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与答案解析_第1页
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与答案解析_第2页
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与答案解析_第3页
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与答案解析_第4页
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与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 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与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新物种形成的最显著的标志是(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C.产生了生殖隔离D.改变了基因频率 答案:C解析: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也就是说,不同物种之间一般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物种之间的这种现象称为生殖隔离。所以新物种形成的最显著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 2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核的全能性是( )。A.逐渐增强B.逐渐变窄C.保持不变D.随机变化 答案:C解析:知识点:细胞核全能性的相关知识。细胞核全能性指细胞虽不具备发育成一个完

2、整个体的能力,但是当将其细胞核通过核移植等方法导入去核的卵细胞或受精卵,经过受体卵细胞质的诱导去分化、体细胞核和受体卵细胞质共同作用,依然可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因此其全能性是始终存在的 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形成无子番茄过程中生长素没有改变细胞的染色体数目B.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果实的发育C.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来处理种子可提高发芽率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C解析: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抹生长素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从而获得无子番茄,没有改变番茄细胞的遗传物质,A正确。生长素和赤霉素都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B正确。脱

3、落酸能促进器官脱落,不能提高种子发芽率,C错误。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D正确。 4为防止粮食腐败变质,应采取的保存方法是( )。高温奥业 低温的 保持干燥保持湿润 暴露空气中 隔绝空气 A.B.C.D. 答案:B解析:知识点: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粮食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因此粮食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食品保存方法有低温、保持干燥、隔空气中细菌真菌的繁殖会加快,加速食物变质,因此B项正确。 5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 )。A.保持相等B.逐渐减少C.逐渐增多D.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D解析:知识点:生态

4、系统中种群的数量变化。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6下列关于生物学教科书及使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工具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可以同时在课堂上使用教科书上的内容都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教师要忠于教科书,在教学中不能对其内容进行增加和删减 A.B.C.D. 答案:A解析:知识点:生物教科书使用的相关知识。生物学教科书是一种学校资源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书籍,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正确,排除C、D选项。教科书上的内容不是都要在课堂上完成,生物教科书上有很多探究问题、模型制作、资料搜集等模块、需要学生课下完

5、成,错误,A项正确。 7下列生理活动中发生在内环境的是()。A.HIV病毒的增殖B.进食后蛋白质的消化C.抗体与抗原特异结合D.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A项,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故HIV病毒的增殖是在活细胞(细胞内液)中进行的,故A项有误。 B项,蛋白质的消化是在胃和小肠内进行的,不属于细胞外液,故B项有误。 C项,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是在组织液里,故C项正确。 D项,汇总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是在红细胞(细胞内液)中进行的,故D项有误。 8关于

6、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及其使用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研究问题都需要由学生提出B.探究式学习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课后进行C.讲授了相关概念后,再进行实验验证,属于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D.探究过程需遵循“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和实施研究方案得出结论交流讨论“的固定程序 答案:D解析:研究问题不一定都需要学生提出,也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或者由教材提出问题,学生进行探究,A错;探究式学习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学习,B错;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的过程,C错。 9一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生成的ATP数量是()。 A12B24C38D6

7、0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氧呼吸中的能量代谢。在细胞内,1too1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可使1161kJ左右的能量存储在ATP中形成ATP的高能磷酸键需要3054kJtoo1能量,所以形成ATP的数量为:11613054=38(t001)。 10某校的生物考试结束后,教师把总成绩排在前1/3的学生划分为甲组,中间1/3的学生划分为乙组,后1/3的学生划分为丙组。在随后的考试质量分析中,教师发现,第五道选择题的标准答案是“C”,甲组有60%的学生选择了“A”,丙组有70%的学生选择了“C”。据此可以确定,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本次考试信度不高B.本次考试成绩不呈正态分布C.第五道

