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1学案与测评 高考语文 第2章 文言文阅读课件精品 苏教版_第1页
《江苏专版》2021学案与测评 高考语文 第2章 文言文阅读课件精品 苏教版_第2页
《江苏专版》2021学案与测评 高考语文 第2章 文言文阅读课件精品 苏教版_第3页
《江苏专版》2021学案与测评 高考语文 第2章 文言文阅读课件精品 苏教版_第4页
《江苏专版》2021学案与测评 高考语文 第2章 文言文阅读课件精品 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江苏专版2021学案与测评 高考语文 第2章 文言文阅读课件精品 苏教版课件250张PPT。1.(2009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

2、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异,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竟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

3、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遂属其家通明属:托付B. 皆逡巡引却引却:后退C.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D. 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D项中“率”应为“都”。答案:D(2)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

4、是( )通明匿仰妻子他所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若辈亦知沈将军耶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A. B. C. D.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要读懂题干要求、语句含义,然后分清所列内容,运用排除法判断。表其英勇,表其率性而为, 表其得遇知己而喜。答案:A(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C. 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

5、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D. 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题选项中每一个意思都可以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地方,做题时注意排除把“无”说成“有”、先后次序颠倒和“曲解文意”的干扰。C项中并不是彭子篯免除了沈通明的罪责,沈通明是被朝廷赦免的。答案:C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译文:_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译文:_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译文:_答案:紧急悬赏捉拿田仰

6、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 淮安的沈通明,曾经做过前明朝的总兵官。他行侠仗义,重义轻财,士大夫都称道他。顺治二年,先前有个巡抚叫田仰的人,一向知道沈通明的为人,很是礼待他;等看到明朝大势已去即将灭亡,于是就把家人托付给沈通明,自己云游四海去了。沈通明将田仰的妻子和孩子藏匿到其他地方。 恰逢清军渡淮河,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当时沈通明已经长时间闭门不出了。追捕的人包围了沈通明的住所,沈通明来到内室,喝了几斗酒,撕开腰带将自己的爱妾绑住,背在背

7、上,牵马持弓、箭冲出家门,大叫道:“你们也该知道我沈将军吧!”于是上箭对准围捕的人,围捕的人都犹豫不决向后退却。沈通明快马飞奔,和他的爱妾都得以脱险。在苏州租赁房屋居住,更改了姓名,靠算命打卦为生。不久爱妾死了,感情没有依靠,削发出家当了和尚。不久,又还俗,到北方邓州寻访老友去了。 通明过去是个高大魁梧的汉子,有漂亮的胡须,以能饮酒为自豪。每次喝醉之后就在邓州的街市上大呼小叫,市面上的人都认为他是个狂人。彭公子篯,是本州人,在江淮一带向来很有名望,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了解到沈通明的住址,徒步前往和他交谈,沈通明默不作声。不久得知他是彭巡抚,才非常高兴地如

8、实相告。彭公抓住他的手说:“您的容貌与常人稍有不同,一定有人捉拿你,除了我还有谁是鲁国的朱家呢?”拉着沈通明一起回家,日夜与沈通明纵情饮酒,非常高兴。住了一段时间,遇到朝廷赦免罪犯才得以出门。 沈通明年青时凭勇敢有力气而出名,曾经同敌人作战,敌人射穿了他的胸部,通明当即拔出箭撕下战袍包裹伤口,追赶那个射箭的人,最终杀了那个人回来了,全军都认为他很豪壮。现在年纪八十多,臂力稍微衰弱了些,但饮酒还是不比年轻时少,行侠仗义自得其乐,也和过去是一样的。 明末战争之时,四方奇才辈出,像沈通明这样的人,全都是风流倜傥非同寻常之人,这都是我经常听到的。其他那些流落他乡湮没无闻,让我无法听到而不能够记载的人,

9、又不知道有多少啊。然而(这些人)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这是什么原因呢?当时,有的是有才之人却得不到重用,有的即便被任用了又不能尽其才。至于说在朝堂之上掌权的那些大臣,不是骄奢淫逸、邪恶奸诈、互相勾结,就是怀揣俸禄、沉溺争宠之流。当他们执事之时,不单是阻挠别人做事,还一定要借端诬陷别人。等到一旦将事情搞坏,他们自己束手无策,就一律蔑视天下缺乏人才。唉,哪里是真的缺乏人才啊? 2.(2009全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静,

