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_第1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_第2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_第3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_第4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TOC o 1-5 h z 【摘要】 2 HYPERLINK l bookmark0 o Current Document 【关键字】 2【ABSTRACT 】 3【KEY WORDS 】 3 HYPERLINK l bookmark2 o Current Document 项目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4 HYPERLINK l bookmark4 o Current Document 项目主要研究技术内容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7 HYPERLINK l bookmark6 o Current Document 系统简介 8系统组成 8系统工作原理 8转动平台的电机调速 9系统方案的制定

2、9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硬件设计 10 HYPERLINK l bookmark10 o Current Document 软件设计 12 HYPERLINK l bookmark14 o Current Document 程序调试 15上位机 3D 仿真及图像信号发生系统 15系统方案制定 15 HYPERLINK l bookmark12 o Current Document 软件设计 16程序调试 17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Current Document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水平 17结束语 错误

3、!未定义书签。基于 Volumetric 3D 显示原理与WPF平台的3D旋转三角锥的真实立体影像投射系统是采用Volumetric 3D 显示原理,将上位机所处理的Volumetric 3D数字图像信号通过三角锥投影系统投射成真实影像,实现 Volumetric 3D显示效果。 与传统3D显示相比,本系统具有裸眼3D显示效果,使观看者无需通过佩戴3D眼镜就能达到3D显示目的。同时,本系统具有360度全息图像显示效果,使观看者可以360 度全方向观看图像。本系统采用WPF设计3D图像,使系统可以方便的产生3D图像, 经过简单学习,便可以自己设计3D模型, 降低了系统软件设计成本【关键字】体三维

4、、3D影像、3D处理、三角锥影像投影、直流电机转速、直流电机相位Abstract】The real projection system image of 3D Rotating cones based on the Volumetric 3D revelation principle and WPF platform is the true image protected by using Volumetric 3D revelation principle and combined with Volumetric 3D digital image signal which the host

5、computer dealing with to achieve Volumetric 3D revelation principles.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3D display, this system has the naked eye 3D display, so the viewer is no need to wear 3D glasses and 3D display can be achieved.At the same time, this system has a 360-degree holographic image display, w

6、ith which the viewer can watch an Omni-directional image of 360-degree. The system is designed by using WPF3 D image, which makes it easy to produce 3D images. Through a simple learning one can design their own 3D model,that reducing the cost of the system software design.【Key words】Volumetric 3D ,

7、3D image,3D Processing, Triangul cone 3D image , DC Motor Speed, Phase DC motor1 项目的研究背景及意义3D 是英文“ Three Dimensions ”的简称,中文是指三维、三个维度、三个坐标,即有长、有宽、有高,换句话说,就是立体的,是相对于只有长和宽的平面(2D)而言。我们本来就生活在三维的立体空间中,我们的眼睛和身体感知到的这个世界都是三维立体的,并且具有丰富的色彩、光泽、表面、材质等等外观质感,以及巧妙而错综复杂的内部结构和时空动态的运动关系;我们对这世界的任何发现和创造的原始冲动都是三维的。虽然迄今为止

8、还没有哪一种显示技术能够没有任何限制地提供所有的深度暗示, 但一般而言,三维显示技术既能提供反映视觉系统本身特点和感知特性的生理深度暗示,又能提供来源于日常积累的感知经验和视觉记忆的心理深度暗示; 二维显示技术只提供单眼就能观察的心理深度暗示。认知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视觉系统倾向于首先利用生理深度暗示,只有当这些深度暗示被移除时,心理深度暗示才会起主要作用。因此, 三维显示技术能提供更客观、更自然的交流模式,有助于人们在综合运用各种深度暗示之后,获得真实、丰富、可靠的感知体验,是显示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三维显示大致分为四类:体视三维显示(stereoscopic 3D display) 、全

