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矿权设置报告_第1页
三矿权设置报告_第2页
三矿权设置报告_第3页
三矿权设置报告_第4页
三矿权设置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矿井概况.红星煤矿地理位置、矿区范围、面积红星煤矿位于四川省什那市 3160方向,直距约30km,行政区划 属什那市红白镇和莹华镇所辖。处于什那市柴林井田北段。该矿地形 地质图坐标系统为1954年北京直角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56年黄海 高程系,所在幅为红星幅,图号为 H-48-28- (0)。矿井开采范围中心 点地理坐标:东经103 5658,北纬:31 215南北平均长2.2Km, 东西平均宽0.9 Km,面积约1.918Km2。采C5煤层,年产15万吨, 开采标高:+1250m+950m东部与什那市宝华镇清平二井煤矿,南部 为五一、双桥,无矿界纠纷。开采范围拐点坐标(见表 1)。矿井范

2、围拐点坐标表表1拐点编PXY拐点编pXY1346940035399345734704903540077023471100353998508346968535400650334711003540010093469685354009004347162535400400103468750354009005347135035400640113468750354006506347181035400600123469400354006501.2交通、地理、经济矿井有二级公路与红白峡马口公路相连,约一公里。向东约2Km至红白镇,与广(汉)木(瓜坪)公路相接,至什那45Km,以什那市为中心,高等级公路通往相邻

3、市县。广(汉)木(瓜坪)铁路从红白镇通过,在广汉站与宝成铁路并轨,为煤炭外运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外界有二级公路与什邡、德阳、成都相连接。矿山交通相对较方便,见交通位置图。矿区位于川西盆地向龙门山隆起过渡的中山地带,属龙门山隆起带中段南缘。地势北高,东南低,山势呈北东南西向绵成岭,最高连二塘,海拔标高 2214m,最低中河,标高 875m, 一般标高在 12001800m。区内地形切割强烈,溪沟发育,向北汇入峡马口河,向 南汇入中河,向东汇入石亭江。该区位于鹿头山暴雨区,气候温暖潮湿,属盆缘山地型气候,年平均降雨量529.11710.4mm,年际变化较大,降雨多集中在每年7-9月,并有暴雨

4、天气出现, 冬末春初细雨绵绵,并且多雾, 冬季有积雪,无霜期较盆地区短,多年平均气温 14 ,最低气温为 -3 (一月) ,最高气温达 30 (七月) ,日照较盆地区短。区内林木茂盛,灌木丛生,植被发育,区内耕地稀少,农作物以玉米和薯类为主,次为蔬菜类,农业经济相对薄弱,地方经济的发展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亦是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矿区内人烟稀少,以汉族为主,农作物以玉米、小麦、红薯及蔬菜类为主。工业落后,煤炭采掘是当地的支柱产业。1.3以往地质工作概况、资源储量以往地质工作概况1956年,西南煤田地质勘探局三队曾到该区进行过踏勘(找煤),编写了踏勘简报。1959 1960 年,四川

5、省地质局广旺地质队在该区曾进行过1: 1万地质测量,并施工了少许山地工程,编写了什邡煤田大窝凼 红白场间矿区地质详查报告及勘探设计报告书 。1961 1962年,四川省地质局温江地质队曾在迪龙庵、柴林、陈家院子井田进行勘探, 区内施工钻孔七个, 于 1964 年 4 月提交了 四川省广汉什邡煤田陈柴井田初步勘探报告 。 四川省地质局审查时, 鉴于该报告钻孔工程质量低劣, 研究程度差等原因, 将其降为 “初步普查报告 ” ,对计算的储量未核收。1985年,什邡县红星煤矿为后期开拓所需, 在收集了大量地质测量资料的基础上, 于同年 8 月编制了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 并通过在四川煤田地质局进行技术