10、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中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

11、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

12、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选自北史魏德深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为政清静,不严而肃肃:恭敬B. 会兴辽东之役会:适逢C. 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堪:忍受D. 动以军法从事动:招致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必须注意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动”,总是,常常。答案:D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 ) 常为诸县之最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未尝辄敢出门诣阙请留德深以贵乡文书为诈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运

13、用排除法:表明魏德深管理属下有方,约束官吏,排除A、B;“未尝辄敢出门”是猾人赵君实害怕魏德深,表明魏德深治理有方和他的严厉,故排除A和C;而“诣阙请留德深”显然是表明百姓爱戴,且“乃断从贵乡”的主语是两使,不能说明百姓爱戴。答案: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

14、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D. 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C项“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错误,文中说的是“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答案:C(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与郡丞元宝藏深

15、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译文:_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译文:_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句注意“交结”为古今异义词和“令长”、“ 指麾”等词的落实;第句注意“合境”和“从而”“居住”为古今异义词。赵君实和郡丞元宝藏互相勾结,前前后后的县令没有不被他左右的。而馆陶的全县人民都悲伤痛哭,因此跟随着去安家的有几百户。 魏德深,本来是巨鹿人。祖父是魏冲,在周做过刑部大夫、建州刺史,于是就安家在弘农。父亲名为魏毗,做过郁林令。德深最初做隋文帝的挽郎,后来作过冯翊书佐

16、、武阳郡司户、书佐,因为才能卓著升任贵乡县令。为政清静,不采用严厉的办法治理县政。正好赶上辽东作战,朝廷想出各种办法征税,派人到各个郡县责成催办。当时,朝纲废弛,法治紊乱,官吏贪赃贿赂成风,横征暴敛,老百姓不堪以命。只有德深所在的贵乡县,贫富相通,不竭尽老百姓的全力,上面要求的全部满足了,却没有惊扰百姓。当时盗贼群起,武阳等城大多被攻陷,唯独贵乡得以保全。郡丞元宝藏受诏追捕盗贼,经常进剿失败,每次都丢盔弃甲,军械丢得干干净净,于是就又从老百姓那里征集,并且以军法要挟百姓,像这样已经多次了。临近的城池在营造兵器,大家聚集在一起,官员民众互相指责,日夜喧哗,还是不能完成。德深问众人想做什么工作,安

17、排并让人们便宜从事,官府安静了,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只不过约束负责的官员,营造兵器也无须超过别的县,而使百姓辛劳困苦。但是他的属下办事尽力,为各县中最好的。很快他又调任馆陶县令,贵乡官员百姓听说这个消息后,互相谈论这件事,都感慨流泪,说不出话来。到了去任职那天,全城的人都去送他,哭号的声音传遍整条道路。魏德深到了馆陶,全县的百姓都像见到父母一样。有一叫赵君实的狡猾的员外郎,和郡丞元宝藏互相勾结,前后任的县令没有不被赵君实左右的。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贵乡百姓冒着危险到城里请求德深留任,上级下令答应了。馆陶的百姓也去向郡守投诉,称贵乡的任命文书是假的。郡守不

18、能决断。正好有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到了,两县的百姓拜见使者并诉讼,才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而馆陶的全县人民都悲伤痛哭,因此跟随着去安家的有几百户。元宝藏对魏德深很厌恶,正好越王杨侗在郡中征兵,元宝藏就令魏德深带一千士兵去东都洛阳。不久元宝藏在武阳归顺李密。德深所带领的士兵都是武阳人,因为家乡已被敌人占领,想到亲人,都出洛阳向东痛哭,然后又回洛阳了。有人对士兵们说:“李密的军队在金墉,离此仅二十多里地。你们要是去投靠李密,又有谁能够阻挡呢?何必这样痛苦。”士兵们都哭着说:“我们和魏大人一起来,不忍心丢下大人而逃走,并不是因为道路难走啊!”魏德深就这样深得民心。后来他和敌人作战,牺

