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保分练第二辑(打包10套)含答案_第1页
(全国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保分练第二辑(打包10套)含答案_第2页
(全国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保分练第二辑(打包10套)含答案_第3页
(全国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保分练第二辑(打包10套)含答案_第4页
(全国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保分练第二辑(打包10套)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全国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保分练第二辑(打包10套)含答案练(二十)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邵伯温字子文,洛阳人,康节处士雍之子也。雍名重一时,如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皆交其门。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故所闻日博,而尤熟当世之务。光入相,尝欲荐伯温,未果而薨。后以河南尹与部使者荐,特授大名府助教,调潞州长子县尉。及司马光子康诣阙,邢恕召康诣河阳,伯温谓康曰:“公休除丧未见君,不宜枉道先见朋友。”康曰:“已诺之。”竟往。康

2、卒,子植幼。吕大防谓康素以伯温可托,请以伯温为西京教授以教植。伯温既至官,则诲植曰:“温公之孙,大谏之子,贤愚在天下,可畏也。”植闻之,力学不懈,卒有立。绍圣初,章惇为相。惇尝事康节,欲用伯温,伯温不往。会法当赴吏部铨,程颐为伯温曰:“吾危子之行也。”伯温曰:“岂不欲见先公于地下耶?”至则先就部拟官,而后见宰相。惇荐之于朝,而伯温愿补郡县吏,惇不悦,遂得监永兴军铸钱监。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惇犹在相位。伯温义不至京师,从外台辟环庆路帅幕,实避惇也。丁母忧,服除,主管永兴军耀州三白

3、渠公事。童贯为宣抚使,士大夫争出其门,伯温闻其来,出他州避之。擢提点成都路刑狱,贼史斌破武休,入汉、利,窥剑门,伯温与成都帅臣卢法原合谋守剑门,贼竟不能入,蜀人德之。绍兴四年,卒,年七十八。赵鼎少从伯温游,及当相,乞行追录,始赠秘阁修撰。尝表伯温之墓曰:“以学行起元祐,以名节居绍圣,以言废于崇宁。”世以此三语尽伯温出处云。(选自宋史邵伯温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B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C时元祐诸贤/方南

4、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D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解析:选D从专有名词“诸贤”分析,其谓语是“南迁”,由此判定“迁”后面要停顿,排除A、C两项。从专有名词“伯温”分析,其谓语是“见”,宾语是“范祖禹”,后置的状语是“于咸平”,故“伯温”前和“平”后要停顿,排除B项。另外,也可以从结构对应的角度分析,“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结构相同,可以判断“平”和“昌”后要停顿,这也能排除B项,答案为D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

5、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但不能用于女性。C诣阙:“阙”借指朝廷或京城,“诣阙”即奔赴朝廷或都城。D秩满:“秩”指官吏的职位或品级,“秩满”即官吏任期届满。解析:选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邵伯温勤学好友,受到良好教育。他既得到了父亲的教导,又结交了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等同辈友人,增长了见闻,熟悉了时务。B邵伯温讲究礼节,懂得知恩图报。他劝说司马康做事要有分寸,守礼节;司马康去世后,他承担起了教育司马植的责

6、任。这些体现了对司马光的感恩。C邵伯温坚守大义,不愿阿谀逢迎。章惇因为曾经师事邵康节,想要重用邵伯温,邵伯温却百计避免;众人皆巴结童贯时,他听闻童贯要来,却躲避。D邵伯温守蜀有功,深受百姓爱戴。在反贼史斌势力正盛之时,他与卢法原共同谋划,坚守剑门关,最终阻止了史斌入川,蜀人因此十分感激他。解析:选A“结交了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等同辈友人”错误,原文为“雍名重一时,如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皆交其门。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由此可以看出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是邵伯温的长辈。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会西

7、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5分)译文: (2)赵鼎少从伯温游,及当相,乞行追录,始赠秘阁修撰。(5分)译文: 参考答案:(1)恰逢西边发生了战争,欲收复西夏所占领的故地,从军的人可连升数级,邵伯温应当前往,但他却将机会让给同僚。(得分点:“会”“阶”“推”各1分,句意2分)(2)赵鼎小时候曾经跟从邵伯温交游,等到赵鼎做了宰相,就请求追赠邵伯温,朝廷才追赠邵伯温为秘阁修撰。(得分点:“游”“乞”“追录”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邵伯温字子文,洛阳人,是康节处士邵雍的儿子。邵雍在当时颇有名望,像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这些人都到其门下与之交往。邵伯温在家聆听

8、父亲教诲,在外则以司马光等为师,而司马光等人不讲名位辈分,与邵伯温父子两代为友,因此邵伯温见闻日渐广博,且特别熟悉当代事务。司马光入朝为相,曾打算荐举邵伯温,没有来得及便去世了。后因受到河南尹与部使者的推荐,邵伯温被特别授予大名府助教,调任潞州长子县县尉。等到司马光之子司马康应召入朝时,邢恕请司马康先到河阳,邵伯温对司马康说:“你服丧期满还没去拜见皇帝,不应该绕道河阳先见朋友。”司马康说:“我已经答应了邢恕。”最终还是前往了河阳。司马康去世后,儿子司马植年幼。吕大防说司马康平素认为邵伯温可托付,于是请求任命邵伯温为西京教授来教育司马植。邵伯温到任后,就教育司马植说:“你是温公司马光之孙,谏议大

