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 NaviData大数据一体机用户指南_第1页
H3C NaviData大数据一体机用户指南_第2页
H3C NaviData大数据一体机用户指南_第3页
H3C NaviData大数据一体机用户指南_第4页
H3C NaviData大数据一体机用户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H3C NaviData大数据一体机用户指南NaviData 5200 G2型号前 言H3C NaviData 5200 G2 一体机用户指南各章节内容如下:第 1 章 安全。介绍操作设备时的安全信息、注意事项、静电防护及设备上的安全标识。第 2 章 认识 NaviData 5200 G2。介绍 NaviData 5200 G2 的外观、特性规格、部件、面板、指示灯及各个接口。第 3 章 安装和拆卸 NaviData 5200 G2。介绍如何安装和拆卸 NaviData 5200 G2,包括安装流程、安装规划和最佳环境、工具准备及外部线缆连接。第 4 章 上电和下电。介绍NaviData 52

2、00 G2 的上电和下电方法。第 5 章 配置 NaviData 5200 G2。介绍NaviData 5200 G2 安装完毕并初次上电后,对其进行软件配置的过程。第 6 章 日常维护指导。介绍 NaviData 5200 G2 日常维护方法。第 7 章 安装扩展部件。介绍 NaviData 5200 G2 可能需要安装的部件及安装方法。第 8 章 更换部件。介绍NaviData 5200 G2 有哪些可更换的部件,以及如何进行部件更换的详细操作步骤。第 9 章 布线。介绍 NaviData 5200 G2 部件的内部线缆连接方法。附录。介绍 NaviData 5200 G2 的部件规格、常

3、用软件操作、帮助信息、术语及缩略语。前言部分包含如下内容: HYPERLINK l _bookmark0 读者对象 HYPERLINK l _bookmark1 本书约定 HYPERLINK l _bookmark2 资料意见反馈读者对象本手册主要适用于如下工程师:网络规划人员现场技术支持与维护人员负责网络配置和维护的网络管理员本书约定命令行格式约定格 式意 义粗体命令行关键字(命令中保持不变、必须照输的部分)采用加粗字体表示。斜体命令行参数(命令中必须由实际值进行替代的部分)采用斜体表示。 表示用“ ”括起来的部分在命令配置时是可选的。 x | y | . 表示从多个选项中仅选取一个。 x

4、| y | . 表示从多个选项中选取一个或者不选。 x | y | . *表示从多个选项中至少选取一个。 x | y | . *表示从多个选项中选取一个、多个或者不选。&表示符号&前面的参数可以重复输入1n次。#由“#”号开始的行表示为注释行。图形界面格式约定格 式意 义带尖括号“”表示按钮名,如“单击按钮”。 带方括号“ ”表示窗口名、菜单名和数据表,如“弹出新建用户窗口”。/多级菜单用“/”隔开。如文件/新建/文件夹多级菜单表示文件菜单下的新建子菜单下的文件夹菜单项。各类标志本书还采用各种醒目标志来表示在操作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这些标志的意义如下: 该标志后的注释需给予格外关注,不当

5、的操作可能会对人身造成伤害。提醒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不当的操作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或者设备损坏。为确保设备配置成功或者正常工作而需要特别关注的操作或信息。对操作内容的描述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说明。配置、操作、或使用设备的技巧、小窍门。图标约定本书使用的图标及其含义如下:该图标及其相关描述文字代表一般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该图标及其相关描述文字代表一般意义下的路由器,以及其他运行了路由协议的设备。该图标及其相关描述文字代表二、三层以太网交换机,以及运行了二层协议的设备。该图标及其相关描述文字代表无线控制器、无线控制器业务板和有线无线一体化交换机的无线控制引擎设备。该图标及其相关描述文字

6、代表无线接入点设备。T该图标及其相关描述文字代表无线终结单元。T该图标及其相关描述文字代表无线终结者。该图标及其相关描述文字代表无线Mesh设备。该图标代表发散的无线射频信号。该图标代表点到点的无线射频信号。该图标及其相关描述文字代表防火墙、UTM、多业务安全网关、负载均衡等安全设备。该图标及其相关描述文字代表防火墙插卡、负载均衡插卡、NetStream插卡、SSL VPN插卡、IPS插卡、ACG插卡等安全插卡。示例约定由于设备型号不同、配置不同、版本升级等原因,可能造成本手册中的内容与用户使用的设备显示信息不一致。实际使用中请以设备显示的内容为准。本手册中出现的端口编号仅作示例,并不代表设备

7、上实际具有此编号的端口,实际使用中请以设备上存在的端口编号为准。! PAGE * roman vi目 录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bookmark3 1 安全1-1 HYPERLINK l _bookmark4 安全信息1-1 HYPERLINK l _bookmark5 运行安全1-1 HYPERLINK l _bookmark6 电气安全1-1 HYPERLINK l _bookmark7 电池安全1-1 HYPERLINK l _bookmark8 安全注意事项1-1 HYPERLINK l _bookmark9 静电防护1-2 HYPERLINK l _

