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201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设计简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了鲁迅的生命哲 ( http: / / .21 )学,是其对精神苦难的温暖慰藉。生命哲学最好的邂逅方式是无言之中的打动,对于处在内心成长起步阶段的学生,作品言说的深层命题是无法读解的,但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品味鲁迅“心灵怀乡”的情结,即对儿童拥有健康童年的期盼。语言是思想的外显,以品读简练生动、传神的语言为“抓手”,提升学生语言的感悟力、表现力是教学的重点;创设情景,了解叙事结构,感悟的赤子情怀是教学的难点。教学目标:1、了解童年时
2、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明白鲁迅“夕拾”“朝花”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爱憎感情。3、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彩。4、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要求内容充实,增进记叙的兴趣。教学重点: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的方法。教学难点: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方
3、法: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鲁迅图片,解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有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鲁迅?(投影)鲁迅简介 (18811936) ( http: / / .21 ) :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
4、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从文章题目可看出它有二个部分,百草园和三味 ( http: / / .21 )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那么二部分的过渡段在哪里呢?(我不知道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二、快速阅读,感受情感1、快速阅读课文,回想课文内容,限时7分钟(大约3500字)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文中传递了鲁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情感?百草园:依恋,留恋;三味书屋:害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 ( http: / / .21 )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可
5、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对自然的观察,而是自己动手去翻,去捉,去按,去拔,去尝觉得更加好玩。增长许多知识)三、合作探究,揣摩乐趣1、提供话题,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请文中找出你以为最为留恋的内容。(朗读、分析)2、班级交流。为什么要把他们写得如 ( http: / / .21 )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因为这些给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四、品读赏析,景物描写1、百草园的景物很美,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又是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呢?(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 ( h
6、ttp: / / .21 )什么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碧绿、光滑、高大、紫红。它们的共性都是静物。)“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 ( http: / / .21 )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鸣蝉、叫天子、黄蜂。长吟、伏在菜花上、直窜向云霄里去。写的都是动物。)2、品味词语A、()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叫天子()向云霄里去、()黄蜂()在菜花上B、()一块雪,()出地面,用一支短棒()起 ( http: / / .21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
7、,将绳子一(),便()住了。朗读第二段,划出能准确表达事物特点的词语并分析,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本文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 ( http: / / .21 )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
8、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用“单是就”突出后者五、合作探究,蛇的故事1、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 ( http: / / .21 )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2、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增加
9、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其他方面不必涉及。)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 ( http: / / .21 )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 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这一联想对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 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六、课文小结,巩固延伸1、请同学们用“不必说也不必说 ( http: / / .21 )单是就有”的句式造一组句子,并说说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不必说数学12道题要做,也不必说英语20个单词
10、得默,单是语文的一篇作文就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您想,我得什么时候睡觉呀!”此句是说学生的家庭作业太多。由此看出这个句式的特点是形容某种事物非常之多。)2、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 ( http: / / .21 )或玩过各种游戏。请你模仿鲁迅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做过的一种活动。(教师可找几位同学看谁说得好;也可以做为书面作业。还可以边说边表演。)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图片导入上节课,我们整体把握了全文内容,领略了在百草园的一段生活经历,这节课让我们同一起走进三味书屋。二、快速阅读,感知“三味”少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否满意?不满意?(拘束人的礼节:拜