9、息三维显示(holographic 3D display) 、透视三维显示(Perspective 3D display)和体三维显示(volumetric 3D display) 15。体视三维显示:双眼水平视差的产生是由于人的左、右眼有一定的空间间隔,总是从左、右两个稍有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从而导致视网膜上的光学影像略有差异。 体视三维显示将模拟人的左、右眼看到的两个略有不同的二维图像,称之为 “体视对 (stereopair) ”, 显示在同一个平面上,然后通过某种分离方式使左、右视图分别只提供给左、右眼观察。这样,利用体视对所提供的视差信息,人脑会自动地将对应的两幅二维平面图像融合成

10、一幅三维立体图像,经 “双像单视” 效应而获得立体感。不同的体视对产生和分离方式构成了不同的体视三维显示技术,其观察方式和成像特点也有所不同。全息三维显示:按照物理学的近距作用观点,人眼之所以能看见外界物体,其直接原因并不是因为物体的客观存在,而是由于物体散射或发射的光波到达了人眼的视网膜,视神经细胞在接收物光波之后,会根据光的强弱、距离和颜色等进行处理,从而识别物体的特征以便形成三维感知。光波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它的振幅 ( 强弱 ) 、 位相( 同相面形状) 和波长 ( 颜色) , 只要能得到物体的光波,即便物体不在原处也能看到该物的逼真像。全息术根据上述成像理论,先利用光的干涉原理, 将物体

11、散射或发射出的特定光波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利用光的衍射原理,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再现。透视三维显示:透视三维显示利用光线追迹、投影转换和多边形生成等计算机图形学技术来对深度信息进行编码,并添加阴影和遮挡等多种心理深度暗示,将三维场景以透视形式显示在二维屏幕上。此时, 三维图像实际上是只有长宽两个维度的平面显示器上的二维图像,但它能够提供深度错觉。由于术语“三维”指的是被描述或显示的对象具有三个可测量维度:宽度、 高度和深度,因此透视三维显示的图像也被称为2.5 维图像。体三维显示:即本系统所设及技术。它通过适当方式来激励位于透明显示体积内的物质,利用可见辐射的产生、吸收或散射而形成体素

12、(voxel-volumepixel) 。当体积内许多方位的物质都被激励之后,便能形成由许多分散的体素构成的三维图像。它浮在真实三维空间即观察者所在的物质世界中, 就像是一个现实三维物体一样,能自动满足几乎所有的生理和心理深度暗示,可多人、多角度、同时、裸眼观察,无需任何助视仪器,符合人类在视觉观察及深度感知方面的自然生理习惯。体三维显示在提供洞察力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这可以用深度感知理论进行解释:1)双眼视差包括双眼水平视差和双眼垂直视差,前者使眼睛会聚以获得相对于注视点的距离信息,后者能修改或补充由前者引起的立体感知,以便判定绝对距离和形成整体知觉。透视三维显示不能提供双眼视差,其准确性要

13、比能提供双眼水平视差的体视三维显示低些。2) 在观察体视三维显示场景时,会聚和调节不能匹配,因而响应时间最长。3)体三维显示包含所有视图,能提供包括运动视差、双眼水平视差和垂直视差在内的全视差信息,会聚和调节匹配,由此产生的深度感能够有效消除不确定性, 更好地传达有关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相互空间关系的信息,进而降低发生误判或错判的可能性,协助用户更快速地做出判断,所以其准确性和响应时间都是最好的。与上述的面三维显示不同,体三维显示是在真实的物质空间内表达三维信息, 不再需要将三维数据映射到二维表面上,可同时从几乎所有角度来再现空间信息, 由此得到的三维图像同时具有水平视差和垂直视差,直接观看即可获

14、得三维效果, 并且在各个方向上都具有连续视场,可从宽广的角度观察,多数体三维显示配置满足360环视要求。观察者在运动过程中,仍能接收到维持该图像三维外观所需的视觉暗示,可在离开图像任意可视距离处观看而不会丢失三维感知。 图像的真实三维性和视点的几乎不受限制性是体三维显示比面三维显示优越的最主要表现。综上所述,体三维显示技术能满足“直接可视、全角度可视及群视”等一系列要求。 可以预见,其逐步完善将为那些需要多用户同时观看实时数据的任务提供有效的可视化方案。根据成像空间构成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分为静态成像技术和动态体扫描技术两种,静态体成像技术的成像空间是一个静止不动的立体空间,而