8、bookmark10 防止静电释放1-2 HYPERLINK l _bookmark11 防止静电释放的接地方法1-2 HYPERLINK l _bookmark12 设备标识1-3 HYPERLINK l _bookmark13 认识NaviData 5200 G22-1 HYPERLINK l _bookmark14 2.1 简介2-1 HYPERLINK l _bookmark16 规格参数2-1 HYPERLINK l _bookmark17 产品规格2-1 HYPERLINK l _bookmark18 技术参数2-3 HYPERLINK l _bookmark19 2.3 部件2-

9、3 HYPERLINK l _bookmark20 2.4 前面板2-5 HYPERLINK l _bookmark21 前面板组件2-5 HYPERLINK l _bookmark22 指示灯和按钮2-7 HYPERLINK l _bookmark24 2.4.3 接口2-8 HYPERLINK l _bookmark25 诊断面板2-8 HYPERLINK l _bookmark26 2.6 后面板2-10 HYPERLINK l _bookmark27 后面板组件2-11 HYPERLINK l _bookmark29 后面板指示灯2-12 HYPERLINK l _bookmark30

10、 2.6.3 接口2-13 HYPERLINK l _bookmark31 2.7 主板2-13 HYPERLINK l _bookmark32 2.7.1 主板布局2-14 HYPERLINK l _bookmark33 系统维护开关2-15 HYPERLINK l _bookmark34 DIMM 插槽2-15 HYPERLINK l _bookmark36 2.8 硬盘2-16 HYPERLINK l _bookmark37 2.8.1 硬盘编号2-16 HYPERLINK l _bookmark38 2.8.2 硬盘指示灯2-20 HYPERLINK l _bookmark39 2.9

11、 风扇2-21 HYPERLINK l _bookmark41 2.10 Riser 卡2-21 HYPERLINK l _bookmark42 安装和拆卸 NaviData 5200 G23-1 HYPERLINK l _bookmark43 安装流程3-1 HYPERLINK l _bookmark45 安装规划3-2 HYPERLINK l _bookmark46 安装最佳环境3-2 HYPERLINK l _bookmark47 空间和通风要求3-2 HYPERLINK l _bookmark49 温度和湿度要求3-2 HYPERLINK l _bookmark50 高度要求3-2 H

12、YPERLINK l _bookmark51 洁净度要求3-2 HYPERLINK l _bookmark54 接地要求3-3 HYPERLINK l _bookmark55 工具准备3-3 HYPERLINK l _bookmark56 安装 NaviData 5200 G23-5 HYPERLINK l _bookmark57 安装滑道3-5 HYPERLINK l _bookmark58 安装 NaviData 5200 G23-5 HYPERLINK l _bookmark61 (可选)安装走线架3-6 HYPERLINK l _bookmark62 连接外部线缆3-6 HYPERLI

13、NK l _bookmark63 连接鼠标、键盘和 VGA 接口线缆3-7 HYPERLINK l _bookmark66 连接网线3-8 HYPERLINK l _bookmark68 连接 USB 接口3-9 HYPERLINK l _bookmark70 连接电源线缆3-10 HYPERLINK l _bookmark75 3.6.5 固定线缆3-12 HYPERLINK l _bookmark78 3.6.6 布线指导3-14 HYPERLINK l _bookmark79 拆卸 NaviData 5200 G23-14 HYPERLINK l _bookmark83 上电和下电4-1

14、 HYPERLINK l _bookmark84 4.1 上电4-1 HYPERLINK l _bookmark85 操作场景4-1 HYPERLINK l _bookmark86 前提条件4-1 HYPERLINK l _bookmark87 操作步骤4-1 HYPERLINK l _bookmark88 4.2 下电4-2 HYPERLINK l _bookmark89 操作场景4-2 HYPERLINK l _bookmark90 前提条件4-2 HYPERLINK l _bookmark91 操作步骤4-2 HYPERLINK l _bookmark92 配置NaviData 5200

15、 G25-1 HYPERLINK l _bookmark93 上电启动5-1 HYPERLINK l _bookmark94 RAID 卡5-1 HYPERLINK l _bookmark97 操作系统和安装大数据软件5-2 HYPERLINK l _bookmark98 安装操作系统5-2 HYPERLINK l _bookmark99 安装大数据软件5-2 HYPERLINK l _bookmark100 日常维护指导6-1 HYPERLINK l _bookmark101 维护基本原则6-1 HYPERLINK l _bookmark102 维护工具6-1 HYPERLINK l _bo

16、okmark103 维护操作6-1 HYPERLINK l _bookmark104 任务列表6-1 HYPERLINK l _bookmark106 查看事件日志6-2 HYPERLINK l _bookmark107 查看审计日志6-2 HYPERLINK l _bookmark108 查看更新日志6-2 HYPERLINK l _bookmark109 查看 SDS 日志6-2 HYPERLINK l _bookmark110 监测机房温度和湿度6-3 HYPERLINK l _bookmark111 检查线缆6-3 HYPERLINK l _bookmark112 安装扩展部件7-1

