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作文素材选编_第1页
2022届高考作文素材选编_第2页
2022届高考作文素材选编_第3页
2022届高考作文素材选编_第4页
2022届高考作文素材选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2届高考作文素材选编高2022届作文素材选编一、课本作文素材运用技法(一)课本素材的类型1语言素材所谓语言素材,就是语文课本中每一篇课文和阅读材料里,思想和文采兼美的句子和段落。这些语言可以直接用在作文中,成为写作的原材料,成为最经典的写作元素。而语言素材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最简洁的办法就是直接从语文课文中进行截取,特别是每年考纲规定的高考必背篇目中的名言警句就是最好的语言素材。例如:语文课本鸿门宴,可以积累如下的精彩语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秋毫无犯;劳苦功高;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竖子不足与谋等。以上这些语言都可以直接从原文中找

2、到出处,一些语言至今还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在高考作文写作中直接运用。2.情节素材所谓情节素材,就是语文课本中,讲述的一些很有吸引力的故事情节。而情节中包含有人物和事件,可以作为论据使用,成为写作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情节素材需要根据课本内容,兼顾考场写作题目需要,进行具体加工,加工后的情节可以根据写作题目进行压缩或扩展。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里最精彩的故事之一,文章前半部分内容主要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历史人物。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三个精彩历史故事的叙述,刻画了蔺相如的临危授命、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私仇之上的精神,也表现了廉颇勇于改过

3、、知错能改的可贵品质。这篇课文,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解读,可以根据写作题目的不同,从不同人物的角度进行切入,通过对其故事情节进行压缩,作为行文素材,一材多用,为不同写作观点的论证起支撑作用。?完璧归赵:开始赵国宦官缪贤向赵王推荐蔺相如,称其为一个智勇双全之人,接着写蔺相如向赵王分析秦强赵弱的形势,权衡曲直利害,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对策,并自告奋勇接受出使秦国的重任。在出使秦国,与秦王斗争的过程中,蔺相如“献璧取璧”、“归璧于赵”、“廷斥秦王”,并理直气壮告诉秦王,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蔺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胜利,并功成加官。渑池之会:赵国战败,秦王提出渑池之

4、会,形势严峻,廉颇与赵王一起赴会。渑池之会上,秦王步步紧逼,蔺相如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在蔺相如的逼迫下,秦王终于由“怒”而“不肯”,由“不肯”而“不怿”,虽“不怿”而不得不“为一击缶”,这段文字把蔺相如在强权面前的凛然正气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秦国“终不能加胜于赵”,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蔺相如因为功大被拜为上卿。负荆请罪:蔺相如因为在外交上作出卓越贡献,被授予的官职超过廉颇。导致廉颇不满,廉颇居功自傲,口出狂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为此主动退让回避,引起属下不满,蔺相如向舍人说明自己避让廉颇的原因不是害怕廉颇,而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这使廉颇非常感动,于是廉颇“肉袒负荆,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5、体现出一种知错就改的品质,最后将相和好,成刎颈之交,留下千古美谈。再如报任安书一文,更有许多值得积累的情节素材:司马迁忍辱负重的人生坎坷经历;司马迁面对宫刑绝境,选择“隐忍苟活”而不是一死谢世的艰难选择。对于课文中的情节,要成为写作的素材,有时候可以全盘选用,但更多时候需要根据写作需要,进行剪接加工,压缩提炼,以写作需要为使用原则。3.故事素材报任安书课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古者富贵而名摩灭者,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6、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其实熟悉历史的人知道,这一段话涉及到许多历史人物,其中包括的故事情节也很多,如:(1)孔子困厄:孔子有一腔报国之志,可命运多舛仕途不顺,徒有远大抱负却无用武之地,统治者对他始终采取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孔子68岁时返回鲁国,致力于整理文献与教育学生。(2)屈原放逐:作为楚王的同姓贵族,屈原起初颇得楚怀王信任,但他极具理想主义色彩的诗人气质注定与混乱的政治环境格格不入,这种困境让他遭到两次流放。楚怀王时,他被流放到汉北;楚襄王时,他被流放到沅、湘。在孤独困境之中,屈原写就了离骚这首伟大的浪漫主义诗歌。(3

7、)孙子膑脚:作为春秋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曾与庞涓同向鬼谷子学习兵法。两人情谊甚厚,结为兄弟。庞涓成为魏惠王将军之后,十分嫉妒师兄的才智。竟然骗膑入魏,割去了孙膑的膑骨。尽管惨遭不幸,孙膑却写就孙膑兵法,创造了前无古人的高度。再如出自课文赤壁赋的故事乌台诗案:这是宋元丰二年发生的一起文字狱,纯属政治迫害。御史中丞李定、舒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告发并逮捕了苏轼。后经力保,苏轼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常有乌鸦栖息筑巢,自汉代以来别称“乌台”。还有藤王阁序包含如下故事:(1)冯唐易老:冯唐因说话直率,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代

