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警院计算机基础课外阅读第3章 操作系统_第1页
重庆警院计算机基础课外阅读第3章 操作系统_第2页
重庆警院计算机基础课外阅读第3章 操作系统_第3页
重庆警院计算机基础课外阅读第3章 操作系统_第4页
重庆警院计算机基础课外阅读第3章 操作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来源于电脑报WINDOWS诞生始末(一)在1990年即将过去的时候,世界著名的电脑杂志PC Computer发表热情洋溢的文章指出:“当我们要替1990年撰写年度报告时,5月22日无疑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微软推出了Windows3.0,IBM个人电脑及其兼容机从此迈进一个新的纪元!”PC Computer杂志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脑权威刊物之一,拥有全球87万订户;1994年又进军中国大陆,把中国电脑爱好者熟悉的电子与电脑“收编”为它的中文版,第一个月就在它的发行数上净增5万。此刊物对Windows3.0的评论,应该是一言九鼎的。除了PC Computer外,闻名遐迩的PC

2、 Magazine杂志也为Windows3.0挂上“1990年的最佳软件”的“勋章”;Byte杂志则口口声声称它是“第一个受到热烈欢迎的IBMPC图形用户界面”。关心微电脑发展的人们不会忘记1990年5月22日里发生的一切。那一天,美国纽约市立戏剧中心,披红挂绿,张灯结彩,6000余人欢聚一堂,共庆3.0版窗口软件的问世,庆典会的热烈场面通过卫星转播,传到了美国7大城市的分会场。此外,伦敦、巴黎、马德里、斯德哥尔摩、墨西哥城、悉尼、新加坡,五大洲12大都市同时举行盛大的产品发布会,在激光和音乐的伴奏下,到处响彻着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的演说声:“Windows3.0将重新确立个人在个人电脑中的地位

3、,它是比DOS还要好的DOS!”那一天,为了给Windows3.0鸣锣开道,微软公司甩手抛出300万美元的巨额宣传资金;若计入相关的广告、演示、赠送试用版等等活动经费,为Windows3.0的出台共耗费了将近1000万美元。比尔盖茨对记者们承认:“这是微软公司有史以来最盛大、最昂贵的一次软件发布会。”微软公司投下如此巨大的代价当然收到了巨大的回报,Windows3.0顿时成为超级的畅销软件,以每月10万套以上的速度向全球发售,1990年底创下累计100万套的纪录,雄据世界软件排行榜榜首;在新版Windows3.1推出的1992年以前,3.0版的发售量业已达到700万套的天文数字。Windows

4、3.0的确是自MS-DOS后的又一件划时代的软件产品。它构造了一种基于图形的操作环境,在能够“看到”的窗口、图标和按钮等等图形引导下,使过去繁琐的操作简化为鼠标轻轻一点,真有赏心悦目、随心所欲的感觉。它还提供了多任务环境、资源共享、与设备无关等等强大的功能,并率先突破DOS管理下640K内存的森严壁垒。可以毫不夸张地讲,Windows3.0的问世,标志着微型电脑软件技术的又一场革命:60年代从批处理软件转变为交互式人机对话,80年代从字符型转变成图形操作软件。“窗含西岭千秋雪”,“窗口”里气象万千。众所周知的是,自此而后,PC应用软件将在“窗口”环境里重新孕育重获新生,PC电脑用户将在“窗口”

5、下获得图形界面的巨大享受,程序师将利用“窗口”提供的工具,高效率设计出高质量的各种软件。“窗口”的版本推陈出新,“窗口”的触角日愈伸展,在全世界掀起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一位资深电脑专家激情地指出:“Windows太重要了,称之为多媒体的DOS或最终的DOS,一点也不过分。”“窗含西岭千秋雪”,“窗口”外“天寒地冻”。鲜为人知的是,为了催生Windows,微软的程序设计师们走过的坎坷历程。那“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惘,那“侧身西望长咨嗟”的艰难,至今仍让比尔盖茨不能忘怀。在微软的发展史上,第一版的Windows“创”下过一系列史无前例的“纪录”:开发周期最长,交货延迟次数最多,累计推迟时间最久,前

6、后历时整整三年,“千呼万唤始出来”。此外,这些“记录”还包括:投入的兵力最多,即使不计负责测试和文件编写的人员,仅投入编程的设计高手即达24名;三年之中,竟然有3名设计主管和4名产品经理或因领导不力,或因进展迟缓,被比尔盖茨依次“撤职查办”。由于微软对于Windows多次“失信于民”,甚至遭到新闻媒体好一顿嘲笑,戏称Windows是“小孩比尔”吹出的“肥皂泡”,其名称应该叫做“气泡件”(Vaporware),以对应于硬件(Hardware)和软件(Software)。围绕着Windows诞生始末发生的故事,既有趣也耐人寻味。让我们接着软件风云的线索,再把这段历史向读者作一番交待。(二)Wind

7、ows软件最令人称道的技术创新当推“图形用户界面”(GUI)。其实,微软对这项源于施乐公司帕洛阿托研究中心(PARC)的技术神往已久,早在MS-DOS搭载IBMPC机成功后的1981年9月,就开始运筹于帷幄之中。比尔盖茨当时曾设想在MS-DOS和应用软件之间,增加一个PC机的“界面管理者”,并且制定出雄心勃勃的计划,为这个“管理者”拟定了几条要求:它必须能独立于硬件,必须能支持“所见即所得”,必须能使应用软件标准化,必须工作在图形环境中。不过,微软当时的兴奋热点在应用软件,这项计划进展迟缓,以致让苹果公司抢去了先机。1983年元月,丽萨电脑率先告捷,却因1万余元的高昂价格令用户却步,没能打开局