17、HYPERLINK l _bookmark113 可扩展部件7-1 HYPERLINK l _bookmark114 安装硬盘7-1 HYPERLINK l _bookmark115 安装准则7-1 HYPERLINK l _bookmark116 安装硬盘7-2 HYPERLINK l _bookmark123 安装电源模块7-3 HYPERLINK l _bookmark127 安装 Riser 卡和 PCIe 卡7-4 HYPERLINK l _bookmark128 Riser 卡与 PCIe 卡适配关系7-5 HYPERLINK l _bookmark129 安装 Riser 卡和

18、PCIe 卡7-6 HYPERLINK l _bookmark160 安装 RAID 卡7-14 HYPERLINK l _bookmark161 7.5.1 简介7-14 HYPERLINK l _bookmark163 7.5.2 安装准则7-15 HYPERLINK l _bookmark165 7.5.3 安装 RAID 卡7-15 HYPERLINK l _bookmark181 安装 GPU 卡7-21 HYPERLINK l _bookmark182 7.6.1 安装准则7-21 HYPERLINK l _bookmark185 7.6.2 安装 GPU 卡7-22 HYPERL

19、INK l _bookmark201 7.7 安装网卡7-27 HYPERLINK l _bookmark202 7.7.1 安装准则7-27 HYPERLINK l _bookmark204 7.7.2 安装网卡7-27 HYPERLINK l _bookmark211 安装 Dual SD 卡扩展模块和 SD 卡7-29 HYPERLINK l _bookmark216 安装后部硬盘笼7-31 HYPERLINK l _bookmark222 7.10 安装光驱7-34 HYPERLINK l _bookmark230 7.11 安装诊断面板7-37 HYPERLINK l _bookma

20、rk233 7.12 安装串口7-38 HYPERLINK l _bookmark238 7.13 安装风扇7-39 HYPERLINK l _bookmark239 7.13.1 安装准则7-39 HYPERLINK l _bookmark241 7.13.2 安装风扇7-40 HYPERLINK l _bookmark247 安装 DIMM7-41 HYPERLINK l _bookmark248 7.14.1 DIMM 简介7-41 HYPERLINK l _bookmark254 7.14.2 安装准则7-46 HYPERLINK l _bookmark255 7.14.3 安装 DI

21、MM7-47 HYPERLINK l _bookmark258 安装 CPU7-49 HYPERLINK l _bookmark259 7.15.1 安装准则7-49 HYPERLINK l _bookmark260 7.15.2 安装 CPU7-49 HYPERLINK l _bookmark267 更换部件8-1 HYPERLINK l _bookmark268 可更换部件8-1 HYPERLINK l _bookmark269 更换安全面板8-2 HYPERLINK l _bookmark270 更换场景8-2 HYPERLINK l _bookmark271 更换安全面板8-2 HYP

22、ERLINK l _bookmark276 更换硬盘8-3 HYPERLINK l _bookmark277 更换场景8-3 HYPERLINK l _bookmark278 准备工作8-3 HYPERLINK l _bookmark279 更换硬盘8-4 HYPERLINK l _bookmark282 更换机箱盖8-5 HYPERLINK l _bookmark283 更换场景8-5 HYPERLINK l _bookmark284 更换机箱盖8-5 HYPERLINK l _bookmark290 更换电源模块8-7 HYPERLINK l _bookmark291 更换场景8-7 HY

23、PERLINK l _bookmark292 更换电源模块8-7 HYPERLINK l _bookmark298 更换导风罩8-9 HYPERLINK l _bookmark299 更换场景8-9 HYPERLINK l _bookmark300 更换导风罩8-9 HYPERLINK l _bookmark305 更换 Riser 卡和 PCIe 卡8-10 HYPERLINK l _bookmark306 8.7.1 更换场景8-10 HYPERLINK l _bookmark307 8.7.2 更换 Riser 卡和 PCIe 卡8-10 HYPERLINK l _bookmark320

24、 更换 RAID 卡8-15 HYPERLINK l _bookmark321 8.8.1 更换场景8-15 HYPERLINK l _bookmark322 8.8.2 更换 RAID 卡8-15 HYPERLINK l _bookmark325 更换 GPU 卡8-17 HYPERLINK l _bookmark326 8.9.1 更换场景8-17 HYPERLINK l _bookmark327 8.9.2 更换 GPU 卡8-17 HYPERLINK l _bookmark332 8.10 更换网卡8-20 HYPERLINK l _bookmark333 8.10.1 更换场景8-2

25、0 HYPERLINK l _bookmark334 8.10.2 更换网卡8-20 HYPERLINK l _bookmark337 更换 Flash 卡8-22 HYPERLINK l _bookmark338 8.11.1 更换场景8-22 HYPERLINK l _bookmark339 更换 Flash 卡8-22 HYPERLINK l _bookmark343 更换超级电容8-23 HYPERLINK l _bookmark344 8.12.1 更换场景8-23 HYPERLINK l _bookmark345 更换超级电容8-23 HYPERLINK l _bookmark35

