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份打包2021年秋学期 语文粤教版必修2 第四单元课件(含作文训练)_第1页
7份打包2021年秋学期 语文粤教版必修2 第四单元课件(含作文训练)_第2页
7份打包2021年秋学期 语文粤教版必修2 第四单元课件(含作文训练)_第3页
7份打包2021年秋学期 语文粤教版必修2 第四单元课件(含作文训练)_第4页
7份打包2021年秋学期 语文粤教版必修2 第四单元课件(含作文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7份打包2021年秋学期 语文粤教版必修2 第四单元课件(含作文训练)课件25张PPT。第四单元文言文(1)14 阿房宫赋1知人论世杜牧(803853),字牧之,晚唐杰出诗人,以七言绝句著称。祖父杜审言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 著有通典二百卷。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樊川” 。代表作品有七言绝句过华清宫绝句、 赤壁、题乌江亭、泊秦淮、江南春等,文赋以阿房宫赋最为有名。其作品主要收集在樊川文集中。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合前人的长处,形成自己独特的

2、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泛,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2背景资料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关心国事,怀抱着中兴唐王朝的理想。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谈到写作本文的缘由,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 16 岁继位,好声色,兴土木,游宴无度,不理朝政,在位 3年便为宦官刘克明所杀。借此赋表面铺写阿房宫的兴毁,实则用秦骄奢致亡的故事,规劝本朝当政者,以古为鉴,明兴亡大道,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3关于

3、“赋”赋,本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它具有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托讽喻之意的特点。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成为一种文体。它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讲究文采、韵律。以铺叙事物为主的是“大赋”,以抒情为主的叫“小赋”,接近于散文的称“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律赋”。像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今天有些散文标题也出现“赋”的字眼,但一般已没有铺陈之意,而是“赞颂”一类的意思。1字音识记lwwpnmnyn qinchmncn csshy lyoyu ychngqnz zhchunj2一词多义让假使 统一 数词 一旦 全

4、、都 爱护 喜爱 连词,表承接,不译 连词,表转折,却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递进,而且 的样子 用于反诘语气,呢哪里 相当于“于之”,在其中 动词,获得,获取 动词,提取 动词,占有,拿 表示动态,相当于“得”、“着”3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放火 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借鉴 数词活用为动词,统一 名词活用为动词,出现彩虹 名词作状语,乘辇 名词作动词,出现云;出现龙 4古今异义 古义:“钩心”,指_。“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合起来指_。今义:比喻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名词作动词,看做铁锅、石头、土块、沙石动词活用为名词,收藏、经营的金玉珠宝等物名词作状

5、语,在早上;在晚上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 宫室建筑精巧 古义:指天气。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特征。古义:_。今义:精华或出类拔萃的人。古义:_。今义:值得怜悯。金玉珠宝等物 可惜 5文言句式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几世几年,摽掠其人戍卒叫,函谷举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秦人不暇自哀()判断句 判断句 判断句 省略句 省略句 被动句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阿房宫赋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通过描写阿房宫的_ ,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_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_、匡时济俗的情怀。全文脉络如下

6、:兴建及其毁灭骄奢亡国忧国忧民描写秦始皇荒淫奢侈(借古)统一建宫雄伟壮观的宫室 宏伟瑰丽宏大宽广宫内的美人与珍宝美人之多珍宝之富议论秦及六国灭亡的原因(讽今)对比事理由描写转为议论 秦王骄奢宫化焦土总结教训:警告当世,戒奢爱民要点一: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感情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答第一问要先找出相关描写,再分类概括。描写与中心的关系应结合“赋”铺陈的特点来思考。答案: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富。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

7、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倍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通过对宫室的铺陈,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了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展开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可见,这些动人的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朝政,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理解这句话,需结合写作本文的缘由来体会。辞赋不同于论文,

8、许多地方并不直说,需细加揣摩,方能体会其内涵。答案: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这二字,使无穷感慨充溢字里行间。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历史兴亡,激荡胸中;目睹现实,感慨万端。神奇瑰丽的阿房宫付之一炬令人惋惜,显赫一时的秦王朝毁于一旦令人慨叹。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担忧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不安与忧愤溢于言表。要点二:分析文章的结构,感受艺

