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墙柱蜂窝、烂脚成因及治理方法_第1页
砼墙柱蜂窝、烂脚成因及治理方法_第2页
砼墙柱蜂窝、烂脚成因及治理方法_第3页
砼墙柱蜂窝、烂脚成因及治理方法_第4页
砼墙柱蜂窝、烂脚成因及治理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蜂窝(1)通病现象:硅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2)产生原因:a.硅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 少石子多;b.硅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硅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c.未按操作规程浇筑硅,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硅离 析;d.硅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 未及振捣又下料,因漏振而造成蜂窝;e.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硅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或墙体烂根,形成蜂窝。(3)预防措施:a.硅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b.硅应拌合均匀,颜色

2、一致;c.硅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 2米。浇筑楼板硅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 过1米。如超过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梢等措施下料;d.在竖向结构中(柱、板墙)浇筑硅,应采取下列措施:支模前应在边模板下口抹8厘米宽找平层,找平层嵌入柱、板墙体不超 过1厘米,保证下口严密。开始浇筑硅时,底部应先浇筑与硅同配合比的50至100厚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铲入模内,不得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硅坍落 度应严格控制,底层振捣应认真操作。柱子应分段浇筑,边长大于0.4米且无交叉箍筋时,每段高度不应大于1 / 173.5米墙和隔墙应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应大于 3米。采用竖向串筒导送硅时,竖向结构段的高度可不加限制。

3、柱断面在40 X4(E米以内并有交叉箍筋时,应在柱模侧面开设不小于30厘米高的孔洞,装上斜溜梢,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 2米。e.硅的振捣应分层捣固。捣实硅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 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为保证上下 层硅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入下层硅 5厘米。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 接振捣35厘米。f.硅浇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振捣时间与硅坍落度和振捣有效 作用半径的关系参考表4-1;表4-1坍落度(厘米)03 47 812 1317 1820 20以上振捣时间(秒)2228 1722 1317 1013 710

4、57振捣有效作用半径(厘米) 25 2530 3035 3540合适的振捣时间也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硅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硅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 填满充实。g.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浆液,才能使接缝严密。若接 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封。浇筑硅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 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硅凝结前修整完好。2 / 17(4)治理方法:硅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 1: 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 量剔成喇叭口,外边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标号的细石

5、 硅捣实,加强养护。墙柱底部缺陷(烂根)(1)通病现象:墙柱底部有空洞。(2)产生原因:a.墙柱底部在支模前未彻底清理干净。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 浆;b.硅和易性差,浇灌高度过大,发生离析现象,漏振或者振捣过度形成跑 浆。(3)预防措施:a.柱子立模前先将柱脚硅方台四周清理干净,用水泥砂浆找平。墙下脚支模 前,把座落模板的楼板表面抹砂浆找平层。如下口仍有间隙,可用泡沫塑料条 或麻绳、胶皮条堵严;b.浇筑硅前先浇筑与硅同配合比的 50至100厚的水泥砂 浆。第一步浇灌的硅厚度应控制在 40厘米以内,同时注意不宜过振。c.为防墙根漏浆而出现烂根,应在紧贴模板根部的外侧楼板上钉板条(如图

6、4-1所示)。d.外墙施工时,外墙外侧模板与下层已浇外墙重复 250300mm,并在重复 部位用对拉螺杆加固(如图4-2所示)。e.单支墙要确保顶拉牢固,应在紧贴模板根部的外侧楼板上钉板条,防止漏 浆。通病防治措施3 / 17钢筋工程通病特征钢筋下料切断尺寸不准,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 质量标准允许值,竖向钢筋偏位,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同截面钢筋接头数 量超过规范规定等等。防治措施从钢筋加工开始,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 确定调整或返工;对于I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 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在立框架柱、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前,

7、在现浇混 凝土楼面上预埋 12的钢筋头或 48短管作为支点,间距不大于1m,并使斜 支撑能与支点有牢固的连接,起到撑顶、反拉和调节垂直度的作用;图纸会审与钢筋放样时注意梁、柱筋的排列,尽量减少竖向主筋因排列 问题而产生的位移;在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处和柱与梁顶交界处,扎筋时给框 架柱、暗柱增加一个限位箍筋,用电焊将它与梁的箍筋点焊固定,再将柱主筋 逐一绑扎牢固,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 500的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 浇硅时不会发生偏位;剪力墙在距楼面标高500mm处,用不小于 12勺水平钢筋,临时将竖 向钢筋按排列逐一绑扎固定,再沿垂直于水平钢筋的方向,用16号铅丝在模板上或楼面钢筋上将水平筋