8、,直至白发皓首,还是一名郎中。武帝时,有人举荐了他。武帝问道:“你这么老了,怎么还是一个郎中?”冯唐直言不讳地说:“文帝好文。而我好武;景帝好美,而我貌丑;陛下即位,你喜欢年少的,而我却老了。”武帝听了他的话很感动,想提拔他为车骑都尉,可冯唐此时已经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后世用这个典故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2)李广难封:李广英勇善战,才略过人是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将军。他一生与匈奴打了大小70多仗,威名远扬,人称“飞将军”。唐人王昌龄曾写诗赞美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就是这样一位戎马一生的名将,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却一直难以封侯,最后自杀身亡。(3)贾谊被贬:贾谊是西

9、汉著名的大儒,最为人称道的政论作品是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汉文帝对贾谊很器重,但遭到群臣的反对。后来汉文帝开始有意疏远贾谊,贬谪他为太傅。汉文帝十一年,梁怀王不幸坠马而死,贾谊认为自己作为梁怀王的太傅,没有尽到责任,一年以后,伤感过度而死年仅33岁。其实我们所学的许多课文中都有表现各种不同主题的小故事,如果对这些小故事加以整理,并对应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这些故事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然后根据需要加以扩展丰富,就运用到不同的写作题目中。4.?人物素材所谓人物素材,就是语文课本中涉及到的各类人物,例如课文、传记中的传主、各类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等等,他们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作品故事、奇闻逸事都可以成为

10、高考作文积累的素材。对于人物素材积累,要进行全面的搜集和整理,重点落在人物人生经历、相关事件以及其作品上,这样的素材积累,可以让我们对一个人物的挖掘深入全面,可以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关照,便于写作时根据需要灵活使用。下面举例说明:李清照身份:宋代著名女词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多次出现在初、高中语文课本中。性格:天资颖悟,嗜书如饴,志存高远,倔强好胜,调悦风流,才华横溢。特长:工诗词文赋、善金石文物、晓书法绘画音律、通医药博戏教育,集多种文化素养于一身。作品:留存后世的作品有千古绝唱的词、正气浩然的诗、回肠荡气的文赋,其词论首开中国词学批评史之先河。成就: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

11、成就杰出、影响深远的女词人。她的艺术成就在历代为数不多的女词人中是首屈一指的。有人曾以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来称赞她是词家一大宗师。后人以“词魂”来赞誉她,一方面凸现了其在词创作方面的杰出成就,更因为她是宋代婉约词派的担纲人物和领军人物。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她曾作如梦令,描述她少女时代在济南的欢乐生活,主要突出一个“乐”字。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惶难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词

12、人晚年连遭国破、家亡、夫死之痛,所作词更为深沉感人。李清照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后称“易安体”。李清照词中“愁”的渲染、“红”字的巧用、“瘦”字的美学意蕴、迭字的探胜等写作风格,成为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蔺相如(1)身份低微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2)勇于为国家承担责任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3)善于观察情势、分析情况的才能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4)智和勇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5)临危不惧的“勇”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13、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廷斥之。(6)其“能言善辩”的外交家的形象与“知死必勇”的策士风度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7)不计个人私仇而以国家利益为先的优秀品质“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许多语文课本中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也可以成为我们作文写作的素材,根据写作的主题,我们有目的加以选择,就可以巧妙成为作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作文写作的元素。5.思想素材人的健

14、康离不开思想的健康,人的成长离不开思想的成长,从语文课本中我们可以获取富足的思想精华,因为前人的思想会给我们启迪和教益。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课文中获取不同的思想营养。当我们不得志之时,我们不妨看看古人:司马迁从文王、仲尼、左丘明、孙子、吕不为、韩非子等人身上,获得了重新生活的勇气;战国时的李斯从厕所与仓库中老鼠的不同际遇中悟到了人生应该发愤图强,终成大器;史铁生在地坛里悟出了生命的价值不是自我抛弃,而是要从逆境中崛起。我们从语文课文中可以悟出许多思想素材,从而运用到作文写作中。例如,报任安书的思想素材:大丈夫志当存高远,面对命运的折磨,当忍辱负重,执着前行。面对挫折,勇敢面对,不要放大痛苦,活着理

15、当追求人生的价值。逆境出人才,自古雄才多磨难,历史的先贤给我做出了榜样。官场失意的司马迁却为后人留下了光耀千古的史记,可见,人生道路上,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开启了另一扇通往光明的窗,所以,不要为已倒的奶瓶哭泣,抬起头来,去寻找新的更可口的食源。人生不仅要“立功”,还要“立德”、“立言”,为后世留下精神财富。面对人生的转折点,要抓住机会,要化不利为有利,要学会选择。思想素材的获取,难度较大,需要我们对于所学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要根据课文内容,从其内在的思想层面加以感悟,在深入感受的基础上,提炼出文章蕴含的思想内涵,然后以此作为写作素材,巧妙运用到作文行文中。(二)课本作文素材运用

