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 7/7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性人才,而我国研究型大学是创新知识、培养人才和传播文明的学术重镇。本文对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设置、综合素质提高环节,以与动手实践能力提升等环节中的症结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提高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研究型大学 创新性人才 培养模式 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创新的主体是人才,归根到底只有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才能真正意义上推动创新型社会
2、的建设。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各类研究型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没有形成有效的培养模式。因此,通过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有模式进行分析,抓住关节症结进行改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相关概念与研究进展创新性人才与其培养模式的要义创新一词,最早起源于拉丁语,包含三层意思:更新,创造新的东西和改变。而对创新进行系统化、理论化探索的是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他从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提出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破坏”,即创新是一种对旧事物具有创造性意义的变革。本文认为,创新包含革新和创造两层意思,即对旧
3、事物的有利于其进一步发展的革新和新事物的创造过程。创新性人才,一般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我国学者程春生(2009)认为,创新性人才是指在合理的知识结构基础之上,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并能将自身的创新素质合理地与其专业领域相结合,开发出创造性成果的人才。而主席在中科院第13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创新型人才在能力和品德方面都得突出,还必须有国际化的视野。本文认为创新性人才,不仅要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层面有所突破,具有很强的再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要有坚韧的毅力,高尚的情操与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研究型大学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1998 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周远清同志认为
4、是指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与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本文认为研究型大学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大学根据其所属的类型和层次而有所区别的人才培养体系或机制。由于资源等方面的缘故,理工科院校与文科类院校,清华北大和一般研究型大学,在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模式上既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所区别。研究型大学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进展对中国研究型大学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聂建峰,金观,林光彬(2010)认为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而程春生(2009)认为,要通过实践层面加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如完善创新激励体制与环境,提供创业平台等创新环境。伟伟(2010)通过对大学、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三所中国知
5、名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后,指出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和学校的定位不清是三所大学的培养模式的共同问题。游唯(2010)认为高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创新能力和意识的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是关键因素。展涛(2012)通过研究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认为高校要更多地通过制度设计来完善当前普遍存在的教育资源高投入,人才能力低产出的弊端,才能进一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有研究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些思路,但是对具体的培养模式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不足,因此本文将进一步进行分析,并最终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二、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目前,国研究型大学创新性人才培养
6、主要集中在知识积累层面,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开阔视野,同时注重德、智、体等全面的发展,打造综合素质人才。激发学生创造性的课程体系建设高校的课程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到目前为止,国各研究型大学已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方面有一些共同特征。首先,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学生在必修课上对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加上选修课灵活的容扩充,为成为创新性人才打下全面的知识基础。其次,放宽了跨专业和“二学位”和辅修制度的门槛,使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具有更多的自主权。比如在大学,学生可以在大一下学期提出申请,通过对应学院组织的笔试与面试后,方可直接转入新专业的课程学习。“
7、二学位”和辅修制度的实行,使学生在两个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有所掌握,具有更加全面的能力和素质。第三,跨学科课程的相互作用,为学生提供创新所需的多样化思维模式与经验。比如在文科专业中设置高等数学、基础科学实验等公共必修课程,增强文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而在理工科专业中设置历史、艺术等课程,拓宽理科学生的视野,增强其文化素养和艺术想象能力。这些思维能力将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不一般的效果。创新性人才个性化发展的培养准则全面的课程设置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我国研究型大学还通过个性化方案,对创新性人才进行各种具有特色的培养。首先,从纵向来说,针对学生水平的差异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而且
8、,不同培养方案之间实行人员流动政策,通过引入竞争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增加,如中科大少年班,北大的元培实验班等等。第二,从横向上看,通过开设全校性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从而使创新能力在不同的学科交叉点上得到更好地激发。第三,从横纵相结合的角度看,根据学科之间的联系程度,设立双学科基地班,使学生在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比如大学物理与科学技术学院的数理基地班,学生在大一和大二要学习数学和物理两个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从三年级开始逐步向物理学、数学与其它对数理基础要求较高的学科分流发展,这样就为学生以后工作和读研深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9、,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实习、课外实践等实际能力提升机制国研究型大学历来重视学生的实习工作,实习也是学生顺利毕业的基本要求之一。不过,学生可以灵活选择实习单位,学校对此一般不作统一规定。在实习期间,学生将把书本知识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社会经验。对研究生而言,利用相关课题或项目的资助,到社会或者企业调研就更加便利。而在课外实践中,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和专业知识相关的项目或任务,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师大学经济学院历年来重视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项目,即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学生通过设计创业方案,展开社会调研等活动,实践能力和创