8、加以固定,以此控制好竖向钢筋的间距和排距,并能 防止在下料和振捣时造成竖向钢筋偏位;加强硅的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进行技术交底,严禁将整车或整料斗的硅直接灌注到柱、墙内,不得随意冲撞 构件的钢筋骨架,应先将硅卸在盘板上。再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分层振捣, 这样既能保证硅的施工质量,又可防止撞偏钢筋骨架;在进行竖向钢筋的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前应先搭好脚手架,在上部通 过吊线,用钢管固定出上部的箍筋位置,使接长的钢筋能准确地套在箍筋范围 内,这样在脚手架上安装柱的钢筋,绑扎箍筋,既安全,又能保证框架柱骨架 不扭曲、不倾斜,还能提高工效; 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4 / 17时,某号钢筋偏

9、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弯形;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应准确,垫 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线应绑成八字形。左 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如钢筋骨架吊装入模时,应 力求平稳,钢筋骨架用 扁担”起吊,吊点应根据骨架外形预先确定,骨架各钢 筋交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10)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要 先检查;绑扎完成后再检查,若有错误应即纠正;浇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 筋位置出现位移时,就及时调整;骨架未绑扎前要检查钢筋对焊接头数量,如 超出规范要求,要作调整才可绑扎成型。模板工程通病特征梁身不平直、

10、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胀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 困难,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柱身扭 曲,板中部下挠或板底混凝土面不平等等。防治措施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略为缩 短;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侧钉固,梁底模板按规定 起拱;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钉牢固;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 长线,再立中间柱模;四周斜撑要牢固;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 整;5 / 17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板模按规定起拱。混凝土工

11、程通病特征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或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 过大引起的蜂窝,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或振捣不实引起的 露筋,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或漏涂隔离剂引起的麻面,因在钢筋 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引起的孔洞,因施工缝(特别是柱头和梯板 脚)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引起的缝隙及夹渣,因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 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 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导致墙柱底部缺陷 (烂脚),因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 以及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导致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因振捣后 没有用拖板、刮尺袜平或梯级和斜水

12、部位没有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或混凝土未 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产生楼板表面平整度差,因模板支撑不牢、埋件固 定措施不当或浇筑时受到碰撞引起基础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因一般是 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厚大构件温差收缩或没有执行有 关规定产生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因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 度低或拆模板过早、方法不当产生缺棱掉角,因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放置 钢筋笼时冲力过大产生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等等。防治措施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 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粘浆,才能使接缝严密。若 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

13、予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 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自重挠度减少;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 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能移动;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6 / 17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浇筑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木 屑;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防止侧板吊脚;浇筑混凝土前先浇足50700mm厚的水泥砂浆;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

14、垂直度、 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梁模板;浇捣楼面应提倡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梯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 和模具定位;混凝土达到1.2mpa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基础混凝土是属厚大构件,模板支撑系统要予以充分考虑;当混凝土捣 至螺孔底时,要进行复线检查,及时纠正。浇筑混凝土时应在螺孔周边均匀下 料,对重要的预埋螺栓尚应采用钢架固定。必要时二次浇筑;(10)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保养;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草袋等覆 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厚大构件参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 定;(11)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计量准确;搅拌时间要足够;拆模应在混凝土 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在拆除模板

15、不受损坏时方能拆除。拆除时对构件棱角 应予以保护;(12)垫块的强度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置时的冲击力;当承托 较大的梁钢筋时,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铁丝增强;垫块制作完毕应浇水养护;(13)对混凝土缺陷采取如下处理:麻面:7 / 17先用清水对表面冲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蜂窝、露筋:先凿除孔洞周围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对小蜂 窝孔洞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对大蜂窝露筋按孔洞处理;xx :凿去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支模后,刷涂纯水 环氧水泥浆进行封闭处理;裂缝较严重时,可用埋管压力灌浆。砌筑工程通病特征墙身轴线位