16、技法1.技法一:直接引用直接引用,就是对文章中的语言素材进行直接引用,在写作中可以成为论证的材料,也可以成为立论的观点。这种方法最容易使用,使用时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积累要准确,因为是直接引用,所以要保证材料与课文中一致。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直接引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命的意义、磨难与成功、逆境出人才、修炼、艰难人生与奋斗不息等等。用作理论论据,在实例论证的基础上总结,引出自己的分析,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17、曾益其所不能。”于今我们的时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了,孟子所说的重重磨折,我们正在亲领身受。我希望我们每个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们,要明白我们的责任,本着大无畏的精神,不顾一切困难,向前迈进。?朱光潜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直接引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名句作为全文总结,然后由古及今,联系今天的时代和我们个人实际,强调我们也要经历这样的磨难,朝前迈进。论据使用准确而贴切,极具说服力。引出文章观点,直接用原文哲理丰厚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空白是生命中的盲点我以对生命的热烈追求来庄严宣誓:我拒绝空白。我崇拜孔子。他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有“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18、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规”的宣言。我崇拜孟子。他有“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豪情,他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坚毅。我之所以崇拜孔子、孟子,就是因为他们敢于接受生命的挑战,通过经历各种磨难,成为“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之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拒绝了生命的空白,让生命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儒家世界的精神天空!? 高考优秀作文拒绝空白在具体论证的基础上,用名句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鲜明,令文章倍增底蕴。2.技法二:同质叠加同质素材叠加使用,需要我们要善于根据写作题目要求,围绕着文章的中心,将平时积累起来的人物素材,巧妙组合在一起,把不同的人

19、物身上的相同点,挖掘出来,论证同一个中心,这就像一个炸弹本身就有威力,如果把几个炸弹捆绑在一起,构成集束炸弹,威力会更大,同质叠加后的写作素材会变得更加具有感染力。苏轼和李清照的人物素材叠加组合苏轼和李清照属于同一时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的人生、经历、作品风格、内在情感都不相同,如何才能把他们组合在一起,那就是找到他们身上的共同点均能在世俗的侵蚀中,保持自我的个性;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世俗名利所累。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写作中心要求,将有关他们的素材叠加在一起,组合成一篇文章。人生坎坷、淡薄名利、不计顺逆、不论成败、自我认识与他人期待、笑看人生、生命的意义等。围绕中心,裁剪素材,提取素

20、材中的共同之处,指向明确,提炼概括,服务中心。? ? 不要轻易说不流水之畔,红尘滚滚,问生命:成,你能否有朗月照花,深潭微澜的美艳?你能否有不计顺逆、不计成败的超然?你能否有扬鞭策马、登高望远的旷达?败,你能否有滴水穿石、汇入江流的意志?你能否有穷且益艰、不坠青云之志的傲岸?你能否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倔强?不要轻易说“不”,你能!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苏子你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对你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你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你关爱的

21、世人,无一不期望你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你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你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但你能否依然浩气长存,依然气贯长虹,依旧不坠青云之志?最终,你没有轻易说“不”,因为你能,所以没有轻易说不!于是,你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淡泊,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这一切皆缘于你没有轻易说“不”纵然生活是杯烈酒!不要轻易说“不”,你能!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

22、流离苦,几时休?满腹感伤的奇女子,面对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你没有轻易说不。从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你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你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迷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但你能否依然不计顺逆,依然不计成败,依然名留青史?最终,你没有轻易说“不“因为你能,所以没有轻易对命运说不。于是,你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浮世曲折的沧桑变幻,在雁字南归之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黑暗中点燃一盏孤灯

23、,蹒跚地走过。 这一切都来自你没有轻易说“不”,纵然生活是杯苦茶。如果,如果生活是一片浩淼无涯的苦海,请不要轻易说“不”,敢于面对会是你挂长帆、济沧海的勇气。如果,如果生活是一座陡峭崎岖、险境迭生的高峰,请不要轻易说“不”,勇往直前会是你攀峭壁、登悬崖的魄力。生命让每一个人都开一次花,但不担保都会结一次果,请不要轻易说“不”当你的人生还是一朵花的时候。? 2008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这是一篇非常有文采的满分作文,先用一组疑问句构成排比入题,开篇即显示了考生不同凡响的文字理解能力和驾驭能力,非常精彩,然后以第二人称使用苏轼和李清照的人物材料,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本着诗词入文的原则,重点深入分析人物

24、“不轻易对命运说不”的内核,点明文章的文题。两则材料之间构成了非常严谨的层次,其中苏轼和李清照身上的共同之处:面对生活的磨难,都没有轻易说不,这体现了考生高人一等的材料驾驭能力和文章布局能力,令人赞叹。文章材料丰富,视野开阔,通篇基本上使用排比,真可谓文采飞扬!3.技法三:异质对比异质对比就是面对一个写作话题,我们手中只有一个素材,这个素材从单个上论证中心很单薄,这时我们就可以尝试进行反向联系,找到与素材内容相反的素材进行对比,通过不同特质的素材进行组合对比,起到论据的作用,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异质素材对比使用,需要我们抓住对比点,进行组合,注意对应性。对比双方应该互相对比,互为映衬。其次在素材

