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考试高等教育学_第1页
两学考试高等教育学_第2页
两学考试高等教育学_第3页
两学考试高等教育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1、简述高等教育的概念。P2-3 (3点)1)从高等教 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来看,高等教育是完 全建立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高层次教 育。2)从高等教育的任务看,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 是按照社会需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但并非所 有专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而是经过了完全的中等教 育之后的专业教育。3)从高等教育的特性看,高等 教育是养成学生良好素养,学术品质和创新精神的教 育,高等教育的专业教育还应包括学术教育,是兼有 学术性和职业性的教育。学术性偏重于理论性和研究 性,职业性则是为社会特定的职业或岗位培养应用型 专门人才。2、简述高等教育的特征p4-5(3点)1)高等教

2、育是 分专业分层次的高等教育活动。2)高等教育通过培 养人才为社会服务。3)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3、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具体体现有哪些p22-23 (4点) 1)高等教育活动的性质和任务具有是特殊性。2)高 等教育的教师行为与活动具有特殊性。3)高等教育 学生具有特殊性。4)高等教育职能具有特殊性。4、试述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的重要意义p26-27(4 点)1)有助于高校教师系统了解高等教育。2)有助 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3)有助于高校教 师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4)有助于高校教师的 专业化发展。第二章 高等教育目的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P39 (一)导向作用, 高等教育目的不

3、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 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 标。(二)调控作用 从宏观上讲高等教育目的对高 等教育的规划、高等教育政策,高等教育改革,高等 教育结构调整等都具有支配控制作用。微观上来 说,高等教育目的对高等教育实际的教育与教育过程 中各要素的组合,也具有支配和调控作用。(三)激 励作用 目的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它就能指导人 们的整个实践活动,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 目标而努力。(四)评价作用 高等教育目的是衡量 和评价高等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简述高等教育目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高等学校 培养目的体系是由许多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目标 构成。高等

4、教育目的由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培 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三个层次构成。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P38 1.注重培养 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大学生强调全面发展是 社会对其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新型人才必须具 备的基本素质。2.注重培养创新定神和实践能力3. 注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目的观的 认识?试述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P45(一)教学工作(二)科研训练(三)社会实践第三章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简要说明高等教育结构是如何的? P50 (一)宏观 结构1.形式结构,按照通常意义分为普通高等教育 和成人高等教育,按办学形式分为公立高等学校和私 立

5、高等学校。2.层次结构,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 和研究生教育。3.科类结构4.类型结构,大学、独 立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5.区域结构。(二)微观结 构分为组织结构,课程结构和教师结构。什么是高等学校管理体制? P61主要是指高等学校的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 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及其运 行机制。我国高等学校内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 责制。管理体制的类型: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型。高等教育的功能有哪些? P73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培养人。承担着为社会培养 高级人才的使命。(一)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 在1.培养政治人才2.使受教育者政治化3.

6、促进社会 政治化。(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1.为经 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2.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 术支持3.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三)高等教育的文 化功能,表现在1.文化传承功能2.文化选择功能3. 文化创新功能。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P75高等 教育的经济功能是高等教育促进社会以经济发展的 功能。表现在1.为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2.为 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3.为区域经济发展服 务。简述高等学校的职能? P79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 社会服务。(一)培养专门人才(二)发展科学技术(三)开展社会服务。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P66经济价值,科学技术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

7、值和生 活价值。个人价值主要表现为发展个体知识能力,提 高个体文明素养和实现个体的目标追求等方面。第四章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高等教育基本规律概述 规律:客观事物组成要素间的必然联系。规律的基本 特性:第一,客观性,第二,普遍性,第三,必然性。 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注重整 个教育基本规律的研究,缺乏对高等教育针对性研 究。2注重高等教育与其他方面关系的研究,忽略高 等教育的主体性。3注重高等教育各组成因素之间的 关系呀牛,忽略高等教育的根本因素研究。高等教育 的基本规律:是高等教育活动中,内在的、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他包括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 发展与高等教育必