8、选择题的区分度为负值D.第五道选择题的难度值大于0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试题的信度和效度的相关内容。区分度是指该题目对不同水平的答题者反应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即水平好的得高分,水平差的得低分。题干中程度差的反而成绩较好,说明区分度不够。C项正确。A项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信度系数越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越一致、稳定和可靠。系统误差对信度没什么影响,因为系统误差总是以相同的方式影响测量值,因此不会造成不一致性。反之,随机误差可能导致不一致性,从而降低信度。错误。B项本次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但是区分度不够。错误。D项难度值是测试题

9、目的难易程度,一般在能力方面的测试中,它作为衡量测试题目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它和区分度共同影响并决定试卷的鉴别性。难度值的计算一般采用某题目的通过率。本题所给的条件不够,难度值无法计算。错误。11关于高等植物向性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胚芽鞘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B.植物不同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C.单侧光照射引起的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向光弯曲 D.Na+在植物根的向重力性反应中起到重要调节作用 答案:D解析:植物胚芽鞘尖端可产生生长素,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导致植物向光生长,故A、C正确;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敏感程度不同,一般来说是根芽茎,B正确;钠离子在根的向重

10、力性作用中不起重要调节作用,起作用的是Ca2+,Ca2+与CaM结合活化Ca泵和IAA(生长素)泵,使根下侧积累较多的Ca和IAA。 12在“群落的演替”一节中,教师想要展示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应选用( )直观教具。A.实物B.标本C.挂图D.模型 答案:C解析:挂图是绘有生物图像的纸制品。图像是平面的,且传递面宽;既有写实性,又有灵活性和创造性;能准确、规范和全面地表现出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可将复杂结构简约化、模式化;可将抽象过程具体化;可演示生命活动阶段性流程;可呈现生物体内、外部各种联系。“弃耕农田上酊演替”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根据其本身特性,实物、标本、模型都无法应用,故应选用挂图。

11、13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DNA的X光衍射实验 ABCD 答案:C解析:盂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故错误;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故错误;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测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故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的T: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故正确;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的x光衍射图谱推算出DNA

12、分子呈双螺旋结构,故错误。 14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过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关于这一演替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群落优势种无明显变化C.群落中的食物链减少,群落的结构逐渐简单化D.森林群落形成以后。苔藓植物会消失 答案:A解析:从无到有属于初生演替,从有到多属于次生演替,本题中弃耕农田演替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A项正确;在演替的过程中,一个优势群落会逐渐被另一个优势群落代替,B项错误;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会增加,结构越来越复杂,食物链增多,C项错误;森林群落形成后,苔藓植物会减少,但是不会消失,D项错误。 15下列关于HIV的说法正

13、确的是( )。A.能在人体血浆中增殖B.侵染T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全部丧失C.不能寄生在呼吸道黏膜细胞中D.蛋白质由自身核糖体合成 答案:C解析:HIV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R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离开人体不宜存活,故A、D两项错误。HIV侵入人体后,特异性地作用于某些T淋巴细胞。侵入细胞后,通过逆转录酶的作用合成DNA,并与宿主基因整合,进行复制增殖。受感染的T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发生溶解坏死,导致免疫调节障碍,最终引起机体全面的免疫功能受损而只具有部分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故B项错误。呼吸道黏膜不是HIV的靶细胞,这是HIV不会通过空气传播的原因,C项正确。 16连

14、续调查某生态系统中的两种动物,结果发现它们的数量变化具有一定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是捕食者,b是被捕食者B.如果a灭绝,b也会受到影响C.在进化过程中,a和b能够进行相互选择D.两者的数量变化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A解析: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由图解可知,a生物的数量远多于b,而且b生物随a生物数量的增多而增多,故a是被捕食者,b是捕食者,A项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B项: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由于a是被捕食者,b是捕食者,因此,a灭绝,b必然会受到影响,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生物的进化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5、a和b两种生物可以通过捕食关系而进行相互选择,适应者生存下来,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由图看出,两种生物的数量的变化有规律性,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17下列可以看做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 答案:D解析:内环境指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药物注射进肌肉中,进入的是组织液。A、B、C三项所述均不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故选D。 18某同学将液体培养基中的酵母菌接种到固体平板上,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菌落分布如图4,正确的是( )。 A接