25、的使用上,要将对比引向深入,运用的正反两方面的素材,不能只摆出事实,必须在此基础上对截然相反的态度、方法、效果等进行深入分析,解释素材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异质素材的对比包括物与物的对比、人与物的对比、人与人的对比三种形式。山和水的异质素材对比在许多人眼中,山代表阳刚,水代表阴柔。山给人的感觉是沉稳、厚重、高大、可以依靠。而水给人的体会是灵动、柔美、活泼、值得追求。所谓“山清水秀”就是这个道理。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险峻、亘古,水灵动、多变,山和水在不同人的眼中和笔下,各有风采。刚与柔、父爱和母爱、山与水、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仁者乐山与智者乐水等。根据写作中心,运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技法

26、,将两者的不同之处进行比对,形成映衬,在对比中将素材的不同之处,进行挖掘,着力表达其不同之处的深层内涵,使素材发挥服务中心的作用。4.技法四:提取化用所谓提取化用,就是对原文素材进行部分提取,不是全部引用,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写作的需要,对原文进行化用,化用时可以立足于原文,引出相关的人物故事、经历,借助其意象,构建新的写作内容,为表达中心服务。滕王阁序的提取化用?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失,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面对现实、机遇、坚守、命运、志向、抓紧时

27、间、个性与人格等;(1)以点带面,通过文中的一个诗句,带出与之相关的人物故事。?(2)并列呈现,将这些人物坎坷的命运一一列出,增强论证的力量。?(3)反面论证,分析这些人物失败的命运后,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佐证论点。那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是洛阳古道上响彻云霄的感叹,还是阮籍穷途惊天动地的恸哭;是哈姆雷特站在崖边生存或者毁灭的抉择,还是千里孤坟,昭君幽咽琵琶的怨怒。(湖南高考满分作文真理只有一个先化用“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再将之与哈姆雷特的名句,苏轼“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等句以排比的形式并列引出,语句错落有致,语言底蕴迷人。我的目光停留在历史的湖畔,流水潺潺,鹤汀凫渚。历史的风猎猎作响,我听

28、到一个响亮的声音:“老当益壮,宁移自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个老人的声音又从远处隐隐约约地飘忽而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于是,我懂得了生命的绝唱应当如豹尾一般高亢有力,如帕瓦罗蒂的男高音般使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生命的绝唱先化用原文,将“流水潺潺,鹤汀凫渚”的诗意画面设置为背景,继而直接引用滕王阁序中的两个名句,表达出坚定自我的思想情怀。素材运用自然,语言灵动精彩。5.技法五:发散思维分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任何事物都有许多不同侧面,从不同侧面思考会得到不同结论。同时,任何事物都处于客观世界的“关系网”中,都是其中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环节,从不同的角

29、度联系周围事物去观察思考会得到不同结论。用发散思维进行议论文多角度立论,就是将题目放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力求考虑到题目中各要素和对象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多角度地联想和思考,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课本素材进行发散思考,首先要找到合理的思维要素,然后通过急速的联想,找到正确有价值的立意点。课文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一篇给好朋友任安的回信,其中涉及到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其中一些经典情节,可以成为写作素材,因此从整理情节素材的角度,我们可以对其中的素材进行发散思维分析,运用来写不同的作文话题和题目。故事素材名称:司马迁接受宫刑隐忍苟活素材内容回放:天汉二年,李陵在

30、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汉武帝大怒,文武百官也大骂李陵投降可耻,司马迁为其辩护:“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穷,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臣以为,只要他不死,他还是会效忠汉朝的。”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这番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护短开脱,把他投入监狱,并处以宫刑。宫刑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人在逆境中发愤有为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活了下来,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围绕着司马迁接受宫刑这一情节素材,我们可以运用发散思维,从如下不同的角度来

31、运用这一素材进行思考和分析,然后以此作为论据,来进行论证。角度一、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了完成史记,他正确看待人生的挫折,化痛苦为力量,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写作这个话题,要围绕着“遭遇挫折”后不要“放大痛苦”来进行立意,以司马迁的遭遇“腐刑”而保持正常心态作为实例加以论证。角度二、转折司马迁人生有几次转折:一是父亲的去世前的重托,使他的人生发生转折,他注定要成为一名史官,克绍箕裘;其二是为李陵辩护,接受宫刑,失去一个男人的尊严;其三是完成史记,使他从一个普通的史官,变成名垂青史的伟人。围绕着司马迁人生的几次重大转折,我们可以以司马迁作为写作的素材,从“转折使人生从此变得精彩”来立轮角

32、度三、选择司马迁在遭遇宫刑之后,面临着“生还是死”的两难选择,选择生必须忍受做一个男人的奇耻大辱;选择死可以解脱但是无法完成父亲临终前重托。选择继续写史记,难;选择放弃生命,容易。根据司马迁在为李陵辩护获罪后的“生与死”的选择,坚持完成史记写作的重任和放弃活着的权利的选择,可以写一篇不错的感人文章。角度四、镜子围绕司马迁这个人的人生经历和处世选择,我们发现司马迁其实就是一面镜子,一面可以折射出人性光芒的镜子,特别是从司马迁遭遇宫刑这一事件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成功的人是如何面对逆境,如何面对挫折;面对生与死的选择,如何让生命的价值得到最大体现;面对朋友陷入危难,如何敢于仗义执言;面对昏君的灭绝