6、咨询, 于 1987 年编制了 四川省什邡县红星煤矿代家山矿井地质报告 ,获四川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川煤地(1987)0178号文批准。1989年为红星煤矿代家山井延深开拓所需, 四川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来此踏勘, 在收集以往地质资料和生产矿井的开采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 四川省什邡县红星煤矿延深勘探设计 , 四川煤田地质局以川煤地地计字(1989) 118号文批准。 1991 年 10 月 19 日开始施工,后因资金不足于 1993 年底停工。1998 年 12 月通过对以往资料的整理提取了四川省什邡市红星煤矿延深勘探地质报告 ,主要对 C5 煤层,进行了储量核实,共获得B+C+D 级储量 1207

7、万吨,其中无烟煤819万吨,贫煤388万吨。延深第一水平B+C+D级361万吨,其中B级184万吨,C级177万吨。1999 年 12 月,红星煤矿为换证所需,编制了四川省什邡能源化工总厂红星煤矿保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计算C+D+E 级储量共432.1万吨,其中C级316.4万吨。2003年3月四川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受四川省什那能源化工总厂 委托提交了四川省什那能源化工总厂(红星煤矿)保有资源储量核 实报告共获得控制点经济基础储量(122b)、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32) 318.5万吨。其中(122b) 148.6万吨,(332) 169.9万吨,动 用储量50.8万吨,累计探明储量369

8、.3万吨。2.、五一煤矿地理位置、矿区范围、面积宝华镇五一煤矿位于什那市3160方向,直距29.7Km的莹华镇瓦 窑村。处于什那市柴林井田南段。该矿地形地质图坐标系统为1954年北京直角坐标系,高程系统为 1956年黄海高程系,1989年正式出 版1:1万航摄地形图,所在幅为中河店H-48-28-(8)和麻柳坪 H-48-28-(7)。矿井开采范围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03 562,北纬: 31 198。南北平均长2.7Km,东西平均宽0.38 Km,面积约1.07Km2。 采C5煤层,年产6万吨,开采标高:+850m+972m;东部与什那市 宝华镇双桥煤矿毗邻,北部为什那市红星煤矿,无矿界纠

9、纷。原开采 范围拐点坐标(见表2)。原五一煤矿拐点坐标表表2拐点编PXY拐点编pXY2434694003539934521346759035400265253467330353997502034678403539997526346670035400405193468900353998802234672003540034018346940035399810根据川采矿区审字(2008)第155号文,划定矿区范围申请审批书,扩能后矿井由7个拐点坐标圈定,中心点地理坐标与原地理坐标 基本相同,即将东界向西平移50m。地理坐标为: 103 56 32 103 ,57Z韦 1331 1902 31 290

10、7 东西宽 0.35 Km, 南北平均长2.7 Km,面积:面积:0.937 km2,缩小0.133 km2。开采C5 煤层,年产9万吨,开采标高:+850m+972m矿井范围详见新矿井范 围拐点坐标(见表3)。新矿井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表3拐点编勺XY拐点编勺XY134694003539933455346781535399927234673303539975063468894353998303346670035400405734694003539976043467563354002192.2交通、地理、经济区内有简易公路从井口通过,向东南约6 Km,在宝华镇与二级公 路相接,并有广(汉)木(瓜

11、坪)铁路,向北通往木瓜坪、峡马口 及绵竹金华,向南通往什那城区约35.5Km,什那市区有高等级公路通 达相邻市县。矿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的龙门山系中段。地势北西高,南东 低,呈北东一一南西方向绵亘成岭。最高点位于北西部外侧荆竹堂附 近,海拔标高1950m,最低处为南端中河,海拨标高 885m,相对高 差1065m。属侵蚀切割的高中山地貌。区内地形复杂,切割强烈。溪 沟发育,向南流入中河后,向东汇入石亭江。该区位于鹿头山暴雨区,气候温暖潮湿,属盆缘山地型气候,年 平均降雨量529.11710.4mm,年际变化较大,降雨多集中在每年 7-9 月,并有暴雨天气出现,冬末春初细雨绵绵,并且多雾,冬季

