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一考试到多元化评价_第1页
从单一考试到多元化评价_第2页
从单一考试到多元化评价_第3页
从单一考试到多元化评价_第4页
从单一考试到多元化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单一考试到多元化评价 教育部考试中心1内 容一、我国教育考试与评价改革的宏观背景二、改造我们的考试三、从单一考试到多元化评价2一、我国教育考试与评价改革的宏观背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教育考试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教育事业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际教育改革与考试评价改革新趋势提供的借鉴我国教育考试改革的成就和问题3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中国化,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理论的不断丰富经济总量世界第四位(2007年),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民主法制建设不断进步,社会、文化建设全面展开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教育优先发展中国成为教育人口大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毛

2、入学率23%(2007年 )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快速发展4教育发展新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面貌得到了根本性的变化,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于从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历史关键点。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5年,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10年以上,都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5教育发展改革成就概括 :两个跨越:一、实现了全面普及九年免费义务教育 二、高等教育跨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一个突破: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一个重大步伐:教育公平

3、迈出重大步伐,人民享受更加平等的教育机会和选择一个确定: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探索总结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6从教育的需求:对优质、公平和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正日益成为主导性的教育需求。 从教育的发展目标:从以规模、数量为主的相对单一的发展目标,转向以质量为中心的统筹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复合性发展目标。从教育的发展方式:从主要依靠外延式扩张、数量型增长的发展方式,转向主要依靠内涵提高、质量型发展的发展方式。教育发展新阶段的特征7从教育的评价方式:主要从内部评价发展水平转向主要从外部评价教育贡献力的评价方式。从教育的发展任务:有学上的问题初步解决,上好学的问

4、题成为突出矛盾,质量和结构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紧迫任务。8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为教育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推动对人力资源强国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共识和落实。创新国家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历史的新任务,提升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紧迫性。经济实力的增强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为推动教育新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教育发展新阶段的挑战与机遇9创新型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严重不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协调,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素质教育的推进面临很大的

5、困难和阻力,中小学课业负担、身心健康、德育实效等问题突出。公共教育投入不足,资源总量性缺乏问题十分突出。现代化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尤其是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薄弱。社会对教育公平的重视、呼唤与教育公平必须分步骤、分阶段推进的矛盾。教师队伍建设短时期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10国际教育改革与考试评价改革新趋势提供的借鉴当前,所有希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甚至制高点的国家,都在加紧筹划本国的教育制度改革。知识经济一旦成为经济社会新的增长点,最突出的特点是发展依托资源类型的重大变化,从自然资源转向更加倚重人力资源,从“硬实力”竞争转向兼顾“软实力”的竞争。11各国都在制定国家战略

6、、积极谋划新世纪的教育发展: 美国的2002-2007年战略规划(2001)不让一个儿童落伍法(2002) 俄罗斯的2010年前俄罗斯教育现代化构 想(2001) 韩国的人力资源开发基本法(2002) 都力图通过加快教育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抢占制高点。12国际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一)建立全国性基础教育评价系统监测教育质量 美国颁布国家处在危急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不让一个儿童落伍,联邦政府直接支持全国教育进步评价(NAEP)以及国际性的评价项目(如TIMSS,PISA) 英国于1994年颁布了国家课程标准,直接将建立各个关键年龄阶段的全国性测评制度作为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监督教育质量的一个部

7、分 俄罗斯2010年前俄罗斯教育现代化构想指出,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完善学生成绩评定制度,甚至在某些方面实行重大改革。其中,争取在2008年实行全俄罗斯统一考试以提高评价的客观公平性,确保教育质量。 澳大利亚从2008年开始,启动国家评价项目(NAP),用于对全国的基础教育进行检测和评价。13 (二)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表现性测验档案袋测验(三)更加考试与评价的质量和公平性 美国科尔曼报告关注学校效能美国ETS编制的测验的质量和公平性标准自1986年出台以来几经修订,已成为测验行业公认的、确保考试科学而公平使用的标准。 英国 普洛登报告提出增值评价法(四)信息技术手段在考