8、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 促进大学生德智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两方面。第二节高等教育与社会高等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矛盾:高等教育与人的德、 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的矛盾和高等教育与社会发 展的矛盾(1)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高等教育作为 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 的。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为了适应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 的需要,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社 会发展促进高等教育的进步,反过来高等教育也为生 产力的发展服务。2在未来社会,人类的知识和智力 将成为社会生产力再生产的最重要手段,是社会成产 活动的前提,而人类的知识的获得和智力的开发主要 依赖于教育,因此未来,教

9、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未来 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3教育包 括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起着能动作用,它使社会得以 延续和发展,是老一辈人与新一代人承接和延续的手 段。4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是以人的 培养服务于社会的,高等教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以 人的发展为联系方式和表现形式的,正是的极端重要 性,决定了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2)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1高等教育和政治是 不可分割的,高等教育活动是政府活动和公共政策的 一个方面,高等教育制度对政治生活和政治行为有影 响。2高等教育要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培养具有和 会主义觉悟的专门高级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是社会 主义和资本

10、主义高教的区别。3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影 响和作用:1)统治阶级利用国家争权决定着高等教 育的受教阶层,规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2) 统治阶级利用国家争权为高等教育工作制定处一系 列的教育方针政策,规定教育事业的发展计划,确定 选拔人才的选拔制度。3)统治阶级利用国家行政权 力管理高效,从教育计划到教育制度,从教材内容和 培养方式,进行全面监管。4)统治阶级非常重视教 师的培养选拔。(3)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1高等教育必须适应 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适应性尤其特殊表现:1)高等 教育对经济的适应具有间接性2)高等教育对经济的 适应具有超前性3)高等教育对经济的适应具有周期 性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

11、作用,概括为:1)教育是传 授生产知识、生产技能的基本手段,是人类社会不断 生产熟练劳动力的工厂。2)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 科学文化水准和素质,为发展国民经济的生产部门准 备智力性的劳动力。3)教育不仅培养直接从事生产 的劳动者,还未经济建设培养其他型人才。4)越来 越多的高等学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科研成 果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4)高等教育与科技的关系:1高等教育是传递积 累和发展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2高等教育是生产新 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工具3高等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 成生产力的桥梁4科学技术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 体现在:1)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高等教 育重视基础科学和基础理论教学

12、,不断更新课程和教 学内容,同时加强学生只能的培养和训练。2)现代 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3)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化, 高度总和,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即精通专业知识,又广 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科技专门人才4)现代社会的生 产管理和经济管理,已经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转变为科 学管理。(5)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教育文化与教育传 统,教育文化由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价值体系 三个方面构成。我国的教育文化由四个源泉:儒家的 教育传统,道家的教育传统,佛教的教育传统,西方 教育学和心理学2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文化 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组成。物质文化为 整个教育奠定坚实的技术,精神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

13、 中起着主导作用,在物质文明建设中起推动作用。建 设精神文明要求:1)坚持马列主义指导,批判继承 教育文化的历史传统,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把高校建 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2)继承我乖哦 民族良好的道德、革命传统和优秀文化遗产,博采众 长形成我国现代文明特色3)塑造名族自尊自信感, 具有改过主义各国际主义精神。4)关心青年学生的 健康成长,行动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3教育对文 化的影响和作用:1)教育具有保存和传递文化的作 用2)教育具有选择和整理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 有创造和更新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交流和融合 各民族文化的作用。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包括两方面内 容:一方面

14、值高等教育鼻血适应社会的政治,经济, 科技,文化和人口的发展;另一方面值高等教育必须 促进社会征集,经济,科技,文化和人口等各方面的 发展。第三节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德育: 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方向。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 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生理素质基础。美 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情感教育重要部分。课后题:1简述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概念,及你如何理解这一 规律的内涵?答: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是高等教育 活动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他包括高等 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与高等教育必须适 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促进大学生德智美等方 面的全面发

15、展两方面。理解:高等教育基本规律是高等教育这一社会 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也应具 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必然性。高等教育回答的问题 “是高等教育是如何运行的。”高等教育通过对人的 培养来促进人的发展和实现个体的社会会化,并且通 过培养人来催进社会的发展,为社会服务,因而高等 教育活动中涉及的三个基本的概念为:高等教育、人、 社会。高等教育与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 的矛盾和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构成高等教育 活动的最基本的矛盾过程,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就是在 与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因此高等教育 的基本规律必然包括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 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依序