16、移,水平灰缝厚薄不均,墙面游丁走缝,同一砖层的标高差一 皮砖的厚度,墙面粗糙,构造柱未按规范砌筑,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出 现裂缝。原因分析在砌筑操作过程中,没有检查校核砌体的轴线与边线的关系,以及挂准 线过长而未能达到平直通光一致的要求;在立皮数杆(或框架柱上画水平线)标高不一致,砌砖盘角的时候每道 灰缝控制不均匀,砌砖准线没拉紧;砖的长、宽尺寸误差较大,砌前没有进行实测及挑选,排砖樗底时没有 把竖缝排列均匀,或没将窗口位置引出,使砖的竖缝尽量与窗口边线相齐,在 砌筑操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到丁砖的中线必须与下层条砖的中线相重合而造成 游丁走缝,上下竖缝发生错位;没有在沿墙面每隔2m间距左右竖

17、缝处用托线板吊直弹线向上引伸作为控制游丁走缝的基准;砌筑前由于基础顶面或楼板面8 / 17标高偏差过大而没有找平理顺,皮数杆不能与砖层吻合;在砌筑时,没有按皮 数杆控制砖的皮数;砌筑时半头砖集中使用造成通缝,一砖厚墙背面平直度偏差较大;溢出 墙面的灰渍(舌头灰)未刮平顺;构造柱两侧砖墙没砌成马牙搓,没设置好拉结筋及从柱脚开始先退后 进;当齿深120mm时上口一皮没按进60mm后再上一皮才进120mm落入构造 柱内的地灰、砖渣杂物没清理干净;砌筑时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没有用侧砖或立砖斜砌(60度)顶贴挤 紧。楼地面工程通病特征面料与基层空鼓,块材错缝或相邻两板高低不平。原因分析主要是由于基层清

18、理不够干净,不够湿润;水泥浆涂刷不均匀或结合层 完成后放置时间过久,铺贴块料时没有洒水湿润;面料尺寸规格不一,事前没有认真挑选分类使用;铺贴时没有认真严格 按挂线标准及对好缝;铺贴操作不当,铺贴后过早上人行走踩踏或堆物品(有时还出现松动现 象)。抹灰工程给排水工程室内管道通病现象:9 / 17管道穿越基础、隔墙或楼板未留孔洞,造成施工重新开洞;或开洞过 大,影响土建结构强度;不同用途的管道间距或与电气管线的距离不符合规 定;没有坡度或倒坡;管道与管道、管道与结构物间的距离不符合规定。原因分析:尽管上述的几种通病现象在施工验收规范中都有明确规定,但安装时由于 现场情况有变或设计图纸未明确,就容易

19、搞错,从而造成管道安装不合格,或 影响土建结构强度,必要时还有返工现象。防治措施:管道施工时,要预先考虑与土建的密切配合,即在土建施工时,将管道 穿越隔墙和楼板的孔洞留出来。一方面可防止损坏土建结构,另一方面也节省 打开孔的劳力。在一栋建筑物内,有各种管道和电气管线敷设,为了保证使用安全,各 种管线的间距,在规范中都有具体规定,在进行管道安装时,必须严格执行。管道的坡度,是保证管道正常使用的关键,有些管道必须有坡度,甚至 绝对不能反坡,否则就不能使用。管道安装时,必须预先看好图纸规定的管线 坡度,根据坡度和管线长度计算出每一处架处的标高,然后在固定支架处放粉 线,以保证坡度的正确。按设计或施工

20、验收规范规定,管道与管道、管道与建筑物结构的距离都 有具体数量要求以便于管道使用和装修,在进行管道安装时应严格遵守。室内管道敷设时,所规定的相互间的距离一般是指最小安全距离,如果 安装后小于规定数值就必须拆除后重新按规定距离安装。如果管线出现返坡, 如空调、冷冻水管道和排水管道,就必须返工,以保证正常使用。排水不畅通病现象:排水系统投入使用后,排水管道及卫生用具排水不畅,甚至有堵塞现象。10 / 17原因分析:使用的排水管及零件安装前没有进行清膛,特别是铸铁件没有彻底清除 内壁残附的砂子;施工中甩口不及时,封堵或保护不当,土建施工时的杂 物,特别是水磨石的泥浆进入管内,沉淀后堵塞管道;管道安装

