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 HYPERLINK l _TOC_250010 “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的新定位 1 HYPERLINK l _TOC_250009 供给侧:清洁化将推动可再生能源装机及发电占比快速增长,出力不稳定性增加 2 HYPERLINK l _TOC_250008 需求侧:用电需求受电能替代拉动有望迎来新一轮高增长,重点关注新场景需求的爆发和能效诉求的提升 3 HYPERLINK l _TOC_250007 “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方向 5 HYPERLINK l _TOC_250006 大电网(骨干网架)建设:围绕大型能源基地的跨区域输送、调度能力和储能的推广 5 HYPERLINK
2、 l _TOC_250005 配电网建设:扩容与升级并举,重点区域先行,场景融合发展 9 HYPERLINK l _TOC_250004 用电侧建设:电能替代持续深入,驱动能源数字化和电力电子化两大趋势 12 HYPERLINK l _TOC_250003 “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的电网投资 14风险因素 15 HYPERLINK l _TOC_250002 “双碳”目标下的投资主线 15 HYPERLINK l _TOC_250001 行业观点更新 15 HYPERLINK l _TOC_250000 投资建议 15插图目录图 1:我国 2020 年发电结构及电力碳排放情况 2图 2: “
3、十四五”及“十五五”期间新能源装机量持续增长(GW)发电量占比大幅提升 3图 3:风电出力曲线与负荷曲线倒挂 3图 4:光伏并网加深鸭子曲线(一天中热电厂净负荷曲线) 3图 5:国内用电量长期趋势展望 4图 6:国家电网各省级电网 2020 年最大负荷出现时间高峰集中“冬夏”两季 4图 7:围绕负荷中心推进的大型输电线路建设 6图 8:我国主要负荷中心分布 6图 9:“十四五”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布局与输电通道建设示意图 6图 10:特高压线路输送电量(亿千瓦时) 6图 11:2020 年 3-11 月各省份区间电力供需差额(亿千瓦时) 7图 12:国电南瑞调度控制云产品示意图 7图 13:国家电
4、网在运抽水蓄能电站一览(万千瓦) 8图 14:2017-20203Q 全球/中国电化学储能占新增储能比例、锂电储能占新增电化学储能比例 9图 15:配网下一阶段发展预计将呈现一定的差异性 10图 16:智芯公司西部创新港有序充电示范系统 12图 17:施耐德定义下的主动能源管理 12图 18:2012-2019 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额 13图 19:2012-2019 年节能服务产业产值 13图 20:IGBT 产品主要下游应用领域 13图 21:中国 IGBT 市场规模 14图 22:我国电网投资结构化有望愈加凸显 14表格目录表 1:近期“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会议及文件主要精神一览 1表
5、 2: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要点一览 5表 3:“双碳”目标对配电网发展的要求 9表 4:部分智能终端产品示意图 10 “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的新定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是更加深刻的能源体系变革,电能作为重要性愈加显著的低碳行动载体,其系统整体性的升级与变革将成为产业研究的核心命题;从政策与规划层面解读,搭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从“双碳目标”的提出,到国家电网 3 月初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再到 3 月 15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聚焦于电力系统变革和
6、定位,助力把脉未来产业成长方向。表 1:近期“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会议及文件主要精神一览时间重点会议及规划主要内容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2020 年 9 月 22 日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 年 1 月 27 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辛保安出席世界经济论坛未来 5 年,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将年均投入超过 700 亿美元,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充分认识电网企业在“双碳
