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性辨证(共35张PPT)_第1页
病性辨证(共35张PPT)_第2页
病性辨证(共35张PPT)_第3页
病性辨证(共35张PPT)_第4页
病性辨证(共35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 病性辨证8/12/20221第1页,共35页。【目的要求】掌握辨阴阳虚损证候、辨气血证候、辨津液证候、辨情志证候中常见证型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依据。熟悉辨六淫证候中常见证型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依据。理解病性辨证的概念。8/12/20222第2页,共35页。概述概念:病性辨证,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病人所表现 的各种症状、体征等进行分析、综合,从而确定疾 病当前证候性质的辩证方法。意义:可以明确疾病当前的本质(任何病、证的诊断,一 是定位诊断,二是定性诊断)。内容: 纲领证候:虚证、实证、寒证、热证 具体证候:风淫证、阴虚证、气虚证、痰证、怒 证值得提及的是:病性,又称病机,或病因

2、。(讨论)8/12/20223第3页,共35页。 第一节 辨六淫证候风 淫六淫寒 淫暑 淫湿 淫燥 淫火 淫8/12/20224第4页,共35页。一、风淫证(一)外风证概 念:感受外界风邪(及风毒)所出现的符合“风”性特 征的证候。临床表现:汗出恶风、脉浮(太阳中风);皮肤瘙痒、丘疹(风毒袭表);口眼歪斜,麻木不仁(风中经络);肢体抽搐,关节游走作痛(风痹)常见证候:风邪袭表证、风客肌肤证辨证依据:起病急、变化快8/12/20225第5页,共35页。(二)内风证 概 念:指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所导致的类似风 性动摇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称“动风”。 病 因:(1)热盛;(2)阳亢;(3)阴虚;(4

3、)血虚。 临床表现:眩晕、瘙痒、麻木、震颤、抽搐等。 常见证候:(参见辨肝病证候) 值得注意的是:内风与外风本质不同。8/12/20226第6页,共35页。二、寒淫证概 念:寒邪侵袭机体,阳气被遏,以恶寒甚、无汗、 头身或胸腹疼痛、苔白、脉弦紧为主要表现出 的实寒症候。实寒亦有伤寒、中寒之别。临床表现:新起恶寒、头身疼痛、肢厥、无汗、苔白脉浮 紧。脘腹冷痛、泄泻 等(参见教材)常见证候:风寒证、寒湿证、寒痰证、寒饮证、寒凝气滞 证、寒凝血瘀证辨证依据:新病突起,病势较剧,有感寒原因,以寒冷症 状为主。 8/12/20227第7页,共35页。附:伤寒与中寒的区别1、概念不同 (参见教材P159,

4、P160)2、病位不同 前者病发肌表太阳,后者病发肺、胃、心、肝3、病机不同 前者属卫阳闭郁,后者属阳气受损。4、临床表现不同 (参见教材P159,P160)8/12/20228第8页,共35页。第二节 辨阴阳虚损证候阴阳虚损阳虚证阴虚证亡阳证亡阴证 阴阳既是类证的纲领(八纲),又有具体的辨证内容(如阳气、阴气、心阴等)。阳证阴证既有太过(阴盛证、阳盛证),又有不足,常见的虚损证候有:8/12/20229第9页,共35页。 一、阳虚证 概 念:指体内阳气亏损,机体失却温养,推动、蒸 腾、气化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临床表现:有阳虚失温的表现,如畏寒、喜暖等; 常兼气虚表现,如神疲、乏力等。

5、辨证依据:病久体弱,畏寒喜暖、小便清长、口淡不渴 舌淡等为主要表现。 值得注意:阳虚证的表现是全身性的,然而以心、脾、胃、肾阳不足和胞宫虚寒证临床常见。8/12/202210第10页,共35页。二、阴虚证 概 念:指体内阴液亏少无以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 减退的虚热证候。 临床表现:有阴虚内热的表现,如潮热、盗汗 常兼津液亏虚的表现,如口燥咽干 辨证依据:病久体弱,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 值得注意:阴虚证可见于多个脏腑组织的病变,临床以肺、心、胃、脾、肝、肾阴虚证为常见。8/12/202211第11页,共35页。三、亡阳证 概 念: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欲

