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课件及同步练习第2部分 专题7 古代诗歌鉴赏_第1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课件及同步练习第2部分 专题7 古代诗歌鉴赏_第2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课件及同步练习第2部分 专题7 古代诗歌鉴赏_第3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课件及同步练习第2部分 专题7 古代诗歌鉴赏_第4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课件及同步练习第2部分 专题7 古代诗歌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课件及同步练习第2部分 专题7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42张PPT。 红 叶 题 诗唐僖宗时的一天傍晚,年轻的于佑在城墙下漫步。他在御沟的流水中洗手,御沟中浮着的落叶在清冽的水中缓缓流出,忽然发现一片较大的红叶上面有墨印,他随手将叶子从水里拾起来。使他意外的是红叶上题着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墨痕未干,字迹姗姗清秀。 他看了看身边高入云端的宫墙,猜想一定是某个宫女所为。几天后,他也在红叶上题诗两句,置于御沟上游的流水中:“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 一晃几年过去,于佑已把那件事渐渐淡忘了。他科举

2、不成,几近落魄不堪,于是在富室韩泳家教书。一天韩泳告诉他,唐僖宗放出后宫侍女三千,让她们回到民间婚配。有位叫韩翠苹的女子是韩泳的同姓,正住在韩舍,他愿为二人牵线结缘。当时于佑尚未娶亲,听说韩翠苹姿色美艳,于是答应下来。 于佑婚后与韩翠苹感情很好,一天,韩翠苹在于佑的画笥中看见自己亲笔题写的那片红叶,问于佑哪里得来的,于佑便如实告之。韩翠苹说:“妾在水中也得到一片红叶,不知是何人所做?”于佑取来一看,墨迹犹存,正是自己当年曾经写的。 韩翠苹为此悲欢交集,于是提笔写下:“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1.题型、题量、分值,各省延续自己的惯例。这不是复习应该关注

3、的重点,考生有所了解即可。 2.题料来源将会继续保持不限时代、唐宋为主的态势。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3.试题难度不会太大。考查点主要涉及意象,意境,人物,事件,景物,情感,思想,语言(诗眼、炼字、一般字词理解等),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层次结构等),等等。 4.立足整体把握,从小处切入设题。诗歌鉴赏题目不会笼统地要求写鉴赏文字,而总是从某一个角度、某一个方面给出具体要求来命题,但是,思考的背景肯定还是整个作品的整体倾向。近年来,从具体的某一句、某一联入手考理解,从前后顺序或照应的角度考构思,从古人的评价或不同版本同一题材考鉴赏之类的命题方式较为走俏。 (2009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

4、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笋壳。帙,包书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解析:前三联,都是描写竹子形象的,首联写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表现嫩竹新出之态;颔联写嫩绿的颜色映照在书套上,久久不退,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时变得清凉,表现了竹影给人的阴凉之感;颈联写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表现了竹子的色与味。答案: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2.请赏析

5、“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解析:“色侵书帙晚”一句是描写竹影的,“色”即竹之色,句中“侵”与“晚”最具特色,“侵”写出竹影随光线移动逐渐扩大之态,“晚”也是侧重于光线之暗,是竹影使人产生的错觉。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解析:尾联是诗人有感而发,认为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高入云霄,从寓意的角度理解,考生应该将之转移到人,以竹喻人,“不被摧残”就是要关心爱护人,尊重理解人。答案: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

6、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诗歌的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现的生活图景。它一般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一、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前者如登高中杜甫的形象,后者如观猎中将军的形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从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对所写人物的态度的角

7、度进行。例证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的“蓑笠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答:解析:读这首诗,眼前呈现出一幅画寒江独钓图。“千山”“万径”,是多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众鸟飞尽,自然界一片静悄悄的景象;在这个世界里,人迹罕至,到处寂寥。在这漫天大雪的静寂世界里,只有一个“蓑笠翁”在执著地垂钓。渔翁的存在显得多么寂寞、孤单和渺小,但他却给人一种战风雪抗严寒的力量。虽然冷寂却不绝望,虽然孤独却不悲观,虽然遗世却仍然伟岸。这种形象就是诗人所向往和追求的。答案:“蓑笠翁”是一个孤傲、清高、不屈服于恶劣环

8、境的人物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寄寓了自己孤高、超脱、自傲的复杂思想感情和敢与恶势力抗衡、保持独立人格的情操。二、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例证2(2008琼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 蔡 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

9、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能力。本题有两问,回答第一问时应结合诗句内容进行描述,而不能只是简单地把景物罗列出来;回答第二问应在第一问景物描述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眼,如“潺潺”“瑟瑟”“平”“细”等细细地品味并概括景物特点。答案:画面大概: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三、事物形象 诗人经常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