9、术魅力1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此题第一问要求先对课文内容进行分层概括,然后再回答;第二问则应从手法和修辞的角度去考虑。答案:这一部分用的是总写和细写相结合的写法。总写部分,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覆压三百余里”,言其占地之广;“隔离天日”,状其楼阁之高;“骊山”两句,写其依山傍水,气势非凡。细写部分,工笔重彩,精描细绘。先写重楼叠阁、长廊高檐,不计其数;再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映衬宫宇之宏伟、楼阁之高大。前面所述,只是外观。接着,的笔触,又深入建筑内部。歌台舞殿是互文的写法,台既可舞,殿亦

10、可歌,意谓宫内处处皆是轻歌曼舞。“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则承“暖响”、“冷袖”两句,进一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总体上,由远及近、由外及里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述中时有前后照应之妙笔,如写楼阁“各抱地势”就与前文“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一广阔背景相连。叙述中时有贴切生动之比喻,如“长桥卧波,复道行空”,用笔经济而形象生动。叙述中也间有动态描写,如写“二川”,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再加上大量对偶排比句式的运用,使文句音节铿锵,兼有音韵之美。因此,寥寥百余字,阿房宫之风姿盛态就显现于读者眼前。2文章是如何使描写、铺排与议论相结合的?此题从表达方式提问,需先回答

11、哪些文字分别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然后回答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及相互融合的特点和效果。答案:从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但是,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描写中铺排的例子,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一段;议论中铺排的例子,如结尾一段的正反述说,固然是赋体的传统写法,但值得称道的是杜牧没有像编类书一样堆砌相同词语,繁缛冗杂,而是恰到好处。生命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生命的?请运用铺排的手法写一段话,表达你对生命的看法。示例:生命是初生的无知,少年的纯真,青年的朝气,成年的稳健,老年的

12、不息。生命是母亲的慈爱,父亲的呵护,朋友的关怀,爱人的怜惜及一切情感的交织。生命是落山的太阳,峭壁上的青松,行将熄灭的蜡烛,一闪即逝的流星。甘肃正宁校车超载致 21 人死亡2011年11月16 日上午9 点多钟,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小博士幼儿园一辆本该运载9 人却装进了64 人的金杯面包校车,行驶至正宁县一间砖厂门前路段时,与一辆重型自卸货车发生正面相撞,当场5 人死亡(校车司机1 人、幼儿4 人)。后因伤势严重,救治无效死亡16 人(幼儿教师1 人、幼儿15 人),死亡人数累计达到21 人,另有43 人受伤。后经初步分析,事故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小车驾驶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严重违规超载

13、,左道超速逆行;二是幼儿园私自改装车辆,逃避监管,车辆限定 9 座而改装为无座;三是幼儿园园长李军刚安全责任意识不强,没有尽到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四是因大雾天气影响,货车和校车司机遇到紧急情况处置不力;五是教育、交警部门监管不力。适用范围:“制度休眠”亟待当头棒喝、学校应承担安全教育的责任、保护孩子应成全民理念。课件24张PPT。15赤壁赋1知人论世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曾任翰林学士兼侍读、龙图阁学士,后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下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作

14、品有东坡全集。苏轼的诗,风格豪迈,笔意爽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词一改晚唐五代词家的婉约之风,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向被认为是最能代表苏词风格的作品。苏轼的散文,由于其阅历丰富和学识渊博,不少篇章都突破了前人在形式方面的种种限制,力求自由而准确地表达深邃的思想意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苏黄米蔡”。在绘画方面,善画墨竹。2背景资料1079 年,苏轼被贬黄州,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

15、而且不得签署公事、擅离任所。当时苏轼多次在信中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他看问题变得更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能坚持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倾向黄老,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消极避世思想。1082 年,苏轼两次游览赤鼻矶,望着滚滚江水,想到功业抱负如水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名篇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黄州,成就了苏轼的鸿篇,苏轼也给黄州赤壁涂上了诱人的色彩。1字音识记rn xposhoyo tioshuszhpinzhof yuqiojng zh lshzhzngjillio2通假字举酒