9、夫司马康之子,是贤是愚皆为天下人所关注,这很值得敬畏。”司马植听后,发奋学习,毫不懈怠,最终有了立身之本。绍圣初年,章惇任宰相。章惇曾经师事邵雍,(故任相后)打算重用邵伯温,邵伯温不愿前往。恰逢按规定邵伯温当赴吏部听候铨选,程颐对邵伯温说:“我认为你此次的吏部之行有危险。”邵伯温说:“我难道不打算见先公于地下吗?”于是,邵伯温先到了吏部听候拟定官职,然后才去拜见章惇。章惇将邵伯温举荐给朝廷,而邵伯温希望补任郡县官职,章惇为此不高兴,于是让邵伯温监永兴军铸钱监。此时,元祐时期的诸位贤达正南迁,士人很少有去拜访他们的。邵伯温到咸平拜见了范祖禹,到颍昌拜访了范纯仁。有人为他担忧,他却毫不顾忌。恰逢西

10、边发生了战争,欲收复西夏所占领的故地,从军的人可连升数级,邵伯温应当前往,但他却将机会让给同僚。邵伯温任官期满后,章惇依然在朝中任宰相。邵伯温坚守大义不去京师做官,接受州郡征召做了环庆路帅府幕僚,实际上是为了避开章惇。遭母丧,服丧期满后,邵伯温主管永兴军耀州三白渠公事。童贯任宣抚使,士大夫争相登门巴结讨好,可邵伯温听说童贯要来,赶紧出走他州以避童贯。后来被擢升为提点成都路刑狱,当时反贼史斌率部攻破武休,进入汉、利,窥视剑门,邵伯温与成都帅臣卢法原共同商议守剑门,反贼史斌最终没能进入关内,蜀人因此对邵伯温十分感激。绍兴四年,邵伯温去世,时年七十八岁。赵鼎小时候曾经跟从邵伯温交游,等到赵鼎做了宰相

11、,就请求追赠邵伯温,朝廷才追赠邵伯温为秘阁修撰。赵鼎曾为邵伯温之墓做表记说:“邵伯温以学识操行起于元祐年间,以声名节操显于绍圣年间,以言论受贬于崇宁年间。”世人皆认为赵鼎这三句话概括了邵伯温一生的进退。二、保5争9的古诗歌(11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56题。赠 荷 花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曲 池 荷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注伦:同等,同类。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长期仕途失意。5下面对这两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李诗中“不相伦”意谓世人重花轻

12、叶,“金盆”表现了对花的偏爱。B李诗“惟有”二句与首二句形成对比,表现荷花花叶相守,不向世俗屈服的品格。C卢诗写“浮香”绕岸,实际表现的是夏荷的盛开,以嗅觉写之,十分巧妙。D卢诗“常恐”二字带来角色转换,由前面诗人的观赏,变为荷花的倾诉。E两首诗都描写了荷花开放、荷叶铺陈之美和花残叶败的凄凉景象。解析:选BEB项,“表现荷花花叶相守,不向世俗屈服的品格”错误,李诗的三、四句与一、二句对比,表现荷花和荷叶与其他花卉不一样,是花与叶的完美结合。E项,“都描写了荷花开放、荷叶铺陈之美和花残叶败的凄凉景象”错误,李诗“翠减红衰”和卢诗的“飘零”都是想象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6.这两首咏物

13、言志诗都写了荷花,但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 解析:解答这道题,应注重对诗歌描写的荷花的特点进行分析。比如李诗,诗人描写了荷花和荷叶密切的关系,又用“常相映”来表达诗人对美好人际关系的赞美之情;卢诗,描写了荷花的香味、荷叶的风姿等,又写了荷花对秋风的恐惧之情等,以此表现诗人的才华和怀才不遇的悲凉等。参考答案:李诗:描写了荷花与荷叶一起开合舒卷,翠减红衰的景象,表现了它们休戚与共的关系,借此表达了诗人对同甘共苦的美好人际关系的赞美。(“描写”“关系”“情感”各1分,共3分)卢诗:先写荷花溢香、荷叶田田的景象,暗喻自己才华卓著;又写荷花对秋风凋零的恐惧,暗写自己怀

14、才不遇的忧虑。(答出“才华”1分,答出“怀才不遇”2分,共3分)练(十一)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郝质字景纯,汾州介休人。少从军,挽强为第一。充殿前行门,换供奉官,为府州驻泊都监,主管麟府军马。与田朏将兵护军须馈麟州,道遇西夏数千骑寇钞,质先驱力战,斩首、获马数百。又与朏行边,至柏谷,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转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宣抚使杜衍、安抚使明镐连荐之,且条上前后功状,超迁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大名贾昌朝又荐为路钤辖。使讨贝州,文彦博至,命部城西。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

15、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彦博将斩千,质趋至帐下曰:“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彦博壮其义,两释之。质自此益知名。贼平,迁六宅使,历高阳关、定州、并代钤辖,驻泊副都部署,龙神卫、捧日天武都指挥使,马军殿前都虞候,加领贺州刺史、英州团练、眉州防御使。奉诏城丰州,进步军副都指挥使、宿州观察使。召还宿卫,改马军。英宗立,迁武昌军节度观察留后,加安德军节度使,为殿前副指挥使。神宗立,易节安武军,为都指挥使。元丰元年,卒,帝亲临其丧,赠侍中,谥曰武庄。质御军有纪律,犯者不贷,而享犒丰渥,公钱不足,出己奉助之。平居自奉简俭,食不重肉,笃于信义。田朏不振而死,为表揭前功,官其

