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地理复习大纲_第1页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复习大纲_第2页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复习大纲_第3页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复习大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上学期地理复习题(中图版)第一单元地球【地球的形状】.人们对地球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如我国周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工说;后来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提出浑天说: 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最后人们终于知道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1519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 麦哲伦率领船队,从 西班牙出发,渡过 大西洋,绕过南美洲的南 端,进入 太平洋,然后穿过 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于 1522年9月回到原来的地方。首次实 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1961年4月16日,苏联“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人类

2、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4.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 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2)站得高,看得远。(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 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地球的大小】1.读“地球大小示意图”P6页图C(1)地球的平均半径,长度是6371千米(庐山起义);地球上的 赤道,周长是40000千米;(2)地球的表面积是 5.1亿平方千米。(3)从上面的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第2课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地

3、球的模型地球仪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 把地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 颜鱼、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 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地球仪的用途: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 f现,了解地表各种地理事物的 X;还能够形象直观地演示地球的J型、公转等现象。.地轴是假想的地球旋转轴。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 芭修,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 南极。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就是 赤道。【纬线和经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 出。2.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叫 经线。3.经线和

4、纬线的比较:形状长度是否相等指本方向经线半圆都相等。南北方向纬线不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为零。东四方回【纬度和经度】.纬度-、经度。(P8第四段)。.在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 基妥市中心以北24千米处,耸立着一座著名的 赤纪念碑。.人们把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定为00纬线,也就是立道,赤道以北的称其受,用“N 表示,赤道以南的称 皿,用表示;北极就是 北纬90。(写作“90。N”),南极就是 南纬90。(写 作 “90 S”)。.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 立道(即0。纬线)为界的;此线以北的半球为 北半球,以南的半球为 直 半球,即纬度是 北纬的就在北半球,纬度是南纬的就在南半球。.低纬度、

5、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看右图)(1)低纬度范围是 0 -30 ,中纬度范围是 30 60 ,高纬度范围是 60 90 ,.几条比较重要的纬线:赤道是 的纬线;北回归线是 23.5。N的纬线;南回归线是 23.5 S 的纬线;北极圈是 66.5 N的纬线;南极圈是 66.5 S的纬线。.经度的划分:国际规定,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的那条经线,定为 0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度数由0经线向东西两侧逐渐增大, 最大值为180,由0经线向东到180 为叁经,用“E”表示;由0经线向西到180为西经,用“ W 表示。180。的经线只有一 条,叫180经线。.两条相对的经线就组成一个经线圈,

6、例如: 70 E和110 W就组成了一个经线圈;43 W和137。E就组成了一个经线圈。10.国际上规定,用20 W口 160 E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20 W以东到160E的半球为 叁半球,20 W似西到160 E的半球为四半球; 【经纬网】.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 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既准确又方便。因此,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 气象观测 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利用经纬网定位: 【五带的划分】.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

7、的分布状况 ,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麴殳、北温带、应温带、北寒带、南寒带。.读右图“五带划分示意图”(P11页M图)(1)划分五带的根据是 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2)热带的气候特点是 终年炎热;温带的气候特点是 四季变化明显;寒带的气候特点是 终年寒 逢。第二节 地 图第1课 地图的基本要素【绘制校园平面图】.地图的三要素是 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根据比例尺可以算出图上两点间的实地距离;根据指向标可以确定方向;根据图例和注记可以知道图中符号的含义。【地图上的方向】.看地图,要学会辨方向。在地图上有 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确定了东南西北方向,就 能确定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方向

8、。.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 经纬线确定方向,即:经线指示 南、北方向,纬线指示 东、西方 向来定向。在北极点,四面八方都朝向直方;在南极点,四面八方都朝向 北方。.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 指向标定方向,一般指向标指向 北方。.既无经纬网,又无指向标的地图,通常用“面对地图,上韭下直,左西右丞”定方向。【比例尺】.地图上的比例尺, 是指图上距离 比实地距离 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又叫 辿。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比例尺有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三种表示方法。写法如下:数字式例如:“1: 1000000” 或者 “ 1/1000000 或者JOOOOOO ”文子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

9、地距离10千米”或者“一百万分之一”线段式例如:Q叩叩千米1.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比例尺越大。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范围 达, 内容辿;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范围 /b,内容详细。【图例和注记】1.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 茎鱼,包括各种 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 重生。能够帮助我 们区别不同类型的 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 特征。2.记住课本P18页图I的常见图例。【地图与生活】.地图的种类很多,一般按内容,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例如专题地图:人口分布图,气候类型图,资源分布图。普通地图:行政区划地图.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地图有不同的用途,在生活中要学会根据需