16、属客(3一词多义)“属”通“嘱”,劝酒 通“嘱”,劝酒 通“嘱”,嘱托 类 端正 高 正直 助词,不译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结构助词,的 代词,它 助词,补足音节 介词,在 介词,表被动 介词,从 连词,表转折,然而 连词,表并列,不译 连词,表顺承,就 连词,表修饰,不译 名词,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动词,眺望 动词,攻克,打下 方位名词,位置低的,与“上”相对 动词,像动词,往,到 助词,形容词词尾语气助词,用于句末,相当于“吗” 介词,在 4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名词作状语,向南 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 名词活用为动词,占领 名词活用为动词,打鱼;砍柴 名词

17、活用为动词,朗诵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5古今异义 古义:代指_。古诗文多用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今义:指貌美的女子。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舞动;使哭泣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白色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 有才德的人 古义:_。今义:一种游戏方式。古义:_。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义:_。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白茫茫的水汽辽阔的样子6文言句式()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固一世之雄也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客有吹洞箫者 (凌万顷之茫然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而今安在哉何为其然也渺渺兮予怀()判断句、被动

18、句判断句判断句定语后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主谓倒装赤壁赋又称前赤壁赋,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同期作品。文章由对_的描绘,转入_,在对话中展示内心的_及其排解过程,其景渺渺,其情真切,其理深刻,表现出_的情怀。全文脉络如下:赤壁夜景主客问答矛盾苦闷听任自然、超然旷达赤壁赋要点一:分析课文内容,把握感情1如何理解安排主客对话两段内容的目的?答案:安排这两段内容,意在解释悲情和快乐产生的原因,揭示文章的主旨。客人所说的内容,是从对历史人物和自身处境的感慨的角度,抒发现实人生的苦闷,其核心是悲叹人世的无常和人的渺小及人生的短暂,这是悲情产生的原因。主人回答客人的话是本篇赋的主旨。它实际

19、上是苏轼在政治上失意,遭到贬谪之后心情的反映。答话着重阐明了“变”与“不变”的哲理,指出若站在“不变者”的角度看天地景物,自然“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的乐观态度。这两段对话集中阐述了面对失意人生的人生态度。另外,对文中“客”的理解,也不应过于拘泥,它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看成是的另一个自我,主客对话,即思想和内心情感的矛盾和争斗。2文中的感情是怎样由乐入悲,又是怎样转悲为喜的?分析概括感情变化的原因,及利用主客问答进行的穿插、过渡。答案:本文一开头先是表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如此良辰美景,油然而生飘飘欲仙之喜。接下来写客人吹起箫来,

20、声音悲凉,由欢乐转入悲哀。紧接着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在此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想到自己贬谪黄州,人生虚度,不禁悲从中来。最后以明月江水作比,完成了由悲转喜的过渡,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要点二:把握文章的艺术手法1本文的情、景、理是如何交融在一起的?答案: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但绝不是为了记游,而是重在抒情和说理。苏轼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抒情和说理都依托于景物描写,因景而生情,借物而喻理,写景、抒情、说理三者结合得非常紧密。首先写夜游之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令人顿觉胸襟开阔,意兴盎然。在清风明月、白露水光之中乘一叶扁舟,凌于万顷碧波之上,真好像列子乘风前行,不知

21、飘到哪里才能停止,又宛如羽化为仙,飘飘然像离开人世,超然独立而飞升到仙境。良辰美景,何其乐也!然而客人伴奏的低沉的箫声与悲凉的心境产生了共鸣。寄情山水并不能完全医治心灵的创伤,也无法掩盖住内心深处的苦闷。 作 者 接 着 通 过 客人之口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盛衰兴亡、倏忽即逝的历史画卷,表达出对曹操一世英豪的仰慕,同时又为他沉浮于岁月的倏忽之间而叹惜。于是自身渺小、人生短暂而长江无穷的悲感,便油然而生,从而将人生无常、功名难就的感伤情绪推向了顶峰。然后写令人伤心千古的悲哀终于得到了解脱,由悲生悟:世界万物如同眼前的江水和明月一样。流去的就像江水,可是江水没有因为流去而消失掉;有圆有缺的就像月亮,可

