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构建安徽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基础能否协调各阶层的利益,整合 社会资源. 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 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新 的时期安徽能否抓住机会,实现富民强 省目标的一大考验。发挥地域 文化中积 极的因素,引导人们形成共同的和谐价 值观,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和谐, 在人与人之间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加深 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给各社会群体 间提供了了解和互动的桥梁,从而营造 了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对和谐社会的建立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关键词和谐社会 价值观 活力安徽与处于转型期的全国其它地 区一样,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原 有的利益格局已发生调整、分化,出现 了一些新的社会
2、阶层和日益多样化的利 益诉求。这些阶层由于各自的职业、身 份、利益、文化背景、价值取向、行为 方式的不同,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有各 自的生存方式,谋生手段。虽然他们之 间从利益关系方面来讲可能存在利益一 致的一面,但是各阶层成员的利益也存 在矛盾性的一面。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 加以协调和化解,任其尖锐和激化,阶 层利益摩擦就有可能演化为阶层利益对 抗,最后导致阶层冲突的严重后果,给 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能否协调社会 各阶层的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 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 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新的时 期安徽能否抓住机会,实现富民强省目 标的一大考验。安徽有丰富的资源,更 有
3、独特的人文资源。而发挥地域文化中 积极的因素,引导人们形成共同的和谐 价值观,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和谐, 在人与人之间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加深 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给各社会群体间提供了了解和互动的桥梁,从而营造 了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对和谐社会的 建立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安徽地域文化中的积极因子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精华了 我们中华民族的价值观的形成,是构成 中华民族凝聚力、自豪感的力量源泉之 一。人杰地灵的安徽,自古文风浓郁, 国堂底蕴深厚。古有老子、庄子、管子 文章千古流传,建安风骨傲居诗坛,桐 城派散文显尽风流;近有著名家陶行知。 近年来,安徽省内一批致力于文化的学 者,将安
4、徽地域文化分成了两淮文化、 徽州文化和皖江文化。并着力发掘其中 在社会依然有积极意义的因子。专家们认为,从1949年以来,对安徽文化和 安徽形象认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以两淮地区为主,两淮煤矿、大别 山五大水库、合肥的建设成就、凤阳大 包干、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捻军起 义、曹操、朱元璋、李鸿章、段琪瑞,这些事件及在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代表了安徽的主流形象。第二阶段是 20世纪80年代以后。保存了大量历史文 化遗产的徽州地区成为20世纪80年代文化寻根热的焦点。 自然徽文化也再 度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以牌坊群、 屯溪老街、戴震、胡适、黄宾虹以及新
5、安等构成的徽文化,使徽学研究风靡全 球。而第三阶段皖江文化的异军突起, 更是代表了进入21世纪安徽人的厚积 薄发。从明代以来,皖江地区的仁人志 士每每得风气之先,这其中值得安徽人 骄傲的有,方以智对中西文化的汇通, 桐城学派对士大夫精神和东林传统的弘 扬,陈独秀毕生对民主、精神的追求, 安徽最早完成传统城市向近代转型的安 庆和芜湖,近代佛学大师杨仁山、赵朴 初对佛学的复兴和振兴,现代众多学术 宗师在各个领域中建立的规范和秩序, 有王星拱、程演生、刘文典在新文化运 动中的贡献,朱光潜、宗白华邓以蛰在 美学领域的贡献.徐中舒、严耕望、李 光涛在史学领域中的建树、方东美、余 英时在新儒学领域中的集大
6、成,史尚宽 在法学领域的耕耘,张恨水、张友鸾、 张慧剑在报业领域的贡献,杨石先、邓 稼先、钟家庆、何祚麻在自然科学领域 的贡献。皖江文化的精髓是对科学和民 主的追求。而这些都是安徽地域文化的 精华。安徽地域文化的厚重孕育了一大 批在华夏历史上书写不朽篇章的英雄人 物,以及大量的改变历史的事件,其中 的积极成分已然形成我们的价值观念; 而安徽地域文化中的与时俱进的精神也将成为安徽腾飞的宝贵财富。:、价值观重建一一和谐社会最重要的 是人自身的和谐1、价值观的重建人自身的和谐从 根本上说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它强 调社会上的人要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 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能理性地处 理个人与自然、
