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基础性达标作业1北宋诗人苏轼在一首诗中写道“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磐万车炭。”诗中的山中遗宝指的是()A木柴B煤C石油D铁矿【答案】B【解析】宋代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苏轼这首诗名为石炭,石炭指的就是煤,B项正确,其他三项错误。2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答案】A【解析】无论是夜市,还
2、是瓦子,都是商业经营的场所。“通晓不绝”“终日居此”表明,北宋时期,市的经营已没有时间限制,这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突破,故选A项。3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A农业繁荣B手工业兴旺C海外贸易发达D文化昌盛【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海商贩运货物多,中国商人和商船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反映了海外贸易的发达,故选C项。4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
3、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答案】D【解析】北宋时,北方的京师依赖南方的粮食,“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说明大运河在南粮北运中起到重要作用,这实际上说明了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故D项正确。5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这一变化有助于()A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B强化基层百姓的德行修养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D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答案】D【解析】据材料“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这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故D项正确。
4、等级性标准作业A组学考过关一、选择题1唐以来十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只有十来座,宋代发展到四十余座,洛阳、扬州、杭州、广州、鄂州、成都等都是当时繁华的大都市。这是由于()A宋朝人口迅速增长B宋朝统一全国C商业经济空前繁荣D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宋代并未实现大一统;宋代的这些大都市均为商业城市,并非因为农业经济发展而兴起的;人口的迅速增长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A、B、D三项,选择C项。2在宋代文献中,大量出现墟市、村市、山市、野市、草市、小市,以及墟、舍、圈、集、场等词语。这反映出当时()A专业性市镇广泛兴起B商业开始突破空间限制C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D城乡市场分散管理混乱【答案】C【解析
5、】材料“墟、舍、圈、集、场”未提及市镇的专门职能,故A项错误;商业开始突破空间限制始于唐朝,故B项错误;草市等偏远贸易场所主要出现在离城市较远且农村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市场管理问题,故D项错误。3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擅载外国入贡者”,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这说明宋代()A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B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D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宋代限制各规模”得出宋代未放弃朝贡贸易,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对海外贸易征税,故B项错
6、误;材料未提及调整经济政策和官商分利,故C项错误;宋朝一方面限制朝贡贸易规模,另一方面鼓励海外民间贸易,为国家减轻财政负担、推动民间对外贸易的发展,可见采取务实的政策,故D项正确。4据记载:(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这反映了()A北宋东京商业规模较大B北宋城市突出经济职能C北宋时已经出现了夜市D北宋政府非常重视商业【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汴京的交易场所规模大,交易数量多,反映出北宋东京商业规模较大。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题意不符。5唐代每年铸钱大致是80万贯,而到宋神宗年间每年铸钱额是500多万贯,同时市场上还流通
7、着大量的价证券和票据。这说明()A唐代市场上货币数量不足B宋代的货币制度日趋混乱C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宋代的货币贬值现象严重【答案】C【解析】铸钱的增多实际上说明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场上还流通着大量的价证券和票据”也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6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A加剧了南北科举考试的竞争B导致了南北录取人数的失衡C顺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D制约了科举取士的客观公正【答案】D【解析】由“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可
8、知南北分卷制度有失科举考试的客观公正,故D项正确。南北分卷制度并不能加剧南北之间科举考试的竞争,A项错误。B项误读材料。根据“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可知南北分卷制度不是顺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故C项错误。7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了()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A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松弛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强化C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D自耕农阶层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井田制下奴隶集体劳作,封建小农经济下,农民个体劳动,以及田庄经济租佃经济,这是由于中国古代土
9、地经营制度发生改变而导致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松弛,出现对农民称呼的变化,A项正确;夏商西周时期没有小农经济,B项错误;C项与农民的称呼没有关系,排除;材料无法反映自耕农阶层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材料宋朝最初未能收复边陲各省,后来又丢失了整个北中国,但宋代文明在别的方面达到顶峰也是事实。宋政府在广州、泉州、福州等地设立了市舶司,多次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并管理对外贸易。两宋亦利用民间力量来广招外商,友好往来。每艘海舶船主,也是政府委任的“市舶纲首”,负有在域外“招诱舶商”的任务,规定“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抽解货物、累价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