22、是月亮却没有因此增长或减少。如果从变化的一面看,世上万物转瞬即逝,一去不返,不必为荣辱得失而烦恼;如果从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万物和人类,又都是永存的,在美妙理想与可悲现实的矛盾面前,终于从老庄的处世哲学中找到了出路,表现了在人生坎坷、政治失意后对世事采取的一种超然物外的达观精神。思想得到解脱之后,便重回到超然之乐中来,与开头相呼应,全文便自然而止,耐人寻味。2试体会本文“以文为赋”的语言特点。答案: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

23、情勃郁顿挫;与赋的讲究整齐对偶不同,它的抒写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美;以下直到篇末,虽都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长处。有哲人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我们身边有许多不起眼的小事物,它们身上却蕴涵着深刻的人生道理。请结合你身边或你熟知的一草一木,阐发一点人生的感悟,运用上述的某种写作技巧。略。一个错字的代价2011 年9 月20 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江西省修水县义宁镇的一家液化气站,在拿到储配站许可证开业三天之后,却被告知

24、许可证作废,原因是修水县城乡建设局的工作人员误将“储配”写成“储备”。一字之差,导致这个投资1 600万元的项目无法营业。为了修正错误,燃气公司历时14 个月跑了 30 多个部门盖了100 多个印章,各类审批材料多达40 公斤,却至今无法拿到许可证。对此,城建局表示,主体内容没有错误,没有必要纠正。然而,燃气站的股东表示,修水县的液化气市场长期以来被垄断,其他投资者无法参与竞争,打破垄断,城乡建设局的低级错误却导致他的燃气公司没有合法地位。适用范围:细节决定成败、知错应改、用法律维护民众合法权益。课件25张PPT。16 项脊轩志1知人论世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今

25、江苏昆山)人,著名古文家。九岁能文,嘉靖十九年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他的散文以清淡朴素之笔描写事物,感情真挚,论事生动,不事雕琢,而风韵自然,代表作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在文学上,归有光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他反对一味拟古,提倡唐宋古文。当然,他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清朝姚鼐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

26、代的“桐城派”。2“项脊轩”介绍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3数词的用法文言文中,数词常常直接修饰名词或动词,而不需要加量词;现代汉语中则需要结合量词,构成数量短语。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顷之,持一象笏至这两例中,数词和名词之间没有量词。句中“一人”就是一个人,句中“一象笏”就是一个象笏。再如:先妣尝一至轩凡四遭火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这里两句中的数词与动词之间没有量词,句中“一至”是到过一次,句中“四遭火”是遭受四次大火。句中“再”是两次变化的意思,“

27、再”是古汉语的特殊词语,意思是“二”,但不用“二”,其意是“一举而二也”,如“再鞠躬”。1字音识记2通假字而母立于兹()比去,以手阖门() lyngcunshnjinyuqbyunshndihpbpo“而”通“尔”,你 “阖”通“合”,关闭 3一词多义偏过来访经过 不久已经停止 出嫁 归属,归依 回,返回 动词,妇女被休弃回娘家 等到 比较 比作 并列、紧挨 介词,在介词,与介词,和 动词,看动词,探望 副词,难道、反而 动词,离开 名词,距离 动词,除掉、去掉 4词类活用动词,得到、获得 动词,能够 名词活用为动词,砌墙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名词活用为动词,上朝名词作状语,向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28、,美好的景致名词作状语,从上面 名词作状语,朝西名词作状语,亲手名词作状语,在内外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5古今异义 古义:_。今义:寺院中的住持。古义:_。今义:副词,表示某种情况通常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出现或发生。古义:_。今义:“又”的意思。一丈见方到处两次6文言句式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妪,先大母婢也()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室西连于中闺其制稍异于前()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使不上漏()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判断句判断句状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省略句省略句、状语后置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名篇。文章借项脊轩的_,写与之有关的_,表达_、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怀念