19、牲在战场上,贵乡、馆陶的百姓至今仍然怀念魏德深。 2010年江苏省考试说明规定: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 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 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文言文阅读在选材方面,人物传记、各类优秀散文(如历史散文)兼顾,以叙述为主,与人物评论结合,文言小说也会继

20、续出现。从考查内容看,文言文阅读侧重“言”“文”并重。这里的“言”主要指的是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而“文”主要是指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考查方式是信息筛选、文意把握、句子翻译等。 第一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是历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2010年江苏省考试说明规定: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1. 常见文言实词。所谓“常见”,是指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纲上所列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文化经典中经常出现的实词。 2. 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

21、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等,其中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的考查是重点。 考查形式主要有: (1)直接判断词义的对错。要么是对某个实词提供四个备选项,要求选出正确答案;要么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后者是近几年高考常见的考查形式。 (2)要求考生辨别词义差异。要么是比较不同句子中字形相同的实词的意义,重点考查一词多义的情况,要么是要求找出与现代汉语在意义上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即比较词语古今义的异同。 一、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就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文言实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

22、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词的意义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形式延伸出来的。 (2009江西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

23、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决卖酒者宜死。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于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

24、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数:多次,屡次B. 事连吾侪 吾侪:我辈C. 能偿者捐其息 捐:舍弃D. 贫者立券还之 立:订立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注意“在文中的含义”。任何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也只是表达一个意思,因此,考生可将选项的意思代入文中,看是否通顺、合理。D项中的“立”,固然有“订立”的意思,但是根据文意:卖酒者对那些借钱的人说,没有偿还能力的

25、立即把债券还给对方,不要他再还钱了。因此,这里的“立”是“立刻,立即”的意思。答案:D (江西)万安县有个卖酒的人,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一生从不欺骗别人。有人差遣僮仆或丫鬟来买酒,他一定要问:“你能喝酒吗?”有人跌倒打碎了酒瓶酒坛,就回家拿酒瓶,重新盛满酒,让他(买酒的人)拿回家去。因此,远近各处的人称他(卖酒的人)是忠厚的长者。 乡里有一些多次凑钱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的人,相对叹息。卖酒的人于是问道:“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而相对叹息呢?”聚集饮酒的人说:“我们几个人担保某甲从某乙处借钱,某甲过期不肯偿还,将要打官司了,打官司就会家庭破败的,事情牵连到我们,

26、几家人都不得安宁了。”卖酒的人问:“多少钱?”回答说:“连本带息共四百金。”卖酒的人说:“这有什么好忧虑的呢?”立刻拿出四百金代为偿还,不求取借据。 有个客人背着很重的物品,在路上遇到大雪,不能继续前行。听说卖酒的人是个忠厚的长者,就投奔到他那儿去寄宿。大雪接连下了几天,卖酒的人每天喊着客人一起赌博,用赢的钱买酒肉来吃喝。客人输了多次,私下很不高兴地说:“卖酒的人难道不是忠厚的长者吗?既然我已经输了,姑且大吃大喝,算是回报我的钱吧。”雪停天晴了,客人赔偿所输的钱启程赶路。卖酒的人笑着说:“主人怎么可以拿客人的钱来买酒肉呢?天气非常寒冷,如果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卖酒者)

27、拿出客人全部所赔的钱还给他。 有个术士谈论五行,判定卖酒者将死。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将到之时,他摆下酒宴,把他购置的田地屋舍的主人一起召来,说:“我以往买你们的田地屋舍,你们心中愿意吗?价格上没有吃亏吧?”想要赎回去的,看一看卖契,价格不公道的,拿现金追补。又把向他借贷的人一起召来说:“你们借钱多少,连本带息多少。”如果有人能偿还,不要他们还利息; 如果是贫困的人,立即把借据给他们(不要他们偿还了),并且说:“不要让我的子孙为追索借贷让你们受苦了!”到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卖酒者的脸色和平时一样明亮,亲戚朋友都来看望他,等到半夜才散去。那以后,卖

28、酒的人又活了七年。 魏先生说:我听说卖酒的人喜好赌博,没事就和自己的三个儿子终日赌博,喧闹争吵没有家人之间的礼节。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儿子们好玩耍,不这样他们就会与别人赌博,败掉我们的家产了。”唉!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二、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词是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主要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等。特别要注意的是,有时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词连用,正好是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词语,这种情况容易给人造成错觉,望文生义,把它当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去理解,从而造成失误。如“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中的“形成”