16、一孙。在并州,与朝士董熙善,约为婚姻。熙死,家贫无依,质已为节度使,竟以女归董氏。自为官,不上伐阅,从微至贵,皆以功次迁云。(选自宋史郝质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B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C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D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

17、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解析:选B解答断句题,要注意句意及句子结构。根据句意,“为贼焚”做“虑”的宾语,中间不能停顿,排除A、D。“千辞”结构完整,“亭焚,吾任其责”是“质曰”的内容,其中“质”做主语,“曰”为谓语,“质曰”不可断开,所以排除C,选择B。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夏,党项羌族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宋朝为夏国,因为在中原西部,故又被称为西夏。B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是直辖于中央的最高行政区划,高于府、州等,相当于明清时期的省。C谥,即谥号。古时帝王、诸侯、贵族、大臣等死后,为赞颂其生平事迹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死后被谥

18、为“文忠”。D婚姻,意为儿女亲家,女方的父亲为婚,男方的父亲为姻。在鸿门宴中就提到,项伯和刘邦曾约为婚姻。解析:选C“赞颂”一词表述片面,谥号有褒有贬。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郝质作战英勇,屡立战功。在护送军需物资时与西夏几千骑兵力战。他身先士卒,斩杀、缴获数百匹马;后又在巡边时,在柏谷打败敌军。B郝质言而有信,重情重义。河上的亭子被烧之后,他到文彦博帐下主动承担责任;曾经与董熙约为婚姻,董熙死后,家贫无依,他依然履行婚约。C郝质治军严明,生活节俭。对触犯军纪的人,严惩不贷,但对部下的犒赏也很丰厚,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补贴,而他自己吃饭却从不吃两样菜。D郝

19、质历侍多君,均受重用。曾被破格提拔为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英宗时,被授予殿前副指挥使等职;神宗时担任都指挥使;死后,皇帝还亲临其丧。解析:选C“而他自己吃饭却从不吃两样菜”错,原文是“食不重肉”,意思是吃饭少吃肉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转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5分)译文: (2)质趋至帐下曰:“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彦博壮其义,两释之。(5分)译文: 参考答案:(1)敌人在路上挖沟来阻止官军,郝质在寒岭下抵御他们,辗转作战并追赶败北的敌兵,于是修复了宁远各栅,来阻塞敌人的交通要道。(得分点:“堑”“

20、逐北”“冲”各1分,句意2分)(2)郝质跑到(文彦博)帐下说:“蔺千离开,实际上是我派他去的,罪过是在我这里,希望(让我)代替蔺千受死。”文彦博钦佩他的正义,释放了他们两个。(得分点:“趋”“愿”“壮”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郝质字景纯,是汾州介休人。年幼参军,拉硬弓是第一名。担任殿前行门,换任供奉官,担任府州驻泊都监,掌管麟府军马。与田朏率军护送军需物资到麟州,途中遇到西夏的几千骑兵劫夺,郝质前行开路,奋力作战,斩杀、缴获数百匹马。又与田朏巡视边疆,到了柏谷,敌人在路上挖沟来阻止官军,郝质在寒岭下抵御他们,辗转作战并追赶败北的敌兵,于是修复了宁远各栅,来阻塞敌人的交通要道。宣抚使杜衍、安

21、抚使明镐联名推荐他,并且上奏章分条向皇上陈述他前后立功的情况,皇帝破格提拔他为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大名贾昌朝又推荐他为路钤辖。皇帝派他征讨贝州,文彦博到了,命令他部署城西。河上有一个亭子很壮观,文彦博担心被敌人焚毁,派小校蔺千看守,而郝质派蔺千到其他营地考察作战武器,蔺千推辞,郝质说:“(如果)亭子被焚毁了,我承担这个责任。”蔺千(就)离开了,而亭子被焚毁了。文彦博将要斩杀蔺千,郝质跑到(文彦博)帐下说:“蔺千离开,实际上是我派他去的,罪过是在我这里,希望(让我)代替蔺千受死。”文彦博钦佩他的正义,释放了他们两个。郝质从此更加出名。贼人被平定,郝质升迁为六宅使,历任高阳关、定州、并代钤辖,驻

22、泊副都部署,龙神卫、捧日天武都指挥使,马军殿前都虞候等职,还兼任贺州刺史、英州团练、眉州防御使。郝质奉诏在丰州修筑城墙,晋升步军副都指挥使、宿州观察使。皇帝召他回京宿卫,改任马军。英宗即位,他任武昌军节度观察留后,加封为安德军节度使,担任殿前副指挥使。神宗即位,改任安武军节度使,担任都指挥使。元丰元年,(郝质)去世,皇上亲临他的丧礼,追赠他为侍中,谥号武庄。郝质治理军队有纲纪规章,违反纪律的人不宽恕,同时,犒赏也很丰厚,公款不够,就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资助。平时自己需求的日常供养简单,吃饭少吃肉食,笃守信义。田朏因没法拯救而死去,郝质写奏章说明他以前的功劳,(朝廷)让他的一个孙子做了官。在并州,他