29、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厚感情。全文脉络如下:兴废家庭琐事人亡物在要点一:分析文章的内容及选材布局1文章第 1 段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小屋的眷恋之情。这种深挚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答案:善于将感情融注在叙事和描写之中,因此,读他的文章,往往能感受到一种浓重的抒情气氛。文章第 1 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略前而详后。项脊轩原是陈年旧屋,又小又破,又漏又暗,简直不堪人居。但对它却很有感情。首先,修葺之时,不但“使不上漏”,而且“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其次,修葺之后,“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满架的书都是“借”来

30、的,说明当时处境之清寒,但他寒窗苦读,似有无穷乐趣。正因为具有高洁的情操,所以他能够从朴素的环境中看到无穷诗意。白天,“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在他笔下的庭院显得那么幽静,那么迷人!如是“三五之夜”,则“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正是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微风过处,顿见光影摇动,但闻幽香阵阵,更觉心旷神怡。这里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从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便可感受到对项脊轩深挚的眷恋之情。2课文第 2 段记叙了母亲哪几件往事?这些事情是怎样串联起来的?回忆起这些琐事,为什么会“语未毕,余泣,妪亦

31、泣”呢?概括文章各层次内容,理解“老妪”在行文结构上的作用,体会叙写关于母亲的事件背后要传达的含义与情感。答案:这一段里一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姊在老妪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赶来问饥问寒的情景。这两件往事是通过老妪的回忆串联起来的。八岁丧母,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的爱抚和关怀,但正因为如此,对于母亲也怀有更深的眷恋之情。现在,曾伺候过母亲的老妪来到轩中,常常指点着说,“某所,而母立于兹”;有时,还绘形绘声地描述母亲当年对儿女如何关怀。母亲早已逝去,然而母亲的遗踪如今仍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这一切怎能不引起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呢?因此,话语未毕,不禁潸然泪下。

32、至于老妪,一则因为“先妣抚之甚厚”,二则也有感于母亲一片慈爱之心,所以也随之哭泣。这一笔明写老妪,实际上进一步赞美了母亲的品德。3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可从内容、结构、手法、情感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有: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强化情感,卒章显志,深化主题;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发人深思等。答案:树,托物寓情。文章结尾,贵有余味。这篇课文的结尾,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这一番是永别呢!枇杷

33、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这一句话,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庭”,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要点二:把握写作技法,感受艺术魅力1简要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答案:骈散结合,语言清新凝练。注意炼字炼句,既工于状物,又善于叙事抒情,往往熔铸几个字,便能将人情物态刻画得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写修葺后的项脊轩,把庭院的寂静、悠闲写得多么生动迷人。而那幅月夜桂影图仅仅十多个字就把读者引入月白风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境界。明月用“半墙”来烘托,桂树以“斑驳”的倩影来描绘,清风徐拂用“影动”

34、来状写。的笔触细腻、轻灵,语言清丽、凝练,可称得上珠圆玉润,字字珠玑。2简要分析本文细节描写和场景描写的特点。答案:细节描写和场景描写真实感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借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的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心绪充分表达了出来。又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对祖母的回忆尤为感人。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门以及持象笏至的动作等,把对孙儿的关心、疼爱和期待,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此外,妻子来轩的往事,从娘家回来后转述的诸小妹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等

35、细节,无不真切感人。记叙文贵在以情动人,而情感的鲜活在于细节描写,正所谓“于细微处见真情”。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有着同样的作用。”请你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段文字,塑造你所熟悉的某个人物,写出他的某一性格特点。略。“万人拔萝卜”是一张公德试纸2011 年 11 月,河南滑县农民韩岗的80 亩萝卜滞销。由于怕菜烂在地里,他决定免费赠送给市民食用。媒体刊登消息后,引来近万人拔萝卜,很多人是开车从城里来的。萝卜被拔光了,他种的红薯也被偷了三四万斤,地边上种的两亩菠菜,也被拔得剩下三分之一,损失惨重。适用范围:占小便宜不计代价、自律意识的缺乏、紧抓精神