7、”目标转型中的重大责任的基础上,从能源供给侧建立多元清洁能源供应体系,预计 2025/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2021 年 3 月 1 日2021 年 3 月 15 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到 20%/25%左右;从能源消费侧全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预计 2025/2030 年电能占终端消费比重将达到 30%/35%以上。在具体行动方案中,国家电网提出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推动网源协调发展及调度交易机制优化等六大方向、十八项具体工作内容。“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
8、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资料来源:新华社,中共中央党校,国家电网报,“碳达峰、碳中和”的远景规划,对电力系统的后续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命题,我们总结为三条主线:1)清洁化:电源侧清洁化带来的输送与调度能力提升;2)再电气化:用电侧电能替代带来的扩容与保护需求,以及电力电子比例大幅提升;3)数字化:源网荷储协同发展与下游能源数字化催生综合能源服务快速发展,带来电力系统持续数字化升级需求。电力系统加速迈向“源网荷储”协同发展阶段,电网的枢纽与稳定器作用凸显。 “双碳目标”下,电力系统的清洁化(电源侧
9、)、电气化(用电侧)与数字化(全环节)发展大势所趋。电力系统供需格局变化愈加深入,将进一步考验电网作为未来能源体系、电力系统枢纽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供给侧:清洁化将推动可再生能源装机及发电占比快速增长,出力不稳定性增加根据国家电网报披露数据,我国全部二氧化碳排放中,能源燃烧占比达 88%,其中电力行业占比为 35%;而截至 2020 年,我国发电结构中,火电占比为 68%,新能源占比 9%(风电占比 6%,太阳能占比 3%)。在电能替代背景下,推动终端用能电气化的同时,上游发电侧清洁化需求庞大;根据国家电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预计,能源供给侧 2025/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
10、比重将达到 20%/25%左右。因此,展望“十四五”、“十五五”期间的风电、光伏装机及 2030 年发电结构,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清洁化有望迎来快速发展。图 1:我国 2020 年发电结构及电力碳排放情况资料来源:Wind,电网头条(国家电网报公众号),在此趋势下,结合 2025/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中枢分别达 21%/26%的目标,若按光伏/风电年发电利用小时数分别为 1200/2100h 测算:1)预计“十四五”期间,光伏凭借低成本和灵活配置的相对优势,将占风光发电总量比例 50%-60%,对应光伏年均装机需求将达 67-80GW,风电年均需求将达 30-38GW;2)预计“十五五”
11、期间,仍按照光伏电力占风光发电总量比例 50%-60%测算,对应光伏年均装机需求将达 99-119GW,风电年均需求将达 45-57GW。中性假设下,2025 年/2030 年我国新能源装机量有望累计达到 1070/1870GW,同时,2030 年电力系统发电结构亦有望调整为:火电发电比例下降至 56%,新能源发电占比大幅提升至 23%(风电占比 10%,太阳能占比 13%)。图 2: “十四五”及“十五五”期间新能源装机量持续增长(GW)发电量占比大幅提升资料来源:中电联,预测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新能源作为不稳定出力电源对于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因此,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有望成为新
12、型电力系统的发展主线,以大型能源基地平衡出力和加速新一代调度系统迭代等方式,有望被持续应用于管控新能源发电比例持续提升和维护电网坚强稳定运行。图 3:风电出力曲线与负荷曲线倒挂资料来源: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图 4:光伏并网加深鸭子曲线(一天中热电厂净负荷曲线)资料来源:GE 中国需求侧:用电需求受电能替代拉动有望迎来新一轮高增长,重点关注新场景需求的爆发和能效诉求的提升在关注能源供给侧由清洁化带来的不稳定趋势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终端用能形式变化,即终端电能替代的推进国家电网“双碳”行动方案中预计能源消费侧全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2025/2030 年电能占终端消费比重将达到 30%/35%以
13、上。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叠加终端应用场景的电气化加速,我们预计“十四五”及“十五五”期间我国用电需求将进入新一轮较快增长,预计 2030 年用电量有望达到 11.5 万亿千瓦时。图 5:国内用电量长期趋势展望国内用电总需求万亿千瓦时% 增长25.020.015.010.05.0%19.120.016.617.911.513.415.09.57.44.0%3.0%2.0%5.01.0%2060205520502045204020352030202520200.00.0%资料来源:Wind,预测在此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痛点问题进一步集中体现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风光)、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逆变