23、与朝士董熙交好,约为儿女亲家。董熙死后,董家贫困没有依靠,郝质已经是节度使了,最终把女儿嫁到了董家。他自从做官,不看重自己的功劳和资历,他的地位从低微到显贵,都凭功劳的大小逐次升迁。二、保5争9的古诗歌(11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56题。宿芥塘佛祠贺铸青青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微径断桥寻古寺,短篱高树隔横塘。开门未扫杨花雨,待晚先烧柏子香。底许暂忘行役倦,故人题字满长廊。注诗人当时以阅田为务,每天忙于巡查农事。:大麦。底许:几许,多少。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麦欲抽芒”点明春末的物候,以“东风晚更狂”写风势变大,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庄稼的担忧。B“微径断桥寻古

24、寺”,以“微径”“断桥”衬托出寺庙僻静冷落略带荒凉的特点,极具画面感。C“短篱高树隔横塘”,描绘了寺庙周围错落有致的环境,暗示了探幽寻寺之路的曲折萦回。D全诗写入寺过程,层次井然:先写进入庭院;再写傍晚燃香;末写在寺内长廊看到满是故人的题字。E全诗以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为序,意在表现诗人投宿古寺途中由“倦”到“忘”的心理变化过程。解析:选AEA项,“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庄稼的担忧”无中生有。E项,不是“意在”表现“途中”的心理变化。6.尾联说“底许暂忘行役倦”,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暂忘”的原因。(6分)答: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诗人暂时忘却行役之倦的原因,应结合全诗进行分析。首联点明时节,此时诗人正是

25、阅田劳倦的时候,故投宿古寺,可以暂时摆脱繁忙的公事,暂离疲倦;颔联写了寺庙的幽僻,颈联写了寺庙的清幽宁静,让人心神自在,这种外在环境氛围让诗人忘却疲倦;尾联写自己看到了故人的题字,十分欣慰,因而忘却疲倦。参考答案:诗人每天以阅田为务,投宿古寺,暂离行役的劳倦;寺处幽僻之地,杨花飘落,柏子燃香,自在清净;见到故人的题字,诗人感到慰藉。(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练(十七)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靳德进,其先潞州人,后徙大名。祖璇,业儒。父祥,师事陵川郝温,兼善星历。金末兵乱,与母相失,母悲泣而盲,祥访得之,舐其目,百日复明

26、,人称其孝。国初,刘敏行省于燕,辟祥置幕下,佩以金符。时藩帅得擅生杀,无辜者多赖祥以免。赠集贤大学士,谥安靖。德进为人材辨,幼读书,能通大义。父殁,益自刻励,尤精于星历之学。世祖命太保秉忠选太史官属,德进以选,授天文、星历、卜筮三科管勾,凡交蚀躔次、六气侵沴,所言休咎辄应。时因天象以进规谏,多所裨益。累迁秘书监,掌司天事。从征叛王乃颜,揆度日时,率中机会。诸将欲剿绝其党,德进独陈天道好生,请缓师以待其降。俄奏言:“叛始由惑于妖言,遂谋不轨,宜括天下术士,设阴阳教官,使训学者。”帝从之,遂著为令。成宗以皇孙抚军北边,帝遣使授皇太子宝,德进预在行,凡攻战取胜,皆豫克期日,无不验者。亦间言事得失,多

27、所裨益。成宗即位,历陈世祖进贤纳谏、咨询治乱之原,帝嘉纳之。授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领司天台事,赐金带宴服。都城以荻苫廪,或请以瓦易之,帝以问德进,对曰:“若是役骤兴,物必踊贵,民力重困,臣愚未见其可。”议遂寝。敕中书自今凡集议政事,必使德进预焉。所建明多见于施行。寻以病丐闲。仁宗时在东宫,特令中书加官以留之。会车驾自上京还,召见白海行宫,授资德大夫、中书右丞,议通政院事。仁宗即位,命领太史院事,力辞不允。以疾卒于位。赠推诚赞治功臣、荣禄大夫、大司徒、柱国、魏国公,谥文穆。(节选自元史靳德进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祖璇,业儒业:以为业B所言休咎辄

28、应 咎:凶,不吉利C德进预在行 预:预先D寻以病丐闲 丐:请求解析:选C预:参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行省,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元代最高中央行政机关为中书省,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也称“行省”。B辟,官府征召。征辟制源自汉代,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张衡传中“连辟公府不就”的“辟”即此意。C东宫,因方位得名,一般指太子所居之宫,后借指居住在东宫的太子。陈情表中“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东宫”就是指代太子。D谥,谥号,中国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死后,后人根据其生前的德行,加给他们

29、的带有褒奖意义的称号。解析:选D“带有褒奖意义的称号”错,谥号带有褒贬意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靳德进之父靳祥为官正直,他利用手中的生杀之权,保全了不少无罪百姓的性命。B靳德进精于星历,因此他屡受荐举提拔,多次的进谏和上奏都得到了皇上的认可。C靳德进善于预测,成宗以皇孙身份带兵之时,其攻战取胜,靳德进都能预测准日期。D靳德进见识高卓,他反对剿杀,重视教化,劝阻粮仓改建,都显示出他过人的智慧。解析:选AA项,“他利用手中的生杀之权”错。由原文“时藩帅得擅生杀,无辜者多赖祥以免”可知,当时只有藩帅才有生杀之权,不过无罪之人多依赖靳祥得免。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