16、适应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 展两个方面。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方面:1高等教育作为 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 的。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为了适应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 的需要,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社 会发展促进高等教育的进步,反过来高等教育也为生 产力的发展服务。2在未来社会,人类的知识和智力 将成为社会生产力再生产的最重要手段,是社会成产 活动的前提,而人类的知识的获得和智力的开发主要 依赖于教育,因此未来,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未来 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3教育包 括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起着能动作用,它使社会得以 延续和发展,是老一辈人与新一代人承接和延续的

17、手 段。4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是以人的 培养服务于社会的,高等教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以 人的发展为联系方式和表现形式的,正是的极端重要 性,决定了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高等教育与大学生的关系方面:高等教育作为 环境的一个因素,对大学生个体的后天实践活动有着 重要的影响作用。高等教育能够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 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针对它们的特点,使大学 生在共同提高的全面发展前提下,都在各自的基础上 获得个性发展。高等教育要遵循这一规律,就要在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指导下,重视德 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及劳动技能的全面发展,促进 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总之

18、,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要通过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 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规律来实 现,而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省省身心发展的特性和促 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规律就要 受到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所制 约,两者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在进行高等教育 活动时,必须同时遵循这两方面的规律,不能顾此失 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2根据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理,分析我国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答:经济是 人类社会现象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人类社 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其他现象包括高等

19、 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水平 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它不仅为高等教育的 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而且对高等教育的发展 提出要求,因而,经济的发展或迟或早的要带来高等 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 与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也越 来越直接。由经济决定的劳动力市场直接制约着高等 教育的发展规模,制约着高等学校的专业结构以及高 等学校的教学制度和组织方式,市场的完善也使高等 教育的经费来源逐步趋于多样化和多源化,在市场经 济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改革逐步深入,高等教育 的功能和高等教育的价值观也发生这深刻的变革。因 而,高等教育要主动的适

20、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适应 中求生存,在适应中求发展。高等教育的适应不是被动的,高等教育适应 经济的发展知识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还 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高等教育通过培养 高级专门人才,通过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科学技 术与生产的结合,从而体现其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 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推动科技的发 展。高等教育也能引起社会观念和道德的变化,引起 各人经济行为的改善,使其更合理的生产和消费,促 进经济的发展。3举例子说明教育受政治的制约并为政治服务。答: 在阶级社会中,高等教育总是受一定的阶级的政治影 响,为一定阶级的政治服务。奴隶制的教育,封建主 义、资本主义和

21、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等教育都是为了培 养本阶级需要的人才,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的。高等 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体制和教育法规都明显渗透着 阶级性,受统治阶级的支配和约束。统治阶级是社会 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 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资料,同时也支配精神生 产的资料。高等教育既是延续物质资料生产不可缺少 的手段,也是维持精神生产不可缺少的手段。从中外的教育史看,教育是具有政治属性的。在阶级 社会里,高等教育如何存在和发展都要以统治阶级的 抑制为转移。例如,我国最早的学校设在宫廷,只有 贵族才能享受这一特殊权利,教育的目的是把最高的 统治阶层的子弟培养成世代因袭的统治者。封建社会

22、 的科举制度,使读书和做官之间建立了通道,高等教 育同政治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高等教育为统治阶级 培养各种人才的目的性也就更加明显了。英国的牛津 大学和剑桥大学,在封建时代就是为封建贵族培养接 班人的,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却在为资产阶级政府训 练大批的官吏。资产阶级统治者为了实现本阶级的统 治,在高等学校广泛宣传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并向青 年一代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和应用技术,反对把教育束 缚在神学之下,建立了一整套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 教育机制。4为什么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更深层次的本质 关系?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传递与发展起什么样的作 用?答:从广义上讲,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从狭 义上讲,教育是传递

23、文化的工具。从严格意义上说,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因而,文化与高等教育 之间存在着更为密切的相互交融的本质联系,可以 说,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处在人文化的不断变 迁之中,每一次文化的变迁都对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 影响,它为高等教育的思想和时间特工思维方式和价 值观念,其而且文化中的部分内容直接够成了高等教 育的内容。因此说高等教育与文化是更深层次的本质 关系。高等教育由于其所具有的社会化功能在社会文化 变迁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育包括高等教育与 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对文化的建 设与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包括:1 教育具有保存和传递文化的作用 2 教育具有