8、面。一年后,麦金塔电脑面世,功能达到“丽萨”电脑的十分之七而价格仅为其五分之一。麦金塔电脑以它独有的图形“窗口”征服了市场,它把GUI技术成功地带进了个人电脑的领域。比尔盖茨深感庆幸的是,由于苹果公司坚持不与IBMPC机兼容的政策,图形环境的麦金塔电脑没有能够对微软公司的Windows开发计划造成致命的打击。在Windows3.0发布会上,比尔盖茨曾说过:“我们的目标是为90%非Apple Macintosh的用户提供图形化、易于使用的界面。”从中很能够窥视出微软公司当时的心态。然而,PC机世界传出的情报可就不那么美妙。1983年10月,VisiCorp公司把它的3万套“窗口”软件产品Visi

9、On正式交付给用户使用。诸位一定还记得VisiCorp公司吧,它正是费斯特拉先生开办的那家“看得见公司”。当上年度Comdex电脑大展上,VisiCorp公司宣布试制出一个“看得见”的窗口软件时,比尔盖茨曾派员前往打探,结果发现那个软件的外表与微软计划的“界面管理者”十分类似。没想到费斯特拉的动作如此敏捷,一年之内就把产品打进了市场。更可怕的消息却是来自于IBM。人们都在盛传,“蓝色巨人”准备绕过微软公司,自行涉足图形界面管理软件。据说,IBM连软件的名称都想好了,它叫做TopView,即所谓“顶尖的视图”。比尔盖茨慌了手脚。他对于微软未能及时抢占图形用户软件的制高点相当愤怒,马上召集部属商议

10、对策。首先是软件的名称,它必须比“看得见公司”和“蓝色巨人”更加响亮和亲切。有人提议叫“桌面系统”,被比尔否决。鉴于微软公司软件命名的传统,最后议定“界面管理者”的正式名称是MS-Windows“微软的窗口”,也译作“视窗”,既大众化又十分切题。虽然“窗口”尚在微软的襁褓里孕育,可是比尔盖茨不甘示弱于人,他不顾“兵家之大忌”,慌忙火急地作出决定,对新闻传媒公开Windows软件。1983年11月10日,微软公司为Windows召开第一次产品发布会,许诺翌年年初就把它交给用户使用。或许,比尔盖茨“紧逼盯人”的谋略实出于无奈,但他的公司却在数年之中,为这个轻率的决定“饮”下一杯又一杯“苦酒”。比尔

11、盖茨宣称他手中已有了Windows软件,IBM公司却偏偏在这时与“看得见公司”签订了经销VisiOn软件的协议,此举当然是明确表示,他们对微软的行为颇有微词。眼看着微软与IBM的“蜜月”即将结束,似有分道扬骠的迹象,早就对“蓝色巨人”的霸道不满的PC兼容机制造厂商,各路诸侯纷纷倒向Windows阵营,先后宣布支持Windows的公司,就有康柏、DEC、惠普、坦迪等24家。而那些主要以经营应用软件为主的软件公司,如莲花、安迅达等等,也宣称要在Windows的“窗口”下发展新的应用软件。人们都在眼巴巴地等待着,希望能够尽快拿到一套微软的Windows。然而,局外人并不知道,以麦克格雷戈(S.Mac

12、gregor)为首的Windows研制小组,此时此刻,正陷在难以自拔的“泥潭”里。开发新一代的“窗口”软件谈何容易。要知道,当时PC电脑的内存容量只有256K,而Windows所需开销的远不止此数;PC机里8088微处理器的速度太低,用常规方法显示图形,会让人感到慢得不能容忍。此外,这套软件包容的内容之多,涉及的范围之广,复杂程度之高,都是MS-DOS所不能比拟的。1984年转瞬而至,微软公司第一次无可奈何地宣布,交货时间将推迟到第一季度末。1984年2月间,约有300余家硬、软件公司的代表兴匆匆赶到西雅图,参加微软公司举办的图形用户界面技术研讨会,满以为可以拿到Windows的有关文件。不料

13、会议的结果令代表们大失所望,微软不仅没有提供出任何像样的技术资料,反而宣布将Windows的供货时间,再次推迟到5月。望眼欲穿的5月份终于被盼来,微软的销售经理们也终于露面,他们一一拜访各家用户公司,红着脸道歉说道:“请各位再耐心等一等,最迟到8月份,我们一定把窗口安装在你们的机器里。”元月、3月、5月、8月,三番五次,一拖再拖,若不是“看得见公司”的VisiOn凑巧也出现了危机,微软公司恐怕很难捱过那些尴尬的日子。VisiCorp公司为了它的VisiOn“窗口”软件,曾耗资千万美元,花费了整整3年进行改进,把软件从头到尾改写了三遍,推向市场后却发现用户的反应冷淡。这是因为VisiOn是个封闭

14、系统,一些著名的软件如Lotus1-2-3、DBASE等等都不能在它的环境下运行。费斯特拉见销售形势欠佳,下令降价出售,从标价500美元一直降到95美元,仍无法挽回其颓势。IBM当局瞅着VisiCorp公司无计可施,决定自己亲自出马,用Topview换下不中用的VisiOn。谁知道“老将”拐出来以后,市场形势也没出现根本转机。人们把IBM“顶尖的视图”装进电脑,虽然也看到窗口的效果,但很快就认清这是个“狡猾大大的”软件Topview的用户界面仍然属于传统的字符型。微软公司承诺的8月份到了,他们依然无有Windows的产品可供,比尔盖茨简直不知道如何去面对新闻记者的质问,“泡泡件”的“美名”就是

15、此时加封给的Windows。正当窗口处于进退维谷之际,微软公司聘任不久的新总裁谢利发挥了他高超的组织作用。(三)谢利(J.Shirley)时年45岁,原在坦迪公司担任副总裁,被董事长比尔盖茨请来担当总裁重任,目的正是要使自己免去繁杂的行政事务。谢利受命于“危难”之中,经过一番认真的调查,他找到了问题的症结。Windows计划之所以进展迟缓,除了技术难关外,更主要的还在于组织和管理混乱。谢利快刀斩乱麻,将微软的研究机构划分成几个部门,交由巴摩(S.Ballmer)等人掌管,各司其责,使比尔盖茨能集中精力考虑软件的总体框架和发展方向。谢利还宣布更换Windows的产品经理,并把微软“资深”的程序高