12、有积雪,无霜期较盆地区短, 多年平均气温14 ,最低气温为-3 (一月), 最高气温达30(七月),日照较盆地区短。区内林木茂盛,灌木丛生,植被发育,区内耕地稀少,农作物以玉米和薯类为主,次为蔬菜类,农业经济相对薄弱,地方经济的发展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亦是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2.3地质勘查简况、资源储量1991 年 59 月, 四川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组织工程技术人员, 在柴林井田及石门硐井田东段开展地质普查,施工了槽探,并对探槽及生产矿井进行编录, 开展了 1: 10000地质、 水文地质填图及剖面修测等野外地质工作, 并于同年 10 月开始了钻探施工。 由于勘探资金到位困难。该

13、项目于1994 年八月被迫下马, 1998 年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为完善该项目,在完成的基础上,提交了什邡红星煤矿延深勘探地质报告获得储量为: B+C+D 级共 1207 万吨 ,其中 B 级 321 万吨, C级 437 万吨, D 级 449 万吨。1999年 10 月, 四川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在以前勘探工作的基础上,编制了什邡市蓥华镇柴林井田南段普查地质报告 ,五一煤矿所获储量为 195 万吨,其中 C 级 46 万吨; D 级 18 万吨; E 级 13 万吨。2005 年 9 月由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提交什邡市蓥华镇五一煤矿保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共获得保有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14、 和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共 171.6万吨。 其中( 122b)计 72.8万吨,(333)计98.8万吨,动用储量25.6万吨,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共 197.2 万吨。2008 年 12 月由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提交 什邡市蓥华镇五一煤矿保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2009年 7月四川省矿产资源评审中心 评审意见书确认五一煤矿保有资源储量:( 1) 、矿区平面范围内、采深批准范围内C5 煤层(122b+333)1384kt。其中(122b) 785kt , (333) 599kt。(2)、矿区平面范围内、采深内未批准开采的新增G煤层( 333)432kt。(3)、平面范围内、采深外

15、获得的保有资源储量(333) 483kt。 3.双桥煤矿3.1地理位置、矿区范围、面积1、 根据川国土资函20071500号文“关于德阳市煤炭矿业权设 置方案的批复”,双桥煤矿为整合矿。位于什那市316。方向,直距29Km处,行政区划隶属什那市菱华镇瓦窑村。双桥煤矿地处 什那矿区的柴林井田南部,开采范围南临中河,北面与红星煤矿 存在共同边界;东面是原夹缝岩煤矿及沙子坡煤矿浅部采空区, 西面与五一煤矿存在共同边界。地理坐标为东经:103 5654 103 57 34,北纬:31 19 18 31 20 30。中 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03 57 14,北纬:31 19 54。整合后的双桥煤矿,开

16、采煤层为 C5煤层,开采标高为+1150 +980m,生产规模:9万吨/年,开采范围由9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 4)。新双桥煤矿拐点坐标表表4拐点编号XY拐点编号XY1346940035399860734673303540073523468906353999308346750035400735334678653540002393467700354010004346761735400311103468070354007255346721535400388113468250354003706346724535400700123469400354004253.2交通、地理、经济双桥煤矿工业广场位于该

17、矿东南角,有公路通往宝华镇, 里程约8公里。莹华镇至什那市约36公里。宝成铁路支线广(汉)木(瓜坪)铁路从宝华镇通过, 由此往北至木瓜坪,往南经什那市至广汉站衔接于宝成线。该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的龙门山系中段。地势北西 高,南东低,呈北东南西方向绵亘成岭。最高点位于北西 部外侧荆竹堂附近,海拔标高1950m,最低处为南端中河,海 拨标高885m,相对高差1065m。属侵 蚀切割的高中山地貌。区 内地形复杂,切割强烈。溪沟发育,向南流入中河后,向东汇入石亭江。3.3地质勘查简况、资源储量19561960年,四川省地质局广旺地质队(即我队)在 该区曾进行过1: 1万地质测量,编有什那煤田大窝西红

