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_第1页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_第2页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_第3页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_第4页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质量评价与系统分析(九)主讲 冯流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1 基本内容与工作程序2022/8/1522022/8/1531.2 评价因子的筛选Pi为第i种污染物等标排放量(m3/h),Qi为第i种污染物单位时间的排放量(t/h);C0i为第i种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C0i的取值:环境控制质量标准(GB3095)中二级、1h平均值; 对于上述标准中未包含项目,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相应值选用; 对于上述两标准中只有日平均浓度标准的项目,普通污染物取日平均浓度标准的3倍;致癌物以及毒性较大的污染物(苯、铅等),直接取日平均浓度标准202

2、2/8/1541.3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2022/8/155确定方法选择13个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其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种污染物),以及第i种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到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Pi为第i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第i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C0i为第i种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Ci采用导则HJ2.2-2008推荐估算模式SCREEN3计算得到2022/8/156一些具体规定具体内容参见HJ2.2-20082022/8/1571.4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

3、长的矩形,但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2022/8/158评价范围内的所有环境空气敏感区应予以重点考虑2022/8/1591.5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2022/8/15102022/8/15112022/8/15121.6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监测因子2022/8/1513监测制度内容一级评价二级评价三级评价监测季节二期(冬季、夏季)监测一期不利季节监测近三年例行监测资料或补充监测监测时段7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小时、日均采样符合GB3095对数

4、据的有效性规定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小时浓度监测要求02时、05时、08时、11时、14时、17时、20时、23时八个小时浓度02时、08时、14时、20时四个小时浓度特殊规定对于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项目,可以减少监测天数和点位2022/8/1514监测布点城市道路以及公路、铁路等线源项目,针对道路布局和车流量以及主要集中式排放源,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2022/8/1515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内容及要求注意:不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数据不参加统计分析,但未检出的点位数要计入总监测数据中2022/8/1516.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调查要求一级评价二级评价三级评价

5、评价范围50km50km50km气象数据最低要求地面气象数据及对应高空气象数据地面气象数据地面气象数据及对应高空气象数据适用地形及风场条件简单地形、复杂地形简单地形、复杂地形简单地形、复杂地形、复杂风场模拟污染物气态污染物、颗粒物气态污染物、颗粒物气态污染物、颗粒物、恶臭、能见度其他街谷模式长时间静风、岸边熏烟2022/8/1524气象条件气象条件ADMS-EIAAERMODCALPUFF常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地面逐时气象参数地面逐时气象参数地面逐时气象参数高空气象数据可选对应每日至少一次探空数据一个或以上探空站,对应每日至少一次探空数据近地面补充高空数据可选可选可选2022/8/1525地形数

6、据距污染源中心点 5 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为简单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 5 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为复杂地形2022/8/1526确定预测内容和设定预测情景序号污染源类别排放方案预测因子计算点常规预测内容1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现有方案/推荐方案所有预测因子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小时浓度日平均浓度年平均浓度2新增污染源(非正常排放)现有方案/推荐方案主要预测因子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小时浓度3削减污染源(若有)现有方案/推荐方案主要预测因子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日平均浓度年均浓度4被取代污染源(若有)现有方案/

7、推荐方案主要预测因子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日平均浓度年均浓度5其他在建、拟建相关污染源(若有)主要预测因子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日平均浓度年均浓度2022/8/1527模式中的相关参数 参数类型ADMS-EIAAERMODCALPUFF地表参数地表粗糙度、最小M-O长度地表反照率、BOWEN率、地表粗糙度地表粗糙度、土地利用类型、植被代码干沉降参数干沉降参数干沉降参数干沉降参数湿沉降参数湿沉降参数湿沉降参数湿沉降参数化学反应参数化学反应选项半衰期、NOx转化系数、臭氧浓度等化学反应计算选项2022/8/1528环境影响预测预测分析与评价2022/8/1529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2.1 评价工作程序202

8、2/8/15302.2 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依据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各种接纳污水的地表水域的规模各种接纳水体水质功能区划2022/8/15312022/8/1532分级判据的基本内容污水量:分为五个等级,注意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他含污染物极少的清洁下水的排放量,但包含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放量污水中污染物类型:持久性污染物(还包括在水环境中难降解、毒性大、易长期积累的有毒物质)、非持久性污染物、酸和碱(用pH表征)、热污染(以温度表征)2022/8/1533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污水中污染物类型数以及拟预测的水质参数的多少划分为三类 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含有2类污染