14、器)接入的“双高”特征,针对我国用电冬、夏“双峰”特征愈发显著的情况,考验调频、调压能力面对清洁发展与电力保障的协同能力。图 6:国家电网各省级电网 2020 年最大负荷出现时间高峰集中“冬夏”两季资料来源:国家电网公司各单位,电网头条(国家电网报公众号)因此,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充分挖掘常规电源、储能、用户负荷等各方调节能力,同时也需要电网侧从软件(系统)、硬件(设备)、业态(模式及机制)上加以升级和配合。表 2: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要点一览“双碳目标”下,出于提升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和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的考虑
15、,发背景意义基本原则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路径多能互补实施路径推进重点:提升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挥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保障能源安全的作用1)有利于提升电力发展质量和效益;2)有利于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3)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绿色优先,协调互济优先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结合需求侧负荷特性和电力需求响应能力;2)提升存量,优化增量提高存量电源调节能力,输电通道利用水平、需求响应能力、存量电力设备利用效率,较大送受端合理优化增量;3)市场驱动,政策支持1)充分优化负荷侧调节能力“云大物移智链”加强互动,虚拟电厂等一体化聚合;2)实现就地就近、灵活坚强发展增加本地电源支撑,提升重要负荷中心局部坚强
16、电网建设;3)激发市场活力,引导市场预期市场化电价机制引导电源、电网、负荷、独立储能健康发展1)统筹各类电源规划,积极实施“风光水火储一体化”、稳妥推进“风光水(储)一体化”、探索“风光储一体化”、严控“风光火(储)一体化”;2)强化电源侧灵活调节作用;3)优化各类电源规模配比;4)确保电源基地送电可持续性区域(省)级源网荷储一体化:公平引入电源、负荷、独立储能主体放开市场化交易,提升用户侧调峰积极性,依托 5G 等现代通讯及智能化技术加强全网统一调度。2)市(县)级源网荷储一体化:重点城市开展局部坚强电网建设,研究热电联产、新能源电站、灵活运行电热负荷一体化。3)园区(居民区)级源网荷储一体
17、化:依托现代信息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储能等,运用“互联网+”模式调动调节响应能力;在商业区、综合体、居民区,依托光伏发电、并网型微电网和充电基础设施开展建设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新型电力系统面向“双碳”目标下能源供给侧与能源需求侧的痛点、难点,围绕枢纽电网、一体规划、业态升级等方向有望迎来长远发展,其重点建设内容及投资体量有望带动相关产业链快速发展,优质的场景方案及技术难点解决商料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 “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方向从技术领域来看,电力系统建设中长期的重点诉求来源于 1)平衡我国清洁能源与重点负荷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矛盾;2)控制非基荷电源装机占比提升对电网
18、稳定安全运行的影响;3)满足电能替代带动用电量持续增长的扩容需求;4)满足用电侧能源利用智能化、精细化的升级需求。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所面临的痛点问题,自电网输变电环节,向配网侧、用电侧延伸,我们梳理了主要环节下一阶段可能推进的重点建设方向。大电网(骨干网架)建设:围绕大型能源基地的跨区域输送、调度能力和储能的推广从大电网建设角度,重点在于满足大型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的联通通道需求,以及负荷中心区域内调配通道能力。其一,结合我国清洁能源资源区位禀赋因素,大型能源基地配套调峰机组以实现稳定外输效果(参考青海-河南特高压直流线路输出端的海南州风-光-水互补新能源基地),将有望继续作为“十四五”期间大电网