33、人性的行为,如何“隐忍苟活”,面对奸臣当道,如何做一个“贤人”;面对历史的编写,如何秉公直言,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所以以司马迁为写作素材,可以写出一篇以“镜子”为题目的好文章。6.技法六:聚合思维分析百川滂沱终归海,落叶纷飞终归根对于拥有的各类素材,我们如何把他们勾连起来,这就需要以写作的题目、话题或中心为聚合点,对来自不同课文中的不同写作素材进行收敛、聚合、筛选,为素材的归属确定一个明确的“靶子”,这是一种由点到面的内聚式思维状态,又可称为内敛思维,集中思维。对于来自课本中的一个个单一素材进行发散思维所形成的价值点,并不都是合理的或最佳的,而且在运用时也不可能全部涉及,这就需要对掌握的素材进行

34、“聚焦”,尽可能从对关键要素或隐含要素中,找到最佳或最新的方案。对于手里掌握的多个相关素材,更需要学会聚合思维,找出素材之中的相关要素,或并列、或正反、或层进,以便在素材使用时能产生合力。例如:严监生和葛朗台这两个文学人物,一个出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一个出自巴尔扎克的人间戏剧,出自不同的作家笔下,属于不同的国度,但是这两个人物却有相似之处: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直到家人领会了他的意思,把点着的两根灯草去掉了一根,才安心逝去;而葛朗台临死前,看到教士做法事的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的动了一动。神甫

35、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由此可见,这两个人物虽然个性不同,但是确有一个共同点:贪婪、吝啬、处心积虑聚敛财富,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吝啬鬼”。素材1、勾践勾践灭吴事迹:越王勾践兵败,退守会稽山后,马上招集贤良,共治国事。以图复兴越国大业。在此十年期间,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富国强兵,最终灭掉吴国,报仇雪恨。蒲松龄专门撰写了一幅对联来歌颂勾践: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素材2、项羽项羽本纪事迹:少怀壮志少时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兵法大喜,见秦始皇出

36、游,即曰“彼可取而代也!”,说明其亦有大志。叱咤风云项羽率军与汉军交战,勇猛无敌;与汉王直接对垒,使汉王受伤而逃,足以见出其英勇善战。垓下悲歌身临绝境,四面楚歌,被迫与虞姬生离死别,最后勇敢突围,摔28手下至乌江,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最后不肯渡江,拔剑自刎,足以体现一代枭雄的英雄本色。素材3、邓小平在哈金森工厂事迹:少年邓小平,远离故土,漂洋过海,来到法国,勤工俭学,在哈金森工厂担任学徒工,工作努力,在艰苦的环境里,努力学习,乐观向上,工作比任何人干得出色,不气馁,不放弃,最后成为了一名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者,为后来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面对上面的三个人物素材,时代不同,经历

37、不同,事迹不同,怎样把他们聚合起来,进行运用呢?这就需要运用聚合思维的方法分析,找到他们之间的想通点,比如如果用来写作“退路”的作文,该如何使用这些课本素材呢?看下面的精彩文段:勾践,亡国之君,为夫差灭国,留下退路,来到吴国,十年磨砺,卧薪苦胆,忍辱负重,终于崛起,灭夫差,兴越国。有志者,事竟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项羽,盖世英雄,被刘邦打败,未留退路,来到乌江,面江而泣,自断退路,“无颜对江东父老”,终不渡河,拔剑自刎,成为失败的英雄,英明一世,糊涂一时,留下千年一叹。邓小平,改革舵手,被撤职迫害,留下退路,虽三起三落,屡遭挫折,但为自己为革命,却矢志不移,哪怕最后只是保留党籍,也决不

38、放弃,最终为中国找到了一条统一祖国大业、通向幸福的康庄之路。可见,无论古今,为人处事,留有退路,海阔天空;不留退路,自取灭亡。? 退路 对于上面提到的古今历史人物,立足于“退路”这一写作的题目,从“留有退路,获取成功”和“不留退路,只能灭亡”两个不同的角度,通过对比的手段,阐明了对“退路”的独特见解,最后得出结论。这里就运用了聚合思维,对素材进行整合,统一到“退路”的写作主题下。7.技法七:逆向思维分析变个法子下刀吧,苹果中有五角星事物关系中的正与反、倒与顺都是相对的,事物间可相互转化,在不同的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对于同一则写作素材,有时反弹琵琶,从相反或相对的角度去思考,关注其微小、潜在

39、甚至相反的可能性,从而引起新的思索,产生超常的构思和不同凡响的新观念,这种思维即属于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从相反的方向来考察事物,或者干脆把思考对象颠倒过来进行思考的方法。逆向思维往往能够打破常规思维,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揭示比较新鲜的主题,取得常规思维所达不到的表达效果。例如我们学过韩愈的课文马说,文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叹最能引起今人的共鸣,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求,但是我们对于“伯乐相马”这一事件素材进行逆向性思考,可以得出如下思考:从韩愈提出“马说”至今已有千余年,“伯乐相马”大体还属于“经验型”,主观片面和不科学的局限性表现得十分明显;人才的身价、仕途的顺畅全在个