26、0 更换超级电容固定座8-24 HYPERLINK l _bookmark351 8.13.1 更换场景8-25 HYPERLINK l _bookmark352 更换超级电容固定座8-25 HYPERLINK l _bookmark354 更换 Dual SD 卡扩展模块和 SD 卡8-26 HYPERLINK l _bookmark355 8.14.1 更换场景8-26 HYPERLINK l _bookmark356 更换 Dual SD 卡扩展模块和 SD 卡8-26 HYPERLINK l _bookmark359 8.15 更换风扇8-28 HYPERLINK l _bookmar

27、k360 8.15.1 更换场景8-28 HYPERLINK l _bookmark361 8.15.2 更换风扇8-28 HYPERLINK l _bookmark365 更换风扇笼8-29 HYPERLINK l _bookmark366 8.16.1 更换场景8-29 HYPERLINK l _bookmark367 更换风扇笼8-29 HYPERLINK l _bookmark372 更换 DIMM8-30 HYPERLINK l _bookmark373 8.17.1 更换场景8-30 HYPERLINK l _bookmark374 更换 DIMM8-30 HYPERLINK l

28、_bookmark377 更换 CPU8-31 HYPERLINK l _bookmark378 8.18.1 更换场景8-32 HYPERLINK l _bookmark379 更换 CPU8-32 HYPERLINK l _bookmark393 更换系统电池8-38 HYPERLINK l _bookmark394 8.19.1 更换场景8-38 HYPERLINK l _bookmark395 更换系统电池8-39 HYPERLINK l _bookmark398 8.20 更换主板8-40 HYPERLINK l _bookmark399 8.20.1 更换场景8-40 HYPERL

29、INK l _bookmark400 8.20.2 更换主板8-40 HYPERLINK l _bookmark403 更换硬盘扩展板8-42 HYPERLINK l _bookmark404 8.21.1 更换场景8-42 HYPERLINK l _bookmark405 更换硬盘扩展板8-43 HYPERLINK l _bookmark414 更换硬盘背板8-46 HYPERLINK l _bookmark415 8.22.1 更换场景8-46 HYPERLINK l _bookmark416 更换硬盘背板8-46 HYPERLINK l _bookmark423 8.23 更换串口8-5

30、0 HYPERLINK l _bookmark424 8.23.1 更换场景8-50 HYPERLINK l _bookmark425 8.23.2 更换串口8-50 HYPERLINK l _bookmark427 8.24 更换光驱8-51 HYPERLINK l _bookmark428 8.24.1 更换场景8-51 HYPERLINK l _bookmark429 8.24.2 更换光驱8-51 HYPERLINK l _bookmark432 更换诊断面板8-52 HYPERLINK l _bookmark433 8.25.1 更换场景8-52 HYPERLINK l _bookm

31、ark434 更换诊断面板8-52 HYPERLINK l _bookmark436 更换智能挂耳8-54 HYPERLINK l _bookmark437 8.26.1 更换背景8-54 HYPERLINK l _bookmark438 更换智能挂耳8-54 HYPERLINK l _bookmark445 9 布线9-1 HYPERLINK l _bookmark446 连接硬盘线缆9-1 HYPERLINK l _bookmark447 连接前部硬盘线缆9-1 HYPERLINK l _bookmark448 连接后部硬盘线缆9-5 HYPERLINK l _bookmark449 连接

32、光驱线缆9-9 HYPERLINK l _bookmark450 连接后面板串口线缆9-9 HYPERLINK l _bookmark451 连接 GPU 卡线缆9-10 HYPERLINK l _bookmark452 9.4.1 UN-GPU-M4000 GPU 卡9-10 HYPERLINK l _bookmark454 9.4.2 UN-GPU-M60 GPU 卡9-10 HYPERLINK l _bookmark457 连接前面板 I/O 组件线缆9-11 HYPERLINK l _bookmark458 连接诊断面板线缆9-12 HYPERLINK l _bookmark459 连

33、接 Flash 卡线缆9-12 HYPERLINK l _bookmark460 UN-RAID-1000-M2/UN-RAID-2000-M2 RAID 卡的 Flash 卡9-12 HYPERLINK l _bookmark461 UN-RAID-LSI-9361-8i(1G)-A/UN-RAID-LSI-9361-8i(2G) RAID 卡的 Flash 卡9-121- PAGE 3安全安全信息操作一体机之前,请仔细了解以下安全信息。运行安全H3C 授权人员或专业的一体机工程师才能配置和维护该一体机。请将一体机放在干净、平稳的工作台或地面上进行维护。运行一体机前,请确保所有线缆均连接正确

