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印顺导师与弟子的对话集(一)莫名的低潮生:我有时候会觉得心情很低潮,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什么都不想做,意兴阑珊,这是怎么回事?师:虽然你不知道为什么,只要你放松、接纳当下的一切,该休息就休息,让思绪沉淀下来,你会逐渐看到原因的。生:有时候,我会强打精神,找点事情来做,振奋一下,等到回复正常以后,就忘了刚才的低潮了。师:如果你想看清自己的内在,放松和休息是必要的,转移注意力可能会忽视内在的呼唤。一些没有被满足的愿望和期待,不被承认的忧心和阴影,如果没有面对它、看清它,仍然会在内心深处发酵,干扰我们的心,消耗活力,隔一段时间又形成另一次莫名的低潮。所以这是一个警讯,急着逃离它,做别的事,没有解除
2、内在的心结,仍不会有寂静、安祥和喜悦;即使是乐受,也是带有焦躁、兴奋的成份生:那么,现在我该怎么做?师:下次出现低潮的时候,自己先放松,听听内在的声音,然后打电话给我!数周后生:我有点看到我为什么心情低潮了!师:有什么发现呢?生:我在心情苦闷时,想起来要放松、自我观察。刚开始时,不但感觉一片浑沌,而且连观察的动力也没有。很奇怪,等到心空了下来,逐渐看到积压已久的不甘心和伤心正深藏心中。我发现我并不如自己所以為的那样平静,我的工作不如意,婚姻也不顺利,我想藉着学佛让自己看开一点,其实并没有真正放下。我的内心深处还是非常在意这些挫败,我不甘心為什麼我做了那麼多,却得不到我要的。我伤心为什么我那么努
3、力,受了那么多委屈,结果还是没用!师:如果你想哭,不要觉得不好意思!生:我现在觉得舒坦一些,不再那么郁闷了!师:问自己,你真正要的是什么?工作和婚姻带给你的意义是什么?生:我学佛以后,认為工作和婚姻只是世间法,只是不得不的责任;往生净土、明心见性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现在看来,这种观点似乎有问题,但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师:出在世间和出世间二分法的对立思考模式!要是能如实见到工作和婚姻的真相,就是见法性。在工作和婚姻的过程之中净化自心,以觉悟的心看待工作和婚姻中的人、事、物这些因缘环境,这是人间净土的实际修行。并不是离开当下的因缘,另外去找个明心见性,这是佛法不离世间的中道。生:那么,工作
4、有成就,婚姻美满,也是学佛的人可以追求的吗?师:学佛的人,只是以清净心来工作,以慈悲心来经营婚姻,并不预设成就和美满为目标。心中无所住,无所得,才能化解内在僵化的目标认知。因為这些目标是因缘所生法,是由福德、智慧、慈悲、方便等善法来成熟,在过程中的每个当下都是觉知的、流畅的、灵活而有创意的。生命本身就是成就和圆满的展现,外在的成就和圆满只是内在福德、智慧、慈悲、方便的显现而已!如果你真的看到这点,还有什麼不甘心和伤心的?生:那就是说,不管失败、挫折或成功、顺利,都要接纳当下的因缘,然后努力创造清净的因缘,而清净的善果是不求而得的,是用这样的心态来面对事情吗?师:这正是走出低潮的正确道路!我是谁
5、?甲:你现在怎么用功?乙:我在找我是谁?甲:找到了吗?乙:正在找!甲:正在谈话的不就是你吗?乙:这只是身心活动的假我!包括从出生到现在所有的角色、身份都是假我而已!不是真我!甲:你为什么要找到真我?乙:找不到心就不安!因为活在虚妄的身心世界中,一切都是生灭无常、苦恼不安的,找到真我才能得到究竟安乐!甲:你说的真我是什么?乙:不可思议、妙用无边、灵智大觉。甲:怎样才能找到?乙:一念不生全体现,妄心息灭,真心就现前!甲:怎样息灭妄心?乙:说老实话,起心动念、见闻觉知,这些都是脑细胞和神经系统的电流作用,都还在妄心的范围内,真心、真我、真如,一点眉目都没有!那请问你是怎么修的?甲:没有假我、真我,妄
6、心、真心,生灭、不生灭,也没有灵觉与不灵觉,当下就是!乙:就是什么?甲:当下就是空有不二的实相!纯然和全然,没有知见投射在身心世界中,也没有割裂对立的认知。乙:既然什么都没有,活着还有什么价值和快乐呢?甲:虽然没有谈话的我的主体,但是你所说的不可思议、妙用无边自然展现!它不是什么灵智大觉、真我、真心或神祕的宇宙本体,就在当下,由不同的因缘幻现多彩多姿的身心世界!它也不是绝对不变的实体,当下就是毕竟空中的虚拟实境!当我们执意想要把它改变什麼才满意,就离开纯然,心有增减;当我们无意中认定它是什麼、不是什麼,就离开全然,而有所割裂、对立。乙:那么,我是谁?甲:从早到晚,就在生活工作的语默动静、感情、
7、思想、见闻、觉知之中,这些都是缘起之用;心不执迷在虚幻的假相中,当下就是真实和快乐。我只是想蕴的作用,它只是世俗假名安立的方便;心念、名相的虚幻性就是真相、实相。乙:要到达一念不生才能见到实相吗?甲:那么佛和阿罗汉有没有念?乙:无念!甲:无念怎么说法度众生?乙:?甲:无念若解说成无思无想,则顶多是禅定;佛和阿罗汉的脑子还是有作用的。禅宗说无念是於念而离念,不陷入、粘着在念头中,对形相不生执取,也没有添加主观见解、期待等等的投射,只是活在纯然和全然的当下而已!乙:还有苦和不安吗?甲:在纯然和全然的当下,内心没有苦和不安;但是当投射和割裂生起时,苦还会现起。乙:不是一悟永悟吗?甲:我不清楚你说的悟