10、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事物形象如陆游的咏物诗卜算子咏梅中写到的梅花形象。例证3(2007重庆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注,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注崇光:美艳的光彩。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解析:诗的开头两句于正面描写中兼顾侧面渲染。“袅袅”,春风吹拂;“空蒙”,月色朦胧。“崇光”,指海棠花光泽高洁美丽;“香雾”,指海棠花香气浓郁。后两句由花及人,生发奇想;“睡”“红妆”妙用拟人,足见爱花惜花之情,虽近痴语,但情真意切。答案:前两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

11、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两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一、如何鉴赏古诗词的形象1.从经历、性格中推究人物 诗中的人物形象是复杂的,或不慕权贵、豪放洒脱,或心忧天下、忧国忧民,或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或矢志报国、献身边塞,或爱恨情长、缠绵悱恻等。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要关注时代背景、人生境遇,做到知人论世。比如南宋的一些诗词,鉴于国土沦丧、偏安江南的现状,诗人多有矢志报国、收复失地的情怀;陈子昂、李商隐等人的诗,因不为世重用,多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另外,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还要抓住诗中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等的描写。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

12、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念”“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与心理,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怀才不遇的孤独士大夫形象。2.从开拓意境中分析景物 “意”指的主观感情,“境”指诗中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是将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开拓意境要立足于诗中的景物描写,分三个层次:一是在脑中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二是把画面中没有直接写到的那一部分靠想象补充出来,三是领会画面背后深远的意蕴。比如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13、。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诗人描写阴雨、江草、鸟鸣等,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一切景语皆情语。”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离不开对意境的分析。3.从诗意中解读意象 古典诗歌中,某些客观事物具有特定的内涵,成为特殊意象,诗人常用一些特定事物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借助这些特殊意象,可以探究诗人的情感。在解读诗歌时,抓住诗歌所选用的特定意象,无疑是找到了一把钥匙。比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借“行舟”“乡书”“归雁”等意象表达了羁旅在外而神思故里、想

14、念亲人的感情。以意象为切入点解读诗歌,再依据诗歌的内容反观意象的作用,这样回答有关意象分析的试题才能准确到位。4.从专用术语中整合答案 解答鉴赏诗歌形象的试题,先要明确试题设置类型,然后有的放矢整合答案。其实,每种命题形式都有一定的解答规律和答题方式可循,这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揣摩总结。就诗歌形象而言,回答此类试题,基本的原则是要明确是什么形象,要结合诗意分析形象特征,有时还要揭示形象意义。就诗歌人物情感而言,只笼统回答“乐观”“感伤”等是不行的,必须结合诗歌内容说出原因。为使答案鲜明规范,要恰当运用一些鉴赏术语。比如说明诗歌的意境,常用这样一些术语:雄浑开阔、恢弘高远、宁静恬淡、清净幽远、雄奇

15、瑰丽、苍凉悲壮、冷森幽僻、凄清悲凉等。景物描写不能简单地只用“画面优美”,诗词意境也不能简单地只用“凄清悲凉”,术语的使用要和相关的分析密切结合起来。二、古代诗歌鉴赏分析形象型答题模式 1.命题形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的特点。(3)诗中的形象表现(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题指津 诗中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饱含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3.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第二步:概括形象特点。第三步:揭示情感。4.答案

16、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课件35张PPT。(2009宁夏海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其特征,然后对所有意象的特征进行归纳概括。如本题中萌发新芽的桑树,孵出幼蚕的蚕卵,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夕阳,晚归的乌鸦等,这些

17、意象都具有春意盎然的共同特征。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2.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 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为什么要以此为题? 请简要说明。 答:解析:解答该题第一问,首先要回答词作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次要回答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解答第二问,则要分析词中运用这种手法所表达的的情感。解答第三问,应联系词后解释,结合写作背景和要表达的主旨作答。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

18、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表达技巧是诗人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各种手法。它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 一、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例证1(2009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 问题。晚 泊 岳 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

19、飞。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答:解析:解答本题时,察觉到诗中句句写景,而句句含情,所以可以判定所用的手法应该是借景抒情,或者触景生情。答题时,可以用诗中的意象作为组织语言的材料。本诗化用张继、孟浩然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的意境,写出了在城外孤舟上羁旅的惆怅,通过的所闻所见等写出了的思乡之情。全诗以景寓情,考生应具体答出写了哪些景象,景与情有何关系。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