24、选择和 整理文化的作用 3 教育具有创造和更新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交流和融合各民族文化的作用。5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试用这 一理论,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答: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是一切社 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生活于其中的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密切相关。首先,人作为生产 力的主要因素,应当从体力和智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自 由和发展,其次,人作为一定社会的社会成员,高尚 的道德与美的情趣也应得到高度的发展。还认为,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而生产 关系则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马克思不仅在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上建立科学

25、的人的全面发展学 说,而且论证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是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目前我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但基本问题仍然是社会 生产力的不足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 的矛盾。反应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上,首先是目前我国 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还不能够满足我国社会经济社 会对合格劳动力数量上的需求;其次,沿袭几十年的 高等教育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经济世代对劳动者素 质的要求,革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体制,培养符合时 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务之急;还有,包括高等教 育在内的我国教育,目前仍然有片面强调学生智育而 忽略学生德育,体育,美育倾向,也应当予以纠正。 另外,目前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也是严重

26、制约我 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第五章高等学校的专业与课程 第一节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涵义一、高等学校专业:高等学校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根据 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 人才的基本单位。其内涵为:1是高等学校的教育基 本单位或教育基本组织形式。2.是以学科分类为基 础的。3.是与社会职业分工相适应的。二、高等学校课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课程指 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 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合。广义课程指为实现高等教育目 的和专业培养目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 总体,在这个总体中除了学校课程表中所规定的课程 外,还有配合课内教学所组织的全部课外活动,以及

27、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教师和学生集体的价值观、态度、 行为方式等校园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三、课程分类 根据课程目标,可将学校课程分为学 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两种类型;根据课程与专业职能的 关系,可以将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根据课程对某一专业的适应性和相关性,可以分为必 修课和选修课。根据学习理论知识还是训练技能可分 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根据学生人数,可分为 大、中、小和微型课程。根据课程有无具体明确的计 划,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阴性课程。四、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特殊性:1.与社会经济、 政治、文化发展密切相关。2。以探求高深学问为首 务。3。能促进个人的发展完善。第二节、高等学校专业

28、与课程的改革趋势一、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改革的原因1.内部原因: 主要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所致。这些成果使 高校课程编制者和广大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或其中 某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在一定条件下会促使人们 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或建立新的专业与课程目标。2.外 部原因:1)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的发展扩张了高等学校的职能。其次,生产力和科学 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规格与类型,再 次,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教育思想 和观念,使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受到怀疑。2)知识 的激增。要求高校课程做出数量上,质量上和革命性 的变革。3)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4)个人的需

29、要。二、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改革趋势。1,课程内容 综合化。2。课程设置和实施多样话。3。课程性质职 业化。4。课程方向人文化。第三节高等学校的课程编制一、课程编制的涵义:形形色色的课程系统,在编制 过程中总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经过若干过程和 步骤,最终形成所期望的课程结构。这一过程和步骤 就是课程编制。二、高等学校课程编制的原则:(一)符合社会主义 的教育目的和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二) 适合高 等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三)适合教学的认识 规律(四) 要有统一性、相对的完整性和一定 的灵活性三、高等学校课程编制的层次:高等学校课程编制总 体上包括确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三个 层

30、次。(一)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 指的是专业教学计划。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 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 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包括以下几部分:1.专业培养 目标。2.课程结构。3.主要教学形式。4.时间分配。 5学年编制.(二)高等学校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指根据教 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 导性文件。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 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上的基 本要求。1.教学大纲的结构:1)说明部分2)本文 部分3)附录

31、教学大纲编制的原则1)明确的目的性2)前沿性 3)理想性4)启迪性5)教学适用性教学大纲的编制有以下意义:1)是课程教学的指 导性文件是选遍教材和和参考书的依据,是教学顺 序、教学工作的指南,也是考核学生成绩、检查教学 质量和评估课程建设活动的依托。2)是指导学生自 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纲要。(三)高等学校教材,1.教学编写的原则:1)科 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统一的原则。2)知识的内在 逻辑与教学方法要求统一。3)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原 则2.高等学校教材特点:1)共识性和探索性统一 的原则2)学科性和职业性的统一 3)体系性和协调 性的统一 4)逻辑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5)学术性和可 读性的统一第四