8、是指什么,我的意思是般若智慧照见空有不二的实相,不等于贪、瞋、我慢所有烦恼完全平息。所谓理可顿悟、事须渐修,认得路,不再迷路,不是到达;虽说还没有到达,但心中踏实、放心而不再惶惶不安。乙:当境界来的时候怎么办?甲:回到纯然和全然。譬如说:眼前是你宁静而美丽的夜景,不必另外去分割它、认定、执取它是固定、实体的存在,或添加一些想法上去,希望拥有这片宁静和美丽。到了白天,一片吵闹、杂乱的交通出现在眼前,明白这是因缘的转换,就不会拒斥眼前的景像而生烦恼,因为这就是实相。乙:可以有感情、思想、见闻、觉知吗?甲:当智慧现前,看见真相,所有感情、思想、见闻、觉知都只是幻影,世俗缘起的假名而已。虽毕竟空而可闻
9、可见,虽宛然有而不真实,这就是空有不二的中道实相。慈悲心对待自己的恐惧生:我这段期间,身心经历了很大的冲击,也有一些感受,想跟老师谈一谈!师:慢慢说!生:上个月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发现身上长了一个大的肿瘤,医生说要开刀切除,我心里很恐慌、很徬徨、很无助!虽然我的理智告诉我要冷静、接受事实,作最坏的打算,尽最好的努力,但是我发现一向坚强的我,碰到这种事情,竟然变得这么软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师:也许坚强只是你自己的认定吧!你有没有看到自己内心仍然存着一个小孩?!他会恐惧、不安,并不因为你已经长大成人了,它就消失!生:我体验到了,但是,想不到我还有软弱的一面,为什么会这样?师:你回忆一下你的成长
10、过程,在你很小的时候,难道就已经像大人那样坚强了吗?生:我记得小时候,像其他小孩一样,也会哭,也会害怕!师: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坚强的?生:记忆中,比较大的时候,大人告诉我:要勇敢、不要哭!所以当我害怕又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时候,虽然心里害怕,我却告诉自己:不要害怕!我要证明给你们看,我是坚强的!我要靠自己!从此以后,我变得更独立、更自信。师:这并没有改变害怕的本质!你只是增强自己的能力,反而否定、掩饰内心深处真正的感受:其实我很害怕!我是多麼希望被关心、被呵护!所以,当事情超乎自己能力的极限,例如意外或重病、面临死亡、失去亲人时,尘封已久的内在的小孩,就会再次出现,这是很自然的事情。生:那么,要如何
11、处理内心的恐惧和无助?师:你的问题不在于现实事务的处理;要怎么做,可以请教有经验的人,信赖专业的人。问题在于情绪,不是如何处理的问题,而是要以像对待他人那样,用慈悲、爱心来接纳内在的的恐惧和无助,抚慰内在受惊吓的小孩!生:可是,既然有些事情是超乎自己能力极限,无法抗拒的,抚慰有用吗?师:慈爱、支持是化解恐惧、无助的妙药;悲悯、抚慰是面对伤痛、无奈的良方。先在情绪上稳定、清洗然后再看看能做些什么!如果没有先面对情绪,直接用理智、行动作反应,情绪没有舒解,会有压抑,身心便会变得僵硬、冷漠。生:自己对自己慈悲,不是很奇怪吗?师:内心的每一个苦都是需要救度的众生!难道只度外在的众生,不度内在的众生吗?
12、生:人们需要温暖和被关怀的感觉,可以降低冰冷和孤独的感觉。自己对自己慈悲,有用吗?师:当恐惧和无助接触到慈悲时,就像太阳升起,自然就驱除黑暗和阴冷。无论慈悲是来自他人或自己的内心,温暖和关怀的感觉是一样的,都可以暂时解除内在的恐惧和无助。生:这样就足够了吗?师:当情绪释放出来,内心便自动开始产生转变;障碍消除了,内心便体验到宁静;有了宁静,才有可能进一步看见真相,生起般若智慧,从根本上化解恐惧和无助。生:怎样从根本上化解恐惧和无助?师:要透过智慧的观察,明白事物的虚幻性,知道各种的遭遇如病痛、衰老、面临死亡、失去亲人等等,都只是因缘和合现起的假相,表面上是不幸、灾难,其中却蕴含着无限性、空寂性
13、!抽离掉对它的固定、狭隘的负面观点,无论多麼可怕或多麼无奈的事情,从无限性的视野来观照,都有其深远的内涵!把它当成学习慈悲、淬练智慧、培养安忍的良药!虽然苦口,却能消除无始劫以来的烦恼,转恶业为功德;能转念就是自在!虽然个人有形的力量是有限的,却认知到缘起是无限的!即使在生、老、病、死的过程有着许多身心上的缺陷、障碍和不便,只要内心清净、鲜活、丰足、有爱心,仍然可以发挥其他方面的潜能,乐观地面对,成为生命的智者、仁者和勇者!安心之道生:最近觉得心里很矛盾,压力很重,也很焦虑!有点喘不过气来!师:什麼事情?生:现在我觉得很混乱,烦的事情很多!师:先说说看最烦的事。生:我们单位最近课长要离职,空缺
14、由内部晋升,这是我难得的机会,可是情况好像不太乐观,所以觉得很焦虑!师:顺其自然不是比较自在吗?生:可是我花了很多时间进修,为了考绩,工作特别努力,还自动加班,常常牺牲家庭生活和休闲活动就為了想要升迁。付出那麼多,得不到的话,很不甘心!师:為什麼想要升迁?生:我不想屈居人下,被人指挥,而且升迁之后,收入也会增加。师:你觉得升迁就是你想要的吗?你知道主管的责任和压力更重吗?你还要懂得领导、管理和相处之道不是吗?生:我没有想那么多。师:了解自己和了解因缘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能力很强,人际关系和谐,而且乐在工作,主管的职务自然被赋予,而不是刻意求来的,怎麼会有烦恼呢?生:那不是消极、缺乏进取心吗?师:
15、我们的教育太偏重成就取向,欠缺情绪管理,更不用说心灵的宁静之道、智慧慈悲的修练了。现在人心混乱不安,和教育很有关系!生:怎样才能安心?师:在根本上,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观点,以佛法来说,就是要有平常心和因缘观。平常心就是以自然、轻松、不刻意的心面对人、事、物;因缘观就是要观察整体的因缘,不要落入割裂式的思考,譬如刚才提到的事情,要了解当主管也要内在和外在的因缘具备才行,不是光靠自己的努力就可以的,还要老板欣赏才有希望,况且当了主管,也要有管理才能,优秀的技术人员或幕僚人员不一定就能胜任管理工作。而主管的责任当然会更重,所以顺其自然其实是最自在的。生:那就不用努力了吗?师:你只要发挥你的才能,努力
16、把工作作好就好了,不必刻意去争取什么,让整体的因缘决定你的前途,事实上,单凭个人是不足决定所有事物的,这就是因缘观。生:其他方面的问题,因缘观也有用吗?师:这是大原则,或是一个开放性的视野,实质的问题当然也要採取实际的行动去化解。视野窄化会制造内心的冲突、矛盾,开放性的视野,可以使人有智慧地处理问题!生:视野窄化是什么意思?师:譬如,只想享受甜美的成果,忽略过程中的付出和所要承担的责任是否能胜任;只注意感情、一厢情愿,忽略对方的劣根性而一心要和对方结婚;只希望别人顺从听话,不了解对方的因缘、兴趣和需求;只维护自己的利益,没有考虑到对别人的伤害、对环境的破坏,等等都是。视野开阔,就比较能理性、安
17、心、关怀并尊重他人。生:我现在心情比较开朗一些了!世界那么广阔,每个人都可以有他的空间,有他自己的人生,不必和别人相同,也没有胜负,一切全凭因缘来创造,不是吗?师:不错!你的领悟力很高。菩提心师:你平常修什么法门?生:没有一定,有时候观呼吸、修四念处,有时候念佛。师:会不会太杂?生:有一点,我本来修净土,后来学了原始佛教、中观,觉得满好的,但是又想到如果没有了脱生死,还会再轮回,甚至可能堕落,没有保障,还是觉得往生西方净土比较稳当,可是心念很散乱,恐怕未必能去得成。所以我常常觉得很困扰!师:你也可以修四念处、中观,同时发愿往生弥勒净土追随弥菩萨!因缘成熟一同回到人间,实现人间净土,这样就不会互
18、相矛盾了!生:可是,有人说,有些修行人想去弥勒净土,到了兜率天经过外院,就沉迷在天界的享乐,忘了去内院!师:这只是传说,心有所染才会耽于欲乐,所谓心净则佛土净,不管修什麼法门,内心清净才是重点生:我还是对未来不放心!师:何不好好安住当下?生:我觉得活在这个娑婆世界狠苦,看到种种人情冷暖、各式各样人性的丑陋,让我很不想留在这里,也不想再回来人间!师:看到苦就想离开,这不是逃避吗?生:逃避和厌离有什麼不同?师:逃避是不去面对苦的原因,厌离是彻底了解苦的原因无非贪瞋痴,所以不但爱染心要离,连讨厌的心也要离,内心清净光明、平等对待顺逆境才能究竟离苦得乐,如果只是逃离或转移情境,而没有净化内心,趋乐避苦
19、只是众生的本能,只有短暂的效用,没有解决生命的困境!生:那麼佛為什麼还要教人往生净土?师:这是佛的慈悲、方便接引,阿弥陀佛即是无量,是无限智慧、功德的显现。如果能在苦难的秽土中精进修行一天,胜于在净土中修行一百年,因為在困苦的环境下,更能发出离心和菩提心,所谓菩提所缘,缘苦众生,任何的修行,念念回向於正觉,这是所有法门都一样的!生:就是说,如果我面对苦、了解苦因,我就不再矛盾、困惑了?师:是的!你知道世间为什么有苦?人性为什么会那么丑陋吗?生:因为众生有烦恼、造业才会这样!师:这是注定而不可改变的吗?生:虽然可以改变,但自己很难改变自己,别人也很难改变他。师:学佛修行就是要自觉觉他,自己改变,
20、自然可以感化他人。生:真正学佛修行的人太少,烦恼的力量又那么大,情况不太乐观。师:千年的暗室,一盏灯就能打破黑暗!一灯燃千灯,灯灯无尽!一夜恶梦,醒来什么也没有,智慧的光明照破无明的黑暗,有什么难易可说?生:那我要怎么选择修行法门?师:你可以随着你自己的因缘,选择修学的方式,将来要往生哪一个净土,或回到人间,也是由愿力和因缘来决定。只要内心光明、纯净、觉醒,都是好的。生:我想通了,心向菩提,念念觉醒就是了,其它随缘就可以了!师:很好!法念处生:我想报告一下我最近对四念处的一些体验。师:很好!请说!生:我近来观察到自己的自我观念,和身心的互动变化,真是太奇妙了!师:详细情况请描述一下!生:以前我
21、不知道我的身体其实并不柔软,我在作柔软体操的时候,拉筋拉得还不错,所以认為:我的身体算是柔软的。可是,当我发现到内心的强硬不愿被指挥的强烈自主意识造成身体无法真正放松,这时才知道原来柔软是由内而外,自然散发的!师:你是在什么情况下观察到的?生:我一直在四念处身、受、心、法的观照上试着下功夫,觉得很受用。有一次,有同修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半强迫的安排参加一项活动,虽然这个活动我并不排斥,但我觉得我不受尊重。这时候,我立即向内观照,发现自己的受情绪处在郁闷的状态,身身体则有点僵硬不自在,心内心有点抗拒、排斥。我冷静下来观照,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是我紧抓住不受尊重的感觉,我对自己的事情一向要自己作主,别