20、句写景,景景关情。二、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鉴赏古诗中的描写手法,主要是鉴赏侧面描写中的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和白描等。例证2(2009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答:解析:诗歌的第二联,上句写从溪水中没有浮萍的地方可以看到山影,换句话说,山倒映在溪水中;下句写主人公划着小船回来时能够听到草摆动的声音。由此可以看出,上句主要从视觉的角度写景,“破”字以动写静;下句主要从听觉的

21、角度写景,以草声能够听到衬托出环境的幽静。答案: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三、修辞手法 古人写诗很注重修辞。为了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常采用比喻、比拟等手法;为了突出诗歌主旨,常采用夸张、对比、反问等手法;为了使字句更为精巧,常采用借代、双关、对偶、反复等手法。例证3(2009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

22、随意穿帘幕。注萼:花萼。这里指花瓣。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的情感。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读题目、诗句和解释,其次要用相关鉴赏知识对原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因为提到了两种事物,且词中有“不是”“不似”的说法,所以“对比”的手法容易判断出来。在判断情感时,要把握的感情倾向和叙述重点。答案: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四、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高考主要涉及用典、象征、抑扬、托物言志等。例证4(2007宁夏海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23、。 小 斋 即 事 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指棋盘。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答:解析:通过题干可看出,本诗是一首感物抒怀诗。写“琴”“棋”二物,托物言志。借琴的“直”、棋局的“方”,来表现自己的“直、方”之志,抒发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答案: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

24、,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寄寓了对世事讥讽的情怀。一、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的方法1.掌握常见类型,熟记常用术语 表达技巧鉴赏题是失分较严重的一类考题,除客观因素外,主观上考生相关知识的匮乏,甚至不明白“表达技巧”究竟从何思考回答是导致丢分的重要原因。因此,做好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工作,熟悉相关的答题角度和术语应是解答这类题的前提和关键。应该说,古诗词表达技巧种类繁多,角度多样,应认真归纳分类、熟悉掌握。2.立足诗词整体,联系思想内容 近年来的古诗词考查题目虽然在具体语句上进行探究,但局部分析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特别要明白的是,表达技巧只是形式上

25、的讲究,一定的艺术形式都是为一定的内容服务的,只有全面把握文章的主旨,才能更好地体会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3.密切联系课文,引入源头活水 古诗的数量可谓恒河沙数,我们不可能有很多时间来对其“大面积”鉴赏,因此,精心选择重要而又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重点赏析,应是我们高三古诗鉴赏备考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在选择此类诗歌的时候,不应忽视教材中那些经典性的课文诗歌,它们应该成为我们的首选对象。 其实,古诗中一些重要的表达技巧类型在教材中几乎都能看到,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最为常见,其他类型也并不鲜见,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直抒胸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对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

26、楼),王维山居秋暝中的“以动衬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姜夔扬州慢中的“比拟”(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李煜虞美人中的“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烘托”(上片写大江,写江山如画,写豪杰,写乱石穿空,旨在为下片写周瑜功业),刘禹锡石头城的“借古讽今”等,不一而足。鉴赏时我们可把它们作为“样板”诗歌加以细心体会,精心揣摩。 当然,我们还可在此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工作把教材中那些表达技巧相同的诗歌“钩连”在一起鉴赏,也可从课文诗歌联系到课外诗歌,如杜甫的旅夜书怀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手法,而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等一些课外篇目也同样采

27、用了这种手法,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合并同类项”这种“钩连”课内联系课外、通过对同类表达技巧在不同诗歌中运用情况的分析和了解的赏析方法,可以使我们的复习工作取得“小投入”而“大产值”的效果。4.审清题目要求,寻求答题启示 前面说过,表达技巧丰富多彩,设题角度五花八门,因此必须从题目中寻求答题的切入口,以免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有的题目,“小角度”设题,“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要求中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比如,2008年江西卷“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2008年四川卷“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赏析”。此类题目的考查目标非常明确,题干明确告诉考

28、生须从哪个角度 鉴赏,答题时只要根据题干所要求的表达技巧知识,并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出分析说明即可。有的题目,“大角度”设题,“切入点”较大,设题往往“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角度要求,出现在题干中的要求通常是“表达效果如何”“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等较为宽泛笼统的说法。比如2008年福建卷“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此类题目鉴赏难度较大,因未规定表达技巧的具体类型,所以答案的不确定因素很大。要解决这些问题,平时复习要注重对高考题目进行分析和探究,归纳高考设题的特点、答案的模式、切入的方式、语言的组织等。5.找准典型特色,突出分析重点 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题目标明的具体范围,抓住这