10、差”。政府甚至向外国商人开放仕途,同时制定了保护外商合法权益的法律,如户婚律中对外商来中国经商死后的财产处理作了专门规定。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对外贸易特点的成因。【答案】(1)特点:政府高度重视,设立专门机构管理;以政治手段鼓励中外民间力量参与;以海路贸易为主;平等贸易,友好往来。(2)成因: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崛起,传统的陆路贸易受阻;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宋代造船、航海技术先进;儒家“贵和”思想的影响。【解析】第(1)问主要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从多个角度进行归纳。第(2)问主
11、要从两宋所处的内外环境、经济重心、交通、政策、思想等方面进行回答。B组等级测评一、选择题1北宋真宗时,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在市场流通;宋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以铁钱为后备金,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D纸币经历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答案】D【解析】题干叙述了纸币从北宋至南宋发展的过程,即从富商联合发行到临安府印造,体现了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D项正确;到封建社会结束
12、,纸币都没能取代金属货币,A项错误;“交子”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B项错误;长途贩运贸易在北宋之前早已出现,C项错误。2宋初,行“恤商”之法,如宋太宗诏曰:“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这一政策直接造成了()A商品经济的活跃B土地兼并的炽烈C重农抑商的放松D重利风气的盛行【答案】A【解析】“恤商”会带来商业的活跃与发展,故选A项。土地兼并的炽烈说的是农业方面的影响,商业政策不可能直接影响到农业,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的放松导致“恤商”之法的制定,而不是“恤商”之法导致重农抑商的放松,故C项错误;重利风气的盛行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故D项错误。3下表为北宋都城夜市
13、的记载。种类概况固定型店铺酒楼、茶肆、金银首饰店、药铺等,其中大部分属于个体私营半固定型摊贩装饰品、迷信品、日用杂货、各类小吃流动型摊贩各类饮食由此可知,北宋()A社会崇尚奢靡之风B商业管理制度较为混乱C专业化市场已出现D商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图表为北宋都城的夜市,从种类可以看到有固定型店铺、半固定型摊贩、流动型摊贩,详细介绍了销售的种类,从这些可以看出当时的商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故选D项。材料中主要商业经营方式,没有涉及到社会崇尚奢靡之风,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制度混乱,B项错误。专业化市场是指专卖某样物品的单一性市场,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4元世祖时期,大都城内
14、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以稻米为主,结果每年上百万石的稻米通过海运运抵京师。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B跨地区长途贸易发达C农作物水稻种植区域扩大D国家经济重心的变迁【答案】D【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稻米,无法体现出元朝时期南北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故A项错误;在明清时期,跨地区的长途贩运比较发达,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无法体现水稻种植区域的扩大,故C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在元世祖时,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以稻米为主,而这些稻米主要来自于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初年,中原地区经过长时间的战乱,经济发展较慢,粮食主要依靠南方的供给
15、,说明国家经济重心的变迁,故D项正确。5唐代人口迁移受法律严格限制,只能在特定范围内作有条件的迁移。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这一变化()A反映中央集权趋于弱化B表明政府鼓励民众迁移C推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D有益于封建统治的维系【答案】C【解析】政府对人口迁移的放松,有利于人员的流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宋代会有利于江南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因此,人口自由迁徙会有利于传统社会结构的变迁,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及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人口(户)及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西汉2470685户198%9985785户802%唐朝3920415户432%5148529户568%北宋11224760户629%6624296户371%据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陆游集材料三(南宋)北地称真定府最为繁华富庶,有南人北游归而言曰:“曾不及吴城(即苏州)十之二一。”他州城郭,更荒凉不足取。(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质生产力发展动力
- 《数据驱动业务》课件
- 《消防安全常识与应对策略》课件
- 健身器材行业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创新案例分析实践总结考核试卷
- 爆炸物仓储安全管理的最佳实践考核试卷
- 水产品加工设备选型与节能减排考核试卷
- 箱包品牌KOL营销策略考核试卷
- 环境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试卷
- 游乐场所设备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考核试卷
- 石油开采业的竞争策略与市场定位考核试卷
- 2025至2030中国射频芯片市场趋势展望及需求前景研究报告
- 《词汇构建法:课件中的词根词缀解析》
- 应急急救知识课件
- 文综中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 鼠伤寒沙门菌护理查房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
- K30自动生成及计算试验记录
- 新能源项目融资策略-全面剖析
- (完整)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重点学习笔记
- 建筑行业施工期间意外伤害免责协议
- 民兵国防知识教育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