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的结构特点和生化临床_第1页
肝的结构特点和生化临床_第2页
肝的结构特点和生化临床_第3页
肝的结构特点和生化临床_第4页
肝的结构特点和生化临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肝的结构特点和生化临床 肝的结构特点 1 肝具有双重的血流输入系统:门静脉和肝动脉。肝还有有丰富的血窦。 2 肝有双重输出系统:肝静脉、胆道输出系统。 3 肝细胞含丰富的线粒体 、粗面及滑面内质网、核糖体、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第 一 节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一、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作用:维持血糖浓度恒定,保障全身各组织,尤其是大脑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糖异生;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酵解、糖有氧氧化途径 不同营养状态下肝内如何进行糖代谢?饱食状态: 肝糖原合成,过多糖则转化为脂肪,以VLDL形式输出空腹状态: 肝糖原分解,饥饿状态以糖异生为主 脂肪动员酮体合成 节省葡萄糖二、肝在

2、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作用: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合成、分解与运输均具有重要作用。1 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分泌胆汁,其中胆汁酸为脂类消化吸收所必需。2 脂肪代谢:直接氧化分解、酮体生成,合成脂肪酸和脂肪;3 磷脂代谢:肝是合成磷脂和脂蛋白的主要场所.合成 脂肪酸、甘油三酯、酮体、 胆固醇 、磷脂 分解 脂肪酸的氧化、 胆固醇的降解与排泄、LDL 的降解运输 合成与分泌 VLDL; HDL; apo C; LCAT三、肝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代谢1、 在血浆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合成与分泌血浆蛋白质(球蛋白除外) 清除血浆蛋白质(清蛋白除外)2、在氨基酸代谢中的作用氨基酸的脱氨基、脱羧基、脱硫、转甲基等(支

3、链氨基酸除外)。清除血氨及胺类,合成尿素。肝性脑病患者护理原则 对高血氨病人应禁止(昏迷时)或限制蛋白质饮食,减少来源(如抗菌减少肠道氨气的吸收),增加去路(如增加肠道酸性、滴注谷氨酸钠、精氨酸等),选用产氨相对少的精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如牛奶或豆浆、豆腐脑等植物性蛋白质(并补充足量维生素); 对氨基酸平衡失调引起的肝性脑病患者可口服肝性脑病要素膳,或输注以高BCAA为主的氨基酸混合剂如六合氨基酸、14氨基酸、19氨基酸等( BCAA是一种高效氨基酸的组合,它富含L-亮氨酸,L-缬氨酸和 L-异亮氨酸)。 脂肪肝饮食疗法:高蛋白质、低脂肪、低热量的膳食供给,减少烹调用油,采用植物油,禁用

4、油煎炸食物。3、 胆固醇代谢:合成、清除和转化胆固醇的重要场所,肝病时应限制胆固醇的摄入。4、 脂类的运输: VLDL、HDL是在肝合成。五、肝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1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2 贮存多种维生素;是Vit A、E、K和B12的主要储存场所3 直接参与维生素转化的代谢过程。 Vit D3 25-(OH)-Vit D3水溶性维生素辅酶的组成成分肝病时供给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肝病时容易缺乏的维生素)六、肝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醛固酮、抗利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性激素等激素的的灭活。(激素在肝中转化,降解或失去活性的过程称为激素的灭活)。七、肝在胆色素代谢中的作用1 肝摄

5、取、改造、排泄胆红素2 胆色素的肠肝循环(概念) 第二节肝的生物转化 作用 部位:肝(肺、肾、胃肠道和皮肤也有)。一、生物转化的概念生物转化的定义一些非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转变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生物转化的对象内源性:如激素、胺类等外源性:如药物、毒物等非营养物质生物转化的意义对体内的非营养物质进行转化,使其灭活 ,或解毒;更为重要的是可使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增加,易于排出体外。 生物转化的主要场所肝是主要器官,但在肺、肾、胃肠道和皮肤也有一定生物转化功能 。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解毒作用二、生物转化的类型 第一相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水解使用 第二相反应