8、试和评价中的普遍应用 项目反应测验理论技术 认知诊断测验理论技术 现代教育评价模式 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基于网络的考试(“网考”)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14 (五)考试与评价发展的国际化趋势 国际著名考试机构开拓海外市场,推广考试产品和服务,在中国设立办事机构 美国ETS、SAT;英国剑桥评价中心;荷兰CITO;澳大利亚ACER等国际性的测验项目,某阶段教育水平的跨国比较学生能力国际评价(PISA)、国际数学和科学趋势评价(TIMSS)(六)考试的评价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重视考试评价对政府决策的咨询功能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全国性考试和评价项目年度报告英国剑桥大学

9、考试委员会(UCLES)更名为剑桥评价中心(CA)15我国教育考试改革的成就和问题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基本制度之一,教育考试制度因其对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具有监督、监控、筛选、评价、指导作用,在教育改革中受到格外重视。一些高利害的校外大规模教育考试制度,如中考、高考、研考和自学考试,不仅对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有着直接影响,而且事关众多学生、教师和家庭的前途和利益,影响到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创新型国家以及奔小康的目标成为众心所向,深化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保证教育的质量与公平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16教育考试领域30年

10、成就显著,大踏步追赶国际先进水平招生和考试评价制度在不断探索中逐步推进中考: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高考:全国统一考试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自主招生研究生入学:专业基础课统考科目增加,复试成绩比例加大自学考试:与行业、企业合作,学历证书、职业证书并举考试种类日益丰富、考生人数不断增加考试中心考试项目4大类40多个,年考试规模达6千万人次17考试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由行政管理主导型向专业化转变专门人员负责命题、制卷、考试实施、评阅卷、统计分析等环节,流程规范,误差控制严格科技在考试管理中的应用日益普遍由原劳动密集型、手工作业为主,到目前各个环节都应用了现代的信息、通讯和

11、网络技术国家题库、网上阅卷、国家教育考试考务指挥平台应用日益普遍,为考试安全、科学、公正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给累考试学术研究越来越活跃和深入18各类考试学术研究越来越活跃和深入依托教育测量与统计学及社会学开展考试科学研究已逐步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考试史、考试政策、测量技术等专题研究逐渐丰富和深入,深化考试认识、指导考试实践考试机构和队伍从行政管理主导向服务市场主导转型一批面向行业的专门考试机构出现,负责开展本领域的人员选拔和专业测评活动高考分省命题以来各省陆续组建了教育考试院,承担本地区教育测评研究任务。考试中心“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向服务教育、面向社会的考试与评价专业服务机构转型”的目标

12、19当前教育考试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教育与考试的关系本末颠倒,本应成为手段和工具的考试却成了教学的目的考试应是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学生发展的考试却成了教学的目的和核心,学校教育从内容到方式上都受到校外大规模考试的冲击和影响以考试代替教育评价的现象是我国教育评价机制缺失的表现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以学业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评价方式单一偏重智育,忽视学生德育、体育、美育的评价20人才培养的多样性与考试统一性的矛盾用统一的标准为不同学校选拔不同智能的学生,已经很难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和精英教育并举的教育发展趋势统一考试的标准、内容中不能体现人才培养与学习内容的多样性自学考试考生的群体

13、和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呼唤在考试形式和实施中能更加灵活和多样化教育考试公平与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考试改革的步伐社会诚信缺失、功利主义泛滥,各界对教育公平和考试公平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各类考试安全和舞弊事件使考试安全成为社会及各级领导关注的重中之中,考试改革的积极探索受到一定影响21考试的研究水平还是比较低,相对滞后考试研究的结果和结论无法回答和消解社会的众多疑问尚不能为考试制度的整体改革、考试理念和技术的更新提供强有力系统的理论支持考试命题权下放后如何保证质量成为突出问题命题权下放适应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分解了考试安全的风险各省级考试机构自主命制试题的水平和质量保证尚