6、脱,以冷汗肢厥、面 白、脉微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临床表现:以心(肾)阳气虚脱为主要表现,如突然冷汗 淋漓等。 常兼气脱证,气息微弱等。 辨证依据:以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气息微 弱,脉微欲绝为主要表现。8/12/202212第12页,共35页。四、亡阴证 概 念:指体内阴液严重耗损而欲竭时所表现的危重证 候。 临床表现:有阴竭阳盛的临床表现,如身灼烦渴等; 常兼有心、肝、肾三脏证候。 辨证依据:以身热烦渴、唇焦面赤、脉数疾、汗出如油为 主要表现。 值得提及:亡阴证转化为亡阳证为疾病的一般规律,亡阳证转化为亡阴证,临床则无。8/12/202213第13页,共35页。湿证(湿:无形呈

7、气态状)临床表现:以气逆上冲的上部表现为主,如:喘、呕、眩具体证候:风淫证、阴虚证、气虚证、痰证、怒津亏者仅水分丢失,液脱者血虚(长期失血,如便血,寄生虫等)等病史。现为主。值得提及:血热证为临床常见证候,尤其多见于外感临床表现:干燥少津的症状(七干症状);证、寒凝血瘀证气滞类:气滞、气逆、气闭等。概 念:指体内阳气亏损,机体失却温养,推动、蒸概 念:指体内水液因气化失常而停聚,以水肿为主要概 念:指气机失调,气逆上冲所引起的证候。证。饮证(饮:较痰稀较水浊)气滞类:气滞、气逆、气闭等。五、亡阴证与亡阳证证候鉴别 鉴别亡阳与亡阴证的关键,在于分辨汗液的凉热、面色的赤白、四肢的寒温等。汗液寒热四

8、肢面色气息口渴唇舌脉象亡阳证稀冷如水味淡身冷畏寒厥逆面色苍白微弱不渴或欲饮热唇舌淡白,苔白润脉微欲绝亡阴证黏热如油味咸身热恶热温和面赤颧红息粗口渴饮冷唇舌干红细数、疾无力表现证名8/12/202214第14页,共35页。 气与血均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病理情况下主要表现为量的不足和运行失常两大病机规律,即: 第三节 辨气血证候气虚类:气虚、气陷、气脱、气不固 气血运行 失 常血虚类:血虚、血脱。气血亏虚气滞类:气滞、气逆、气闭等。血瘀(血热、血寒亦应归之)。 互为因果错杂相兼8/12/202215第15页,共35页。一、气虚类证(气虚证、气陷证、气不固证、气脱证) (一)气虚

9、证 概 念:指元气不足,气的推动、温煦、固摄、防 御、气化等功能减退,或脏腑组织的机能减 退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动则汗出, 舌淡脉弱等。 辨证依据:全身性机能活动低下,动则诸症加剧。8/12/202216第16页,共35页。(二)气陷证 概 念:指气虚无力升举,清阳之气下陷所表现的虚 弱证候。 临床表现:以脾虚气陷为主要表现,如脘腹重坠等; 亦见肾、肝、胞宫下垂者; 必兼气虚表现。 辨证依据:以气坠、脏器下垂为其主要表现。 值得提及:气陷一证当包括脾虚气陷证和肺气(大气)下陷证两者。8/12/202217第17页,共35页。(三)气不固证 概 念:指气虚