15、动态体扫描技术的成像空间是一个依靠显示设备的周期性运动构成的。静态成像技术:在一个由特殊材料制造的透明立体空间里,一个激励源把两束激光照到成像空间上,经过折射,两束光相交到一点,便形成了组成立体图像的具有自身物理景深的最小单位体素,每个体素点对应构成真实物体的一个实际的点, 当这两束激光束快速移动时,在成像空间中就形成了无数交叉点,这样,无数个体素点就构成了具有真正物理景深的真三维立体图像。这就是真三维立体显示的静态成像技术原理。动态体扫描技术:动态体扫描技术是依靠显示设备的周期性运动构成成像空间,例如屏幕的平移、旋转等运动来形成立体的成像空间。在该技术中,通过一定方式把显示的立体图像用二维切

16、片的方式投影到一个屏幕上,该屏幕同时做高速的平移或旋转运动,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从而在人眼观察到的不是离散的二维图片, 而是由它们组成的三位立体图像。因此, 使用这种技术的立体系统可以实现图像的体三维显示。根据屏幕的运动方式可以将动态扫描显示分为平移体扫描显示技术和旋转体扫描显示技术。近几年来,国外的一些国家如美国、德国和俄罗斯都有此相关方面的研究。美国和德国在体三维显示技术特别是球状显示技术上取得了相当的成果。美国的耶鲁、 麻省理工学院等大学一直在进行相关研究,其国内的几家公司也提出了自己的原型化的系统。美国的Johns Hopkins Hospital 和 Georgetown Unive

17、rsity也开展了利用体三维显示技术进行癌症诊断方面的研究工作, 德国的 TechnicalUniversity of Braunschweig 的飞行器导航和控制研究所也开发了相应的原型化系统,可见西方国家对三维显示研究的重视程度。体三维立体显示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三维显示技术,它克服了传统立体显示技术需要借助辅助设备的缺陷,更具真实性,该技术的突破,将在虚拟现实和仿真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并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一些学科或研究的发展。项目主要研究技术内容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虚拟 3D立体显示器对于大多数的人或许很陌生,但是早在100多年前就产生了立体的动画,Sir Charles Wheatsto

18、ne 在 1833年就利用双眼视差法在两张手绘的草图上创造出了世界上的第一组立体图像,Wheatstone 也是第一个利用像差原理做出立体镜的人,后来Sir David Brewster ( 1781-1868)也用两个透镜做了一个立体镜(Prism stereoscope ) 。日本的SONY公司于1994年开始在市场上试售3D-TV, 而同一时期在NHK也试图推出立体的电视服务。日本NHK科技研究所等公司用两架液晶或CRT背投机同时向多透镜平面分别投射左右眼立体重叠图像,制成了大屏幕的立体显示器。德国See Real Technologies 公司另辟蹊径,通过采用跟踪视角技术和亚全息图技

19、术研制出20 英寸单色三维全息立体显示器。该技术采用较大的像素间距,这样就可以利用现有的LCD工艺技术。通过该公司的三维全息成像显示器显示的三维图像,在尺寸和形状方面上所对应的全息图的数据量较小,不过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就能胜任全息图的数据处理。丹麦RAMBOL公司于L2006年开发了大型立体影像投影系统“Cheoptics360XL”。通过嵌入在倒金字塔型框架上的玻璃屏幕和投影仪构成的系统,能够使观众用裸眼观看立体影像。并在2006 年巴黎秋冬时装周新品发布会上,采用“ Cheoptics360 XL ” 立体影像投影系统实现名模Kate Moss 的 3D立体影像服装展示,这种特别的表现形式引

