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小学品德课堂上的_第1页
例说小学品德课堂上的_第2页
例说小学品德课堂上的_第3页
例说小学品德课堂上的_第4页
例说小学品德课堂上的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例说小学品德各类题材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体验”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秦娥(443501) 内容摘要 “体验”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非常重要。但体验的重要价值不在于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到学生社会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大致可以把它们分为生活感悟型、明理砺志型、历史题材型、地理知识型等四大主要题材类型,面对这些类型,小学品德教学活动都必须创设贴切而有力度的场景和氛围,让他们从自己的认知世界出发,在亲身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感染自己、打动

2、自己、教育自己,从而触及到自己的心灵。关键词小学品德 教学活动 体验作者简介秦娥,女,中学高级教师,现就职于湖北省长阳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主要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小学品德教学研究等工作。有四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品德与生活(2011年版)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品德与社会(2011年版)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这充分地说明了“体验”的重要价值不在于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个人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真实感受,并将这种内心体验转化

3、为形成认识、行成能力的原动力。因此,小学品德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感染自己、打动自己、教育自己,从而触及到自己的心灵。然而,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到学生社会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大致可以把它们分为生活感悟型、明理砺志型、历史题材型、地理知识型等四大主要题材类型,面对这些类型,怎样让学生围绕主题目标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呢?笔者经过较长时间的调研,有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思考。一、“生活感悟型”的课堂“体验”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点生活感悟型的教学内容依托于儿童的真实生活,包括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方方面面,主要编排在中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

4、社会)课程里。在组织这类题材的教学活动时,一般采用“认知体验感悟”等路径,要求教师以儿童的真实生活为基点,围绕主题目标创设各种生活实践活动或游戏,必要时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生活,亲身感受身边的人或事,并在生活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体验、认知和感悟,从而引发他们内心真实的道德情感,使之认识问题、明白事理、受到教育。如有位教师在执教学校里工作的人们(三年级上册)时,就设计了“走进生活采访交流理解尊重学会感恩”四个活动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每个活动都以本校教职员工的真实工作情况及学校鲜活的工作场景为基点,让学生调查寻访学校里的教师及工作人员、感受愉快的校园生活、交流真切的感悟,入情入景,感人肺腑。另一位教

5、师在执教可爱的生命(二年级上册)时,为了让孩子们懂得植物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感悟植物生命的美丽、神奇和脆弱,初步养成尊重生命的意识,设计了“生豆芽”这样一个课内外衔接的实践活动环节,教师提前一周就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生一杯豆芽,并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填好“豆芽生长记录表”。老师每天抽时间询问学生的观察情况,学生在精心培植和仔细观察记录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到了豆芽的生长过程,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可爱,“发现”的惊喜洋溢在每个孩子的脸上,并采用“问题探究式”的方式在课堂上组织交流,孩子们的体验和感悟由此上升到了一个生命的高度。因此,在组织“生活感悟型”这类题材的教学活动时,只有重视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

6、系,并将学生置身于其中,他们的认识、体验、感悟才是真实的,课程也才会显示出它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二、“明理砺志型”的课堂“体验”要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原点明理砺志型的教学内容,渗透于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各个主题内容之中,将学生品德教育与行为规范、法制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品味生活的美好,体会生活中蕴含的道德意义和价值,从而达到情理交融的美好境界。在组织这类题材的教学活动时,一般采用“认知体验感悟践行”等路径,要求教师围绕品德目标,精心创设情境,设计多彩的实践活动或游戏,引导价值辨析,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初步形成道德判断、分析、选择等方

7、面的能力,让品德课程真正承担起学生生命成长的奠基责任。如有位教师在执教学会合作(四年级上册)时,设计了 “夹球同行”比赛、“穿珠子”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集体生活中合作的重要性。另一位教师在教学诚实和我交朋友(二年级下册)这一主题内容时,为了达成目标,创设了一个“实话实说”的节目现场,教师亲自当主持人,让嘉宾(学生代表)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小伙伴身上的诚实与不诚实的故事,主持人(教师)随机点评,赠送纪念品。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体验到了诚实的美好。还有一位教师在组织同学之间(三年级上册)这一主题活动时,首先围绕开篇话题“她不是故意的”,让学生模拟表演了书中三幅