40、别人的认识和评价、掌握之中;任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如果不得伯乐赏识,没有和伯乐拉上关系,就休想展示其才;联想到当今四化大业,如此寄希望于“伯乐”一身,恐怕难以符合科学精神,还可能滋生权威、官僚作风。逆向思维的关键在于“逆”,而不是“异”,决不是刻意猎奇,标新立异。求异要讲究科学态度,防止出现随意翻新的倾向。8.技法八:辨证思维分析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天堂对于拥有的素材,进行全面、本质、客观、内在的分析,离不开辩证的思维。辨证思维就是要求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对素材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联系的观点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则写作素材都可以联系到

41、相关的个人经历、历史故事和社会现象等,这样,我们的思路就可以拓展到无限的领域。发展的观点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的素材,其本身蕴含着发展性的道理,如“水滴石穿”这一素材;有的素材,如果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分析,会得到具有发展性的观点,也就是说,不同的特定时空下,素材会呈现出不同的价值点。如“孟母三迁”这一故事素材,从现代教育学的角度分析,除了要求我们加强良好的教育环境的营造外,还需要重视对环境能动性适应的教育培养,进而可提出“适应性教育”和“挫折教育”等话题。全面的观点认识事物的过程化中,我们常常会对素材的认识陷入单一、片面的误区,为此,我们要反省自己的思维方式,让自己的思

42、维多元化、立体化,学会使用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我们拥有的每一则素材。:李清照及其作品,是语文课本中经常出现的高考写作素材,联系最近几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我们可以对“李清照”人物素材和作品构成的语言素材,进行加工和切割,用来写作下面多方面的作文话题及题目角度一、“变”、“变化”、“转变”、“转折”、“成长”角度二、“纪念”、“怀念”、“忘记与铭记”角度三、“魂”、“丰碑”、“标志”、“见证”角度四、“自我认识与他人期待”角度五、女人不是弱者、自古英雄出少年、环境对人的影响角度六、“爱情”、“亲情”、“愁情”、“豪情”、“相思”9.技法九:仿写整合素材我们已经掌握的课本写作素材,彼此之

43、间没有内在的联系,如何把这些素材勾连起来,我们就可以对已有的素材,按照作文要写作的主题进行整合仿写。例如我们掌握了如下的文段没有长须飘拂的冯友兰,没有美学散步的宗白华,没有妙语连珠的吴组缃,没有口衔烟斗旁若无人的王瑶,北大的未名湖肯定会寂寞多了。素材分析:上述文段中前四句都是人物及其各自拥有的特征,他们又与北京大学的未名湖有关,按这一思路,我们可以运用课本素材,进行如下仿写:例1、没有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没有举杯望明月的李太白,没有慨叹民生困苦的杜甫,没有畅游赤壁纵怀大笑的苏轼,中国古代的诗坛必定苍白得多了。根据诗人们的特质和诗句,按照例句的形式,把他们统一在“中国诗坛”的主题下,形成一个完成

44、的句群,表达的时候,运用了排比和引用的修辞手法。例2、没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没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搞乃翁”的陆游,没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没有“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爱国的天空必定黯淡多了。围绕着“爱国”这一主题,筛选我们课本上出现的历史人物和现实人物,寻找他们对于爱国的有关认识,然后运用这些素材,进行写作,语言表达中使用了排比和引用的修辞手法。10.技法十:扩写想象素材我们平时对课本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与写作的具体要求有差别,这就需要具体运用时,对课本素材进行重新加工,其中有一个技巧就是扩写素材。所谓扩写想象,就是把原来一个

45、比较简单、粗糙、内容比较概括的素材,扩展生发成篇幅较长、内容丰满生动形象的素材。例如:苏轼,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经典素材,下面是其相关的素材:素材展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号称“三苏”。有“一门三父子,峨嵋共比高”之美誉。嘉佑元年,21岁的苏轼赴京赶考,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宋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变法,苏轼因政见不和,被迫离京,后因“乌台诗案”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元符三年大赦,归途中,卒于常州。苏轼的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

46、赋、后赤壁赋等作品。其中许多经典名句可以成为写作扩展的素材。对于苏轼这个人物素材,许多同学时常使用,然而常常缺乏思考和挖掘,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令人看后味同嚼蜡。其实,苏轼的素材内涵丰富,传递出许多的文化和人文内涵,如果可以根据写作话题进行创造性想象,并结合其基本素材,进行想象扩展,就会使素材的内涵得到更全面、更丰富、具有新意的展示。素材运用:例文:? 把苏东坡“养”在心里自古,君子皆主张“养性修内”。择一楷模,观其文,察其人,撮其旨要,取其精髓,精心培育自身。为何要把苏东坡“养”在心里呢?因为苏子确有超凡脱俗之处。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他却能超离“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凉,抱定“物各

47、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而可以由大家“所共适”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哲学虽有浓重的“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色彩,却是他超然物外的精神支柱。处变不惊,旷达怡然,正是我们要向苏东坡学习之处吧。然而,仅从一篇赤壁赋就得出东坡超乎万物之外、不食人间烟火的结论,可就未免太武断了。如果东坡与陶渊明一般只爱自然,与林和靖一般厌弃尘世,那倒不必将其“养”于凡夫俗子的心中了。因为,真正的隐士看破纷扰红尘,皆怀遗世独立的境界,凡人是无法企及的。换言之,东坡亦乃一凡人,吾等方可师之。在赤壁赋之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里,他毫不掩饰“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狂傲和“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豪情。东坡虽官运不佳,但他入世之