20、起了当时不小的轰动。我国对立体显示技术的研究也已有20 年的历史,1999 年在深圳高新技术交 TOC o 1-5 h z 易会上, 国内有 4 家单位进行视频立体显示技术的展示:天津三维技术公司、天津长城电视机厂、中国科技开发院威海分院、深圳万历投资公司。这些厂家产品的主要技术原理是把两架摄像机在不同视角拍摄的图像,存成上下两幅显示,再佩戴左右切换的液晶眼镜观看,会形成有立体效果的影像。目前国内有十几家地方电视台播出使用这种技术的立体电视节目,北京电视台几年前也曾播出过,国内还有不少地方将这种技术用于影视厅。从以往国内几家从事立体显示技术研究的公司看,一直存在着市场推广困难的问题,还没有产生

21、任何市场效应,这些因素在客观上限制了立体电视技术的发展。现在国内外的主流3D 立体成像技术大部分采用显微透镜光栅屏幕或透镜屏技术, 通过摩尔纹干涉测量法精确对位,利用一组倾斜排列的凸透镜阵列,仅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的折射来为双眼提供不同的透视图像,来实现立体效果。在这个项目的开发和研制的过程中,有许多的公司采用了很高的设计成本,并且耗时很长,直接导致产品的使用价格过高,限制了产品推广和普及,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3D立体显示系统的市场空间将更加广阔。系统简介系统组成以直流电机为核心的机械旋转平台,固定在旋转平台上与平台成45倾角的平面反射镜,位于平台上方垂直向下放置的高速视频投影机,以及投影机连接用

22、于生成与处理影像的计算机。系统工作原理在系统显示3D 影像前,需要对计算机中生成的影像来进行分析。分析过程如下:将计算机中的3D影像选取一个垂直方向上的旋转轴,依据旋转轴作为垂直坐标,旋转轴与底部交点为顶点,将3D影像在水平面上以每一度为一个角分辨率分割为360 个部分。 对每一个部分,用全景摄像机拍摄下其0到90的外形。 通过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将所拍摄到的360 个图像进行合成,可以控制每一张图像的投影时间和投影角度。对于相邻的两个图像而言,其夹角应恰好为1。当系统开始工作时,需要先启动机械旋转平台,对旋转平台进行调速,使其达到600RPM的恒定转速。当转速恒定之后,投影机需要获得平台的相位

23、信号,来保证投影的第一个图像与反射镜的相位一致,才能正确投影和反射出3D影像。当投影机正确投影出第一个图像后,投影机接下来投影的图像将与转动平台保持相同的方向相同的速率转动,即当转动平台转动了一周360后,投影机中的360个图像恰好投影完一次。利用人眼的视觉残留效果,产生投影图像连续的感官效应。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转速低时,视觉残留效果不明显,而且分辨率会比较低;当转速过高时,对电机的负荷过大,计算机处理投影图像时的运算量也会过大。因此我们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将转动平台上的平面反射镜更改为透光性能高的三棱锥。根据三棱锥的成像原理,当投影机从上方进行投影时,影像是从三棱锥的三条棱向外投影出,这样,

24、 当三棱锥高速旋转时,其产生的影像更新率是平面反射镜的三倍,即较低转速时依旧能达到高转速时的效果。转动平台的电机调速一般的采用模拟电路来进行电机转速调节的方法都比较复杂,而且测量范围与精度不能兼顾,采样时间较长,难以测得瞬时转速。因此我们采用PWM控制原理, 同时结合霍尔传感器来采集电机转速,并经单片机检测后在显示器上显示出转速值,而单片机则根据传感器输出的脉冲信号来分析转速的过程量,并超限自动报警。系统方案的制定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主要是以C8051单片机为核心组成的控制系统,本系统中的电机转速与电机两端的电压成比例,而电机两端的电压与控制波形的占空比成正比,因此, 由 MCU内部的可编程计数器