18、白 场间矿区地质详查报告及勘探设计报告书。19611962年,四川省地质局温江地质队在区内勘探, 施工少量钻孔,于1964年提交四川省广汉什那煤田陈柴井 田初步勘探报告。由于施工质量低,研究程度差等原因,该 报告降为“初步普查报告”,未核收储量。19851987年,什那县红星煤矿为了满足后续开采需要, 编制 了生 产矿井 地质报告 和红 星煤矿代 家山矿 井地质报 告 ,获四川 省煤炭 工 业 管理 局 川煤 地( 1987 ) 0178 号 文 批准 。19891993年,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接受上级安 排,编制了四川省什邡县红星煤矿延深勘探设计,获四川 煤 田 地质局 以川煤 地地计字

19、( 1989) 118 号文批准。 1991 年进 行 1 : 1 万 地 质及水 文 地 质填 图 ,同 年 10 月开 始 钻探 施 工 ,后 来 由 于勘探 经费到 位困难等 原 因 , 于 1993 年底 中停下 马 , 1998 年底编写了四川省什邡市红星煤矿延深勘探地质报告。该 报告是此后各阶段地质工作的基础地质成果。1999年2005年间,为了双桥煤矿、沙子坡煤矿及其邻 近各煤矿的开采管理的 需要, 曾 几次对各矿井进行资 源储量核实与年度检 测工作 ,以及 地质环境 影 响评价 工作,并 提交 相应 的地质报告 。2005 年 9 月, 四川 省 煤 田地 质 局一 四 一 队

20、提 交 了 四 川 省什邡市蓥华镇瓦窑村双桥 煤矿保 有资源储量核实 报告探得该矿保有资源经济储量(122b)109.7 万吨,动用 31.8 万 吨,累计查 明资 源储量 141.5 万吨 。根据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地质队2007年 3 月提交的 什邡市双桥煤矿及沙子坡煤矿资源储量整合报告 , 整合后矿区范围内煤炭总资源储量 1213.0kt ,其中( 122b) 742.0kt , (333) 471.0kt 。4 矿区地质特征、矿区地层该区位于龙门山中段,出露的最老地层为二叠系,最新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为浅海相及陆相沉积,平坝、河谷地带有第四系分布,现由老到新叙述如下:二叠系(P

21、) 260m灰白 深灰色厚层微 细晶石灰岩,局部夹泥灰岩,风化后具眼球状构造,下部含燧石结核。是在大型逆冲断层的作用下以 “飞来峰 ”的形式出露于矿井外围的矮子坪、廖家山之间,与下伏须家河组呈断层接触。三叠系(T)(1)雷口坡组(T2I) 150m是在大型逆冲断层的作用下以 “飞来峰” 的形式出露于矿区南端。岩性为灰色薄 中厚层隐微晶石灰岩,间夹灰色薄层泥灰岩。与下伏须家河组呈断层接触。( 2 )垮洪洞组(T3k ) 368m浅灰色厚巨厚层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中厚层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及深灰色薄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砂岩中含砾石,砾石成分为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局部含暗色矿物。出露于香寺菱附近

22、,与下伏雷口组呈假整合接触。( 3)小塘子组(T3x) 46.70m浅灰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 中下部夹钙质泥岩, 底部有 0.50-1.00米厚的石灰质角砾岩,钙质胶结。出露于仰天窝、香菱寺一带,与下伏垮洪洞组呈假整合接触。(4)须家河组(T3xj ) 1786.44m为陆相含煤沉积建造,以碎屑岩、泥质岩为主,含煤多层,全区皆有出露,呈条带状近南北向展布,露头由老至新由低中山向低山排列(详见 “含煤地层”) 。与下伏地层小塘子组呈整合接触。第四系(Q) 0-20米以山麓坡积物为主,一般厚度为 13 米,岩性为粉质粘土、粉土及风化破碎的砂岩块体。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在矿段南西侧中河与支流中

23、见冲洪积物分布, 岩性为漂石、 卵石、砾沙与粉土,厚度一般在10.00m 以下。、含煤地层本区含煤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据岩性及含煤性的变化共分为三段九层,由老至新分述于下:第一段(T3xj 1)为本区含煤地层之一,含煤层数少,多不可采。第一层(T3xj 1-1) 623.80m灰色、黄灰色薄层钙质泥岩,夹粉砂岩、泥岩。是须家河组中唯一的不含煤层段,以仰天窝一带厚度最大,向南变薄,至连二塘以南仅有 6m 左右。第二层(T3xj 1-2) 638m以浅灰色厚 巨厚层细 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局部夹有灰色含砾砂岩、浅灰色薄 中厚层粉砂岩、砂质泥岩,偶见煤线。砾石为粉砂岩、砂质泥岩,砾径较小,一