22、人要支配、指挥我,我绝不接受。师:当你发现这点以后,有什么改变?生:我想,其实我不必那么在乎别人的态度和语气,那是他们的修养和习惯;我只要问自己,是否决定去,如果要去,就去嘛!如果不要去,只要委婉地拒绝就是了!师:身心有没有不同的反应?生:真奇妙!当我想通以后,身体顿时觉得很轻松、很舒畅,也很柔软。我想,修四念处真的很有效!师:法念处有什么体验?生:我看到我执在作用,它让我身心紧绷。师:有没有见到无我?生:没有!师:法念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叁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在杂阿含第一经就开示五蕴苦、空、无常、无我。可以说四念处其实就是如实观察五蕴。生:烦恼没有现起,要怎么去观照?师:烦恼还没
23、有现起时就要观察,这才是根本之道,否则烦恼的根还在,是不能彻底解脱的。如实正观,就是在身心活动的当下,没有预设立场地观照,不停留在观念、想像、推测的领域,锲而不舍地观照,终能破茧而出,体悟真相,同时见到原先所认定的常和我根本不存在,连观照和能观照的自我也是没有实体的,是相对设定的概念而已。生:那么,见到无我,能不能去除烦恼?师:烦恼的根本原因在於过度保护自我,依照我的感觉、想法、意愿来生活,没有见到缘起无我、自他平等的实相。见到无我,才能在根本上断除烦恼的根,不再以我、我所为中心来感受、思考、行动,而随顺当下的因缘,身心自然放松、柔软、平静。你实际去观照,才能亲自印证!生:老师的意思是说,我还
24、要再观照五蕴无常、无我、空性,修行才会更上层楼?师:是的,法的奥妙就在于此!安住当下生:我自己开了一家店,夫妻俩一起看店,虽然有人可以替换,但有时候还是会有一股冲动,想出去逛一逛。起初我没有特别注意它,现在学习观照法门,明白那是行蕴的推动,要如何才能把心静下来?师:你试过什么方法?生:我用观出入息的方法摄心,有点效果。可是,因为要看店,总不能一直观出入息,停下来之后,不知不觉又开始想出去。师:你知道为什么你的心不能安住在当下吗?生:不清楚!忙的时候,希望忙完了可以休息;等真的闲下来,又想找一些事来做!是不是对熟悉的事物产生厌倦,觉得乏味,留店里,就像被困住一样,想透透气,接触新鲜的事物,是这样
25、吧?师:有点接近。那又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呢?生:这很平常吧!不是吗?师:就在看起来很平常之中,深入观察才有智慧啊!在新的事物中,固然可以学习、成长,但如果没有用心,也可能是一种短暂的刺激作用,不会有进步;而事实上,旧的事物中,多用心观察,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将会有新的发现!生:就是说,新鲜或乏味,在于自己的心,不在于事物,是吗?师:是的!现在,你再回想一下,当时你有没有用智慧观照,还是在攀缘、想像或无记心之中?生:提不起观照,只是东想西想。师:如果你能用智慧来观照当下,情况就会改变。生:怎么观照?师:你可以修缘起观。在不妨碍工作的情况下,观察当下的人、事、物,看到它的关系、条件、流动和变化,眼
26、前就会呈现丰富的面貌。生:如果是来了一位顾客,挑三拣四,嫌东嫌西的,觉得很讨厌,要怎么观照?师:拿掉心里面的框框,用平等心,不预存固定的想法,你只是看到他脑中、口中发出负面的评语,与真实的情况未必一致。面对这样的情境,你不要卷入,了了分明地看着当下他的言辞、表情、动作的过程变化。发现这和他的高标准的要求有关,若非如此,也许场面会平和多了。等到下一位老顾客来了,双方谈笑风生,多么不同!这就是无常、因缘生的写照!生:其他的方法可以吗?师:只要能让心安住,都无妨试试!譬如:整理名单,擦拭货品,清扫地板等杂务,在做的时候注意观照自己的心,平静、祥和地活在当下,也是很好的!生:如果这样还会想外出呢?师:
27、那就安排外出吧!不必过份压抑,但是平常摄心的功夫还是要下,这才是治本之道。只有当内心随时随地都可以安住的时候,心才能不须压抑自然安定下来。生:很不容易做到!师:当然!这是心向外攀缘的惯性太强的缘故。它总是不断地转换粘着的对象,不容易停下来。佛法的道理容易懂,而事相上却要下功夫,不断地自我调整、修正,才能改变、削弱向外攀缘的惯性,这是无法取巧、速成的。缘起如幻生:般若智慧是什么?师:你认为呢?生:就是空性的体验。师:什么是空性?生:就是无所得。师:你自己是不是无所得?生:是!师:这只是你的知解、观念,不是实际的体验。你来说说看,既然无所得,坐在你那里的又是谁?生:?是啊!既然空无所得,坐在这里的
28、到底是谁?师:你静下来观照一下,看看坐着的是什么?静默一分钟生:我看到我坐在这里。师:把这个我的概念拿掉,不要思考,再观察看看,坐着的是什么?生:只有胸部、腹部的起伏,和空气的进出,不需要预存身体的概念。生:只有胸部、腹部的起伏,和空气的进出,不需要预存身体的概念。静默五分钟生:只是这个身体放在这里。师:我还有吗?生:我还是有,身体就是我。师:你再观察看看,如果没有我,身体能坐在这里吗?静默一分钟生:可以。师:你能看到这点,这是很关键的地方。我纯粹只是一个名称、标签或设定而已,明白了吗?生:有点懂了!师:那么这个是有所得,还是无所得?生:我可以理解我只是假名,可是我觉得身体还是很实在的,吃饭、