16、种采用的是划线法B培养基没有严格灭菌C菌落接种前浓度高D菌落接种涂布不均匀 答案:D解析:图中发现菌落分布不均匀,可能是接种时涂布不均匀造成的。 19图4为温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主要制约植物光合作用的暗反应B.温度可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光合速率C.温室栽培时,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白天应尽量提高温度D.低于40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高于40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实现的,植物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均有酶的参与,故温度可制约植物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A项错误、B项正确。通过图示可知超过一定温压时,温度对光合作用

17、速率的促进作用减弱,因此,温度的提高应适当。另一方面,温度不仅会影响光合作用还会影响呼吸作用,温度过高,可能会抑制光合作用而促进呼吸作用,不利于植物的生长,C项错误。抑制和促进有一个相对值,通过图示可知,40为一个峰值,此时光合速率最大,低于40和高于40时有光合速率相同的点,故不能说低于40时全为促进而高于40时全是抑制D项错误。 20图4为存放水果时,空气中的氧气浓度(X)与水果释放的二氧化碳相对量(Y)之间的关系曲线,贮存水果应选择的最佳氧气浓度是( )。A.aB.bC.cD.d 答案:B解析:细胞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水果中的糖类等有机物并释放二氧化碳,存放水果时应尽最大可能来降低这种消耗作

18、用。图中b点释放的二氧化碳最少,说明此时呼吸作用最低,该点的氧气浓度最适合贮存水果。 21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答案:D解析:22下图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1次分裂中发生的行为的示意图,该行为的结果是( )。A.基因突变B.等位基因互换C.基因分离和重组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答案:B解析:知识点:对减数分裂的理解。由图可知该行为是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结果是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互换。 23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

19、是( )。A.B.C.D. 答案:D解析:静息时膜内外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刺激时Na+通道开放,Na+内流,使膜内的正电荷增加,膜外的正电荷减少,逐渐变成外负内正。表现为外正内负,是静息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是动作电位,因此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24选择性除草剂2,4-D是一种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它是水稻田问的良好除草剂。为探究2,4-D对稻田中鸭跖草防治的适宜浓度,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设置A组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B.该实验的自变量只有2,4-D的浓度,无关变量是植物的高度C.选择性除草剂2

20、,4-D的作用原理是利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由该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出2,4-D对稻田中鸭跖草防治的适宜浓度 答案:C解析:本实验中的A组为对照组,设置对照组的作用在于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消除无关变量对于实验组的影响,增强实验的可信度,A项错误。本实验的自变量是2,4-D的浓度和不同的植物,因变量是植物的高度,B项错误。利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喷洒不同浓度的2,4-D可以促进单子叶植物(水稻)的生长,而抑制双子叶植物(杂草)的生长,从而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C项正确。表格中的数据并不能反映20100gmL的2,4-D对鸭跖草生长的抑制作用,因此无法判断出2,4-D对稻田中鸭跖草防治的适宜浓度

21、,D项错误。 25图3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该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C.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D.该细胞含有8个染色单体 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该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项正确。已知该生物为二倍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加倍,故该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故B、C、D三项错误。 26下图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H2O: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一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B.图一bc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底物数量(浓度)有限C.图二bc段产

22、生的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D.图三可以得出pH越小或越大。酶活性越高 答案:D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图一中,加入过氧化氢酶,O2产生速率明显升高,体现了酶的高效性,A正确。图一、二中,bc段的O2生成速率达到最大稳定值。因为反应速率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制约,B、C正确。图三中,酶的活性随pH值增加而增加,到达最适pH后,酶的活性随pH值增加而降低,pH过大或过小都可能使酶失活,D错误。 27图7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

23、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B.由于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原因,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C.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形增长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第5年时增长速率最大,此时该种群数量为200只,等于K2,故理论上K值(环境容纳量)为400只,A项正确;第15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快;第5年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加最快;第5-9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虽然逐渐减小,种群数