10、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如:城区图可以帮助我们确定 目的地的位置,并根据 目的地选择快捷的路线;【地图家族新成员】影矍地图,电子地图等。第2课 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地面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的垂直距离,称为 理拔(也叫绝对高度),单位是土; 一个地点高 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 相对高度。我国最高峰: 珠穆朗玛山I海拔 8844.433米,有“世 界第三极”之称.我国陆地最低点:吐鲁番-154.31米.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的特征:地形类型海拔特征地表形态特征平 原200米以下地向厂阔平坦。高 原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和缓,边缘陡峻。山 地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相对高度大于100米。丘

11、 陵不超过500米相对高度较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盆 地没有一定的标准四周高,中间低。【等高线地形图】.在地图上,将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水域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 等深线。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 高低起伏 的地图,叫 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图的基本特点: 同一条等高线上 海拔高度相等;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度 莹)全图一致;等高线均为 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等高线一 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 重食;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 陡箜,等高线 愈密集,则坡度愈 昆,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 道。.主要地貌的地形

12、部位和等高线形态特征:地形部位地形部位特征等高线特征如图山 峰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标高由外向内递增图盆地或洼地中间彳氐,周围高等局线闭合,等局线标图由外向内递减图陡 崖垂直的山坡等局线重叠在一起图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山谷线最高处图山 脊山顶到山麓凸出高耸的部分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图山 谷山脊之间低洼的部分等局线向局处凸出图4.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 等高线地形图 的基础上制作而成的, 是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 着上深浅不 同的颜鱼,来表示地面的 高低起伏 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的地图。做法:黄高蓝水绿平原,红褐更 高白色寒。第2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1课中国的疆域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我国位于

13、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北 温带,没有寒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2、疆域: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近50度,长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 60多度,长约5200千米;陆地面积约 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陆上疆界22000多千米。3、濒临海洋:四海一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内海:渤海、琼州海峡。海岸线及岛屿:海岸线长约18000多千米,我国第一大岛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4、领土四至: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

14、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邻国:陆上临国共有 14个: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为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4、位置的优越性: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南北跨纬度 很广,气候差异大、类型多,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 太平洋西岸,东部沿海多优良海港,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 于与众多临国发展边境贸易。第2课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基本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15、。2、省级行政区:共 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3、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省是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4、记住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见书38页的表F)5、记住各省级行政区地图的轮廓特征及位置。第3课众多的人口1、我国人口总数13、71亿。占世界人口的 20%以上。2、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3、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人口政策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4、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交通拥挤、住房困难、资源短缺、失业严重、环境恶化等5、人口分布特点:

16、东部多,西部少。人口地理界线: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原因:东部地区多平原和丘陵,气候湿润多雨,交通便利,所以人口稠密。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干旱少雨,交通不便,生产力低,所以人口稀少。第4课和睦的民族大家庭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 92%。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 的是珞巴族。2、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3、民族政策: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第3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1课地形地势特征1、地形类型: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2、我

17、国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多种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山地比重最大)3、我国的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第一、二阶梯分界线 是:昆仑山脉一祁连山脉一横断山脉一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脉一巫山一雪峰山一线。对中国的农业、河流、水利的作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的湿润气流深 入内陆带来丰沛的降水,同时使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沟通了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宜建大型水电站c 但在阶梯交界处也给东西交通带来不便。第2课地形分布1、山脉是地形的骨架。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一阴山、昆

18、仑山一秦岭、南岭。东北一西南 走向:台湾山脉、长白山一武夷山、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西北一东南走向:阿尔 泰山、祁连山、小兴安岭。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2、四大高原及各自特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大部分是一望无际的原野)、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其 中山间小盆地(或称坝子)是当地主要农耕区) 。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畴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4、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5、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6、我国地形分布: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中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

19、第3课气温和降水1、天气符号(P80页图D)2、气温分布:冬季分布特点:总体上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夏季分布特点: 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温度带:根据积温的多少,划分为热带、亚热 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区。1月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3、降水分布:空间分布:东部多于西部,南方多于北方,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 减。时间分布: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南方雨季长,北 方雨季短;降水年际变化大。干湿地区: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四类:湿润 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第4课气候的基本特征1、季风气候显著:两类季风:冬季风来自寒冷、干燥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夏季风是来自太 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P85页)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为大兴安岭一阴山山脉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脉一冈底斯山脉一 线。(季风区降水多,非风季风区降水少。季风气候主要自然灾害:旱涝灾害和寒潮。)2、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东部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高原山地气候。第5课长江1、概况:发源地唐古拉山脉,流经省区有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市。流经地形区为青藏高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