财富如果所有人只满足于自给自足,那么就不会有人修建教堂和宫室,一切艺术活动都将停止,我们的生活和公共事务将陷入一片混乱。”摘编自刘耀春从“出世”到“入世”: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市民生活伦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经济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与波焦布拉乔利尼经济思想的相同之处,并对后者的经济思想进行简要评价。(13分)142022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中国思想文化讲义目录(部分)第三回家国秩序国家、社会与儒家引子:从“家”到“国”,从“礼”到“法”一、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从家庭、宗族到国家二

21、、国家国家:国在家之上三、国家与秩序的需要四、儒家的礼:礼貌、礼节与礼制五、仪式:靠象征建立秩序、合法性六、什么是“儒”?“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七、穿衣戴帽,不仅仅是穿衣戴帽八、从礼到法的提升:家庭秩序到国家秩序九、名分:“必也正名”十、“敬”与“仁”:和睦、等级与尊卑十一、儒学的确立与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2分)课时练28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狂刷小题分层练1A据材料“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若有罪重之者,转生虫畜”,可知道教

22、学者为发展壮大道教,吸收儒家和佛教部分思想,故选A项;修身齐家治国是儒家的宗旨,排除B项;材料的主体是道教,并不是三教并行,排除C项;材料“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强调道教吸收儒家思想,并不是儒学受到佛道挑战,排除D项。2B题干中张载认为,百姓是我的同胞,世间万物和我都是朋友,即强调人类万物都是天地所生,要一视同仁,体现了和谐精神,故选B项;张载的唯物思想体现在,他认为世界是充满物质性的气,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知行合一强调内心的觉知要与实践相统一,与题干内容不符,且知行合一是明朝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排除C项;自由平等观念强调在社会中人人都享受平等的待遇,

23、这一思想出现于近代的西方,排除D项。3A据材料“强调一与无欲的主体修养,提出了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养论”,可知周敦颐提出主静的修养方法,主张寡欲,这与理学提倡的天理有契合点,为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故选A项;南宋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周敦颐为北宋人,排除B项;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排除C项;周敦颐是客观唯心主义,陆九渊是主观唯心主义,周敦颐要比陆九渊年代早,排除D项。4A由材料“宋理宗令以张、周、二程、朱熹从祀孔庙”可知理学代表人物从祀孔庙,由材料“将五经四书性理大全(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颁布天下”可知理学成为考试科目,成为颁行天下的准则,说明理学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故选A项;材料强调

24、的是理学对政治的影响,没有反映出理学的制约作用,排除B项;材料无法推断出理学对思想的束缚,排除C项;西汉以后逐渐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且材料反映的理学的影响,并未体现出理学道统地位的确立,排除D项。5B由材料“认为土葬才是正统”“明清时期,朝廷对火葬的禁止极为严厉”可知“入土为安”是古代儒家思想生活化的体现,明清时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政府对火葬的管控非常严厉,故选B项;土葬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排除A项;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丧葬形式的变化无关联,排除C项;不管采取何种丧葬形式,都不会影响血缘关系,排除D项。6D由题干可知,黄宗羲对清朝态度从敌对到认同,且“称康熙帝为圣天子”这

25、和清朝的统治状况有关,结合所学,清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疆域辽阔、政治清明,统治者励精图治,封建经济繁荣,黄宗羲态度的转变表明其对清初国家治理的认同,故选D项;材料反映了黄宗羲对清朝的不断认同,并未出现摇摆,排除A项;“天下为主”强调人民是国家主人,具有早期民主启蒙色彩,结合所学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结合所学,黄宗羲批判君主制专制制度,而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与黄宗羲主张相悖,并非黄宗羲认可清朝的原因,排除C项。7B依据材料,王夫之说,盐业利润很高,应该让商人去经营;文化人做生意不丢人,而且被人推崇,这表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重义轻利”的观念,故选B项;

26、“重义轻利”的观念受到冲击,但并未完全抛弃,排除A项;人文思想是关注人和人类社会、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而材料反映人的思想观念变化,排除C项;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人们思想观念,但并未冲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且明清时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时期,排除D项。8C据材料“顾炎武提出以经学取代理学的主张,认为对那些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要一切不为”,可知顾炎武强调经学要为现实服务,体现了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故选C项;西汉时就已经独尊儒家经典了,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为现实服务,并不是实践创新,排除B项;六经能解决一切现实问题表述太绝对,且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项。9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陆九渊提出

27、“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于人生日常处通过内心反省来明理,因此C正确;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A排除;B、D两项是程朱理学的成就,排除。10B由材料“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当时的理学家反对当时社会盛行的婚姻论财的做法,试图维护原有的宗族伦理纲常,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选B;材料显示当时的理学家仍非常重视婚姻中的宗族观念,而非淡化,排除A;理学家的这些主张试图维护原有的封建伦理观念,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统治需求,而非背离,排除C;由材料可知,当时的理学家是主张维护原有的婚姻习俗的,他们是反对婚姻习俗发生变革的,排除D。11A根据材料