29、,“形”是名词,作主语,形势的意思;而“成”是动词,作谓语,形成的意思。但是现代汉语中“形成”是一个词。 (2009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张耒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

30、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祐六年及第,调临安主簿。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祸悔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予解之曰:“子之前

31、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季节,季候 B. 及繁霜夜零,旦

32、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C. 予世之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 D. 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 解析:A项中的“季”应是“(秋天)最后一月”,犯了“以今义释古义”的典型错误,只有深秋季节,才会出现万物凋落的景象。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必须在具体的语境中确定并能够还原到原文中去。答案:A 诗经上不是这样说过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万物不经受变故,则不能成材,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能明达。晚秋的时候,天地开始变得肃杀,寒气就要来到。这时,大地上,凡是在春天和夏天雨水充裕的植物,花的颜色鲜美,枝叶茂盛。但等到浓霜夜降,早晨起来一看,(它们却)如战败的军队,卷旗

33、弃鼓,带伤而逃,官兵面无人色,岂只如此而已。在这时,天寒地冻,冬天来临,被摧残毁坏的植物超过一半,它们经历的变故也够残酷了。但是自此脆弱者变得坚强,虚败者变得充实,多液者变得干燥,都把精华收敛到内心,并且各显其成。深山的树木,上指青云,下遮千人的,在这时没有不凋落不堪的,何况那些蒹葭之类的植物呢?但是,工匠们拿着斧头来到山林里游看,全部把这些树木砍掉,用它们来做栋梁、屋椽、木桩、车轮、车辐,粗细软硬,无不合乎功用。这就是所说的有损失就有增益,有失败就有成功,有苦难就有快乐了。 我的同乡秦少章,在我任太学官员时,就把他的文章给我看,忧伤地对我说:“只是家里贫穷,遵从父母的命令,勉强写八股文。”以

34、后随着自己的心意写诗作文,往往清丽奇伟,比那些八股文强百倍。元祐六年考中进士,调到临安任主簿。读书人考中进士是值得高兴一阵子的,但秦少章每次见到我总是不高兴。我问其中的原因,他说:“我是世间的一个不合群的读书人,本性不高兴去做不愿做的事情,对情意不合的官员不愿去交往。饮食起居,行止作为,不能勉强自己附和他人。现在做了一点小官,完全丢掉自己的本性而去附和他人,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过去父母抚养我,现在则有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为官,又不能够。从今以后,我就像涂了漆却想求得除去一样了。”我劝解他说:“你为官之前,(像)春夏的草木,现在使你困苦不堪的,是蒹葭上的霜露。追求安稳的人性,是

35、天下最大的祸患。变迁是可贵的,重耳不流亡在外十九年,就不能回国成就霸业;伍子胥不逃奔他国,就不能攻破郢都(复仇)。这两个人,在他们困厄忧愁不得志的时候,暗地里补益自己的短处,使自己不足的方面有了提高,这就不像只通过口耳传授所学到的那样肤浅了。现在你反思以前的行为,那些值得悔悟的很多,那些使你增长才干的则更多。反思自己而能心安理得,就能驰行天下而没有可畏惧的事情了。能把饭食让给别人吃的人,常常是挨过饿的人;赐给的车马却推辞不坐的人,是不怕步行的人。如果怕挨饿,怕步行,那将有苟且侥幸之心,遇到的灾难不就多了吗?所以经霜而不变得肃杀的,是植物的灾难;安享逸乐终身的,不是世人的福分。” 三、 通假字

36、通假字主要有两种类型: (1)音近相通类:同音通假字,如“蚤”同“早”; 双声通假字,如“胡”同“何”; 叠韵通假字,如“欲信大义于天下”的“信”同“伸”。 (2)形近相通类:形声字与声旁通假,如“禽”同“擒”; 同声旁的形声字通假,如“拒”同“距”。 (2009全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