24、般为 2 3cm。第三层(T3xj 1-3) 60.93 96.63m顶部以C9号煤层与顶板丁网2-1分界。底部以Ci0煤层与T3Xj1-2为分界标志, 上部为 10m 左右厚的杂色巨厚层含砾砂岩; 中部为浅灰色厚 巨厚层细 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含有暗色矿物,风化后表面见黄灰色;上部以深灰色薄层粉砂岩、泥岩为主,夹灰色中厚层细 中粒长石岩屑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煤线,含 C9-1 (铁杆子)、C9-2 (大 炭)、C9-3 (小独股子)、C9-5 (双线子)、Ci。为层,其中Ci。、C9-I、C9-2、 C9-5、 C10 煤层可采煤厚度,厚度平均为 67.40m。第二段(T3xj 2)为矿区主

25、要含煤层段, 含煤多层, 矿区主采煤层C5 赋存于此段中上部。第一层(T3xj2-i) ii3.46 i53.55m顶部以C8 煤层与T3xj 2-2 为分界标志,岩性以灰色厚层细 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泥岩及煤线,砂、泥岩相变频繁,含C8、C9号煤层,其中C9 (油夹子)煤层在石门碉井田西达可采厚度。厚度平均为 i2i.i3m。第二层(T3xj2-2) i73.49 22i.22m顶部以C5 煤层与T3xj 2-3 分界。底部为厚层中粒长石石英砂岩, 有时相变为角砾岩; 中、 上部以深灰色薄 中厚层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含炭高岭石 水云母泥岩为主,夹有浅灰色中 厚层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厚度平

26、均为190.88m。含C5 C7号煤层,其中C5煤层为区内主 采煤层,C6 煤层在本白石岩、五一煤矿亦达可采厚度。第三层(T3xj2-3) ii8.00 i52.80m以灰、 深灰色薄 中厚层粉砂岩、 泥质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为主,含煤线,见少许灰色中厚层钙质细粒砂岩,含结核状或扁豆状菱铁矿透镜。含煤性较差,中部含C3、C4煤层,厚度平均为135.40m。第三段(T3xj 3)区内含煤段之一,含煤数层,本区均不可采。第一层(T3xj3-1) 147.00m底部以灰色厚层含砾砂岩与(T3xj 2-3 )分界,顶部以C2 煤层与( T3xj 3-2)分界。岩性以细 粗粒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夹深灰色薄

27、层粉砂岩、砂质泥岩及煤线,见少许菱铁矿结核。第二层(T3xj3-2) 281.30m灰、浅灰色中 厚层细 粗粒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深灰色薄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次之,夹泥岩及炭质泥岩薄层。第三层(T3xj3-3) 185m灰、紫灰色厚中厚层状细粗粒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深灰色薄层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次之,夹泥岩及炭质泥岩薄层。综上所述,本区含煤地层为一陆相含煤建造,是河流、湖泊、沼泽环境下形成的一套含煤沉积。晚三叠系时期,地壳上升隆起,形成明显的海退局面,使得内陆湖泊、河流发育,出现沼泽、泥炭沼泽环境,形成晚三叠世陆相含煤沉积。由于沉积环境的变化,须家河组表现为多旋回沉积,煤层多赋存于沉积旋回的中部,

28、并且使得岩性、岩相横向变化大。构造区域构造矿区位于龙门山华夏系、新华夏系构造中段。构造基本形态由 B13(彭灌复背斜),与主要断层F2逆冲断层和F3逆冲断层(二王庙断裂)组成,两断裂间地层倒转,地层倾向与断层倾向均为 NW 。矿区构造矿区地处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段,夹持于映秀至二王庙两大断层之间,属于区域性倒转向斜(Si)之西翼。整个矿区的地层均向西倒转,地层倾角多为1030使地层时代在北西面老,南东侧新,而地层倾向皆往北西倾斜。矿区南北两端构造较复杂,断层切割剧烈,中部断层稀少,构造程度属中等。其主要断层叙述如下:F3 正断层位于矿区北部边界,走向长 2700m,倾向NW,倾角一般5070断距