19、建设的重点;其二,结合 2020 年四季度的区域性供用电紧张情况,重点负荷区域内以特高压环网架为代表的建设需求也有望加速推进。图 7:围绕负荷中心推进的大型输电线路建设资料来源:国家电网官网图 8:我国主要负荷中心分布资料来源:NASA图 9:“十四五”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布局与输电通道建设示意图资料来源:,图 10:特高压线路输送电量(亿千瓦时) 250002000015000100005000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0资料来源:国家电网,综合定量测算及定性分析,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特高压投放量有望
20、达到 10-15 条。从定量分析来看,特高压建设需求集中在 1)配套在建及规划大型能源基地的外输需求,2)跨区域输送及调配电量的需求;从定性分析看,“十四五”期间,待投放特高压线路主要包括:1)2018 年 9 月规划的 12 条特高压线路中待核准的储备项目,包括白鹤滩-浙江直流、南阳-荆门-长沙交流、驻马店-武汉交流、南昌-武汉交流等;2)国家电网 2020 年初宣布拟推进纳入电力规划的三条直流线路:金山水电外送、陇东-山东直流、哈密-重庆直流等;3)各省及国家电网近期披露的特高压建设计划:青海海西州外送通道、哈尔滨风电外送通道、成渝环网建设等。持续的特高压建设,有望继续利好核心站内设备龙头
21、相关业务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与业绩兑现。图 11:2020 年 3-11 月各省份区间电力供需差额(亿千瓦时)资料来源:Wind,其三,与跨区域输送能力相配套的,电网新一代调度系统的推广应用有望提速。目前,国家电网新一代调度系统已经步入推广阶段,首批试点推广范围包括:2 个区域级调度系统、4 个省级调度系统以及 2 个地市级调度系统。作为电网调度领域的领先龙头,国电南瑞主导参与新一代调度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工作,更新周期内相关订单展望乐观。图 12:国电南瑞调度控制云产品示意图资料来源:国电南瑞公告储能建设有望持续加码:抽水蓄能持续推进,电化学储能加速渗透。储能应用场景丰富,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
22、用前景广阔,具体应用领域可分为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三大类以及多种子场景:1)发电侧:火储联合调频,稳定输出功率;新能源发电配储,平抑出力波动,提高消纳等;2)电网侧:调峰、二次调频、冷备用、黑启动等;3)用户侧:峰谷套利、需量管理、动态扩容,用户主要分为家庭、工业、商业、市政等;4)微电网:主要为离主电网络较远的无电、弱电地区,需要自建电网,可采用可再生能源与储能作为解决方案;5)分布式离网:4G/5G 基站供电、风景区驿站供电、森林监控站供电、油田采油站供电、高速加油站供电等。近年来,国家电网持续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将电网负荷低时的多余电能,转变为电网高峰时期的高价值电能,适于调频、调相
23、以及稳定电力系统的周波和电压;2021 年 3月,国家电网宣布将开放 1000 亿元股权投资,以吸引资本参与和支持“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增的 2000 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总体规模约为国家电网现有在运电站规模的 95.4%)。抽水蓄能作为电网侧的重要补充,其建设节奏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迎来集中释放。图 13:国家电网在运抽水蓄能电站一览(万千瓦)资料来源:国家电网,电网头条(国家电网报公众号),电化学储能因其更广泛适用性及受地理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小等特点, 在2017-2019 年期间占全球和中国新增储能装机比例逐年上升,分别为 14%/66%/80%和3%/28%/58%。电化学储能成为
24、新增储能项目中的主流技术,预计 2020 全年该趋势继续维持。同时,锂电池储能技术渗透率快速提升锂电储能由于能量/功率密度更高、使用与循环寿命更长、响应时间更快、适应场景多等优势,2017 年至今占全球新增电化学储能 90%以上,国内锂电储能占新增电化学储能的比例亦从 2017 年 51%上升到 2020 3Q的 99%。图 14:2017-20203Q 全球/中国电化学储能占新增储能比例、锂电储能占新增电化学储能比例电化学储能占新增储能比例锂电储能占新增电化学储能比例93%90%90%80%99%97%99%6668%51%58342833143%2017201820192020 3Q 20
25、17201820192020 3Q全球中国%120%100%80%60%40%20%0%资料来源:CNESA,配电网建设:扩容与升级并举,重点区域先行,场景融合发展“双碳”目标下,新能源的接入比例持续提升,集中式与分布式并进的格局有望持续强化,要求配网逐步向供需互动的有源网络过渡。用电形式多样化与能源结构清洁化,预计将加速配网系统的复杂化和功能多样化,对配网系统的要求不断提升。表 3:“双碳”目标对配电网发展的要求配网发展新要求具体内容由于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极强的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随着配电网中新能源渗透率的提高,线路潮流大小甚至方向变化频繁,配电网功率平衡呈现概率化。同时,风、光