34、。为充分散热,请不要在未安装机箱盖、导风罩、Riser 卡/PCIe 卡/硬盘/风扇/电源模块假面板的情况下运行一体机。请最大限度地减少机箱盖打开的时间。为避免组件表面过热造成人身伤害,请确保设备和内部系统组件冷却后再操作。为避免散热不充分而损坏一体机,请勿阻塞一体机的通风孔。当 NaviData 5200 G2 与其他设备上下叠加安装在机柜中时,请确保两个设备之间留出垂直方向 2mm 以上的空隙。电气安全为避免人身伤害或一体机损坏,请使用随机附带的电源线缆。电源线缆只能用于配套的一体机,请勿在其他设备上使用。为避免触电风险,在安装或拆卸任何非热插拔部件时,请先将设备下电。电池安全一体机主板上

35、配置有系统电池,一般情况下,电池寿命为 510 年。当一体机不再自动显示正确的日期和时间时,需更换电池。更换电池时,请注意以下安全措施:请勿尝试给电池充电。请勿将电池置于 60C 以上的环境中。请勿拆卸/碾压/刺穿电池、使电池外部触点短路或将其投入火中/水中。请将电池弃于专门的电池处理点,勿随垃圾一起丢弃。安全注意事项前面板上的“开机/待机”按钮不能彻底切断系统电源,此时部分电源和内部电路仍在工作,为避免人身伤害、触电或设备损坏,请将一体机完全断电,即先长按“开机/待机”按钮,然后断开一体机与外部供电系统之间的电源线缆。为避免电源波动或临时断电对一体机造成影响,建议使用 UPS 为一体机供电。

36、这种电源可防止一体机硬件因电涌和电压峰值的影响而受损,并且可在电源故障时确保一体机正常运行。为避免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操作一体机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机柜注意事项一体机必须安装在标准 19 英寸机柜中。机柜的支撑脚要完全触地,且机柜的全部重量应由支撑脚承担。当有多个机柜时,请将机柜连接在一起。请做好机柜安装的部署工作,将最重的设备安装在机柜底部。安装顺序为从机柜底部到顶部,即优先安装最重的设备。每次只能从机柜中拉出一台设备,否则会导致机柜不稳固。将一体机从机柜中拉出或推入前,请确保机柜稳固。为充分散热,请在未使用的机柜位置安装假面板。一体机注意事项将一体机安装到机柜或从机柜中拉出时(尤其当一体

37、机脱离滑道时),要求两个人协同工作, 以平稳抬起一体机。当安装位置高于胸部时,则可能需要第三个人帮助调整一体机的方位。为确保一体机充分散热,硬盘非满配时,空闲槽位必须安装假面板。为确保一体机充分散热,风扇非满配时,空闲槽位必须安装假面板。为确保一体机充分散热,后面板上未安装 PCIe 卡的槽位必须安装假面板。为确保一体机充分散热,未安装电源模块的槽位必须安装假面板。静电防护防止静电释放人体或其它导体释放的静电可能会损坏主板和对静电敏感的部件,由静电造成的损坏会缩短主板和部件的使用寿命。为避免静电损害,请注意以下事项:在运输和存储设备时,请将部件装入防静电包装中。将静电敏感部件送达不受静电影响的

38、工作区前,请将它们放在防静电包装中保管。先将部件放置在防静电工作台上,然后再将其从防静电包装中取出。在没有防静电措施的情况下,请勿触摸组件上的插针、线缆和电路元器件。触摸静电敏感元件或装置时,一定要采取防静电措施,如佩戴防静电腕带等。防止静电释放的接地方法在取放或安装部件时,您可采取以下一种或多种接地方法以防止静电释放。佩戴防静电腕带,并将腕带的另一端良好接地。请将腕带紧贴皮肤,且确保其能够灵活伸缩。在工作区内,请穿上防静电服和防静电鞋。请使用导电的现场维修工具。请使用防静电的可折叠工具垫和便携式现场维修工具包。1.4 设备标识为避免维护一体机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任何伤害,请熟悉一体机上的安全标识

39、。表1-1 安全标识图示说明警告 该标识表示存在危险电路或触电危险。所有维修工作应由H3C授权人员或专业的一体机工程师完成。 为避免电击造成人身伤害,请勿打开符号标识部件。所有维护、升级和维修工作都应由 H3C 授权人员或专业的一体机工程师完成。 该标识表示存在触电危险。不允许用户现场维修此部件。用户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打开此部位。 为避免电击造成人身伤害,请勿打开符号标识部件。 该标识表示存在高温表面或组件。如果触摸该表面或组件,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 为避免组件表面过热造成人身伤害,请确保一体机和内部系统组件冷却后再操作。 该标识表示组件过重,已超出单人安全取放的正常重量。 为避免人身伤害或设备

40、损坏,请遵守当地关于职业健康与安全的要求,以及手动处理材料的指导。电源或系统上的这些标识表示一体机由多个电源模块供电。 为避免电击造成人身伤害,请先断开所有电源线缆,并确保一体机已完全断电。2-1认识 NaviData 5200 G2本手册为产品通用资料。如果用户有定制化需求,请以产品实际情况为准;有需要请联系技术支持。手册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准。简介H3C NaviData 5200 G2 是 H3C 自主研发、基于 Intel 至强E5-2600V4 CPU 的 2U 2 路机架式一体机,可广泛应用于新一代基础架构的云计算、互联网、IDC 和企业市场等。NaviData 5200 G2