29、约 50m, 切割T3xj 1-3T3xj2-3 地层。对矿区范围煤层开采影响不大。F4 正断层位于矿区北部,XI勘探线附近,长 2000m,倾向NW,倾角46 , 断距约1550m,切割T3xj3-1T3xj1-3地层,该断层在浅部对煤层影响 较大,形成较宽的无煤带。隐伏断层fi位于矿区中部,XU1勘探线附近以北,长455m,倾向NW, 倾角1530 ,断距810m,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大。f2位于矿区南部,长约495m,倾向NW,倾角1525 ,断 距58m,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大。3) f3 正断层位于矿区中部,Xin勘探线附近以北,长 554m,交于3正断层 倾向W,倾角1530 ,断距810

30、m,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大。4.4 煤 层本区含煤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出露面积较广,地层厚度大,含煤百余层,当地曾有上三十六、中三十六、下三十六之说,全区可采者唯 C5 煤层。矿井开采范围位于什那矿区陈柴井田东侧,根据矿区C7-1、与C8-1煤层之间有一层40m左右厚的细中粒砂岩的特征,结合C5煤层顶部 有一套厚约10m左右的中厚层细中粒砂岩,全区稳定,本矿开采的 煤层经初步对比,确定为赋存于须家河组二段二层下部的煤层。编号为C5、C6,现叙述如下:C5 煤层赋存于须家河组二段二层底部,出露于矿井中部,区内露头走向长度近2000m。由于受断层破坏,矿井揭露走向长度为 1000m左右。 倾向W

31、,倾角1215,煤层总厚度0.502.49m, 一般厚度2.00m, 纯煤厚度0.502.22m, 一般厚度1.90m;煤层结构较复杂,含研 23 层,研石厚0.020.06m,岩性为深灰色泥岩及灰黑色炭质泥岩或粉砂 岩,多呈透镜状,有变薄及尖灭现象。分布范围内均可采。直接顶板为粉砂岩,老顶为砂岩,局部见厚度小于 0.10m 的泥岩为伪顶,伪底直接底板为泥岩与粉砂岩及砂质泥岩。C6 煤层赋存于须家河组二段二层中部,下距C5 煤层 2050m 左右,出露于矿井开采范围东部,区内露头走向长度 2000m,倾向W,倾角12 15,煤层总厚度1.431.72m,纯煤厚度0.580.74m,平均厚度0.

32、64m, 含矸数十层,为极复杂结构煤层。直接顶板为粉砂岩,老顶为砂岩,伪底为泥岩与粉砂岩及砂质泥岩。4.5 煤 质根据相邻柴林井田内红星煤矿采样测试,结合本次井下宏观煤岩鉴定,对C5、 C6 煤层煤质作出初步评价。煤的物质性质及宏观煤岩类型根据矿井揭露情况,该区煤层的构造作用形迹明显,煤层的原生结构均被破坏,以鳞片状结构为主,细 中宽条带状结构次之,层状、似层状构造,金属光洋,阶梯状断口,松散易碎,内、外生裂隙发育。相对视密度为1.4t/m3 。宏观煤岩组成以宽条带的亮煤为主,夹暗煤与镜煤条带,丝炭较少。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型。煤的显微组成根据 C5 煤层的显微煤岩鉴定资料,显微煤岩组分中镜质组

33、含量相对较高,一般大于 69%,惰性组含量小于 8% ,矿物质含量平均为22.50%,以粘土类矿物为主,见方解石、石英等,常以单体形式存在,少数呈浸染状,煤中矿物质易于选出。煤中有害组分根据邻区开采C5煤层的化验资料,原煤灰分(Ad)为26.45 37.57%,平均31.26%。浮煤灰分6.989.51%,浮煤产率多大于30%, 商品煤灰分31.2633.46%。C5全硫含量(St,d)多在0.50%以下,为特低硫煤。浮煤略高于原 煤,煤中形态硫以有机硫为主。煤中磷含量一般小于0.1%,碑含量一般小于10ppm,氯含量0.0030.007%。C6煤层原煤灰分(Ad)为49.04%,全硫含量(S