28、“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可知明代生员的服饰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说明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故选A项;科举制是有利于社会流动的,排除B项;根据服饰的差别不能说明社会等级日益固化,排除C项;生员的服饰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市民文化无关,而且也不能说明市民文化突破了礼制限定,排除D项。12B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善书”的内容都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内容,而儒家思想是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所以“善书”的流行是在强化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故选B项;理学的主导地位在南宋就已经得到确立,排除A项;儒家思想就是官方的意识形态,所以“阻碍”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善书”的流行是强化了儒

29、家思想的地位,没有冲击,排除D。13D王夫之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由此强调“天地之化日新”,即宇宙间的事物都是无常的,不断在变化着的,故D正确;“心外无理”是王阳明的思想,故A错误;“宇宙便是吾心”是陆九渊的思想,故B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塔格拉的思想主张,故C错误。14B程颢、程颐兄弟将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圆通,僧人契嵩则认为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佛教思想中也有家国天下和君臣父子等与儒家思想相似的内容。由此可知北宋时期出现了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B项正确。唐代兴起儒学复兴运动,北宋时期儒学的统治地位加强,排除A项;北宋时期理学尚未成为官方哲学,排除C项

30、;阳明心学出现于明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5B族规与家训的主要内容“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致,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族规与家训的内容没有涉及科举制度,故A项错误。隋唐以来,士族走向没落,且维持血统纯正仅由材料无法得出,故C项错误。四民是指士农工商,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16B作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的诗句体现的主旨是天地万物都蕴含道理,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故选B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张扬自我和无为而治,排除C、D两项。17A本题诗句出自顾炎武的诗精卫,本诗反映了顾炎武反清复明、经世致用的远大志向,

31、故A项符合题意。B项是明朝王阳明的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C项是王夫之的思想主张,与题意无关,故排除。D项虽然是顾炎武的主张,但与题中材料无关,故排除D项。18C据材料“以老庄思想解释周易等儒家经典”可知魏晋玄学融合儒道思想,故选C项;据材料“魏晋玄学是以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可知魏晋玄学不是宗教迷信思想,排除A项;魏晋时期是汉代经学走向衰落的时代,排除B项;心学的出现完成了儒家信仰的重建,排除D项。19A据材料“以天下动荡、不宜大动干戈为由”为李白求情,使其减刑,“朝廷因旱灾大赦天下”使李白重获自由,可知唐朝以民为本的法律文化理念,故选A项;材料“永王割据”严重违背纲常

32、伦理,与之相关的李白却由死刑改为流放,与唐朝纲常伦理得到强化不符,排除B项;材料“以天下动荡、不宜大动干戈为由”并非是李白对于唐朝诗歌的突出贡献,排除C项;材料“因旱灾大赦天下”涉及的是儒家思想而非佛教思想,排除D项。20B据材料“但他认为泉州录事牵涉通番贸易,不易洁身自守”,可知郑千龄宁愿辞官也不愿名声被毁,说明其注重自身修养,符合理学中“修身”的主张,故选B项;材料提到郑千龄辞官原因是“不易洁身自守”,并不是排外,排除A项;“致良知”强调内心反省,郑千龄辞官属于行为,排除C项;“理欲合一”是明末清初王夫之的思想,时间不符,排除D项。21C据材料“以异兽劳远人重扰吾民为由,停止接受贡象与购象

33、”可知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影响政府贡象与购象的决策,故选C项;皇帝制度中皇权至高无上,皇位至高无上,君主行为具有随意性,且材料中没有提及财政状况和君主行为的关系,排除A项;据材料“沿袭了祥瑞的传统”可知沿袭天人感应学说,结合材料“停止接受贡象与购象”和所学知识,在宋代实用思潮中,大象卸任了祥瑞的功勋,而不是天人感应学说被摈弃,排除B项;南宋海外贸易繁荣,不符史实,排除D项。22C据材料“宋代以来,士大夫们自觉地、义务地开展思想教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宋代理学兴盛,乡里教化有利于理学在民间的传播,故选C项;宋代采取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不符史实,排除A项;宋代是君主专制中央集

34、权政府,不是民主政治,排除B项;宋代的乡里教化由民间组织执行,加强了宗族的凝聚力,排除D项。23A由材料“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可知王阳明指出孔子所言未必正确,所以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判断是非的标准应以自己的理性思考和内心判断为准绳,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王阳明思想的内容,并未提及该观点产生的影响,排除B项;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心学具有禅宗色彩,没有叛逆色彩,排除C项;心学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未挑战儒学权威,排除D项。24B根据材料“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当其贱,不能使贵”说明王夫之主张统治者应该遵循市场对物价的调节作用而不能违背市场规律,否则就会