32、节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一、课程建设的意义:1.建立了各门课程的规范。推动了其它教学相关工作。3.推动了教学管理制度 化.4.转变了教师教育教学思想.二、课程建设的内容:1.师资队伍建设2.教学内容建 设3.教学资源建设4.教材建设5.设备、设施和实验 建设6.体制机制建设。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国家精品课程:指具有一流 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 一流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是体现现代性、科学性、 先进性和具有鲜明特色,并具有辐射作用的优秀课 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学内容 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设备、设施和实验 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特点:

33、强调教授 主讲课程,希望教授主讲的本科课程都成为精品课 程。2。强调使用信息技术。3。强调教学资源上网免 费开放。第六章高等学校的教学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学概述一、高等学校教学的概念: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 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 特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 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 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 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度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 践活动过程。二、高等学校教学的构成要素,由教师、学生、教学 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管理构成;教学手段和 方法、教学管理是中介因素是其它因素相互作用的“

34、介体”三、高等学校教学的意义:1.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的基本途径。培养人才可以通过教学、科研、生产劳动、社会实践 等多种途径实现,但教学是最基本的途径,因为:时 间上高校教学所占的比重大,从成熟程度看,教学是 最成熟的,从现有条件看,科研和社会实践不能满足 需要,从现有师资队伍看,多数教师教学能力强于科 研和组织社会实践能力。2.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因为:1)是高校稳定的中心环节2) 是学校其它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3)是智育、德育、 体育、美育的基本形式。四、高等学校教学的作用:1。授受知识2。形成技 能3。培养创造才能4。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第二节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一、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概念:

35、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 概念和高等学校教学的概念基本内涵是一致的。教学 作为一个动态过程而展开,被视做教学过程。高等学 校教学过程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活动,其本质 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活动,其本 质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和时间过程的辨证统一。从 认识方面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世界的过程, 是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从实践方面看, 就教师而言,是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指导学生 学习的实践过程;就学生而言,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 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促进自身社会化的时间活动过程。二、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1明确的专业目的性2 对大学生学习的独

36、立性与创造性有更高的要求3把 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4社会实践的多样性三、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环节: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 的运动、变化、发展在时间连续性上展开所经历的基 本阶段。包括: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学习材料3理 解学习材料4巩固知识经验5运用知识经验6教学效 果测评第三节高等学校教学原则一、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的概念大学教学原则是根据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目的,反映 教学规律而指定的指导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准 则。与教学任务相联系,其目的是促进教育工作者按 照教学规律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二、确定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的依据1.依据高等教育 目的2依据高等学校教学客观规律3是高等学校教学 实践经验的概括

37、和总结4依据高等学校的特点三、高等学校教学原则体系: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 合原则2。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结合原则3在教师主 导下发挥学生自觉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原则4理论联 系实际原则5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6知识的系统性 与认识上午循序渐进性相结合原则7因材施教与统 一要求相结合原则8少而精原则9量力性原则 第四节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一、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概念:是指高校教师和学生 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 的总称,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教法学法二者有区别,教法主要在于教师有效传递知 识、技能。学法在于学生高效地获取和掌握知识、技 能。二者有联系: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教法对学法有

38、 指导作用,教法往往训练出相应的学法,另一方面学 法制约教师对教法的选择。二、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1信息由师生共同控 制2学生学习独立性逐步增强3科研方法的训练逐步 增加4具有更强的专业针对性三、高等学校常用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法:1) 讲授法2)讨论法3)实验法2。现场教学法:1)参 观2)电叉)实习3。自学指导法1)读书指导法2) 练习法。第五节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一、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概念:就是根据教学的主 观和客观条件,从时间、空间、人员组合等方面考虑 安排的教学活动形式。二、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趋势:1教学活动开 展的小规模化2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间隔上的短学 程化3教学活

39、动的场所呈现非课堂化和多样化4网络 教学的兴起和发展。三、高等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1.基本组织形式。班 级上课(优点:a有严格的制度,能保证教学正常开 展和达到一定质量b以课为单位教学比较科学c便于 系统传授各科知识d能够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饿e 有利于经济有效培养人才)2.辅助组织形式:作业、 参观、讲座、辅导(作用巩固课堂知识,弥补在照顾 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方面不足)四、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是教好 课的前提1)备教材2)备学生3)备教法4)备自己 5)备相关器材或场地6)制定三种计划:学期、单 元、课时2上课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 恰当4)结构紧凑5)教学效果优异3