37、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 (选自宋书郭原平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禀:赐予 B. 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 C. 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 D. 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爨:做饭 解析:A“禀”的意思应是“秉性、天性”,现代汉语中有“禀赋”一词;B“闲”字意思与“娴熟”的“娴”相同,解作“熟习”;C“直”同“值”,解作“价格、报酬”;D“爨”,灶,烧火做饭。如“迨诸父异爨”(项脊轩志)。2000年全国高考题中曾考过“自放驴,取樵炊爨”。答案:A 郭原平字长泰,他生性品德宽厚,赡养父母一定要依靠自

38、己的力量。他会做木工,常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他生性谦虚,每次给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如果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渍的蔬菜,这样过了一冬一夏。郭原平父亲的丧事办完后,他自己建了两间小屋,把它当作祠堂。每到过年过节祭祀的时候,在这几天里,他都要哀思父亲,不进饮食。 四、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只作陪衬。例如

39、:“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此句中,只有“园”这个语素的意义,没有“圃”这个语素的意义,“园圃”是偏义复词。偏义复词的类型有以下两种: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中的“异同”就是偏义复词,意义在“异”上,译为“不同”。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如“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中的“公姥”,意义偏在“姥”上,译为“婆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若神。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守武人,为奸利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则缪为好

40、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还之,拂衣去。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用理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府不敢迫。县有潭出云雨,岁旱,巫乘此哗民,永杖巫,暴日中,雨立至,县人刻石纪其异。府遣卒数辈号“警盗”,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迕,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于是部使者及郡文移有不便于民者,必条利病反复,或遂寝而不行。或谓永:“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永曰:“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它。”大谷人安其政,以为自有令无永比者。既去数年,复过之,则老稚遮留如永始去。 具狱:据

41、以定罪的案卷。牒:授官的文书。投劾:递交弹劾自己、请求去职的呈文。文移:公文。遮留:拦阻挽留。 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偏义复词的是 ( ) A. 为奸利无所忌 B. 每宴飨费千金 C. 刺诸县短长 D. 必条利病反复 解析:本题考查偏义复词。A项的“奸”是求取,与“利”构成动宾关系,不是偏义复词。B项的“宴飨”都是宴请的意思,是同义复词。D项的“利病”是“利益和危害”,两个语素都有表义作用,也不是偏义复词。C项的“刺”是指责,其宾语只能是“短”,不能是“长”,所以“短长”是偏义复词。答案:C 郭永是大名府元城人。年轻时刚正聪明、英勇果断,身高

42、七尺,须髯如神仙般。因为祖父的官职任丹州司法参军。丹州太守是军人出身,无所顾忌牟取私利,郭永多次依法制裁他。太守大怒,气势汹汹地面对郭永,郭永不因此而改变,太守就假装说好话把他推荐给朝廷。 后来太守要改变已经定案的案卷,郭永力争,不听从,举起文书还给他,拂衣而去。(郭永)调任清河县丞,不久掌管大谷县。太原帅一般都由重臣担任,每次宴请花费千金,从各县收取用于供给,从大谷县收敛的尤其厉害。郭永写信给幕府说:“不是十分之一的收取,都是民脂民膏,用它来作为宴请的费用可以吗?如果没有得到命令,我将检举揭发而回去了。”郡府不敢强迫他。县里有一个水潭能产生云雨,当年干旱,巫师乘着这个时候对百姓们喧哗鼓动,郭

43、永用杖打巫师,把他们在太阳底下曝晒,雨立刻下起来,县里的人刻在石头上记载这种奇异的现象。府里派遣几批士卒称为“警盗”,刺探各县的长短,游荡作恶而不回去,没有人敢违抗他们,郭永给他们带上脚镣手铐带到郡府,郡府为此一并把其他县的人都追回来了。于是他对部使者以及郡里的文告有对百姓不方便的,必定反复条陈利弊,有的于是废止而不实行。有人对郭永说:“世人正在随声附和,你不要因此而取得灾祸。”郭永说:“我只知道实行我的志向罢了,无暇顾念其他的事情。”大谷县的百姓安心于他的治理,认为自从有县令以来没人能和郭永相比。他离去几年后,又经过那里,老幼百姓拦住挽留他就像郭永刚刚离去时一样。 准确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常用

44、方法: 1. 代入检验法 把解释的意思代入原文,联系上下文看其是否恰当,也不失为推断词义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此方法简单易操作,是推断文言实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 识别、推断通假法 首先,当遇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角度考虑。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如“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中的“信”就只能解释为通假字“伸”,文意才畅通。再如“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中的“取”字,解释为“拿取,夺取”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同“娶”。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统治者,丞相御史