30、选B项。认为“多次的进谏和上奏都得到了皇上的认可”中“都”字说法绝对,因为原文有“所建明多见于施行”?靳德进的建议多被采纳施行?。这种思路犯了只见一叶,不见全貌的错误。如果文中提到的历次进谏和上奏皇帝都认可,未提到反例,即可认为这句总结是正确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叛始由惑于妖言,遂谋不轨,宜括天下术士,设阴阳教官,使训学者。(5分)译文: (2)对曰:“若是役骤兴,物必踊贵,民力重困,臣愚未见其可。”议遂寝。(5分)译文: 参考答案:(1)叛变的开始,是由于(人们)被妖言所迷惑,于是谋图不轨,应该招纳天下术士,设立阴阳教官,让他们来教导那些学习的人。(得分点

31、:“括”“训”“学者”各1分,句意2分)(2)(靳德进)回答道:“如果这件事迅速办起来,物价必然迅猛上涨,民力会更加困乏,我愚笨,没有看出那是合适的。”(改建的)动议于是停息。(得分点:“骤”“踊贵”“寝”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靳德进,他的先辈是潞州人,后迁居大名。祖父靳璇,以儒为业。父亲靳祥,从师于陵川郝温,兼通星历之学。金末兵乱,(靳祥)与母亲失散,母亲因悲泣而双目失明,靳祥寻访到母亲,用舌头舔母亲的眼睛,百日后(母亲的眼睛)复明,人称其是孝子。元朝初年,刘敏到燕地巡视,征召靳祥到自己的幕府,给他佩挂金符。当时藩帅有生杀之权,无辜的人多由于靳祥而得免。(靳祥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

32、集贤大学士,谥号安靖。靳德进为人多才善辩,幼年读书,能通晓书中大义。父亲死后,更加刻苦自励,尤其精研星历之学。世祖命太保刘秉忠选拔太史院的官员,靳德进中选,任天文、星历、卜筮三科管勾,凡是有关天体交错而生日食月食、日月星辰运行轨迹、自然变化的六种现象相侵相克等,所预言的好事坏事总是得到应验。他时常根据天象变化而对皇帝有所规谏,(对元朝的统治)很有好处。多次升任秘书监,掌管司天事。随军征讨叛王乃颜,他估量攻战时间,大致能选准机会。诸将欲剿灭叛王之党,靳德进独持异议,向皇帝说明上天有好生之德,请求延缓发兵以待他们投降。过了不久,他上奏说:“叛变的开始,是由于(人们)被妖言所迷惑,于是谋图不轨,应该

33、招纳天下术士,设立阴阳教官,让他们来教导那些学习的人。”皇帝采纳了他的话,并写成法令。成宗以皇孙的身份掌握军权镇守北部边疆,世祖遣使向皇太子送去珍贵物品,靳德进参与此行,(到达后,)凡攻战取胜,靳德进皆能预先测定日期,没有不应验的。有时也议论处事的得失,使(成宗)得到很多益处。成宗即位后,靳德进又历陈世祖进贤纳谏,咨询治乱的原因的事情,成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话。成宗任命他为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主管司天台事务,赐给他金带宴服。都城以荻草编成的草荐来遮盖仓库,有人请求以瓦代之,皇帝拿这件事问靳德进,(靳德进)回答道:“如果这件事迅速办起来,物价必然迅猛上涨,民力会更加困乏,我愚笨,没有看出那是合

34、适的。”(改建的)动议于是停息。皇帝下令中书,自今以后,凡集会商议政事,必须叫靳德进参加。靳德进的建议多被采纳施行。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辞官闲居。仁宗还在东宫当太子的时候,特令中书省给靳德进加官以挽留他。恰好皇帝从上京回来,在白海行宫召见靳德进,任命靳德进为资德大夫、中书右丞,议通政院事。仁宗即位后,命靳德进主管太史院事务,他坚决推辞但未获准。(后来)因病在位上去世。追赠推诚赞治功臣、荣禄大夫、大司徒、柱国、魏国公,谥号文穆。二、保5争9的古诗歌(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

35、归便得,五湖注烟景有谁争?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是指诗人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用东风送“我”经过楚城,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乡,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D尾联暗用五湖典故,含有归隐田园之意。深刻地反映出诗

36、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E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解析:选ACA项,“东风送我经过楚城”错,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C项,“连年累月,无心翻书”理解错误;“动”意为“动不动”,“书”指书信,正确理解是: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6.“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有人评价这两句诗为:以景传情,仅14个字,却写得极有层次。请简要分析。(6分)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这一联上句巧用梦境,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郁结成梦,梦已回故园,然而毕竟像庄周梦蝶

37、那样虚幻而短暂;下句写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啼唤,更加触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示例二)这一联14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梦醒而更思乡;子规啼唤,愁上加愁。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月三更”,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练(十三)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曰

38、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省。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 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

39、侍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间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选自明史翁正春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B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C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D三十八年十一月日