41、 的外观如 HYPERLINK l _bookmark15 图 2-1 所示。图2-1 NaviData 5200 G2 外观规格参数介绍NaviData 5200 G2 产品规格和技术参数。产品规格表2-1 产品规格功能特性说明处理器最多可支持2路E5-2600V4系列处理器单颗 CPU 最大支持功耗 145W最高主频支持 3.5GHz单颗 CPU 缓存最高支持 55MB2- PAGE 23功能特性说明内存最多可支持 24 根 DDR4 内存条支持的单根 RDIMM 容量:8GB、16GB 和 32GB最大内存容量为 768GB存储最多支持前部 25SFF+后部(2LFF+4SFF)SAS/

42、SATA HDD/SSD 硬盘8SFF 硬盘机型最高存储容量为:SAS 硬盘:14.4TBSATA 硬盘:12.8TB12LFF 硬盘机型最高存储容量为:SAS 硬盘:103.2TBSATA 硬盘:134.4TB25SFF 硬盘机型最高存储容量为:SAS 硬盘:64.2TBSATA 硬盘:62.4TBRAID 卡:RSTe 板载软 RAID(仅支持 SATA):支持 RAID 0/1/5/10UN-HBA-1000-M2 RAID 卡:支持 RAID 0/1/10UN-RAID-1000-M2 RAID 卡:支持 RAID 0/1/1E/5/6/10/50/60/Simple Volume,内

43、置 1GB 缓存UN-RAID-2000-M2 RAID 卡:支持 RAID 0/1/1E/5/6/10/50/60/Simple Volume,内置 2GB 缓存UN-RAID-LSI-9361-8i(1G)-A RAID 卡:支持 RAID 0/1/5/6/10/50/60,内置 1GB 缓存,可选配 UN-FLASH-LSI-CVM02-M 掉电保护模块UN-RAID-LSI-9361-8i(2G) RAID 卡:支持 RAID 0/1/5/6/10/50/60,内置 2GB 缓存,可选配 UN-FLASH-LSI-CVM02-M 掉电保护模块UN-HBA-LSI-9300-8i-A 控

44、制卡:不支持配置 RAID,最多支持 31 块硬盘芯片组Intel C610 Platform chipset网络接口支持4个板载千兆以太网接口和1个HDM专用网络接口。其中,以太网接口1同时也是HDM 共享网络接口I/O端口最多支持 12LFF/25SFF SATA(6Gbit/s)/SAS(12Gbit/s)硬盘端口(前部)最多支持 4LFF+4SFF SATA(6Gbit/s)/SAS(12Gbit/s)硬盘端口(后部)最多支持 5 个 USB 3.0 接口:5 个 USB 3.0 接口(前面板 1 个,后面板 2 个,主板 2 个)内置 10 个 SATA 接口:对外呈现 2 个min

45、i SAS 接口(x4 SATA 接口)和 2 个 x1 SATA接口5 个 RJ45 以太网接口(后面板)最多支持 1 个 VGA 接口(后面板 1 个)扩展插槽最多支持10个PCIe3.0卡(包括FLOM网卡,以及安装到RAID卡插槽上的RAID卡)功能特性说明光驱支持外置最大输入电流为 1.5A 的 USB 光驱支持内置 SATA 光驱仅限 8SFF 硬盘机型需要选配光驱扩展模块电源支持550W、800W或1200W电源模块,支持1+1冗余认证通过CCC、FCC、ICES-03、VCCI、CQC CECP、SEPA等认证技术参数表2-2 技术参数类别项目说明物理参数尺寸(高x宽x深)不含

46、安全面板:87.5mm x 445.4mm x 748mm含安全面板:87.5mm x 445.4mm x 769mm最大重量8SFF 硬盘机型为 20.4kg12LFF 硬盘机型为 31.4kg25SFF 硬盘机型为 29.25kg环境参数温度工作环境温度:8SFF 硬盘机型的工作环境温度:550C12LFF/25SFF硬盘机型的工作环境温度:545C一体机部分配置下支持的最高工作环境温度会有降低,具体请参见附录中的“环境温度规格”章节贮存环境温度:-40C70C湿度工作环境湿度:8%90%(无冷凝)贮存环境湿度:5%95%(无冷凝)海拔高度工作环境高度:-603000m(海拔高于 900m

47、 时,高度每升高 100m, 规格最高温度降低 0.33C)贮存环境高度:-605000m部件介绍NaviData 5200 G2 各部件含义。图2-2 NaviData 5200 G2 部件表2-3 NaviData 5200 G2 部件说明编号名称说明1机箱盖/2导风罩为机箱内部提供散热风道。3RAID卡为NaviData 5200 G2硬盘提供RAID支持,具有RAID扩容、RAID配置记忆等功能,支持在线升级、远程设置。4CPU散热器用于为CPU散热。5CPU集成内存控制器和PCIe控制器,为NaviData 5200 G2提供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NaviData 5200 G2支持I