21、时坡度不均匀,甚至局部倒坡;支架间距过大,过墙不规矩,管子有 塌腰”现象;管 道接口零件选用不当,造成管道局部阻力过大;不按规定进行通水试验或试验不符合要求。防治措施:排水管道使用的管材和管件,在安装前应认真清理内部,特别是铸铁 件,必须清理内部残留的砂子,以免堵塞管道。施工中及时堵死封严管道甩口,防止杂物流入。排水管道安装,一定要掌握好坡度,严防倒坡,这是防堵防漏的关键一 环。支、吊架间距要正确,安装要牢固,防止管子发生塌腰”现象(塌腰处易积存杂物,造成管道堵塞或流水不畅)。排水管道固定件间距,横管不大于 2 米,立管不大于3米。层高小于或等于4米,立管可安装一个固定件。使用的管件应符合规范

22、要求。查看施工图纸,确定堵塞位置,打开检查口或清扫口,疏通管道。必要 时需要更换零件。管道渗漏地下室水池、屋顶水箱等蓄水物的防水措施:水池采用以结构防水混凝土为主的设防,结构防水混凝土采用补偿收缩 混凝土,其抗渗漏等级不低于 S&所有穿过水池壁的管道均预埋防水套管。地下室出外墙管防水:11 / 17所有地下室出外墙管(包括电缆穿墙等)安装之前,均配合土建预埋防水 环套管,并按照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要求做好防水防渗措施。地漏防水:地漏口的周围与找平层之间予留宽 10MM,深7MM的凹梢,并填实密 封材料。 地漏口的安装高度应低于地面标高不小于 2MM。电气工程预埋电管现象通病:穿线困难或无法穿线

23、。原因分析:杂物进入电管。防治措施:电管敷设前检查管内有无杂物。电管敷设完毕后应及时将管口进行有效的封堵。不应使用水泥袋、破 布、塑料膜等物封堵管口,应采用束节、木塞封口,必要时采用跨接焊封口。 箱、盒内管口采用镀锌铁皮封堵。多弯及长管预穿铁丝以便穿线。托盘桥架通病现象:垂直弯、水平弯制作不规范,不能满足电缆最小弯曲半径的要求。不平直、不垂直,观感质量差。12 / 17不做接地跨接或不符合规范要求。原因分析:操作不规范,工具不配套,固定不牢,托架间距太大。防治措施:参照下表制作垂直弯和水平弯。电缆最小弯曲半径电缆型式最小弯曲半径多芯单芯控制电缆10D橡皮绝缘电力电缆无铅包、钢铠护套裸铅包护套钢

24、铠护套10D15D20D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10D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10D 20D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铅包30D铅包有铠装15D 20D无铠装20D自容式充油(铅包)电缆20D注:D为电缆外径安装桥架、线梢托架应放线施工,确保横平竖直,固定安装牢固。13 / 17桥架的接地跨接;镀锌桥架可不设跨接线,但要确保固定轴栓两侧各有 不少于一颗使用平垫片和弹簧垫片。油漆桥架应用多股编制铜线压接线耳做接 地跨接,接触处应将油漆清除干净。电缆敷设通病现象:电缆通道不畅,堆放杂物,积水。用单芯电缆或以导线、电缆金属护套作中性线。电缆各支持点的距离过长。电缆最小弯曲半径超过规范的规定。桥(梯)架上多根电缆排列不整,互相交叉挤压,固定不牢固。不挂标志牌或标志内容不全,字迹不清晰。原因分析: 不规范施工;不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未正确选用电缆的型号、规格。防治措施:电缆通道应经常整理清扫,保持畅通。三相四线制系统必须使用四芯电缆,不得使用三芯电缆加一根单芯电缆 或以导线、电缆金属护套作中性线。电缆各支持点的距离按下表进行设置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电缆种类支持点间的距离(mm)水平敷设垂直敷设14 / 17电力电缆全塑型除全塑型外的中低压电缆 35KV及以上高压电缆000控制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