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前民事诉讼送达难问题及应对策略_第1页
浅议当前民事诉讼送达难问题及应对策略_第2页
浅议当前民事诉讼送达难问题及应对策略_第3页
浅议当前民事诉讼送达难问题及应对策略_第4页
浅议当前民事诉讼送达难问题及应对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8浅议当前民事诉讼送达难问题及应对战略一、当前民事诉讼中送达难问题表现(一)送达人员在未向受送达人核实的情况下,直接按照其登记的住所地或对方当事人提供的,以邮寄方式寄送文书,并且也不论文书能否曾经寄到、未寄到的缘由是什么,均按照“已送达处置。在案件审结以后,有当事人提出质疑:我已变卦了住所地并已登记,法院却按照原来的地址寄送文书,我当然收不到,法院却又按我未到庭诉讼认定我放弃了争辩,我的诉讼权益如何保证?(二)送达人员在送达时,只需没有找到被送达人,即直接予以公告。有这样一个案例:法院到一被告家送达应诉通知书等文书,被告正好不在家,家里也没有其他人,法院遂将包括开庭

2、传票在内的文书一并予以公告,并在公告期满后公开开庭进展了缺席审理,作出了不利于被告的判决。该被告不服提起上诉,其上诉的主要理由就是:我不断都居住在登记的住所地,法院来送达时我去上班不在家,我即非下落不明,法院也非经过其他方式不能送达,为什么要公告呢?并且,该被告住所地的基层组织也证明在该时间段该被告并没有分开当地。最后,该案因违反法定程序而被发回原审法院重审。(三)向被送达人送达时,因被送达人不在家,送达人员便将文书交由当时在家的被送达人的家属签收。之后,被送达人提出异议,称签收之人并未与其居住在一同,当时只是到他家走动而已。客观地说,对送达合法性的质疑主要来源于送达程序的不规范,而这种不规范

3、首先表现为程序的不公正。因送达与当事人的诉讼利益严密相连,故假设送达不规范,那么能够进一步导致实体的不公正,这势必影响到法院的审问质量和办案效果。近年来,当事人因对送达程序有质疑而上升到对裁判结果的质疑,甚至上访、闹访的事例并不鲜见。因此,从长久看,送达的不规范最终撼动的是司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二、送达难问题的缘由解析(一)随着经济的日益开展、交通的日益兴隆,我国人口流动的频率、幅度都越来越大,我市亦是如此。很多当事人的户籍住所地、工商登记住所地与其实践所在地并不一致。送达时,法院须先按户籍登记的住所地进展查找;找不到,再按其他当事人提供的地址进展查找;再找不到,须基层组织证明该当事人下落不明

4、了,法院才干经过公告方式予以送达。而现实上,法院在审理一同民事案件的过程中,必需经过至少两次甚至多次的“找。(二)有的当事人为了逃避承当责任或拖延时间,故意躲避诉讼,躲避法院的送达。在实际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被送达人不在其登记的住所地,而经过手机又可以联络到该被送达人,但其就是拒不到法院应诉,也不阐明其实践所在地,只以自行来领取作搪塞。在这种情况下,法院无法以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甚至转交送达的方式完成送达。在久拖不决的情况下,法院迫于无法最终大多只需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而该受送达人还往往就公告送达提出异议:法院曾经经过手机与其联络过,故其并不属于下落不明,故法院采取公

5、告方式送达是违反了程序。(三)有的当事人不懂法律,拒不签收诉讼文书。实际中,相当部分当事人以为对方当事人没有道理对其提起诉讼主张,偏执地以为不接受法院送达的应诉通知书就是对对方诉讼主张的有力抗辩,故想方设法地躲避法院的送达人员,拒不签收诉讼文书。(四)邮寄回执破费时间较长。按照规定,采用邮寄方式送达时,应以邮寄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但是,此类回执送交法院所破费的时间较长,其很多未在回执上注明收件人与受送达人的关系,法院有时临到既定的开庭时间都无法知晓能否曾经送达,这很多时候导致法院无法正常开庭。在此情况下,法院为完成送达所破费的时间、人力和财力越来越多,送达程序在案件审理期限中所占比

6、列也越来越大,留给法官对案件进展实体处置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严重影响了法院办案的速度。而日益锋利的“案多人少的矛盾,已成为当前制约法院审问任务的一个突出难题。值得一提的是,按照现有民事诉讼制度的规定,因送达所耗费时间的时间已包括在办案期限内,送达并非是可以延伸或扣除审理期限的法定事由。由此导致大量案件因送达所耗费的时间过长而难以实现高效结案。可见,法院实施送达行为时,不得不同时面对内外两大难处在外为当事人难找,在内为人员少、审限紧,正是这内外并存的两大难题,共同引发了如今送达难的突出问题。三、完善民事诉讼送达的建议(一)进一步强化司法权威近年来,卖判决、暴力抗拒执行、哄闹法院等社会事件,折射出的

7、是司法权威有待加强。送达亦是如此,受送达人拒收文书、逃避送达或对送达文书所作告知淡然视之,也是由于司法的震慑力还不够。因此,对遵守法定程序的当事人予以一定性评价,依法令违反法定程序的当事人承当不利法律后果,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司法权威,到达“有力那么有威、有威那么令达的形状。在个案中,我们应加强对当事人的法律释明,讲明送达的性质,明确告知拒不接受送达的法律后果。对于社会群众,那么仍因以加强法制宣传为主,培育法律素养,树立程序认识,争取全社会对法院任务的支持。有了司法权威为后盾,化抗拒为配合,法院送达所面临的阻力自然会减小不少。(二)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关于送达,现行(以下简称)第七章第二节、最高人民