16、手康森(N.Konzen)调进Windows研制小组,具体负责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康森原是西雅图的一位高中学生,因哥哥买了一台苹果机而迷上了电脑软件。微软公司迁回比尔家乡那一年,他毛遂自荐担任了程序设计师,为公司开发出编辑器和转换卡等热门产品,也为开发MS-DOS立过汗马功。康森加入Windows开发行列,无疑大大加强了攻关队伍的实力。谢利把一切重新部署完毕,日历早已翻过了8月31日。这一回,比尔盖茨打消了“冒进”的念头,索性把Windows交货的最后期限推迟到1985年6月。1985年初,Windows的开发总算走上有条不紊的轨道,比尔盖茨亲自督办程序设计工程,要求部下从6月份重新开始“倒计

17、时”。不过,就目前的进展情况看,是否能赶在年底完工,恐怕都不容乐观。那一日清晨,盖茨董事长审看已经写就的软件,突然间发现了一处错误,他猛地拍着桌子,勃然动怒了。“鲍尔默!鲍尔默在哪里?”比尔大叫大嚷着。应声而出的鲍尔默正端着盘子准备吃早餐,他不解地望着比尔,不知道何处塌了天。“你还吃得下面包?”比尔盖茨用手指着鲍尔默的鼻子,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别看咱俩是哥们,我警告你,年底前再不能交货,你们统统给我卷起铺盖走人!”鲍尔默可称得上是比尔的挚友,曾经与比尔在哈佛大学同窗共读多年。哈佛毕业后又在斯坦福大学接着攻硕士,没等拿到学位就跑到一家公司搞销售,在经营上很有一套本事。他在1980年6月加盟微软,

18、担任总裁的特别助理,是比尔盖茨得力的左膀右臂。这是鲍尔默第一次看到比尔对他如此震怒,他赶紧把面包咽下肚,挨个叫醒刚刚入睡的程序师们。“伙计们,”鲍尔默愁眉苦脸地说,“下雪前无论如何也必须完工,否则,大家都会被比尔炒成鱿鱼!”Windows计划现在被置为微软公司头等大事的地位,软件设计和程序调试人员逐渐增加到30余人,每个程序师都进入到近似疯狂的状态。康森事后回忆说:“那些日子,我们全体人员开足马力,几乎没有白天和黑夜的分别。”据说,有位担任测试工作的程序师尼威,把自己的睡袋也搬到实验室,整整一个月足不出户,傻乎乎等待着每个程序编写完成,以便不耽误一分一秒的测试时间,由此赢得“疯子”的绰号。紧张

19、的工作带来极度的压力,为了缓解绷得快断的弦,以康森为首的程序师们也时常找点乐子。每当电脑编译Windows程序代码的空档,他们总想出些个稀奇古怪的玩法,自娱自乐。比如,把电吉它偷偷带进实验室,在午夜万籁俱寂时高声演奏爵士乐,招来警察后赶紧各就各位,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更荒唐的是用食糖加硝石制作“火箭”,结果引起爆炸。这次警察连警犬都牵来了,仍然不得要领,只得怏怏而归。待警察走出大门,康森笑着对伙伴讲:“真像又回到大学读书时的快乐时光。”(四)玩归玩,工作是万万不能耽误的。Windows小组的天才设计思想在“窗口”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套程序的85是用C语言编写,其余的关键部分则直接采用汇编语言写

20、作。事后,有人对开发这个最初Windows版本的设计时间进行过统计,它总共耗费了11万个程序工作小时,足可窥见其难度之一斑。Windows软件的“窗口”最能显示微软的风格。苹果公司的“丽萨”电脑也能呼出“窗口”,用屏幕模拟办公室桌面上摆放着的各种档案,但这些档案并没有被“丽萨小姐”整理妥贴,横七竖八随意堆放在一起。微软的“窗口”却一改交叠的排列方式,仿佛把各种档案簿整整齐齐地放置于桌面,看上去井然有序。为了展示Windows的强大功能,微软的程序师也仿照“麦金塔”电脑,编写了诸如Write和Paint等应用程序,还给它增加了日历、计算器、名片管理等各式常用小工具。1985年5月,比尔盖茨终于能

21、带着演示版Windows软件,出现在当年的Comdex电脑大展,向成千上万名观众表演同时用鼠标和键盘打开或关闭“窗口”的效果。同时,他代表微软公司宣布:Windows1.0版软件仅标价95美元。一个月后,微软公司对外发放了Windows1.0的测试版。Windows1.0正式版软件在1985年11月运抵市场,比尔盖茨这才把悬着的心放回到肚里。11月21日,微软公司举行盛大酒会,招待新闻界和软件经销商,向这项历时最长的软件设计工程举行告别仪式。招待会的气氛异常热烈。信息世界杂志记者率先“发难”,他把一枚自制的“气泡件奖章”亲手佩挂在比尔盖茨胸前。PC Magazine杂志的记者却在发言中声称:前

22、年他在Windows产品发布会上曾见过鲍尔默老兄的尊容,还是一头青丝的“帅哥”,今天不知怎的,鲍兄竟变成了“秃头老三”。他的话引来一阵轰堂大笑。鲍尔默当然不甘示弱,他在致答词中详细“披露”Windows开发过程中的种种“秘闻”,特别点出比尔盖茨对他的那场痛骂。他笑着说道:“比尔想让我滚蛋,连门都没有!我们搞定了!”比尔听了也窃笑不已,一向在公众面前持保守态度的微软董事长,这次居然也跟着鲍尔默,合唱一首动听的歌。最后,一辆手推车送来500套Windows软件赠送来宾,把会议欢乐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艰难的日子迅速翻了过去,康森对此有过十分形象的描述,他说:“在Windows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非常卖力