48、趣从未衰减;虽屡遭贬逐,仍不忘朝廷。然而,适逢政局变幻无常之时,即使是善为政者,亦多束手无策,何况东坡本非公卿之材呢?既非合格的隐逸清高者,又非“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能手,养他一心又做什么呢?仕途不畅而在文学上有成就者大有人在。柳宗元体弱多病,一贬至永州,即绝意仕途,其文字多寓意幽深隐晦。而东坡性情乐观,经波折不忘转机,其文字浅近通达明朗。东坡不是屈子,一旦失势,只能行吟泽畔,投水而终;东坡不是柳子,遭遇逆境,一筹莫展;东坡不是林和靖,恨人世恨到宁愿自闭西湖只与梅鹤为伴。东坡就是东坡,一个有血有肉,有潇洒亦有困窘的人,一个心情矛盾但善于应对事变的人。在狱中,他睡得熟吃得香;在流放中,他长途步行,

49、能吃粗饭;他随时开导自己,可以作画为文,访僧参禅;他研究饮食,自得其乐;流放海南,他还不忘培养青年作家,繁荣文艺事业这样一个人,难道不让人觉得亲切,觉得可爱吗?把苏东坡“养”在心里吧,让他时时提醒你,不要一味随波逐流地丢失自我,更不要在困顿时产生憎恨。乐观方能豁达,豁达才可从容。又是一篇以苏轼为素材的佳作,通过对苏轼素材的想象扩写,写出了自己对苏东坡的与众不同的认识,通过联系苏轼的作品,写出了苏轼与众不同的非凡的一生,特别是将苏轼和其他的一些失意文人相比,折射出苏轼虽屡遭打击,却不气馁,依然从容淡定、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其中许多内容是的想象。例如“在狱中”一段就是大胆的想象的成果,这是根据对苏

50、轼经历的理解所想象出来的内容,这就是对素材的扩写想象。11.技法十一:压缩概括素材有时候,面对一则内容较多的素材,直接引用进作文显然不适合,但又必须用这一素材,怎么办呢?压缩概括!即把内容较复杂、文字比较长的素材进行压缩概括,保留其主要内容,限制字数,缩成一则内容较短的素材。压缩时,对原意必须保留,即主题不变;尽量不要打破原素材的内容顺序;只留下主要内容,去掉修饰词;明确主题,删掉与主题没关系的内容。例如:留取担心照汗青一文中,把“文天祥誓死不降元”这一素材进行了详细的扩写,但是在高考作文中,无法对课本素材进行全部引用,于是我们可以进行剪裁和压缩。精彩文段展示:面对着汹涌的零丁洋,被捕的文天祥

51、陷入了沉思:北方已为夷人所占,本希望收复失地,可是自己亦被捕,南山也陷入了元人之手。刚才降将规劝自己投降,是啊,如投降可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不,我不能,我是宋朝人,为了宋朝的尊严而活着,人生自古谁无死,为的不就是那浩然正气而活吗?今天就是我血染零丁洋之时对于课文中的许多素材,都需要进行概括压缩,在此基础上,要找到一个思维聚合的点,这个点就是将压缩的素材串连起来的红线,然后利用陈述性的语句,借助排比的手段,把原本没有关系的素材整合在一起,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而且从语言的表达的角度看,句式整齐,很有气势。12.技法十二:化用写意素材化用即不是直接引用诗人的作品,而是根据需要进行描述性的刻画;

52、写意,就是通过简练概括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重在物象与人物内心情感的神似。对于一些课文素材,为了将其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可以通过对已有素材进行具体加工,把与作品以及作品的内涵联系起来,通过化用相关的诗词素材,把其意蕴适用于具体的写作中,让读者体味到文章独有的文化底蕴。素材展示:李清照素材运用:? ? ?成长处,处处在变书页变黄了,走出的文字变绿了;故事变浅了,感悟的道理变深了;冥想变多了,心中的浮尘变少了;记忆变淡了,跳跃的思想变浓了;心灯变亮了,过往的杂念变暗了生活正是这样瞬息万变,正如苏格拉底云:“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成长就是在不断变化发展,逐步走向成熟。我俯身捧起历史长河中

53、积淀的瑰宝,抬头仰视易安成长处不断变化的身影,感受到一个普通女子变为一代词魂的艰难苦恨。在那书香四溢的庭院,易安由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变成天真矜持、情窦初开的宦门少女,在陌生人前,她会“急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易安在不停地变化,因为她在成长。在门前的绿肥红瘦时,在山间的露浓叶落中,她泛舟湖上,此时已是日暮,易安却“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兴尽晚回舟”。她变得更加婉丽清新,更加才情动人。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在家庭的突变中,在国家的骤变中,易安的内心也在变,由脆弱变得坚强,由贪玩变得明志,由娇气的大家闺秀变成终日凝眸、柔肠百结的多情思妇,由多愁善感的小女子,变成胸中装得下整个宋朝的