26、发电出力“靠天吃饭”,极易导致以新能源发要求配电网更安全要求配电网更智能要求配电网更高效要求配电网更开放要求配电网更低碳电为主的配电系统供电不足。此外,新能源广泛采用逆变器等设备并网,提高了配电网电力电子化程度,也加大了运行控制难度。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场景下,保障系统运行安全是重中之重,必须大幅提升配电网弹性自适应能力,强化网源荷协调控制,避免发生停电事故。从“双碳”目标发展趋势看,在以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接入为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框架下,配电主体更加复杂多元,能源流向更加多样。这就要求配电网具备强大的综合承载能力、全息感知能力和智能调控能力,在保证新能源足额消纳的同时,能够满足多元化负荷“
27、即插即用”接入需求。大量研究和案例表明,随着新能源装机的增加,为满足新能源全额消纳,系统成本将呈现持续扩大趋势。统计显示, “十三五”期间国网公司配电网投资占电网基建投资已近 60%。面对“双碳”目标下配电网投资需求的变动趋势,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角度出发,需要深入研究成本回收途径,拓展挖潜增效空间,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效益,确保配电网可持续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参与,在更大范畴内谋划能源系统的转型。“双碳”目标的提出,将推动配电网与能源互联网衔接更加紧密,要求加大投资开放力度,加强与其他基础设施的融通融合,加快发展成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支撑平台、多元海量信息集
28、成的数据平台、多利益主体参与的交易平台,继而催生更多的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满足各类主体和社会资本投资需求配电网设备种类多、数量大,且存在一定比例的老旧设备,一直是国网公司节能降耗的重点领域。国网公司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引领者、推动者、先行者,客观上要求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配电网领域低碳治理力度,积极推广应用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配电设备,引领带动电网全环节全流程绿色生态环保,为降低碳排放整体水平作出贡献资料来源:中国电力报,国网经研院配网中心,因此,我们认为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其实也是配电网持续向主动配电网升级的过程,其中配网建设料将重点围绕扩容与升级展开,重点满足下游用电需求
29、增长以及电力系统复杂化的趋势;同时升级过程将率先围绕我国重点城市群及核心负荷区域展开,呈现一定的区域阶梯性。图 15:配网下一阶段发展预计将呈现一定的差异性资料来源:配电网差异化规划策略及技术原则(国网重庆电力)在具体的配网建设方向上,我们认为中短期需重点需关注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两点:扩容与升级:配网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所需呈现的坚强化与主动性,要求持续提升以一二次融合设备、带电作业机器人、智能电力通信开关、国产芯电能表等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大规模应用水平,与此相应产生的海量数据流的利用将催生电网领域加速与云平台、 IDC、边缘计算等新型数字技术融合落地。表 4:部分智能终端产品示意图智能产品简介及功能
30、示意图智能柱上开关具有遥信、遥测、遥控、遥调(“四遥”)等功能,能实时监测配网线路三相电压、电流、功率、电能量及零序电压电流等运行数据,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研判故障类型并作出相一二次融合柱上开关应的分合动作,快速就地隔离故障并保护非故障区域的供电;同时,对于采集信息、故障信息、处理结果与配网数据主站进行 双向通信,完成采集、处理、上传和执行的功能。智能产品简介及功能示意图带电作业机器人带电作业机器人一般具备环境感知能力,配备视觉算法、机械臂&执行器控制等功能,可满足接线任务自动化及人工协同等模式需求。智能通信开关基于高集成度、低功耗的主控芯片的轻量型核心板及操作系统、专用计量芯片、通信芯片等,
31、打造的具备一次线路保护、高精度测量、边缘计算、智能运维、寿命管理等功能,满足智能数字化配电系统迭代的智慧开关产品。智能电能表新一代智能电能表具备“双芯多能”特点,携带可插拔模块,可接入 AMI 和 AMR 等系统,一般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可实现互联互通等功能。资料来源:宏力达、亿嘉和、良信股份、海兴电力等公司官网及定期公告,场景融合化:从多站融合、有序充电到智慧小镇,新型电力系统下的融合场景加速涌现,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愈加重要。以配网辐射用电侧的融合化场景解决方案在快速增加,以 220 千伏滨州郭集变电站为试点核心的全国首个“八站合一”智慧能源综合示范区建成投运(包含光伏站、储能站、数据中心站