29、睡觉、说话、走路、做事都要靠它,不是吗?师:那就不是无所得啰!生:是啊,那么什么才是无所得的空性?师:空是指无自性、如幻不实。生:难道这个身体也是如幻不实的!明明看得到、摸得到,为什么说它是如幻不实?师:因为身相是因缘所生法,是无自性的,所以说身相不可得、如幻不实。身体是大自然生态体系的一环,依存於大自然的因缘而存在,而身体也同样是由物质、蛋白质、细胞等精密组合而成,所以身体也纯粹是一个名称、标签或设定而已。我相不可得,身相也不可得,只是依存因缘,假名似有如幻的身体,实在是没有实体、自性的。生:什么是无自性?师:缘起、如幻、假名、无实都只是同一个事实真相的描绘,在身体中,找不到任何固定、单一、
30、独自存在的身相,只有形相,没有实体,称為无自性,也就是没有它自己绝对性、自主性、永恒性的存在。生:所以,虽然身体有身体的形相、作用和活动,可以吃饭、睡觉、说话、走路、做事,却是无自性的,是吗?师:正是!你觉得是身体在吃饭、睡觉、说话、走路、做事吗?生:直觉上是这样的!师:心中不要预存身体的概念,可以呼吸吗?静默三分钟师:这就是身相如幻不实、假名安立或无自性的真正含意。进一步观照,不但呼吸不可得,连胸部、腹部和空气都是无自性的假名。空性不是否定因缘的现象,而是指出这些现象当中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实体,打破这种局限、僵化的认知,这些因缘的现象呈现出它鲜活流动、相依共存的原态,就是缘起性空。直接洞见这个
31、事实,就是般若智慧。生:般若智慧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师:洞见缘起性空的事实,我们会狠容易看到缘起的大用,我相、身相、心相都是无自性的,吃下去的食物,不用操心,缘起的力量会将它消化吸收,运动的时候,不用命令它,心脏自然加快跳动,一切都只是缘起的呈现。明白缘起,支配、操控、追求、逃避的心就会逐渐止息,心灵的自在解脱就不求自得了!自主与自在甲:我希望以后能过悠闲、平静的生活,可以专心修行,不受干扰。乙:那真是太棒了,可是真有那么理想吗?甲:我准备多赚一些钱,然后退休,找一个幽静的地方专心禅修。乙:禅修是当下身心的净化,為什麼要等到退休,而且要在幽静的地方?甲:我目前的环境不理想,为了工作,常常身不由主
32、,没有自主性,障碍很多,禅修很困难。乙:你可以设法改善啊!况且禅修不只是修禅定,随时随地保持正念正知,都可以观察身心和外境的缘起缘灭、无常、无我,培养慈悲喜捨心,不是吗?甲:道理是不错,但是一时之间,环境还没有办法改善,正念正知也不容易保持,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无法兼顾,以我目前的功力,只能二选一。乙:我的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就整个人生的规划作修改,放弃一些次要的活动,每天仍然可以找到空余的时间静下来学习正念正知,及无常观、因缘观、慈悲喜捨观,不是吗?有机会的话,进一步安排假日作较长时间的禪修,不是吗?甲:可能是禅修的要领没有把握到,虽然也努力尝试,成效却不彰。譬如我很怕被干扰,我需要有自主性所以当
33、我被干扰,或不能照自己的意思做事的时候,就会烦躁,没办法正念正知和观照了!乙:被干扰而烦躁时,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干扰的事情上,急着处理。把视野放宽,心放柔软,事情都有其因缘,惹我起烦恼的人也有他的因缘,更重要的是要看到: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抗拒,是因為不能顺从自己的意思,所以烦躁。如果心中不预存:我要这样,我要那样,就不会有抗拒,也不会烦躁了!甲:可是,人如果没有自主性,不能為自己而活,那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可言?乙:在因缘的观照中,任何一法都没有自主性,所谓缘起无我,只有因缘,没有自我。有我就有苦,因为想要自主、支配,而又无法自主、支配,就会有苦恼。甲:追求自由难道错了吗?乙:自由、自主本来就没有绝对
34、的实在性,它只是假相。甲:像我现在,可以自由的挥动我的手,可以指挥我的部属做事,这难道不是自主、自由吗?乙:这是因缘条件的关系:如果你的手受伤了,你还能自由挥动你的手吗?你的属下辞职了,你还能指挥他做事吗?甲:接受没有自主性的事实是很无奈的!乙:我执、我见是多出来的,去掉我执、我见,内心自然宽广、柔软,随遇而安,少欲少恼!甲:那样岂不是一事无成?乙:这是就出世法而言的,它使我们有智慧,明自真相,不起烦恼。若就世俗谛而言,相对的、假名的我,自主性还是有的。在待人处事上,能观察实际的因缘状态,能沟通、协调,保持弹性,务实而体会对方的感受,那么即使你想要完成一件事,遇到障碍了,把它视為一个自然的过程