10、新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三、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通过课程体系设置、个性发展方案与社会实践等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具体的机制设计与具体落实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国研究型大学“象牙塔”式的教学模式,是制度改革难以推行的重要原因。课程容更新速度慢,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我国传统的大学课程是“以为师”的产物,它与专才教育相联系,形成了结构严密的体系。但是在当今社会,随着各学科知识体系不断融合,以与经济社会领域出现的问题日益复杂化,仅有专才是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虽然我国研究型大学已经开始对课程设置有所调整,比如文、理科选修课的跨选等,但是这些课程仍是按其原来的科
11、目原则设置,与其他学科门类的融合性不强。本文认为,可以适当考虑开展数理金融,法律英语,动漫程序编写等具有学科间兼容性更强的课程。而且,有些课程设置滞后,并未与时根据社会需求而有所更新,比如当下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已渐渐成熟,而有些学校还停留在二维动画的教学上。还有诸如教师的数据资料旧,课程容更新不与时等等,都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甚至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综合素质提高环节形式重于容在综合素质提高环节,国研究型大学中普遍存在形式大于容的现象。比如辅修或者“二学位”的学生,很多仅仅是为了在毕业求职时能有更多的敲门砖,而花重金去选修自己不敢兴趣的专业,比如近年来理工科专业学生辅修经济学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12、而这些专业或学科的老师也因此对这些辅修学生的要求有所放松,有时还会出现找人替考等严重违纪现象。而跨学科的选修课,很多学生也只是为了凑足学分而盲目地选择所需门类的课程。因此,需要加强学校和相关学院对这些课程的管理,比如可以通过研讨班的形式进行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控制双学位学生的数量,真正提高这些学生在第二领域的水平与能力,而不是将招收辅修或“二学位”学员作为有关领导或老师变相的的“创收工具”。(三)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薄弱国有些研究型大学,对实习的地点、容等核实并不严谨。因此,有些大学生仅仅只是实习了半个月或者一周,甚至通过社会关系在实习证明上盖章,就能获得相应的学分从而顺利毕
13、业。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依然很弱,导致其毕业后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此外,由于长期习惯了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导师安排科研任务的学习模式,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不够,能力也不强,所以一旦走上社会,或者出国深造,就会很难适应新的生活。因此,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实习容等细节的核实,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关键。此外,老师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从一开始老师给出问题逐渐过渡到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不多我国研究型大学对国际教学资源的利用还比较少,具体表
14、现为学生或老师之间的国际交流活动不多。虽然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师到到国外知名大学访学,以与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学校开设讲座等现象有所增加,但是学生层面的互访项目还是进展缓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只有放宽学生的视野,才能增强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提高其创新能力。因此,学校和政府层面有必要加强与国外大学的交流与合作,既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以远程教育的方式让国学生参与国外专家学者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专业素养,还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到国外去学习,交流和考察,亲身体验国外优秀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国际化交流的能力,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相关结论
15、与政策建议与时改革课程体系设置,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通过构筑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等多层次的课程体系,让学生获得更加扎实的知识基础。其次,坚持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与时调整课程设置,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扩充到教学容中。此外,还可以开设一些创造学的课程,对学生进行有关创造理论的教育,培育其创造性思维和意识,并通过组织一系列相关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注重综合能力提升,加强社会实践环节的作用改革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换之以“问题-启发式”的方式,注重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和知识基础上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多采用
16、研讨班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多管齐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要加强学生社会实践环节的作用,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到校外兼职等,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三)借鉴国外一流大学队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经验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对创新人才的环境和氛围尤为重视。当耶鲁大学雷文校长被问与中国学生有什么缺点时,他说“中国学生太听话了”。因此,如何借鉴国外大学的做法,让中国学生也变得“不听话”起来,可以“敢为天下先”并开始做一些“有创造性的破坏“,将是提升中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之路。此外,发达国家在本科期间就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支持和校、企资助提
17、升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能力,也值得当前我国研究性大学创新性人才培养借鉴。参考文献:1胡燕,祖超. 中美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的比较分析J.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79-682.2聂建峰,金观,林光彬.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8):158-160.3展涛. 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10):7-13.4游维.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呼唤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4):64-66.5程春生.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J.发展研究,2009(11):60-62.6伟伟. 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成就与问题J. 中国电力教育,2010(7):12-14.7Hans J.Eysenck.Creativity and Personality: Suggestions foraTheory J.Psychological Inquiry,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探索数据奥秘:2024年SA20培训教程解析
- 重庆大学2021年春季学期课程作业《钢结构设计》
- 掌握工业自动化:2024年ABPLC培训教程深度解析
- 2024年《陀螺》课程探讨
- 教案点评:2024年三角形分类教学新思路
- 科目一考试技巧记忆口诀-驾考实操
- 平安保卫工作手册
- 《六国论》课件的环保解读:2024年绿色教育趋势
- 2024年SEM入门培训教程-走向网络营销巅峰
- 焊接高级技师论文-耐热钢壁管的TIG焊接工艺
- 信息安全技术服务施工日志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移》评课稿
- 食用油品泄露处置方案
- 小学校本课程-海上飞行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GB/T 19973.1-2023医疗保健产品灭菌微生物学方法 第1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确定
- 鉴赏家-教学讲解课件
- 5.11.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安全审查意见书
- 注塑成型参数条件表
- 苯-甲苯二元混合液连续精馏的工艺设计和塔设备设计-化工课程设计
- 普通话考试说话题谈谈职业道德
- 撬装式加油站安全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