6、结合反应氧化反应最多见的生物转化反应基本特点能直接激活氧分子,其中一个氧原子加入底物分子中,另一氧原子被还原为水,故又称为混合功能氧化酶。还原反应还原产物:相应胺类水解反应多种水解酶类* 有些物质经过第一相反应即可顺利排出体外。* 有些物质经过第一相反应后,极性改变仍不大,必须与某些极性更强的物质结合, 即第二相反应,才最终排出。 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 非营养物质与体内的一些代谢物(极性强的水溶性物质)结合(有利于排泄,也掩盖了功能基团降低其生物活性)。 可以结合的基团主要有:葡萄糖醛酸、硫酸、酰基、甘氨酸、甲基、谷胱甘肽目 录2NAD+2NADH+ 2H+UDPG脱氢酶癌症90%是由化学物质所

7、致,致癌物质来源有 1、人工合成的物质:烷化剂(如有机农药),可引起肺癌和造血器官的肿瘤;苯可引起肝癌;金属砷可引起肺癌;多环芳香烃类(如燃烧的纸烟、不完全燃烧的煤炭和石油、烟熏制的鱼肉)有较强的致癌性;氨基偶氮类(染料类),可引起膀胱癌、肝癌。2微生物产生:腌制过程中微生物产生的亚硝胺类与食管、胃、肝癌有关;花生等发霉产生的黄曲霉素与肝癌有关。3来自植物:如黄樟素。4肠菌产生:如肠道腐败物。5食物加工:高温、油炸、熏制等如碳烧牛排有苯骈蒽。此外有射线和X射线等物理因素。三、生物转化的特点 1 生物转化反应的连续性 2 代谢通路和产物的多样性 3 解毒与致毒的两重性: 如黄曲霉素 环氧化物(致

8、癌) 肝病时的饮食注意事项 少用罐头、熟食,忌用油煎、炒(高温产生丙烯醛毒害肝和引起胆道痉挛不利胆汁分泌和排泄,同时高温食物产生有害物加重肝的生物转化的负担); 应进食新鲜食品,多用蒸、煮、焖、烩、熬的低温烹饪方法。 影响因素:年龄、性别、疾病、诱导物、抑制物等. 意义:指导用药 生物转化作用受生理与病理因素的影响,新生儿、老年人、肝病时生物转化能力低,药物的血中浓度高,副作用也大;故应严格控制剂量.四、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第 三 节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Metabolism of Bile and Bile Acids一、胆汁 胆汁(bile)是肝细胞分泌的一种液体,储存于胆囊,经胆管系统入

9、十二指肠。正常人24小时内平均分泌胆汁300ml-700ml。胆道系统肝分泌胆囊浓缩(肝胆汁)(胆囊胆汁)主要有机成分胆汁酸盐(含量最高)、多种酶类等肝胆汁胆囊胆汁比重1.009-1.0131.026-1.032pH7.1-8.55.5-7.7总固体3-414-20胆汁酸盐0.2-21.5-10胆固醇0.05-0.170.2-0.9无机盐0.2-0.90.5-1.1粘蛋白0.1-0.91-4胆色素0.05-0.170.2-1.5胆固醇0.05-0.170.2-0.9正常人肝胆汁与胆囊胆汁的组成百分比胆汁酸(bile acids)的概念胆汁酸是存在于胆汁中一大类胆烷酸的总称,以钠盐或钾盐的形式存

10、在,即胆汁酸盐,简称胆盐 (bile salts)。(一)胆汁酸的分类 按结构分 游离胆汁酸(free bile acid)结合胆汁酸(conjugated bile acid)二、胆汁酸的代谢游离胆汁酸例:胆酸COOH例:鹅脱氧胆酸结合胆汁酸CONHCH2CH2SO3H例:牛磺胆酸例:甘氨胆酸CONHCH2COOH 按来源分初级胆汁酸(primary bile acid)次级胆汁酸(secondary bile acid)初级胆汁酸是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直接合成的胆汁酸,包括胆酸、鹅脱氧胆酸及相应结合型胆汁酸。次级胆汁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初级胆汁酸 7-羟基脱氧后生成的胆汁酸,包括脱氧胆酸及石