11、鹿拜孔子,拜先生;问“怪哉虫”老师不予回答;读的内容大多不懂。)三、研读赏析,读书生活1、课文两部分内容是怎样衔接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第九段巧妙地过渡的,这一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表达了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暗示对三味书屋读书的不情愿、不满意。2、第二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学习三味书屋的生活1)学习环境: 呆板 (黑油竹门,匾,画)2)学习生活: 单调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侧面描写)折花、寻蝉蜕,做戏,画画儿,喂蚂蚁。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好学、追求探索
12、知识,封建教育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写人:客观、带有感情。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讨论明确: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 ( http: / / .21 )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4、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 ( http: / / .21 )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
13、示不满。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 ( http: / / .21 )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 http: / / .21 )。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
14、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四、互动释疑,拓展延伸(一) 互动释疑:“似乎”和“确凿”矛盾吗?“教参”答案:这句话是用成人的眼光
15、 ( http: / / .21 )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似乎”表示“从表面看是这样,而实际上 ( http: / / .21 )不是”。这一句的意思是:从表面看确实只有一些野草,没有什么动人之处,但实际上有许多有趣的事物,是“我的乐园”。所以不但不矛盾,还表现了鲁迅的语言艺术。(二)拓展延伸:1、学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鲁迅的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 ( http: / / .21 )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
16、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活泼、天真、好奇、求知欲强等)2、你怎样认识百草园的趣味和三味书屋的 ( http: / / .21 )无味?(儿童少年与大自然接触,不仅增长知识,而且无拘无束;三味书屋生活被封建礼教束缚,学的东西似懂非懂,枯燥无味。)3、你怎样看待寿镜吾老师?(方正、质朴、博学;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但在封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是守旧的。)4、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是否存在对比三味书屋并不像人们分析的那么坏,那么可怕,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无意持批判态度,因此,文章的前后两部分也就不存在什么对比的问题。A、可从六
17、个细节看:1.据寿先生之子寿洙邻在我也谈谈鲁迅 ( http: / / .21 )的故事一文中写道:“三味书屋坐东朝西,前临小河,架石桥以渡,后有竹园,修竹千竿,门前有小院,簇种花草,后有自怡亭一间,前后还有高大的古木,名贵的花草。可见三味书屋的环境十分幽静,是一个读书的好所在。屋内正中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这说明陈设并不算古旧,气氛也谈不上沉闷。至于说学生要两次行礼,这也完全正常,如今学生上学不也要向国旗行礼,向老师行礼吗?何况“第二次行礼,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这是必要的礼貌教育,谈不上礼仪陈腐。2.先生不回答“怪哉”是怎么回事也无可挑剔。3.
18、关于戒尺和罚跪的问题,文中说得很清楚 ( http: / / .21 ):“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周作人曾经指出,寿先生“不打人,不骂人”,“罚跪我就没有见过” 。很明确,先生虽然严厉,然而不失开明。4.至于鼎沸的读书声,读的尽是一些艰涩难懂的 ( http: / / .21 )内容,鲁迅对此也只是一种绘声绘色的回忆,并无批判之意。当时没有白话文,只能读那些古书。我们要历史地看待和分析问题,不能苛求于古人。5.关于寿先生读书的声调、姿态,那是进入了文章氛围、激起内心视象的非常投入的一种好的朗读,真可谓是声情并茂。6.最后谈谈学生在读书时的小动作问题 ( http: /
19、/ .21 ),小动作过去的学生有,当今的学生也不少。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是非常用功的。寿洙邻说鲁迅“风度矜贵,从不违犯学规”,“虽不注意正课,但未尝欠课,一见了了,不劳记诵,间出余技,为同学捉刀”。鲁迅写这个细节,并不是为了说明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单调乏味”,像“牢笼”,他只不过认为有趣,活灵活现地描写出来罢了。B、还可以从“百草园”的描写不全是好的 ( http: / / .21 )、乐的,也有阴暗的,可怕的一面看;“三味书屋”的描写不仅不坏,还有特别值得津津乐道、特别值得自豪、得意的事情:如对百草园里的赤练蛇的描写,有恐怖色彩,说明“乐园”也有“不乐”(只是有趣)。再如在三味书屋,“我”能
20、够看到上学前请长 ( http: / / .21 )妈妈都难得找到的各种小说,并描摹了成本成本的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后来还卖了钱,这对于少年鲁迅来说,不知道是如何得意,如何自豪的美事,由此说来,三味书屋不但不可怕,而且是一个值得“我”回味一生的好地方。从这两个细节可以看出,鲁迅原本就没有把前后两部分对比起来写的意思。五、总结存储,作业延伸1、 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写一段童年有趣的生活。2、 用形象、风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语言、动作,让同班同学一看就知道写的是哪位老师。第三课时体验反思,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学习生活的认识。你喜欢怎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你喜欢什么
21、样的老师?你认为游戏与学习之间是矛盾的吗?你是怎样认识的?鲁迅写三味书屋是为了批判封建教育吗?从新的视角来研究的意图:如果我们认为鲁迅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 http: / / .21 )合起来写是为了达到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目的,实际上这种评判已经忽视了作家的某些本意。从根本上说,这篇文章传达的是一种感受到的人生况味,是人生不是社会,是况味而不是思想,用“时代感”去硬套,或用“深刻”去度量,都不尽其然。只有那些能体味到人生况味的研究者、读者,才会深切地感受到作品的内在气韵。而鲁迅正是通过对人生经验通感的把握,找到了一条通往读者心灵的最佳通道道而我们仅仅把它理解为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即使不是曲
22、解,也是对作品审美意义的削弱。2、搜集资料,交流认识,走近鲁迅。在我们学过的风筝一课中,在我们看 ( http: / / .21 )到的鲁迅的照片中,他却是一个很严肃的,甚至有点不近人情的感觉。那么鲁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的作业就是搜集关于鲁迅的文章、作品与资料,然后写一篇我眼中的鲁迅,时间是两周。2.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领悟标题的双关含义,掌握拟题技巧;把握行文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二)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 ( http: / / .21 ),用心体会的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