25、阵列输出PWM波,以调整电机两端电压与控制波形的占空比,从而实现调速。本系统通过霍尔传感器来实现对直流电机转速的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任务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其中硬件设计包括方案选定、电路原理图设计、PCB绘制、线路调试;软件设计包括内存空间的分配,直流电机控制应用程序模块的设计,程序调试、软件仿真等。硬件设计C8051是完全集成的混合信号系统级MCU芯片,具有64个数字I/O 引脚, 片内含有VDD监视器、看门狗定时器和时钟振荡器,是真正能独立工作的片上系统, 并能快捷准确地完成信号采集和调节。同时也方便软件编程、干扰防制、以及前向通道的结构优化。本单片机控制系统与外部连接可实时接收到外部

26、信号,以进行对外部设备的控制,这种闭环系统可以较准确的实现设计要求,从而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方案, 图 1所示是电机测控系统框图。键盘输入单元传感器单元单片机控制单元显示单元电源单元图 1 电机测控系统框图。本系统先由单片机发出控制信号给驱动电机,同时通过传感器检测电机的转速信号并传送给单片机,单片机再通过软件将测速信号与给定转速进行比较,从而决定电机转速,同时将当前电机转速值送LED显示。此外, 也可以通过设置键盘来设定电机转速。系统中的转速检测装置由霍尔传感器组成,并通过 A/D转换将转速转换为电压信号,再以脉冲形式传给单片机。这种设计方法具有频率响应高(响应频率达20 kHz以上)、输出幅值

27、不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十分容易与微处理器相连接,也便于实现信T0口可对该脉冲信号进行计数。设计时,可通过单片机的P0.1 P0.5 五个接口来完成键盘的输入,P1.6P2.0 接电机,P2.1 P2.4接显示器的位选,P0口为显其硬件连接电路如图2所示。图 2 硬件连接电路图。本系统的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 原理是:脉冲宽度调制其占空比与信号的瞬时采样值成比例。该Ts 的锯齿波发生器组成。脉冲信号如果大于锯A,否则输出0。图3所示为脉冲宽度调制系统的调图 3 脉宽调制过程。设样本 k 为均匀脉冲信号,它的第 k 个矩形脉冲可以表示为:其中, xt

28、是离散化信号;Ts 是采样周期, 0是未调制宽度,m是调制指数。现假设脉冲幅度为A,中心在t=kTs 处, k 在相邻脉冲间变化缓慢,那么,其其中, 号可由信号Xp(t) 可表示为:为电机角速度,结合式(2) 可见, 脉冲宽度信x (t) 加上一个直流成分以及相位调制波构成。脉冲宽度调制波可以直接通过低通滤波器进行解调。C8051单片机有2个 12位的电压方式DAC, 每个DAC的输出摆幅为0 VVREF, 对应的输入码范0 x0000 xFFF。通过交叉开关配置可将CEX0CEX4配置到P2 端口, 这样,改变PWM的占空比就可以调整电机速度。LED显示采用动态扫描方式,并用单片机I/O 接

29、口扩展输出,再由三极管驱动各显示器的位选端并放大电流。独立式按键采用查询方式,按键输入均采用低有效,上拉电阻可用于保证在按键断开使其I/O 口为高电平。单片机的I/O(P0.10.5) 引脚所扩展的5个按键分别定义为:设置、启动、移位、开始、1功能。硬件电路确定以后,电机转速控制的主要功能将依赖于软件来实现。软件设计本系统的软件程序的设计可分为5个步骤:分别是综合分析并确定算法;设计程序流程图;合理选择和分配内存单元以及工作寄存器;编写程序;上机调试运行程序。应用软件的设计可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其优点是每个模块的程序结构相对简单,且任务明确,易于编写、调试和修改;其次是程序可读性好,对程序的修