11、胆酸。目 录胆酸脱氧胆酸初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二)胆汁酸的代谢1. 初级胆汁酸的生成部位:肝细胞的胞液和微粒体中原料:胆固醇胆固醇转化成胆汁酸是其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限速酶:胆固醇7-羟化酶 胆固醇(27C)7-羟化胆固醇初级胆汁酸(24C)结合型初级胆汁酸7-羟化酶 过程次级胆汁酸的生成部位:小肠下段和大肠过程初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肠菌水解脱羟胆汁酸肠肝循环胆汁酸肠肝循环概念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腔后,通过重吸收经门静脉又回到肝,在肝内转变为结合型胆汁酸,经胆道再次排入肠腔的过程。目 录 胆汁酸肠肝循环的生理意义将有限的胆汁酸反复利用以满足人体对胆汁酸的生理需要。(三)胆汁酸的功能1.促进脂类的消

12、化与吸收立体构型亲水与疏水两个侧面2.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的析出,防止胆结石.胆汁中胆汁酸、卵磷脂与胆固醇的正常比值 101胆固醇含量过高或胆汁酸合成能力下降、肠肝循环减少、胆汁酸在消化道丢失过多或胆汁中胆汁酸、卵磷脂与胆固醇的正常比值 下降可出现结石。胆汁酸代谢小结 胆固醇转化成胆汁酸是其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部位:肝; 胆汁酸肠肝循环概念: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腔后,通过重吸收经门静脉又回到肝,在肝内转变为结合型胆汁酸,经胆道再次排入肠腔的过程。 胆汁酸肠肝循环的生理意义:将有限的胆汁酸反复利用以满足人体对胆汁酸的生理需要。 胆汁酸的功能:促进脂类的消化与吸收,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的析出,防止胆结石第

13、 四 节 胆色素的代谢与黄疸Metabolism of Bile Pigment and Jaundice 胆色素(bile pigment)是体内铁卟啉化合物的主要分解代谢产物,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和胆素等。胆色素的概念胆红素(bilirubin)来源体内的铁卟啉化合物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约80来自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分解。一、胆红素的生成与转运 部位肝、脾、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微粒体与胞液中 过程血红蛋白血红素珠蛋白氨基酸胆红素 胆红素的性质亲脂疏水,对大脑具有毒性作用 胆红素的生成胆红素的转运 意义增加胆红素在血浆中的溶解度,限制胆红素自由通

14、过生物膜产生毒性作用。 竞争结合剂如磺胺药,水杨酸,胆汁酸等用药时要注意! 运输形式胆红素清蛋白复合体二、胆红素在肝中的转变摄取胆红素可以自由双向通透肝血窦肝细胞膜表面进入肝细胞转运内质网在胞浆与配体蛋白结合转化: 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部位:滑面内网质反应:结合反应(主要为结合物为UDP葡萄糖醛酸,UDPGA)酶: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产物:主要为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另有少量单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硫酸胆红素,统称为结合胆红素 项 目 游离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别 名间接胆红素,血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肝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未结合 结合与重氮试剂反应慢或间接反应迅速直接反应水中溶解度小大经肾随尿排出不能能通透

15、细胞膜对脑的毒性作用大无 两种胆红素的区别胆红素葡糖醛酸一酯 + UDP -葡糖醛酸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胆红素葡糖醛酸二酯 + UDP 胆红素 + UDP -葡糖醛酸胆红素葡糖醛酸一酯 + UDP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葡糖醛酸胆红素的生成排泄结合胆红素从肝细胞毛细胆管排泄入胆汁中,再随胆汁排入肠道。三、胆红素在肠道中的变化和胆色素的肠肝循环 结合胆红素胆素原肠 菌葡萄糖醛酸还原胆素氧化过程游离胆红素胆素原的肠肝循环胆素原肠肝循环的概念肠道中有少量的胆素原可被肠粘膜细胞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再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bilinogen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血清胆红素与黄疸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称为结合胆红素,又称直接胆红素。 游离胆红素:未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称为游离胆红素,又称间接胆红素。 两种胆红素正常血清胆红素浓度116mol/l (0.1 1mg/dl)4/5为游离胆红素,其余为结合胆红素黄疸(jaundice)概念高胆红素血症(血清胆红素高于)隐形黄疸(未超过34mol/L时肉眼未见为隐性黄疸)黄疸(胆红素在血中浓度过高扩散入组织使其黄染。皮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