23、的工作,时常像狗一样喘不过气。”梅花香自苦寒来,Windows之花就要香飘万里。不过,Windows1.0版没有收到微软公司预期的效果。80年代中期,适于Windows运行的PC电脑并不太多,硬盘也不普及。要真正实现好的窗口效果,需要配置PC/AT以上带大硬盘的机器。此外,当时大量的电脑仍只有单色显示器,像康柏公司那样的重量级兼容机厂商,也认为彩色时代尚未来临而采取观望姿态。加上Windows1.0版本身还不成熟,缺陷众多。与VisiOn遇到的问题一样,在它的环境下也不能直接运行Lotus1-2-3等热门软件,它的成长需要由应用软件来“众星捧月”。如此艰难玉成的软件岂能够听之任之?微软公司一面

24、等待着电脑硬件发展的时机成熟,一面尽心于Windows版本的改进与升级。1987年11月,Windows2.0版推出,对1.0版的功能欠缺做出显著改进,增加了动态数据交换、覆盖式窗口等先进技术,并让广大用户逐渐认识到“窗口”的前景。1989年,“窗口”下的应用软件如雨后春笋般,一个接着一个“钻”出地面,各应用软件公司陆续举起了Windows“大旗”;微软公司也忙着把DOS环境中工作的大批软件向Windows转换。如深受用户喜爱的MS-Word字处理软件,DOS版本的Word4.0只有约8万程序行,Windows版本则增加到40万程序行。比尔盖茨当时曾说道:正在发展中的Windows应用软件,将

25、比其他任何环境中的数目都要多得多。“窗含西岭千秋雪”,当Windows3.0问世之后,冰雪消融,春天来临。3.0版的“窗口”不仅是一个升级版本,而且完全可以说是引发了图形操作软件技术变革的“链式反应”1992年4月面世的Windows3.1,具有对象嵌入与链接、支持网络、支持多媒体等最先进的功能;1993年5月推出的Windows NT,已不再依赖DOS操作平台。难怪微软公司能够自豪地宣称:Windows产品在全球平均每5秒钟就售出一套,月销售量已超过百万!目前,全世界个人电脑用户正翘首期待着新版“窗口”Windows95,据1995年5月亚特兰大Comdex电脑大展传来的消息证实:微软公司对

26、Windows95测试版的集中攻关已告一段落,它正在预期的轨道上正点运行。对于Windows95,微软的官员一再强调说:它的上市时间是1995年8月,时间不变!他们现在显得那么坦然和自信,或许,再也不会出现“气泡件”的趣闻了。本文来源于电脑报软件风云翻开还带着些许墨香的电脑报94合订本,不由得把软件辉煌那篇连载传奇又细细地读了一遍,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油然而生。软件王国的旷世奇才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号令MS-DOS“过关斩将”,呼风唤雨,铸起一座辉煌的丰碑。然而,向应用软件的进军却命运多舛,一再受挫:第一波,高擎Multiplan大旗,首战电子表格VisiCalc软件,却不料身后Lotus1

27、-2-3异军突起,只落得丢盔弃甲“败走麦城”。第二波,苦心推出MS-Word,直逼字处理盟主WordStar,没想到又被WordPerfect坐收渔利“火烧连营”。直到最后,仰仗 Windows 之虎威,才如愿以偿地让Excel和Works登上“王位”。这一段往事,技术战商业战风风雨雨,时而伴随狼烟四起,时而搅得周天寒彻,细嚼起来,倒是很有一番滋味。突然间,想起了电脑报社与美国微软公司联袂发起的“中文版MS-Office征文”,笔者自度无此功底,不敢斗胆揭榜应对,只得再续它一篇传奇,为那些不太熟悉的读者们,讲讲Office里的Word和Excel以及更早的Multiplan来龙去脉,讲讲Vis

28、iCalc、Lotus和著名的WordStar若干逸闻,讲讲那些大多由“孩子”们创出的业绩弄出的纷争。题名软件风云,以便与去年的软件辉煌遥相呼应。话说1982年初春,微软的员工笑逐颜开,搭载IBM PC航船出海的战略初战告捷。除了MS-DOS如日中天之外,微软的触角已伸入到诸多语言领域BASIC、汇编、FORTRAN、PASCAL,公司巨大的盈利使比尔盖茨的照片第一次上了财富(Money)杂志的封面。比尔的秘书,人称“微软慈母”的露宝(M.Lubow),一面兴高采烈地把杂志分发给每位员工,一面向着比尔打趣道:“你看起来好潇洒好英俊!”“真的吗?我是不是显得太年轻?”“你本来就青春年少,不过才2

29、7岁!你们都是些孩子嘛。”那天晚上,露宝领着这群疲惫不堪的“孩子”们走进了一家酒吧,准备小酌庆贺一番。“小姐,请来一杯啤酒。”比尔挤到柜台旁,腼腆地开了口。“对不起,”招待小姐一反殷勤常态,从头到脚,把比尔看得一愣一愣,“按照美国的法律,未满20岁的小孩是不能饮酒的。请出示您的身份证!”露宝和伙伴们笑得前仰后合,“小孩”顿时臊得面红耳赤,微软的董事长的确是太年轻了!露宝当然还记得6年前发生的那件往事。当时的微软,仅有区区6员大将,业务刚刚上路。时年42岁的露宝,从报纸上看一则招聘秘书的启事,决定闯去试试运气。刚从斯坦福大学毕业被招聘进微软的程序师伍德(S.Wood),自告奋勇“冒充”总经理,拍

30、板敲定这位4个孩子的母亲成为微软的第7名员工。“董事长外出了,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他的办公室!”伍德一本正经地叮嘱道。露宝点头记下自己的职责,却不明白这家公司究竟闹的什么名堂。几天下来,看着这些孩子一刻不停地敲打键盘,然后抱出大叠大叠的纸让她收好,终于让她弄懂了一个道理。晚上回家,神秘兮兮地对先生说道:“告诉你什么叫电脑软件那就是一大堆有记号的白纸!”她先生却不以为然地告诫说:“千万注意,也许到月底他们根本开不出工资”第二天清晨,露宝气喘嘘嘘地跑来向“总经理”报告:“不好了,一个小孩突然闯进董事长的办公室,不知道要干什么”“你胡说些什么?那是我们的董事长。”“什么?他就是比尔盖茨?”露宝张开的嘴