40、/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解析:选C“三十八年十一月”,表示时间,“日有食之”为主谓句,句式完整,故应在“日有食之”前断开,排除B、D两项。“正春”为主语,“极言”作谓语,“阙失”意为朝廷的过失,作宾语,句式完整;“不报”意为不予回复,主语应为皇帝,与前文主语不一致,故单独成句,其前后应断开,排除A项。选C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左迁专指降官贬谪,比如白居易就曾左迁为九江郡司马。B薨,是死的意思。古代天子去世叫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亡曰不禄,百姓亡称死。C吏部,隋唐、五代时为尚书

41、省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职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D乞归,封建时代官员请假回家的专用语。类似的说法还有乞骸骨、乞身、解印、解甲归田等。解析:选DD项,“请假回家的专用语”错,“乞归”指官员请求辞职回乡。另外,“解甲归田”意为战士退伍还乡,与“乞归”等词意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翁正春才学过人,敢于直谏。万历二十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职为修撰,后又担任皇帝的讲官。他曾经向皇帝提出八点忠告,却没被采纳。B翁正春审时度势,建言得当。他知道琉球中山王已经归附倭寇,就建议皇帝和他们断绝往来,不要让他们到京都朝贡。皇帝对此表示赞同。C翁正春为官

42、正直,不惧权贵。虽然韩敬的党羽很恼恨翁正春,但他坚持认为韩敬在科场徇私舞弊,有罪。后来又违逆魏忠贤,被下旨责备。D翁正春严肃庄重,作风正派。他气质风度峻肃,整天不讲轻慢的话,即使疲倦也不东歪西靠,眼睛不四处乱看,看见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解析:选CC项,“他坚持认为韩敬在科场徇私舞弊”错,由原文“正春坐敬不谨”可知,翁正春认为韩敬的错误不在徇私舞弊而在行为不谨慎,不合为官体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5分)译文: (2)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间艳之。译文: 参考答案:(1)进士邹之麟分管乡试,偏私应试的士子童

43、学贤,被御史马孟祯等人告发。(得分点:“校”“私”“发”各1分,句意2分)(2)母亲一百岁(生日),(翁正春)率领子孙举杯献酒,祝她长寿,乡里人都羡慕他。(得分点:“奉觞”“上寿”“艳”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职为修撰,多次升迁官至少詹事。万历三十八年十一月出现日食,翁正春尽力进言朝廷的过失,皇帝没有答复。第二年秋天,皇帝生日,翁正春献上八句箴言:澄净君王的心绪,遵循祖制,振兴国家纲纪,信赖臣僚,珍惜贤才,谨慎地处理财政开支,体恤百姓,重视边防。皇帝并不省悟。王贵妃去世,许久不择地埋葬,翁正春因此谏言。(皇帝)命令(翁正春)和宦官去选择墓

44、地,选到了好风水的墓地。宦官却以费用大而感到为难,翁正春非常愤怒地说:“贵妃生育了太子,怎么拿天下大事讲节俭?”启奏皇帝,答复可以。 琉球中山王派遣使者朝贡,翁正春进言说:“中山王已归附倭寇,现在的使者多是倭人,贡物大都是倭国的器物,断绝与其往来比较好;要不然,也应当下诏让福建的抚臣酌量留下一些土产物品,不要让他们到京都朝贡。”皇帝对此表示赞同。万历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管乡试,偏私应试的士子童学贤,被御史马孟祯等人告发。翁正春提议废黜童学贤,贬谪邹之麟,而不牵涉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趁机弹劾翁正春徇私。翁正春请求辞官,(皇帝)不同意。不久,言官告发韩敬在科举考场上的事。翁正春治韩敬不谨慎

45、的罪名,韩敬的党羽很恼恨。亓诗教再次弹劾翁正春,翁正春上疏争辩,更加恳求辞官。虽然皇帝劝慰挽留了他,他却从此不安心自己的职位。不久,改派到吏部,掌管詹事府,以侍养母亲的名义回乡。天启元年,出任礼部尚书,协助掌管詹事府的事务。因直言违逆了魏忠贤,被皇帝下旨谴责。第二年,御史赵胤昌迎合上面的意思弹劾他,翁正春再度上疏请求辞官回乡。皇帝因为翁正春曾担任皇祖父的讲官,特意加封他为太子少保,赏赐他驿站的车马使其回去,这在当时可算是例外。当时翁正春已经年过七十,母亲一百岁(生日),(翁正春)率领子孙举杯献酒,祝她长寿,乡里人都羡慕他。翁正春风度严肃齐整,整天没有轻慢的话,疲倦了从不东斜西靠,暑天不裸露身体

46、,眼睛不四处张望,看见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 二、保5争9的古诗歌(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青 玉 案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句点出行旅的节令和境地,秋雨初晴,秋空如洗,秋色如画,为全词奠定了伤感的感情基调。B临水人家竹篱茅舍,岸边酒旗迎风轻扬,远处烟村错错落落,一丝温暖慰藉油然而生,一缕乡思也由心底萌生。C“凄凉”二字直抒胸臆,点明“乡心”的况味,处此境地,“心”不由己,深入一层写乡思之

47、撩人,感情更深挚。D“凤楼”借指家中的妻子,此句写路远人遥,视线难及,回头凝望,也是徒劳,点明“乡心”的具体内涵。E最后四句从望乡的怅惘转入今宵旅宿的孤寂情景,全从实处着笔,身未经而心先想,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解析:选AEA项,“为全词奠定了伤感的感情基调”错误,首句描写了秋天雨后初晴的美丽景色,是一种欢快的情感。E项,“全从实处着笔”错误,这四句运用了想象的手法,全是虚写。6.整首词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词句简要说明。(6分)答: 参考答案: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2分)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2分)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