23、的真情;感知文章的内容,感受文章的写作特色,学习插叙手法在记叙中的运用。(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文中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 ( http: / / .21 )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还要让学生在读中认识到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使自己真正的成熟起来。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伏笔在文中的运用;2、感受父亲的情,理解父亲的深情是怎样影响着“我”的成长的。教学难点:1、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2、感知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的结构特色。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作家作品;积累生字生词及理解标题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结构。教与学互动步骤:一
24、、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播放影片城南旧事的几 ( http: / / .21 )个片段,从而让学生回答有谁看过这部电影 ,再播放音乐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这首李叔同1908年谱词的骊歌,由林海音城南旧事改编的同名电影而广为人知,这首歌含有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这部影片曾获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爸爸的花儿落了,在这里亲爱的爸爸也去了,她的童年也该结束了,十三岁的她在经历了许多多人生世事后,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
25、子的成长历程。二、走近作家作品,检查预习:1、简介:林海音(19182001) ( http: / / .21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作品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2、城南旧事简介: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 ( http: / / .21 )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
26、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
27、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它的最后一部分3、检查预习,听写词语:肿胀 叮嘱 恐惧 骊歌 花圃 窘迫从以上词语中任选四个写一段意境优美的话,至少要用上一种修辞。三、初读课文,理解标题美: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后,相互讨论标题的含义。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 ( http: / / .21 )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
28、,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四、再读课文,领悟文章的结构美:学生有感情的再次朗读课文,探讨文章的结构美。1、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文章的结构。(1)第一部分:毕业典礼前(134段):由夹竹桃花(想起)病床叮嘱;由迟到(想起)赖床被打;由钟声响了(想起)爸爸爱花(2)第二部分:毕业典礼时(3553段):韩主任讲话、唱骊歌、哭别(想起)闯练做事(3)第三部分:毕业典礼后(5468段):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2、探讨文章的结构美。(1)别致生动的插叙。文章时 ( http: / / .21 )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穿插往事,但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这样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29、。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又由礼堂的钟声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又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写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可见,这篇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有现实又有回
30、忆,用现实引出回忆。(2)、双线并行的结构。文章一是 ( http: / / .21 )以花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中间也都多次提到花是因为父亲喜欢花,花让想到回忆起父亲,同时花也成了象征;以花来贯穿小说的始末,作为潜在的线索,这样可以做到使事件交错而不凌乱。)二是毕业典礼“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张百栋语)(3)文章写得含蓄,处处有伏笔。文中没有正 ( http: / / .21 )面写爸爸病危、濒死,但文中多处作了暗示。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
31、不是 ”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4)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 ( http: / / .21 )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校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文章从“我的襟上”的“粉红色的夹竹桃”起笔,到爱花的爸爸病死,处处有伏笔,事事有照应,沉郁的氛围和丧父的伤痛一直笼罩着全文。3、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探讨心得。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揣摩文章的情感美
32、;探究语言美;整体把握延伸 。教与学互动步骤:(接上一节课的步骤)五、默读课文 ,揣摩人物美:(一)爸爸1、我认为这是一个( ) 的爸爸,并说说理由。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 http: / / .21 )。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2、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 ( http: / / .21 )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
33、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3、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说给大家听听。(二)、英子1、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英子的长大主要表现为学习非常用功, ( http: / / .21 )被选做代表为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从六年前的那一次后从不迟到。硬着头皮完成了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这件事。闻说爸爸去世而处乱不惊从容面对2、爸爸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负责;历练中培养不怕困难,敢闯敢练的坚强性格、敢于承担家庭责任的品质3、以“英子,你真是好样的。”打