9、物,但拟预测的水质参数数目10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者只含有1类污染物,但拟预测的水质参数数目7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且拟预测的水质参数数目72022/8/1534地面水域的规模河流与河口,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流量划分为:大河(150m3/s)、中河(15150m3/s)和小河(15m3/s)湖泊和水库,按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H及水面面积划分为:H10m时,大湖(25km2)、中湖(2.525km2)和小湖(2.5km2);H10m时,大湖(50km2)、中湖(550km2)和小湖(5km2)水质类别:按GB3838-2002划

10、分为五类2022/8/15352.3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调查范围调查时期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污染源调查点源调查:排放特征、排污数据、用排水状况、废水处理状况非点源调查:通常采用资料收集的方法进行2022/8/1536水质参数的选择2022/8/1537河流水质监测2022/8/15382.4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预测点的选择已确定的敏感点;环境现状调查的监测点;水文条件和水质突变处的上、下游;水源地、重要水工建筑物及水文站附近;河流混合过程段若干有代表性的断面;排污口下游可能出现超标的点位附近2022/8/1539预测时期一般分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进行预测至少应预测自净能力最小时期(枯水期)的环

11、境影响预测阶段一般分建设期、运营期及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进行预测2022/8/1540拟预测水质参数的选择根据ISE值来选择水体和污染源的简化污染源的简化:排放形式的简化(点源和非点源);多个排污口的简化地表水环境的简化:河流、湖泊的简化Cpi:污染物的排放浓度,mg/LQpi:含污染物的废水排放量,m3/sCsi:对应的地表水水质标准,mg/LChi:河流上游污染物的浓度,mg/LQhi:河流上游来水流量,m3/s2022/8/15413、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3.1 评价程序(HJ2.4-2009)2022/8/15423.2 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划分依据2022/8/1543工作等级的确定202

12、2/8/15443.3 评价范围固定声源(点声源)为主的建设项目2022/8/1545线声源类建设项目2022/8/1546机场类建设项目2022/8/1547五、区域环境影响评价1、评价程序及内容开展区域环评的开发区的特征2022/8/154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对象单一的建设项目或若干项目的联合,具有单一性区域内所有或主要的开发行为和开发项目,具有广泛性评价范围地域小、空间小、尺度小,属局部性地域广、空间大、尺度长,属区域性评价方法预测项目少,采用通用预测方法即可,具有简单性预测内容多,需多种预测方法联合,具有多样性评价水平对评价单位资质无特殊要求,实用性强要求甲级单位

13、承担,学术性较强评价精度要求高,强调准确性适当放宽,强调综合性评价介入时间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具有同步性编制区域发展规划的同时,有超前性污染控制方式强调项目环保防治对策强调总量控制2022/8/1549评价程序2022/8/1550评价重点2022/8/1551评价范围的确定2022/8/15522、区域开发环境制约因素分析区域开发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要求2022/8/15532.1 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环境系统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定的限度,或者说,存在一定的阈值,这一阈值即为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和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区域

14、环境承载力: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不朝恶性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2022/8/1554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2022/8/1555分析方法和步骤2022/8/15562.2 土地使用和生态适宜度分析土地使用适宜性分析2022/8/1557环境潜能分析指分析各种土地使用类型与土地使用需求及环境潜能的关系,以了解环境特性对不同土地开发行为所具有的发展潜力条件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具有潜在天然灾害的地区2022/8/1558环境限制性分析:分析土地使用过程中由于不当的开发活动或使用行为导致的环境负

15、效应2022/8/1559生态适宜度分析对土地特定用途的适宜性评价2022/8/15603、环境容量分析3.1 基本概念环境容量: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或者具体来说是在保证不超出环境目标值的前提下,区域环境能够容许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特定环境的容量与该环境的社会功能、环境背景、污染源位置(布局)、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环境自净能力等因素有关2022/8/15613.2 大气环境容量分析影响大气环境容量的因素2022/8/1562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原理资料及应用需求应用范围修正的A-P值法根据空气质量环境功能分区、标准限值及其背景值来估算开发区范围和面积、环境功能分区、控制浓度、背景浓度和环境质量保护目标规划阶段环境条件分析模拟法按照污染贡献分担率或等比例原则、满足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所有污染源排放量之和大气污染源的布局、排放方式和排放量规模较大、具有复杂环境功能的新建开发区、或将进行污染治理与技术改造的现有开发区线性优化法根据源排放和空气质量间的输入响应关系,结合最优化方法确定的各污染源最大允许排放量之和大气污染源的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