7、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真 正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集体。人 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就是要使人不 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财富 的享受者。人要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下全 面发展。安徽各级党政部门就必须既要 为公众社会财富的消费创造一个良好的 环境,又要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形成和 谐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我们进行 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 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 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 能力,推动人们、精神上的和谐,能够 为物质文明、政洽文明、精神文明协调 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和一个社会,最根本上的和谐,就
8、是人们政治、精神上的和谐。人们政 治、精神上的和谐,突出地表现在全体 人民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有共同的社 会价值观和共同的精神追求,它把全体 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汇成一股 巨大无比的精神合力,必将成为推进社 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协调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这 20多年 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转型过程,人们 的地位、利益、观念都经历了非常剧烈 的调整。而这种调整,是在信仰、道德 及固有的社会关系解体的背景下进行的。 伴随着各种利益调整,大量人群脱离原 来的社区,传统的社会生活关系趋于瓦 解。而在传统社区中,这些价值和网络 既可以赋予他的生活以意义,又可以约 束他的行为。一个人一旦
9、脱离这一网络, 如农民流入城市,工人脱离单位,居民 离开老街坊,难免陷入精神焦虑状态, 而伦理和道德的约束机制也必然趋于松 懈。在这样动荡的心理环境下,被市场释放出来的欲望,不受任何拘束地奔腾;失去了内心约束的个人,追求利 益的时候完全无所顾忌。信仰和道德的 缺乏,也就自然遭到蔑视。人们不信仰 利益之外的一切东西,所以,也就没有 人信仰道德和法律。这样的社会,必然把人们抛入焦虑与冲突中。假如民 众只知道追求物质价值而缺乏道德伦理 约束,这个社会注定了就是不稳定的。 人们都在规则之外追求自己的利益,这 个过程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因而,获利 者心里也不可能踏实。他知道,别人在 怨恨他。至于那些竞争的
10、失利者,也不 可能接受自己身处穷困的现实,而将自 己的处境归咎于他人,归咎于社会,从 而产生反社会的倾向。甚至连人们维护 权利和利益的行为也会趋于情绪化和暴 力化。财富的增加,未必能够修补人们 的心灵。社会需要重建精神、信仰与道 德。由此,我们或许能够找到像一个邻 居、与轻轻蹭了你一下的汽车司机、与 不认识的农民相处的方式,让自己找到 安身立命之道;让每个人重新找到共同体的感觉,学会善意地理解他人、对待 他人;对生命有所敬畏,即使自己有再 大的冤屈,也知道有些底线是不可越过 的。道德伦理规范本身可以约束人们追求利益的过程,使之敬畏法律和政 府的权威。由宗教、信仰所提供的超越 性价值,也可以调和
11、人们因为利益上的 失落而产生的怨恨心理。它可以引导人 们在物质利益之外寻求生活的价值、生 命的意义,从而使个人超越私利的局限, 认同社会普遍的道德规范,并形成最基 本的公共精神。2、坚持以人为本。在 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坚持以人为 本,本质上是要把关注的目光从片面追 求物质的增长和财富的积累,逐渐转移 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和谐社会应 当是各种社会关系和谐的总和,其中又 以社会各利益主体、社会各阶层之间生 存状况与发展预期的和谐更具有决定性 作用。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 以人为本;而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体现 人文关怀。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首先要保障群众包括生存权和发 展权在
12、内的基本权利。没有和谐的劳动 关系,就没有和谐的环境,也就不可能 构建起和谐的社会,甚至可能给社会埋 下不稳定隐患。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 人文关怀,向弱者和弱势群体倾斜。失 去土地而又别无长技的农民,城里下岗 失业的困难职工,在财大气粗的业主手 下工作的卑微的员工,身处险境困境中 的人们,都比一般人更需要社会的救济 和关爱。如果辛苦打工的农民到头来却 拿不到应得的报酬,有的人仅仅因为贫 困就得不到最基本的医疗救济,生活在 社会底层的人们就可能产生被主流社会 遗弃之感。这种形态不是和谐社会应有 的特征,在社会阶层间的过度分化与对 立的基础上,也不可能矗立起和谐社会 的大厦。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
13、社 会,更要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胸襟。 当今社会,人员流动性增强,社会活力 以及不确定性也因此增强,而有的城市 在人文关怀上却依然以户籍为标准,对外地人及其子女低看一眼,沿袭早已丧 失现实合理性的歧视性规定,从而在 “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播下引发 不和谐乃至矛盾冲突的种子。没有目光 四射的眼光,没有让更多人分享改革发 展成果的胸怀,所谓人文关怀就很可能 是一种有失公正的偏爱,所谓和谐也很 可能只是一种并非完整意义上的和谐 三、释放人的本能一一充分激发创造活 力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才能激发活力。构建和谐,首 先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 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