35、,不视它为麻烦而心存排斥,用包容的态度和智慧去化解,因缘成熟,自然可以实现!其实一切都是因缘,接受因缘是在果上说的;你还可以创造因缘,那是在因上说的,彼此是没有矛盾的,这也就是佛法的中道、中观。甲:我明白了,原来我没有体会佛法不偏两边、恰如其份的中道、中观,我以为要有绝对的自主性,否则就得无奈地接受。佛法是很生活化的,在生活点滴中看见自己的盲点,用佛法来突破它,照亮自己的心,这就是真实的禅修,当下就可以受用。刚才提到的,如果能够找一个幽静的地方,长时间专心禅修,固然很好,但也要因缘成熟才行哪!乙:正是如此!觉察与现观生:我对缘起性空完全能够理解,可是面对境界的时候,依然有烦恼。有时也会用缘起性
36、空来剖析,可是不太灵光,还是无法消除烦恼,为什么呢?师:当你起烦恼的时候,有没有觉察到?生:大部份的情况是,起了烦恼以后才觉察到。师:烦恼一生起就察觉到,修行才能得力!生:怎样才能在烦恼一生起就察觉到?师:平时就要培养觉察力!生:怎样培养觉察力?师:觉察力是定力的一部份,也是四念处的功夫。只要心不散乱、不昏沉,即使在日常活动中,都可以修定。虽然这不是四禅八定那样深的定力,却是活定,不是枯定。它可以让人看清自己的行為、举止、说话、感觉、思想和外在的境界,保持超然而不会陷溺其中。生:要怎么训练?师:无论处在那一种情况下:休息、说话、做事、行走或思考,都要经常地回到当下,轻松、自然地安住觉察力就会增
37、强。如果发现心向外攀缘,漫无边际地联想,可以先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把心收回来,工夫纯熟以后就很容易回到当下,身心平静、纯净。这时稍有烦恼生起,会自动发现它,就像平静无波的水,稍有波动,就可以感觉到。又像一张白纸,滴了一滴墨水上去,马上就会被发觉,生活中的禅修也是这样的!生:有时候,虽然发觉有情绪,就算用缘起性空努力观照,好像也不太有用,为什么?师:在情绪中,事实上心思混乱,观察的品质不良,效果自然很有限。生:那怎么办?师:远离,暂时不要接触引起情绪的境界,等情绪平复之后再来观察比较好。生:怎么观察?师:以缘起性空观察,可分思惟和现观两种:思惟的力量弱,现观的力量强。生:怎么现观?师:先让自己回
38、到平静、明觉的状态,在觉察身心事物的当下,照见到因缘的相依、和合而没有实体性,自然而然放下执取,随顺因缘,不再掛碍。生:思惟的力量弱,还需要用吗?师:当内心仍在散乱中,或现观不纯熟而有困难时,思惟是必要的!生:是不是要等到烦恼生起,才用缘起性空来观照?师:事先观照,当然比烦恼生起才观照,更根本、更彻底。烦恼是果,尘境是缘,内心对尘境错误的认知和执取才是因。尘境是来来去去的,当引发烦恼的尘境,也就是我们认为惹起我们苦恼的人或事物,还没有出现,或事过境迁时,烦恼的因一直都潜伏在我们内心。所以平时就要发掘它,用智慧观照来化解错误的认知和执取心,等到遇到事情的时候,虽有外缘,没有内因,因缘不和合,烦恼
39、也就无从生起了!生:比方说,我有一位同事,常常找我麻烦,看到他就讨厌,怎么观照?师:先静下来,再进行观照。找麻烦一定有因缘,你要试着站在他的立场,模拟他的想法和个性、作风来看事情,也许你会有所发现,领悟到他这样做是很合理、正常的。他并没有故意找麻烦,我认定他在找麻烦,那是我自己对他说话的语气、时间、场所的主观认知,而那是错误的认知和执取。真相是缘起性空;内空寂,才能真正释怀,看到他不再觉得讨厌!生:谢谢老师的指导,我会试试看!师:多用一分心,狠快就会有进步的!空与有甲:我觉得一切法空的说法太过於虚无、悲观,这是不究竟、不了义的。要发挥妙有才是更高、更圆满的说法。乙:为什么?甲:如果一切法空,那
40、麼连善恶、功德、业报、生死、涅槃、戒、定、慧都是空的,连佛也是空的,那么一切都是无义意的,何必还要来学佛修行呢?乙:你认为应该怎样才对?甲:好的不能空掉,好的不但是不空,还要发扬光大。乙: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甲:业障、苦、烦恼是不好的,清净、乐、功德是好的。乙:空的定义和你的认知是完全不一样的。空,不是否定或抹煞现象的存在,而是说明现象的根本性质或普遍性真相,所以又称为空性、法性。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没有绝对的实体、自性,只是因缘的显现而已。这是一切法的普遍性的本质,不管好的或不好的,都同样是没有绝对的实体、自性,所以说一切法空,众生和佛同样是空,业障、烦恼和清净、功德也同样是空,所以
41、也可以说是如实、如如、真如。甲:你的意思是说,空是理论,而不是修行?那么说空有什麼用?譬如说,我生病了,身体某个部位非常痛,虽然我知道它是空的,但还是痛得要命,空对我一点帮助都没有!乙:佛法要消除的是内心的烦恼和苦;身体的苦,还是需要以世间的医药、保健来消除。佛陀时代,允许信众以衣、食、医药供养修行人,可见对于色身的维系,有关世间法的部份是不能缺少的。甲:那么,知道空就能消除内心的苦吗?乙:当你彻底了悟色身和痛觉是空性时,对色身和痛觉就不会有实在感的执着,内心不会紧紧抓住它、抗拒它、痛恨它或害怕它,只是单纯的痛觉而已。你对痛的态度是先完全接受它,然后想办法解除它。因为你知道痛既然是因缘生,所以