40、课外作业的布 置与批改。注意:作业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 要求;作业分量适当,难易适度;提出明确要求,规 定完成时间;经常检查批改4辅导,答疑,注意个别 差异,因材施教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注意坚持 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检查评定内容力求全面; 方法灵活。第六节高等学校教学评价一、高等学校教学评价概述(一)高等学校教学评价 的定义:高等学校教学评价是指一定的评价主体按照 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学活动在条件、过程和结果方面所 做的价值判断。(二)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的类型:1. 他评价和自评价2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差异评 价3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二、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的原则:1客观

41、性原则2发展 性原则3指导性原则4计划性原则三、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的特征:1.评价范围的广泛性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3评价方法的多样性4评价功能 的多重性四、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的内容:(一)教师课堂教学 质量评价1.教学大纲完成情况的评价2教学目标的 评价3教学内容的评价4教学方法的评价5教学中教 师和学生积极性评价6课堂教学组织的评价7教学基 本功的评价注意:1着重分析教师教学质量,而不 是他的专业水平。2注意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二)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高等学校的教师一、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将教师定义为: 教师是履

42、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 的、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 质的使命。高等学校的教师是高等学校的教育者,他 们既是某一学科的专家,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承担 者,不仅担负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任务,而且还对国 家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 设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 理、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是高 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一)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1.高等学校教师的 专业地位:从高等学校教师方面来讲,“教师的社会 地位取决于教师的学术水平、教育专业水平和教育成 就。”高等学校的教师,应该是他所从事的专业领域 的专家

43、,这是社会对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地位的期望和 要求。2高等学校教师的经济地位:教师的经济地位 是由教师的工资收入及福利待遇与其他职业相比较 的结果来确定的。3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权益:随着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教师与其他劳动者一起成 为国家的主人,其政治地位随之提高。4高等学校教 师的职业声望:教师的职业声望是其社会地位的综 合体现,直接影响着教师群体的职业权利的实现及教 师个体的心理状态。职业声望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对社 会所做出的贡献、教师的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的高 低、教师的工作条件、职业道德和辛勤程度,此外还 受到社会发展水平及传统文化的影响。(二)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1高 校

44、教师是专门人才培养使命的主要承担者2高校教 师是科技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实现着3高校教师是知 识、技术应用的重要参与者二、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 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高层次的智力劳动,具有 以下特点:1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高等学校教师的 劳动是需要经过长期的专门训练培养、具有深厚专门 知识才能从事的复杂劳动。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体现 在:(1)从劳动目的上看是复杂的。(2)从劳动对象 上看是复杂的。(3)从劳动方式上看是复杂的。2高 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高等学校教师的科学劳动,其成 果表现主要是知识形态的产品。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 性体现在:(1)从劳动对象上看需要创造性。(2)从

45、 劳动内容上看需要创造性。(3)从劳动方法上看需要 创造性。3高校教师劳动的迟效性和长效性“十年树 木,百年树人。”教师培养人才的周期很长,不如物 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见效快。4高校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专业性的劳动与两个方面的联系最为紧密:一是学科 的发展,二是职业的需求。科学技术不断深化和发展, 新的学术思想、科学知识不断更新,高校教师的劳动 必须跟上学术发展的速度,不断吸纳新的理论知识。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型,产业结构的变化,导 致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和职业内涵的提升,高校教师 的劳动必须跟上社会职业的需求。这些要求都要通过 专业性的劳动来体现和达到。5高校教师劳动的示范 性示范性是指在社会

46、领域,在学生心目中,在教师自 身意识中,作为教师应该在做人、办事、治学等方面 力求成为学生的表率。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对教 师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的 自警和自省意识。三、高等学校教师的心理特征和素质要求:(一)高 等学校教师的心理特征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特点,决 定了高等学校教师具有以下心理特征:1对所从事的 专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2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 需要;3渴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4高度的群体 意识。(二)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高等学校教师 有个体和群体之分,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亦有个 体和群体之分。两者既相互区别也相互联系。1高等 学校教师的个体素质要求:个