48、ntel新一代高性能Xeon E5系列CPU。6SATA DOMNaviData 5200 G2当前不支持SATA DOM。7Dual SD卡扩展模块通过Dual SD卡扩展模块,可安装2张SD卡到服务器。8系统电池为系统时钟提供电池,确保系统日期和时间正确。9Riser卡转接卡,支持安装到主板的PCIe Riser卡插槽。10硬盘笼通过安装硬盘笼可扩展硬盘。11电源模块电源模块支持热插拔,支持1+1冗余。12Riser卡假面板主板上未安装Riser卡时,请安装该假面板,以确保一体机正常散热。13FLOM网卡一种网卡,仅支持安装到主板的FLOM卡插槽。14机箱机箱将所有部件集中到一起。编号名称

49、说明15智能挂耳用于将NaviData 5200 G2固定到机柜,其中一侧挂耳中集成了前面板I/O组件。16诊断面板用于快速诊断发生故障的组件及其故障信息。17硬盘为NaviData 5200 G2提供数据存储介质,支持热插拔。18硬盘扩展板为前部硬盘和后部硬盘同时提供数据传输通道。19硬盘背板为硬盘供电并提供数据传输通道。20超级电容固定座用于将超级电容固定到机箱。21超级电容当NaviData 5200 G2配置了带Flash卡的RAID卡时,超级电容为该Flash卡供电,实现数据的掉电保护。22主板是一体机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用于安装CPU、内存和风扇等,集成了一体机的基础元器件,包括BI

50、OS芯片、PCIe插槽等。23风扇假面板未安装风扇的槽位需要安装该假面板,以确保一体机正常散热。24风扇笼用于安装风扇。25风扇为NaviData 5200 G2散热提供动力,支持热插拔,支持N+1风扇冗余。26内存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设备交换的数据。前面板介绍前面板上的组件、指示灯含义和接口用途。前面板组件图2-3 前面板-8SFF 硬盘表2-4 前面板-8SFF 硬盘组件说明编号说明1托架1,支持光驱2托架23托架3,支持8SFF硬盘4USB 3.0接口图2-4 前面板-12LFF 硬盘表2-5 前面板-12LFF 硬盘组件说明编号说明1支持12LFF硬盘2

51、USB 3.0接口图2-5 前面板-25SFF 硬盘表2-6 前面板-25SFF 硬盘组件说明编号说明1支持25SFF硬盘2USB 3.0接口指示灯和按钮图2-6 前面板指示灯和按钮表2-7 前面板指示灯说明编号说明状态1Health指示灯绿灯常亮:系统状态正常绿灯闪烁(4Hz):HDM 正在初始化橙灯闪烁(0.5Hz):系统出现预告警橙灯闪烁(1Hz):系统出现一般性告警红灯闪烁(1Hz):系统出现严重错误告警2以太网接口指示灯绿灯常亮:网口链路已经连通绿灯闪烁(1Hz):网口正在接收或发送数据灯灭:网口链路没有连通绿灯常亮:系统已启动3开机/待机按钮和系统电源指示灯绿灯闪烁(1Hz):系统

52、正在开机橙灯常亮:系统处于待机状态灯灭:未通电4UID按钮/指示灯蓝灯常亮:UID 指示灯被激活。UID 指示灯可通过以下任意方法被激活UID 按钮被按下通过 HDM 开启 UID 指示灯蓝灯闪烁:1Hz:系统正在被 HDM 远程管理或固件升级4Hz:HDM 正在重启(长按 UID 按钮/指示灯 8 秒可重启 HDM)灯灭:UID 指示灯未被激活编号说明状态如果 Health 指示灯显示系统出现问题,请通过 HDM 查看系统运行状态。系统电源指示灯灭的原因可能有:没有接通电源、未安装电源模块、电源模块故障或系统电源指示灯线缆未连接。接口表2-8 前面板接口接口名称类型用途USB接口USB 3.

53、0用于连接USB设备,以下情况下需要使用该接口:连接 U 盘连接 USB 键盘或鼠标安装操作系统时,连接 USB 光驱诊断面板NaviData 5200 G2 支持诊断面板。通过诊断面板,您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发生故障的组件及其故障信息,同时结合 HDM 系统中的事件日志,即可获取该组件的详细故障信息,从而帮助您快速排除故障,使一体机各组件和系统保持良好的运行状况。诊断面板同一时间只能显示一个组件的故障信息。当多个组件故障时,诊断面板以 4 秒为周期循环显示全部故障组件信息。图2-7 诊断面板(1):故障代码(2):故障指示灯表2-9 诊断面板说明故障指示灯故障代码故障项目说明系统POST期间