31、再也合不拢。她至今还是不懂,这些个嘴上无毛的孩子,怎么就忽然间把公司变成了“巨人”?微软的“孩子”们可不想就此止步,年轻人张开幻想的翅膀,比尔盖茨又开始“想入非非”,暗自策划了一个新的战略策马挥戈,攻向应用软件的广阔天地。他的第一个目标,瞄准了不可一世的VisiCalc电子表格软件。80年代在苹果机上成长的中国电脑玩家们,多半都知道VisiCalc。当年的中学生,有的甚至还在“第二课堂”上亲手试用过这种新奇的电子表格。与VisiCalc相关的又是一个“孩子的故事”,故事恰好发生在露宝加入微软,比尔盖茨还无暇顾盼应用软件的时候。1977年,正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的硕士研究生布里克林(D.B

32、ricklin),26岁的毛头小伙,烦透了导师布置的那些课外作业。其实,作业无非是计算填写一些单据、账目和统计表格。一支铅笔、一个计算器加一张画满表格的纸,单调重复的工作毫无乐趣又容易出错。好在布里克林刚刚学会了BASIC,于是偷偷溜进机房,在DEC小型电脑PDP-10上写了个小程序,轻而易举地做完了每天繁重的课外习题。布里克林禁不住得意地把“秘密武器”向导师炫耀,教授觉得这也许是个有发展前途的好主意,鼓励小伙子找个软件公司求得帮助。布里克林有了写在纸上的程序,却没有自己的电脑,无法继续把它改写成实用的软件。适逢一家“个人软件公司”刚刚开张,老板费斯特拉(D.Fylstra)一眼看中制表程序的

33、商业价值,慷慨借给他一台真正的个人电脑APPLE II。工商硕士捧回电脑如虎添翼,仅用了一星期时间,他就改写完成第一个电子表格软件。这一点,似乎与后来的中国小伙子朱崇君很有相似之处:朱崇君开发CCED纯属意外,年龄也只有22岁,他在清华大学读的也是管理方面的硕士生,写作CCED第一版用的语言同样是BASIC。CCED虽然属于字处理软件,但它的后续版本,已融进了类似电子表格的计算功能。布里克林当初的构想并不复杂,他只是把画着纵横交线的空表格搬上屏幕,然后就向每个格子里填充数字。在屏幕上方,横着标记A B C D等等,竖着标记1 2 3 4等等,每个格子即被定位为A1 A2.、B1 B2.,如此而

34、已。不过,数据的横、竖计算和汇总,全由电脑自己去干。这种电子表格软件的最初版本,大约每10秒钟能够计算50个格子。布里克林毕竟不是玩电脑的行家,他又找来自己的贽友、编程高手弗兰克斯通(B.Frankston),帮助他用汇编语言写成真正的商业软件。两人一合计,给这个软件起了个“VisiCalc”的大名,“Visible”是“可视的”而“Calculate”是“计算”,两单词斩头去尾再叠加,所谓VisiCalc”,即“可以看见的计算”也。年轻的朋友当即决定合伙创办一家“软件艺术公司”,专门制造VisiCalc。为了回报费斯特拉的提携,VisiCalc的销售则全部委托给个人软件公司。费斯特拉使出浑身

35、解数,1979年10月,把VisiCalc正式推向商业市场,一开始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反响。就像MS-DOS靠IBM PC走红一样,VisiCalc的崛起,完全得益于APPLE II的鼎力相助。由于VisiCalc最初开发于APPLE II,苹果公司欣然地接受了这个简单的小玩意。谁知道此产品渐渐得到广大商业用户的青睐,不到一年的功夫,一步登天变成个人电脑历史上第一个最畅销的应用软件。反过来,VisiCalc也促成了APPLE II的销售,人们成群结队涌向商行,指名道姓要VisiCalc,捎带着也买一台“苹果”。到了1980年,居然就有2万5千台APPLE机被主要用来执行这种电子的表格,占到苹果公司

36、总销量的20%以上。VisiCalc堂而煌之地与苹果机结成了“最佳搭挡”。费斯特拉看见一派大好的形势喜出望外,后来连公司的名号都被他改称为VisiCorp,直译有点可笑“看得见公司”。1983年初,VisiCalc的销售量突破50万套之巨,布里克林自办的企业也已发展为员工百余人、年营业额高达千万美元的软件制作公司。可惜布里克林的眼光看得不够远,他没有紧接着开发出VisiCalc的CP/M版,给别人留下可乘之机。要知道当时居8位机泰斗地位的CP/M操作系统还控制着半壁江山,一家名叫Socim的软件公司快速作出反应,乘势推出与VisiCalc功能几乎完全类似的“超级电子表格”SuperCalc,把

37、CP/M的领地尽收囊中。商场如战场,这就是比尔盖茨决心进军电子表格时所面对的商场态势,似乎凶多吉少,前途未卜。微软在技术上若不能盖过VisiCalc和SuperCalc,绝对不会有成功的把握。没有金刚钻揽不下瓷器活,开发第一流的电子表格需要顶尖的软件人才。已经把总部迁到西雅图的比尔盖茨,把搜寻人才的目光重新瞄向西南,定位在加州的硅谷里。在旧金山以南,从帕洛阿托到圣克拉拉,电脑公司各路诸侯云集。硅谷中依次排列着英特尔、苹果、施乐、惠普,大大小小3500家高新技术产业,可谓人才济济,藏龙卧虎。然而,最令比尔眼馋的还是施乐公司在帕洛阿托的研究中心PARC。软件辉煌曾经提到,PARC是图形用户界面GU