30、改可局部进行,而其他部分可以保持不变,这样便于功能扩充和版本升级; 另外, 对于使用频繁的子程序,可以建立子程序库,以便于多个模块调用; 最后是便于分工合作,多个程序员可同时进行程序的编写和调试工作,故可加快软件研制进度。本程序采用8051单片机的C语言编程来实现。在系统的程序设计中,可采用模块化编程实现。整个软件由主程序模块、转速测量模块、时钟模块、数据通信模块、动态显示模块等组成。各模块均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设计,因而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而采用模块化程序结构则可使软件易于调试、维护和移植。系统软件可根据硬件电路的功能与AT89C51各管脚的连接情况对软件进行设计。以便明确各引脚所要完成的

31、功能,从而方便进行程序设计和内存地址的分配, 最终完成程序模块化设计。本系统为直流电机测控系统。根据系统性能要求,除复位电路外,还应该设置一些功能键:包括启动键、设置键、确定键、移位键、加1键等。由于本系统中的单片机还有闲置的I/O 口线, 而系统要求所设置的按键数量也不多,因此, 可以采用独立式按键结构。根据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结构,该电机转速控制系统为一简单的应用系统,可以采用顺序的设计方法。这种设计由主程序和若干个中断服务程序构成,整个电机转速测控系统可分成六大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定的功能。图 4所示是根据电路图确定的程序设计模块图。- -图 5 主程序流程图- -主程序模块图 4 直流电

32、机控制软件设计模块图其中主程序模块主要设置主程序的起始地址、中断服务程序的起始地址、有5所开始对于定时器T1 (1s) 子程序的设计,其实在单片机中,定时功能既可以由硬件 ( 定时/计数器) 实现, 也可以通过软件定时程序来实现。软件延时程序要占用CPU的时间, 因而会降低CPU的利用率。而硬件定时则通过单片机内的定时器来定时,而且, 定时器启动以后可与CPU并行工作,故不占用CPU的时间,从而可使CPU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本系统采用硬件定时和软件定时并用的方式,即用T1溢出中断功能来实现10 ms定时, 而通过软件延时程序实现1 ms定时。其中T1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的功能主要实现转速值的读入

33、、检测与缓存处理。对于定时器T1的计数初值计算,由于本系统采用的是6 MHz的时钟频率,所以, 一个机器周期时间是2 s。 这样, 根据T1定时器产生500 s 的定时,便可以计算出计数初值。本文设计的转速测控系统的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00010000, B T1 定时器以工作方式2来完成定时。程序调试程序调试可在伟福仿真软件上进行编制,该软件支持脱机运行,纯软件环境可模拟单步、跟踪、全速、断点;源文件仿真、汇编等,并可支持多文件混合编程。仿真调试后的目标程序可以固化到EPRO, M 然后用专门的程序烧写器对 89C51单片机进行程序烧写。在使用系统时,我们需要将电机的转速调到720RPM

34、并保持在恒速,以保证投影的图像与电机的相位一致。上位机 3D 仿真及图像信号发生系统系统方案制定上位机 3D 仿真及图像信号发生系统用于在上位机中对3D 图形进行虚拟仿真, 并由三角锥失真变换,产生可用于投影的数字图像信号,通过显卡输出至投影系统,产生3D图像。 6本系统采用Microsoft 公司的 .NET平台作为系统开发平台,编写及调试程序为 Microsoft 公司为.NET平台量身定做的IDE: Visual Studio 2010。为达到更好的 3D效果,本系统所采用的3D平台为DirectX ,所采用的技术为WPF技术,以此实现3D图像的生成、处理与输出。软件设计.NET 平台.NET 平台为 Microsoft 公司全力打造的基于Web Service 的平台。 本系统采用图 6.NET 平台框架本系统首先通过WPF 建立一个3D 虚拟环境,通过 Xaml 标记语言产生一个可编辑的离散点阵 3D 点阵图像,通过离散点分析,进行三角锥变换,随后将变换好的数字图像信号通过显卡发送至投影系统。图 7 软件 UML 流程图图 8 3DModel 展示程序调试本系统使用Visual Studio 2010 进行调试。Visual Studio 2010 具有友好的工作界面,方便图 9 使用 Visual Studio 2010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