8、图画所呈现的故事:一男生拿着爸爸出差带回来的多功能笔盒在同学们面前炫耀,一女生想拿过来看看,不小心将其掉到地上甩坏了,两个人就在赔与不赔这个问题上争吵起来,至此,教师就势抛出了一个问题文具盒到底该不该赔?让学生展开辩论,通过表演、辩论、交流等活动,有的同学选择了宽容和谅解,有的同学选择了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不知不觉中落实了本次主题活动的德育目标。总之,活动可以让课堂“活起来”、“趣起来”、“轻松起来”,它既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更加高昂的学习情绪,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活动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明白活动背后更深的道德意识,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境界。三、“历史题材

9、型”的课堂“体验”要以鲜活的现实生活为切入点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容纳了大量的历史性题材,有的教材呈现的历史内容还非常多,而学生又知之甚少。教师在组织这类课型的教学活动时,主要采用“感知意识体验激情”等路径,除了要认真梳理文本,从学生最感兴趣、最熟悉的人物或故事入手,帮助他们寻找核心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采用比较的方法,创设模拟场境,并将历史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情境结合起来, 帮助他们从由近及远的情境体验中走进历史,触摸“活着的历史”, 从而获得认知和情感。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艰辛的求索(五年级下册)中的第一部分内容“不能忘记的屈辱”时,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是鸦片战争和火

10、烧圆明园,这两部分的历史内容离学生现实生活很远,而且容量很大,怎样才能激发小学五年级孩子的爱国热情呢?教师首先采用了比较法,把圆明园被烧之前的雄伟壮观与被烧后的惨不忍睹通过短片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穿越时空,感知历史;同时,将圆明园占地面积与学生读书的学校占地面积进行直观比较圆明园占地5200亩,5200亩到底有多大呢?学生通过调查和计算,得出结果:我们学校大约占地65亩,圆明园大概有我们693个学校那么大!这一过程让学生体验到了圆明园的壮观,明白了“让这么宏伟壮观的圆明园变成了废墟,都是清政府腐败无能造成的”的道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在接触鸦片战争时,教师先要求学生统计出我国现在至少有97

11、.3万人在吸毒,了解毒品给人们的身心、家庭、社会带来的无法估量的危害,然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面对历史,进而理解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遭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凌辱,帮助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的必要性,号召学生远离毒品,抵制诱惑;在涉及到不合理条约签订的内容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在地图上圈划出被迫割让给侵略者们的国土,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圈划,学生亲眼目睹祖国的版图被分割得体无完肤、支离破碎,从心底里发出了愤怒的声音,通过这一系列实的体验,每一位同学都深深地牢记了这一屈辱,其爱国热情也自然被激发起来了。总之,历史题材型的课堂教学,不能只教给孩子一个个死板的历史知识,而应该呈现给孩子们一个个灵动的生命,一段段奇妙的故事,一曲

12、曲豪迈的赞歌,让他们从现实生活的体验中再现历史、获得新知、激发情感。四、“地理知识型”的课堂“体验”要以学生的认知为起点地理知识型教学内容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中也占很大比重,在组织这类题材的教学活动时,同样可采用“认知意识体验激情”等路径,需要我们以学生的认知为起点,以学生的所见所闻为基础,站在学生的视角,引导学生从“以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德育目标的角度去感知、体验地理知识,将地理题材的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地理课堂教学多一些生活色彩。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好大一个家“中国主要民族分布”(五年级下册)时,从学生所熟悉的家乡(土家族)出发,以辐射的方式,带领孩子一步步从家乡走向全国,并用图片浓

13、缩“飞入”的方式,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祖国民族的众多;另一位教师在组织异域风情第一课时“节日万花筒”(六年级上册)的教学活动时,为了达到“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日习俗,并从不同的节日中去比较、去发现人类相同的地方,体会节日中蕴藏的文化”的德育目标,巧妙地从学生最熟悉的中国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入手,按照“从现实生活情境走向间接生活情境”的思路,让学生水到渠成地过渡到多彩的世界节日;在探秘圣诞节模拟表演(体验)时,通过情境,模拟圣诞老人表演,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白了不一样的圣诞,有不一样的风情;在了解开斋节竟技(感悟)时,涉及到宗教信仰方面的知识,学生感到神秘而陌生,教师就采取知识竟猜的方式,让学生在这种竟技活动中体验宗教的神圣;在体验“狂欢节”参与感受时,教师让学生随着音乐与巴西人民一起舞动,让学生从中体验节日的热情与活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课堂最后的“节日大盘点”也非常精彩,通过学生对视频中节日的抢记、抢答,让学生全面了解了世界节日的丰富多彩,学会了透过事物表面去探寻事物的内涵。由此可见,地理题材的品德课堂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