54、一代词魂。多少次送夫千里,“欲说还休”,抹不去心中的泪痕;也曾有过“花自飘零水自流”的黯然伤神;还有过“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吟唱;偶尔也会仰天长啸:“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更多的却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无限伤感。易安继续在变,尽管变成落魄红颜,先后经历了国破家亡,她依然如坚强的菊花,傲然独放。时间的流逝洗去了她脸上的红润,岁月的无情也在额头留下深深的烙印,曾经的花容月貌禁不起风雨的侵蚀,变得憔悴沧桑,变得人老珠黄,但永远不变的,是心中的追求,是一代词魂的旷世奇才,是对丈夫的执著,对祖国的赤诚。在凄迷的风雨中,在昏暗的烛光下,在清冷的梧桐旁,易安永远熠熠闪光,

55、绽放生命的辉煌。此时的易安已变成永恒,永恒得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此时的易安已变成丰碑,一座永远流动在人们心中的丰碑!这是一篇以“李清照”个人经历、思想变化、个人创作诗词作为写作素材的成功之作。以“李清照”作为载体,把一个抽象的话题“变”与一个具体可感的人物结合起来,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运用化用写意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对“变”的独特感受。行文中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写易安从小到大,从外到内的变化,把一个普通女子易安到一代词魂的变化展示在读者面前,最后揭示出这种变的深刻内涵:“变”让易安从一个普通女子成为一代词魂,成为一种永恒,成为一座丰碑。很有个人思考和感悟,反映出思考的深刻。13.技法十三:简笔勾勒

56、素材为加大作文容量,在对于人物素材的使用时,可以抓住人物最精彩的行为举动,通过简笔勾勒的形式,对人物事迹进行描绘,这样使用素材,既可以增大文章内容的容量,也可以在表达上形成排比,使表达富有气势。精彩片段展示:例1、当三闾大夫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西楚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叼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的悲风发出阵阵悲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扣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着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 高考满分作文生命的绝唱这是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的开头,运用最精练简洁的语言,选取了古今中外四位历史人物作为写作的素材,作为写作的引子,具体

57、而生动的写出他们的各自不同的表现,给人的直观印象,为下文提出本文的话题“生命的绝响”蓄势,作铺垫,告诉读者生命的绝唱应当如豹尾一样高亢有力,为下文提出中心奠定基础。这种运用素材的手法,就是简笔勾勒,抓住人物最核心的内容,进行描绘,既使文章内涵丰富,又使语言形成铺排,富有视觉冲击力。例2、荆轲高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踏上了一条不归路;西楚霸王慷慨高歌“力拔山兮气盖士,时不利兮骓不逝”自刎于乌江边;文天祥奋笔疾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捐躯报国;谭嗣同临终愤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踏上刑场他们慷慨就义,为各自的事业而不惜牺牲生命,他们富有中华民族的

58、牺牲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他们有着中国魂,他们用英勇和牺牲铸造了令后人敬仰的中国魂。? 中国魂文章从古到今引用了四个历史人物,通过将历史人物与他们的语言勾连起来,写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追求,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献出了生命,他们身上存在一种共同的东西:中国魂。使用素材时用的方法就是简笔勾勒的技法,这种方法最大益处就是可以最大限度扩大容量,构建排比,富有气势。14.技法十四:运用文化因子写作素材中有一类素材,是具有文化因子富含文化底蕴的素材。这一类素材把古典的意境、闪烁的古诗词、熟悉的历史名人、精致的文言句式集中在一起,从历史的隧道、文学的天空、民间的集市、语

59、言的栈道、诗词的音律中,直奔一个主题,那就是让他们的组合,形成一种强烈的氛围:文化氛围,让文化的芳香蒸腾成一种绚丽斑斓的祥云,成为与个人思想结合的有机载体,成为考生写作作文的一种鲜明特色。何为文化因子?文化因子其实就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包含人物、典故、俗语、地点、景物、官职、事件、意象、诗词等多个方面,这些词语,因为本身具有某种文化意蕴或文化特质,能够激活读者的想象,引发相关内容的触动,提示并传达一定的文化信息,这些文化因子素材的和谐巧妙组合,就成为荡漾在考场作文里的文化氛围。运用富含文化因子的素材,语言就能传达大量的文化信息,所以行文中够熟练和谐巧妙运用含有文化因子的素材,文章就会呈现出深厚

60、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底蕴。如果我们要用有关陶渊明的相关素材进行作文,就可以将与人物有关的文化因子作为写作素材,点缀在语言之中,这样文章就会呈现出一种厚重的文化感。精彩片段展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在充满是非的官场,他迷茫,他辨别不了前进的方向,终于有一天,他明白了,自己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死故渊”,于是在“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后,他回到了南山,在东篱之下,与菊为伴,保留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志气,让菊香来熏陶自己受污已久的心灵,让自己更清楚的辨别是非,最后成就了一代南山隐士之名,得到了快乐的人生。菊香中的明辨是非,成就了陶潜的快乐。 美酒南山明月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