34、头,说一句(段)话。六、跳读课文,品味情感美:1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最打动你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本文是回忆童年之作,字里行间真情洋溢,这是文章最动人的地方。2细细品读,文中写到的感情具体讲有哪几种?结合精彩语段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读后的感受。文中表现的感情具体涉及这几种:父女情、师生情、同学情、手足情 、主仆情。(选择两个精彩语段全班齐读,教师辅导朗读,体会感悟其间蕴涵的真挚情谊。)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距离学生的生 ( http: / / .21 )活很近,读后确能引发切身之感,心有所动。学生谈感要多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联想到自己的父母,曾经的学校、老师、同学,能谈出真情实感。3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
35、中如此丰富、真挚的感情是怎么表现出来的?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比如:爸爸先打英子后送夹袄一事表现出爸爸对女儿那份独特的爱:既严厉又慈祥。借助“花儿”来表现。如:毕业典礼上英子胸前的夹竹桃花儿无声地诉说着爸爸的爱和期待。通过人物对话、人物动作来表现。比如写妈妈的眼睛红肿着,暗示爸爸病情严重,生命垂危,妈妈为此深切悲痛。通过抒情语段来表现。正因为借助上述种种手段来表现感情,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真情,感情表露含蓄深沉,分外动人。七、回读课文,体会语言美:让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风格特色,探讨后明确:语言质朴淡雅,蕴含真情;再让学生找出文中包含深情或含义深刻的语句。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事,是最平凡的事 ( h
36、ttp: / / .21 ),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但读者却能从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人和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正是用这种质朴、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语言拨动了读者的心弦。八、拓展延伸,表述看法:1.“严师出高徒”“子不教,父之过;教 ( http: / / .21 )不严,师之惰”,这与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一致,对文中父亲“打我”这些从严的教育方法,你是否赞同,说说你的看法。2.以“爸爸,我想对您说”为题,对文中的爸爸或对自己的爸爸说几句话。3.丑小鸭教学目标:1、了解安徒生的生平,进而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2、理解丑小鸭这一形象,进行深层鉴赏,领悟丑小鸭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通过复述课文了解丑
37、小鸭的不幸遭遇,理解丑小鸭面对坎坷所采取的态度以及他所做的努力,深刻的领悟丑小鸭这一典型形象的意义。教学方法:朗读法 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美 ( http: / / .21 )丽的故事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故事里有一只苯苯的鸭子我们应该都很熟悉,谁能知道老师说的是哪个有名的故事呢? 是的,就是丑小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丑小鸭 首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利用圈点法复述课文大意。学生明确:丑小鸭原是一个不知来历的 ( http: / / .21 )被遗忘的天鹅蛋,一只鸭子把他当做一只鸭蛋孵了出来,丑小鸭长得太丑了,所有的鸡、 鸭都嘲笑他,排挤他,连他的兄弟姐
38、妹也欺负他,看不起他,最后连自己的妈妈也不得不劝他走远些。在巨大的压力下,他被迫离家流浪,几经风险。处处受到大家的排挤,最后他不堪忍受,来到他心驰神往的大自然。秋天到了,丑小鸭看到一群南飞的幸福的天鹅,从此他再也无法忘记这些美丽的鸟儿。冬天到了,天是那么的冷丑小鸭几乎被冻死在冰冷的湖边。又是一个美丽的春天,他又看到了那些美丽的鸟儿,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丑小鸭抑制丑小鸭不住内心的向往,决定不顾生死飞向美丽的天鹅,然而,这时水中映出的不再是丑陋的灰鸭子,而是一只美丽洁白的天鹅。信息交流:同学和老师互相交流我们对安徒生的了解。媒体展示:安徒生是个穷苦 ( http: / / .21 )鞋匠的儿子,母
39、亲靠为人洗衣勉强度日,安徒生从小不仅经常与饥饿相伴,同时还处处遭到人们的鄙视,但就是这样他却有一个与自己身份不相称的,异想天开的理想,就是当一个艺术家,一个芭蕾舞演员,一个歌唱家,一个在舞台上表演人生的,创造美的艺术家。为此,他在一般俗人的眼里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柄,但他却一点也不气馁,安徒生14岁就离家,只身去当时的文化中心哥本哈根去追求理想。饥饿与精神上的打击与他接了不解之缘,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虽然没有实现他的理想却成为了全世界亿万儿童所喜爱的童话作家,他在童话作品中所创造出的美和诗,成为人类永远享受不尽的精神财富和艺术宝藏。丑小鸭的遭遇和安徒生有类似之处,他 ( http:
40、 / / .21 )们处境艰难,屡遭歧视和侮辱,都有坚强的意志,正视生活,向往美,追求美。丑小鸭最终成为一只美丽的天鹅,安徒生也一样,他终于成了一个伟大的童话作家 。学生互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丑小鸭的形象意义和现实意义。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余同学做补充,老师做指导。教师引导:同学们,丑小鸭是一篇童 ( http: / / .21 )话,他的思想内容我们似乎一目了然很容易就掌握了,可是我们不能仅满足于这一点,俗话说,学习贵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因此对这样一篇看似易懂的童话,老师想同同学门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看我们从中还会得到那些启发和认识。教师设计问题供同学们讨论并适时的进行指导
41、。1、丑小鸭是靠自己的努力而变成白天鹅的吗?是,他克服了种种困难,顽强的坚持到最后 不是,他本身就是一个天鹅蛋,不努力到时候仍然会 变成天鹅2、你认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吗?不会,鸭子就是鸭子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成为 白天鹅 会,功夫不负有心人,许多被一般人认为是“ 丑 小鸭”的人经过自己的努力也变成了“百天鹅”邓 亚萍,海伦,爱迪生3、你觉得只要是天鹅蛋就一定能变成白天鹅吗?是的,只要是天鹅蛋就可以变成天鹅的不一定,仲永小时后才华出众,可最后却泯然众人 本来是一个天鹅却成了普通的鸭子,成功还来源与 自己的努力4、如果丑小鸭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也没有变成白天鹅,那他还值得我们学习么?
42、只要为自己的理想 尽了最大的力,我们也就无怨无悔5、鸭子和天鹅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么?如果可以选择你愿意做什么?重要的是做好自己鸭子,天鹅,可能更多的时候他们也只是一个代码,也许 人的外在有鸭子还是天鹅之分但内在的精神气 质是不能以它而论的只要你本来就具有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 ( http: / / .21 )意志,那些庸人的讪笑和奚落又怎能阻止你前进的脚步?怎能阻止你攀上你所向往的高峰?可以失败,可以孤单,但谁也不能阻止你前进的心。同学们,今天的学习就要结束 ( http: / / .21 )了,在课堂上我们认识了丑小鸭,探讨了丑小鸭,更从中得到了许多启发和认识,希望这些都能成为我们今后学习生活的