36、文明建设。课件25张PPT。17与妻书1知人论世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福州人。1905 年,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在此期间读了许多革命书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11 年,参加广州起义,血战中不幸因中弹负伤而被俘,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代表作品有论文原爱、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等,小说莫那国之犯人,译作六国宪法论。2背景资料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1910 年 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

37、,在槟榔屿(今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总结了过去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1911 年 4 月 23 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但这次起义仍然失败了。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结果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4 月 27 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两广总督张鸣岐已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在这次起义中,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人。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郊外

38、的黄花岗,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做“黄花岗起义”。3用典详解(1)司马青衫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中写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深受乐曲的感染,联想到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十分感伤,落下的泪水打湿了青布衫。林觉民用“司马青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2)太上之忘情原作“圣人忘情”。语出世说新语伤逝:“王戌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圣人忘情”,后世多作“太上忘情”,意思是“圣明的人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情”。林觉民说“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痛苦

39、,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语出孟子梁惠王上。用这个典故,意在表明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为“天下人”的幸福,宁愿牺牲自己的一切。(4)眼成穿而骨化石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林觉民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5)破镜能重圆反用“破镜重圆”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反动统治者肆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无团圆之日。“破镜重圆”,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

40、德言知不相保乃破一镜,人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有苍头(奴仆)卖半镜者,出半镜以合之,乃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照明月辉。公主得诗,涕泣不食。素知之,怆然改容,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 后来用“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又重新团圆。(6)独善其身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处于困窘的境地,也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后用来指保持自身的节操,也指只顾自身好而不顾大局。林觉民说自己“不忍独善其身”,表明了

41、他心系国家、人民的伟大胸怀。1字音识记2通假字()称心快意,几家能彀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wgujnjibngxio“彀”同“够”,能够 “念”通“廿”,二十 3一词多义书信写 完毕,终了全 极,最到了极点 到,来 周到 终于 步兵死亡 人称代词,他 人称代词,他们 指示代词,这 人称代词,它 语气副词,一定 名词活用为动词,嫁名词作状语,像分瓜一样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完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敬;疼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6文言句式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将奈之何()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5古今异义古义:_。今义:模仿。古义:_。今义:生活上的利益。想象,揣摩幸福、

42、利益主谓倒装句固定句式,对怎样,怎么办固定句式,选择复句,相当于“与其不如”与妻书是林觉民烈士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即 1911 年 4 月24 日(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写给他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书。其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_。信里充满了牺牲一己,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的革命精神,反映了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表达了革命者的_。全文脉络如下:抒情散文生死观和幸福观要点一: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1文中反复强调的是“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它是怎样贯穿全文的?全文围绕中心思想行文,概括各层次内容大意。答案:文章第 1 段“吾作此

43、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说明了写遗书时的心情和原因,在说明心情时即深含“吾至爱汝”的感情,而说明原因则正是为了引出“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第 2 段中“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则是直接提出了全文的中心。第 4 段先集中抒发了“吾真真不能忘汝也”的感情,接着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呼应了中心后半点的“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然后围绕“吾至爱汝”这一点,表达了自己“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的心愿。第 5 段围绕着“汝幸而偶我,卒不忍独善其身”这个中心句,慨叹“幸”与“不幸”,实际上也是紧扣中心:“幸”,“吾至

44、爱汝”;“不幸”,使自己“就死”。第6段希望妻子“当尽吾意”,这里的“吾意”,就是遗书的中心,以此结束全文。2说“吾平日不信有鬼”,但又说“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是个革命者,当然是不相信有鬼的,至于“望其真有”,一则说明自己对妻子的“至爱”,二则用来安慰妻子。这哀痛欲绝的话,同样反映了为革命而死的高尚胸怀。要点二:把握写作技法,感受艺术魅力1.赏析本文融记叙、抒情、议论于一体的写作特色。答案: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抒情为主,以情见长,兼及记叙、议论。把感夫妻之恩爱,愤国家之黯弱,怜天下之离散,悲夫妻之死别的复杂思想感情融于一体。信的字里