32、、电动车充电站、电动车放电站、5G基站、北斗地面增强站)、国网智芯公司中国西部创新港有序充电示范系统顺利通过验收、天津中新天津生态城(惠风溪)小镇和北辰产城融合区(大张庄)小镇的智慧能源小镇示范区建设等为代表的示范项目及示范区建设正呈现“多点开花”的形势。建议关注重点参与和实现解决方案落地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上述企业既具备领先行业的综合方案设计及投放能力,亦有望受益于示范项目的推广带动订单增长。图 16:智芯公司西部创新港有序充电示范系统资料来源:国网智芯公司公众号用电侧建设:电能替代持续深入,驱动能源数字化和电力电子化两大趋势能源数字化:将进一步改变并催化综合能源服务(节能服务)的快速发展
33、。以电力流为载体,追求能源使用低碳化、数字化(可视化)的主动能源管理,预计将广泛辐射工业项目、数字新基建项目、商业园区、住宅、公共事业项目等全领域用电主体。图 17:施耐德定义下的主动能源管理资料来源:施耐德官网,综合能源服务(节能服务)的商业模式预计将持续快速增长,并进一步带动传感器、电能计量等产品需求和电能管理系统采购增长。据中国节能协会数据显示,我国节能服务业在“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快速发展,截至 2019 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达 5222亿元,同比增长 9.38%;同期,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投资规模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19 年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投资额达到 1141 亿元。展望“十四
34、五”,伴随“双碳”目标的逐步落地,用电侧电能替代的同时有望大量催生对综合能源服务(节能服务)的需求,以能源数字化为路径,实现能耗的低碳可控。图 18:2012-2019 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额图 19:2012-2019 年节能服务产业产值项目投资额(亿元)增速产值(亿元)增速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5.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2012 2013 201
35、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资料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资料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电力电子化:终端用电设备的电力电子化预计将持续维持加速渗透态势。以逆变器、工业变频等产品为代表的终端用能设备的增长在切实增加多电力系统影响的同时,也预示着其自身及核心元器件功率半导体(例如 IGBT 等)的需求持续走强。其中,需求覆盖广泛电力下游领域的 IGBT 产品,具备巨大的国产化替代前景,建议关注逆变器等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国产龙头和中高压 IGBT 环节逐步实现批量供货的国产企业。图 20:IGBT 产品主要下游应用领域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图 21:中国 IGBT 市场规模180160140120100806040200市场规模增速亿元15525.21%145.7119.414.09%16.76% 18.77%22.03%104.559.6794.314.26%47.66810.82%6.3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第1课时教案
- 2024年秋新人教PEP版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课件 Unit 4 Reading time
- 26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001
-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
- 雨棚安装劳务合同范本
- 采购合同风险应对重点基础知识点
- 采购合同风险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评估重点基础知识点
- 语文课程标准古诗鉴赏
- 高中数列引导课件
- 服务到期续约函
- 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方式全解课件
- 含麻黄碱类药品登记表
- -电子公章-模板
- 语音信号处理第4讲剖析
- 锤击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综合施工记录
-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 酸和碱黄琳娜微项目皮蛋制作中的化学教学设计
- Q∕SY 02098-2018 施工作业用野营房
- 《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库房工作日志》示例
- 施工现场防洪防汛应急预案45173
- 大猫英语分级阅读 八级1 Unusual Traditions课件
-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