29、一范围,不能泛化内容,随意鉴赏;二是抓住重要的、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表达技巧,不求面面俱到,但只要看准就要抓住关键深入挖掘分析。当然,如没有确切把握,可集中谈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也不要忘记多写几条可能正确的方面,以免“漏了要点,丢了分数”。二、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型答题模式 1.命题形式(1)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3)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2.解题指津 分析表达手法,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 3.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运用的表达手法。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分析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30、课件8张PPT。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和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炼、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诗歌语言的考查类型主要有鉴赏炼字型、鉴赏诗眼型和鉴赏语言风格型。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句一词甚至一字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炼字技巧的精妙。诗歌“炼”字,主要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叠音词的炼字效果。设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结合诗句

31、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例证1(2007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答:解析:第一步,表明自己的看法。用精练的语言(最好是鉴赏术语)明确指出诗中最精彩的用字,如“穿”“数”二字,是诗中的炼字。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穿”字是穿梭行走;“数”是细数。第三步,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穿”字描写了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的情形;“数”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

32、起了流萤的神态。第四步,说说这些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第五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答案: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解答古诗歌“炼字型”题目的方法1.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2.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3.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4.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这个

33、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5.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课件6张PPT。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绚丽多彩,有的质朴无华;有的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有的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鉴赏语言特色,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进行赏析。设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例证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曲(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答:解析:第一步,用一两个词语(最好用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结

34、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明白道出;“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把过程和心理展露无遗。感情朴实,流露自然;语言明快,风格清新。第三步,指出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刻画了一个素朴直率的船家女形象,蕴涵了欣赏、赞许的感情。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答案: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直率的船家女形象。 解答古诗歌“语言特色型”题目的方法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 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

35、豪放、简 练生动等。 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3.指出表现了怎样的感情。4.按题目要求拟写答案。课件7张PPT。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顾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抓住“诗眼”命题往往可以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设问方式:某字(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例证2(2007四川高考)阅读

36、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 请简要赏析。 答:解析:第一步,突出该字对主旨所起的作用。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

37、衬托手法,借疏桐、鸣蝉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第三步,从该词在诗中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乱”实际是全诗的纲(线索),串联诗人所见、所感、所想的内容,使诗歌内容多而集中。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 解答古诗歌“诗眼型”题目的方法1.指出该字(或该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38、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或该句)写了哪 些内容。 3.分析该字(或该句)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4.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课件6张PPT。(2009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故故:常常;频频。1.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解析:解答本题时一要紧密结合小注中的“安史之乱”和“曾困居于此”,二要了解“月”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常用来

39、表达思乡之情。把握住这两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具体语境即可作答答案:主要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 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解析:解答这样的词语理解题的步骤是:释词义描景物点效果。考生只要结合诗句内容,联系本诗叹漂泊、思乡盼归的主旨即可作答。答案:“万里”,表示空间的距离,寓含离家万里的漂泊感。 “时时”,表示动作的频率,字面意义是“屡屡”、“常常”,言外之意是一次次望月思归的期盼。“夜久”,表示时间的延续,暗示因思乡怀归而夜深难寐。课件57张PPT。一、常见诗歌类别 古诗歌内容广泛,了解一些常见的诗歌类别,

40、会对我们鉴赏诗歌有很大帮助。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从不同的鉴赏角度和方法入手进行鉴赏。1.写景抒情类品味意境,揣摩感情 这类诗歌一般都要营造一个特定的意境,让读者在品味意境的基础上揣摩的思想感情。鉴赏这类诗歌主要是展开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描绘的画面如在眼前,自己也仿佛置身于画面之中,进而揣摩的思想感情。例如:滁 州 西 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2.送别友人类分析情景,理解情感 古时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朋友间往往一别多年,再会无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

41、,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例如: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3.边塞诗揣摩语气,品味内容 唐代有两个重要的诗派: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边塞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他们或借诗歌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或表达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或表现自己杀敌报国的决心和豪情壮志。例如: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4.托物

42、寄兴辨物明志,把握主旨 这类诗歌往往运用比兴或象征的表现手法,借歌咏某一事物表现某种主题。鉴赏这类诗歌首先要辨析“物”的特征,揣摩议论抒情的句子,进而明确所要表现的主旨。例如: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5.思乡怀人领悟意象,理解感情 这类诗歌往往借助于某些具体意象,抒发诗人怀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这类作品在古诗歌中的数量很多。例如: 蜀 中 九 日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6.忧国忧民知人论世,领悟情感 古代不少诗人以天下为己任,写出了许多忧国忧民的作品,尤其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如唐朝安史之