43、宝贵精神财富。老师还希望通过我们这次的学习同学们能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多角度看问题的学习方法,看似简单的问题只要我们思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后请同学们办一期我和丑小鸭的手抄报。请同学们各展风采,尽显才华。丑小鸭 白天鹅 抗争 追求4.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瞬息、幽寂、延绵、荒草萋萋”等词;2、了解两位诗人,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过程与方法: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2、分析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的手法、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情感与德育:、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教学重点:解两位诗人,理解两首诗中所蕴
44、含的哲理教学难点:分析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的手法、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教学方法:诗歌四步教学法:读诗说诗悟诗品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 ( http: / / .21 )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美国现代诗人弗罗斯特向我们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二、夯实基础(一)字词过关参考:“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及补充: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幽寂:幽静,寂寞。延绵:绵延。 荒草萋萋:形容野
45、草长得茂盛的样子。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忧郁:忧伤,愁闷。因是诗歌,牵涉的字词很少,教学时也应从快从简。(二)知人论世1、简介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 ( http: / / .21 )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也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由教师介绍,
46、学生适当笔记。详细介绍见教师教学用书P30、P31)2、写作背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 ( http: / / .21 )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
47、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 ( http: / / .21 )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三、文本学习(一)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读诗采用的方式:范读或听读,抽读,齐读。教学时注重读诗的节奏和重音。2、说诗诗的主题是什么?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从诗中你能看出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生活中的过去、现在、未来吗?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不可挽回,只是怀念;现在只是暂时的,一切都将过去;将来才是永久,我们要面向未来。假如把这首
48、诗分成两部分,请各用一个词来概括其内容。劝告 希望教师小结:这首诗没有什么 ( http: / / .21 )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意象意境)3、悟诗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 ( http: / / .21 )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
49、记 ( http: / / .21 )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4、品诗你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通的感 ( http: / / .21 )觉。诗人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一个角度说,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二)学习未选择的路方法步骤同上,学生自主学习。练习及参考:1.为何以“未选择的路”为题?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写作重点不 ( http: / / .21 )是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点
50、对未来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2.本诗主要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象征3.诗中流露了一种怎样的复杂感情?对已选择的路的不满,对未来选择之路的向往。4.本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自己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四、课文小结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 ( http: / / .21 )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也希望同学们的人生之路上走出精彩,走
51、出成就。五、作业练习1、课堂作业: 练习题二2、课外练习:教辅资料、练习题三学生自我设计: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过去 历史 不可挽回,怀念 伫立(思索)现在 暂时 一切都将过去 决定(选择)未来 永久 坚信,面向 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美好的 人生之路5.伤仲永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掌握和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课文简洁精练的语言。启发学生探讨方仲永由天才变成普通人的原因,懂得天才出自勤奋的道理。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领会详细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借事说理的技巧,明白天才出自勤奋的道理。教学
52、方法:合作讨论探究 解析相结合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掌握和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言句子的意思。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简介,解释文题。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 ( http: / / .21 )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