45、行间充溢着“生人作死别”的豁达,的态度更为鲜明。如写到中国时势之时,抒发的则是对国家黯弱腐败的愤慨之情。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意境全出,以增强情的感染力量。如忆双栖生活时,“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何其惬意!而今却生离死别,怎不声泪俱下!或通过描绘形象来抒情,使情具象化。读罢全信,我们似乎见到了一个既忠于爱情,但又能舍小家为大家,“为天下人谋永福”,视死如归的英雄汉,也见到了一位感情笃厚、知书识礼的妇女。或结合议论来抒情,寓情于理,情理相生,使说理充满了感彩,全信充溢着浩然正气,虽为生离死别的绝笔,却又是声讨反动势力的檄文,也是振聋发聩、给人以力量的正气歌。2探讨本文阐述道理的两个

46、特点。答案:在记叙抒情的基础上发表议论。通览全信可知,1、5 段基本上属于抒情,第 3 段基本上是记叙,2、4 段则是在抒情、记叙的基础上说理。波澜起伏,既抒革命之情,又述革命之理。正因为烈士对妻子的“情”是那样深挚,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自己所憎所爱的感彩。例如,在谈到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时,并不直说,而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来比喻。又如第 4 段中说:“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在分析现状的黑暗时,接连使用了排比、设问、反问等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从而有助

47、于思想观点的表达。自近代以来,有无数英雄为了革命的胜利、民族的独立与解放献出了青春和生命。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高风亮节、他们的牺牲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请运用抒情、记叙、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以“我崇敬的烈士”为题,写一段话。略。英畅销报纸陷窃听丑闻致停刊世界新闻报窃听众多名人电话惹的官司尚未了结,2011年7 月5 日又曝出它曾雇私家侦探窃听失踪女孩米莉道勒手机语音留言,导致警方调查受到干扰,引发公众愤怒。7 日,世界新闻报的母公司国际新闻集团宣布关停这家周报。10日,这份畅销报纸历经 168 年,正式“寿终正寝”。适用范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为错误行为付出代价、政府加

48、强监管力度。课件23张PPT。18 逍遥游(节选)1知人论世庄子(约前 369前 286),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作表作品有逍遥游、 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为后世所传诵。庄子的学说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在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丰富,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子留下来的只有 33 篇。其中内篇

49、7 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2庄子庄子一书论道,本属哲学类书,但主要不是用直接论证的方法,而以寓言为主,使之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庄子的寓言又与众不同,多属子虚乌有,在文学史上第一个自觉运用了虚构手法。在庄子的部分作品中,已具有小说的雏形。如盗跖篇写孔子见盗跖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人物刻画生动,有环境气氛的描写,有个性鲜明的对话。庄子不仅是个哲学家,而且是个很有特色的文学家。但他思想异端,反叛传统;不满现实,对现实进行无情的揭露,被称为叛逆文学之祖。其文风奇诡瑰丽,多幽默讽刺,富于喜剧色彩,在理论上和实践

50、上都表现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节选自中国文学知识宝库)1字音识记mngknxtunojichngrntiochnlnghu gch yn2通假字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三餐而反()()小知不及大知此小大之辩也而征一国者而御六气之辩旬有五日而后反其翼若垂天之云()“冥”通“溟”,海“反”通“返”,返回“知”通“智”,智慧“辩”通“辨”,区别“而”通“能”,能耐“辩”通“变”,变化“有”通“又”,“反”通“返”(“垂”通“陲”,边际3一词多义 代词,它的 副词,在选择句中用以加强揣测语气 代词,代“水” 代词,代“宋荣子” 代词,代“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观点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因果,因而

51、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递进,而且 动词,记录、记载 名词,志向动词,做标记 名词,名称、名字动词,起名、命名 名词,名声 动词,说出 4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名词活用为动词,向南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非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下飞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怪异的事物5古今异义古义:_。 今义:海上运输。古义:_。今义:未驯服的马,体形似家马,产于我国西北及蒙古。古义:_。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所料相符。海动传说山野中如野马般奔腾的雾气饱足的样子古义:_。今义:羊的角,书面语指弯曲而上的旋风。古义:_。今义:长白山地区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湖泊。旋转风天然形成的大海6文言