47、体素质是指教师本人智 能素质的构成状态,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智力结构、 能力结构等。2高等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教师 队伍的整体素质既取决于教师的个体素质,又取决于 教师队伍的构成状态,即教师队伍的构成。高校教师 结构主要包括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 结构和学缘结构等。四、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一)高等学校教师队 伍建设要遵循教师成长规律,高校教师成长规律主要 体现在三个方面:1高校教师成长适应时代变化和社 会转型的规律;2高校教师成长适应高校教育变化发 展的规律;3高校教师成长应符合成长的阶段性和个 性的差异;(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加强教 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高

48、等学校教师队伍 建设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措施。1建立多层次 培养梯队;2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重点骨干教师;3积 极开展教师进修提高工作;4采取多种形式培养青年 教师。第二节高等学校的学生一、大学生的生理特征:大学生已处于生理发育的后 期或成熟期阶段,已基本上成人化。二、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 有持久的定向注意力,能较长时间地集中精力在规定 的学习内容上,一般不会随意分散或转移注意力2初 步具有逻辑推理能力。3初步具有抽象思维能力。4有 较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5有较强烈的 求知欲。6有明显的独立倾向性。7心理活动中的自我 矛盾性。8心理发展过程的起伏性。大学生在完成

49、中 学到大学转变的过程中,心理上的断乳,自我意识的 增强,角色地位的变迁,导致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是:孤独、自卑、失望、偏激、逆反自我表现欲、嫉 妒、神经症等。三、大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1敏锐的时代精神感受 能力;2以群体方式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3要求民 主和改革的呼声强烈;4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第三节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一、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的涵义:从微观层次来看, 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高校师生之间的直 接交往和相互联系。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是指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 生在教育活动中,为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形成的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 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50、二、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良好的师生关 系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是完成 高等教育任务的重要前提之一。归纳高校师生关系的 不同层面,可将高校师生关系概括为教育关系、人格 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和法律关系五种形式。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师生关系问题:高等教 育大众化是指高等教育由原先的少数人享有转变为 多数人所享有,即高等教育从精英体制向大众体制转 变的过程。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具有民主化、多样化、 个性化等特点,大众化背景下的师生关系呈现出一些 新的特征和问题。1学生价值观念变化;2学费及就 业压力影响学生情绪;3忽略学生的主体意识;4师 德滑坡损坏教师形象;5重科研请教

51、学的消极影响;6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导致感情淡漠。二、构建以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师 生关系既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也是高等学 校发展,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和谐师 生关系中的两个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处于主导性 地位,承担着引导师生关系向和谐的方向发展的重要 任务。1树立新型的发展的师生观教师应不断学习、 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扮演相应的社会角色;学生也 必须注重自身发展,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完 善人格、培育情操,以其更顺利地适应社会、找到自 己的位置。教师与学生应树立共同发展观,在教育交 往中形成互动,互帮互学、互助互动,共同发展。2 重视师生平等关系的建立现代

52、教育思想鼓励教师和学 生发展一种对话关系,消除教师的绝对权威,建立起 平等关系。和谐教学关系的突出表现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是教学过程良性互动、教学关系理想化 境界的表达,它很好地揭示了和谐教学关系的内涵和 实质。要达成教学相长,必须是师生共同面对知识、 共享人类文化、共感人格魅力、共悟精神价值。一方 面,既承认教师闻道在先,承认教师在专业知识技能、 人生阅历经验方面的优势地位,倡导教师在教学活动 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又反对过分强调“师道尊 严”、“教师权威”等传统观念,主张“师不必贤与弟 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和学生是民主、平等的, 也是合作的、互动的。倡导教学关系要和谐,就是

53、倡 导通过民主、平等、合作、互动的教学活动,促进师 生的共同发展,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3重视大 学生心理健康的不稳定性大学阶段是青年人生理和 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他们有强烈 的自主思考、独立决定的意识,但又无法摆脱对成人 的依赖。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 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才有与学生 和谐相处的基础。4.提升教师个人素质和修养教师 要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自身知识文化修养,博采众长, 构建精深、宽厚的知识结构),增强人格魅力(加强自 身道德修养,追求高尚人格)。高等学校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 对当好一个高校教师有何意义?答:高等学校