48、了词人的思乡之情。(2分)练(十九)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徽举进士,累擢吏部员外郎。乾符中选滥,吏多奸,岁调四千员,徽治以刚明,柅杜干请,法度复振。父蔚避地于梁,道病,徽与子扶篮舆,历阁路,盗击其首,血流面,持舆不息。盗迫之,徽拜曰:“人皆有父,今亲老而疾,幸无骇惊。”盗感之,乃止。及前谷,又逢盗,辄相语曰:“此孝子也!”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饮奉蔚,留信宿去。抵梁,徽趋蜀谒行在,丐归侍亲疾。会拜谏议大夫,固辞,见宰相杜让能曰:“上迁幸当从,亲有疾当侍,而徽兄在朝廷,身乞还营医药。”父丧,客梁、汉。终丧,以中书舍

49、人召,辞疾,改给事中。张濬伐太原,引为判官,敕在所敦遣。徽太息曰:“王室方复,藏殚耗,当协和诸侯以为藩屏,而又济以兵,诸侯离心,必有后忧。”不肯起。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茂贞亟请,帝召群臣议,无敢言。徽曰:“王室多难,茂贞诚有功。今复恭阻兵而讨之,罪在不俟命尔。臣闻两镇兵多杀伤,不早有所制,则梁、益之人尽矣。请假以节,明约束,则军有所畏。”帝曰:“然。”乃以招讨使授茂贞,果有功,然益偃蹇,帝使宰相杜让能将兵诛讨,徽谏曰:“岐,国西门。茂贞凭其众而暴,若令万分一不利,屈威重奈何?愿徐制之。”不听。师出,帝复召徽曰:“今伐茂贞,彼众乌合

50、,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对曰:“臣职谏争,所言者军国大体,如索贼平之期,愿陛下考蓍龟,责将帅,非臣职也。”既而师果败。(节选自新唐书牛徽传,有删改)注柅(n):止,遏制。(kui):仓库。蓍(sh)龟:指卜筮。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B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C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D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

51、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解析:选C本题适合运用排除法。“召”意为征召,后面跟动词“为”和官名“给事中”,意为征召牛徽担任给事中之职,此处结构完整,不能再跟人名“杨复恭”,故排除B、D两项。“请假”为古今异义,“请”为请求,“假”为授予,意为“请求朝廷授予”,后面需有宾语,即授予的具体内容,也就是“招讨节”,故排除A项。选C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擢,选拔、提拔的意思,是指由原来的官职升到更高一级的官职,与“迁”“徙”同义。B行在,也称“行在所”,即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巡行所到之处。C敕,

52、此处指敕令,皇帝下达命令。“敕”本义为皇帝的诏令,如“敕封”“敕造”等。D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此处指拥兵一方的割据势力。解析:选A“与迁徙同义”错,“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徙”意为谪戍、流放或调动官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牛徽匡正时弊。他担任吏部员外郎时,处事刚直严明,杜绝官员选拔中的求取请托现象,使国家的法令制度得以重新振兴。B牛徽恪守孝道。他护送父亲去梁地途中被强盗打伤,但仍然抬着轿子;为了照顾父亲,他谢绝了朝廷的任命,直至办完父亲的丧事才赴任。C牛徽心忧国事。张濬讨伐太原时,牛徽认为王室正处于恢复时期,国库空虚,此时不宜用兵,应与各方

53、诸侯和睦相处,以巩固边防。D牛徽洞察情势。在多事之秋,他建议皇上把招讨使符节授予李茂贞,让其平定叛乱,又劝谏皇上不要急于讨伐居功自傲的李茂贞,而应慢慢制约他。解析:选B“直至办完父亲的丧事才赴任”错,原文为“终丧”,即为父亲守丧满三年。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饮奉蔚,留信宿去。(5分)译文: (2)今伐茂贞,彼众乌合,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5分)译文: 参考答案:(1)强盗和牛徽一起抬着轿子让他们住到自己家里,呈上布帛包扎(牛徽的)伤口,用稠粥和水招待牛蔚,留他们连住两夜才离开。(得分点:“舍”“创”“信宿”各1分,句意2分)(2)现在

54、讨伐李茂贞,他的军队都是乌合之众,战胜他们一定万无一失,你计算一下哪一天有捷报传来?(得分点:“万全”“计”“捷”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牛徽考中进士,经过多次提拔后担任吏部员外郎。乾符年间选拔官员不加节制,官吏中有很多奸猾之人,每年选调官吏四千人,牛徽用刚直严明(的态度)来治理(这个问题),杜绝委托求情,法令制度得以重新振兴。牛徽的父亲牛蔚到梁地去躲避祸乱,在途中生了病,牛徽与儿子抬着(牛蔚乘坐的)竹轿,经过栈道时,强盗击打他的头部,(牛徽)血流满面,(可他)仍抬着轿子不停步。强盗紧追不舍,牛徽对强盗行礼说:“人人都有父亲,现在我的父亲年老而且生病,希望不要惊吓他。”强盗被他的话感动了,