38、I的始作俑者,它发明的Smalltalk语言正是微软Windows之鼻祖。事实上,PARC拥有的最宝贵财富是一批真正的软件天才。70年代初,施乐提供极优厚的实验条件,吸引了约100多名科学博士和电脑专家来到该公司报废的西海岸实验室。在那里,这些世界一流的学者们斜靠在地上的麻袋上,周围放满了黑板,幻想着未来电脑的发展方向。他们创造了所谓“图标”(Icons)的概念,创造出世界第一台个人电脑“阿托”(Alto),比乔布斯在汽车库造出“苹果”早5年,微软发家前比尔盖茨为之写作BASIC的牛郎星(Altair)电脑当时也还未出世。遗憾的是,施乐公司没能竭力把他们留住,80年代个人电脑业界重要的人物,大

39、多出自于PARC这所“黄埔军校”。例如,创立以太网标准和3Com公司的梅特卡尔夫(B.Metcafe)、阿杜比公司和桌面排版系统的创业者沃洛克(J.Warnock)、被公推是窗口和下拉式菜单发明人阿伦凯(Alan Kay)以及为苹果公司发展Lisa电脑建功立业的狄斯勒(L.Tesler)等等。以微软的实力和比尔盖茨当时的名声,要想从全美第一流的研究中心里“挖”走其中的任一位恐怕都很棘手。哪知天随人愿,一位名叫西蒙尼的PARC博士级大师,竟“自投罗网”,主动投进了微软的怀抱,让“孩子”董事长好不开心。西蒙尼(C.Simonyi)早年先后就读于加州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自1972年起任职PARC

40、。据说,他才是第一个在软件中采用鼠标器和WYSIWYG(所见即所得)方法的程序师。正当比尔盖茨决定为电子表软件寻找一位理想的主持人时,西蒙尼驱车来到了微软。他和比尔一见如故,仅仅交谈了5分钟,就毅然做出“跳槽”决定。“看到比尔,我就知道千载难逢的良机来了。”西蒙尼后来回忆说。返回PARC,一位要好的秘书关切地询问他准备“跳”向何处,西蒙尼笑着给了她一本通讯录。秘书从头到尾一直翻到最后一页,才找到了Microsoft的名字,比尔盖茨没戴眼镜的照片使他更像个未出校门的中学生。“西蒙,”秘书郑重其事地劝告说,“可不敢拿前途当儿戏哟!”西蒙尼不置可否又笑了笑,却义无反顾地办了离职手续。事实证明,西蒙尼

41、的决策何等英明,而他的到来,对微软当前电子表格软件乃至今后的Word和Excel又何等重要!西蒙尼走马上任,承担了微软第一个应用软件主持人的重任。比尔把这个构想中的电子表格命名为“Multiplan”。Multi是“多重的”而plan是“规划”,微软的电子表格必须具有多窗口操作和多重工作表功能的多种用途。“Multiplan的目标是战胜VisiCalc,”比尔对西蒙尼说道,“ 它将成为所有个人电脑最主要的电子表格,因而必须要在MS-DOS、CP/M、Apple DOS和UNIX等不同的操作系统下执行。我希望您能用语言来设计。”以比尔个人的好恶,他非常讨厌VisiCalc用A1、A2B1、B2来

42、表示格子的办法,他让西蒙尼用L1C1、L2C2等符号直观地表达。“您瞧,L是行号C是列号,L1C1不就是第1行第1列吗?我真不明白布里克林为什么要把它搞成A1!”其实,是L1C1还是A1并不重要,西蒙尼自有独到的见解,那就是“菜单”(MENU)的创意。用现在的目光看,西蒙尼对Multiplan最大的贡献正是首创了MENU,为用户造成一个简单方便的操作环境,同时,它也为后来诸多软件提供了一种设计典范。在其他方面,西蒙尼也使Multiplan全面超过了VisiCalc,例如它能开8个窗口分别编辑不同的表格,每个窗口都是由63254个格子组成的巨大表格等等。因为与IBM公司有合作的默契,微软设计电子

43、表格当然把IBM PC机列在首位考虑。IBM当时正在大力发展64K内存的机器,它一再派员要求,希望把Multiplan限制在64K内存下执行。比尔和西蒙尼斟酌再三,最终还是顺从了IBM的请求。可是,IBM和微软都未曾料想到,这不大起眼的64K限制规定,不久后“反误了”Multiplan的“卿卿性命”。1982年的8月到10月,微软公司相继把Multiplan的Apple DOS版、CP/M版和MS-DOS版推向市场。比尔盖茨自觉得胜券在握,踌躇满志地登台宣称:这是第二代的电子表格,凡会用计算器的人都能迅速掌握Multiplan。言下之意,第一代VisiCalc“人老珠黄”就要退场了。想不到,同

44、年11月间风云突变,Comdex电脑大展传来消息有一种更新的电子表格抢尽了Multiplan的风头。西蒙尼慌忙赶向会场,两下一对比,顿时颓唐地摇头叹了口气。“这下麻烦大了,”他回来对比尔说道:“Multiplan可以说大势已去,它与那新软件简直不能同日而语。”新软件名曰“Lotus1-2-3”,由此,又引出第三个“孩子的故事”。这个“孩子”名叫卡普尔(M.Kapor),少年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自小爱好迪斯科和摇滚乐,曾做过一段时间音乐节目主持人。后来,又迷上了所谓“超觉静坐”,可能与中国的气功有点儿类似,但这一静坐“功夫”以“莲花”为崇尚物。70年代的美国青年推崇东方神迷功夫风气很盛,发明

45、“苹果”电脑的乔布斯,也在上大学一年级时异想天开,只身远渡重洋,追随印度教大法师巴巴“修行练功”。1979年,29岁的卡普尔不再担任“莲花功”的指导教师,转而成为电脑软件“发烧友”。他为费斯特拉的“看得见公司”(VisiCorp)写了两个“看得见软件”VisiTrend和VisiPlot,一个是统计另一个是绘图。费斯特拉以170万美元的高价,“买断”了卡普尔软件的专利。卡普尔赚了这笔钱,当然不想就此罢手。他从“看得见公司”销售的VisiCalc里“看见”了创业门道。几乎在微软开发Multiplan的同时,卡普尔策划了一个雄心更大的计划他要把“看得见”的电子表与“看得见”的统计数据管理和绘图揉成