14、缺乏有效的监控和评价机制22二、改造我们的考试 我国是一个考试大国,考试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社会和教育大变革时代,着力打造优质的考试,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都至关重要。当前,重要的是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科学而公正的教育考试与评价体系,实现从单一考试向多元评价的跃升。这既是考试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23从三个方面落实第一、以考试代替评价是素质教育难以落实、教育改革难以突破的关键问题。第二、利用评价的观念和方法改造我们的考试,利用考试的数据开展评价工作,是实现考试改革和推动考试评价的最佳结合点。第三、构建科学而公正的教育考试评价体系,强化教育评价,促进教育改革。24对考试

15、的再认识什么是考试什么是好的考试改造我们的考试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从评价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到人力资源合理分流设置从教育优先发展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5人才培养、教育改革与考试制度的关系教育考试评价与制度创新社会公正社会目标教育改革人才选拔教育目标人才评价和谐社会创新国家素质教育创新人才焦点焦点 教育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要服务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宗旨26高中低教育与考试的关系 考试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作为一种手段,它的作用在于通过考察和评价,促进人的发展。但在现实中,考试却被看作一种目的,考试和教育的契合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扩大。 考试与教育的契合类型 教育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要服务于教育改革和人

16、才培养的要求27考试改革的现实诉求服务意识制度建设评价、咨询管理意识行政指令考试、选拔 考试机构依附于政府行政体制,管理意识强而服务意识弱;主观意识强而法律意识弱,行政意识强而市场意识弱,这不利于考试功能的实现。具体体现为重考试、选拔功能轻评价、咨询服务。 教育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要致力于提高考试机构的服务意识。28考试与评价改革的未来方向国家教育决策学生个性发展学校教学改革教育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科学化社会化人性化服务29新型成绩报告单的研发303132三,从单一考试到多元化评价考试改革受到教育内外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受制于文化传统因素,需要按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

17、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地,从战略思考、从整体谋划,改造我们的考试。33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和教育形式的差异性要求建立多元化、多样化的教育考试评价制度,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格局和相互沟通的教育评价模式教育考试改革发展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总战略,必须纳入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考试评价制度应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平衡,坚持放权、稳妥、审慎的原则构建科学、公正的教育考试与评价体系是改革的目标34考试事业科学发展的三个趋势从单一考试向多元评价发展从纸笔为主的测验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测验发展从对课程学业评价向人才评价过渡未来考试应

18、体现的“五化”特征考试机构专业化:标准、人才、研发考试形式的多样化:表现性、诊断性、形成性考试内容的个性化:适应个体特点考试手段的信息化:高效、准确、满足个性需求考试功能的综合化:选拔、诊断、评价、鉴别积极推进考试事业的科学发展35理念上:树立现代的、以人为本的考试理念,建设考试新文化好的考试要考出优点和长处考试是即时性的,必须引入过程性的评价制度上:从单一考试向多元评价转变,制度创新是关键技术上:多元评价的基本技术条件是教育信息化利用评价的观念和方法改造现有考试36考试服务于教育、服务于人的发展,开发形成性的评价项目考试机构要围绕中学生从基础教育进入高等教育的整个时期,拓宽服务范围,在未来的中国教育总体格局中成为“一手托两家”的机构,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美国大学理事会 :“帮助中学生完成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过渡”考试项目、大学发展规划、升学指导、职业规划、自我评价、寻求财政资助等帮助中学提高教学质量、培训教师,面向大学招生人员的数据分析、研究报告、中学和中学生的信息,面向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比较报告等开发新的考试评价项目,拓展服务空间37不断进行考试内容与形式的改革,开展科学研究,使之成为推动教育考试机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动力培植核心竞争力,拥有反映考试和评价研究的智库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