52、句式()()齐谐者,志怪者也覆杯水于坳堂之上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之二虫又何知奚以知其然也彼且恶乎待哉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判断句状语后置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疑问句中宾语前置“其邪”,固定句式“奚以为” ,固定句式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于_。课文节选部分是逍遥游的主体,文章通过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想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_。全文脉络如下:永恒的精神世界“无己”、“无功”、“无名”要点一: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1文章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

53、游”有什么联系?庄子善于运用形象说理,要注意把握故事所寓含的哲理。先简要概括鲲鹏的故事,再阐述故事与文章主题的关系。答案: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去以六月息者也”,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为了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还举了山野中游动的雾,空中飞扬的尘埃等例子。自然界大到鲲鹏,小至飘浮的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境界相互映衬,借以贬斥那些不懂得什么是逍遥而无所追求的人。所举的例子说明世上任何事物的逍遥与之所依凭的条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2庄子对“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54、德合一君,而征一国”四种人和宋荣子、列子的态度是怎样的?他的理想境界是什么?这四种人是一种分类,也是一种对比,其中还有境界层次的不同,但他们又有共同点:“不逍遥”。庄子由此最终引出自己认为的“逍遥”究竟是怎样的境界。答案:前四种人,自鸣得意,就像生活在小池旁的雀一样所见甚小。庄子假“宋荣子犹然笑之”,表明对这四种人的不屑。对宋荣子和列子的态度有褒有贬。宋荣子能够认定自我和外物的分际,辨别荣辱的界限,他对世俗的声誉荣利并没有拼命去追求,但他还是有没达到的境界。列子乘风而行,轻巧极了,一出游就是半个月,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这样虽然免于步行,但毕竟还是有所依恃,这就是要依赖于风。通过以上一系列

55、的褒贬论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逍遥”都是“有所待”的,从而水到渠成地揭示了自己的理想境界:如果顺应变化,随变自适,而不固执妄行,能够做到这样,自然是无处不自得,无时不逍遥。要点二:把握写作技法,感受艺术魅力试对本文的艺术手法进行鉴赏。本文集中体现了庄子行文的风格、特点。答案: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评论庄子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精辟,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想象丰富,意境开阔。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

56、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滑稽,却是真实感情的流露。借助寓言说理。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如本文中的“鲲、鹏、学鸠、斥 ”,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庄子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受到感染。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如第 3 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予人的性情,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请你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夜宿在

57、山寺中的人的心理。(符合诗意,不少于 60 字)1孙子兵法销量创下韩国出版史最高纪录据中新网首尔 2011 年7月13 日电称,孙子兵法在韩国大受欢迎,不同的版本相继出版,有的被编写成漫画。与之相关的读物种类繁多,一直都是热门读物,不止是青少年爱读,中老年人也将之奉为经典。在位于首尔光化门韩国最大的教保文库可以看到,韩文版、中韩文对照版、古典版、新编版、新解版、解释版、图解版、小书版,数不胜数。可以说,孙子兵法在韩国不是畅销书,而是长销书,常年都有人购买。据称,其销量多年累积已经创下韩国出版史的最高纪录。适用范围: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珍重文化遗产、墙里开花墙外香。2红领巾绿领巾2011 年10

58、 月17 日,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外,放学铃响起,最先走出校门的队伍被孩子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部分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则戴着绿领巾。“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两个孩子嬉闹起来,来接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家长表情尴尬。不少绿领巾孩子一出校门就赶紧摘下领巾装进书包里。该校老师说,绿领巾的初衷是对孩子加强教育培养,以示激励,并非有意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适用范围:奖惩机制需科学、莫以成绩论“英雄”、别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课件21张PPT。19 兰亭集序1知人论世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于名门望

59、族,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他小时候就跟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他的书法“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他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洗练,不尚辞藻而多情致。他的散文疏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他深厚的文

60、学功底。2有关序跋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序与跋一前一后,位于一部作品的一头一尾。在绘画方面,一幅长卷或手卷的前后,也往往有序文与跋文的存在;在音乐方面,尤其是鸿篇巨制,一般也会有序曲的存在。1字音识记2通假字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