10、而失去固摄之能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肺卫不固(自汗、易感冒)、脾不摄 血(慢性出血)、肾气不固(遗精、遗尿); 兼有气虚的表现,如气短、乏力。 辨证依据:液态物质外泄是其主要特征。 值得提及:气不固证并非具体证候,临证时当结合 病位而辨之8/12/202218第18页,共35页。(四)气脱证 概 念:指元气亏虚已极时所表现的危重证候。 临床表现:息微脱汗、口开目合、神识朦胧、二便失禁、 脉微等。 辨证依据:以气息微弱欲绝为主要表现。 值得提及:气脱与亡阳,均是临床之重证,故常相兼 出现,但气脱以气息微弱为特征,亡阳以肢厥身凉为特征,届时应注意区分之。8/12/202219第1

11、9页,共35页。二、血虚类证(血虚证、血脱证) (一)血虚证 概 念:指血液亏少,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以五白(面、睑、唇、舌、甲)为特征; 兼有全身虚弱的表现,如神疲、乏力等。 辨证依据:以肌肤粘膜组织淡白无华、脉细为主要表现。 值得提及:血虚证主要指心血虚证或肝血虚证,并 可有血虚肠燥证、血虚肤燥生风证。8/12/202220第20页,共35页。(二)血脱证概 念:突然大量出血或长期反复出血,血液亡脱所表现 的危重证候。临床表现:严重血虚的表现,如面色苍白、眩晕; 兼有气脱或亡阳的表现(参气脱证、亡阳证)。辨证依据:依据明确,即有大失血(外伤、呕血、崩漏),

12、严重 血虚(长期失血,如便血,寄生虫等)等病史。 鉴别:气脱证、血脱证、亡阳证、亡阴证均属虚性危重证,但亡阴证有身热烦渴的特征,亡阳证以身凉肢厥为特征,气脱证以气息微弱尤为突出,血脱证有血液大量耗失的病史。 8/12/202221第21页,共35页。三、气滞类证(气滞证、气逆证、气闭证)(一)气滞证概 念:指气在人体局部(脏腑、经络)阻滞,所表现的证 候,又称“气郁证”。临床表现:气机阻滞的表现,如胀痛等; 以肝、胃、肠气机阻滞为多见。辨证依据:以胀闷、胀痛、窜痛为主要表现。值得提及:临床辨别气滞一证,当首辨病因,次辨病位。8/12/202222第22页,共35页。(二)气逆证 概 念:指气机

13、失调,气逆上冲所引起的证候。 临床表现:以气逆上冲的上部表现为主,如:喘、呕、眩 等。 一般表现为肝、或肺、或胃的症状。 辨证依据:以咳喘或呕吐呃逆或眩晕昏厥为突出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气逆只是一种病机,并非完整的证 名,临证时应注意辨别病因、病位,方能构成完整的辨证 诊断。如:肺气上逆证、胃气上逆证、肝气上逆证。8/12/202223第23页,共35页。(三)气闭证 概 念:指邪气阻闭神机或脏器、官窍所表现的急性实 证。 临床表现:突发内脏绞痛、或昏厥、或二便闭塞、或呼吸 喘促等。 辨证依据:以突发昏厥或绞痛、二便闭塞、息粗、脉实等 为主要表现。值得注意的是: 气闭属实性急重证候。 气闭与气

14、脱、亡阳有虚实本质区别。 气闭与痰厥、寒厥、热闭、暑闭等同属 实性急重证候。8/12/202224第24页,共35页。 四、血瘀证 概 念:指由瘀血内阻、血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疼痛(刺痛、固定、夜甚)、肿块(拒按、质硬) 、出 血(色紫、血块、反复)、瘀血色脉改变(唇舌紫暗、 脉涩或结代无脉)。 辨证依据:以固定刺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为主要表现。 值得提及: 瘀血阻滞部位不同,症状各异; 瘀血、血瘀证概念不同; 怪病多瘀,奇病多瘀。 8/12/202225第25页,共35页。 五、血热证 概 念:指火热内炽,侵迫血分所表现的实热证候,即血分的热证。 临床表现:阳盛则热的实热表