45、举(龚)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 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 二千石不能禽制禽:同“擒”,捉拿 B. 上闻遂对,甚说说:同“悦”,高兴 C. 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召:同“诏”,皇帝的命令 D. 不副所闻副:相称 解析:本题可采用“识别、推断通假法”。以上四个选项中A、B两项都含有通假字,A项“二千石不

46、能禽制”中“二千石”是官职名称,“禽制”是对前文所言“盗贼并起”的处理办法,“禽”字按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可考虑其为通假字,“禽”即同“擒”,意为“捉拿、擒拿”;B项“上闻遂对,甚说”中“甚说”是皇上听到“遂”的回答后的愉悦心理,“说”同“悦”,意为“高兴”;C项“召见”是文言文常见的词语,“召”就是“召”,不通“诏”,因而C项错误;D项“副”的解释正确。答案:C 3. 课文迁移法 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的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例如,高考题中“扬州辟从事吏”同课文的“连辟公府不就”中的“辟”,“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同课文的“沛公不胜桮杓”中的“胜”。 张玄与王建

47、武先不相识,后遇于范豫章许,范令二人共语。张因正坐敛衽,王孰视良久,不对。张大失望,便去,范苦譬留之,遂不肯住。范是王之舅,乃让王曰:“张玄,吴士之秀,亦见遇于时,而使至于此,深不可解。”王笑曰:“张祖希若欲相识,自应见诣。”范驰报张,张便束带造之。遂举觞对语,宾主无愧色。 (选自世说新语)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遇于范豫章许 遇:相遇 B. 张因正坐敛衽,王孰视良久 孰:仔细 C. 范是王之舅,乃让王曰 让:谦让 D. 范驰报张,张便束带造之 造:拜访 解析:本题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对实词进行推断。可以运用“语境推断法”“代入检验法”“课文迁移法”等。A项“遇”在赤壁

48、之战“进,与操遇于赤壁”句中出现过。B项中的“孰”,D项中的“造”也都在课文中出现过。把所给的释义代入句中,根据语境都合乎语义,故都正确。而C项中“让”当然也有“谦让”之意,但在这里不符合事理、逻辑,因为“范是王之舅”,所以“范”应是长辈,不可能对王建武有“谦让”之意,由上下文来看这里的“让”应是“责备”之意。答案:C 4. 语法分析推断法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天下合纵,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曰:“有矣,

49、仆欲将临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今临武君为秦孽,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君有将乎 仆欲将临武君 B.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C. 臣

50、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更羸以虚发而下之 D. 更羸曰:“此孽也。” 今临武君为秦孽 解析:此题主要运用“语法分析推断法”。A名词,将领,作“有”的宾语;用在名词前作使动词,译为“使为将领”。B用在“弓”前,意为“拉”;在文中由“退却”的义项派生出“离开、躲避”之义。C两个“下”均为使动用法,使掉下。D两个“孽”的意义虽都源于“灾祸、危害”,但语境意义并不相同:用于判断句,作名词,意为“受伤的鸟”;用于被动句,作动词。答案:C 5. 语境推断法 语境可分为句子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谓内部环境是指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环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

51、的实词义我们可借助这些语境推断。例如:“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句联系前面语境可知,项羽对刘邦的做法不满,要攻打他,这里是项伯对刘邦的劝告之语,可知“谢”是“道歉,谢罪”之意。句联系上文可知项羽赐给樊哙斗卮酒,因此这里的“谢”应是“感谢”之意。(注:下面的题目出自“语法分析推断法”选文)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臣愿以射譬之,可乎譬:打比方 B. 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京:都城 C. 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息:消除、痊愈 D. 不可为拒秦之将也拒:抗拒、对抗 解析:

52、此题主要运用“语境推断法”。A“譬”有“打比方、知晓和晓谕”三个义项,只有“打比方”合乎文意。B“京”意为“高、大”。“京台”即“高台”。“都城”一义不合文意。C“息”有“止息、停止”的义项,文中用于“故疮”之后,就产生了“消除、痊愈”的语境义。D“拒”有“抵御、抗拒”和“拒绝”两个义项,文中为“拒秦”,作“抗拒”解。答案:B 6. 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如“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超出)、“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接近)。括号内词语加点字的意义是我们平时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义。