43、乱、藩镇割据时期,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时期等。理解这类诗歌要联系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进而领悟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例如: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7.怀古伤今联系背景,理解典故 读懂怀古诗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典故,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这些典故中的人、事与的际遇的连接点、相似点。有了连接点、相似点,与古人,今事与古事才能有机地对接起来,进而令生发出很多感慨。这类诗往往通过对古人、古事、古迹的描绘,或借古讽今,或怀古伤己,或发表某种感慨。例如:南乡子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44、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 上一层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8.阐发哲理理解现象,准确阐发 这类诗在宋代特别多,因为宋诗崇尚理趣。诗歌往往由某类自然现象入手,阐发某种有普遍意义的见解。理解这类诗歌,首先,要理解所描写的现象;其次,能用准确的语言阐发诗中蕴涵的哲理。例如: 题 西 林 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观 书 有 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尽管对

45、诗歌中的意象不能作机械理解,以为出现在诗歌中的形象千篇一律有固定的含意,但一些意象经过多人的反复使用,已逐渐形成了一种普遍认同的含义。例如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竹:有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红叶: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梧桐:凄凉/凄苦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 的留恋、追怀 兰:高洁/高雅/君子之德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 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红豆(即相思豆):男女爱情的信物/爱情

46、/朋友情谊?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莲:高洁/出淤泥而不染?猿猴:哀伤/凄厉?鸿鹄:理想/追求?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 沙鸥:飘零/伤感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羁旅伤感之情 寒蝉:凄清/伤感/哀愁 鸳鸯:夫妇恩爱/感情专一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 展趋势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 空、幻灭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霜:人生易老/世态炎凉/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 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云:游子/漂泊/自由自在玉

47、:高洁/脱俗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月亮:人生的圆满或缺憾/思乡/思亲三、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1.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 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 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 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2.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 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以小

48、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渲染(描摹景物以加强效果)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绘声绘色3.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描绘人或动物行为举止和心理) 诗情画意(语言优美、形象)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

49、刻画细致生动)4.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对人物外貌、形状和情态、思想、心理的描写 都很具体、完备) 简洁/洗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明白如话(语言通俗、平实,不加雕饰) 明快(明白通畅)质朴无华(语言不追求华丽) 淡雅(着色素淡雅致)辞藻华丽(用词色彩华丽)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四、古代诗歌常用典故1.东篱 语出东晋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适的情致。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2.寒食 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传说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

50、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生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3.红豆 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豆”,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4.长亭 古代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或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5.尺素 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尺素”后为书信的代称。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6.双鲤 古人寄信,将信装在刻着鲤鱼花纹的盒子里。古乐府饮

51、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后来以此代指书信。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7.比翼鸟 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8.梦蝶 也称“化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唐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9.青鸟 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承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后以其为传信的使者。唐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0.登高 古时重阳有登高的习俗。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

52、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1.阳关 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谱成送别之曲,名“阳关曲”。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12.折柳 在我国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枝柳条赠给远行者。后指送别。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3.楼兰 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唐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

53、斩楼兰。”14.汗青 古时的字写在竹简上,须先用火烤青竹,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烤时青竹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商女 语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作为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16.投笔 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官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后指弃文从武。唐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17.桑榆 传

54、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18.射天狼 天狼,星名。后以“射天狼”比喻打击入侵的异族。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9.碧血 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20.黍离 语出诗经王风黍离,周大夫路经宗周,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达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唐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1.斑竹 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

55、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22.长城 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万里长城”。后以此称呼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23.折腰 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4.采薇 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商亡之后,二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比喻隐居避世。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5.东山高卧 东

56、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26.画眉 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恩爱。唐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27.杜康 传说杜康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28.连理枝 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的树枝。比喻恩爱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9.劳歌 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30.三径 西汉末,王莽篡汉,刺史蒋诩

57、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后以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31.梨园 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世常以“梨园”代称戏曲班社,将戏曲艺人称为“梨园子弟”。32.抱柱 相传古人尾生同一个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此比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

58、“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33.班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34.问鼎 春秋时,楚庄王伐陆浑戎,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使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今常用以比喻谋求夺取。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35.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

59、一枝,昆山之片玉。”唐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 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唐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36.烂柯 列仙全传中记载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二位老者在下棋,于是就坐下来看他们下棋,一局未完,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世上已过数百年,邻居都不在世了。后以“烂柯”比喻离家年久。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37.高山流水 相传春秋时代的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当伯牙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

60、琴。后常借指知音或高雅的乐曲。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南宋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38.哀鸿 “哀鸿”一语出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倾诉悲苦,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39.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血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南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