15、现,如身热、口渴等; 热扰心神的神乱表现,如狂躁、谵语等; 血热妄行的出血表现,如衄血、便血等。 辨证依据:以出血和热象为主要特征。 值得提及:血热证为临床常见证候,尤其多见于外感 热病的营分、血分期。8/12/202226第26页,共35页。 六、血寒证 概 念:指寒邪客于血脉,凝滞气机,血行不畅所表现 的实寒证候,即血分的寒证。 临床表现:阴盛则寒的实寒表现,如畏寒,手足、少腹 冷痛拘急等; 血液瘀滞不通的表现,如唇舌青紫、痛经 等。 辨证依据:以冷痛拘急、畏寒、唇舌青紫,肤色紫暗为特征。 值得提及:血分寒证的临床规律是以四肢、少腹的病理表 现为主。8/12/202227第27页,共35页

16、。七、气血同病证类 气与血密切相关,病理上二者常互相影响,或者同时 发病,或者互为因果,临床常见的气血同病证候有: 气滞血瘀 气虚血瘀 气不摄血 气血两虚 气随血脱 值得提及:从临床角度讲,气血证候皆为相兼证,而非单一的气病或血病。气为血帅功能失常血为气母功能失常8/12/202228第28页,共35页。第四节 辨津液证候 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病理情况下主要表现为量的不足 或运化障碍两大病机规律,即:津液亏虚证(轻)液脱证(重)津液不足互为因果错杂交互 津液运化 障碍痰证(痰:质稠浊呈乳胶状)饮证(饮:较痰稀较水浊) 水停证(水:清稀呈液态状)湿

17、证(湿:无形呈气态状)8/12/202229第29页,共35页。 一、痰证 概 念:指痰浊内阻局部或流窜全身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多表现为肺、心、胃肠、颈项、皮下的症状;辨证依据:吐痰或呕吐痰涎,或神昏时喉中痰鸣,或肢体 麻木,或见痰核,体胖,苔腻脉滑等。值得提及:痰证有寒痰、热痰、湿痰、燥痰、风痰、瘀 痰、脓痰之分,临床应根据其性状及所兼见 的不同证候详加分辨 “百病多因痰作祟”、“怪病多痰”,说明痰 浊为病的广泛性、复杂性。8/12/202230第30页,共35页。 二、饮证 概 念:指饮邪停聚于腔隙或胃肠等处所导致的证候。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胃肠(痰饮)、胸胁(悬饮)、心 肺(支饮)

18、、四肢(溢饮)的病理反应。 辨证依据:以胸闷脘痞、呕吐清水、咳吐清稀痰涎、肋间 饱满、苔滑主要表现。 值得提及:饮邪性质多偏寒,但饮亦可兼见热证而称为 热饮; 饮不若痰可流窜全身,常常停聚于人体局 部。8/12/202231第31页,共35页。临床表现:以气逆上冲的上部表现为主,如:喘、呕、眩(参见教材P159,P160)具体证候:风淫证、阴虚证、气虚证、痰证、怒现为主。腹大等为主要表现。或运化障碍两大病机规律,即:值得注意的是: 气闭属实性急重证候。气不摄血发病,或者互为因果,临床常见的气血同病证候有:第五节 辨情志证候辨证依据:以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气息微概 念:指火热内炽,侵迫血分所表现的实热证候,即血分的热证。征,届时应注意区分之。 三、水停证 概 念:指体内水液因气化失常而停聚,以水肿为主要 表现的证候 。 临床表现:局部或全身水肿的表现,如面肿、腹水等; 兼有脾,或肺,或肾的病理表现。 辨证依据:以肢体浮肿,按之凹陷不即起,小便不利,或 腹大等为主要表现。 值得注意:水肿与气肿(浮肿按之凹陷,举手即起)不同; 水肿有阳水和阴水之分(辨肺病证候讲); 湿、水、饮、痰在形质、流动性、证候表现 上有异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