46、一个整体。独木难成林,正如乔布斯与沃兹、布里克林与弗兰克斯通休戚与共那样,卡普尔也有自己的挚友。他动员另一程序高手萨斯(J.Sachs)共谋大业,而后者在不到个月内,就用汇编语言实现了他的雄心勃勃的规划。到了自立门户的时候了,1982年,卡普尔的公司挂牌营业,公司大名Lotus,中文译作“莲花”,正是那个“图腾”标志。莲花公司的拳头成品,集三大功能于一体的Lotus1-2-3神不知鬼不觉,悄悄站到Multiplan身后。Lotus1-2-3,1是电子表,2是数据库,3是商业绘图。1-2-3能把商业数据用数据库的形式加以管理,制成的电子表格又可用条形图、饼图的办法直观显示输出,它开创了套装软件之

47、先河。最让比尔和西蒙尼感到惶恐不安的,还是软件应用的内存空间。1-2-3没有任何包袱,它绝不会因64K的限制而作茧自缚,而一举把应用空间突破到256K。个中奥妙,西蒙尼心里异常清楚:80年代的芯片发展,完全验证了“莫尔定理”的预测。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逐年翻番,64K的机器转眼间就成了“昨日黄花”。Lotus的升帐昭示着Multiplan的前途岌岌可危。多年后,西蒙尼回忆这段历史时仍然认为:“我们从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果然,几天之内,Lotus的订单就超过了百万美元。三个月后,它轻易地把“看得见公司”经营多年的VisiCalc赶下“王位”。三年后,费特拉斯的这家公司宣告倒闭,莲花公司乘势兼并

48、了布里克林的软件企业,VisiCalc至此寿终正寝。接下来的噩运该轮到Multiplan。比尔的宣传攻势在“莲花功”面前溃不成军,连IBM当局也认为PC机的“最佳搭档”是1-2-3而非Multiplan。1984年,Lotus公司的营业额盖过了微软。1986年,1-2-3夺走了美国电子表市场的80%,只为Multiplan留下了可怜的6%。幸运的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Multiplan虽在美国本土失利,却成功地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成为英国、法国、德国等地的畅销软件。Multiplan也曾引起中国电脑迷的重视。在笔者的抽屉里,至今还保存着中文版Multiplan,算是一个小小

49、的纪念品。然而,“外销专用软件”的绰号,在比尔盖茨听来,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他发誓要报“一箭之仇”,但需假以时日。此时,微软的目光已转向了字处理软件。字处理软件的全称应该是“文字处理系统(WPS)”。 随着求伯君的WPS和朱崇君的CCED风靡华夏,中国换笔潮日愈汹涌澎湃,国人对这类软件视作珍宝也最为熟悉。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编辑、检索等功能的文字处理系统,是美国王安电脑公司在1975年推出。美籍华人科学家王安博士发明的这种系统,或可称作“王氏WPS”计算机,能在屏幕上直接显示文字,能用键盘快速录入、修改文稿,能像普通打字机和印刷机那样印制文件,它实现了电脑和打字机“嫁接”,从而在办公室引出一场翻天

50、覆地的革命。王安之后,IBM、CPT等公司纷纷打出自己的WPS产品,但它们与王氏的WPS一样,都是专用的文字处理机,而不是通用于个人电脑上的字处理软件。1979年的某天,夜幕笼罩着车站,空旷的广场更显得分外冷寂。一位中年男子禁不住凛冽的寒风,把头深深缩进大衣领内,不断地哆嗦着。为了注册和发表公司的那套软件,他花光了兜里最后一块铜板,再也掏不出住店的钱,只好在南下车站里胡乱打发一夜。在饥寒交迫中,他的心里依然充满着成功的幢憬。一年前,原任职的IMSAI电脑公司濒临倒闭的边缘,虽说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但他没有投靠大企业安稳谋生,反而冒险自创了一家名为MicroPro的软件公司,把往年的全部积蓄“押

51、”在开发这个软件之上,惨淡经营,直落到今日身无分文露宿车站的窘境。就这样,MicroPro公司的创始人罗宾斯坦(S.Rubinstein)渡过了个人事业最艰难的时期,他推出的软件正是那件如雷贯耳的字处理先锋“文字之星”(WordStar),简称WS。“文字之星”冉冉升空,顷刻大放光明。WS以它强大的编辑功能征服了用户,在CP/M操作系统软件园中创造出收益最佳的业绩。不久,罗宾斯坦又不失时机顺应IBM PC机潮流,把原在8080处理器上用汇编语言写作的WS,迅速改编成16位机版本,继而在PC机世界里大红大紫。1982年,MicroPro一跃跻身于享誉全美的大型软件公司行列,WS的销售量超过100

52、万套。可以说,全世界大多数办公室的文秘人员,都是借助WS才跨进OA(办公室自动化)的门槛。中国电脑用户们也不会忘记原电子部六所汉化版的C-WS,它在80年代后期曾为中国人的“换笔”立下过汗马功劳。一项调查还表明:直到1994年底,我国有19%的用户,仍在使用驾轻就熟的WS,舍不得让它从32位的新机器里“退休”。新生的事物总有它不完美之处,WS的固有弊端阻碍了它进一步的发展。缺憾并不在于汉化版C-WS所谓“半个汉字”的干扰,而是中西文版共有的通病多数操作必须同时按下几个键的组合,人们至少要记住3050个操作键和复杂的排版规则,才能熟练地输入和编辑文本。凡用过WS的人,谁能不常备一本手册放在机器旁