34、t,d)为0.74%。1、煤化指标该区的浮煤挥发份小于10%,元素氢含量多大于3%,根据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 (GB5751 86)之规定,本区煤类属无烟煤。(五)煤的发热量C5 煤层浮煤恒容干燥无灰基高位发热量大于35 MJ/Kg ,属中磷、特低硫、中高灰、中高热值无烟煤;C6 煤层原煤恒容干燥基弹简发热量16.44MJ/Kg, 属低全水分、低硫、高灰、低热值无烟煤。(六)煤的工业用途初步评价根据邻区煤样的测试资料, 区内 C5 煤为很好的动力用煤, 小 于 13mm 的末煤符合 发电煤粉锅炉用煤质量标准 ( GB7562 87) 的要求,经洗选后符合高炉喷吹用煤的质量标准。目前,本矿生产原

35、煤的主要流向是用于烧砖及作为民用生活用煤等。什那市柴林井田红星、双桥、五一煤矿整合实施方案表5整合后采矿权人名称什那市宏达红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前矿山名称什那市宏达红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红星煤矿什那巾蔡华镇瓦窑村双桥煤矿什那巾蔡华镇五一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5100000820364C51000020100311200586075100000430756拐占八、XYXYXY134694003539934534694003539986034694003539933452347110035399850346890635399930346733035399750矿33471100354001003467

36、86535400023346670035400405区范4347162535400400346761735400311346756335400219围5347135035400640346721535400388346781535399927坐6347181035400600346724535400700346889435399830标73470490354007703467330354007353469400353997608346968535400650346750035400735934696853540090034677003540100010346875035400900346807

37、0354007251134687503540065034682503540037012346940035400650346940035400425面积1.918加. 21.1450Km0.937 km2开采矿种煤米矿证后效期至2020年8月2014 年 9办证时生产规模(万吨/年一期9二期1599办证时可米储里(万吨)资源量318.5万吨。其中(122b) 148.6 万吨,(332) 169.9万吨,动用储量50.8 万吨,累计探明储 量369.3万吨。整合后矿区范围内煤炭总资源储量1213.0kt ,其中(122b)742.0kt , (333) 471.0kt。(1)、矿区平向范围 内、

38、采深批准范围内 C5 煤层(122b+333) 1384kt。其中(122b) 785kt , (333) 599kt。(2)、矿区平向 范围内、采深内未批 准开采的新增 G煤 层(333) 432kt。三、拟设置的矿业权数量、规模、位置等划分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论证。2011年6月,四川省煤炭设计研究院编制了什那市宏达红星煤矿与五一煤矿和双桥煤矿进一步整合为一套生产系统的可行性论证报告(见附件)。其确定的:矿业权数量为1个,规模为21万吨/年,位置见第四。其整合理由主要如下:红星煤矿与五一煤矿整合后,优越性很多,现从开采技术上、安全上、经济上分析如下:、从开采技术方面分析三矿均为平硐开拓方式,若

39、三矿不整合,则红星煤矿后期需要新建+910m主平碉出煤,并在中河边新建地面工业场地,设置地面生产系统;五一煤矿利用现有+933m 主平硐出煤,需要增加一个斜井作为第二个安全出口;双桥煤矿利用原+970m主平碉出煤,按设计需要维修 +1080 沙子坡平硐作为矿井安全出口。三矿整合后,利用五一煤矿现有+933m主平碉出煤,利用双桥煤矿原+980m主平碉作为矿井 第二个安全出口,则红星煤矿+910mH同和双桥煤矿+1080沙子坡平碉 以及五一煤矿第二个安全出口完全可以不建。红星煤矿与五一煤矿和双桥煤矿毗邻,其下界标高相差不多,整合后三矿井可以利用五一煤矿地面工业场地,少布置两套工业场地。三矿整合后,