42、也可以由因缘的改变来减轻或消灭,譬如检查病因、吃药或手术治疗、吃止痛药,用念佛、观出入息来转移注意力,甚至功夫深的话,只要入定,就没有痛的感觉了!至於内心,始终是平静的。这就是阿含经说的身苦心不苦的道理!甲:可是我觉得空是消极了一些!妙有是更积极的观念!乙:事实上空与有是不二的,自性空的法性和缘起有的法相是相即不离的。因为空,一切法没有实体,所以蕴含了无限的可能性。只要消除不良的因素,就可以创造丰富而多彩多姿的清净因缘,所以空也有积极的意义。甲:缘起有和妙有意思一样吗?乙:如果不拘泥文字相,缘起有也是奥妙、巧妙的。但是如果把如幻的假有当作虚妄,妙有当作真实那只是以真空妙有的真常思想的解说。在实
43、践上同样是要离染、离执,清净、自在,并不是假有就是消极,妙有就是积极的。因為一切法自性空,如幻有就是普遍的真实,自然也没有消极或积极的意义可以赋予它了!回到平静师:你目前怎么修学的呀?生:我觉得:让自己的心时时回到平静是很重要的,只要一发现心念有波动,就警觉到,并且立即回到平静!师:你怎么让心念回到平静的呢?生: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心念就自然回到平静了!师:如果杂念的力量很强,心回不来的话,怎么办?生:那就迷失在境界裡了!如果事务繁杂,太花心思,难免心浮气躁,这时候,不带情绪,理智地处理眼前的事,也可以回到平静!师:如何不带情绪?生:情绪其实是一种牵绊,是累赘!知道它的生起,不理它就是了!师:
44、这当然很好,但情绪也有它的意义,就像警灯一样,不能视若无睹,要实际地面对、处理!忧愁、悲伤、气愤、恐惧表示内心存在着冲突、矛盾;愉快、兴跃表示内心和谐、充满活力。一概不理,不是最好的方式!生:那如何处理呢?师:不理它,随它去,只能算是禅定的方法;来了去,去了又来,永无休止,只能勉强地治标。要彻底根治,就得发掘情绪生起的因缘,解开心结,用智慧的方法回到平静!生:情绪生起的因缘是什么?师:这要如实观照,像侦探一样,搜寻、比对、过滤,才能找出真正的原因!生:情绪波动的原因是什么?师:错误的认知和预期心理是情绪波动的两大原因!生:比方说,我看到先生把地板弄脏了,一下子气就上来了,是什么原因?师:你自己
45、探索看看!生:让我回想一下我预期一一地板要保持干净,弄脏了,别的事还没忙完,又得拖地板,烦死了!一家之主,还那麼粗心大意,没有榜样,一点儿也不体谅做家事的辛苦!是这样分析吗?师:可以!你看到这些想法和要求,知道错在哪里吗?生:我的想法很平常,家庭主妇都这么样的,不是吗?师:没有接纳事实!没有看到无常、变易!有因有缘事情就会发生;要求一件事发生,或不要它发生,要它如何如何,都是很主观、不切实际的!生:难道不能有一点点要求吗?师:主观的要求,如果不太合乎事理,不如放弃!接受客观的真相,内心才会回到平静;只要稍有一点点要求,内心就可能生起冲突!生:可是地板还是脏的,怎么办?师:分清楚轻重缓急,重要的
46、先来;如果清洁工作不急迫,稍后再处理,它不是你的束缚!莫要认定你的地板被弄脏了,而你无法忍受!生:难道制造脏乱很好吗?师:好或不好,只是主观的认定;事情本身没有绝对的好或不好!為一点点小事伤神,跟身边的人过不去,才不好!随缘才会自在!生:我懂了!以智慧看清真相,没有预期的心理和应该不应该的坚持,用平和、包容的心,面对因缘的来去变化,内心就容易平静、平衡,情绪也不致起伏波动了!师:是的!很好!知见的清净师:近来修学佛法有什麼心得啊?生:感谢老师们的指导,近来修四念处狠有收获!在六根对六尘的时候,常常观照身体的动作和身心的互动,所以比较能发觉动作的急躁和情绪的冲动,因此就把动作放慢下来,心情也放松
47、下来,这样觉得安详多了。同时,狠奇妙的,观照鼻嗅香,舌嚐味,对於酸甜苦辣如实知,久而久之,对食物比较不挑剔了!师:很好啊!生:可是,我近日為了一件事愤愤不平,怎麼想都不甘心,应该怎麼观照心呢?师:什麼事情让你愤愤不平?生:在我们公司,别人加班都报加班费,可是我加班好几天,却没有加班费,这狠不公平!师:你修四念处,偏重身念处和受念处:在六根对六尘的观照中,偏重五根对五境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还要加强心念处和法念处的观照:意根对法尘!生:怎麼观照呢?师:观照心中的愤愤不平,这是受念处。观照境界的无常、无我、缘起、缘灭,和你认定的观念不一样,这是法念处。观照意根接触法尘(别人有加班
48、费而你没有这件事),生起意识(这件事盘旋在脑海里),然后有各种想法(认為不公平),这是心念处。生:我认定了什麼观念?师:你自己观察看看!生:这件事不公平!同一个单位应该公平待遇,别人有加班费,我独无!师:执着公平就不符合缘起法;凡事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也就是说:你可以去争取,但是如果争取不到,就要接受事实。公平只是可以努力奋斗的理想,不是如实相!生:可是為自己争取利益不也是一种贪念吗?修行人不应该这麼做!师:不应该為自己争取利益,这也是知见的执取。执见即不合乎缘起法,法念处就是观照到这些缘起的法则。生:难道应该為自己争取利益吗?师:这也是相反一端的执见!其实没有应该或不应该,这样就