54、有错误发生,POST异常中止POST(红色闪烁)当前开机自检码POSTPOST 故障指示灯显示绿色常亮,且代码为 00 99 时,表示系统正在执行 POST 操作,代码数值表示当前进度。TEMP(红色闪烁)温度传感器ID温度对应组件温度超过上限严重阈值或低于下限严重阈值,出现严重告警CAP(橙色闪烁)01系统功率系统功率超出当前设置的功率限额11主板不同故障指示灯状态对应的故障信息如下:橙色闪烁(0.5Hz):对应项目出现预告警橙色闪烁(1Hz):对应项目出现一般告警红色闪烁(1Hz):对应项目出现严重告警21前部硬盘背板BRD31后部2LFF/4LFF硬盘背板32后部2SFF/4SFF硬盘背

55、板71RAID卡插槽上的RAID卡电源81预留CPU01CPU 102CPU 2A1A9、AA、AB、A1A12槽位的DIMMDIMMACb1b9、bA、bb、bCB1B12槽位的DIMM01088SFF硬盘机型前部对应硬盘011212LFF硬盘机型前部对应硬盘HDD202912LFF硬盘机型后部对应硬盘012525SFF硬盘机型前部对应硬盘303925SFF硬盘机型后部对应硬盘PCIE0108Riser卡插槽18上的PCIe卡09FLOM网卡PSU01电源模块102电源模块2RAID10RAID卡插槽上的RAID卡状态FAN0106风扇1风扇6VRD01主板P5V电压02主板P1V05_PC

56、H电压故障指示灯故障代码故障项目说明03主板PVCC_HPMOS电压04主板P3V3电压05主板P1V5_PCH电压06主板PVCCIO_CPU1电压07主板PVCCIN_CPU1电压08主板PVCCIO_CPU2电压09主板PVCCIN_CPU2电压10主板VPP_CPU1_AB电压11主板VPP_CPU1_CD电压12主板VDDQ_CPU1_AB电压13主板VDDQ_CPU1_CD电压14主板VTT_CPU1_AB电压15主板VTT_CPU1_CD电压16主板VPP_CPU2_AB电压17主板VPP_CPU2_CD电压18主板VDDQ_CPU2_AB电压19主板VDDQ_CPU2_CD电压

57、20主板VTT_CPU2_AB电压21主板VTT_CPU2_CD电压详细故障信息请查询 HDM 系统中的事件日志,具体操作方法请参见 HDM 联机帮助中的“事件日志”章节。故障代码显示 00,且诊断面板上所有指示灯均熄灭时,表示一体机正常运行。后面板介绍后面板上的组件、指示灯含义和接口用途。后面板组件图2-8 后面板组件表2-10 后面板组件说明编号说明1PCIe slot 1slot 3接口(从上到下,对应CPU 1)2PCIe slot 4slot 6接口(从上到下,对应CPU 2)3PCIe slot 7slot 8接口(从上到下,对应CPU 2)4支持串口5电源模块26电源模块17VG

58、A接口8以太网接口4(1Gb,RJ45)9以太网接口3(1Gb,RJ45)10以太网接口2(1Gb,RJ45)11同时作为以下两种接口:以太网接口 1(1Gb,RJ45)HDM 共享网络接口(1Gb,RJ45,缺省 DHCP 自动获取 IP 地址)12HDM专用网络接口(1Gb,RJ45,缺省IP地址:/24)13USB 3.0接口14FLOM网卡接口后面板指示灯图2-9 后面板指示灯表2-11 后面板指示灯说明编号说明状态1UID指示灯蓝灯常亮:UID 指示灯被激活。UID 指示灯可通过以下方法之一被激活UID 按钮被按下通过 HDM 开启 UID 指示灯蓝灯闪烁:1Hz:系统正在被 HDM

59、 远程管理或固件升级4Hz:HDM 正在重启(长按 UID 按钮/指示灯 8 秒可重启 HDM)灯灭:UID 指示灯未激活2以太网接口连接状态指示灯绿色常亮:网口链路已经连通灯灭:网口链路没有连通3以太网接口数据传输状态指示灯绿色闪烁(1Hz):网口正在接收或发送数据灯灭:网口没有接收或发送数据4电源模块1状态指示灯绿灯常亮:电源模块工作正常绿灯闪烁(1Hz):电源模块输入正常,系统处于待机状态未上电绿灯闪烁(0.33Hz):电源模块处于备用电源模式,无功率输出橙灯常亮:电源模块出现严重故障该电源模块无输入,另一个电源模块输入正常橙灯闪烁(1Hz):电源模块出现告警灯灭:电源模块无输入,存在以

60、下一种或两种情况:电源线缆连接故障外部供电系统断电5电源模块2状态指示灯接口表2-12 后面板接口接口名称类型用途VGA接口DB15用于连接显示终端,如显示器或KVM设备HDM专用网络接口RJ45用于登录HDM管理界面,进行一体机管理以太网接口1/HDM共享网络接口RJ45同时承载以下功能:通过网线连接到网络作为共享 HDM 接口,用于登录 HDM 管理界面以太网接口2、3、4RJ45通过网线连接到网络USB接口USB 3.0用于连接USB设备,以下情况下需要使用该接口:连接 U 盘连接 USB 键盘或鼠标安装操作系统时,连接 USB 光驱电源接口标准单相电源接头用于连接电源模块和外部供电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