53、不断地翻阅呢?什么“Ctrl-K-J删除”、“Ctrl-K-X存盘”等等。美国一家著名的软件杂志甚至把这种弊端,提到“有害于思想自由”的高度来“上纲上线”。正是看中了WS拥有的广阔市场和它的“先天不足”,比尔盖茨审时度势,部署应用软件的第二场重大战事挑战“文字之星”,他要从字处理的“狭缝”中展开攻势。首战未捷的西蒙尼仍然坐镇中军,执掌设计软件框架的“帅印”。由于微软的电子表软件名曰Multiplan,字处理软件顺理成章应该取名MultiWord。然而,派人查询后发现这个名称已被别人捷足先登。几经斟酌,最后比尔欣然采纳宣传部门的提议以“微软”的标记再加上“字”(MS-Word),既为公司扬威又简

54、短明确,这也是以后微软软件的基本命名法。1983年的Comdex电脑大展在亚特兰大隆重揭幕。一想到去年的大展因Lotus1-2-3横插一杠而使Multiplan黯然失色的往事,微软决心让MS-Word登台亮相挽回面子。成千上万的观众的确被MS-Word的新功能所倾倒:MS-Word第一次让人在“鼠标器”前感到了魔幻般的惊奇;第一次能在屏幕上显示粗体字、底划线和上下角标;第一次可以驱动激光打印机印出与印刷书刊质量媲美的文章。诸多的“第一次”使MS-Word就像是一颗正在爆发的“超新星”,把“文字之星”湮灭在它的光亮背后。MS-Word还设计出能阅读WS编辑的文字功能,既方便用户“改换门庭”又狠“

55、挖”了WS的“墙角”,可谓“别有用心”。为了造成强烈的轰动效应,微软为MS-Word的上市策划了一种前无先例的销售计划,可以形象地比喻为“集团轰炸”。那一年,著名的PC世界杂志正在着手编辑一册介绍畅销软件的专辑,并设想选择三五个软件制成盘片随杂志赠送给订户试用。得知此事后,微软的销售经理当即登门造访,大包大揽,独家购买了全部盘片的录制权,付出35万美元的巨额代价。35万美元全部用来为MS-Word鸣锣开道,45万张“MS-Word试用版”的磁盘准备就绪。所谓“试用版”,它具备MS-Word正式版几乎全部的功能,惟独不能用来打印成文章而已。这种宣传方法,后来被各大公司竞相效仿,成为新软件上市时一

56、种约定俗成的促销手段。在如何包装磁盘的问题上,微软和杂志社搅尽脑汁,前后试验了17种方法,最后才选定硬塑料盒作为邮寄的最佳载体。万事备齐后,PC世界一声令下,杂志专辑飞向四面八方,MS-Word顿时插上了翅膀,从西雅图开始,一直“炸”遍整个美利坚。比尔盖茨焦急地等待着“轰炸”的捷报频传。不断反馈的“邸报”却差强人意,各地销售人员纷纷传说令人不安的信息:一批又一批在校的大学生们,正在挨家挨户推销一个新的字处理软件,上门服务加示范表演,比起微软的“地毯式轰炸”来,新软件的“游击战术”似乎更胜一筹。确切的“情报”终于送达微软总部。这个新的字处理叫做“WordPerfect”,比MS-Word更早打入

57、市场,只是从未引起微软的足够重视。WordPerfect直译是“尽善尽美的字”或者“登峰造极的字”,其制作公司与软件同名,也叫WordPerfect公司(简称WP)。“尽善尽美的字处理”软件公司创建于1979年,由一位名叫巴斯坦(B.Bastian)的大学生和他的电脑教师阿希顿(A.Ashton)共同创办。从公司的名称上就能想象到,巴斯坦创办公司的目标很专一,就是用“尽善尽美”来超越“文字之星”。他们最初是在小型电脑DG上写出了自己的字处理软件,后来才移植到IBM PC机并逐渐使其功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WP公司给人最深刻的印象还在于“尽善尽美的服务”。巴斯坦虽然缺乏经费,无法照搬“集团轰

58、炸”的大手笔,却善于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上门推销。默默无闻不要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们耐心地为每一位顾客排忧解难,不厌其烦地回答每一个询问电话,连邮寄包装这样的琐事也“事必躬亲”。有一个小材料很能说明WP公司风范:巴斯坦居然把每月的电话费帐单也作为WordPerfect的宣传资料公布于众,巨额电话费支出无声地塑造出WP公司服务楷模的形象。辛劳耕耘,热诚服务,这种近似于“原始”的商业方式,在高新技术产业里同样能获得沉甸甸的收获,甚至比大作广告的影响更为深远。当微软还在为MS-Word大喊大叫的时候,Wordperfect已经不声不响地打进畅销软件排行榜前20名,逼近了Lotus1-2-3的名次

59、。或许,MS-Word对WS的宣传攻势反而为WordPerfect扫清了障碍。人们从微软宣传中得知“文字之星”即将退场,但亲眼目睹的换代产品却是“尽善尽美的字”。在这种氛围之下,微软公司称霸字处理软件的努力又一次付予了东流水。1986年,美国市场字处理软件销售统计表明:WordPerfect已占31%雄居榜首,WordStar暂时还据有16%的领地,可怜的MS-Word,花费如此巨额财力和人力“轰炸”之后,也只获得11%和排名第5位的“业绩”。字处理软件的争霸战是本文中第四个“孩子的故事”,大学生巴斯坦创立的“尽善尽美的字”公司,如今已成长为世界三大软件产业霸主之一。1994年,WordPer

60、fect公司与声名遐迩的Novell公司联合为Novell/WP公司,以18亿美元资产的实力揭开新的篇章。此是后话,按下不表。两次出击,无功而返,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在应用软件领域似乎很不走运。软件辉煌的理想祈盼着,等待奇迹的降临。奇迹当然不会自动从天而降。“屡战屡败”的比尔盖茨毅然决定“屡败屡战”,再回首,重新与Lotus1-2-3一决雌雄。1983年9月,他秘密安排了一次小范围的研讨,把微软最高层的软件专家关在西雅图的红狮宾馆里,开了整整三天“头脑风暴会”。比尔宣布会议的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快推出世界上最高速的电子表软件。与会者中,一位名叫克朗德(D.Klunder)的青年学者显得分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