14、增强全 社会的创造活力。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 特征:激发活力,尊重创造,鼓励成功, 肯定财富。改革、处于关键时期,社会 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层出不穷。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各级党政部门就 要全面顾及、通盘考虑全体社会成员的 利益,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集起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一切 热爱祖国的人们的意志、智慧和力量, 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创造更多 财富,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徽商曾经 是安徽的骄傲。上的徽商离土离乡,白 手起家,艰苦奋斗,创造出辉煌业绩, 成就了徽商的英名。今天的安徽人更应 该有比历史上的徽商更加勇敢的创业精 神,创造出比历史上的徽商更加辉煌的 成就。新革命日
15、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愈演愈烈,我们需要创造型劳 动、创造型知识、创造型人才,倡导人 人都可以成才、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 中的观念,建立有利于吸引各类人才、 有利于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的用人机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社会财富是 在劳动和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各 种要素相结合过程中创造的,确立劳动、 知识、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 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形成与现阶段基 本制度相适应的分配观念和创业机制。 和谐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是一个很高的目标。和谐社会就是让社会各成员、群 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相处融洽协 调,没有根本利害冲突,人与人之间关 系和善、气氛良好,人与协调发展。和 谐社会应该
16、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主要特征是激发活力、尊重创造、鼓励 成功、肯定财富。满足人的各种需要。 既要充分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作 为根本力量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 社会阶层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既要保护省内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先 富群体的发展活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关 心山区和欠发达地区、比较困难的行业 和群众;既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又要努力提升民营经济。如果一个社会 只有一个阶层的人有积极性,其他阶层 的人一点积极性都没有,或者只有一些 群体有积极性,其他群体没有积极性, 这样社会肯定不会有活力,肯定不会和 谐。这就要构建社会均衡发展的格局, 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
17、然、 省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协调发展;通过增加公共财政支出,加大转移支付等措 施,逐步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 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不同地区、不 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协调发展。营造良好人际关系、通过价值观建设 来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和谐社会 应该是具有和睦相处人际关系的社会, 应该是以人为本,带着感情,充满柔性, 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维护社会公德, 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传统的儒家文 化很强调“和谐”,所以才有和衷共济、 和睦相处、和气生财、和为贵、家和万 事兴等,强调消除矛盾对立,增强团结 协作,其基本要义与和谐社会是相通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个性化意识的 觉醒和金钱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提高, 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错误思想在社会 生活中蔓延开来,许多人忘记了社会公 义和道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 和淡化了。有的人甚至昧着良心干着各种损人利己的事情,社会上出现了各种 伪冒假劣产品和丑恶现象。为此,必须 加强理想信念和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区块链技术应用服务框架合同
- 2024年古建筑保护性修缮合同
- 2024年医疗服务协议书
- 2024年合作放贷协议
- 旅游保险签约协议
- 2024年专用:矿石碳酸钙购销协议
- 2024年双方终止合同协议书
- 2024年专业版:消防系统专用水泵安装协议
- 2024年子女赡养父母协议
- 绿色和生物多元醇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皮肤科护士的皮肤损伤护理技术
- 幼儿园公开课:中班语言《跑跑镇》有声动态课件
- 拘留心理知识讲座
- 视频监控安全对策
- 医用设备购置可行性论证报告(10万元以上设备需填写此表)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故乡》课件
- 内训师培训课件
- 《孙周兴:艺术哲学美是如何诞生的》2021-2022超星尔雅课后测试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李硕娟 陈桂云
- 2023-2024年江苏省数学竞赛初赛试题(原题 详解)
- 成本转嫁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