53、7. 语言结构推断法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我们可据此进行判断。例如: 追亡逐北(“亡”、“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对应“用”,被任用)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与“戴”对应,动词,佩戴) 8. 修辞推断法 古人十分重视借助修辞表达意思,有些词语因修辞而词义有变化,在理解词义时,要考虑到修辞的因素。例如,“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报任安书)中的“待罪”不能解释为“等待犯罪”,而是做官的谦词,意谓身居其职而不能胜任,必将获罪,故谓之“待罪”。“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

54、之”,“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这里触龙两次说到死,一处说自己的死,叫做“填沟壑”,一处说太后的死,叫做“山陵崩”。“死”,是人所厌恶的,故不直言,而是委婉地说出“死”的意思。这里用了委婉的修辞,理解时应注意。 当然,以上所列方法不是公式,不是定理,所以不能生搬硬套,做题时需要同学们灵活地加以综合运用。 附:文言知识 常见文言实词总汇1. 爱宽厚而爱人(爱护)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通“”,隐蔽,躲藏)2. 安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55、(哪里)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 倍焉用亡郑以倍邻(增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背叛,违背)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4. 被将军身被坚执锐(同“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示被动)被发行吟泽畔(同“披”,散开)幸大雪愈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5. 本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6. 鄙蜀之鄙有二僧(边境,边邑)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见识浅薄)鄙人不慧(自称的谦词)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7. 兵收天下之兵(兵器,军械)得选兵八万人(战士,军队)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战

56、争,军事行动)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8. 病江浙之梅皆病(生病)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使病)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忧虑)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9. 曾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10. 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明察,了解)向察众人之议(考虑)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看清楚,仔细看)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审察)11. 朝动以朝廷为辞(朝廷)相如每朝时(朝拜,朝见)朝服衣冠(,早晨)12. 诚帝感其诚(真心真意)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的确,实在

57、)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13. 乘乘犊车,从吏卒(坐,骑)车六七百乘(古代四匹马拉的一辆车)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四”的代称)因利乘便 (趁着,凭借,依仗)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交错出现)14. 除登自东除 (台阶)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拜官,授予官职)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清除,去掉)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修治、修整)15. 辞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告辞)于是辞相印不拜 (推辞)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言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找借口)今者奉辞伐罪 (命令)使皇武子辞焉 (遣去)王粲长于辞赋(古代一种文体,也叫赋,或辞赋并称)16. 从赵王遂行,相

58、如从(跟从)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堂房亲属)从此道至吾军(由,自)从散约败(通“纵”,合纵)小惠未徧,民弗从也(顺从,听从)樊哙从良坐(紧挨着)弟走从军阿姨死(参加)17. 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危险)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近于,几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大概,恐怕)18. 当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阻挡,抵挡)当是时 (值,在)犯法当死 (判处,判罪)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必然,必定,一定)木兰当户织 (对着,面对)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抵,相抵)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应当,应该)北邀当国者相见 (执掌,主持)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恰当,适合,合宜)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59、 (承担) 19. 道有碑仆道 (路,道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道理,规律)于是废先王之道 (主张,思想,学说)晨夜兼道,比至南郡 (走路,赶路)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说,谈论)20. 得秦城恐不可得 (得到,获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心得,收获)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具备)犹得备晨炊 (能够)吾得兄事之 (应该)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得意)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通“德”,感恩)21. 度宁信度,无自信也 (尺寸,尺码)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量,计算)崔九堂前几度闻 (量词,次,回,个)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常态)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推测,估计)一

60、夜飞度镜湖月 (通“渡”,渡过,越过)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制度,法度)而死置之度外矣 (考虑)22. 恶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厌恶,嫉妒)娇儿恶卧踏里裂 (丑劣)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怎么,哪) 23. 非非兵不利,战不善 (不是)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责怪,反对)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不,没有)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除非,除了)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不对的,错误)24. 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背东西,以背载物)宁许以负秦曲 (担负,承担)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对不起,辜负)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覆盖)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背弃)胜负之数 (失败)秦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