54、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 高层次的智力劳动,具有以下特点:(1)高校教师劳 动的复杂性,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是需要经过长期的 专门训练培养、具有深厚专门知识才能从事的复杂劳 动。(2)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高等学校教师的科 学劳动,其成果表现主要是知识形态的产品。(3)高 校教师劳动的迟效性和长效性,“十年树木,百年树 人。”教师培养人才的周期很长,不如物质生产部门 的劳动见效快。(4)高校教师劳动的专业性,专业性 的劳动与两个方面的联系最为紧密:一是学科的发 展,二是职业的需求。(5)高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示范性是指在社会领域,在学生心目中,在教师自身 意识中,作为教师应该在做人、

55、办事、治学等方面力 求成为学生的表率。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对教师 的基本要求。作为高校教师,其劳动除具有一般教师 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高校教师自身的特殊性。分析、 研究、掌握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助于认识其心理 特征、并在劳动中有所体现,更在于发扬这些特点的 长处,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答: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涉及的 方面也很多。从教师个体看,主要是通过选拔、培养、 使用来提高教师个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学术骨干教师 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从教师群体看,主要是 通过流动、调整和教师资源开发来优化教师结构、提 高教师队

56、伍整体功能;从管理角度看,主要是通过制 度、体制建设和机制建立健全来保证教师队伍建设顺 利进行。如何正确理解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答:高等 学校的师生关系是指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在教育 活动中,为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师和学 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 互对待的态度。高校的教育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 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而高校师生 关系则体现着高等学校的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 最基本、最注意的方面。忽略了高校师生在教育教学 中的相互作用,势必影响人们对高校教育活动进行准 确的把握,难免会造成教师中心主义或学生中心主义 的偏颇。因此,建立良好的关系师生

57、关系是十分重要 的。(1)树立新型的发展的师生观,教师应不断学习、 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扮演相应的社会角色;学生也 必须注重自身发展,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完 善人格、培育情操,以其更顺利地适应社会、找到自 己的位置。教师与学生应树立共同发展观,在教育交 往中形成互动,互帮互学、互助互动,共同发展。(2) 重视师生平等关系的建立,和谐教学关系的突出表现 是“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是民主、平等的,也是 合作的、互动的。倡导教学关系要和谐,就是倡导通 过民主、平等、合作、互动的教学活动,促进师生的 共同发展,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3)重视大学 生心理健康的不稳定性,大学阶段是青年人生理和

58、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他们有强烈 的自主思考、独立决定的意识,但又无法摆脱对成人 的依赖。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 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才有与学生 和谐相处的基础。(4)提升教师个人素质和修养,教 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自身知识文化修养,博采众 长,构建精深、宽厚的知识结构),增强人格魅力(加 强自身道德修养,追求高尚人格)。高校教师的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要求各是什么?答:高校教师的个体素质是指教师本人智能素质的 构成状态,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 等。要求:(1)知识结构,高校教师知识结构素质包 含三个要素:对本学科的体系及其理论根据有较

59、深的 造诣;对本学科与相关学科有较广泛了解和熟知;具 有渊博的知识和比较宽广的知识面。(2)智力结构, 智力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考、判断、推理表现 出来。在教师智力结构中,观察、思维、推理能力最 为重要。(3)能力结构,能力结构是高校教师智能素 质的关键因素。作为高校教师应具备教学能力和科研 能力。教学能力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学认识能力,教 学实践能力、教学演讲能力,教学机智能力。科研能 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 与解决问题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能力。教师队 伍的整体素质既取决于教师的个体素质,又取决于教 师队伍的构成状态,即教师队伍的构成。高校教师结 构主要包括职称结

60、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 构和学缘结构等。高校师生之间关系有哪些重要的表现形式?良好 的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 证,是完成高等教育任务的重要前提之一。归纳高校 师生关系的不同层面,可将高校师生关系概括为教育 关系、人格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和法律关系五 种形式。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德育第一节高等学校德育的内容与作用一、高等学校德育的涵义:德育就是教育者按照一定 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 律和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使受 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政治思想、法纪、道德的教育活动。 我国高等学校的德育就是教育者根据党和我国社会 的要求,以及高等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