8、法院关于适用假设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均对民事诉讼中的送达作了规定。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以下简称),专门就邮寄送达作了规定。但是,以上规定并未囊括送达中会遭遇的各种情况,甚至部分已有规定也有待进一步明确。例如:1.按照第七十八条关于直接送达的规定,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该规定在执行中有两大疑问。其一,“同住的规范如何把握?是当时同住即可,还是同住须达一定期限?对于平日在外任务,周末才回家的,能否属于“同住?“同住限于同一房屋吗,在同一个小区算不算?其二,“家属的范围如何把握?是只需有亲属关系即可,还是必需是一定范围内的亲属?假设是一定范围内的亲属,详细

9、范围又是什么?从法律规定此类送达的立法思绪思索,建议对此类规范应作从宽了解和把握。2.按照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假设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该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担任人或者该法人、组织担任收件的人签收。其中,“担任收件的人应如何认定?按照最高法院民诉意见第八十一条及第九条的规定,受送达人的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的任务人员签收的,应视为送达。现实上,由于管理的不规范和机构设置的问题,有很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尤其是规模小的单位的收发室、值班室均设在门卫室。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具有变动性。在送达之后,受送达人经常以“签收人并非该单位员工以及“该员工无权签收为由对送达的合法性

10、予以质疑。我们曾遇到这样一个案例:法院向一单位送达开庭传票、举证通知书等诉讼文书时,该单位收发室的一位老大爷签收了文书。在法院对该案进展缺席审理并宣判后,该单位提出异议,称无证据证明签收文书的老大爷是该单位职工。在此情况下,法院因无法证明送达的合法性而处于被动境地。3.按照第七十九条的规定,在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回绝接纳诉讼文书的,送达人该当约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此即法律关于留置送达的规定。从该条规定的字面意义来看,似乎很合理。现实上,该条立法在约二十年前,当时人们

11、居住较为集中,个人的所在单位比较固定,不难查找。但在二十年后的今天,要到达该条规定的操作要求并不容易,其缘由,还是在于人员的流动性及劳动关系的变动性。一方面,假设受送达人的任务单位不明确,或难以查找,或根本就没有任务单位,也就不能够请其单位代表作为见证人。另一方面,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展的今天,要查找到受送达人所属基层组织并约请到其作为见证人,往往亦非易事。何况,很多意图逃避诉讼、回绝送达的当事人,还往往乘着送达人员去找寻见证人的空隙溜走,导致以后送达更难。因此,立法能否思索扩展见证人的范围,比如受送达人住所地的物业管理公司、邻居、当地派出所等等,以处理法院送达任务量过大、送达耗时过长的现实姿态。

12、同时,还可以灵敏见证的方式,比如虽无见证人,但用摄影、拍照等方式记录固定受送达人回绝签收法律文书的场景。不能不说的是,该条规定也让人心存这样一个疑虑:作为以国家强迫力作为后盾行使审问权的法院,本身就应是公平正义的捍卫者,但其依法实施的送达行为,却不能具有当然的公信力,尚需基层组织或者相关单位的证明方能有效,这符合逻辑吗?(三)进一步规范运作流程由于社会实践生活的复杂性,决议了法院送达所面临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而囿于成文法固有的滞后性,制定法律法规时是不能完全预见到送达过程中一切能够遭遇的问题。因此,我们还该当以立法精神为指点,进一步规范送达的运作流程。主要有以下建议供参考:1.由于当事人的与法

13、院送达具有严密联络,故建议法院在立案阶段即应要求当事人以书面方式确认详细的送达地址和联络方式,并明确告知其拒不填写、填写错误或事后变卦而不以书面方式告知法院的不利法律后果。2.对自然人采用直接方式而将文书交由其同住的成年家属签收的情况下,应在送达回证上注明该签收家属的身份证号、联络方式、其与受送达人的关系以及交由其签收的缘由。3.在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进展直接送达时,应在送达回证上注明该签收人的身份证号、任务部门、联络方式,最好加盖该法人、组织的公章或收发公用章。4.在向受送达人的委托代理人送达时,必需严厉查明该委托代人能否有签收该送达诉讼文书或法律文书的权限,防止向无代收授权或代收授权不明的委

14、托代理人送达文书。5.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第十三条的规定,假设当事人各方赞同在调解协议上签名或者盖章后生效的,当事人拒收调解书的,不影响调解协议的效能。据此,在送达调解书时,假设该调解书所根据的调解协议曾经受送达人本人或其特别授权代人签字赞同,并特别商定调解协议自签名或者盖章后生效的,那么可规定采取恰当的法定方式送达该调解书即可,无须受民诉意见第八十四条关于“调解书该当直接送达当事人本人,不适用留置送达之规定所限。6.采用邮寄方式送达的,该当明确受送达人或其指定的代收人确实切。在寄送之后,还应留意查收送达回证或邮件回执,不能寄出了事,视寄出为送达。7.按照第八十条的规定,假设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法院代为送达。目前,我市各个法院承当的民事审问义务都很重甚至超负荷,如何还大范围地采用委托送达方式,那么实践会加重个受托法院的任务负担。因此,建议尽量少采用委托送达,多采用邮寄送达。8.采用公告方式送达的,应有严厉的审批程序。不能出现只需送达不能即直接公告的情况,必需是当事人下落不明或其他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