40、矿井通风、运输、排水、压气、供电、供水、瓦斯抽采、 井下 “六大系统” 、 污水处理、地面生产系统等均少两套系统,便于集中管理。三矿井整合以后,矿井储量增加至 5974kt ,矿井的生产能力可以增大,服务年限增长。三矿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整合后可统一规划,集中使用,矿井的实力会更强。三矿整合后,柴林井田只有一个矿权,便于矿井开拓系统布置。整合后三矿之间不留矿柱,可以节省 686Kt 煤柱煤量。3 2、 从安全方面分析2.1若三矿不整合,则红星煤矿+910m碉要与+1180m平大巷贯通, 其贯通路线长达4000余 m, 贯通施工期间的局部通风是非常困难的。而两矿整合后,利用五一煤矿 +933m主平

41、碉和双桥+1230mM 井,可以使红星煤矿的贯通路线缩短3000m其贯通施工难度大大减小,并可提前约 20 个月与一水平贯通。三矿均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而五一煤矿只有两个井筒 (即 +933m平碉和+1061m风井),按AQ1055 2008的规定,少了 1个安 全出口,存在安全隐患,整合后消除了这一安全隐患。三矿整合后,可以对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尤其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问题, 可以向国土资源厅申请将C6 煤层作为保护层进行开采,在安全上可以得到保障。从大的方面讲减少了两个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少了两个安全隐患。红星煤矿 +1169 工业场地和职工住宅位于山洪和泥石流多发区,整合后搬到五一煤矿

42、,可避免山洪和泥石流威胁。三矿整合后,可以避免互相争夺资源而误穿煤柱,减少了安全隐患。3.3 、从经济方面分析利用五一煤矿+933mEfc平碉为全矿服务,原红星煤矿 +910m 主平碉不建,省2699mB道,原设计的双桥煤矿+1080沙子坡平碉2300 米可以不扩建,可以节省资金约 1500万元。三矿整合后,可以利用五一煤矿工业场地,红星煤矿少布置两个工业场地。可以节省征地费约 700 万元。利用五一煤矿变电所和双桥煤矿变电所的现有电源对整合后的矿井供电,少架从五一煤矿至+910m工业场地输电线路0.5km,少 架从双桥煤矿至+910m工业场地输电线路1.0km,少架到两矿风井的输 电线路2k

43、m三矿整合后,只架设一个矿的双回路电源,缩短工业场 地输电线路3Km可以节省费用约70.0万元。原红星煤矿的煤炭外运距离减少15km,吨公里运费为1.7元,按全年210kt 计算,每年可节约运费 530 万元。减少两套矿井通风、运输、排水、压气、供电、供水、瓦斯抽采、矿井“六大系统” 、污水处理、地面生产系统、炸药库。减少设备和建构筑物费用约2000 万元。减少人员70 人,每年节省人工费约 105 万元。减少两套生活福利设施,减少辅助人员 60人,每年节省人 工费约 80 万元。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将C6煤层纳入矿井开采范围,作为C5煤层的保护层进行开采,利于矿井安全。减少矿柱 686kt,

44、按回收50%、 500元/ 吨计算, 产值为 1.71亿元。经初步计算,三矿整合后,可节省井巷工程费、征地费、架设输电线费和井场公路费约 2270 万元;减少设备和建(构)筑物费用约2000万元。总计可节省投资2470万元。每年煤炭外运可节约运费 530 万元;每年节省人工费约 185 万元。减少三矿之间的矿柱,可增加产值1.71 亿元。四、矿业权设置方案 、矿业权数量红星煤矿和五一煤矿、双桥煤矿整合后设置一个矿权,以红星煤矿为整合主体。、新矿权设置后的矿区范围.红星煤矿与五一煤矿的采矿权范围合并。增划C6煤层作为保护层开采。整合后的开采煤层为C5、C6煤层。为了便于资源的综合利用,便于开拓布置,增划红星煤矿深部资源。将13号勘探线以北500米,13-2号钻孔以西500米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