24、量增加得越来越慢,但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多,B项错误;图示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但未达到K值),C项错误;防治鼠患时,若将其数量控制在K/2左右,则在该条件下鼠种群具有最大的增长速率,很快就会恢复到较大的数量,应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以下D项错误。 28二硫键“SS”(是由两个“SH”形成的)是蛋白质中连接两条肽链之间的一种化学键。图2是由280个氨基酸组成的某蛋白质的结构图,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A.该蛋白质至少有两个游离的羧基B.该蛋白质完全水解需要277个水分子C.该蛋白质的功能由氨基酸的数量、种类、排列顺序共同决定D.该蛋白质至少含有280个氨基 答案:A解析:图中蛋白质由三条多

25、肽链构成,其中一条是环状的,不存在两端游离的氨基或羧基,而每条非环状的肽链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所以,该蛋白质至少有2个游离的羧基和2个游离的氨基,A项正确、D项错误。该蛋白质是由280个氨基酸组成的,含两条链肽和一个环状肽,所以该蛋白质完全水解需要278个水分子,B项错误。蛋白质的功能由氨基酸的数量、种类、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空间结构四个方面决定,C项错误。 29下列实验中没有设置对照实验的是()。 A温特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B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C萨顿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D艾弗里实验证明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

26、传物质 答案:C解析:温特的实验设置两组,一组是有尖端处理的琼脂块,一组是没有被尖端处理的琼脂块,没有被尖端处理的琼脂块的是对照实验,属于空白对照,A不选。鲁宾和卡门的实验室分别用18O标记的水和二氧化碳培养植物实验中用同位素标记的二氧化碳中的氧作对照实验,B不选。艾弗里的实验是将S型菌的各种成分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几种成分之间相互对照,D不选。萨顿的假说是基于对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观察,发现两者有相似之处得出结论,应用的是类比推理法,并没有设置对照实验来验证,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是摩尔根通过实验找到的,因此答案选C。 二、问答题30“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主要介绍细胞膜的成分和细胞膜功

27、能两方面的内容。关于细胞膜是如何提取的以及其成分是如何分析出来的教材安排了“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中所蕴涵的科学原理。关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教材只述及了分析结果,要求学生记住结论即可。细胞膜作为细胞系统的边界,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教材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采用类比、打比方等手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几种主要功能。在介绍完细胞膜之后,还提到了植物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生理功能。 依据以上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为本节内容设计一个导入。 解析:(1)

28、教学重点: 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31家蚕细胞具有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将人干扰素基因导人家蚕细胞并大规模培养,可以提取干扰素用于制药。(1)进行转基因操作前,需用_酶处理幼蚕组织,以便获得单个细胞。(2分)(2)为使干扰素基因在家蚕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来自cDNA文库的干扰素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表达载体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若要检测干扰素基因在家蚕中是否表达,可分别采用_、_的方法逐步鉴定。(6分)(3)通过PCR技术可大量获取目的基因,该PCR

29、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包含:扩增缓冲液(含M92十)、水、4种脱氧核糖苷酸、模板DNA、_和_。(4分)(4)利用生物反应器培养家蚕细胞时,贴壁生长的细胞会产生接触抑制。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放人反应器中,这样可以_,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也有利于空气交换。(3分) 解析:(1)胰蛋白(2)分子杂交:抗原一抗体结合(3)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DNA引物(4)增大表面积解析:(1)动物细胞培养时,因动物组织细胞聚合在一起,需要用胰蛋白酶进行处理,水解组织中的蛋白质,以便获得单个细胞。(2)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可采用分子杂交技术,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泽,可采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法。(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用于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PCR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采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其体系主要包括:扩增缓冲液(含M9“)、水、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模板DNA、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和DNA引物。(4)细胞增殖到一定程度,也就是互相挨在一起的时候,糖蛋白识别了这种信息,就会使细胞停止继续繁殖,这种现象就叫做接触抑制。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放人反应器中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