35、损害农商的利益,故选B项;材料“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之弗贵”反对政府违背市场规律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排除A项;材料只是涉及物价贵贱问题,没有提出要实行农商并举,排除C项;材料“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体现了既要维护农民也要维护商人的利益,排除D项。课时测评提能力1D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政府对待宗教的态度较为开明,这促进了当时社会信仰的多元化,故选D项;宗教信仰不能完全和宗教迷信等同起来,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儒家思想的地位问题,无法得出“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唐朝信仰多元,并不能得出“三教并行”的结论,排除C项。2B据材料“以理责卑责幼责贱”可

36、知理学以“理”为依据,重建了礼治秩序,故选B项;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建立了完备的礼仪程序,排除A项;据材料“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谓之逆”可知理学讲究尊卑秩序,否认个体的独立价值,排除C项;据材料“尊者责卑,长者责幼,贵者责贱”可知理学不利于培养人际亲情,排除D项。3B由“崇仁义,愈致斯伪”可知王弼认为儒家崇尚仁义易导致虚伪,由“顺自然而行”、“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可知,他反对用儒家思想治国,而主张无为而治,这说明当时儒家面临着信仰危机,故选B项;题干体现的是魏晋时期士人对儒学的态度,但并没有体现门阀政治,排除A项;虽然题干中王弼主张无为而治,但是由于没有与其他思想进行比较,所以没法说明

37、无为而治就是主流思想,而且无为而治在魏晋时期不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排除C项;三教合一趋势显现于唐朝,与题干时间“魏晋时期”不符,排除D项。4D据材料表格改后地名“孝感乡、服礼乡、守信乡”等,结合所学孝、礼、信等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内容可知,地名的修改受理学影响,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重文轻武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据材料改后地名“孝感乡、服礼乡、守信乡”等可知,这些地名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宋代存在大量改易乡名的现象,与官僚机构膨胀没有联系,排除C项。5D宋代南方各地民间文化氛围浓厚,读书之风盛行,出现“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的现象,故选D项;文化氛围的浓厚,并不意味着思想控制的强化,

38、排除A项;仅是南方民间读书之风盛行,不能反映南北经济的差异,排除B项;南宋后期,程朱理学受到官方推崇,家家户户尊崇孔孟,并没有尊崇程朱,排除C项。6C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这说明他的思想具有比较明显的感性自然和直觉经验色彩,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王阳明吸收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排除A项;材料也未提及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排除B项;最终引出异端思想的说法缺乏史实依据,排除D项。7A“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

39、欲之蔽”可得他认为最终人与圣人相同,但由于生活中的自私逐渐丧失,所以强调“良知”在实践中的重要性,故选A项;“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可见他认为人性本善,排除B项;“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这里提倡在日常生活中致良知即可,而没有从某一种事物中去探究,排除C项;“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可见他认为人心本善,由于日常生活中的自私物欲会导致自己丧失良知,从而强调致良知的重要性,无法体现心是世界本原的哲学高度,排除D项。8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王夫之认为“势”是客观存在的规律,“理”在“势”中,颠覆了程朱理学“道在气先”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理

40、论根基,反映了明清时期新的思想在孕育萌生,故选D项;王夫之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的代表,没有真正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排除A项;王夫之“理”在“势”中的思想是对程朱理学的颠覆,不是发展完善,排除B项;明清之际西方启蒙思想才刚开始兴起,还没影响到王夫之的思想,排除C项。9B据材料“讥宋儒偏重读书主躬行,务六艺深斥洛闽党说(程朱理学)之非”可知颜元抨击程朱理学的僵化学风,重视实践,这表明颜元坚持经世致用的原则,故选B项;据材料“讥宋儒偏重读书主躬行”可知颜元对实学的推崇,不能体现维护儒学纲常伦理,排除A项;据材料“深斥洛闽党说(程朱理学)之非”可知颜元反对程朱理学,排除C项;据材料“暗合西洋之通制”

41、可知晚清学者只是把颜元的思想主张与西方思想类比,不能表明他对西学的吸收与借鉴,排除D项。10A据材料“明朝后期,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初至中国传教时四处碰壁,做了善事也会遭恶意猜测。后来,他专注于教理书籍的著述,受到明朝官员的好评。利玛窦因编译出版了十几种中文书籍而轰动士林,有工匠为了高价销售货物而托名是利玛窦的发明”可知专注于教理书籍的著述的传教士会受到好评,反映出中国社会尊崇文化的传统,故选A项;B项中“普遍接受”的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没有西方科技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据所学程朱理学在明代依然是主流思想并未受到冲击,排除D项。11B据材料“重构了幸福的内涵,倡导重欲、尚利、贵私的价值取向”,可知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继承与批判了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丰富与发展,故选B项;西方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而中国的仍然属于儒学的范畴,排除A项;当时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排除D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