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赏析_第1页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赏析_第2页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赏析_第3页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赏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赏析陶渊明原文: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 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 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 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余人 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慨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 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 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 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 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

3、,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 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 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 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 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 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 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 不知

4、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 罢都感叹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 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 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 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 死了。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赏析: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和晋宋交替的时代。这一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阶级矛盾

5、极端尖锐,从魏晋以来形成的豪门士族制度达到了顶点。桃花源记所表现的就是作者对现 实不满而寄托的社会理想。陶渊明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崇尚骈俪文风的六朝时期,他的创作语言朴素, 平淡自然,形成一种清新明朗的独特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桃花源记所描写的世外桃源是陶渊明的理想国,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在作品中, 作者描绘了一幅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君主统治,没有战争动乱,人们共同 劳动,相互平等,过着自给自足、丰衣足食、自由自在、和平安乐生活的社会图景。作品所 描写的桃花源是一个乌托邦,是一个空想社会。这种空想的社会,是作为现实社会的对立物 出现的,与现实生活中广大人民在封建统治阶级

6、压榨下和军阀混战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 惨情景恰相对照。这种描写是作者对现实社会政治黑暗的尖锐批判,也是对秦、汉、魏、晋 以来君权统治的大胆否定。作品所描写的理想世界,虽然是幻想的产物,却有现实的依据。汉末以来,国内战乱不止,人们往往集结起来筑坞壁(一种构筑在村落外围作为屏障的土堡)以自保,在小小的地域中维持着安定的生活。 这可能给作者以启发, 作品中的桃花源也许是坞壁生活理想化的产物。桃花源记全篇以渔人发现桃源的始末为线索,在结构上自然分成如下几层:第一层 (开头至 “豁然开朗 ”) 写渔人无意中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文章首先交代了时间、人物及其职业,从捕鱼活动中自然地把人物引进桃花林,桃花林奇

7、异的景色又引起渔人的探求,从而把人物引入桃花源。文章铺叙委曲婉转,水到渠成。桃花林景色的描写宛如仙境,为后文描写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作了铺垫,暗中点明了桃花源名目的由来,同时也交代了桃花源与世隔绝的自然条件。第二层 (至 “怡然自乐 ”) 写桃花源中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 文章先是从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桃花源的自然景色:平旷的土地,整齐的房舍,肥沃的田野,优美的池塘,纵横的道路,邻近的村落,茂密的桑竹 ;然后写人们的生活情景:往来交游、耕种劳作、衣服穿戴和生 活乐趣。淡淡的几笔勾画出一幅恬静快乐的与世隔绝的田园风光。第三层 (至 “不足为外人道也 ”) 写渔人和桃花源人的交往。从渔人和桃花源人的交谈

8、往来中,表现了桃源民风的古朴淳厚,桃源人的知礼好客;说明了桃源人的来历及其与世隔绝的原因。他们的先世是为“避秦时乱”而 “来此绝境 ”的,这里既没有帝王,也没有王朝的更迭,人们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汉、魏、晋三朝的更替,所引起的只是叹惋而已。从而表现了对暴政战乱的厌弃憎恶和对君权王朝的大胆否定。最后一层写渔人离开桃源及桃源再次与世隔绝的过程。这一层描写进一步加强了世外桃源神秘气氛的渲染。尽管渔人去时 “处处志之 ”,却 “遂迷不复得路” ,就连好游山泽的高士刘子骥也无缘一睹胜境,虽欲游而终未果,以至 “后遂无问津者”,桃源遂又与世隔绝。末尾一段文字与开头寻得桃源的描写是相互照应的。开始是 “忘路之远近” ,结尾是“不复得路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究竟在何处,不得而知。不仅读者不知,就连发现它的渔人也无从知道。文章气氛的渲染更突出了桃花源虚幻的乌托邦色彩,也流露出作者苦闷迷惘的心情。在艺术手法上,桃花源记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文章所描写的世外桃源,是作者 理想的反映,是幻想的产物。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在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虚构了这一理想的世界。文章所描写的景象既有现实的影子,又是理想化了的。它既不同于神话 传说,又具有一定的神话传说的色彩。其次,作者善于叙事写景状物。全文仅三、四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