53、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二、自读课文,掌握大意(教师)讲述: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文一遍。(一)学生自由诵读。(二)学生自读课文。利用课文解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解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教师补充课文解释,以下5点可由老师们灵活进行,不一定太详细。1、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之 于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余闻之也久:这事,代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不能称前时之闻:
54、的,助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爱于人者不至:从,介词。2、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即书诗四句: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日扳仲永: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3、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余闻之|也久4、理解几个词语养父母:赡养。 传一乡秀才观之:全乡。或以钱币乞
55、之:有的人。 邑人:同县的人从先人还家:跟从。 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众,普通。 如此之贤也:(有)才能。且为众人:尚且。 固众人:本来。5、理解下列句式“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从扬州回家。“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学生质疑,教师点拨。(三)检测自读效果。四个大组口答竞赛。(要求学生合上书本)教师随机抽查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四)翻译课文。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词义正确。(五)作业: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分析品味课文内容
56、;领会详细得当的写法;理解课文借事说理的技巧,明白天才出自勤奋的道理。教与学的步骤:一、学生齐读课文,点同学复述课文内容。二、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1、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 各有什么特点 课文是怎样叙述的三个阶段: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2、思考: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见”
57、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见”和“闻”有机结合,叙述真切可 ( http: / / .21 )信,课文详写第一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利其然”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3、点学生阅读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采用了议论的形式。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讲了两层
58、意思:从“王子曰”到“不至”,揭示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从“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层 ( http: / / .21 ),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局更加可悲。这一段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4、思考: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 是怎样看的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 ( http: / / .21 )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5、讨论:你同意的这种看法
59、吗 (分组讨论)(说明: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允许有不同的见解。)6、学了本文,你有何感想?学生自由谈感想,可以从仲永自身的角度谈,也 ( http: / / .21 )可以从仲永的父亲的角度谈,还可以联系实际来谈。只要观点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中心明确,语言流畅即可。7、说说你的人才观。讨论并归纳: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 ( http: / / .21 )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8、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简洁、洗炼的特点。文中“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中
60、的几个副词对表达文意有什么作用?真切、形象,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的语言特色。这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 ( http: / / .21 )仲永才能衰退、天资尽丧的原因。一个“利”字,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不使学”更是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泯然于众”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三、拓展延伸,语言训练。1、以“从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谈感受。2、请课后注意收集有关“成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纯钼杆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碳化侧压全竹地板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电缆用木盘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外读式镜片顶点屈光度计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中国海螺烟缸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收购合同标的为股权转让
- 2024年玻璃纤维承力索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年度商务代理合同(含代理范围)
- 2024年度研发合作与技术转让合同(生物科技)
- 2024年度施工合同
- 第8课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 洛洛学专注:用故事帮助容易走神的孩子
- 我们的出行方式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 物品放行操作规程及放行条样板
-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精编)
- 2023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索结构柔性光伏支架施工方案
- 应用PDCA提高责任护士病情知晓率
- 阿基米德的故事课件
- 机械伤害事故及其预防课件
- 五年级上册英语说课稿-Unit6 It's a grapefruit(Lesson35) |人教精通版
- 初三【语文(统编)】《范进中举》中人物丑态的表现课件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