49、是僵化的观念。无论争取或放弃加班费,只要没有公平、不公平、必得、不得的思考模式,从开始到结束,心中都不挂碍得失,那麼在行动上试着依理而争是无妨的!当然,如果觉得不需要这些加班费,决定放弃也是可以的!就像合法的节税,或是购买打折优待商品,其中到底有没有贪念或慳吝,要仔细自我观照,才能知道有没有染着!即使非常微细的贪念,也要以智慧深刻地明白它的味着、过患,而出离。不能单由教条式的观念应该、不应该来压制它,否则,内心仍然会有冲突,无法真正的平静!生:有智慧就能平静吗?师:发现自己的贪念,明白它生起的因缘,就知道如何息灭它;有智慧才会放下贪念,达到真正的平静。如果一味地抗拒或是掩饰贪念,扭曲情境,光是
50、叫自己不起贪,缺乏对真相的照见,那不是澈底解除贪念的办法!安定身心生:这段时间,学佛修行的功夫退步很多。虽然也诵经,可是不如意的事接踵而来,很烦恼!虽知缘生缘灭,这些都是幻化无常的,还是心有波扰。想要弥补、挽回,事实却狠无奈!怎样才能安定身心呢?师:你知道佛法的道理,也读诵经典,却不能受用,其中一定有盲点!修行不完整,有缺漏,是会这样的生:怎样才是完整的修行?师:从修行的基础戒律开始,身、口、意一致,然后才能定、慧双修,断除烦恼!以八正道為例:正见,有正确的因果观、缘起无我观;正思惟,检视、调整自己的想法,回归因果、缘起、无我,摒除思想中违反因果、缘起、无我的部份;正语,说话慎言,不妄语、两舌
51、、恶口、綺语;正业,行為举止合乎戒律,及一般的伦理规范,没有暴力、邪淫、偷盗的行為;正命,正当踏实的工作和经济来源,没有投机行為;正精进,念玆在玆,心存实践佛法的决心;正念,如实了知当下的情境,和身心的实际状态,不迷糊地过生活;正定,专注一念,成就叁昧,开啟缘起无我的智证。所以,光是知道缘生缘灭、幻化无常的道理,对於安定身心而言,力量是不够的!生:我很惭愧没有完整的修行!要如何改进呢?师:好好检视自己,学佛是為解脱自在、断除烦恼吗?人生的苦体会得到吗?愿意改变世俗的旧思想、旧行為?依佛法思惟、行事,化佛法為力量,看事情自然愈来愈明白,身心安定的力量也自然愈来愈强!生:确实如此!现在反省起来,生
52、活没有规律,也没有好好遵行正语、正业、正命,做事情没有脚踏实地外在环境一变动,不如意的事一来,身心便跟着不安!师:心行不踏实,心思浮躁,功夫便用不上!世事无常,总是有缺憾,难以如愿的!世俗之物,极力追求也未必能到手,惟有淡化对它的渴求,老老实实地做人、做事、修持,心才能安下来。善因、正因,才能得善果、正果,这是佛法的正道,稍有偏失,便会迷失正道。生:诵经有用吗?师:有的!这是引生智慧的前方便,可以辅助身心的安定。更要进一步的研求义理,正见因果缘起,正知世俗五欲的过患,心生远离,起身语意的正业、正行,然后正念观照,在正定中澈见无我。生:我对某些理想放不下师:理想太高,也成妄想;放不下,心就给悬着
53、。為了美丽的未来,迷失当下,打乱当下的心,不是本末倒置吗?未来的美景只是一个心的投射,一个感觉,一个幻影而已;当下的心安,才是真实的。不要荒废时光,把握当下,创造清净的因缘!太多的计划,不着边际的臆想,只会招致更多的苦恼!生:我要好好想想!寂静的心生:近来有一些体会,想跟老师报告!师:很好啊!生:这段时间,因為经济景气不好,收入锐减,可是还有房屋贷款要缴,小孩要上大学,也要缴学费,不能像前一段时间那样,全心学佛修行,必须设法工作,增加收入,内心感到逼迫性,压力很大。师:如何处理?生:初学佛时,总觉得修行最重要,牺牲世间法是值得的。可是现在对空性有了体会之后,知道世间法和出世间不相碍,一切法皆是寂灭相,不取出世间法、不捨世间法,在工作中保持内心寂静,逼迫性、压迫感也就消融了!当初,我意识到我无法再过专心修持的生活,而不得不回到万丈红尘裡,心中有些不愿意而且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绿色环保物业管理委托合同书3篇
- 建筑工程结算施工合同协议书
- 房屋建筑施工合同验收
- 园林设施维护制度
- 乡村公路沥青改造协议
- 管道维修包清工施工合同
- 4S店销售顾问招聘合同
- 海洋工程投标保密协议
- 幼儿园体育运动场地建设合同
- 酒类加工场地租赁合同
-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危险的东西不要碰》课件
- 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 中国融通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4
- unit 3(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项目资金监管服务中心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物业管理员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含各题型)
- 期末检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详解
- 备用金管理制度(规章制度)
- 病区持续质量改进计划范文
- 四川省遂宁市城区遂宁市市城区初中2024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无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