55、就停止追逼。到了前面的山谷,又遭遇强盗,(强盗们)就互相转告说:“这是一个孝子啊!”强盗和牛徽一起抬着轿子让他们住到自己家里,呈上布帛包扎(牛徽的)伤口,用稠粥和水招待牛蔚,留他们连住两夜才离开。抵达梁地,牛徽赶赴天子所在的蜀地谒见皇上,请求回家侍养生病的父亲。恰好牛徽被授予谏议大夫一职,他坚决推辞,拜见宰相杜让能说:“皇上行幸他处应该随从,父亲有病应当侍奉,不过我的哥哥在朝廷做官,我请求回去为父亲请医问药。”父亲去世后,牛徽客居梁、汉两地。为父亲守孝满三年后,朝廷征召牛徽担任中书舍人,牛徽以身体有病推辞,(后来)改任给事中。张濬讨伐太原,引荐牛徽担任判官,皇上下令当地官员督促牛徽赴任。牛徽叹

56、息说:“王室刚刚恢复,仓库的粮草已经耗尽,应当与地方诸侯和睦相处并把他们作为屏障,可又要加兵讨伐,诸侯与朝廷不是一条心,一定会有后顾之忧。”牛徽不肯赴任。张濬果然战败。朝廷又征召牛徽担任给事中。杨复恭在山南反叛朝廷,李茂贞请求朝廷授予招讨使符节去讨伐杨复恭,还没等朝廷答复,他就与王行瑜擅自出兵了。昭宗发怒,拿着奏章不批复。李茂贞屡次请求,皇上召集群臣商议,群臣不敢说话。牛徽说:“王室多灾多难,李茂贞确实有功劳。现在杨复恭依仗兵力作乱而李茂贞去讨伐他,李茂贞的罪过在于没有等待命令下达罢了。我听说两个节镇的士兵杀死杀伤很多人,(如果)不早一点有所控制,那么梁、益两州的人就要(被)杀光了。请朝廷把招

57、讨使符节授予李茂贞,明确规章,那么军队就会有所畏惧。”皇上说:“对。”于是把招讨使符节授予李茂贞,李茂贞果然平定了叛乱,但是他更加骄横,皇上派遣宰相杜让能率兵讨伐他,牛徽劝谏说:“岐地,是国都的西门。李茂贞凭借他的军队而(变得)暴虐,如果使他(对朝廷哪怕)有万分之一的不利,(而)使皇上的威严受到挫伤怎么办?希望慢慢制约他。”皇上不听劝谏。(讨伐李茂贞的)军队出发了,皇上又召见牛徽说:“现在讨伐李茂贞,他的军队都是乌合之众,战胜他们一定万无一失,你计算一下哪一天有捷报传来?”牛徽回答说:“我的职责是劝谏,所谈的都是有关军队、国家的重要事情,如果询问平定叛贼的日期,希望陛下用卜筮的方式去推求,责问

58、将帅,这不是我的职责。”不久,朝廷的军队果然被击败。二、保5争9的古诗歌(11分)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56题。甲诗送僧往湖南刘商闲出东林日影斜,稻苗深浅映袈裟。船到南湖风浪静,可怜秋水照莲花。乙诗送濬上人刘商木落前山霜露多,手持寒锡远头陀注。眼看庭树梅花发,不见诗人独咏歌。注头陀:行脚乞食的和尚。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甲诗“闲”字写出僧人出东林乃随性而为,犹如白云无心出岫。B甲诗运用光影、色彩对比,写出僧人与自然妙合无痕,富有禅意。C甲诗末句秋水、禅僧、莲花融为一体,烘托了一种凄清的氛围。D乙诗中的落叶、寒山与老僧构成一幅淡远萧疏的画面,诗中有画。E两诗皆以实写

59、手法,融诗之趣与画之美为一体,视觉冲击力强。解析:选CEC项,应为澄明纯净的氛围,没有凄清之意。E项,“两诗皆以实写手法”错,如乙诗“眼看庭树梅花发,不见诗人独咏歌”应是虚写的手法,是写诗人看庭院梅花即将开放,想象那时友人已远行,只剩下自己一人在花下吟咏的情景。6.这两首诗皆为送别诗,请简要分析二者情感的异同。(6分)答: 解析:甲诗后两句写船行至南湖,僧友内心如南湖风浪一般平静,诗人以“秋水”喻僧友心境的澄明通透,“莲花”喻僧友内心的洁净无垢,表达了诗人对僧友澄明洁净的内心世界和出尘风致的欣赏之情。乙诗后两句写眼看着庭院中的梅花就要绽放了,却只有诗人独自歌咏,表达了诗人对濬上人远行后不能同在

60、梅树下吟咏诗歌的遗憾之情。两首诗均无离别诗的悲苦之情。参考答案:异:甲诗写出诗人对僧友澄明洁净的内心世界和出尘风致的欣赏之情。(2分)乙诗表达了诗人对濬上人远行后不能同在梅树下吟咏诗歌的遗憾之情。(2分)同:这两首诗均为送别诗,却无离别诗的悲苦之情。(2分)练(十二)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陈良翰字邦彦,台州临海人。蚤孤,事母孝。资庄重,为文恢博有气。中绍兴五年进士第。知温州瑞安县。俗号强梗,吏治尚严,良翰独抚以宽,催租不下文符,但揭示名物,民竞乐输。听讼咸得其情。或问何术,良翰曰:“无术,第公此心如虚堂悬镜耳。”殿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